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经典竞赛活动总结(最终版)
师生“国学知识比赛总结”暨颁奖大会
我校首届师生“国学知识竞赛”已经顺利落下帷幕,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圆满成功。通过这次比赛,提高了我校全体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师生当中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今后,我们还要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希望全体师生保持学习热情,继续钻研国学知识,为今后的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今天利用间操时间,公布一下在星期一举办的我校“首届师生国学知识竞赛”比赛结果,并且颁发一下活动奖品。
本次活动分为教师组和学生组两个大组进行。
根据笔试成绩,学生组:每个年级组设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各四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6名;每个年级组设总分团体奖三名。
教师组:根据笔试成绩,分设一等奖三名,二三等奖各6名,其他为优秀奖。
下面,首先公布教师组的比赛结果:
一等奖获奖教师有,李艳璐、玄小梅、于亚洲;
二等奖获奖教师有,曹玉玲、张国柱、范立新、李静、刘涛、白秀丽; 三等奖获奖教师有,杜志博、赵玉东、赵秀金、赵晋明、贾晓琪、郭文祎。优秀奖:郭颖贺、李颖男、薛鹏、任向莹、宁文涛。
学生组获奖名单: 优秀奖:
七年:王云飞、张卫强、刘璐、王莹、徐佳欣、崔佳欣;八年:王树威、高佳琪、何宇、李美琪、周丽颖、丁宇航 九年:郑新莲、刁佳慧、冯楚莹、周佳乐、王美婷、张思源 三等奖:
七年:杨瑞欣、郝静、刘桢琪、王雨欣、范宇洋、郑雪阳 八年:隋吉阳、吕丽莉、宁双双、陈东旭、刘雨婷、郝家瑞 九年:王佳鑫、陈永鑫、陆心驰、张莹、付亚会、代辉 二等奖:
七年:赵春燕、刘爽、刘娜、庞佳琦 八年:许佳、田立红、王烨彤、王宇琪 九年:于梦瑶、张金鹏、马冬雪、陈莹 一等奖:
七年:张嫣然、郝宁宁 八年:姜爽、卢岩 九年:张建辉、王于乐
团体奖:
第三名:7.6;8.1;9.5
第二名:7.5;8.4;9.6
第一名:7.1;8.3;9.4
小街基中学
2016.10.20
第二篇:国学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国学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知识竞赛活动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国学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一、指导思想:
在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自然的生活状态,为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
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
学校利用了两块黑板,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1)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班选一名班级诵读长,每周将一首诗抄在小黑板上,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无论是课前还是
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的亲子诵读.(2)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在中午规定一个时间段进行诗文诵读,每周选一个班为诵读班,每天由这个班级一个至两个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在班级也进行手抄报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可以配画,配字等等,训练学生,加深理解。
(4)充分利用各种学科进行经典诵读。
语文教师: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
理解。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经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经活动。
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配套跟上服务。
体育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我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班主任:负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3、教师对诗歌的背诵还不够。
四、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2、对学生可以把这项内容设为作业,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
篇二:国学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自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活动的实效性,周密布置,精心安排,提高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全体教师能够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人人读经典,书香满校园的喜人景象。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活动重要意义。
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和班主任会议,与教师达成共识,使全体教师认识到: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们能够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
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并通过教师基本功大赛,提高教师品读国学经典的能力,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诵读的水平。每位老师都认识到,通过诵读经典,学生的语文水平、审美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普遍的提升,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学校德育工作、少先队与各班级要结合实际,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等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活动教育效果。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圣贤书,怀天下志,立君子品,做博雅人。
二、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学校充分利用楼道和教室的空间,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悬挂学生的诗文书法作品,举行书法比
赛。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等。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图书,建立小书柜。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每天定时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二、科学整合安排时间,确保诵读活动扎实开展
学校根据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结合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坚持做到让学生每天诵读时间在20分钟以上。为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合理穿插安排。即每天利用晨诵和午读时间,检查学生的诵读进度,总结交流诵读的经验,更可以开展有趣的诵读活动。
三、灵活运用多种诵读形式,有效提高诵读成效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的背诵,学校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穿插其间,例如:师生对诵、男女生对诵、接龙读、擂台诵、诗词诵读大比
拼等生动活泼的愉快形式;有时还积极引导学生经典诵读手抄报,融诗词、绘画、书法于一体;有时也指导学生在课外游戏中借用琅琅上口的诗文诵读。本学期还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既巩固和传播了经典文化,又提高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第三篇:三年级“国学经典”竞赛活动方案
笔走神龙凭教学 诗流雅韵齐书写
——2011—2012学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三年级“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国学经典知识”竞赛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反映我校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成效,推进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对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积淀校园文化底蕴,推动教育内涵发展。)主办部门:三年段 主要负责人:许丽双
参加对象:以班为单位,每班派选代表3人 活动时间:11月 日下午二、三节 活动地点:六楼多媒体教室
活动形式:本次竞赛采取集中闭卷测试方式,内容以《唐诗三百首》为主,答题时间60分钟。
奖项设置及评奖办法:一等奖6名 二等奖8名 三等奖10名
(**同学在筱塘小学国学经典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特发此证,以资鼓励。)(**同学在筱塘小学国学经典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奖,特发此证,以资鼓励。)(**同学在筱塘小学国学经典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特发此证,以资鼓励。)安全保障措施:赛前各班主任组织参赛学生学习比赛相关秩序要求,比赛现场每班安排一名监考教师看护现场秩序。活动内容:
(一)(一)日常活动 1、1、各班在班级环境布置中开辟“阅读经典欣赏”栏目。2、2、每天一次为时10分钟的集体诵读。3、3、每周一个早读的时间上一节经典诵读课。
(二)(二)以赛促读 1、10月份举行国学经典诗文诵读征文比赛。2、11月份以《唐诗三百首》为主要考察内容,举行国学经典诵读知识竞赛。
为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相应我校“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浸润精深文化中陶冶情操、丰富内涵、塑造形象、提升修养。三年段的部分选手在六楼多媒体教室举行了“国学经典诵读知识竞赛”比赛活动,这次活动历时40分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最后评出了一等奖6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
比赛虽已结束,但经典诵读活动还应继续,因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人文精神的根基,是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财富,是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小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较少,且处于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学习语言能力强,通过诵读文化经典,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歌唱祖国”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歌唱祖国”诗歌朗诵比赛
(为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浓郁的文化氛围,开展了诵读诗词文化活动,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朗读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与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主办部门:三年段 主要负责人:陈剑华 参加对象:以班为单位,每班派选代表4人 活动时间: 月 日下午二、三节 活动地点:五楼会议室 活动形式:诗歌朗诵比赛
奖项设置及评奖办法:一等奖3名 二等奖4名 三等奖6名
(**同学在筱塘小学“歌唱祖国”诗歌朗诵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同学在筱塘小学“歌唱祖国”诗歌朗诵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同学在筱塘小学“歌唱祖国”诗歌朗诵比赛中,荣获三等奖,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安全保障措施:赛前各班主任组织参赛学生学习比赛相关秩序要求,比赛现场每班安排一名监考教师看护现场秩序。比赛细则 :
1、围绕“歌唱祖国”为主题,内容自定。参赛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切合主题,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从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综合评分。
2、参赛采取抽签为序。
3、参赛选手原则上要求脱稿朗诵。
4、参赛选手必须用普通话朗诵,发音准确,感情充沛,声音富有表现力,达到一定朗诵效果。
5、每号选手朗诵时间2——5分钟。
6、参赛选手必须仪表大方,着装整齐,符合诗歌表现内容。
第四篇:国学经典学习、竞赛活动策划书
国学经典学习、竞赛活动策划书
***789
一、活动意义: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大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活动,有利于学生领悟国学文化精髓,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实品质。
二、活动特色:
本次活动集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身,形式新颖独特、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可以照顾学生多层次的需求,做到大众化与精英化的有机统一。同时活动与《素质拓展证书》计划紧密相连,主要是为学生的素质拓展提供平台和机会。各系应视学生参与获奖情况给予相应的素质拓展加分。
三、活动委员会:
主任:黄俊斌
副主任:凌石德 徐恒涛
成员:雷志成 丁世勋 赫崇飞 舒一飞 陈静静 王龙 胡玲霞
学生处作为组织工作办公室,由沈远泉负责总协调,抽取部分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作为工作人员,有办公室对工作人员进行组织工作的培训。
四、国学经典学习、竞赛活动
(一)国学经典知识竞赛
1、参赛对象
2010级学生。
2、活动形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题型均选自《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题库》。考试时间为2011年5月。
3、奖项设置:
成绩排在前15%的名额,以1:3:6的比例设定一、二、三等奖。获一等奖的学生并授予“国学经典学习之星”荣誉称号。
4、活动参与:
以自愿参加为主,以系部组织为辅,各系参与人数不应少于大一总数的20%,多则不限。
(二)国学经典诵读竞赛
1、参赛对象:
2010级学生。
2、活动形式:
背诵范围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参赛选手可以选取“四书”中的任意章节背诵,背诵内容可以不连续,如可以背诵《论语•学而第一》后再背诵《论语•乡党第十》。
3、奖项设置:
成绩排在前15%的名额,以1:3:6的比例设定一、二、三等奖。
(三)国学经典文化展示大赛
1、活动对象:
全校在校学生。
2、活动形式:
展示内容在国学文化范围之内,以个人或集体的演出或朗诵为基础,可以辅以幻灯片、小品、歌曲、舞蹈等多种元素进行国学文化展示。要求所展示的国学内容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悠久历史,体现当代大学生 对国学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结合紧密。
3、作品展示形式示例
《诗经》朗诵+幻灯片展示;苏东坡诗词品析+歌曲+古典舞蹈;《孟子》朗诵+小品(展示情节);《红楼梦》选段朗诵+人物形象展示。
4、评选方法:
(1)各系于2011年5月15日之前开展选拔赛,甄选出1—2位(组)选手参与决赛。
(2)学生处举办决赛
比赛时间为:2011年5月下旬。
决赛评判标准分为:展示内容30分,展示形式30分,综合展示效果40分,总分100分。
5、团体奖项设置:
(一)学生处根据各系在整个学习、竞赛活动中组织、参赛、获奖情况进行评分,总分排在前三名的系授予优秀组织一、二、三等奖。
(二)评分方式如下:
1、国学经典知识竞赛:
(1)组织情况加分:完成组织大一总人数20%参与学习活动的加60分,未完成的扣20分。
(2)获奖情况加分:获一等奖1名加5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1分。
2、国学经典诵读竞赛:
获一等奖1名加6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2分。
3、国学经典文化展示大赛:
获一等奖加10分、二等奖8分、三等奖6分。
学生工作处2011年3月16日
第五篇:社区国学知识竞赛活动(试题) (134)
国学知识进社区专题活动(试题)
1、明代的读书人在参加院试考试及格并取得府州县学生的资格之后,就不能被称作()了。A、童生 B、生员 C、秀才 D、相公
2、下列语句中出自《史记》的是()A、吾日三省吾身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一言以蔽之 D、士不可不弘毅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因君故,沉吟至今”这句诗出自于哪里?()A、《子衿》 B、《绿衣》 C、《短歌行》 D、《关雎》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A、苏东坡 B、李白 C、李清照 D、李商隐
5、《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A、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6、积()之家,必有余庆;积()之家,必有余殃。贫而无怨(),富而无骄()。A、难 B、善 C、恶 D、易
7、“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 B、距离二月二最近的节气是立春 C、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
D、“龙王行雨”是传说,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8、“瘦金体”是楷书的一种,由宋徽宗赵佶所创,它还有一个雅称是()A、龙体 B、鹤体 C、柳体 D、风体
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晚春 B、仲夏 C、初秋 D、初冬
10、《千字文》的编纂者是()A、李毓秀 B、王应麟 C、荀子 D、周兴嗣
11、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取材于中国历史上的(),乐曲依次描绘了大战前的准备过程、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乐曲壮丽辉煌,把古战场上的战争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A、三国演义 B、淝水之战 C、牧野之战 D、楚汉之争
12、请选中不是《骆驼祥子》中的角色。()A、四凤 B、祥子 C、虎妞 D、小福子
13、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A、鹤 B、鹅 C、鸡 D、鱼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A、庐山 B、华山 C、泰山
15、以下成语不是出自《易经》的是()? A、革故鼎新 B、革面洗心 C、否极泰来 D、一诺千金
16、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17、历史上七步成诗的人是:()A、王安石 B、寇准 C、曹植 D、李白
18、“三过家门而不人"是哪一历史人物的故事?()A、禹 B、尧 C、舜 D、汤
1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告诉我们做人要()A、勤奋学习B、言行一致 C、珍惜时间 D、仁慈友爱
20、下列诗人中,哪位是女性?()A、李商隐 B、李清照 C、刘禹锡
21、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2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C、唯物思想 D、唯心思想
23、“狡兔三窟”的成语最早来源于()A、《尚书》 B、《战国策》 C、《史记》 D、《汉书》
24、《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何人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A、王安石 B、司马光 C、欧阳修 D、苏轼
25、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时期
2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D、蔡琰
2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A、《孟子》 B、《论语》 C、《史记》 D、《左传》
28、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C、《天工开物》 D、《山海经》
29、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三百千”指的是()
A、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 B、唐诗三百首、百家姓、千家诗 C、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0、“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这副对联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A、《水浒》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31、“将上堂;声必扬”出自《礼记》中的()。A、《檀弓》 B、《曲礼》 C、《月令》 D、《王制》
32、“唯命是从”出自哪部经典文献?()A、《左传》 B、《国语》 C、《诗经》 D、《史记》
33、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A、画饼充饥 B、望梅止渴 C、狐假虎威 D、一叶知秋
34、“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告诉我们()。A、读书要用心 B、书很重 C、书很值钱 D、要多买书
35、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36、北宋晏殊主要是以词传名,被称为().。A、豪放词人 B、爱国词人 C、俚俗词人 D、富贵词人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三国时期()在临终是嘱咐儿子所说: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38、下列文学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欧阳修 B、王勃 C、柳宗元 D、王安石
39、民间故事、古典小说往往歌颂浪漫的爱情故事。下列有关人物、情节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薛丁山征西》叙述大唐公主樊梨花才貌双全,以抛绣球的方式招薛丁山将军为驸马。B、“梁祝故事”叙述梁山伯、祝英台由同窗结为夫妻,却因家长反对而被迫离异,双双殉情化蝶。C、《白蛇传》叙述蛇精白素贞化为美女,下嫁许仙,后与法海和尚斗法,水漫金山寺,遂遭囚禁于雷峰塔下。D、《红楼梦》叙述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真心相爱,却因王熙凤、薛宝钗两人连手施计,挑拨离间,致使宝、黛情海生变,黛玉终忧愤成疾,香消玉殒,宝玉则看破红尘,修道成仙。
40、“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请问这句诗运用的典故出自哪部著作?()A、《楚辞》 B、《诗经》 C、《论语》 D、《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