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个民风土人情
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傈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基诺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祭大奄(龙)”、火把节、新米节和过年。火把节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景颇族的节日有全民性的传统目瑙纵歌节、生产方面的新米节、南瓜节、包谷节、青年人的能仙节等。
目瑙纵歌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景颇族支系叫“目瑙”,载瓦、龙峨、勒期等支系称“纵歌”,现在统称为“目瑙纵歌”,其本意均为“跳舞”。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办,一般为期2—6天,时间取双不取单。举行庆典活动时,首先要选择一块风水良好的吉祥之地作为场地,在场地中央竖立4棵目瑙柱,每棵柱上都画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正中间交叉着两把长刀和宝剑。紧靠目瑙柱是两座奏乐高台,围绕高台的木桩上挂有各种乐器,如鋩锣、大皮鼓等。以目瑙柱为中心,用竹片等围成一个圆圈,来自四面八方的族胞和来宾在“瑙双”(领舞)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鼓点,伴着豪壮的乐声翩翩起舞。相传在久远的年代惟有太阳的子女才会跳目瑙舞。一次太阳王举行盛大的“目瑙”庆典,邀请地球上的鸟类前去参加。雀鸟们学会“目瑙”舞后回到地上跳时被景颇族的先人看到,大家一同去观看并学会了跳“目瑙”舞,流传至今,成为一个民族盛大的庆典。旧时“目瑙纵歌”主要有山官和有财力的人主持,用于祭祀、庆祝农业丰收和战争而举办,还请董萨前来主持和组织,吟唱景颇族的创世史诗,杀牛宰鸡祭鬼魂。1980年以后,中断了20余年的节日重新恢复,其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屏弃了原来念鬼祭鬼的内容和程序,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
新米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每年在谷子成熟未正式收割前举行。新米节前,主人将自己地里长的最好的谷子收回来,晒干,舂好,并备好酒菜。在节日的那天,邀请邻里来做客,用新米煮饭,让大家来品尝。在宴庆开始之前,主人要举行祈祷仪式,感谢谷魂和众鬼给了一个好收成,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蓄平安,获得更大的丰收。新米节实际上也是个交流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的农耕交流会,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边谈论农事,谈论来年的计划。
能仙节: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怒 族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苗族的传统节日 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第二篇:56个民风土人情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五十六个民族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6%。因此,习惯上把其余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这55个民族是:壮、回、维吾尔、彝、苗、满、藏、蒙古、土家、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僳僳、畲、拉祜、佤、水、东乡、纳西、土、柯尔克孜、羌、达斡尔、仫佬、仡佬、锡伯、景颇、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怒、阿昌、鄂温克、基诺、乌孜别克、京、德昂、裕固、保安、门巴、独龙、鄂伦春、塔塔尔、俄罗斯、高山、赫哲和珞巴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达1800万人,珞巴族人口最少,不足3000人。
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东北平原;其他民族主要分布在从东北到华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语是当今中国的通用语言,也是国际上的通用语言之一。回族和满族也使用汉语。其余53个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23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民族区域自治
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是中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截止2001年12月31日,中国已建立5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成立)和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成立),还有30个自治州、116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以及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都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行使同级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包括:依照当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主地安排使用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自主地安排和管理本地方的建设事业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另外,国家还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民族大学(学院)、民族干部学校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央政府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民族自治地方积极支援,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生活习俗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在饮食方面,一般来说,南方人喜食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喜爱吃烤羊肉串、抓饭和馕,蒙古族爱吃炒米、炸羊尾和喝奶茶,朝鲜族爱吃打糕、冷面和泡菜,藏族爱吃糌粑和喝酥油茶,黎族、京族和傣族爱嚼槟榔。在服饰方面,蒙古族习惯穿蒙古袍和马靴,藏族爱穿藏袍,维吾尔族爱戴四楞绣花小帽,朝鲜族爱穿船形胶鞋,苗、彝、藏等民族的妇女爱戴金银制的饰品,彝族男女外出时都喜爱披“擦尔瓦”(形如斗篷的羊毛披衫)。居住方面,汉族聚居地区普遍采用院落式住宅,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牧区的民族大多住蒙古包,傣、壮、布依等南方民族爱住“干栏”式楼房等。
宗教信仰
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都有传播,信教者约有上亿人。当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人,信仰也有不同。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藏、蒙古、珞巴、门巴、土、裕固族信仰喇嘛教(也称“藏传佛教”)。傣、布朗、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苗、瑶、彝等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汉族中有些人信仰佛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
佛教约在公元前一世纪传入中国,公元四世纪后开始广为流传,逐渐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喇嘛教属中国佛教的一支,主要流传于西藏和内蒙古。现在,全国共有佛教寺庙1.3万余座。其中著名佛寺有洛阳白马寺、西安大慈恩寺、杭州灵隐寺、河南少林寺。西藏的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青海的塔尔寺,内蒙古的五塔寺,北京的雍和宫则是著名的喇嘛庙。
第三篇:个民协会2011年工作总结
个民协会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协会深入贯彻省协、温州市协、市工商局提出的新任务与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局,以建设现代服务型协会为目标,优化“个民协会维权助动服务”平台,对接工商助动工作,深化协会转型创新,进一步抓好全国示范协会建设。
2011年,协会主要做了以下十个重点工作:
一、举办系列培训与讲坛。协会认真组织、扎实推进省协“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千人培训工程”,通过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举办总裁班、EMBA、德鲁克EDp等高端课程。另外,协会与农办、劳动保障部门合作,开展政府财政补贴的保障企业用工为主题的劳动技能素质普惠项目。
协会与赛格培训公司签署合作框架,认真组织、扎实推进省协、温州市协“1+3培训工程”。已组织7期368人德鲁克EDp管理课程;10期 850人职业经理人研修班课程;4期342人生产总监研修课程。推出套餐培训和协会赛格学习卡,已有包括赛纳集团等30多家会员企业参加学习;举办300人参加的“有礼走遍天下——经营者营销商务礼仪实战”讲座;与赛格联合举办300人参加的“禅——生命与社会和谐”公益讲座;接受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农办对民营企业培训学校、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年检工作。
二、继续完善“会员之家”。在2010年的基础上,协会继续完善八个分会“会员之家”平台,以挖掘服务功能为目标,以专业化、个性化、优质化为导向,突出需求,科学服务,完善协会自身发展软环境,有效提升了协会之于会员的服务力、公信力和认同度。
“会员之家”拥有独立办事场所,主要承担为会员提供验照、企业年检、登记代理、商标代理等服务职能;为重点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预约式上门等套餐服务,构建综合性多层次的服务平台。同时,与知识产权、企业事务代理、文化策划、网络开发、企业培训等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商谈,把这些服务产品整合到协会的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会员争取价格相对优惠的高效服务。
“会员之家”凸显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效传达协会服务理念和文化,进一步彰显了协会在经济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提升协会的社会认知度。二是统一规范的服务内容和标准,为协会服务会员树立了标杆和榜样。三是普惠式的全员服务,套餐式的免费代理,服务先行的工作理念,也进一步促进了会员费的收取。
三、对接工商助动工作,兑现商标注册全额补助。
2010年,市工商局推出了“百只农产品商标免费注册活动”,并在协会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包括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申报商标进行补助。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单位,自领到商标注册证后,可凭商标注册证和注册发票申请全额补助。免费注册期间,该局对100多个涉农商标注册单位进行免费培训,邀请商标事务专家专题授课,从国家支持鼓励农产品创牌政策、商标的概念、注册商标的重要性及怎么样注册商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说,强化了各涉农主体对商标注册的认识,并现场为企业解决商标问题50余件,帮助规划商标20件。活动期间,市工商局共收到各类涉农商标注册申请122件。截止目前,该122件涉农商标注册申请中,已有35只注册成功。协会迅速兑现政策,相继对该35家单位发放了各1800元的商标注册全额补助,补助总额6.3万元。
四、帮助民企探索农民工“职称”评定机制,开展助动服务。
为破解民企“用工荒”,建立新时期农民工人才开发机制,协会在帮助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尝试突破国有企业职称评定的限制,指导企业创新性自制民营企业职工职称评定标准,为农民工评定专业“职称”,建立了一套特色的农民工职称评定制度,有效破除民企用人瓶颈。目前,我市已有200多名农民工获评“职称”,均获得不同程度加薪与提拔。这种农民工“职称”评价机制,是部分民企在用人危机中探索出的应对之道,也是率先转型升级中改革出的特色管理机制。此信息通过省工商局上报省政府,由陈加元副省长批示后上报国办。
五、建立会员企业联络员制度,开展系列维权服务。在重点行业和企业建立会员企业联络员制度,定期沟通联络,了解企业状况,做好会员维权助动、转型升级的“服务生”。主要工作有:联合xx市人才服务中心举办“新春人才交流会”,开展第九次“就业再就业服务周”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省协“后ECFA经贸合作论坛”;组织企业参加福建浦城投资说明会;组织企业参加温州市协赴青岛“走出去”学习考察活动;配合省、市协会编印《维权典型案例选编》,对2008年-2010维权案件进行汇总整理,上报维权典型案列4件;开展“维权服务宣传月”活动,以多方服务为渠道, 打造“协会+律师”会员维权体系。
六、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双强争先”活动。协会以“活力和谐先锋”为主题,成立活动指导小组,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
今年以来,在市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和市工商局的领导下,协会围绕非公企业生产实际和发展需要,在落实工作部署上突出声势“大 ”; 在活动内容创建上侧重对象“优” ;在工作任务策划上贴近企业“实”; 在宣传领域拓展上力求全面“动”。
紧扣“四字”要诀,协会着力指导企业打造“发展强、党建强”双品牌。目前,全市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党组织达700家,建立领导小组652家,确定领导干部联系点企业615个,向企业选派工作指导员610名,建立起以市非公小组、各部门、非公企业的树状结构非公企业创先争优领导体系,并取得可喜效果。
在建党90周年之际,省工商局、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在全省民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中联合开展了“党徽在民企闪光”主题实践活动,协会推荐上报会员企业参与“四个一百”评选,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吴福生荣获“民企党员百名闪光典型”、浙江联大化工有限公司荣获“民企党建百家履行社会责任示范典型”、新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民企党建百家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典型”、胜华波集团有限公司荣获“民企党建百家助推转型升级示范典型”称号。< /p>
七、开展“创业之星”评选等活动。省委宣传部、省工商局、省工商联、省个体劳动者协会决定在全省联合开展浙江省个体劳动者“创业之星”争创评选活动。协会向温州市协会推荐3家会员参加“创业之星”评选,其中莘塍朝阳大酒店的缪锡标入围省“创业之星”; 陈德良、缪锡标、周董兰荣获温州市首届个体劳动者“创业之星”。
另外,今年协会推荐省级“诚信民营企业”1家、“诚信个体工商户”2家,温州市级“诚信个体工商户”5家,温州市级先进单位3家、先进个人6名,评选出xx市级“诚信民营企业”33家、“诚信个体工商户”34家;组织会员单位参加温州市协“个协杯”插花、茶艺大赛。
八、协会党支部“诚信服务先锋”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开展“四学”活动、“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示范活动、“关爱服务”凝聚行动、“诚信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等,组织党员和职工积极投身到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会员中去,扎实开展好“诚信服务先锋”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努力,争取到2012年成为全市新社会组织“诚信服务先锋”党支部,培育若干名“诚信服务先锋”党员,成为有xx特色的党建工作示范点。
九、进一步抓好全国示范协会建设。协会2010年获得全国个私协会系统全国示范协会,为温州市唯一的全国示范协会。借这个平台,2011年,协会进一步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协会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以我们的“有为”赢得政府、会员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拓展协会发展的空间。
十、协会工作人员素质建设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一是通过创建学习型协会,加强工作人员职业教育、人文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工作人员服务素质和服务本领;二是通过开展“为协会为会员”主题活动,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三是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推广业务管理软件,进一步落实工作人员岗位责任。主要工作有:改版xx民营经济网站;协会工作人员业务管理软件培训;组织2期16人参加《演讲与口才》、《高效管理沟通》职工内训课程;组织职工健康体检;接受温州市级文明单位复评;协会工会、妇代会委员换届工作;组织会员企业参与市妇联“巾帼文明岗”、“十大女性”评选;依托民协红十字会,积极参与捐资助学、帮扶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协会资助近15万元——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第四篇:个民协会2012年工作计划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个民协会2012年工作计划
一、助动民企发展,促推转型升级。
继续举办民企峰会(论坛),为民企发展提供最前沿的理论支撑。通过举办峰会(论坛),搭建“协会—专家—企业家”交流平台,把最新最全的经济资讯和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传递给广大民营企业,已成为引领我市民企建立规范化的民企模式,打造优质化的企业家团队的重要交流平台。同时,全方位开展培训服务,提升民营企业人文教育素质。
落实系列助动新举措,为民企突围脱困提供最及时的信心支持。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进民企活动和“非常1+6”服务活动,出台助动举措,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通过xx民营经济网站、工作博客、QQ群等形式,把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工商系统制定的帮扶企业政策措施传递到民营企业当中;通过开展调研活动、经济形势研判会等形式,凝聚了多方资源力量;坚持整合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等资源,建立品牌培育库,积极协助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和商标国际注册,拓展企业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空间;帮助企业通过股权出资,商标权出质等形式,获取融资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人才洽谈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企业与高校对话等形式,开展“就业再就业服务周”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招工引才困难。
切实推进维权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坚持开展“维权服务月”活动,通过法律维权(援助)中心,进行走访帮助会员解决纠纷,处理侵权案件;继续与市工商局经检大队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维权护企”中心,建立“维权护企”监测、监督、服务管理机制;继续联合xx商城市场工会,通过xx商城维权帮扶中心,为经营户与消费者提供法律指导与援助;成立休闲鞋专业委员会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自律专业委员会,以专业性组织来强化行业和个人的自强、自律、自管工作,进一步放大协会的社会效应。
开展各类评选争创活动,树立新时期民营企业的良好形象。广泛开展“诚信民营企业”、“诚信工商户”、“创业之星”“光彩之星”、“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评选争创活动,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信用支撑,引导广大会员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树立新时期民营企业的良好形象。
创设“会员之家”,构建综合性多层次的服务平台。
协会鼓励基层分会创建“会员之家”,为会员提供验照、企业年检、登记代理、商标代理等服务,为重点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预约式上门等套餐服务,构建综合性多层次的服务平台。
协会牢牢把握“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指导思想,规范办理会员登记入会、退会手续。出台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费收取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费使用管理的规定》、《xx市个民协财务报帐制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个民协会费的收取、使用、财务运行及报帐制度等一系列方面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影响力。
突出协会的政治优势,发挥在社会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把协会的重点服务工作融入地方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和实施文件中,努力从配合政府工作中拓展协会的服务内容;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工、团等组织,争做“发展强、党建强”企业,努力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充分发挥协会宣传政策、提供服务、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加强自律的作用,提高协会的组织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积极创新服务理念,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突出协会的会员规模优势,为会员与市场经济组织搭建信息沟通与服务平台,要主动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汇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宣传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会员及时了解利好政策,提高协会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会员的能力。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载体和机制,把对中小企业的个案服务切实转变为长效工作机制。将进一步发挥协会的优势,密切与非公经济人士的联系,在企业与政府间搭建好平台,不断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符合协会自身特点的工作制度,促进协会工作规范化建设。着眼协会事业长远发展,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协会秘书处、基层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协会干部培养、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人员队伍。建立健全符合协会自身特点的工作制度,促进协会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执行能力和工作效能,更好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第五篇:风土人情
铁岭风土人情
铁岭是民族世居地,明代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蒙古、汉等各民族聚居地区。现为辽宁省民族重点地区之一。全市共有31个民族,即:汉、满、锡伯、朝鲜、回、蒙、藏、维吾尔、苗等。
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也形成了许多的民俗活动。像二人转,伞灯秧歌,八编八花秧歌等等。
二人转又称作“唱蹦子”和“吉剧”,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二人转由男、女二人演唱,男的叫下装,女的叫上装。“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驾”、“四平调”、“十三咳”、“红柳子”、“胡胡腔”、“小翻车”、“大悲调”等。
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传。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及西丰、榆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地方戏队(演出二人转)。一九五五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二人转的演出基本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自此,男女开始分腔,演唱讲求科学发声方法。六十年代,“二人转”的剧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加强了编导工作,开拓了二人转的新剧目,丰富了音乐伴奏,改进了服饰,充实了舞蹈美术,演员手持道具的种类有了发展变化。在内容上对古典剧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剔除“纸级、庸俗、丑恶的表演”;发展“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音乐唱腔要克服“单调、贫乏的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绝活精湛”,五功综合,雅俗共赏。
看完二人转,还有东北的大秧歌。随着阵阵锣鼓唢呐之声,一队秧歌由远而近走来,在队伍的最前头是一名身穿彩服、手持伞灯的队员,他不时地上下左右挥舞伞灯,舞步有序,随后是扮相多姿的舞队翩翩起舞。这就是李千户、横道河子一带农民表演的“伞灯秧歌”。
伞灯,是一种特制的道具,形为伞,内置灯。夜间表演十分好看。该秧歌舞队四五十人,扮相新奇。其核心角色除“伞头”外,还有“打棒”、“挎鼓”、“拉花”。他们各拿道具:伞、棒、鼓、花扇。一般角色是“抱鞭”(手持马鞭)、渔公、渔婆和戏曲人物青蛇、白蛇、许仙、阔大爷、小老妈、傻柱子等。舞队最后是两位清朝官员和两名手持“肃静牌”的衙役。“打棒”扮“四大金刚”,脸戴面具,“抱鞭”是短打武生扮相,“拉花”头饰“花山”身穿彩服,大红大绿。
伞灯秧歌的表演风格随意性强,自由,不受局限。各角色各具特色,各显其能。舞伞者,双手持伞随节奏自由而舞,多是进行步,屈腿,微颤,还可以搭上跳板,在上面“就地十八滚”。“抱鞭”者,扭中有武、踢、蹲、击动作,时有“掐花盖顶”、时有“二郎担山”等。“打棒”者,表演粗犷,舞姿矫健、洒脱,加之手持木棒,互相击打发生清脆之声,令人精神振奋。而“拉花”,(妇女形象)则动作幅度不大,花扇轻摇,腰如风吹柳枝,别有一番风味。伞灯秧歌,比较古老,据考查它至少在辽北有二百年的历史了,为辽宁所独有。
辽北曾是满族取聚居地区,其文化遗存,在铁岭白旗寨秧歌中明显反映了出来。白旗寨秧歌,俗称“达子秧歌”,主要淬在铁岭东部山区。
达子秧歌,舞队人数有六七十人之多。人物扮相有戏曲人物,队员手持道具有彩棒、霸王鞭、花扇等,行进时,队中打有多面长方形旗帜。显然这都有是汉族秧歌的特征。然而你若多加注意,主会发现为、它有许多满族风情。
这种秧歌,扭起来双臂扭动幅度较大,腰部转动灵活,下装(男)的步法多为“弓箭步”、“大别步”和“蹲裆步”,它以矮美,这反映了满族喜骑射的生活特点。该秧歌的舞队中有两个特殊人物,一是扮饰满清官员的“大老爷”,二是反穿皮袄,身挎串铃,手持“马鞭”的“二老爷”。“二老爷”又称“克里吐”,他呈丑相,动作是在舞队中前后乱窜,时而挥鞭场。有人考证“克里吐”满语怪兽的意思。
这种秧歌是非常文明的。每当正月各村扭秧歌,村村演路遇时,互相施见面礼。由“大老爷”出面致礼。双方“大老爷”出队前,三次互相碰肩。碰肩礼,这是典型的满族礼节。
总之,白旗寨秧歌从人物扮相、舞姿都充分表现了满族艺术属性。它实际是满族先人在自身歌舞形式的基础上,融合了汉族秧歌的某些成分而形成的满族的秧歌。显示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才华。
在粮仓昌图有一种充满泥土芳香的秧歌——八鞭八花秧歌。这种秧歌初始主要由8名男队员手拿马鞭和8名女演员手持花扇、手绢所组成,帮此而得名。后来发展了,人数可达五六十人之多,“鞭”、“花”对比,并列而行,欢乐嬉戏,饶有风趣。
八鞭八花秧歌舞队进场“拜门子”(即到院落演出),程序不凡,颇有气魄。队前一人手持一面三角形“狼牙旗”(旗上写“太平歌词”四字),后随一持锣者,鸣开道。双列变单列进场“跑龙门阵”(走“8”字形场子花),“沙公子”领头,接着是“鞭”、“花”、“秧歌角子”(一般彩装的队员),最后是一“翁”一“婆”。“鞭”、“花”精神活跃,“翁”、“婆”老态龙钟,呈返老还童状。
这种秧歌表演有三个特点。一是走“场子花”,花样翻新。“场子花”即是秧歌队在场中走出各种图形。据悉有二三十种,如“双挎斗”、“套连环”、“长蛇阵”、“龙摆尾”、“圆心斗”、“别杖子”、“九连灯”、“五凤楼”、“灯笼挂”、“双蒜瓣”、“二龙吐须”、“卷白菜心”等。二是舞中出现“叠罗汉”场面。秧歌进场,一阵锣鼓之后,一“花”站二“鞭”屈腿上,合手施礼,称“拜佛”。再有即在舞蹈结束前,“花”随乐曲节奏,敏捷地站到“鞭”的肩上,只见花扇翻动,上下齐舞,顿时出现高潮,风此景,观众无不为之喝彩。三是,演出中有“唱”,即唱“秧歌柳子”和唱小戏。表演开头,即景生情,由秧歌头领唱“秧歌柳子”;结束时,舞队跑圆场,中间唱小戏、二人转。真是内容丰富,多彩多姿。人民群众从这各秧歌中得到多方位的文化欣赏。
家乡新变化-铁岭新区
铁岭凡河新区,东北一座水城,是中国第一个以河为城市中轴线的城市。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平面布局呈钻石状,以水为魄,以河为轴,依辽河,骑凡河,跨天水河,拥如意湖,望莲花湖,水面面积占市区面积15.7%。凤冠山横亘市区,蟠龙山彰显气象,形成“两条碧水穿城过,十里湖山尽入城”的鲜明特色,是名符其实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休闲度假的“中国北方水城”。特别是中国北方少有的国家级莲花湖湿地公园紧紧围合在城市周围,芦苇丛生,百鸟云集,蛙鸣十里,稻谷飘香,使铁岭凡河新区成为中国“建在湿地上的城市”,成为河、湖、山、城和谐统一的现代化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
铁岭凡河新区,位于铁岭老城区和沈北新区之间。
如今,仅仅过去3年,5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基本建成,开工建设总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15平方公里拓展区基础设施也已达“九通一平”;几千户动迁农民早已搬进新居,成为新区第一批市民;市技师学院、市规划局、市商业银行已经进驻新区,市、县两级行政中心也将于近日南迁;地方本科大学、财校、体校、军体校、铁岭县高中有的正在建设,有的已经封顶;大型住宅小区浅水湾一号住宅都已封顶,第一条商业街钟山柳岸已经开街,水木华园等住宅小区也已开工;凡河、天水河、如意湖、莲花湖、钻石广场、凤冠山、朱雀岛等景观工程已经完成,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中国北方水城,已经矗立在辽北大地上。
“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景色,一直为北方人所向往。如今,建设中的铁岭凡河新区区,就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北方魅力水城。
水域由“两河两湖”构成,今年6月5日,整个新城区的水系已全线贯通,水域面积占新城区的15.7%,超过了国际上对于水城界定的标准。
穿城而过的凡河,是一条自然河流,流经新城区7.8公里,一期已整治完成。通过开挖、护坡、绿化和橡胶坝提升水位,河道已由50米拓宽到220米,沿凡河已形成水天一色的城市生态景观轴。
人工开挖的天水河,是城市的中轴线。以河为城市中轴线,目前在全国的城市中比较罕见。南接如意湖,北连莲花湖,现在河道已经全部开挖完成,凡河之水被引入如意湖后,经天水河注入莲花湖。河中往来穿梭的船只,已成新城一大景观。新城水多,桥也多,24座桥梁造型各异,多姿多彩,故有“桥梁博物馆”之称。
如意湖是一处人工湖,是新城区的核心景观,已于去年6月建成。0.5平方公里的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环湖建筑已拔地而起,半围的亲水平台也已投入使用,每天到湖边游览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环绕在城区北部的莲花湖及其湿地,总面积达22.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2.2平方公里,被称为铁岭的 “城市之肾”。规划的12项近期工程,绝大部分已经完工。已建成了3座湖心岛、一座半岛,以及由亲水平台、亭廊及木栈桥组成的精品莲花观赏区。与此同时,还建设了全国最大以净化水质为主要功能的人工湿地,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心城市污水对辽河的零排放。现在,他们又对莲花湖湿地公园规划进行扩充和丰富,将新城区的水系和部分绿化工程纳入其中,整个新城区已是一座建在湿地上的城市,这在全国的城市中绝无仅有。
“两条碧水穿城过,十里湖山尽入城”,“莲花亭亭鱼戏水,凡河淼淼柳随风”,这些直抒胸臆的优美诗句,就是对新城、水城、魅力之城的最真实写照。
铁岭凡河新区,位于沈铁工业走廊的核心区,不仅将为工业走廊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服务,并且将从工业走廊获得重要的人口、资金、消费等方面的支撑,未来全市人口的60%、就业岗位的70%、经济总量的80%将集中在这条隆起带上,从而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加速新城区发展。此外,他们还正在新城区打造“四大基地”和“一个中心”:
位于铁岭凡河新区核心地段,规划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由管理运营区、文档管理区、教育培训区、服务外包区、生活服务区5部分组成,将成为东北区域性现代化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目前,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结算中心金鹰大厦已交付使用,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通讯中心如意大厦已经封顶,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运营管理中心日鑫大厦已开工建设,生活服务区官台鑫苑正紧张施工。中国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中国银联、辽宁建行等单位的文档中心、呼叫中心、理赔中心、灾备中心等后援项目相继落户。
依托铁岭凡河新区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重点规划建设投资25亿元人民币、占地3.5平方公里、展示东西方文明精髓的“和谐之都”主题公园。公园包括世界文明公园、大型综合游乐中心和综合配套设施三大部分,将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同时,规划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养生休闲区、时尚健身度假区、莲花湖湿地公园,以及如意湖和天水河景观工程、凡河滨水休憩带等,最终将铁岭凡河新区打造成东北地区的商务、会展、休闲度假中心。
辽阳新变化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作文课上,老师叫我们写得最多的是以“我爱我的家乡”或“家乡的新变化”为命题的作文。在喜迎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当我再次提起笔写“家乡的新变化”,真可谓是感慨万千。我出生在80后,那时计划经济的影子已经消失,市场经济的氛围逐渐盛行,商店里的商品也算丰盛,但依然是凭“票”购物,只不过此时的“票”不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粮票、油票之类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钞票。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对落后,记得那时候如果谁家有了电视,那这户人家就如同天天在放免费电影,有时几十人围坐在那台十四寸的菊花黑白电视前看的不亦乐乎,“凤凰”牌自行车也成了当时炫耀的一种象征。
而此时的中国已经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改革的春风再次唱响了全国的号角;经历了97年,香港成功回归祖国怀抱的中华盛世;经历了99年澳门回归,祖国在统一大业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历了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祖国大地欢庆鼓舞的激动场面;经历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的升空与成功返回的激动时刻;经历了嫦娥一号”的首次“探月”之旅。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等等。中国人民正在走向富裕,中华民族必将走向强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古城辽阳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从住平房到楼房,从餐饮的多样化、穿着的高档化、家庭的电气化、出门的机械化等等,都已成为了普通的日常节奏。我所在的弓长岭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里的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座新建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路宽了,树多了,区靓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春云漠漠水悠悠,四顾晴山远郭楼,烟锁朝峦浮翡翠,霞明远岫拟丹丘。”这是古人对古城辽阳由衷的赞誉。而今,这座关东古城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她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辽宁中部城市群之中;正迈着青春的步伐,挺进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辽阳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古代它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辽阳,你是东北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城市。直到19世纪中叶,辽阳一直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军事重镇。辽阳,你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成就帝业的见证人。当年的东京城遗址仍在晨风夕照中瞩望着历史的变迁。
辽阳,你是世界最大的殿内木质坐佛的拥有者。广佑寺曾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从汉代到清末一直是东北地区的佛教中心。
辽阳,你是历史上各种文化名人的聚居地。世界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即在于此;这里还是《四库全书》编撰者之
一、清代关东才子王尔烈的故里,奥运冠军王义夫、袁华和著名田径教练马俊仁的家乡。
曾几何时,千年古城凭借她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是东北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尘封的历史只是过去,历史的辉煌毕竟是历史!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辽阳人由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悠悠太子河静静流淌了千年,在新千年的第八个年头,在工业的尘嚣中古城辽阳又开始上演新的历史变奏。在市、区领导的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耕耘下,我们辽阳,已经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皮装生产加工基地。在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在2004年还被评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辽阳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焕发了无穷的魅力。广佑寺的复建,护城河的改造,这些就是辽阳新的魅力的体现!
时代催创千秋曲,征程漫漫从头越;回首来路花似锦,瞻念前程更辉煌。新的世纪,属于我们辽阳;新的机遇,属于我们辽阳;在美丽富绕的太子河大地上,我们相信辽阳人定能绘出绚丽多姿的历史长卷,定会奏响二十一世纪的华美乐章。
家乡风土人情—丹东
我的家乡是辽宁省丹东市,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和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
距今38至18亿年前,就有丹东地域的原始古陆。1982年发现的:“前阳人”头盖骨化石表明,早在1.8万年以前,丹东地区已有处于原始母系氏族时期的先人在开拓、繁衍、生息。丹东地处祖国边陲,历朝历代都是军事要塞。
丹东市辖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丹东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南缘沿海平原区3类规模较大的地貌单元。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局部还有阶地、盆地、台地等小型地貌单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丹东地区江河密布,主要有鸭绿江水系、大洋河水系和沿海水系。丹东市全年气候宜人,冬季虽长,但严寒期较短。夏季虽热但炎热期)较短。为温带气候,四季分明。
丹东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环黄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具有沿江、沿海、沿边“三沿”优势。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市内交通都非常便利。
丹东工业历史悠久,是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轻工业城市,工业经济技术基础比较雄厚,门类比较齐全。丹东化纤、大客车、中客车、轻型车桥、拖内配件、商品锻件、丝绸、印染布、机制纸及纸板、新闻纸、工业射线探伤机、汽车音响、数字调谐器、彩显、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硼砂、硼酸、染料、轮胎、原料药等主要产品80%面向全国,许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丹东的特色产物有矿产、稻米、板栗、草莓、杜鹃花、对虾、贝类、鱼类、山野菜、烟草、柞蚕等。丹东自然资源丰富,特色产品种类众多,经济开发潜力很大。
丹东
市花:杜鹃花
市树:银杏树
杜鹃花:全世界已发现的800多种杜鹃花在中国分布的有650种,而丹东就有270多种。丹东栽培杜鹃历史悠久,特殊的气候资源及水质、土壤条件为杜鹃花的生长发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形成了丹东杜鹃的独特种群。杜鹃花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
银杏树:是一种对地理环境和气候要求特别高的树种,在丹东市内有几条由银杏树布满街道两旁的街道,每到刚一入秋的时候,银杏树叶很快就会变黄,再过几天后变纷纷落下,远远望去街道像是由黄色树叶铺满的金色大道,十分漂亮。
丹东旅游资源及其丰富,全市境内江、河、湖、海、山、泉、林、岛等自然景观开发形成国家、省级以上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几十处。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下游至江海分界处的大东港之间。鸭绿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源出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长白山主峰白头山,西南流至丹东市东沟县境鸭绿江口入海。分水丰湖、太平湾、虎山、鸭绿江大桥、东港等5个景区。区内碧绿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岛棋布,沿岸群山叠翠,鹤鸟翱翔,景色优美。乘船从丹东市上溯到浑江口,可以饱览中朝两国的自然风光,又可一睹水丰湖的风韵,著名的中朝共用的水丰发电站,就在其怀抱之中。
明长城遗址自鸭绿江边绵延而建,虎山长城是中国明长城东端起点。上世纪90年代初,经一大批长城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定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这一发现使中国万里长城延长了1000多公里,使教科书中的传统说法得以改写,并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并认定其为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虎山环境优美,是早年安东八大名景之一,是丹东城郊绝好的旅游胜地。长城博物馆是虎山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继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之后全国第4座长城博物馆。该馆与全国其他类似博物馆不同,首次将表达长城的防御作用作为主题。景区内还有高句丽古城遗址,中朝界河“一步跨”等独特景观,是一览两国风光的最佳去处。
凤凰山位于凤城市是一个融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身的山岳型风景名胜旅游区。古为“辽宁第一名山”,清列奉天省四大名山之一,现被称为“国门名山”,“万里长城第一名山”,“中国历险名山”。它以“雄伟险峻,泉洞清幽,花木奇秀,怪石嶙峋,四时景异,趣味无穷”的自然美而著称于世,与千山、医巫闾山、药山合称为辽宁“四大名山”。凤凰山属长白山余脉,山高林茂,瀑布流泉,气势雄伟壮丽,四季景色各异,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新建的入口景区凤凰山山门,雄伟壮观,高大挺拔,建在凤凰山东山景区的凤凰山庄,是一组仿清式古建筑群,古朴典雅,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可满足游人食、住、行、游、娱、购多方面需求。
这就是我的家乡——丹东,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
家乡新变化——锦江山公园
我的家乡是辽宁省丹东市,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和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丹东地处祖国边陲,历朝都是军事要塞,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这些年来我的家乡也不断地变化。我的家乡是以轻工业、旅游业为主要发展的城市,近些年来比较突出的变化就是不断的重新修建一些原有的公园、景区等。下面就介绍一下正在重新修建的锦江山公园。
锦江山公园将换新面孔。始建于1905年的锦江山公园,目前大部分设施陈旧老化,加之游览休闲设施不健全,景观单一,对游人缺乏吸引力。将于去年启动的二期改造工程,包括更新动物观赏功能区、游乐设施、调整绿化格局更新树种和门区环境等。
锦江山公园,原名镇江山公园,1965年改为现名。富有民族特色的牌坊式公园大门屹立在入口处,朱红圆柱,壁画装点,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牌坊顶部雕刻精细,绘以各色古典图案,黄绿相间的彩色琉璃瓦沿檐脊而下,依次排列32个形象逼真的琉璃狮子,情态各异,栩栩如生。卷棚下绘有52幅山水画,笔墨精妙,着色淡雅,每逢佳节,牌坊上560个华灯齐放,五彩缤纷,光彩夺目,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进园内,往左拐,就可以看到一个用各种花卉组成图案式的大花坛。绕过花坛就是明艳芬芳的荷花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丰腴的荷叶以及那欢快地嬉戏在水中的尾尾金鱼,常引逗得游人扶拦而立,不愿即刻离去。池上建有小巧别致的九曲桥。桥中,有一座美丽垂檐的六角亭,供游人遮阳避雨,观荷赏鱼。顺路沿阶而上,便进入了珍禽异兽的世界;东北虎,梅花鹿,骆驼,青狼,野猪,广西猕猴,海豹,猞猁,丹顶鹤,孔雀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千姿百态,别有一番情趣。沿着弯曲而洁净的柏油马路往上走,沿途可见到各种电动游乐设施:电马,电瓶车,碰碰车,赛车,射击,飞天,飞椅,小火车,单轨车,飞象,空中观览车,海上珍珠等。无论春夏秋冬,宽敞明亮的花展大厅内都是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盆景,小花池,喷泉,小桥流水等都展观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小庭院式的建筑风格。叫人想起苏州、南京等南方景色。数十中的花卉真使人仿佛置身于花的世界,徜徉在花的海洋之中。
丹东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市区北部的锦江山南坡,南距鸭绿江岸1.8公里。锦江山公园绿茵覆盖,花团锦簇,一山尽得天下秀,素有“东北八景之首”的美誉。全园分为5大观赏区,其中山水游览区花红柳绿,曲径通幽,楼台亭榭,错落有序,山中松柏、樱花和银杏等名贵树种随处可见。登高远眺,可以鸟瞰丹东市和朝鲜新义州市的全貌。园中的“文化园”是一座可浏览丹东地方文化历史,观摩现代翰墨真迹。另外,“辽东解放纪念塔”和“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也建在园内。
园路向上行走,可到达“回归阁”。“回归阁”是座具有北方风格的两层民族式建筑,底层地面是一个正方形,中间由红绿两色组成一个 “回”字。一层正面竖立起的大理石石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1982年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二层是八角垂檐,攒尖建筑。阁的八面彩绘香港八景,美丽壮观。外广场由1997块花岗岩板铺成,象征着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回归阁 “的建成不但给锦江山公园增添了一处新的人文景观,同时也成为丹东市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化园建在公园中心地带,是一座浏览地方文化历史、观摹现代翰墨真迹,溶丹东籍书、画、歌 谜、各家作品於一处,集观光揽胜、临摹和休憩为一体的新型文化游园。文化园内设有6各景区,周围青山环绕,锦树流翠,园内碑刻林立,典雅古朴。这里有当代文豪的墨宝碑林,又有领导人、革命老前辈的题词,皆名人名家为丹东人所作。
登高远望,高楼林立,万木峥嵘,江山如画、碧水长流。出了文化园继续向上攀登,可直上锦江山顶,一座造型幽雅的两层小亭,耸立在山顶开阔的草坪上,这就是”锦江亭”。它始建于1934年,1965年改建。亭中,石栏石柱,石桌石凳,可供游人消汗解乏。小憩片刻,登亭眺望,中朝两国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
“辽东解放烈士纪念塔”,巍巍屹立在锦江山公园的中心,为秀美的锦江山增添了庄严的气氛。它以独特的选型、鲜明的特色,成为革命先烈为解放辽东而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纪念塔于1948年冬兴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落成。整体选型由四部分构成。塔顶矗立着一尊铜铸解放军战士塑像,他右手持枪,左手振臂呐喊,仿佛是在呼唤人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冲锋,那勇往直前的神态气势,栩栩如生。这座纪念塔不仅是丹东的骄傲,也是游人瞻仰的革命文物,此塔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呢,锦江山公园曙光阁已经初步建成。
作为锦江山公园二期改造工程重点项目和锦江山上的标志性建筑的曙光阁已经初步建成。在造型上,曙光阁吸取了中国古典建筑之长处,既有古建之特点又有特殊之风格;在功能上,既突出了远眺观景功能又兼备了休闲服务等综合功能;在格局上,充分考虑了不同方面的需要,为开发经营服务项目置留了较大的空间。曙光阁将成为丹东又一张有特色的靓丽名片。
锦江山公园的新面孔将于鸭绿江国际旅游节前夕,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国内外游人面前。
这些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我家乡——丹东的新变化。
本溪风土人情
本溪是满族人聚居的地方。本溪县也是满族自治县。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然有着各自与众不同之处,满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如此,丰富而独特,然而这其中有一些风俗不仅独特而且颇有些古怪,“满洲三大怪”您是否听说过呢?
在玻璃窗广泛出现之前,纸糊的窗户在中国非常普遍,然而满族人家的窗户纸是糊在窗棂的外侧,凭借着窗棂的支撑,凭添了抵御风雪的力量,这与汉族将窗户纸糊在室内一侧截然不同,这便是“三大怪”的头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过去满族人及其先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渔猎生活,不但艰辛而且经常与蛇蝎蚊虫为伍。吸旱烟不仅可以驱蚊逐虫,还能防止被毒蛇咬伤,据说就连最毒的蛇也怕烟袋油子,因此吸烟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用。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形成了满族人爱抽烟的习俗。过去,差不多家家有烟笸箩,来了客人不但要敬茶,敬烟也必不可少;不但老人抽,青壮年抽,就连年青的姑娘、媳妇们也都抽,这便是“三大怪”中的第二怪——“姑娘媳妇叼着个大烟袋”。以前,满族女孩子出嫁时一杆精致的旱烟袋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变,满族女子早已摒弃了这样的习俗,只有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奶奶们,还时常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唠着家常,品味着生活的甘与苦,谈论着往昔和未来。
第三怪便是“养活孩子吊起来”。悠来荡去的摇篮,摇出了无数婴儿美丽的梦境,梦中走出了多少智勇双全、顶天立地的满族儿郎,又走出了多少美丽善良、勤劳贤慧的满族姑娘。这一习俗也同满族人早期的渔猎生活息息相关。在茫茫的林海雪原间,不仅要与豺狼虎豹搏斗,还常与蛇蝎为伴,将婴儿放置在地上不仅潮湿而且危险,高高地将摇篮吊起,生产、育儿、家务全不耽误,一举多得。
“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媳妇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如今这“三大怪”有的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移风易俗而逐渐消失,有的依然在满族人的生活中保留并传承着。消失的自有消失的理由,而存在的自有存在的价值。
好玩、热衷游戏,大概是人类的天性,不论男女,不分长幼,都能够在游戏中寻到一颗童心、一份轻松快乐,寻到真善美。
满族是个渔猎民族,他的游艺项目特别多,现在掌握的有一百多个,游艺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它既是娱乐,又是健身,又是一种对抗。” 满族女孩爱玩这种叫“嘎拉哈”的游戏,也就是“抓拐”。拐,通常是取猪、羊或是鹿等动物身上比较小的关节骨,满族女孩把它抓来抛去,可以锻炼手的灵巧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后来这一游戏在汉族女孩中也开展得非常普遍。在室外,满族女孩也有她们钟爱的游戏——雪地走,俗称“走百病”。
男孩子们更是有的可玩,这种游戏叫“斗拐”,也叫“单人布库”,“布库”是满语摔跤的意思,既是体力的对抗,又是友谊的交流;人多了也好办,一人背起另一个人,与另一组开展对抗,俗称骑马打仗,满族的孩子们管这叫“双人布库”;还有三人一组的玩法叫“三人布库”。
满族是一个很团结,很团结一起战斗的民族,所以形成了有一个人的活动,两人的活动,三人的活动。渔猎民族就离不开水,比如说,冬天结了冰了,就有‘跑冰鞋’,就有‘冰车’„„”
从茫茫林海间找块木头削个陀螺,在冰面上舞动着鞭子,把陀螺抽得飞转起来,是一种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玩法。“老鹰捉小鸡”,这种游戏您大概不陌生,从幼儿园可以玩到小学甚至中学,孰不知这也是满族人发明的游戏。
满族是个游牧民族,他有很重要的生产内容叫采珍珠,满族采的珍珠叫‘东珠’,满语叫‘尼楚荷’。有一种游戏叫采珍珠,一共分三个区,第一个中心区叫水区,水区就是采珍珠的人互相在夺这个珍珠;第二个区叫蛤蚌区,拿着蛤蜊蚌挡着他不让他把这个珍珠往外扔出去;第三个区叫威呼区,‘威呼’是满语‘船’的意思。上面有一个人拿一个网子,又叫抄子,扔出来之后,来躲过蛤蜊蚌,抄到球,每抄到一个球得一分。”
珍珠球这个源自满族人早期渔猎生活的游戏开展起来器材简单、场地随意、有攻有防,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经过满族人民的挖掘、整理,如今它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一个正式比赛项目,在全国得到推广。
丰富多彩的满族民风民俗是一幅墨酣笔畅的民族风情画,在这幅洋洋洒洒的画卷中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的纯朴憨厚、聪明与睿智,更领略到了满族民俗文化的魅力与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