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爱国书籍有感
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含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再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小兵张嘎》爱国主义书籍心得
最近学校开展了读爱国书籍的活动,我从活动中收获了很多。星期天,妈妈总是带我来到书店,我每次来到书店都看到和我一样,还有比大的哥哥姐姐,都端坐在阅读桌前,认真的阅读书籍。我不由自主地拿了一本《小兵张嘎》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书中那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和那斗智斗勇的英雄人物,将我带进了一个陌生而又令人沸腾的世界。
我想,特别是党的改革开放以来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使生活在二十一世界的我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我作为一名爱国的小学生,我要奋发图强,为我们的民族有自豪感和信心,立志发扬光大我们祖先的光辉业绩,创造更高更美的社会主义新文明,为我们的祖国做出新的贡献。
读了《我爱你,中国》后有感
“我爱你,中国”,在字面上理解中国的话这是多么的轻巧:中国这个词语只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名称,以前我就是这样理解中国这个词语的,可是中国的含义不只是这样的,读了《我爱你,中国》后,我对祖国的了解更深刻了,在爱国先烈的心目中的祖国是多么的重,为了祖国牺牲自己也值得,因为在他们的心目里的祖国是伟大的,是我们的母亲,我们不允许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被别人欺负,掠夺,更不允许我们的敌人抢夺我们的土地。
我们的祖国不仅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还有地底那大量、丰富的宝藏;令人流连难舍的胜景,就是这些资源养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原来祖国是这么的可爱啊!所以我们不辜负爱国先烈们的愿望,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祖国变得繁荣富强,如今的祖**亲再也不会受人任意欺负,我觉得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学生,我也感受到我的责任重大,我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出一分力,所以我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第二篇:读教育书籍有感
读教育书籍有感
读教育书籍有感 暑假来临了,学校要求在暑假期间读一些有益的教育书籍,大量的阅读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我愿把自己一个暑假得出来的反思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1.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够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现在也依然记得带我的一位老教师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知道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2.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当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知识培训,区级的、市级的甚至国家级的各类的教改活动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 后遗症”。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这一点是我参加工作这几年来最深刻的感悟。我觉得教学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重点,只有一个教师有足够的电源时,才方可为学生们去消耗。3.慎独养身,伸展个性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4.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5.海纳百川,合作同进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 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 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第三篇:读魏书生书籍有感
读魏书生书籍有感
早在上高中的时候,魏书生的名字便在中学语文引起关注。进一步较全面了解魏书生却是今年在庆元参加魏书生专场报告会后,目睹一位经师、一位传道授业者、一位重量级大师、一位教育家的风采,真让人耳目为之一新,心灵为之一振!他那超凡的气质,潇洒的风度,幽默的语言,翔实的案例,或信手拈来,或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其穿透力之强,感染力之深,影响力之大,在此之前我还是初次领掠,听他演讲,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体验享受之后,使我进一步了解魏书生的念头油然而生。于是我翻开了一本本他的著书。读魏书生的书,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享受,不由得我不感动,不由得我不佩服,不由得我不深思,那流畅的笔触、那朴实的语言、那发自内心的感想,流露的是一种深情,一种对教育的深情,一种对学生的深情,一种毫不掩饰的欢乐和幸福,如果问我,这些书让我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它们促进了我的成长。
一、我学会了热爱
热爱,热爱是魏书生同志自我发展秘诀。他能够广泛地爱他所应该爱的一切。爱他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他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正因为他热爱教育事业,他放弃了能够到大学读书的机会,放弃了自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提干的机会,居然写了150次申请,要求当教师。正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他才肯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教育事业。也正因为他肯于奉献,他才在短短的教育历程中,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也正因为他取得了成果,他才更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奉献是必要的,自己的付出是正确的,自己才更有信心、有胆量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这些都体现了魏书生对自己的职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二、我学会了“遇事商量”
魏书生不只一次地说过“也许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条是胜过他们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商量商量”。的确,这“商量商量”,就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但却难以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做领导的,总是命令下属去完成什么,做教师的,总是指挥学生去从事什么,做家长的,总是强求子女去服从什么。命令也好,指挥也好,强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确的因素,但殊不如人这个万物之灵的心理是复杂异常的,弄得不好,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挥,他要逆行,你强求,他要反抗,但是,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工作方式,对人平等,遇事商量,于是,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心的琴弦就会和鸣,情的声波就会共振。我学着魏书生的“商量商量”, 前不久在网上与班级的范上贵聊天,谈到了他学习上的惰性问题;谈到了学生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就是完成学习任务;谈到了做人要被人瞧得起,就得付出努力;谈到了要孝顺长辈,不能让爸爸、妈妈和老师为他操心!因为是在网络中,所以我的语言中少了往日的严厉,多了些许的幽默,他也出乎意料的向我保证,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尽管他的话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是,通过这种平等的对话,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一个尊重他的老师!我想这也是一种商量,商量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润滑剂,会让教师的脾气不再暴躁,会让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慢慢拉近,这样,老师的话学生也就会欣然接受了!由此看来,“商量商量”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为什么“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沟通。因此在我自己的工作中,我是否注意到遇事同学生们商量呢?是否以自己的好恶代替了学生们的想法了呢?看似简单的商量,其中却蕴含了多少我以前忽视的奥妙啊!
三、我学会了笑对人生
魏老师的很多话让我记忆深刻:例如“我们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无法在空间上、时间上进行选择,但我们能选择一个乐观进取的自我。” “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笑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能力,一项技术”。“要与人为善,别人由于你的存在而快乐,你自然也就容易笑起来”。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想想这广阔的宇宙空间,一个人只是一粒沙,甚至是比沙还要小的尘埃。从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活一辈子,七八十岁,也仅仅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数万分之一,是极其短暂的一瞬,名誉、地位、财富这些身外之物,就显得更微不足道”。当你一旦以这样的胸襟和乐观面对人生时,你的眼前便会豁然开朗,人,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好点呢?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与唾沫。
对待人生的不幸,我们就更应该要用笑来面对。“千里马不被伯乐发现,本来已是不幸,倘若因此而悲观丧气,牢骚满腹,甚至破罐破摔,则不仅使不幸加倍,而且会失去千里之能。我们要善于寻找快乐,笑对人生,笑对生活。
“人生虽短,人好不容易有一次在地球上生活七八十年的机会”,值得高兴快乐的事情又那么多,为什么要自寻烦恼呢?因此我们要学会笑对人生,不然真是人生无法挽回的损失呀!我们的魏老师有如此之胸襟,他的事业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啦!魏书生说: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当我们在为个人的兴衰荣辱奔波的时候,当我们为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当我们在将来毫无益处的事情上反反复复绕圈子的时侯,当我们在遇到挫折而感到眼前漆黑一片的时候,实在应该把眼光放到几十年以后,回过头来看今天。这样,很容易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我学会了改变自己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这是魏书生在他的修身篇里的话。是的,在人的一生中,总要面对许多不尽人意的人、事、环境,我们无法去改变别人,改变周围的环境,我们唯有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环境,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些。经常听到老师们的抱怨,家长们的无奈,现在的孩子真难教。的确,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宠着,爸爸妈妈惯着,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唯恐有什么闪失,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日子,慢慢地就养成了懒散与自大。前段时间听说某校一位初一学生,为了要买手机,威胁父母说:不买手机就从楼上跳下去。父母无奈买了手机。买了手机整天只知道玩手机游戏等,造成学习成绩一值下降。而这样的例子绝对不是个别的,买衣服要名牌,运动鞋非李宁乔丹的不要,做点回家作业却和老师讨价还价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形,你光埋怨有用吗?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我们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家长或老师,我们都必须得面对现实。首先我们得找找自己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我们要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能用简单、粗暴来对待孩子。其次多和孩子沟通,用你的实际行动感染、感化孩子。遇到孩子无理取闹,先告诉自己要冷静,等数过30秒后,反思一下自己刚才做了什么,怎么做才最有效,多换位思考一下,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周围环境,达尔文说的好,“适者生存”嘛!孩子是家长的缩影,老师是学生的楷模,“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嘛!不然就没有这种说法了。埋怨与指责,只会换来身心的疲倦,唯有积极地改变自己,才能挖掘出自身更多的潜在的能力!
总之,读魏书生的文章,读魏书生所做的一切,我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的亲切,听他如水一般的呢喃,如在听一位老朋友的叙说。因为这一切我们也在做,只是我们做得还不够。“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魏书生写的这段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将以他为鉴,辛勤耕耘在教育这片沃土上!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心得体会
临河园丁
谢清兰
奥尔科特这样评价好书:“所谓好书是有所期待而打开,有所收益而合上的书。”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像一盏指路明灯,引领着我们走进神圣的教育殿堂,在这里,教育成了一种艺术,教育成了一种享受。我从这本书中,不仅获取了当班主任的宝贵经验,还领会了做人的准则。现在写几点我的心得体会,与喜欢这本书的同行们交流、分享。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责
如今,教师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工资偏低,再加上受社会潮流的影响,于是,一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另谋出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上不能尽心尽力,给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而学生呢,“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向教师发出挑战,总之,教师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
面对这些难题怎么办呢?我们在无奈中流露出不满。“教师”,这个曾被人们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正在受着世俗的冲击。魏书生老师告诫我们:“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埋怨是没有用的,主观努力才是关键。像魏老师,曾兼带两个班的语文课、班主任,还要经常外出开会、作报告,但班内学生成绩稳定,班级管理井井有条。究其原因,是其具有一颗对事业执着的爱心,以及自己独具一格的班级管理经验。
只要我们兢兢业业对待自己的工作,善于学习和总结,做“学者型教师”,做学生的心灵之师,我们也会变“苦”为“乐”。
魏书生老师还告诉我们:“许多事情是没有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是的,人们不是已经总结出“态度决定高度”吗?只有我们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执着去追求教育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我们才会自豪:我骄傲,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二、以人为本,发展个性
“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魏老师认为自己班级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因此,他引导学生们“培养自信心从扬长开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先从思想上给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在知识引导上,他引领学生们放眼未来,放眼世界,关注国内外科技动态,畅想月球,畅想广褒的宇宙,让学生从知识到精神领域都在一个自由的空间任其遨游。
而我们现在的班级管理模式死板,教育教学模式处处束缚住学生手脚,“闭门造车”,不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开放式教育,而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封闭式教育。放弃了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不就成了一盘散沙吗?我们师生都在累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学会走进学生心灵,坚持以学生为本,让他们也能在知识与精神的无限空间里翱翔。
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展望未来的高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就教师个人文化素质提高方面,“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当是自来水”,形象说明了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鲜活的知识。现代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并尝试运用新课程理念,注重课堂知识的生成,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学习。
正是魏老师丰厚的文化涵养以及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新理念的有效实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做到教师工作游刃有余,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这不正是我们为人师者所要努力追求的境界吗?
三、自主管理,习惯养成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全部内涵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民主、科学。依靠这两件法宝,在他的班中,形成了一种互助、互动模式,全员参与,相互制衡,人人既是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这样做,培养了所有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班集体的吸引力。
在班级管理中,我开始学着关注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魏书生老师说:“坚信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助手。”以前,在班级管理上我采取的是“孤军作战”,只挑二、三个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孩子协助管理班级,光一个班长就连任两个学期,因为我总觉得交给别人不放心。长久下来,其它学生失去了锻炼及施展的机会,偶尔有同学在日记中诉说想当班长的心思,我也没在意,只是当众念念,鼓励其他学生学着管理班级,却没放手施之行动。时间长了,几个班干部觉得累,其他孩子也因为在相互熟悉中摸着了班干部的脾性,变得不太服管了。我开始反思,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未被激发,要求他们做事不是商量而是强迫式,怎么行得通?我着手尝试着每一次的班长竞选制、班委成员推荐制,各司其职的小组长比比皆是,渐渐形成了班级事事有人管、人人参与管的班级合力。现在,大家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已经逐步自律了。班级管理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小学阶段,好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一生受益。作为班主任,要学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放飞雏鹰吧,让他们自在飞翔。
一切从平常开始,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再把一件件平常的事做好。魏书生就是这样的人,他始终有着一颗平常心的,一直做着平常事。让我们也用心去做好自己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用心去体会这些。佛家讲求修行,而我们教师又何尝不是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上播撒真爱、悟求真经呢?
个人读书计划
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努力做家长满意的,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创建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挑战现实,为推进素质教育作贡献。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二、读书专题: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三、我的读书目标: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加适应景小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3、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让自己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四、我的读书口号
我的读书口号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五、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积极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6、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六、读书安排:
1: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2:阅读魏书生的书籍 3:阅读《爱的教育》 4:阅读《教育从爱开始》
相信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的心灵,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原文是Cuore,翻译为心)是通过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以下是学习啦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
我每逢睡觉前读《教育从爱开始》这本书,从头到尾它都让我感动着,让我思考着。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从一个个教育故事中体会到: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如何把学生带进知识的乐园,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那一门学科,喜欢上学。我觉得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师生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声地呼唤我爱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一定也是我爱你。因而“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
1.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2.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3.幼儿教育是一份爱心教育,心用在备课上,爱洒在课堂上。
4.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藏。让我用尽全力拨开尘土,发现你,挖掘你。
5.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6.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幼儿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幼儿潜能的动力,一位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
7.教学中,只要付出了真诚的爱,你将会得到无限爱的回报!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教育,从爱开始!
读 书 心临河园丁
谢 清 兰
得
读 书 笔 记
临河园丁
谢 清 兰
个 人 读 书 计 划
临河园丁
谢 清 兰
第四篇:读红色经典书籍有感
读《青春之歌》有感
湖水是你的眼神,梦想满天星辰,心情是一个传说,亘古不变的等候成长是一扇书页的门,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春天是一段路程,„„我们都曾有过一张天真而忧伤的脸,手握阳光我们望着遥远,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唱起心愿„„,一直以来很喜欢的一首歌,歌名“青春之歌”。在大一的时候无意间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的书名也是《青春之歌》,好奇心的驱使下令我看完了这本书,并且感受颇深。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林道静,一个弱小女子,弱小到放到只有她一个人的广场上,你也无法去想象她有什么特别之处。恰恰相反,林道静,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年轻的声音唱响的是一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冲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迎接初升的太阳。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他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历了艰难的磨练和改造过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叛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笔。林道静并不是一天就成为一个革命战士的,最初她是朵冰清玉洁的莲花,是一个小知识分子而已,在经历了两次铁窗中血与火的洗礼后在革命实践中变的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能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是林道静的感人之处。每当我读到她入狱时受到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折磨后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理念,坚持革命道路时,我深感自己认识的肤浅。她代表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书中的青年们,如同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中国大地上谱出了一曲动人、激昂的青春乐曲。在书中,一个个鲜明的革命人物却一个个的牺牲,让心硬如石的人也为之哀泣。
林道静在她入党以前她虽然忠于革命,但是内心却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里。遇到卢嘉川、林红等人后,在他们的帮助下逐渐融入了革命中,但是党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对入党人员的考验是非常严格的,最苛刻的一项是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她遇到了重重困难,身边的同志不断的死去,她也一次次死里逃生,没有人能告诉她下一步该怎样走,她只有靠自己一点点的摸索前进的道路,他坚持着,坚持孤独地走下去,她有着信念知道自己将来不会孤独。那个时代让你拥有战胜孤独的勇气,那个时代让你奋勇向前。那个时代让你停不下来。它催着你向前、向前„„因此在20世纪上半世纪青春躁动的中国,他们将自己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新中国的未来而奋斗。他们为他们那可爱而可惜的青春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他们为他们无怨无悔的青春而坚定前行。
我们青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在《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林道静对于党的真挚的、依赖的象孩子见到母亲一样的感情;领略到他们那一群象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的爱国之情;领略着那个动荡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的风云,不禁就沉浸在了那样的时代中。忆苦思甜,现在,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样的时代,书看完了,但是从书中回到现实生活中,让我深深的感到,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也应该像文中的林道静有着奉献社会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种奉献要在生活中体现,现在我们这一代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任何事情都需要父母安排好,缺乏奉献,缺乏意志,坚强的意志需要我们的锻炼,需要我们在一道道坎坷中成长,需要我们意气风发的走向未来!书中的时代离我们不是很远,但是书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却与我们相隔的太远。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太多的人迷茫着,没有具体的目标,没有远大的理想。有许多人是有个人理想,但那只限于对于金钱和权利的追求,而缺少了社会理想,缺少了信仰。人是社会人,除了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外,我们肩负着更多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别是我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不应该将目光拘于狭小的个人天地,这样的生活是苍白没有意义的,我们时刻要想着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个人的一点绵薄之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我们激情的青春。让我们的青春担当的起“青春无悔”这四个字。
第五篇:读魏书生书籍有感
读魏书生书籍有感
我第一次知道魏书生这个名字是1996年上教育学院时,当时学校组织我们观看魏书生教师的一节观摩课的录像。那节课是在石家庄第一中学做的观摩课。当时就觉得这位教师普普通通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在听课呢?而且当时河北省教育系统的领导和教育家及特级教师等都在听课。当时就是感觉他上课和别的教师不太一样,好像是和学生在交谈一样,给人的感觉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当时对魏书生教师了解就知道他一人身兼38项职务。我就觉得这个人一定是个“神秘”的圣人。
后来毕业后,每天忙于教学和生活,也就淡忘了对魏书生教师的关注。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有一天看到一位网友转载了魏老师的书籍。这个熟悉的名字使我感到倍感惭愧。这么多年来,我所读的教育书籍实在是太少了。我曾经崇拜的魏书生教师的书籍拜读的就更少了。于是,我就在网上下载了关于魏老师的教育视频,利用晚上的时间用心的学习魏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平凡与伟大,他的思想言行朴实无华,让我有了颇多的感触,也给了我启迪。
一、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充实自己
魏书生教师曾经是工厂的工人,为了当一名教师,他向教育局提交了150次的申请。为什么魏老师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呢?他的成就离不开书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它包含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魏老师不仅是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师,他还是盘锦市教育局的局长,同时,还身兼数职。越是对魏老师了解就越觉得他真是太厉害了。每天上午魏老师忙事务,下午,魏老师不让任何人打扰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来学习。魏老师的教育书籍不是占用休息的时间写的,而是在教室里完成的。在教室的最后有魏老师的办公桌。学生在前面学习,魏老师就在教室的后面写自己的论著。在教育局的走廊里也有魏老师的办公桌。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他常年的不断地学习。是啊!聪明的人往往是博学的人,愚昧的人往往是无知的人,不好好学习基本的知识,要想获得智慧是不可能的。和魏老师相比,真是觉得惭愧。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觉得自己真的学习的太少了。要让自己的工作不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就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充实自己。没有知识,头脑空空,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创新还需要信息,需要信息储存、筛选,信息越多,对创造越有利。所以工作要想创新,就要靠多读书,多学习才能获得。想想自己平时的工作,也许我目前的工作任务比较繁琐,可是这些都是学校给予我锻炼的机会,我要好好的把握住,多挑重担,多学习,多锻炼自己,这样才会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一名朴实的合格的教师。
二、学会生活,过丰富、充实的人生。
魏老师说得好:“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哭它也哭。一位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要笑对人生,做一名乐观的班主任,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
作为一个班主任,每天都要与班上几十位学生打交道,处理大大小小的事件,反反复复中难免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你常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烦,那只会使自己陷入苦恼中而无法自拔,甚至进退两难。那该如何使自己保持一颗“不为烦恼所困”的平常心呢?魏老师自有高招,那就是多笑,怎样才能做到“多笑”呢?他谈到几点做法:如多做实事,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要少想自己一些无法改变的弱点等。从中不难看出,这“笑”并不是一般的笑,这“笑”是一种胸怀,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当我们以一种豁达开阔的胸襟看到一切时,什么烦恼、痛苦,也只能是我们丰富的生活中不唱主调的调味品而已。笑对人生可以让你充满生活的勇气,积极进取,品尝到更多的生活快乐与生活的意义,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丰富、充实。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书育人融为一体。
魏书生认为:教书必须育人。教师如果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这书是不可能教好的。如果我们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让学生们的思想随意发展,一旦不良思想侵入,就会贻害终生。
魏老师为了孩子们能写好文章,就领着他们去祭扫烈士墓,可回来后一部分孩子却说写不出来。于是,魏老师就想了个办法,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他们听。可是哪知道这些孩子连写字都成问题。无奈之下,魏老师就降低了要求,让他们把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出来。然而,这些孩子中有的连拼音都不会,此时,魏老师没有像一般老师那样数落他们,而是再一次降低了要求,拼音不会写的字就画圈,就这样孩子们的第一篇作文就完成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但怎样理解这“教书”的含义呢?是不是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事大吉了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历经着种种的变革,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多。于是,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仅于此,教师更成了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使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校的参与者,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更是自身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每一个教师也在教学中逐渐探索着,寻求着更新更好的教学方式,也总结着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也许我们有许许多多的理由而忽视了学习,可能真的无形之中丢掉了许多教育背后的东西。这次拜读了魏书生老师书籍给我带来了很多深思。
读魏书生书籍有感
贾庄学校 霍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