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描写老师的诗歌
描写老师的诗歌
《歌颂教师》
(女)在这金色的五月
我们满怀感恩
迎接你们光荣的节日
(合)请让我们真诚的说声: 老师,你好
老师,你辛苦了
愿你节日快乐!(男)送您一束鲜花
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女)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 给您带来一丝甜蜜!(合)老师--您辛苦了,(男)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女)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男)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女)是您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时
不要轻易说放弃
(合)从此我们的生命中
随时充满了欢喜
少了许多烦恼
增添了一份坚毅
(男)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季
您仍紧握手中彩色的画笔
描绘着美好的蓝图
滋润着祖国的桃李
(女)深夜里您还在认真地备课
睡梦中您仍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
我们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
是您给我们奏出美妙的旋律
(男)您是辛勤的园丁
(女)我们会牢记您的谆谆话语
(男)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
(合)友爱,健美,求实,进取!(女)你教会多少人
他们都为你流过泪
(男)可他们真正懂你时
你
已经累得
花了眼
驼了背!
(女)老师啊!千言万语
也说不尽我们对您的感激之情!(男)在这喜庆的节日里
让我们献上一支心灵的鲜花
向您表达忠心的祝愿
(合)老师,我们全体师生再次祝你
吉祥如意 幸福安康
老师,我们永远爱你!献给教师的诗歌朗诵
(女)多少年季节轮回,(男)多少个春夏秋冬,(合)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女)你是辛勤的园丁
用知识做露珠
培育祖国花儿
(男)你是无私的蜡烛
倾尽毕生精力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女)桃李满天下
是你一生的夙愿
三尺讲台上的英姿飒爽
是你永远的眷恋
(男)黑板上飞舞的是你的汗水
笔触尖流淌的是你的期盼
(女)你用母亲般慈爱的双手
抚慰万万心灵
撑起千千梦想
实现个个希望
(合)老师啊,老师
你用爱心和执着
坚守着人民教师这光荣的事业
你用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履行着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女)您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男)您就象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
(女)多少个不眼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男)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女)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男)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女)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
(男)你是那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女)你是那向导引人走出科学的迷宫。
(男)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女)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合)这就是知识使者
第二篇:诗歌描写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之描写
一、表达方式:
叙述: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件(《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议论:侧重于理趣的表达(《题西林壁》)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如“离离”、“好雨” 等,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描写内容及角度: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近、上下等。(注:归入表现手法部分讲)
二、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渲染、烘托(5)点面结合(6)白描 工笔(细节描写)
三、精讲: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侧面描写(衬托):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侧面描写(衬托)雪,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练习: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诗歌是如何表现海棠的美丽的?
2、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定点观景、移步换景等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山行 》
3、描写角度:视觉(绘声绘色)、听觉(摹声)、嗅觉、触觉等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虚实结合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5、动静结合
①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②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6、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江雪》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7、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8、白描手法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 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9、区分: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四、精练:
1、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2、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3、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刘敏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6、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是如何写景的?
7、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之描写
一、表达方式:
叙述: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件(《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
议论:侧重于理趣的表达(《题西林壁》)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如“离离”、“好雨” 等,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描写内容及角度: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近、上下等。(注:归入表现手法部分讲)
二、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渲染、烘托(5)点面结合(6)白描 工笔(细节描写)
三、精讲: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侧面描写(衬托):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侧面描写(衬托)雪,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练习: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诗歌是如何表现海棠的美丽的?
本诗就是正面和侧面相结合来展现海棠的美丽。
2、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定点观景、移步换景等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山行 》
3、描写角度:视觉(绘声绘色)、听觉(摹声)、嗅觉、触觉等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虚实结合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5、动静结合
①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②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6、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江雪》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8、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8、白描手法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 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9、区分: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四、精练:
1、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细节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1、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阐运用)
3、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析效果)答题步骤: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2、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3、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①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②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③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4、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刘敏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案示例:这两道题目都是考查动静结合的常识的。(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槛”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当然,动静结合是相对于所描写的中心景物而言的,一般说来所写景物往往一主一次,以次衬主,理解上不能望文生义、似是而非,否则就会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里。
6、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是如何写景的?
①迟日江山丽(大处着墨,粗鄙勾勒,先写了宏大之景<江山>,然后再从小处<燕子、鸳鸯>落笔)②写景富有层次感,先写远景<春日、江山>再写近景<燕子、鸳鸯>,同时按从高<燕>到低<鸳鸯>的顺序。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燕飞”动,“鸳鸯睡”静。
7、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
1、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及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荷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
2、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
“明”“隐”,使这些近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飞白鸟”,形象活泼。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3、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飞白鸟”与“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写景的常见手法
1.景物的层次感(视角切换:远近高低的处理)2.大处着墨,小处落笔。(先勾勒大的背景、大的轮廓,如天地一类的,然后再写细小的事物)3.动静结合(既有动又有静,动静互生互衬,和谐,充满生机)4.注重色彩(多样与协调)5.感官变化(所见所闻(听)、嗅觉、触觉)6.虚实结合(想象)
第三篇:诗歌景物描写
诗中品画——古代诗歌复习
复习目标
1、背诵古典诗歌中的名篇名句。
2、欣赏古典诗歌中写景的句子,归纳诗歌写景常用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能力。预复习学案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用简单语言概括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并赏析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请用散文化语言描述上阕写景最精彩的句子。、背诵《山居秋暝》《商山早行》《雨霖铃》,标出诗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课堂复习案
复习目标
1、背诵古典诗歌中的名篇名句。
2、欣赏古典诗歌中写景的句子,归纳诗歌写景常用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检查预复习
1、名句填空
(1)《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江山如画的句子。(2)明月松间照,。,莲动下渔舟。(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4)多情自古伤离别。。(5),客行悲故乡。,人迹板桥霜。
二、文本探究
1、找出上阕写景最精彩的句子,你认为其精彩在哪里?试分析。
三、触类旁通
1、你最喜欢《山居秋暝》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说出你的理由。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赏析《商山早行》的景物描写的妙处,请结合原句分析。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雨霖铃》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色,试分析。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结:结合本节课所讲内容,概括诗歌景物描写常见方法有哪些?
四、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广东)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五、作业布置
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
写景的顺序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4分)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13年山东)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第四篇:描写春天诗歌
描写春天诗歌1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春天诗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描写春天诗歌1你悄悄的来了
昨夜的风还是涩涩的今早我推开窗户暮然发现
柳绿了
花红了
燕子呢喃的在歌唱
农人们吆喝着牲口下田了
我深吸一口甜丝丝的空气
那么的清新
我就知道你来了
我多么希望可以牵着你
走过田野走过无边的草原
和你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可是
我家的墙太高太厚
我家的门太多太重
我只能站在院墙里
看着你来了又去了
看着你消失在天地间
那一刻我的心是酸的是苦的是涩的我知道那是泪水流尽了我的心浸湿了我的心
描写春天诗歌2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美妙的旋律就荡漾开了。
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嫩芽儿快快长大。
风筝在天上飞,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了云层中去了。
啊,春天吹着口哨,兴高采烈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灌满了一个亲切的声音——早!
描写春天诗歌3窗凌花
仅存冬的记忆
那冰雪
实在不愿离去
依依不舍
化作泪滴
大地博爱
拥抱一切凋零与萌生
秋叶的枯黄
春芽的嫩绿
暖阳光照大地
大树小草
都落出了笑意
鼻尖
粘一朵窗凌花
留下多少青葱的故事
描写春天诗歌4没有红花绿叶的娇媚
没有高大挺拔的天赋
但你始终扼守一个信念
顽强地走完生命的旅途
秋风里
你挺起柔弱的胸脯
霜雪中
你把希望寄于泥土
如今一夜春风
你又扬起不屈的头颅
那草尖上的晨露
可是你委屈的泪珠
那漫山遍野的葱茏
可是你青春的复苏
啊,小草
向着太阳迎着春风
你无比豪迈地说
大地啊——
我决不辜负
描写春天诗歌5滴答,滴答,那是小雨在歌唱。
她一唱呀,小花就开了,小草就绿了。
这就是小雨神奇的歌。
布谷,布谷,这是布谷鸟在歌唱。
她一唱呀,燕子就回来了,泉水就更甜了,这就是布谷鸟神奇的歌。
轰隆隆,轰隆隆,这是雷公公在唱歌。
他一唱呀,红旗就飘起来了,大树就摇起来了,这就是雷公公神奇的歌。
描写春天诗歌6春天来了
应该去田野里走走
瞧瞧伸伸懒腰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蓝天白云
青青的小草
以及花朵的妖娆
鸟儿在空中欢叫
狗儿在身边欢跑
在这曼妙的时光里
无论老少 眼光中都洋溢着
幸福的微笑
过去伤心
我们必须忘掉
过去的烦恼
我们已经忘了
至于春天啊
它总给人带来生机
希望
无限的遐想
我们怎能浪费这大好的时光
描写春天诗歌7每一个缓缓走来的春天
好像都在痛苦的诉说冬天的无情
三月的春风吹起了树枝里的想念
嫩绿的芽儿渐渐连成了绿叶
微风摇晃不走内心的喜悦
你那一抹浅笑的温暖
可是我们却期待了一年
春天的气息渐浓
思绪里充斥着一种春眠的微醺
绿叶总是喜欢和阳光交流
泥土却保持缄默
满树朵朵花开,片片幽香
突然好想知道
一树花开之中,是否有一朵与我有关
阳光终究留不住那些花影
谁愿做一个守望者
紧紧抓住春天的手
因为它的生命太短暂
而我们的愁苦却太长
嘲笑时间的车轮是一个懦夫
抓不住岁月列车
思绪的风筝,断线在这三月
心谷的禅音不再有谁读懂
有些念想只能在记忆身处搁浅
当风带走所有的香气
我们知道
树还在,还会遇见
如果生命开始了一种思想的`旅程
那么出发后就注定没有归程
下一秒,一个人继续在季节里流浪
流浪,流浪……
描写春天诗歌8春天鸟在叫
自行车在叫,生锈的铃铛在叫
春天在叫,人类绿色的心脏在叫
枯萎的老牛转动发呆的脑袋,它弯曲的牛角在叫,它乌黑的尾巴在叫
洞里的蛇在叫
像婴儿想念妈妈一样的叫
儿子在叫,衰老的父亲在叫
躺在墓地里的外公在叫,他坚硬的骨头在叫
石桥在叫
蹲在石桥上的鬼魂在叫
一到夜里满天的星光在叫
仿佛满天的鬼魂扑向春天
春天抱着散步的庄子在叫
庄子抱着一捆干柴在叫
陶渊明抱着南山在叫
我经过操场
邹静之的话剧在叫
操场在叫,学生奔跑
他们绿色的心脏在叫
整个校园都在叫――
小丑在叫,网络在叫
惟有天上的鸟静止不动
它不叫,但吐出一颗绿宝石的心脏
看啊!沉默的人低头默默经过操场
脚后跟在叫
明亮的脸上留下自行车跑过的线条
春天骑在自行车上
一边跑一边叫――
呵嗬我要摔下来了呀
描写春天诗歌9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河里的冰雪早已化得精光,流水潺潺的声音,惊醒了正在熟睡的鱼儿。
河岸上人群攒动,春色怡人,那明媚的阳光,驱散了寒凉,温暖了春光。
几只在蓝天中放飞的风筝,正载着孩子们的梦想,欢快翱翔。
原来春天是如此的生机勃勃啊!
春天来了,春天的歌声已经响起了。
枝头的春燕尽情呢喃,河里的青蛙放声歌唱。
路边的三角梅,又换了艳丽的新装。
几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又在桃林里翩翩起舞。
那一对对情侣,十指相扣,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与那朵朵娇艳的桃花,互相辉映,尽显芬芳。
原来春天是如此的繁华美丽啊!
春天来了,春天的画面越来越清晰了。
湖边的垂柳抽出了新芽,远处的山丘披上了绿装。
山河,大地,都换了模样,涂上了鲜艳夺目的彩色。
田野上春意盎然,花香弥漫,几只野兔正在自由的奔跑,好像在庆祝着春天的到来。
原来春天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啊!
《春 风》
春风轻,春风软,蜜蜂采蜜春风甜。
花儿开放春风香,吹在脸上春风暖。
《春天的颜色》
春天啥颜色?
小草说:
“春天是碧绿碧绿的。”
桃花说:
“春天是粉红粉红的。”
春天啥颜色?
菜花说:
“春天是金黄金黄的。”
梨花说:
“春天是雪白雪白的。”
《春天的味道》
春天的味道,是甜的,如甜蜜的花汁,又如甜蜜的生活。
春天的味道,是香的,如芳香扑鼻的花香,又如香甜的空气。
春天的味道,是五彩缤纷的,瞧!
这儿,那儿,花开朵朵
《春天的脚步在哪里》
春天的脚步在哪里?
在西湖边的柳树上,柳树发芽了。
春天的脚步在哪里?
在路旁的迎春花上,迎春花开了。
春天的脚步在哪里?
在小河旁的青蛙上,青蛙醒了。
春天的脚步在哪里?
在天上的喜鹊里,喜鹊飞回来了。
春天的脚步在哪里?
在小朋友的身上,小朋友去春游了。
《春》
春天的闹钟响了,春天的闹钟响了,惊醒了种子,睁开了眼睛。
春天的闹钟响了,吵醒了小草,钻出了头儿。
春天的闹钟响了,叫醒了树木,伸出了胳膊。
春天的闹钟响了,唤醒了花朵,绽开了笑容。
描写春天诗歌10许多许多年以后的今天
突然会涌起深深的怀念
就在这座春天的校园
睡莲、樱桃,紫藤花和香樟树
掩映着一条熟悉的弯弯小路
如果此时,像昨天一样相遇
是否可以从熟悉的身影中
发现一一朵朵清澈的笑容
那笑容里晶莹的泪花
是我们留给春天最深情的问候
长长的跑道,连接着历史和未来
再漫长的距离,也在我们激扬的青春里
刻下成长的轨迹,重新站在这新的起点
你是否感觉到了内心澎湃的热血
那满腔热血依然是点燃希望的火焰
如果时光不老,我们还想走进课堂
仔细聆听老师絮絮叨叨的话语
当春风又一次推开教室的窗户
窗外的绿树红花,还有黑板上
一行行文字,绽开着智慧的芬芳
教室和教室亲密相连
青春和春天交互记忆
我们和你们,曾经是那样亲昵
从走廊冲向云天的欢笑
和校园里漫步的身影,再一次惺惺相惜
无论前方有多么遥远
无论未来有多少苦辣酸甜
回首之间,总会重现春天的校园
写下梦想,写满毕业的万语千言
老师、同学,还有这满园的清香和眷恋
描写春天诗歌11《绿化祖国大家园》
阳光明媚当空照,小朋友们来植树。
我拿铲,你拿水,种下棵棵小树苗。
绿化祖国大家园,保护环境我有责。
《我和杨树一起长大》
小杨树,长绿叶。
风吹来,哗啦啦。
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打。
长得笔直又挺拔,小朋友们要学它,坚韧不拔顶呱呱。
爱学习,爱劳动,做个听话的好娃娃。
《栽小树》
春风吹,花儿笑,植树节,来到了。
栽好树,把水浇,爸爸对我微微笑,等到明年再来看,谁栽的小树长得高!
《种下梦想》
我在心里
种下了梦想即将收获成功
你在心里
种下了希望即将收获幸福
我在虹桥
你在斜桥不知不觉
种了同一棵树叫做美好未来
《留住小鸟》
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地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我需要树》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种起大树,叫一种物质,走进年轮与更替。
小路上,再不惧怕物种流失,小鸟扎进斜阳。
小树长成过程,我怀念它们,一片阳光、一层空气、一滴滴水滴,带动绿藤条把春摇得清脆,告慰树种和秩序。
小姑娘似乎变成水鸭子,按捺不住惊喜。
密林深处,没人找见当初的小林子。
那么多树,驮着阳光吊开嗓子,曾经小树是喊自己。
喊出种子和雨水,喊来人们移动的步子,接近天空,好象是善意机器,被绿拔高,拖进小影子里。
《假如我是一棵小树》
假如我是一棵小树,我希望种在校园里,装扮我们美丽的校园,与同学们一起成长。
假如我是一棵小树,我希望种在马路边,吸收大气层里的有害物质,使人类免受其害。
假如我是一棵小树,我希望去辽阔的沙漠,创造绿洲,重现世外桃源。
假如我是一棵小树,我希望有更多的鸟儿在上面栖息,欢唱着春天的赞歌。
假如我是一棵小树,我要贪婪地吸收着大地的养分,长成参天大树,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背靠大树》
从三月潮湿的手中
我们接过一个日子
接过锄头、铁锹
和成捆成捆的树苗
然后,走向田野、荒坡
栽种着一年一度的形式
也栽种着内心真实的渴望
让黄土不再流失
让风沙止住流浪的翅膀
让裸露的岩石
回归久远的风貌
我们逐水而居,佳木苍苍
背靠大树,谈情说爱
度过一生中最美的时光
从三月潮湿的手中
我们接过一个日子
接过锄头、铁锹 和成捆成捆的树苗
然后,走向田野、荒坡
栽种着一年一度的形式
黄土不再流失
让风沙止住流浪的翅膀
让裸露的岩石 回归久远的风貌
我们逐水而居,佳木苍苍
背靠大树,谈情说爱
度过一生中最美的时光
我们用激情掘土
无数只手,同时在这个日子
紧握希望之光
一棵树绿了一个人的目光
一千棵树,一万棵树呢
我们注视着他们的生长
情感涌动如潮。泪水
已不能表达我们最初的愿望
让黄土不再流失
让风沙止住流浪的翅膀
让裸露的岩石
回归久远的风貌
我们逐水而居,佳木苍苍
背靠大树,谈情说爱
度过一生中最美的时光
从三月潮湿的手中
我们接过一个日子
接过锄头、铁锹
和成捆成捆的树苗
然后,走向田野、荒坡
栽种着一年一度的春色
也栽种着内心真实的渴望
描写春天诗歌12最后一缕敛羽时节
在经历那盎然生机后
躲藏进沉沉春暮色之中
日子翅膀之下
一羽安然飘逸小夜曲
便临风而栖
轻轻舔拭着航行于
季节之海风帆
是谁
在收获爱情之后
又在爱情屋檐下再度失宠
背对祈望
曾经浪漫激情
悄悄将一滴清泪濡湿
游弋于春天
云蒸霞蔚空间原野
看见那即将消逝光线
在云翳磨砺中
沐浴
海天处
那片驾驭靓丽羽毛炽热
已无法逾越烟锁无际之旅
再携无言承诺
举起虔诚经幡
向遥远而去
是谁
猎去春天羽毛
却又找不到翱翔天空
在感情枝头上敛羽
描写春天诗歌13我想
在一个春日下午
也许就有许多事情
都将百无聊赖
独倚窗台
看远方天空云卷云舒
拥挤楼下
来往着匆匆行人
他们个个表情严肃
目睹别人
单独行动
一方天空晴朗着
一只抒情鸽子羽毛靓丽
衔着鸽哨
肆无忌惮滑翔在风筝与微风之间
天幕下投来
一幅矫健影子
移动
只选择不规则划动
条条思索痕迹
搭起鸽子
用张开羽毛通往
远方桥梁
等待一束
最好是一束
久违阳光
奔过来
而后才是尽情地拥抱
描写春天诗歌14你从遥远的太阳系
轻轻走来
带着风,带着雨
带着温暖,带着爱意
我笑着迎你
静静的把你拥入怀里
如果可以
我品尝春天的味道
哪怕只有一点绿
如果可以
我感受春天的阳光
哪怕只有一缕
如果可以
我会蘸着春雨
把你写进我的诗里,揉进墨香里
春天似乎很遥远
我等了一个冬季
春天又离我很近
我触手可及
冬天已悄然离去
带走所有泛黄的记忆
春天并不是着急开启
只是为了还原
那远离已久的翠绿
描写春天诗歌15阳光灿烂时,花朵绽开笑脸,冬天阴暗目光,变得明媚。
鸟儿欢歌,微风妩媚,勃勃生机,造就生命盛会。
即便阴雨绵绵,也是春意积累,晶莹雨滴,让万物披上高贵。
春天!怎样都最美,这生机盎然盛会,万物沉浸其中,令人陶醉。
第五篇:诗歌描写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描写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庞杂的概念,为便于大家区分、识记、判断,我把它分为五大版块: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除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外的其它表现手法、结构艺术。以下是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描写手法。
一、细节描写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大多具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精到的细节描写,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是文学写作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文学写作的触发点。,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鲜明的艺术形象和它总是分不开的,长篇大论的小说是如此,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亦如此。活生生的细节如小小水珠折射出的太阳光芒,给古典诗词以飞动凝练、摇曳多姿的神韵。
【例1】: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析】此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嗟叹有情”(纪昀)。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例3】:[例1]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分析]我们看其中的第一章: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小伙子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的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一细节,极富表现力,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由此可见,艺术的特质在于它的形象性,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能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例4】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我们看下阕,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但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门”,在于以门为掩护,似露不露,“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才好回首一看;看,又不敢正眼看,还要装作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倚”、“回”、“嗅”三个动作,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不仅如画般折射出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姿态,而且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通过细节,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看看高考怎么考:
【例5】2008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第二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 堂 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分析]词的下片,侧重写人。一个女子独自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凝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其中“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运用细节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从中我们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例6】2004年全国卷甲卷16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分析]诗中写游子长年客居洛阳,见到秋风之中一片凄凉萧条的景色,不可避免地勾起对家乡和亲人的悠长思念。思念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自然就想提笔写家信,可是在铺纸研墨之际,一时却又涌起千头万绪,无从说起。但是捎信的“行人”出发在即,时间匆匆,于是千言万语无法细加考虑。及至捎信人就要上路,却又疑惑和担心刚才因为匆忙,是否漏写了什么,这种疑惑和担心越来越强烈,促使游子出现“又开封”的举动。
此诗撇开游子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信即将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这样一个细节,非常真切而细腻地表现了长年旅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关切之情。
【例7】2000年全国高考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本诗赏析中的C项为判断正误:“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的闲适恬淡的心情”。
[分析]从画面上看,前面两个镜头较为阔大,是远景、全景;后一个镜头较为细小,是近景、特写。在这一特写镜头中,通过对“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只见主人失望,而仍然不无期待地频频敲着桌上的棋子,灯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而客人则迟迟不至。一“敲”一“落”,表现时间之久,怀念之深,企盼之殷。全诗写出了约客未到的一种怅惘的心情,“闲敲棋子”这一看似闲适的动作恰恰反映出诗人当时内心的焦燥。而非题中所说“闲适恬淡的心情”。而这种情感的体验是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而体会出来的。
二、白描手法(与工笔相对)
1、概念: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诗歌中的白描多为人物白描和景物白描。人物白描又以描写外貌和描写动作为主。于直白平淡中寄寓含蓄深情,这正是白描的魅力所在。
2、“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A、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处纯用白描,直陈三儿形象,此三子呼之欲出,情状非常生动。农家以劳作为根本,故常人如以此为标准,小儿实是“无赖”,但辛弃疾又坦言“最喜”小儿“无赖”,迥异常人。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B、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C、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所用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总之,白描手法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曾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三、动静结合
王安石曾集诗两句,组成对联,上联是“风定花犹落”,下联是“鸟鸣山更幽”。风息声静,然而花儿还在悄然落下;鸟鸣有声,深山却更显幽静。王安石深谙前辈诗句中动静结合手法的意趣。动静结合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对事物特征做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动静手法大致有下列具体情形:
1、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在诗歌中既有对动态的描绘,又有对静态的刻画,这两者结合,往往是作者笔下的景物显得丰富多彩,而且对比辉映,相得益彰。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考查了《雨后池上》一诗: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中要求考生从动与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诗歌前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静迷人的静态;后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又如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的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三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宁静。
2、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里显出静态。如王维的《鸟鸣涧》一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使人联想到春山的空旷,桂花的清新,月光的明朗,鸟鸣的悦耳,从而体会大自然的静美。又如05年高考全国卷Ⅰ考查的唐诗《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是唐代诗人李华的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过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诗前两句直接写景,为下文铺垫,后两句更进一层,“花自落”“鸟空啼”表面上刻画了“花落”“鸟啼”的热闹景象。但是“自”和“空”却透出了无人欣赏之意,从而显出了山中的宁静、荒芜,以动衬静,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答: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答:是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3、化动为静
化动为静,是将动态之景化为静止之状,从而收到出人意料的新奇效果。如2005年普招统一考试上海卷考查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考题要求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此题实际考查炼字。一个“挂”字,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在李白的另一首诗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也有类似的意境。诗歌的第三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前一句化静为动,使人可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后一句化动为静,使人联想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景象。
4、化静为动
化静为动,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静物写活,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将静态的视觉形象动态化,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又如2005年高考福建卷考查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当时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诗中第二联“山衔好月来”一句,十分巧妙。它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句诗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化静为动,与上句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愁去喜来,互相映衬,使诗人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更加突出,且富有新意,耐人寻味。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四、虚实结合(另一资料见黄皮书18页,更好。)
1、导入
有一首《军港之夜》的歌是这么唱的: “年轻的水兵,睡梦中露出甜蜜的微笑”,有人对此提出责难――“都睡觉却了,那谁来守卫军港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不可也不可能太“实”,否则就呆板了。
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宋徽宗出了《深山藏古寺》一题来考画师,令他满意的只有一幅。画中画了跳珠溅玉的泉水,旁边有一位老态龙钟的和尚在打水。这个故事说明:只有虚实结合,才会有美感。
2、什么是虚和实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①、.虚幻世界和梦境——反衬现实
例如《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中的“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②、.想象和回忆
《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③、设想之境(虚拟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雨霖铃》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小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虚实相生”的作用(效果)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加大。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先写客中实景,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含蓄隽永,余韵无穷。
看看高考怎么考?
【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主要形式 1.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2.侧面描写完全超出或取代了正面描写。
优秀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直接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但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去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却是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又如
吴丝蜀桐张高秋⑵,空山凝云颓不流⑶。
江娥啼竹素女愁⑷,李凭中国弹箜篌⑸。
昆山玉碎凤凰叫⑹,芙蓉泣露香兰笑⑺。
十二门前融冷光⑻,二十三丝动紫皇⑼。
女娲炼石补天处⑽,石破天惊逗秋雨⑾。
梦入神山教神妪⑿,老鱼跳波瘦蛟舞⒀。吴质不眠倚桂树⒁,露脚斜飞湿寒兔⒂。
——67为比喻,属正面描写。8为痛感,其余均为侧面描写 艺术魅力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或事物特征。(有些形象不宜用正面描写,如音乐,《李凭箜篌引》)
看看高考怎么考?——
六、点面结合(一般不考查,判断时先不考虑)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例1:柳宗元《江雪》:“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七、对比衬托
衬托:诗歌创作中,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相同点:对比、衬托都有两种事物。不同点:两种事物地位不同 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
1、找出用于对比(衬托)的双方
2、分析双方关系:突出一方得是衬托;不分主次,造成强烈反差的事对比。
3、注意双方隐现、类属。
对比: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双方类属相同。衬托: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而且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
4、衬托的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当堂练习: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找出双方:过去“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的热闹繁华景象和现在 “只今惟有鹧鸪飞”的凄凉景象。
2、分析关系:不分主次,形成了强烈反差。
这首诗使用了对比手法。拿过去“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的热闹繁华景象和现在“只今惟有鹧鸪飞”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形成了强烈反差。抒发诗人盛衰无常的感慨。练习二: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的吟唱,请联系写作背景,分析本词的艺术手法。——反衬。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作反面衬托,在梦中,“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梦境写的繁华热闹,反衬出梦醒的悲哀和凄凉,表现作者对昔日繁华的眷恋以及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反衬手法
准确指出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乐景衬哀情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哀景衬哀情
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乐景衬乐情
衬托手法
1、正衬:乐景衬乐情
哀景衬哀情
2、反衬: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
乐景衬哀情 练习:寒食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在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这首诗。寒食节是用来纪念介子推的,在这一天,人们不做饭,只吃凉食。试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反衬。乐景衬哀情。首句一个“满”字描绘住江南二月百花齐放的景象,景物虽好,但作者却贫居他乡。繁花似锦的景象把“堪悲”之情衬托得更加强烈,表现作者客居他乡,生活困窘的无奈和辛酸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注:子推,贤人也!曾救过皇上。
后来晋文公也不知赏罚了多少人,最后才想起他来。子推不愿觍颜求赏,要跟母亲深山隐居。后来万岁爷不干了,放火烧山逼他出来面圣,结果他不愿出山,竟然抱着树活活被烧死,晋文公追悔莫及,便将他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不准明火,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节。——“二月江南花满枝,漂泊他乡的日子里,眼看就要到寒食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人,岂不更添悲凉?贫穷的人家往往没生做饭的烟火(没有饭吃),难道仅仅是明天在因为纪念子推而缺衣少食吗?
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华清宫 吴融
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1)[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感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注意抓住诗歌中的表达感情的词语、意象等内容。吴融的《华清宫》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李约的诗主要写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结合这些内容,考生不难发现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写白梅?——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白梅。首句中“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第二句用“混芳尘”的桃李反衬白梅不同流俗的高洁性情;三四句写梅的报春,体现其奉献精神。诗人通过衬托,塑造白梅这一形象,表现了自己坚持理想操守,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结: 衬托手法
1、正衬:乐景衬乐情
哀景衬哀情——借景抒情 以英雄衬英雄、鲜花衬美女、美女衬英雄
2、反衬:乐景衬哀情、以狗熊衬英雄、以动衬静
以虚衬实
八、渲染烘托
渲染烘托两种手法常结合使用。
1、渲染,本指国画一种技法,一般是在需要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文学创作中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如: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其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凄冷寂静的气氛,烘托主人公约客不来的烦躁心情。
——因渲染是指对景物环境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写景抒情诗歌绝大多数都用到渲染手法,所以,表达技巧一般不会在这设题,但要掌握这一术语的运用,即: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或气氛,烘托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2、“烘托”是指通过渲染环境或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就是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分两种情况:
①通过渲染环境烘托人物心情或心境。(以景烘托人)——渲染烘托(一般不做考查)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②通过周围人物的描写烘托主要形象,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侧面描写(会考查)
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以人烘托人——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