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断教学

时间:2019-05-12 06:2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断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断教学》。

第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断教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感受坚定的信念。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感悟坚定的信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想画面,直奔主题,呈现主旨。1、1994,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天旋地转。不到四分钟,30万人无家可归,人们都沉浸在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中。而其中,却有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

2、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对父子,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那些能够震撼你心灵的场景作上记号。还可以试着用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师评:刚才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边读边用笔做记号,这是“动笔墨读书”这习惯真好,有的同学思考完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这是合作学习,应该坚持。

二、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心灵受到震撼,谁来说说?

1、生找到第12自然段:读句子,谈感受。

师:你说。这段话将父亲拯救儿子的艰难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值得我们好好品 味。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全班齐读一遍。)师评:大家读得真流利。

2、师:现在请你们试着把这段话放到全文中去,上下文联系起来,边读边联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生自读自悟)

师评:刚才大家读得很热烈。现在,我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在读的过程,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3、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

①研读“长时间的辛劳和伤痛”。

师:你说。你觉得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因为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实在了不起。

师:你说。你也认为他是位了不起的父亲。在漫长的时间里,一般人都会睡觉吃饭休息,而父亲一直都在挖。他忍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长时间的疲劳,了不起。那在这段话中,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疲惫不堪?

师:从“双眼布满血丝”可以看出来,显然是很长时间没有休息,睡觉了。是啊,要知道他可是36个小时,不,准确说是38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眼睛都熬红了。那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生有感情朗读。

师评:你读得真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一位疲惫不堪的父亲。

师:那这位父亲仅仅是劳累至极吗?

师:你说。你还觉得这位父亲还遇到很多危险,受了很多伤。你说。你感受到他处在危险之中。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证明父亲处在危险之中?赶快到文中去找找根据,找到一句读一句。

(消防队长„„,警察„„)师:你说,你说。大家读书真仔细。请大家看课题,这个“中”说明什么?

师: 你说,你说。是啊,地震随时可能降临,危险仍然存在。父亲会有生命危险。同学们,现在老师读,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那位父亲,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是怎么会变成这样?(师范读)师:在老师读课文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师:你说。你想到了,他挖瓦砾时手被扎破,不小心被石头砸伤,许许多多的碎石划破了他的衣服和皮肤。你的想象真贴切。

师:你说。你仿佛看到,突然有余震,他摔倒了,倒在了石堆里,身上碰伤了,流了很多血。你的想象真丰富。

师:是啊。在危险中,在漫长的38个小时里,他的体力已经支撑到了极限。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这位父亲危险的处境和巨大的伤痛。

师评:请你。你读的真好,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冒着生命危险在寻救儿子的父亲。

②研读“长时间的精神痛苦”。

师: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在一边奋力挖掘时,他内心会想些什么啊?

师:你说,我的儿子还活着吗?你说。他受了伤吗?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师:你说。书上写到教学楼成为废墟,还有人劝他,说没希望了。是啊,可能这样努力挖下去,挖出来的不是活生生的儿子,而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时间越长,这种可能性越大。父亲还会想什么?

师:你说。有没有人来帮助我?就算你们不帮我,你们的劝阻也动摇不了我,我绝不停下来,我的儿子在等着我。你说。人们根本不理解他,也没来帮他。他会觉得很无助。嗯,我要是那位父亲,我也会觉得很无助。

师:是啊,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在人们眼里,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别 人的不理解,无形中也成了他心理上的压力呀。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承受着肉体和精神双重压力的父亲,在漫长的38个小时里,这位倔强父亲忍受着孤独与苦闷,咬紧牙关孤军奋战。他的举动堪称壮举啊!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指名读)

师评:你读得很投入。

师:那这段话中的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总的挖了36小时,而是不厌其详的把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一个个罗列起来呢?

师评:你说,你说,请你说。这样写更加突出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表现出父亲救子艰难的过程。你的理解真准确。

师:是啊,36小时也就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也就是五十多节语文课,这每一分,每一秒是何等的难熬啊!当我们体会到这点,你又会怎样来读这段文字呢?谁来试试?

师评:你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的父亲。

4、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这位年轻的父亲,承受着肉体的伤痛和精神的重担,但他坚持到底,决不放弃。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这样做?

师:你说。你说。

师:是啊,是父爱的力量,因为他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都要和儿子在一起。(板书)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师:你说,你说,你说。就是说这位父亲在平时无论孩子高兴快乐,伤心难过都会在他的身边陪伴他。

5、师生引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师: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师: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6、这句承诺,这种信念(板书)让父亲成为了一座大山,伟岸坚强!让我们再一次深情朗读这段话,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三、拓展延伸,为丰满“爱”而吟诵。

师:此时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拿起笔就把心里想得写下来。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符号。

2、教师与学生交流感受。

师:你想说,父爱如山。你说。你想起了一首小诗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迷失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你想说:父爱这字眼是多么的平凡,但这种爱是多么的不平凡。师评:同学们,你们说得多好啊。

3、小结

师:是啊,在这种生死面前,阿曼达的父亲让我们感动,在平凡生活中的这种感动也无处不在。相信你们用心感受之后,会再掬起一滴感动的泪。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信念

第二篇:地震中父与子教学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5豪。

第二课时 课前五分钟:父爱的故事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儿子的了不起:(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一)、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1、对这位父亲说:„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对这位父亲说:“你的爱是真心的爱,你的爱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3、对阿曼达说:“你拥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呀!

4、对阿曼达说:“你真了不起,在那种危险的时刻,你能平静地等父亲来救援,并且先让同学们出来,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事。

5、想对父子说:是你们让我知道爱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爱和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有了爱没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唱道“死神也会忘而却步!”

(二)、(课件)讲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以及全国人民对苦难同胞无私的爱

五、布置作业 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而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举中感受着父母的爱!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教学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出示影音)

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学生读划写)

3、学生交流

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出示文字)

三、品读语句,以读代讲

1、现在你们会怎样读这些句子?你会抓住哪些字眼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分小组朗读)

2、交流品读

你来读,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结合回答板书:挖 动作 外貌 细节】 ★时间词:文中为什么不厌其烦的把这些时间词写出来?(看出时间长,父亲支持了这么久很疲劳,看出不容易困难很大„„)36小时,这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就这样不停地挖啊挖啊。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我们一起来朗诵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灰尘,血丝,衣服,血迹„„

★孤军奋战的父亲没有任何工具,仅凭他的一双手,一双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这里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们一起来读,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生齐读)

3、挖了这么久这么艰难,父亲为什么没有放弃?因为(生齐答)(出示文字)【板书:无论„总„】

4、这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话。这是一个约定,这是一个承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这位慈爱的父亲曾经在什么情况下说过这句话?(学生简答)

5、现在,在一片废墟前,父亲也是凭借着这句话(指,生齐读)执着地挖掘。在这片废墟上,他曾经听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读);他曾经听到好心人的劝慰(生接读);曾经听到消防队长的告诫(生接读);曾经听到警察的规劝(生接读)。面对这一切的不理解,面对身心的巨大伤痛,父亲停止了吗?(生:没有)为了和儿子在一起,父亲都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能不能用“不论„„总„„”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6、无论发生了什么,父亲只有一个念头――(生自由答)

这个信念支撑起了父亲了不起的形象。(配乐)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面对废墟他曾经绝望过,但对你不离不弃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伟岸„„(生齐读)

7、也许正是这份深沉的父爱创造了奇迹,挖到了第38小时„„(师生同读,学生只接儿子的语言部分)

8、父亲挖了38小时,年仅7岁的阿曼达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时。【板书等】当父亲找到他时,儿子的话让我们由衷地钦佩,你会怎样赞赏他?(出示投影填空)(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你还会怎么表扬他?(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相机板书 语言】

过渡:身处险境时的勇气和镇定,安全出口前的无私无畏都来自――来自“――”(出示投影)的坚定信念。(引答,简单解释)

9、引读:当父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快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他充满力量„„(出示投影);当儿子饱受煎熬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出示投影)。小结: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个人的心。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出示投影)这的确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学生齐读)

三、拓展阅读,指导写法

我们虽不曾有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浸润在平凡生活中的爱,依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挖掘挖掘那份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爱吧!学完了课文你会怎样表达这种情感,你会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表达呢?

第三篇:地震中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井陉县职工子弟学校 孙建平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

2、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朗读“激动”的语气。

3、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1、课前自由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上网或通过其它途径搜集家庭中父爱、母爱的资料。

3、准备写好的幻灯片。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朗读“激动”的语气。

2、让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浓浓的父爱亲情。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自古以来,爱,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美好的情感。然而,究竟什么爱才是最伟大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揭题。

2、解释“*”号。

二、互助学习,疏通文意:如果你当老师,会给大家提出什么问题?

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

3、爸爸挖了38小时,难道他不累吗?

4、爸爸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干劲?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呢?

三、朗读感悟。

(一)思考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

1、大地震后的景象怎样?

2、这位年轻的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的动力是什么?板书:挖废墟38小时(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在父亲的努力下,事情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4、在地震后,儿子有什么表现?他这样做的动力是什么?板书:(不曾放弃:“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二)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讨论交流。

⑴①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②、那昔日充满……已变成一片废墟。

⑵他不停地挖、挖……挖了38小时。他这样做是因为想起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信:“儿子在等着我!”

⑶他救出了包括儿子在内的14个小孩。

⑷儿子一直鼓励同学,他父亲一定会救他们出去。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相信父亲说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讨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

教师小结:

这位父亲是精神失常了,但是他失得伟大,他因为对儿子的爱而失去了一般人的常态,却作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位父亲的精神没有失常,因为貌似失常,实则清醒;儿子处在危险之中,需要我的救援;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儿子在一起!在他近乎失常的举动中,包蕴着浓浓的情和强烈的爱,这情、这爱,是惊天地、泣鬼神!

(五)讨论后朗读:本文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别之处?(叹号多---15个)你能把这些叹号的感情表达表达出来吗?(这些叹号大都集中在哪里)

小组讨论:这些叹号表达了什么感情?练习读出这种感情,然后交流。(朗读)

⑴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的儿子!”(悲痛、绝望)

⑵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信念坚定)

⑶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欣喜若狂)

⑷“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激动无比)

⑸“……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信赖、骄傲)

⑹“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先人后己)

(六)指导看图,读出文中与图意相关的句子。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七)整读全文,试着分段,并概括段意。

(八)课文结尾对这父子的评价是“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父子俩都了不起,都有坚定的信念。父亲靠坚定的信念救出了儿子;儿子靠坚定的信念,忘记了恐惧,鼓励同学,等待父亲救助。)

板书:有坚定的信念。

四、总结全文。

1、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念,不能放弃希望,这样就能取得成功)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作业。

写一段文字,描写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事迹。(也可以写自己听说的感人故事)

作业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11

*

中的父

第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设计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放录像)

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了,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几万间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千上万人被埋废墟里。就在这片废墟中,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哪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大声的告诉大家;谁再来深情地读一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课件出示)

2、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他们父子俩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1)谁能说说“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非常伟大,超过一般人,超出常人…… 2)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父亲 儿子)

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1、那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当中,有许多关于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那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

开始吧。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们一处处来看。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 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恳求

2、急切

3、崩溃

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我救儿子。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吗?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这些人劝阻咱们都能理解,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

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所以,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一句承诺,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①、1)用心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特别是哪个字,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自己的理由。

2)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哪个数字深深地打动你的心吗?—— 36个小时

A、说体会: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B、36个小时是多久?(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五十多节的语文课)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为什么?

C、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爱,坚定,疲惫不堪)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同学们,这可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啊。也许会发生——也许会发生—— 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36小时。

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是信念。承诺。深深的爱。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A、哪里有血迹?(身上、手上、脚上……到处都是)读好这个词

B、这血迹有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让父亲变得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呢?

C、是啊,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

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学生在音乐中写话。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

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课。

第五篇: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衡水市阜城县漫河乡义和庄完全小学

赵卫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读懂文本内容,只是学生们没有在地震发生后的人生体验,所以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下去深入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任就尤为重要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父子间浓浓的深情,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爱。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难点:

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境教学法等等。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2.师生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有一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2)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1)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3)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四、、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预设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指名读,评议,齐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2.质疑:

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课本剧,然后找时间大家在一起演一演,评一评。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儿子被压 万分悲痛 决心救子 父亲救子 不顾劝阻 执著挖掘 父子重逢 心灵相印 欣喜相拥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现父母之爱的。这篇文章主要通过语言、外貌、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形象的,在对人物语言环节的学习上,我重点通过读的形式进行的,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揣摩,尽情发挥。为了深化学生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我在学习父亲长时间挖掘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关注父亲的动作,还让学生想象父亲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外貌上会出现什么变化。这样的想象为之后的拓展说话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在最后拓展说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合理想象,这样丰富了学生心目中的父亲的形象。最后让学生想象这位就是“你自己的父亲”,当年看到父亲为了救你而变成了这幅模样,会有什么感受?通过读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感受。整个过程通过想外貌、说外貌、读外貌这三个步骤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拓展,拓展中悟,悟中读。读与悟,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到了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遗憾:

1、教学语言热情有余温情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教师的语言过于强势,教师高亢的热情压制了学生的热情。这样一来让整个课堂的氛围显的过于紧张。在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教师用温情循循善诱尊尊教导,作为新教师的我,似乎只是一味的忙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忘却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感受。只有温情的指导,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展示的机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发现,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学过程中引导不够灵活。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课题的这个环节的时候,一味的想让学生顺着我的思路,先重读“地震”二字,突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当学生第一次没有按照我的要求重读“地震”这两个字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让其他的学生再来尝试读,读到符合我的要求为止。现在想来,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每个学生对如何读都有自己的理解,当出现类似情况时可以相机进行教学,不必把教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地尝试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深入体会特定情景下人物的内心情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下载《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断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断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震中的父与子(范文模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前交流:课前课件出示温情图片(父爱图)师深情:谁能说说,看到这些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什么?(预设:生1:我感受到了父子情深。生2:我感受到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藤县朝阳小学陈燕青 一、教案背景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九册课文。课文的大致内容是: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汉滨区培新小学 吴忠英 【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后记

    好一堂“情意浓浓”的语文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后记 江苏省溧阳市泓口小学周美娟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地震中的父与子》更是“情中之杰”,它洋溢着浓郁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了解课文了的主要内容,也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理解课文。在读书之前我们先来听写一下上节课学的生词,请大......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