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时间:2019-05-12 06:0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心得》。

第一篇:读书心得

读《边缘》有感

青春作家张海录的《边缘》,曾获得第三届新浪网“原创文学大赛”都市类第一名及“最佳读者人气奖”。“只要肯走,没有比腿更长的路!”《边缘》是一部可以成为男人百折不挠蓝本的励志小说,挣扎、嘶吼,在闪电中向命运开战!

小说主人翁出身贫寒的张士心考入北京某重点大学,为了筹集自己和妹妹的学费,高考之后,进入建筑工地当小工,不慎挣裂肠子,埋下病根。两年后,贫病交加的张士心离开大学校园,此时张士心病入膏肓。张士心放弃治疗,抱病混迹北京,历尽艰辛,尽着作为儿子、哥哥和一个青年人的本分,照顾家人也帮助别人。耗尽生命只想把三个妹妹供养成才,同时,在北京艰难的日子里,收留了被人欺辱的农村小姑娘和她的孩子,也曾因为帮助别人而频临险境。

天不负苦心人,挣扎在生死边缘并且与病痛和苦难作着斗争的张士心历经七年之后,终于供养三个妹妹长大成人,家里的生活得到改观,跨越生死的张士心重新走进大学,开始十年前的生活。这是一个关于朴素生活里的爱与承诺的故事,一个关于坚强和勇气的故事,一个在生死边缘,在爱痛边缘,在学校与社会边缘徘徊的普通青年在苦难中成长的故事。平实的语言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人性的光辉和令人窒息的感动。

《边缘》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处处洋溢着爱与痛的人世间最真挚的人性光环。在我的脑海里,励志类小说当属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当然,在人物色彩、情节发展、文坛名气等方面上,《边缘》都不能与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相提并论。但或许时代的差异,《边缘》情节之曲折,人物之真实确实给了我强烈的震撼。也或许是因为主人翁张士心求学路途之艰辛、生命之坎坷在心灵上与我产生了共鸣,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令人陷入沉思。

张士心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段传说而不同于神话,传说是把神人化,而神话是把人神化。喜欢神话,但相对而言,确实觉得传说真实又普通。读过这部书,有很多地方一次次扣动着我的心弦,也有许多情节使我眼眶湿润潸然泪下,丝毫不逊于《平凡的世界》。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二十九岁的张士心放弃报社的工作,步入高三补习班,再次步入大学校园。是的,你或许会说这段事接近尾声部分,给我的印象较深。但恰恰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给了我最大的心灵震撼,因为我不能相信:二十九岁的张士心竟做出上大学的决定。刚刚历经高考的我是非常有资格说一句:如果你是这个地步年龄,众人的惊讶眼光就足以让你羞愧难耐,足以让你销声匿迹。

记得席慕容曾经说过:“青春的无邪和无瑕,就在于她的一去而不复返,可遇而不可求。”可以想象二十九岁的张士心做出上大学的决定是何等的不易,为了亲人燃烧了青春最美的时间,花费了最热烈最沸腾的青春血液,最终决定重新来过,虽然时间可以抚平心灵的创伤,但岁月的沧桑只能使面容老去,不知道用什么华丽辞藻去修饰他,心中有的只是敬佩。亲眼目睹我的朋友兄弟在求学的路途中一个个身影远去,接过父辈的锄头,结婚生子,把父辈的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我却相信了老师的那句话:“没有经历大学的人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在求学的路上留下了一串凄凉孤单的脚印。张士心的决定没有错,我相信我们的抉择也没有错,虽然想到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但我并不想多说什么。因为我们已不能回到从前,也无法兑换明天,只能怀揣梦想,继续蹒跚在那个布满不为人知的磨难的人生路途上。

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没有红绿灯,张士心勇敢的抉择抛弃了世俗的观念,向着自己的人生梦想扬帆起航。生活就是这样,它会毫不留情地给那些徘徊在生活的十字路口的人当头一棒,使前进的方向更加迷茫。只有像张士心那样敢于决定,才能冲破山重水复的疑惑,迎来柳暗花明的喜悦。果断而坚决的抉择,不会让时机从你身边擦肩而过,更不会让时间沙漏般从指缝中流走,张士心令人惊讶的果断的决定给了我印象深刻的心灵震撼。

之前说过张士心的故事是个传说,不得不让我有点迷恋。都市的繁华与社会的冷漠,使贫病交加的他从抑郁沮丧中激越奋起,用智慧和精神之剑向命运宣战。然而,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死亡触手可及„„简·爱说过:“我贫穷、卑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边缘》情节之曲折使张士心一次次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男人,出身卑微的他面对生存或是死亡,唯一的选择就是握紧手中的抗争之剑,责任与善良让他一次次面临险境而又坚强神奇地站了起来,永远抗争,永不放弃!小说塑造了一个真正男人形象,加之以真实的生活情节和人情世故,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又给人一种无言的力量和激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同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作者的写作恰到好处,构思谨密,大赛花魁当之无愧。

《边缘》以主人翁张士心求学的路途为主线,很容易就使广大青年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又从爱情和事业两个方面来刻画,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男人真君子的张士心,平凡中脱颖而出,使许多像我一样的男青年在心中树立了一个真男人的标准,引导着青年一代不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在价值观的树立中产生了积极的巨大影响。在人物角色的描写上,作者更是抓住每个细节,完美地诠释了小说主旨。以及在情节的发展安排上抑扬顿挫,扣人心弦,不断引起心灵上的震撼。

读过这部小说,在我的脑海里总是呈现着张士心的一幕又一幕,似乎作者在向世人要宣示和批判什么。一开篇,就讲述了张士心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以及在工地上工人的细节处描写,更有甚于舍己为人的平凡工人,都在诠释苦难中人们凄惨的生活而至今也是常常看到。最小的弟弟因为脚上小小的冻疮而丢掉了宝贵的生命,以及父亲的倒下,学业的艰难„„都和我们现在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再也看不到像张士心那样饿着肚子奔波于学校和社会之间,仅仅是为了尽自己该尽的责任。不得不让我联想到现实,优越的学习条件,坚实的家庭后盾,无需为了生计奔走的轻松„„带来的却只是堕落。听过一句让人回味的话: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张士心就是执着的追求者,尽着一个不符合自己年龄的说不出的无限责任。

贫病交加的张士心已使他与众不同,但他的高尚品行足以让正常人认为他是傻瓜的表现。因为抗议上级的裁员愤怒离去高薪工作,仅仅因为假文凭谢绝社长诚邀辞掉报社工作,因为正义善良而拒绝受贿、美女,为了不相识的陌生人而身中数刀„„足以让普通人大跌眼镜,在现在的生活中,我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青年人。以及那个令人喜欢的李然,当她与张士心同床共枕时,张士心竟吓得浑身是汗,美女近在咫尺却无动于衷。英雄难过美人关?我不知道张士心是什么样的英雄,但绝对可以算得上好男人。生活中有太多的男同学在华丽的外衣掩饰下,有的只是虚伪和欺骗,不知他们看到张士心时会作何感想。之所以说他是真正的男人与他的坚韧和勇气是分不开的,受疾病的磨砺摧残,张士心一直依靠低廉的止痛片和止疼针来消除疼痛,才出现好友的烟无意间放到他的手上而他却无任何疼痛的反应。更有甚于,在医院对他的肠子进行观察时,血肉模糊的腹内情形令所有医生惊讶震撼,这种疼痛和煎熬是常人无法体会的,不得不承认他是真正的男人,作者刻画的形象非常出色。

邻近尾声时,张士心父亲的话:“扫过就是扫过,没扫过就是没扫过„„”回答了李然“扫过后雪又会覆盖的”的问题。简短的话语中道出了什么是真善美,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心灵,就不会再有下雪天李然的疑问,因为这是你应尽的职责。记得高中时,门口的老乞丐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三个光阴暑夏,每次出门总要给他几角钱。记得有人说他是骗子,而另一个同学的回答却是那样简单“骗不骗是他的事,给不给是我的事”。既是乞丐,给予施舍,无需条件,心灵上的善良才是权衡准则。作者以犀利的笔锋直指时代道德欠缺,古之文明礼仪无处谈起的现状,确实让人体会颇多。而在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大学校园文明礼仪伴我行开展之际,传统美德应该从身边弘扬。《边缘》立足于现实生活情形,作者以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描绘了一幅华丽的青春画卷,彰显了青春年少的活力与激情,激励着年轻的我们扬帆远航乘风破浪。

恰同学少年的我们自是年少,怎能自甘堕落;韶华倾付,岂可梦碎心殒;着锦啖玉,奈何无动于衷;簇缨秀发,哪敢花甲无期;畅想佳丽,乃问孝义弃处;昌隆度翩,谁知泪眼血心;轻褥薄裳,能否琢情会意;梦回千转,百年之身,华发窘体,安能老骥伏枥否?苦心人,天不负,只有奋斗过才能望向远方,回首往事时,也尽是骨子里的酣畅淋漓的微笑。

第二篇: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李宸

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本学期我看了《教学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等书籍,感触颇多。

教学研究主要讨论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如果是讨论某一具体课程,则希望通过讨论,对这一类课乃至更大范围的课程具有借鉴作用。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在近几年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一直都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恰好似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工具。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讨中,许多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内容十分精彩,但美中不足的是偶尔会犯“口误”,大部分的教师语言方面表现的比较随意,是因为他们在备课过程中只有备教学内容和环节,而忽略了师生语言的设计。科学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简明、准确、流畅、科学性外,还需要风趣和幽默,才能让学生在抽象和平板的知识中体会到乐趣,提高课堂实效。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半岛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得当,通过幽默的语言,能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的语言受制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兴趣倾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情绪和障碍,作为教师就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而一味地讲下去,使学生听了一知半解。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科学课堂的学习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就会恶性循环。学生处于何种知识水平上时,教师就必须用学生易懂的术语来阐述。

教师的语言还应控制自己的情绪。某些教师在上课之前看过某则新闻报道或事件,而在上课时会一不小心的联系起来,当然如果是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还好,但是大多时候会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最后导致学生的思维与课堂脱节。更有甚者遇到一些家庭或同事之间的一些矛盾,带着这种心态在课堂上很容易把自己的这种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总之,本学期所接触的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对我的教学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上仅就我所理解的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不当之出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第三篇:读书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爱和自由》在中国,已经有至少30万家长读到了这本书。它的流传,不是因为潮流或炒作,而在于思想的吸引力,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而我们社会现在也在探讨新的教育问题。这个新教育的宗旨是:实践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教育思想,改善中国儿童的成长环境。真正懂得爱孩子,而非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真正关注儿童生命内在的发展,而不仅是技能的驯化;真正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而不仅是物质的替代;真正尊重儿童作为个体的独特性,而非流水线上的产品;真正让孩子创造自我并创造世界„„

这本书的最初雏形,来自于孙瑞雪老师早期的演讲录。孙瑞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被誉为中国蒙特梭利第一人,“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爱和自由》饱含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是我们成长的结果,那可能不是爱。”孙老师的真知来自于实践。她说,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替代;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好比吃饭,经过消化之后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被我们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叫做智力。现在很多家长都推崇智力,他们把智力和孩子的自我割裂开来,更确切地说,他们不认为孩子有独立的自我,他们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当知识填满一个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真实、幸福很远。“爱和自由”的科学教育方法认为,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被教育的过程,更不是被成人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对世界进行自我探索,同时自我教育、自我创造的过程;爱孩子,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非满足父母的期待;爱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意志,而非让他服从你的意志;一个完整的人,包括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自我在生命的最中心;科学的教育,应该给予儿童一个完整的成长历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它有别于以往只强调发展认知的成长状态。但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教育环境非常严峻,非常难以撼

动, 而“孩子在不当的教育体制下,孩子的学校和家庭生活都得不到幸福,他们的思考模式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的目标是家庭、老师或社会给予的,生活的目标不是追求快乐,而是完成家庭、老师或社会给予的任务,孩子不能成长为自己。”而“18岁以内的孩子的问题,统统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或老师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教育专家认为的。所以,这就更需要家长与老师都好好学习,学会爱孩子——而不是打着爱的旗号害孩子, 爱与害界线的掌握是要学习的,一点一点来, 当我们愿意去努力,且愿意去察觉,孩子已经很有福了, 尊重而不放纵、分享而不干涉、关怀而不教导, 而尊重和放纵之间那个度,如何把握,就要靠我们的修习了, 我们要相信孩子自我有着强大的能量和潜力, 我们能做的不是教导孩子如何,而是协助孩子一点点发现自我的强大能量, 或者说协助孩子引爆那个能量。

读后,我很是震撼愧疚,因为我没有给我的孩子以真正的爱,本以为爱孩子,我们谁都认为可以做到的,但事实却是“爱得到孩子,只有少数的母亲能做到”。换位孩子的角度来感受,我感到了那么强大的无助,对于大人世界的无力及对大人的情绪变化是那么恐惧的一份心情,原来我曾经那么伤害到我的孩子却不自知,因为我们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没有关注到那个小生命的感受啊。我们都在以爱的名义,让孩子成为实现期待的工具,只注重孩子的技能驯化而完全不知孩子的内在心理需求,给孩子极大的物质满足,却同时给孩子施加心理暴力,让孩子学习我们成人认为正确的标准答案却不知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对孩子以统一的标准不断比较,而不尊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想这些也应该是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省思的问题了。

看到身边有那样多以爱的名义受到伤害的孩子,我多希望有更多的父母或是老师看到这本书啊,所以我写了这个心得体会。最后以孙瑞雪老师的话来做为我的结尾: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到爱的礼物。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第四篇:读书心得原创

安静读书,淡泊为人

——假期学习读书心得

鸡西实验中学徐爽

平时工作时,又要上课,又要处理班级各项事务,经常在琐碎与忙碌中“偷得平生半日闲”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从小说到散文,从短篇到巨著,从纯粹文学到教育理论,我都能从中有颇多的收获。即使有时忙起来没有大块时间,我也坚持订阅《读者》与《青年文摘》等文艺杂志,在零星时间与空间里,拓展一下自己的眼界。每一次沉浸在书中的时光都过得特别充实而愉快,使我的心灵有更宽阔的广度与更沉静的深度。

难得有长假,大块而没有干扰的时间给了我一次在书中畅游的阅读盛筵。

我为自己制定了系统的读书计划,以专业为主,文艺为辅的原则,使业务学习与兴趣拓展达成一种平衡。

我选择了《逻辑学》作为业务学习的重点,因为逻辑学是中文专业重要的一部分,只是现在很多大学都忽略了中文系学生这门课的需求。因为在大学时,学校并没有系统开设《逻辑学》,所以我对这部分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与研究。而逻辑学这门学科对教师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学生判断推断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选择在这个假期里自学《逻辑学》。

开始时我还踌躇满志,觉得一个假期可以把《逻辑学》整体学习一番,结果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却发现自己的浅薄。《逻辑学》语言简洁,概念严谨,内部结构也环环相扣,阅读难度不大,理解难度较高,知识点密集繁多,要求掌握与记忆的东西也大大超出我的想象,所以学习时进程迟缓,一个月结束,我才将序言“什么是逻辑学”,语言的用法,定义,命题与语句,论证、前提与结论这些基本概念读完。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更多的是一种挥洒过后的激情与狂热,激发了我对逻辑学的热爱,也激发了我对逻辑学与科技说明文、现代文阅读等文学阅读理解之间的同异之间的探索的兴致。虽然假期结束了,但是我的《逻辑学》的路程才刚刚开始。

文学类的阅读,我选择的是《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周国平散文,并且计划重读《红楼梦》。与《逻辑学》相比,文学类的阅读于我而言更游刃有余,也更放松一些,而且在春节出行的旅程中、客居时都可以排 1

遣无聊寂寞的时光,增添许多情趣与兴致。

欧·亨利的小说以情节处理的新奇与语言的幽默风趣见长,我希望通过这类书籍的阅读可以使我保持一颗乐观积极之心,并且可以将诙谐幽默纳入自己的教学语言之中,使课堂更为生动与精彩。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如果语言只是流于表面的浮华,那么幽默也只是成为一种轻薄与肤浅,永远缺乏智慧的深度。因而,我同时选择了周国平的散文,周国平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他在哲学领域深入的探索,使得他的文字里充满了理性的色彩与光辉,充满了对人生与世界的睿智思考。读他的文字,会让人忘却世间的纷扰芜杂,使人的心灵得以有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清澈与明达,在文字中经历一番不凡人生,并从中对生活有了深刻的审视与体悟。这也是周国平文字与人格的魅力所在。

而《红楼梦》,是我一直的最爱,常读常新,常阅常叹,溢美之辞别人已说得太多,而我总在曹公笔下沉默又沉默,只会随人物悲欢或唏嘘感慨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读《红楼梦》,是我对自己的一次灵魂排毒,使自己远离世俗,远离碌碌,远离一切平庸,把心放空,放静,放洁。再走出时,我才能有面对尘俗不肯随波逐流的勇气与执着。

安静读书,淡泊为人,也是我读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得了。在快餐文化风靡来袭之时,能有一份安静读书的心境,才能保有一席淡泊为人的澄澈天地!

第五篇:读书心得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宁阳八中

王红

在读完《细节决定成败》几天后细想,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工作态度,也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

在工作当中,很多事情做的好与坏往往就在细节之上。“百分之一的疏忽,就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我在学习《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也有同样的感想,同样的体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道理。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联系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对那些平时工作中被忽略的小节、见怪不怪的小事,引起了高度重视。我们大多数的人或多或少犯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可缺少的基础。”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做事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首先要有行动,行动最能发现应关注的细节所在。任何一件事都是由一些细小的“琐事”组成的,正因为行动,我才发现原来“琐事”是最多的。也就是因为行动,我们常在做事情的时候,发现有许许多多重要的细节。而光说不做是假把式,光说不做就会把真正的细节抛之脑后,就像老鼠部长提议给猫挂铃铛,以绝后患,大家一致叫好,最后一哄而散,忘了最重要的“谁去给猫挂铃铛”的细节问题。假若老鼠们真去给猫挂一下铃铛,也许就不会认为这是个好建议了。所以说,行动过程中往往可以发现细节所在 行动是保证细节落实的关键,对细节的理解和重视再多,如果没有行动,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再小的事,只要做了,就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如果不做,事情还是事情,不会因为我们而自己做完。只有完成细节,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一个“做”字就是细节落实的关键。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里也强调一个“做”字,把最平凡最简单的事情做完,抓住“落实”才能保证“细节”成功,从而决定整个成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知行,因为认识到行动的重要性所在,把“行”字摆在首位,因而改名陶行知。“做简单的事,始终如一”。这就是行动和

细节之间关系所在。

行动是完善细节的药方。如何完善细节,做得更好?就需要不断的实践,通过实干和行动来得到证实。一点一滴的改变就是从细节上不断完善,通过行动来做得更好。与此同时,行动还可能弥补一些疏忽。比如有时我们因为一些管理没有引起重视,产生了疏忽,但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标准的来行动和执行,也会避免忽视细节的代价。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更应认识到做一名执行者,按章落实的重要性。重视行动,是要在重视细节的基础上来做的。“1%的差错可能导致100%的失败”。只有我们在“行”字上把1%的差错避免了,才能发挥出行动与细节完美结合的作用。

注重细节也是一种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充分的体现,如果没有充分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谈何注意细节,把小事做细。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然而,我们所看到的人家成功的辉煌,却很少去关注他们管理细节的用心。对敬业者来讲,凡事无小事,间单不等于容易。因此,要积积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细节能够表现整体的完美,同样也会影响和破坏整体的完美,细节是一钟创造。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如果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这个人对工作就会缺乏认真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和敬业的精神,这些人只能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不会主动去动一些脑筋,想一些办法去创造工作;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能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用心去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的人,其实认真做事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个体会也是比较深刻。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每天就会尽自己所能,力求完美。显而易见:如果谁忽略了细节,谁就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谁在细节上用足了心,那么,就可能赢得非凡的人生。“细节”所诠释的是我们在既定的目标下细致的做好我们应做的每件事,或者是我们不经意的在一种境况中通过细节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做好细节于事、于人、于己,所体现的都是认真负责。

所以作好本职工作,作好细节,作好自己,得益的仍然是我们自己。不说姿态多高,能越过自己,看得更远些,就是跳出了界外,走出了狭隘。

下载读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心得

    读《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概论》有感 语文组包珍 扪心自问,我感到很惭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已经很久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去读一本关于教育理论的专著了。可是,当看到前不久学校......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漫长的暑假里,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仔细地品读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原因有二:1、我还没有真正明白语文的精髓,不知道教学的重中之重到底在哪里;2、我想成为一个让孩子......

    读书心得范文合集

    读书心得 《班主任工作漫谈》——你是否注意到了那只拳了一半的手? 曾经在实习的学校,有那么一只手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它似乎是那么的害怕、颤颤微微、没有自信,在那么多跃......

    读书心得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数学上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写的许多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他还培养出一批成材的学生。 徐老先生为什么能成为数学家?为什......

    读书心得

    《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读书心得 一个收获:优秀经理面临的不是使员工十全十美,而是发挥每个人的独特优势。无论工作多么简单,他们都要选拔才干。凡是他们选拔的人才,他们都用用人......

    读书心得(推荐)

    《季羡林论人生》读后感 英语122 俞邵慧12021227 也许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尽管久仰季羡林大名,尽管《季羡林谈人生》就放在案头,我却迟迟未能细读,直到前些天图书馆的借期......

    读书心得

    5月4日,武昌区三道街小学的青年教师们济济一堂,来到湖北省图书馆开展了如火如荼的读书活动。 忙碌的工作阻挡不了老师们读书交流的热情,书记黄爱民带领老师们来到湖北省图书馆......

    读书心得范文

    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细读了三遍,每次均有不同的感受。作为一个90后在校学生,有一点感触想跟大家探讨。 首先,《思考中医》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一中医是怎样的一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