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19-05-12 06:4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南沙电力

朱绍群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增补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共分十二个章节、五十六个方面展现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国家前11个五年计划走过来的历程: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所有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很低的,毛泽东主席对此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五年中,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2.1%,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1.9%,工业物质消耗降低2.3%,每百元产值提供利润17.1元;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2%,其中,农民3.2%,职工4.9%。同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 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简称“二五”计划,也称为大跃进。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由于1958年以后,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提出“大跃进”,修改原定计划,提出脱离实际的建设任务和过高的奋斗目标。执行结果,“二五”时期农业、工业大幅度减产,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下降0.4%,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只有3.8%,大大低于“一五”时期;粮、棉、猪和机床、棉纱、糖等主要产品和固定资产投资都低于1957年,出现了第一次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经济建设被迫后退;到1962年年底,“二五”计划实际执行结果与原来提出的八大建议相比,除原煤、原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粮食、棉花等都未达到,粮食、棉花的产量甚至低于1952年的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每年平均下降2.5%,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这是追求高指标、高积累,放弃实事求是,违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不搞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恶果,教训十分深刻。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依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1965年9月初国家计委重新草拟了《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明确提出:“三五”计划 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按照《汇报提纲》的要求,“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然而,尽管“三五”时期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第四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在1970~1975年实施,其计划指标是:工业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要达到12.5%,1975年钢产量要达到3500~4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5~18.1%,煤达到4~4.3亿吨,原油为7000~10000万吨,5年财政收入为4000亿元,粮食6000亿~6500亿斤,棉花6500万~7000万担,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为1200~1300亿元。

“四五”计划开始执行后,遭到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加之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突出建设重工业、提高指标等倾向,1971年国民经济出现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粮食销售量“三个突破”(即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300亿元、粮食销售量突破800亿斤;1972年,这三项指标分别达5610万人、340亿元、917亿斤)。

1973年7月1日,国家计委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对“四五”计划提出的意见,拟订了“四五”经过纲要(修正案)。其中指出,由于林彪反党集团的干扰破坏,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修正案”中主要修改的部分:适当改变了以备战和 三线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思想,提出有重点建设内地战略后方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生产潜力,并且适当发展;把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把钢铁的品种、质量放在第一位;经济协作区由10个改为6个。同时,还对一些计划指标进行了调整。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对计划不可能实行有力的调整措施。“四五”期间,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经济效益不断下降,人民生活问题积累成堆。经修订的“四五”计划纲要规定的主要经济指标有近一半未能完成计划。“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7.76%,最高年12.2%,最低年1.4%;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8%,其中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1%。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这个计划没有专门编制,而是与第六个五年计划一并进行编制的。1975年,国务院讨论和规划“五五”和“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同年,召开了多次计划工作的务虚会,研究和确定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草拟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规划纲要》。1978年初对原来的纲要作了修订,这时形势虽有好转,但由于“左”倾思想仍起作用,在经济工作中求成过急,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如“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十年内搞“十来个大庆”、“十来个鞍钢”,兴建 120个大型项目,等等。于是,进一步加重了原来已经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重演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冒进”,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困 难。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订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不久(1979),正式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计划指标作了较大幅度的削减,开始扭转经济形势继续恶化的局面。

从1976年到1980年,经济经过徘徊,得到初步调整。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达到7077亿元;按可比价格,五年平均每年递增8.1%,其中农业为5.1%,工业为9.2%。1980年生产粮食6411亿斤,棉花5413万担,钢3712万吨,煤62000万吨,不少轻工业品增产更多。最后两年的调整,表现在:农业战胜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创造最高记录,多种经营发展得更快;轻工业的发展超过重工业,重工业的内部结构有了变化;通过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增加职工工资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使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是,长期的比例失调形成的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没有完全解决,加上投资规模退得不够,经济效益提高不快。因此,1980年末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的调整。

第六个五年计划:即1981~198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前几个五年计划不同的是,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

“六五”计划,在1975年和1978年曾结合“五五”计划编制过两次。当时,由于“左”的思想指导还未得到纠正和解决,提出的计划指标脱离实际。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后,中央指出,“六五”计划需要重新编制。1980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有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的“长期计划座谈会”,会后对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同年7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六五”计划的初步设想;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的方针。1981年,在探索发展经济的新路子这一思想指导下,国家计委重新进行测算,并到全国各地调查研究,将“六五”计划方案报请国务院讨论,形成“六五”计划的初步设想。根据这个设想,曾分别制定了1981年和1982年两个年度计划,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要求着重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教育问题和科学问题,并提出要分两步走。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其中,又分“六五”、“七五”两小步,这就为“六五”计划定下了基调。随后再经研究,“六五”计划草案才编制完毕,1982年12月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向全国人民公布。

在“六五”计划公布时,已经执行了近两年。到1985年,“六五”计划规定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国内外贸易、教育科学文化、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任务和指标,绝大部分都已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这五年中,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1%,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包括村办工业),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8.1%(不包括村办工业);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都大体相当于“一五”时期,高于其他几个五年计划时期。若干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以“六五”时期同“五五”时期相比,粮食的年平均产量由30530万吨增加到37062万吨,棉花由224万吨增加到432万吨。农业的迅速发展,为整个经济的全面稳定、持续、协调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1980年到1985年,原煤产量由62000万吨增加到85000万吨,原油由10600万吨增加到12500万吨,发电量由3000亿度增加到4073亿度,钢由3700万吨增加到4666万吨。总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位次也大都提前了,标志着总的经济实力有了显著的增强。“六五”期间,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30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3880亿元,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496个,其中能源、交通项目103个,为“七五”时期和90年代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此外,财政收入由下降转为上升,1985年实现了收支平衡;科技、教育、文化事业重新出现了繁荣兴旺的局面;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也打开了新局面,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这些,使得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农业发展缓慢、城乡市场商品供应比较紧张、农轻重和积累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等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第七个五年计划:即1986~1990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到20世纪末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包括对前十年的具体部署,到全国各地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等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并加以初步测算、论证。1985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七五”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一系列适应新形势的方针政策。国务院根据这个建议,对计划安排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反复进行综合平衡和各种计算,同时广泛征求各部门、各地方的意见,编制了“七五”计划草案,1986年 4月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向全国人民公布。“七五”计划的编制工作比过去几次五年计划都较完备和及时。

大体分为前两年和后三年两个阶段。前两年(1986、1987),在经济建设方面,要着重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的问题,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基本平衡;后三年(88、89、90年),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生产建设,全面完成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各项任务。

“七五”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做好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①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使它们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②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③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各种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运行。围绕这三个方面,配套地做好计划体制、价格体系、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和劳动工资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形成一整套把计划和市场、微观搞活和宏观控制有机结合起来的机制和手段。争取在今后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第八个五年计划: 1991~1995年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l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八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00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提前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 碑。“八五”时期中国的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稳步增长。总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煤炭、水泥、棉布、电视机、粮食、棉花、肉类。居世界第二位的是钢和化学纤维。发电量居世界第三位。

第九个五年计划: 1996~2000年是我国执行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在会上作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为第十个五年计划期。

“十五”期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分别是: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51%和36%,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4%、23%和33%。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资源节约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设施继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12 进一步提高。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增加,覆盖面扩大,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好转。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06~2010年。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中长期规划。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务必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收官之年,“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落实情况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提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06~2009年GDP增速分别为11.6%,13%,9.6%,9.1%。2010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

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官方数据显示,“十一五”前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

居民可支配收入:2006~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1759元,13786元,15781元,17175元;全年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3587元,4140元,4761,5153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总结11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我们发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都非常好;第二个五年计划可能是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情况冲昏了头脑,一味“冒进”,要“赶英超美”,结果造成国民生活很大困难;“二五”后进行了三年调整期,也就是1963、1964和1965三年,国家没有出台“计划”,在进行修生养息;第三个五年计划总结了“二五”的教训,但立足点出现偏差——“准备打仗”,结果是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第四个五年计划由于林彪反党集团的干扰破坏,加之历史原因,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经济效益不断下降,人民生活问题积累成堆;第五个五年计划,当时,由于“左”倾思想起作用,在经济工作中求成过急,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造成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第六个五年计划公布的比较晚,执行了两年后于1982年12月才公布,原因是在反复讨论,“六五”与前几个五年计划不同,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六五”实施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等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七五”计划于1986年4月公布,“七五”计划的编制工作比过去几次五年计划都较完备和及时,完成情况也非常好,基本上奠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八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九五”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十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十一五”国家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城乡差距拉大,贫富悬殊增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

纵观我国前面走过来的11个五年计划,或者说即将走过来的11个五年计划,我们不难发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以来,一直采取了一种依靠投资支持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造成的结果就是收入分配中资本所有者的收入的份额不断提高。当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后,有一个新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就是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所以在所谓旧的增长方式或者旧的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自然资源和投资的增加。因为这样,所以在收入的结构上就出现了一个资本和自然资源所有者收入份额不断提高,而劳动和专业劳动(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的收入份额不断降低。“十二五”规划就是要解决这个旧的增长方式,进行结构调整、政治改革、社会建设、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这是一次全方位发展模式的转型,可以称为继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制度转型”和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转型”之后的第三次“历史性转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讲的就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十二五规划”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 16 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坚持统筹兼顾的规划。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包容性增长的规划。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它涉及平等与公平的问题,包括可衡量的标准和更多的无形因素。而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 17 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等。“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其实跟这些年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这个理念。“单纯地发展经济是不好的,而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得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这才是发展的目的,这样的发展才能够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是十七届五中全会解决的中心议题。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决议》,可以相信,“十二五”不止决定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决定了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篇: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

2010年教师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心得体会 深入贯彻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2010-11-1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同时并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又一个鲜明特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决定发展质量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两个基本问题日渐突出,一是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二是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性过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加快经济转变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资源量少,生态环境脆弱,要求我们必须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而现实情况与理想要求相差太远,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过多依赖物质消耗的粗放式、外延型增长模式,使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难以为继,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的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此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冲击极未消除,实际上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对过渡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使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突出显现。“加快转变经济方式刻不容缓”,这是我们在应对这场危机中思想认识上的一大收获,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合理调整总需求结构,有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才能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全国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还有10年时间,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质量、效益、环境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些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多,对全国建成小康社会影响大。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总量目标相对而言较容易实现,而要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目标,则困难得多,未来10年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使经济发展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造福子孙后代。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顺应党心民意,符合时代潮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梅国辉)

2010年教师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心得体会

在喜获丰收的金秋十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今年是冲刺“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承接之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工作。高度评价“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勾画出蓝图。发展目标令人鼓舞,措施催人奋进。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同时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坚持发展,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着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顺应党心民意,符合时代潮流。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在转变中谋发展,朝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展望未来五年,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整装待发,启程远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将掀开崭新一页。

深入贯彻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我们要认真学习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认真学习会议公报和全会的各项文件,明确“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以学习全会的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分析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实事求是找差距,定措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明确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在思想认识上切实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贯彻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形式多样,又要扎扎实实,注重实效。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新的部署,通过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心一意谋划发展,扎扎实实抓落实,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之中

第三篇: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南平九中 郭大侠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面对即将迎来的“十二五”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立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绘就宏伟蓝图,为亿万人民共同奋斗指明前进方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顽强奋斗、扎实奋斗、不懈奋斗,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职责,全党同志要把它看得比泰山还重,努力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有着重大的意义。未来蓝图已经绘就,前进方向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就是担起重任,清醒而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向前。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宏伟的蓝图就一定能够变为灿烂的现实。

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所作的报告。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进一步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意义及重要性,教师要将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并对自己提出了“四结合、四提高”的学习要求。“四结合”:学习全会精神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学习全会精神与创新争优相结合;学习全会精神与师德师风相结合;学习全会精神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四提高”: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工作,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十七届五中全会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将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目前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以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实现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

第四篇: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欢欣鼓舞。作为一名大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是一定有必要的。现在国家和谐,社会安康,然而祖国的现在和未来需要我们的努力,需要我们建设更美好的中国。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不仅是国家领导间的会议,更是我们青年人应学习的方向。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这个判断符合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表达了亿万中国人共同的生活感受。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这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所积累的弥足珍贵的经验,所创造的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地迈向“十二五”,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这五年,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经济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有关数据表明“十一五”前四年GDP年均增长达11.4%、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今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能够胜利完成的。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实践证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国家面貌,还将赢得更长时间和更高水平的发展。这五年,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有关数据表明,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0.2%和8.3%,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结束了,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了,逐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百姓才能获得更多福祉。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一个五年的崭新篇章。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这也是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我们要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全会提出了;

一、“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五、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六、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现在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十二五”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

作为一名即将加入共产党的一员,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我深受鼓舞,我决心努力学习,紧跟形势,认真个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努力工作,更好的发挥一个大学生积极分子的先锋带头作用,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贯彻和落实“十二五”规划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相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惠及亿万群众。

第五篇: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欢欣鼓舞。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定。“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盛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要害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心决策部署上来,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一个五年的崭新篇章。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这也是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 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十二五”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

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我深受鼓舞,我决心努力学习,紧跟形势,认真个贯彻落实中心的精神,努力工作,更好的发挥一个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贯彻和落实“十二五”规划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 心得体会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议,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努力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 我省“十二五......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二)10月15日到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包容性增长”作为新名词第一次出现公众的视野中。包容性增长的概念......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牛小:何蓉本期,我们全校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学习领会了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和要求及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这个判断符合五年来我国经济社......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这个判断符合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

    最新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马强近期,镇上组织学习了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的会议精神,使我对十七届五中全会有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