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供给侧改革2018年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06:5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1107供给侧改革2018年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1107供给侧改革2018年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

第一篇:20181107供给侧改革2018年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

区供给侧改革专项小组

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

2018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一、2018年工作推进情况

(一)坚持创新驱动,有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切实淘汰低端落后企业。完成了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应淘汰的共22个燃煤小锅炉,已经拆除19个,3个正在拆除,年底前完成全部拆除工作。完成了白灰土立窑的淘汰工作,21个白灰土立窑已经全部拆除。完成了规范粘土实心砖生产企业,拆除了4家24门以下粘土实心砖生产线,4家24门以上粘土实心砖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区工信局)

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冀东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促进了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了资源利用。建龙特优级带钢建成投产,延长了产业链,填补了省内空白。

春华秋实粮食加工项目投产,使我区粮食加工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区工信局)积极推进西钢集团阿城钢铁有限公司职工安置工作,已完成阿钢第二批去产能职工的身份认定和经济补偿金审核工作,测算完企业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区人社局)

(二)优化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1.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对辖区内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机构以及在售楼盘展开全面巡查监督,严厉打击开发企业违法违规开发销售行为,切实维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商品房销售市场规范有序运行。(区房地局)

2.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积极落实2017年制定的《阿城区房地产去库存工作实施方案》和《阿城区房地产去库存购房补贴工作实施细则》,截止到2018年6月末,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去库存房屋建筑面积33.9万㎡,补贴资金总额8000余万元;全区当前可售房屋预计剩余30万平方米左右。(区房地局)

(三)防范金融杠杆风险,优化企业融资环境 1.加强金融风险排查。支持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进度。推动相关部门加强与专业化不良资产处置公司的合作,利用其经验优势,加快化解处置不良资产进程。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有逃废债务行为的企业实际控制人依法采取惩戒措施。(区金融办)

2.优化企业融资环境。积极鼓励商业银行对诚信经营、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给予放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和手续、优惠贷款利率等支持,建立企业转贷应急机制,帮助企业减轻还款压力。积极鼓励和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小贷公司发展壮大,拓宽融资渠道。在省、市金融办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国家专项基金落地机制,帮助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跨入国开基金和农发基金支持投放门槛;设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创业企业快速增长。推荐我区有新三板上市意向的企业参加市政府与香港交易所联合举办的资本市场助力哈尔滨振兴暨香港证券市场实务研讨会,鼓励在新三板上市交易,拓宽融资渠道。(区金融办)

(四)强化政府服务,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1.全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全面落实“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降低准入门槛,推进注册制度便利化,支持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市场局)

区国税局深入细致做好“营改增”全面试点的各项工作,截止2017年10月末,全区营改增纳税人2571户,其中:交通运输业1365户;邮政业22户;其他现代服务业1184户。全面落实减免税政策,2017年全区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共8户,其中水泥生产企业 1户、福利企业

7户,办理水泥退税1024万元(正在办理中),福利企业退税316万元;积极落实所得税优惠政策,受理17户纳税人的备案申请,减免税额219万元,抵免税额0.97万元,减免所得额3,490万元;积极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审批生产企业出口退税额553万元,已审批免抵额8,302.63元。区地税局对管辖的101户享受小型微利优惠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87万元,为2户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办理退税,共计退税4.5万元。

(五)聚焦惠民生增后劲,全力补强软硬基础设施短板 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截转的火车站站前广场、金泉路、金福路、金源世家北路均已完成主体工程,现正在进行收尾工程。2018年新建的中都大街改造工程、文庙广场建设工程正在进行工程招投标工作;建哈牡客专阿城北站配套广场及连接道路工程现前期手续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征地工作。哈阿轨道交通项目已纳入省市共建项目,成立了轨道交通指挥部办公室,制定了工作方案,编制完成了《哈尔滨市主城区至阿城区轨道交通项目方案研究》,目前正征求各方面意见。阿城区通用机场项目列入《哈尔滨市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年被列入《黑龙江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目前我区通用航空机场地面选址报告正在编制过程中,待完成后争取北部战区空军出具军方意见。

2.提升交通保障能力。农村公路撤并建制村计划已下达

6项13.0公里,农村公路窄路基路面加宽计划11项24.1公里,项目前期施工图批复已完成。对平岭桥、平岗桥、山河桥、料甸桥、松峰北桥、松峰南桥、宝山桥、常胜桥等八座进行了维修改造,其中常胜桥现主体已全部完成。完成更换公路里程碑63个,新设标志牌24块。对旅游公路、城市出口路、过境村屯种花155公里,植树2100株。处理路面翻浆7200平方米,修补坑槽6780平方米。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治理,清理非公路标志6块,清理私架埋设管线、摆摊设点、堆放物39处。

3.提升城区环境品质。认真落实清扫保洁量化管理,规范人员在岗作业,主街夏季清扫保洁时间不低于17小时,其它街路不低于14小时。强化路面机械清扫和冲洗作业,落实每日一冲洗、一降尘、两机扫作业,重点加强对城区主干道、桥梁、快速通道及窗口地区,道路机扫和冲洗保洁工作。对出城口、铁路沿线、背街背巷及阿什河、城南沟、马家沟河面及坝面等边角的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实施主街路洒水压尘,在洒水压尘的同时进行道路清洗,有效的降低了城区内的扬尘污染。实现居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对垃圾清运作业,实行定员、定车、定点;粉刷、油饰城区内的垃圾箱240个、清洗铁皮转运间21座、清洗铁成垃圾箱240个,维修垃圾点20个。积极推进改建水冲式公厕建设工程,其中12座2017年结转公厕工程预计年底前全部竣工投入使

用。垃圾处理实现无害化,年初以来共收纳生活垃圾6万余吨,全部卫生填埋。对城区主要街路行道树和街旁绿地背景树进行了树木补植工作,伐除街路行道树枯死树木908株,补植行道树(柳树)908株;街旁绿地补植乔木855株;灌木10墩;绿篱1126平方米,补植草坪近6700平方米。栽植串红、矮牵牛等草花95万株,建五色草立体花坛11个。栽植丁香24535墩。

4.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并开始优质均衡的迎检准备工作。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城区公办园6所,其中省级示范园3所,镇街公办园14所,城区和镇街公办园均开设早教中心,真正达到了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园。2018年高考情况喜人,全区共2476人参考,670分以上4人,600分以上达91人,第一中学学生徐鑫浩得分680分(理科),已被清华大学录取;朝鲜族中学学生金春凤得分645分(文科),已被北京大学录取。全区考生一表743人,进段率达30%,二表以上1507人,进段率为60.8%。启动了区职教中心学校异地新建工作;现代学徒制工作长足进步,区职教中心学校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高职院校合作有新突破,与黑农经院等院校签定合作协议。省级技能大赛成绩喜人,获得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完成阿城一中等7所学校10栋建筑校舍加固维修工程,加固维修总面积

43541平方米,预算总投资10378万元。

5.提升卫生医疗水平。深化医改取得突破性进展。区人民医院与省医院正式签订了医联体协议,辖区内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与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医联体。中医诊所备案工作已正式开展,全区有10所中医诊所实行备案管理。提高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占比,二级医疗机构基药占比大于20%,三级医疗机构基药占比大于30%;3家公立医院和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机构、区结核病防治所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建立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落实政府财政补偿政策为核心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全区参加黑龙江省卫生科技教育综合管理平台在线学习达1445人;完成了年度学分哈市及省审验学分工作,参与人员共计1438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提升我区健康服务业发展水平,设置审批了一级中医院1家,口腔门诊部1家,个体诊所4家。实施电子化注册,护士电子化注册并激活已经达到100%,医师电子化注册并激活达到80%。(区卫计局)

6.推进文体事业持续发展。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图书网络得到完善。区图书馆 2018年在国家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文化部评为区县级国家一级图书馆。现馆藏图书15万册,年接待读者 83760 人次,全年阅览人次为100366册。

启动示范典型农家书屋建设项目,现已完成初步调查及设备购买工作,将于近期进行设备配发,建成后的示范性农家书屋将与区图书馆联网,达到通借通还,使村农家书屋成为区图书馆的基层分馆。为全区12处乡镇综合文化站、7家街道文化中心下摆扶持设备总价值约200余万元。全区已完成中心村文化广场40家,下摆广场建设资金438万元,为44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下摆设备价值约180万元。文化馆馆办合唱团、舞蹈团已初建规模,组建区文化馆红色文艺轻骑兵辅导、演出小分队深入各镇街开展慰问演出30多场次;组织开展各类大型群众文艺活动比赛50余次,2018年度市民嘉年华系列文化活动暨阿城区清真广场系列演出已开展120场次。组织开展阿城版画“红色文艺轻骑兵结对子种文化”送版画下乡活动23次,展出作品200余幅。“送戏下乡”活动成为我区的品牌文化活动,平均年送戏下乡达20余场次。由电影公司组成五支电影放映队常年深入到各村屯进行优秀电影放映活动,年均放映电影2000余场次。开展了环城徒步比赛、全民健身展示周、篮球联赛、全区拨河比赛等群众健身活动,组织近200余人的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深入各镇街开展面向农民的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速度滑冰、冰壶、轮滑三个大项的比赛,共获金牌10枚、银牌12枚、铜牌15枚,其中速度滑冰获九区九县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速度滑冰、柔道、摔跤、田径四个项

目共向上级体校体工队输送运动员19名。(区文体局)

7.完善社会救助保障。加强低保救助,为城乡低保11174户16784人发放低保金 5327.6万元,为城市低困277户520人发放困难补贴24万元,为城市特困133人发放补贴220万元,为残疾人5350人发放生活补贴445.4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47万元,救助1072人次,城乡大学生救助61人,救助金额为18.3万,有效的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城市住院救助2059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15.7万元,门诊救助42人次,15.2万元;农村住院救助7449人次,发放救助资金626万元;资助参保22821人次,720.9万元,积极解决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面启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我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工作,完善困境儿童服务体系,增强社会保护、关爱儿童的意识,使困境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通过“政府买单”、社会化运营、志愿者参与等形式,为居家老人提供就近便利的居家养老服务,全区现有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97人,发放服务费63万余元。(区民政局)

二、2019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重创新、促转型,优化产业供给结构

1.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继续根据国家去库存、去产

能的要求,做好落后生产设备的淘汰工作,加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新的阿城工业经济。开展产融合作,汇同区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召开银企对接会,把省、市奖励扶持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实现政、银、企互惠共赢。

2.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规模。加快推进招商项目落地,打造优质创新产业载体。对列入哈市的重点推进项目和重点跟踪项目重点监控,经常深入企业随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3.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

(二)去杠杆、防风险,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商业银行对诚信经营、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给予放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和手续、优惠贷款利率等支持,建立企业转贷应急机制,帮助企业减轻还款压力。积极鼓励和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小贷公司发展壮大,拓宽融资渠道。在省、市金融办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国家专项基金落地机制,帮助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跨入国开基金和农发基金支持投放门槛;设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创业企业快速增长。推荐我区有新三板上市意向的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交易,拓宽融资渠道。(区金融办)

(三)去库存、稳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1.加强调控稳定市场。加强预售计划管理,在预售审批过程中引导开发商合理定价,稳控房价。逐步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研究“租售并举”、保障性住房等新型政策。开展房地产专项治理工作,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2.优化住房供给。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对现已规划开发在建项目加强监管,打造精品小区,以吸引买家。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招商引资,实现城区人口增容。进一步加强城区小区环境建设,提升适宜人居的环境生活指数,吸引哈市等外区县人员购房。引进大企业、推进城镇化,增加城市人口数量,客观拉动商品房的销售。(区房地局)

(四)转职能、优服务,优化政策供给环境。

1.持续提高政务效率。深入落实国家机构改革各项要求,做好协同配套,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推进运作机制科学化。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合理调整行政大厅服务事项。

2.不断优化企业服务。切实落实省、市降低企业成本的各项措施,严禁违规收费,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找准企业诉求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产学研合作、投融资、人才安居等精准有效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困难,重点服务好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放、管、服,以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为

抓手,继续强化市场监管方式创新,深化“双随机”“双抽查”,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的市场监管、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力度,推行统一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模式,整合监管部门职能,提升市场监管效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要结合我区实际,着力培育知名品牌,着力扩大有效供给。(区市场局)

(五)补短板、强基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1.促进交通提质提效。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建设、通用机场建设。编制并上报2019年农村公路改造计划,对全区硬化路面在3.5米及以下的道路进行全面调查,为全省窄路面加宽扩库做好准备,争取2019年农村公路改造计划。谋划共享单车投放的前期筹备、规划工作。重点对新开通的金龙路及舍利火车站等郊区公交线路进行调整。组织实施哈牡客专阿城站与城区之间公交接驳线路开通工作。对人大代表关注的牌路大街、民权大街等老街区公交站点进行凹进式港湾停靠站的改造申请。引导运输企业和线路个体经营者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通过沟通、协商,积极推进公交化改造项目,使其早日惠及百姓,增加企业收益,推动“绿色交通”健康发展。

2.推动城区更加协调发展。按照“区拆市建”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市道路及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督促供热企业制定老旧住宅分户改造计划,对重点小区分期分批进行供热分户

改造,以从根本上解决多年困扰我区的供热质量信访问题,使我区老百姓真正住上暖屋子。配合燃气企业积极推进我区燃气设施及管道建设进程。

3.全力提升市容市貌。重点做好环境卫生、市容秩序、两河一河长效管理等的各项目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工程项目的推进力度。对未开工的项目,加大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推进所有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对已开工的项目,加大现场调度、检查、督促,及时协调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项目的进度、质量与安全。加大拟建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运用PPP等运作方式推运项目建设。重点打好拆违战役,强力遏制私建滥建违法行为,净化我区城市空间,扭转我区违章建筑发生频率高的现象。打好建筑工地整治战役,确保干净建筑工地周边环境整治。打好街面秩序、市场摊区整治战役,彻底解决街面秩序管理水平低下问题。打好牌匾广告规范战役,净化视觉空间。

4.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开展各层别的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以大赛形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强化教师队伍自身素质。以实施美丽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德育工作在上新台阶。继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落实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打造了更多的体育特色

学校。积极开展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继续与联通公司合作,免费为各学校建设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城区和镇街中心学校全覆盖。积极推进云计算机室建设,实现云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微课超市平台建设,打造品牌。

5.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运行新机制。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启动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2018至2020年3年行动计划,健全完善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务社工和志愿者“五大制度”,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重点完善医联体内部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协调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方式。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把签约服务质量放在首位,完善签约服务内涵,做好履约服务,保证签约居民满意度在90%以上。加大人才招聘和培养力度,按照全省统一安排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医学毕业生。积极争取为专业机构和卫生院招聘毕业生,并纳入编制管理。组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有计划地选调镇街卫生院医生到区级及以上医院培训。(区卫计局)

6.加快“文体强区”建设。积极开展洽谈,加大以文体产业为重点的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文化消费企业服务工作,做好我区7家文化消费试点企业的管理,扩大文化消费试点企业参与面,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继续开展惠民广

场演出活动、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组织送版画下基层活动,开展读书阅读活动等。(区文体局)

6.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保障。继续利用好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强化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提升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进一步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完善低保、医疗和临时救助政策。全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养老机构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三大项目,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网络信息化三大机制。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引进社会组织(企业)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鼓励支持公办或星级养老机构开展延伸服务。(区民政局)

哈尔滨市阿城区发展改革局

2018年11月15日

第二篇:供给侧改革

我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以来波动下行,持续时间已有5年多,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势和特点。其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这就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一是“住”“行”主导的需求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二是需求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对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三是服务需求在消费需求中的占比明显提高。随着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快,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四是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一是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三是体制机制束缚了供给结构调整。受传统体制机制约束等影响,供给侧调整表现出明显的黏性和迟滞,生产要素难以从无效需求领域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向中高端领域配置,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供需结构错配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过剩产能处置缓慢,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供给侧结构调整受到体制机制制约。需求管理政策重在解决总量问题,注重短期调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经济潜在产出水平下行趋势。当前,只有加快出清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推进资产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建立有利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背景

全球低增长困境的症结在于结构性改革迟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直接购买资产和债券、降低利率甚至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等方式,大规模增加市场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但从实际效果看,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主要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可见,单一的需求刺激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需求管理的短期政策虽在抵御危机冲击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中长期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增强经济增长动力还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

国际分工格局重构对结构性改革提出紧迫要求。过去一个时期,欧美国家是主要的产成品消费市场,东亚国家是主要的生产基地,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是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输出地。国际金融危机后,这种“大三角”分工格局悄然发生变化。欧美国家信贷消费模式难以持续,转向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高端制造业出现回流;能源原材料生产国迫于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压力,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凭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抢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全球分工格局加快调整,跨境资本重新配置,各主要经济体都力求通过结构性调整提升分工位势,争取更有利的分工地位。

加快结构性改革是打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凭借低成本优势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要素成本逐步提高,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减弱,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面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双重挤压态势。这就要求我国从供给侧发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建立在新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竞争优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

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产能过剩、库存过大是无效和低端供给的集中表现。2015年底,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0%左右,煤炭产能利用率还要更低一些,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2亿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很大。过剩产能和积压的库存沉淀了大量的厂房、土地、设备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得要素无法从过剩领域流到有市场需求的领域、从低效率领域流到高效率领域,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去产能、去库存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根本举措。

着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是导致国内消费外流、消费潜力难以释放等问题的主要原因。2015年我国居民出境超过1.2亿人次,境外消费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而且购买的商品层次呈下移态势,从以往的高档奢侈品转向性价比高的日用消费品。这反映了我国供给体系和产品品质明显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当前,行业准入限制阻碍了生产要素在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自由流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增大了民营企业进入障碍;金融市场不完善,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市场诚信体系不健全、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致使消费者“用脚投票”,转向境外消费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潜力的释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打通要素流动和再配置的通道,使生产要素从无效需求流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流向中高端领域,进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要做好需求管理

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个方面。供给和需求是对立统一的,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供需不平衡、不协调、不匹配,会导致资源错配和结构扭曲,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放弃需求管理。需求管理重在短期调控,重在引导市场预期。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国内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做好需求管理可以改善市场预期,增强人们对经济的信心,避免经济下行与市场悲观预期形成相互循环的放大效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需求管理的配合。充分发挥需求管理的“稳定器”作用,可以避免经济增速短期快速下行激化各种矛盾和潜在风险,避免增大改革的难度和成本。当前,要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间窗口,根据改革的总体部署、时序安排和推进节奏,拿捏好需求管理的尺度,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为改革有序推进创造条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能发挥提振需求的作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最终落脚点是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比如,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中的保障房货币化,在棚户区改造中以货币化形式鼓励搬迁住户购买存量房以及降低商品房首付比例等,在去库存的同时将拉动装修和家电等相关消费。“补短板”可以通过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来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可以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吸引和创造更多的国内外需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当前的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部分行业出现周期性过剩和绝对性过剩的相互叠加,产品供给远大于需求,使得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商品房库存规模偏大的问题尤为突出,需要较长的消化周期。通过“去产能”,逐步化解工业领域的过剩产能,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有利于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归,扭转企业整体利润下滑的局面。通过“去库存”,减少资金无效占用,降低债务违约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可以发挥房地产业体量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作用,避免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

着力防范和化解风险。当前,我国企业的债务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重化工和房地产领域债务高企,资金链紧张,违约风险上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可以通过处置“僵尸企业”和不良债务,加快资产重组,提高资产收益率,改善资产质量,避免潜在风险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降低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的压力,引导资金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实体企业的活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重塑中长期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做好“减法”,还要做好“加法”“乘法”和“除法”。做加法,就是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使新增长点汇聚成强大的增长动力。做乘法,就是要转向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除法,就是要提高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引入市场化交易机制,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为新常态下“怎么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五大政策支柱为依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三篇: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专业:会计一班 姓名:郭嘉玮 学号:***

2016年十大流行语:

一、洪荒之力;

二、吃瓜群众;

三、工匠精神;

四、小目标;

五、一言不合就XX;

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七、供给侧;

八、葛优躺;

九、套路;

十、蓝瘦,香菇。今天我就用经济学原理来解读一下何为供给侧改革,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看待中国经济摆脱“速度情结”。

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与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基本判断相关。虽然经济下行不排除仍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可以归结为:有效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这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发展中国家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时,所长期存在的结构、技术、效率三大问题,不会因转向市场经济就能自动解决,也不可能靠需求侧的调节来解决。我国试图通过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问题是被激发出来的消费需求没有形成对本国产品的现实需求,而是转向国外,没有起到对本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早在2012年底“新供给”学说就已经被我国一些经济学者提出,这一学说的最初提出者,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新供给主义宣言》中提出,“淡化总需求管理,从供给侧推动改革”的宏观政策主张。主张一经提出在国内产生的影响力持续发酵,2015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同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又一次提到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此,供给侧正式提上我国深化改革的日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侧重点将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偏移。这一重大转向有望迎来中国经济实质性突破和转折。今年以来,尽管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但结构性矛盾和下行压力依然突出。这集中表现在部分重要指标回升基础不牢、短期波动较大、筑底趋势未明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将对经济尽快走出低谷的渴盼转嫁到供给侧改革上来,希望供给侧改革能让中国经济取得“立竿见影”的增长效果。对此专家指出:一方面,增速随着经济体体量的增大而回落是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着眼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要求供给侧改革让中国经济“迅速回升”无疑是过时思维和急躁心态的体现。增速回落符合规律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经济增速随着其体量的增大而回落是一个公认的规律。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黄朝翰近日表示,中国不可能永远以6%—7%的速度增长,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保持这一高增长率,而“新常态”可以成为中国加快改革和对经济结构进行再平衡的一次机会。“中国经济的确正在调整,以前经济增长是靠外力推动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则是靠内需拉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黄朝翰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经济运行状况表现为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总产出水平是总供给和总需求耦合的结果,而供给和需求都会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将对中国经济回暖的期盼全部放在供给侧改革上面,显然忽视了经济问题的复杂性,不符合中国关于总需求调控和供给侧改革的论述。“供给侧改革要影响产出,首先要对供给能力产生影响,这需要有一个生产要素组合的过程。相对而言,供给侧的调整要比需求侧的调整时间更长。因此,寄希望于供给侧改革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既不符合经济学原理,也不切合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张永军强调。其实,衡量经济发展的尺子,从来都不只有“增速”这一把。这些不被有“速度情结”的人所重视的深刻变化,恰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追求的方向。“阵痛”属于必要成本在《韩非子·喻老》中,“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可谓广为人知。面对名医扁鹊的多次善意提醒,蔡桓公却采取了讳疾忌医的态度,虽然回避了短期治疗的阵痛,却为日后重病缠身埋下了隐患。想要真正看透中国经济,亦需要明白“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这个道理。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的是中国经济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是一个着力根本、放眼长远的深层次改革,不仅不会出现“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神功效”,而且也一定会以短期“阵痛”的形式作为必要的改革成本。只是,我们可以在改革中尽量控制“阵痛”,使之能够为经济社会所承受。

根据供给侧的经济学原理,“去杠杆”和“降成本”的目标都是激发企业活力,实质是给实体经济企业减负,以调动其增加有效供给的积极性。现在实体经济企业背负着“三座大山”:高税、高息和高负担。再加上连续46个月工业品价格指数(PPI)的负增长,企业有产量无效益,许多企业成为“僵尸企业”。就江苏企业来说,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金融杠杆高(互相担保)导致企业成为“僵尸”。在此背景下,处置“僵尸企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话题。面对这种状况,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关停“僵尸企业”,而应该在“去杠杆”和“降成本”基础上为企业减负,让更多企业轻装上阵。

从发展的角度“去杠杆”和“降成本”,着力点是要使企业这个经济细胞活起来。“去杠杆”是针对企业金融债务过高而提出来的。企业过高的金融债务不仅造成过高的利息负担,还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有些地方企业之间的贷款联保还拖累了一批本身并无严重的企业。因此去金融债务的杠杆需要精准,需要寻求在债务链条中的突破口。政府和银行需要从中寻求为负债企业解套的有效方式。有限度的精准的加必要的杠杆来去企业杠杆,不失为是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对某些有发展空间的高负债企业采取“债转股”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尝试。再就“降成本”来说,其必要的途径就是为实体经济企业减税、降息、减费(如五险一金问题)、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在为企业降成本方面需要处理好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突出企业利益。一方面,职工既要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也要分担企业风险,如果企业承担不了职工的负担而关门或裁减员工,最终受损的还是职工。另一方面政府要给企业让利。前一时期政府改革的着力点是取消下放审批;现在则需要取消和减少各种收费。这对企业的起死回生必然起到杠杆作用。

供给侧改革不能被引向“保企业”和“保职工”之争。在以上“去杠杆”和“降成本”的基础上处置“僵尸企业”,范围必然会缩小。它不是指所有困难企业,而只是指采取各种激励方式后仍然激不活的企业。处置“僵尸企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需求侧的市场淘汰的方法。但是考虑到降低社会成本,不能简单采取破产倒闭的办法。保企业还是保职工之争实际上是伪命题。保职工固然比保企业成本小,但国家能在多大程度多长时间保这些失业的职工呢?因此,处置“僵尸企业”应该在供给侧更多采取并购重组的办法,依靠优势企业带动这些企业走出困境、获得新生,从而降低处置“僵尸企业”的社会成本。

第四篇: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与供给学派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它背后是一个影响巨大的经济学派—供给学派。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减开支、减管制、减货币发行或控制通胀。

供给学派最著名的模型就是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一个简单的描述税率与税收关系的模型,意在说明,提高税率不一定能增加税收,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供给学派重视发展生产,凯恩斯主义主张刺激消费,由于知识立场的分歧,他们提出的政策主张完全对立。供给学派主张给企业减税,恢复企业活力;凯恩斯主义主张民众多掏腰包,必要时政府帮忙消费。供给学派反对通货膨胀,认为那样是稀释纸币,不利于储蓄;凯恩斯主义则一再鼓励央行放水,恨不能将利息降至负数。中国人素以高储蓄闻名,在前者眼中是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在后者眼中却是阻力。

里根上台后,于1981年将供给学派的主张结合货币学派的主张一起运用到经济管理中,并分解为削减不包括军费在内的财政开支,对企业和纳税个人实施大规模减税,减少对企业的干预,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逐年平衡预算等措施。这是“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从里根经济学的实践效果看,总体是正向的。从1982年12月至1988年5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65个月,1984年,美国一度实现预算收支平衡。虽然对贫困家庭的补贴减少,反映了供给学派“劫贫济富”的性质。在此后的30年中,美国只在克林顿时期再次做到这一点。此外,美国的通胀率也由13.5%回落到低于5%。

什么是“供给侧”?从字面理解,“供给侧”就是相对于需求侧,涉及供给的各个方面。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这六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与需求管理政策相比,供给侧改革(或供给管理政策)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供给侧改革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多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一则形成新主体,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企业家、创业者等在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同时要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约束政府的“有形之手”,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则培育新动力,即通过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发展新产业,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及时淘汰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等,让市场及时出清,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推进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益在递减。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效果,特别是在初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四万亿投资推出后GDP增速自2009年一季度的6.5%快速上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12.1%。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

其次,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和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现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和后遗症。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35.7%,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逼近2%的警戒线。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第三,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追求的发展是综合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权益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能源、保护环境,而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要做到少消耗资源能源、保护好环境,根本的出路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途径是发动“三大发动机”,即推进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而推进供给侧改革正是要培育“三大发动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故推进供给侧改革可以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供给侧改革的定义

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更全面地为“供给侧改革”下了定义:

其一,“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化解过剩产能,通过价格调整、企业整合淘汰、拓展外部市场是主要方式。这意味着,从央企到地方国企的整合将向下层逐级推开,“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将加快。这关系到产业层面供给的改善。

其二,“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这意味着企业将通过结构性减税获益。实际上,此前明确的“适当降低社保缴费水平”,与降低成本的政策信号一致。这是在财税制度层面改善供给。

其三,“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这是对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再次确认。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不仅因为这一行业能带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许多下游产业的发展,化解这些行业的产能,有效拉动就业,还在于从推进“人的城镇化”考量,房地产业的发展是让2.5亿缺乏相应市民权利的城镇常住人口能真正定居下来的必要物质前提。这是在调控层面消除供给制约。其四,“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这一论述表明了最高领导层对股市发展的态度。股市既是企业的直接融资平台,也是普通投资者合法获得财富、提高消费能力的主要平台。这是在资本层面强调供给的稳定性。产业层面、调控层面、财税制度层面、资本层面的新部署,勾勒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规模。显然,这些层面的改革都非一日之功可竟,这也表明“供给侧改革”不是针对经济形势的临时性措施,而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

供给侧改革理论并非始自供给学派

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与经济学历史一样源远流长,绝非始于供给学派,只不过供给学派提出了较鲜明的供给管理政策而已。

从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来看,供给管理政策而非需求管理政策在历史上居于主导地位。古典经济学大师斯密全面系统地抨击了重商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强调劳动和资本等“供给侧”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强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关键作用,强调政府只能发挥“守夜人”的作用。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了著名的“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创造它自己的需求,将供给管理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西方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四减四促”(减税、减管制、减垄断、减货币发行,促私有化、促市场竞争、促企业家精神发挥、促进技术创新),其中多数确也是中国供给侧改革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中国体制具有特殊性,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一方面,其中有些政策主张在中国是不适用的;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侧改革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比它要丰富得多。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2015年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年12月18日,北京12月17日凌晨消息 美国FOMC利率决策0.25%-0.5%,预期0.25%-0.5%,前值0.0%-0.25%,这是美联储2006年以来联储首次加息。美联储维持0%利率已长达78个月,超过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经历的任何一次低利率复苏期。

美国经济的好转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但由于美国的消费尚未完全企稳,所以美国的缓慢复苏对中国出口的刺激作用不大。但美国的复苏及预期的加息将使中国的国际资本的外流压力进一步增加,也刺激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进一步扩大。在美联储于2014年11月退出量化宽松后,加息就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依据就业与通胀的数据及趋势,市场普遍调整了原先2015年年中加息的预期。美联储加息速度和力度的预期上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但如果超出预期,则可能导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这些国家出现大幅度资本流出,汇率大幅波动,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减速,从而减少对中国的进口需求。即使忽略由于国际游资特别是热钱出逃所引起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负面冲击 而单纯探讨美联储加息如何通过贸易途径影响中国,我们可以得到其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最保守估计也是不容乐观的。

第五篇:供给侧改革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商学院 班级:会计6班

姓名:寇朗婕 学号:201622349132

课程论文题目: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早前公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措辞。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李克强总理所作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16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体系、产业升级、扩大内需

一、供给侧的概念

(一)什么是供给侧

所谓“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供给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切影响社会生产总量的因素也都影响供给量。“供给侧”的“侧”字并不是“侧重”,而是“端”、“一端”的意思,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这一端来进行改革,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需求侧;“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这几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以前我们提到经济增长,条件反射就是要扩大需求,刺激消费,但现在我们要换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原来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来买蛋糕,但现在是我们要努力把蛋糕做好做精致这样就不愁没有人来买蛋糕。

(二)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1.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特别是工业产能过剩的弊病,特别是钢铁产业,虽然产出的都是好钢,但是销售严重下滑。这十年以来,随着房地产的逐步发展,日渐蓬勃,国有企业很多该转型的企业都得到了丰厚的利润,从而导致国有企业过渡工业化,扎堆集中于第二产业,而对于第三产业,比如服务业、互联网,物流业,则几乎没有涉足。

2.民营企业部分大多都是偏向于生活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代理,奢侈品,互联网方面。在有效整合需求的同时,存在零散,混乱的问题。

3.房地产库存严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的房地产库存严重超量,不仅要通过适度降价促销,政策支持,还要鼓励房地产企业相关的创新,比如租赁,融资租赁,地产银行等形式。争取每年消化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的库存。在这个过程中,融资,抵押,都要创新模式。不能够把所有的风险都集中到一个篮子里面。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变化的节点,长期的发展积累了庞大的经济总量,基数抬高,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已经不可重复了。中国经济正进入呈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随着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各种矛盾集中爆发。而各种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出现结构性问题。推进结构性改革就是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同时又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是让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方面和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重点任务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一个重要的任务,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化解过剩产能,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供给侧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任务是五项,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化解过剩产能

在我国,一方面传统行业比如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由于国内需求减弱、国外同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这些行业在今年上半年都处于下滑状态,从效益情况看,煤炭行业在今年1—5月全行业利润同比下降了60%多,水泥玻璃行业利润下降60%多,冶金行业利润下降36%,这些行业都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的传统行业。山西是我国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形成了煤炭、化工、钢铁、水泥等主导产业,集聚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创造了大量的税收,但不幸的是,这些产业均属于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不但不受国家鼓励,而且在市场的恶性竞争下快速走向衰落,由于这些产业占到山西经济规模的80%以上,与山西经济一损俱损,这些产业走向衰落,可以预见的是,山西社会经济将受到重大影响。

可以建立企业产能利用率评估和预警制度。为了应对产能过剩问题,应当从源头上入手,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规模,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产能利用率评估系统,以评估企业是否存在生产过剩问题,让企业和投资者及时了解企业现状和市场需求,理智地进入市场,防止过度投资。至于僵尸企业的处置,各地就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它的范围,采取具体措施,中央也会有一定的支持政策,来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

(2)化解房地产库存

去库存方面,关键还是房地产库存,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昨天发布的消息应该是个利好消息,对去库存会起到促进作用,现今也正在鼓励新市民购房,推动保障房的建设,特别是货币化安置的政策。货币化就是享受保障房的这些群体,政府不一定去盖保障房,可以把现有存量的商品房收购集中起来,再安排给这些需要有保障性住房或者棚户区改造的群体,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化解房地产的库存。

(3)调节成本

降成本方面,现已在调查制定方案,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另外还有不合理的收费,还有其他一些过重的企业负担,都要降下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去年底对全国2526位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反映的最主要困难中,超过七成企业家选择“人工成本上升”,超过半数企业家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

当前,还需警惕不少企业“吐槽”的政府“乱伸手”、评估费检验检测费过高等问题,这些“隐性成本”像是捆住企业的“绳索”,不仅抑制、束缚了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有效供给,一定程度上还可能阻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4)补短板补在薄弱处、关键处、紧要处 1.脱贫补齐民生短板

截至2015年底,全国依然有5000多万贫困群众,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人口总量。面对最后的“锅底人群”,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脱贫工作列在补短板领域首位,指出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

2、拉伸经济动能短板

拉伸动能短板,要培育新产业新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这5个战略新兴产业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成长为“十万亿级”支柱产业,培育起中国经济新动能。

拉伸动能短板,也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关键期,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也更加明显。

拉伸动能短板,根本要靠创新驱动。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产业培育,挖掘新动能的根本在于创新。

3、发力社会事业短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中,钢铁、煤炭等领域去产能任务艰巨,职工安置问题凸显。必须意识到,减法做到哪里,加法就要做到哪里;去产能去到哪里,社会保障就要补到哪里。

三、结束语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推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解答实际问题,是针对我国宏观经济供求关系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过去,我国宏观经济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供给短缺,需要扩大生产规模;随着发展水平提高,现在我国宏观经济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部分产能过剩和部分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并存,需要供给和需求更好匹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我国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四、参考文献

[1]习近平: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新华网2016-01-27 [2]李抒望.《再解读:供给侧改革深意何在》中国青年年报2016-2-22.02版 [3]邵宇.《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宏观经济2015年第12期

[4]李华琴、罗英.《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度设计研究》科学管理研究,第33卷第6期 [5] [] [] [] [] [] []

下载20181107供给侧改革2018年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1107供给侧改革2018年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及其影响 供给侧改革及其影响 (公共经济学) 供给侧改革及其影响 一.内涵及其实质 内涵:“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经济增速取决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理论,在中国流行已久,此理论在被许多经济学家奉为圭臬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

    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

    供给侧改革

    2016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浅述供给侧改革及其短板 一、 何为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

    浅谈供给侧改革范文大全

    供给侧改革浅析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正确判断我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正确决策部署。正确认识供给侧结......

    浅谈供给侧改革[定稿]

    浅谈供给侧改革 201405001463 孙熙然 商英14-1班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经常可以在高层讲话中听到一个词——“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改革)。在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

    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老王本来是个卖西瓜的,后来城里每家人都买了他的西瓜,市场饱和,需求不足,他想扩大经营规模,挣更多的钱,已经不可能了。老王有一天突然豁然开朗,再围绕卖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