第一篇:十七届学习心得
全会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通过政府主导,引导多元投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日趋多样化,多元投入机制正在形成,促进文化事业投入大幅增长。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保证。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合作,这些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学习,我认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不能纯粹靠文化的自发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特别是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而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下自己的文化修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更好把握前进的方向。要时刻关注党的最新思想动态,领会党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和努力方向,向着党指出的方向来走,这样才不至于走死路,不至于犯错误。思想的觉悟提高了,才会有更高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在学习工作的时候才会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出更好的成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从战略高度强调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会议明确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充分阐明了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先导性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目前社会风气 的具体表现来看,我国已进入了泛娱乐化时代,特别是个别文艺作品和大众传媒,歪曲历史,愚弄观众。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正逢其时,相信这次盛会,必将开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纪元。下面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简谈几点个人想法:
巧借六中全会东风,掀起芮城新文化运动。县委书记王正风高瞻远瞩,早在几年前就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洞宾文化、书法之乡等文化品牌已享誉华夏。打造“生态文明县,文化也是生产力”这一全新理念,使我县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我们应把十七届六中全会作为助推剂和指南针,在下一步的文化战略中,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轰轰烈烈掀起一场具有芮城特色的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全县人民,健康追求“高质量生存、高品位生活、高素质修养、高文化享受”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在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上,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争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增加各项社会事业的文化含量,提升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位。首先,要把先进文化渗透到全县各行各业,各项社会事业中,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为统领,通过推进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县委应尽快出台文化建设细则,健全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加快城乡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阵地的建设,进一步发挥新华书店这一精神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文化刊物,网络平台,弘扬地方文化。要把芮城的文化战略品牌,渗透到各项经济活动中,特别是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中,要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在品牌打造中提升文化含量。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重挖掘“文化的附加值”,从而扩大生态文明县的吸引力,助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把握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人才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支撑。我县目前的文化人才队伍,虽然较之以前有所发展,但要肩负全县文化建设重任,还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不高,专业素质不强,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希望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灵活使用优秀人才,着力培养专门人才。在人才待遇上,科学设定专业岗位,深化职称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表彰德艺双馨文化艺术优秀人才,重奖弘扬主旋律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作品,积极为文化人才建功立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立足本职发挥特长,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事业。政协委员人才荟萃,智力资源雄厚,是发展先进文化,增进地方软实力不可多得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政协委员,我们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增强文化建设的认同感、紧迫感,结合本职工作自觉投身文化建设,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知识技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智力贡献。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建言献策。特别是,对于文化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需求、愿望、呼声,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反映社情民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向前发展。
第二篇:十七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
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在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度难关之时,全体党员同志都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不断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巩固自己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特别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在即将走向社会,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之时更要不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增强自己的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我的政治思想认识有了较大提高,感悟也颇多,现作心得体会如下:当前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府财政不断增加,政治生活更加民主,各民族更加团结,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各项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十分显著地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要想不断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发展,不断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不断改善民生,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就必须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不断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生产力未发达到足以解决一切现有矛盾的程度,再加上我国现有的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一些漏洞,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意识的薄弱,一些党员不断学习意识的淡化,致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未能及时跟上物质文明的建设,个别党员干部出现渎职玩忽职守,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要增强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和健全体制,坚决打击腐败行为,不断改善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切实领导好各项工作就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当前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当前看,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比如以瓮安事件为代表的群体性事件,以三鹿事件为代表的食品安全事故,以松花江污染事故为代表的环境污染事件,以“买房难,看病难,乘车难”为主的民生事件和以“藏独”“七五”事件为代表的阴谋分子分裂祖国事件以及各地有增无减的信访事件等。要正确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必须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长远看,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出今后我国将逐步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的服务型政府;在当前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之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府推出了总计为5.18万个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民生工程。完善政府行政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有效推进政府部门改革,保证经济刺激计划的有效实施,切实改善民生都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全体党员的民本位意识,增强全体党员的理论知识,巩固全体党员的大局意识,切实提高全体党员的执政能力,努力提升全体党员的道德品质,发展全体党员的自我约束品质。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紧紧把握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真抓真干真信真行。首先,要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法规。制度,侧重于规范,是保障;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基本方略,只有法制健全才能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特别是反腐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从制度看,当前要加快完善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机制,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完善违纪行为惩处制度,完善反复倡廉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具体制度;推进干部人事和司法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和社会体制改革,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及相关改革。只有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才能达到釜底抽薪,反复治本的功效;建立健全官员的政绩评估体制,广泛听取意见,合理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全局规划,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绩评估体制,旨在引导官员以加强经济建设为常抓不懈的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各项工作的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从法制方面看,不断加强反腐倡廉的国家立法工作,提高反腐倡廉的法制化水平。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废止,修改,完善。“世无患不法,而患无必行之法”。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铁腕坚决依纪依法严肃处理,确保制度得到真正执行。重点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继续推进自查自纠,专项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健全查处案件的协调机制,发挥查处案件的综合效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其次,不断加强对党员同志的教育工作。教育侧重于教化,是基础。教育有效,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就坚固。必须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党的做风和纪律教育;同时应加强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发福倡廉的良好氛围,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工作的积极性,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清醒认识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对反复倡廉建设舆论引导工作的深刻影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地引导网上舆论。最后,广大党员要不断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改革侧重于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才能做到目标明确,行动有力,结果良好。全体党员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为了祖国好,为了祖国明天更好;为了祖国人民好,为了祖国人民明天更好,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这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懈怠,永不停滞。在世纪风云变幻之际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确保党能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能够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篇:十七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以及思想路线、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首先要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为此,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利益;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利益关系,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党的建设中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心思和精力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和必须发扬的优良作风。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既坚持艰苦奋斗,又保持清正廉洁。只有这样,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富有活力、团结和谐,是我们党生机勃发、力量凝聚的重要标志,是党的民主集中制根本原则在党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建设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以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从而把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的内在本质,是这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党章对党的性质的集中概括,揭示了我们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实现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目标,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的决策部署,针对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到新水平。
第四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体会得
大可乡中心小学
四(2)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值得我深深思考。
十七大六中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回顾九十年前,我们党是怎么成立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具有重大意义,掀起学习浪潮;它从一开始就抓住青年,极力唤起民众;它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新文化运动的两位主将就是相约建党的“南陈北李”,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充分的思想基础、文化条件和人才保障。在我们党走过九十年风雨历程之后,正在准备向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宏伟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无疑是举起了文化兴党的旗帜,必将掀起新世纪的新文化运动热潮。
从文化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当前的形势很复杂,也很严峻,既不能一味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忧患。而那些问题错综复杂的背后,有一种更深刻、更可怕的乱象,那就是文化上的忧虑,不和谐的隐患。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最终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文化上。所以抓文化,就是抓根本,抓长远,甚至是抓系统。这就是文化为魂的深刻涵义。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里程碑式的立起这样一面文化的旗帜,让大家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发挥文化旗帜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
通过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我认为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不能放下自己的文化修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更好把握前进的方向。要时刻关注党的最新思想动态,领会党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和努力方向,向着党指出的方向来走,这样才不至于走死路,不至于犯错误。作为一名路桥技术员,思想的觉悟提高了,才会有更高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在工作的时候会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建造出让党和人民放心的路桥!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大可乡中心小学
四(3)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是我们中华抿族的“文化精髓”“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之所以能在遭遇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辛勤耕耘、努力奋斗,主要就是有理想和信念的支持,我认为: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动力,就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会饱食终日,无所作为。
理想坚韧你的意志,信念凝聚你的毅力,有了理想和信念才能使你沿着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信仰、有理想,并为此而努力奋斗的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定远大的理想,对党的伟大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心并为之努力奋斗。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领会会议要求,更要明确进取方向、设定进取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付诸行动、有所作为。
一是在学习中砥砺品质。不学习,当然要落后。学习是青年人的一种本能。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温良恭俭,可以格物致知;德才兼备,方能修齐治平。因此,我们要善于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看待事物的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手段;学习他们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工作中锤炼作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战线的一员,尤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很快就会蒸发掉;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事业不会有成就、个人不会有发展。所以,在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是在勇挑重担中增长才干。雷锋甘做“革命的傻子”,“雷锋传人”郭明义同样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郭大傻”,他们“傻”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傻”得只做好事、不干坏事,他们的“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经受住群众的检验,他们“傻”得可爱,“傻”得可敬。在工作面前,挑肥拣瘦、避重就轻,扪心自问、岂能无愧?当然,也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但是,如果都让小算盘管住大道理,国家何能繁荣昌盛?事业何能兴旺发达?我们自己又何能有点滴的进步?沧海横流、人间沧桑——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不避危难、义无反顾,是英雄的潜质;敢挑担子、勇挑重担,有干事的雄心。也只有在攻坚克难中,才能历练非常之才、成就非常之举。也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练、重大任务考验,才能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在工作中取得实绩,在成长中突飞猛进。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工作人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同时,作为年轻工作人员,我们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丰富实践,勇挑重担,用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党的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大可乡中心小学
四(4)班
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标志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标志着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近代以来,由于受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我们的文化一直处于弱势状态。怎么样振兴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新路何在,一直是有识之士在探寻的问题。这种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太平天国寻求基督教文化到改良派的改良主义文化,直至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都是不成功的。失败之后,许多有识之士进一步从思想文化上反省,认为中华民族不仅应该学习西方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更多的是应该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特别是十月革命之后,中国有识之士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此中国的文化建设才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们党成立后,十分注重先进文化建设。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阐释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和内涵,那就是要建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推进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四有新人”等;**同志提出了先进文化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次会议进一步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把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使得文化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点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当前形势下,党提出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文化自信问题是针对我们的文化不自信而提出来的,即针对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文化防御心理等等提出的。文化不自信是有历史原因的,客观上是“三座大山”长期压迫的产物,主观上是我们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由于落后而形成了弱势文化心理。从清朝末年到现在一直在争论“中体西用”,后来又争论“西体中用”等等,争论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个心理问题。文化自卑心理、弱势心理、防御心理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建设,也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外交,影响了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怎样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如何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理?一百多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创造我们的新文化,改革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近30多年来,我们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政治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文化的成果,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随着我们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的思想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达到空前的程度。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现代文化战略的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要发展,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战略和策略。六中全会比较完整地对此进行了论述,这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方向,而不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方向,更不是要回到封建主义的文化。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六中全会对整个文化建设战略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如何实现这个战略?对此会议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要求脚踏实地的推进我们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维护我们的文化安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等。其中,“文化走出去”不仅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包括中国现代文化,要给世界人民展现一个现代的、光明的、美好的中国形象。总之,通过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不仅能造福中国人民,而且能引领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为和谐世界建设作出中华民族的新贡献。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5XX年前,古圣人孔子已知“德义、文化”不兴,乃国民之忧„„ 6XX年前,地中海沿岸的文艺复兴,揭开了西方文明的“红盖头”,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驶进了现代工业化社会„„
2011年10月18日,中共xx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议。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共中央高调提出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无疑是一个信号:中国将在文化建设方面发力,新闻事业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中原经济区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将更加重视中原文化的核心凝聚力,我们新闻工作者在未来10年宽阔的舞台上将大有可为。
南京老太在公交站台等车,被人撞倒摔成骨折,小伙儿彭宇上前扶人却被老人指认成肇事者;广东佛山2岁女孩“小悦悦”,两次被车辆碾压,先后18路人见而不问,最终一位拾荒阿姨将小悦悦救起„„中国人冷漠至此,谁之过?有人称先人之非,古训早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先,怎怪古贤?有人怪法治,中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法德相宜,有何瑕疵?有人批此乃市场经济之利益所为,美、日高喊资本主义、个人利益上百年,人情淡漠之毒也没如此之深。
李白1310岁,美国谷歌记住了他的生日,替中国人纪念诗仙,而中国百度却忘得一干二净;西方情人节,玫瑰、鲜花在中国市场红红火火,而中国“七夕鹊桥”倒显得冷清了许多„„中国人忘本媚外至此,谁之过?一些人说,网络普及毒蚀儒家传统,导致文化多元,中国缺乏核心价值;有些人称,凡事“过正”才能“矫妄”,追西方必须学西方;还有人道,自家文化产业内功修炼不足,让人家来供需,何乐而不为?诚若以上二三之言,我党高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年,岂不白费?为追西方而学西方,中国发展道路还谈何“中国特色”?若真自需无法满足,让老外供给,中国何时能自给? 以我之见,以上猜测颇失客观。文化需要内涵,而并非外力所能改变。此次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因为社会中确实出现文化三俗、道德失范、价值扭曲等现象。而在未来的世界中,中国要想真正强大,不仅经济要做大,还要让其他国家承认你的强大,这就需要国民内心来服帖,而达到这种作用的“剂药”,就是充实国家内涵,提高大国文化魅力。此次,中央通过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来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大发展,正是基于此种考虑。
面对“文化三俗、道德失范、价值扭曲”的行径和现象,我们不能自己也跟着麻木,也来围观、跟风。而是需要反思,当我自己成为当事人时,自己会怎样,该怎样做,通过这种方式,用理智来战胜浮躁和浅薄。
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支持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其中,不少涉及推进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条款。新闻事业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可谓是“双喜临门”,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尤其是一名学生干部,我更应该牢牢地把握住这个机遇,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扎实地学好专业本领,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用自己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弘扬社会正义和传统美德,用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引领社会潮流。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大可乡中心学校 胡向芬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党的xx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文化强国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不能纯粹靠文化的自发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特别是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既要有经济发展,又要有政治发展,也要有文化发展,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但同时它们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未必有高度的文化发展水平。当然,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也能够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毋庸置疑,我们的经济繁荣很重要,军事实力增强也很重要,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但是最后中华民族能不能复兴,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科学、大众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现代性,具有领先性,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民来学习,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中华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整个中华民族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
应该指出的是,中华文化复兴与古代的文化复兴以及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全球化时代,实现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需要以全球为参照系。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达到全球的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文化上要能够创造一套领先世界,并能够为世界人民所广泛认同的话语体系、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人文科学、生活方式的时候,才能够说我们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在党的领导下,经过90年的努力,中国文化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逐步转变为现代形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建党之初,也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党就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引入和建设。实际上,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引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党都特别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建国前夕,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的建立,不仅将迎来一个经济建设的高潮,而且将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所以,在建国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大力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特别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使得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大地上蔚然成风,不断成长起来。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四有”新人、“三个面向”,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思想。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形式、内容等认识越来越深刻。
2011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xx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xx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xx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xx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也提出当今我国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 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也提出今后我们工作总体方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次会议多次提到了文化产品,也是随着经济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当今我国文化教育功能在减弱,娱乐功能在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是处于自慰状态不是一个好现象.人类要进步,就要不断探求,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会学习就不会进步,人就会退化到本能功能,现在人们追求物质生活没有错,但要有居安思危.文化产品有认识、审美、教育等功能。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力,属于教育功能的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师,自己始终要在学习中保持积极心态,不是被动的而是自发的,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有高度的全局观念.当今确有一大批人对物质的追求作为人生的目标,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社会那么只有先改变自己.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分得清哪些是好哪些是不好的.就会意识到,正确把握文化产品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它的引领作用,培植我们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xx说过:“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知道“快乐不是德行的奖赏,而是德行本身”的道理。
“文以载道”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优良传统,因为文化与人的关系表明,文化对人的塑造主要是通过“教化”来完成的。我们的教育也是文化范畴之一,但同时我们也承认,文化尤其是文艺之于社会道德的建设,是有其特殊规律的。文化和文艺的“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讽喻劝诫”、“托事以刺”等等影响力远高于那种流于道德说教.我们是教育工作者但更是教育信仰者,我们首先是真正领会其义才能教育他人.多学习,多反思,多关心国际大事,从自己每一件小事做起,甘愿做一名”孺子牛”,这就是我对xx大提出的文化的理解和自己的一点小体会.从文化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当前的形势很复杂,也很严峻,既不能一味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忧患。而那些问题错综复杂的背后,有一种更深刻、更可怕的乱象,那就是文化上的忧虑,不和谐的隐患。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最终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文化上。所以抓文化,就是抓根本,抓长远,甚至是抓系统。这就是文化为魂的深刻涵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上的讲话就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里程碑式的立起这样一面文化的旗帜,让大家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发挥文化旗帜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
从文化建设现实的状况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这些年来,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才催生了一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发荣的局面和要求。不过客观地说,由于文化建设历史欠账太多,所以现在文化建设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尤其是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因为发展文化事业主要是靠投入,从事的又是公益事业,在经营上无利可图。所以投资商,甚至是不少政府也不愿意在发展文化事业上下功夫、出力气。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原本是文化事业范畴的东西被以文化产业的名义给商业化、市场化甚至私有化了。这是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的。公司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从现在一些文化体制改革来看,不从实际出发,为改革而改革,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命令主义,一个模式套用,不管“水土不服”,一律照改不误。现实中,很多单位被强行“分”开了,却不能重新“合”起来。只有物理反应,不能化学反应,改革和实际脱节,与广大干部职工的愿望背离。说到底,这些问题还是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和把握不准,不切实际瞎折腾。有的基层干部群众甚至调侃说,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吹牛皮、出羊相。”所以,现在到了不切实际的改革该叫停、该整顿的时候了,否则就了乱了文化,乱了基层,甚至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而,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是一次重要的文化调整大会,是一次明确今后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和道路的大会。社会舆论很关注,基层群众很期待。
从文化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当前的形势很复杂,也很严峻,既不能一味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忧患。而那些问题错综复杂的背后,有一种更深刻、更可怕的乱象,那就是文化上的忧虑,不和谐的隐患。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最终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文化上。所以抓文化,就是抓根本,抓长远,甚至是抓系统。这就是文化为魂的深刻涵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上的讲话就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里程碑式的立起这样一面文化的旗帜,让大家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发挥文化旗帜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
从文化建设现实的状况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这些年来,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才催生了一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发荣的局面和要求。不过客观地说,由于文化建设历史欠账太多,所以现在文化建设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尤其是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因为发展文化事业主要是靠投入,从事的又是公益事业,在经营上无利可图。所以投资商,甚至是不少政府也不愿意在发展文化事业上下功夫、出力气。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原本是文化事业范畴的东西被以文化产业的名义给商业化、市场化甚至私有化了。这是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的。公司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从现在一些文化体制改革来看,不从实际出发,为改革而改革,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命令主义,一个模式套用,不管“水土不服”,一律照改不误。现实中,很多单位被强行“分”开了,却不能重新“合”起来。只有物理反应,不能化学反应,改革和实际脱节,与广大干部职工的愿望背离。说到底,这些问题还是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和把握不准,不切实际瞎折腾。有的基层干部群众甚至调侃说,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吹牛皮、出羊相。”所以,现在到了不切实际的改革该叫停、该整顿的时候了,否则就了乱了文化,乱了基层,甚至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而,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是一次重要的文化调整大会,是一次明确今后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和道路的大会。社会舆论很关注,基层群众很期待。
第五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共分九大部分:第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国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第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第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第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第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第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以上九大部分分为三大板块,第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第三至第八部分主要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第九部分阐述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当阅读完《决定》的九大部分内容后,我脑海里主要思考着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基于何种考虑并作出此决定的?第二、如何理解《决定》中部署的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
为什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基于何种考虑并作出此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也许这句话中国百姓都说的已滚瓜烂熟。所谓精神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内涵,狭义上理解,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正是这样一种文化觉悟,使得多少仁人志士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也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哲学,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文化乃民族之根本,之灵魂,之品格,之法度。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民族,只要文化延续,精神不跨,便是守住了自强之根基。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研究重点再次转移到文化建设问题上,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是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需要,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必然要求全面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并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做出部署,提出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而提升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在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大国,但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较强的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与经济国际影响力很不相称,文化产品输入国角色与物质产品输出国地位很不匹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总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战略和全局上都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何理解《决定》中部署的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
《决定》中第三至第八部分主要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简要概括为体系建设、指导方针、公益事业、文化产业、体制机制、人才队伍6个纲领性词组,24个字。而且这6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6个方面也体现出各部门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要以社会主要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呢?这时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和重要遵循。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同文化的竞争,本质上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沃土中,并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主导。
《决定》提出,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什么要贯彻这一方向和方针呢?因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文化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决定的。
《决定》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什么要提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求呢?党的十七大提出“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表明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拓展了公民权益和民生福祉的内涵。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途径。
《决定》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什么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呢?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所决定的,是文化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产品具有的这两种属性,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正确处理好两种效益的关系。两种效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可以实现有机统一,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追求经济效益,但是一旦发生冲突时,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构建良好的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加快文化产业化的必备条件,围绕这项任务,《决定》从六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另外,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是加快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支撑,围绕这项任务,《决定》从三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为之振奋鼓舞。对内中国人民不再满足于温饱问题,而是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使人民拥有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和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对外中国人民不再满足于物质输出,而是更高层次的文化输出,即使国家向世界展现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增强强大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