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听课心得体会
听英语公开课有感
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我想说,“听此一堂课,胜教十年书。”今天听了海岱小学左老师的一堂课后,感觉自己真的很是惭愧,借用某位老师的一句经典“教学好比后浪推前浪,感觉自己这前浪都被后浪拍到了海滩上”。这次听课后感触颇多。
一、精彩的导入:左老师首先利用学生的手工作品引出本课要讲的主题。同时播放video说明Shenzhou Vflew into space.引导出单词flew,做到词不离句;生动形象,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自主的学习
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左老师通过play the tape让学生自己听录音回答问题,引出课文重点;听课文时,带着问题去听,培养听力的同时理解课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功,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左老师着重从课本内容本身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分别利用视频、手势、实物、组长给组员定目标等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四、快乐的巩固
以前我们巩固知识就是让学生做题,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积极性不高而且掌握不牢。左老师给了我很好的榜样,先让学生看录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习后复述课文,加强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堂课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为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了很多铺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课堂上的活动,节奏控制得非常好。教师在设计时考虑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学生有可能引起兴奋的东西,精心设计,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这次听课对自己的启发很多,感想颇深,学到的更多,让我们感受到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英语,感受到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师的快乐驿站。
第二篇:关于集体备课与如何听课
关于集体备课与如何听课
课堂效率是教育工作永恒不变的话题。那我们如何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就目前的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想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落实教研活动:一是集体备课,二是如何听课。
一、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形式
1、其实集体备课并不是一个复杂,我们大家教参加过集体备课,我们经常就教学中的困惑或某一问题展开讨论,那就是集体备课的雏形。
2、在规定的时间内,组内教师共同研究某一章节、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形成一定共识的基础上,各人分头编制教案,分别实施教学,这样的形式我们也经历过。
3、同上,但事先分工布置任务,各人对即将讨论的内容预作钻研,且各有侧重,而后各人就重点准备的内容作主要发言,他人补充,再制定教案,汇总后分发,每人则有了几个课时的教案。
4、形成科学的集体备课的流程:
①自研教材: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写出发言稿; ②集体研讨:各人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在本专业教师的点拨下,形成最佳课时方案;
③分工主备:在形成最佳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内容写出详细教案(但教案上留有一定空白),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案;
④修改施教: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案作一定修改,成为自己的课时教案,然后施教;
⑤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后记,备课组安排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我们认为集体备课特别是第4种备课形式,费时会多一些,但时间主要是用在“磨刀”上,目前,我们的老师还可能不适应这种形式的备课,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在集体备课之前,我们的老师自己先行研究一下自己的教案,然后我们可以在集体备时,交流一些已有的经验或心得,或探讨一些自己想实施的方案是否完善,或讨论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自己准备教学时的一些困惑。然后我们其他的老师可以自己的备课笔记中圈圈点点,划划注注,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我们以后集体备课会上升到,一位老师只要承担部分书写教案的任务,反过来又节省了机械抄写的时间,且由于备课质量的提高,因此,个人用于备课的总时间与上课的时间会节省很多,但效果比个体劳动好得多。
二次备课很重要,课后即时写下教后记,可以记一些课堂上的亮点、以及不足。这些是自己教学经验的结累,也可以是自己写论文的素材,下次集体备课时可以拿出来交流,那教后记的价值会一个很大的提升。
(二)科学的集体备课的好处
提倡集体备课,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因为集体备课至少有以下几点主要好处:
1、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弥补个人教育智慧、知识的盲点。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如:我曾教学六年级《比例尺》一课,由于自行备课,所以上课时不免出现知识的盲点,所以在毕业考试,我班就吃了一个大亏。考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的图纸上,一块长方形地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这块长方形地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由于个人备课的力量有限,教学比例尺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知识点,所以我们班那次考试这道题失分率很高。
再如: 次考试时,有位老师问我:汽车行驶时,整个车轮是平移还是旋转?我问他是怎么讲的?他说他讲的是旋转,且在集体备时他看到过这道题并没有提出来讨论。其实就这题而言,车轮本身是旋转的,但车轴是平移的。所以就整个车轮而言,即有平移又有旋转。
2、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博览众长,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如在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的时候,我们通常出示三个三角形,通过学生观察,测量得出结果。当然这种方法是可取的,也是实用的,然后正出示多个三角形,加以巩固。但我们在集体备时,我们有一老师提出了这样一种设计:先出示三角形中的一个直角,问学生,这是什么三角形。答案很一致,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出示三角形中的一个钝角,问学生,这是什么三角形。学生也很容易回答。再出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可能会挑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实际操作中,效果非常好,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特级教师潘小明老师说过: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思维灵活了,教什么教轻松呀。再如分数的意义。
同时,经常参加集体备课,讨论教材教法有助于我们的老师专业化成长,有助于培养我们老师驱驾于教材的能力。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相反,如果不能很熟悉掌握教材,那么你的课堂教学效率会很低,也就是你的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的参数会很大,因而我们的老师更会感到身心俱疲。如:两位数乘一位数。47/4
(三)教师角色定位
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成果的享受者。就某部分而言,我是中心发言人,就另一部分而言,我又是积极的思考者、讨论者。每个人的充分参与是保证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否则,集体备课将陷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机械使用”的尴尬局面,虽然省时省力,但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甚而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
(四)意见与建议
1、提高认识,共同进步
领导在教学业务方面每每都是高手出身,若能率先垂范,深入基层备课组加强指导,参与集体讨论(哪怕是偶尔为之)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好的做法,就能给备课工作注入活力。
另外一部分教师由于已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多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有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他们在集体备课中就不愿意采纳别人的意见,认为别人的那一套不适合自己,他们也不想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透露给别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等价的东西。加之又恐一旦将自己的那些“宝典”拱手送人,自己的固有优势就将受到挑战,得不偿失。而一些迫切需要学习成功经验的新教师,由于在活动中多次得不到“真经”,且自认为没有什么值得与别人交换的。一些新教师们也许在想,与其在这里空耗时间,还不如自己多琢磨、多去网上看看、多找几个学生谈谈等来得实惠。久而久之,每个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都怀揣心思,各打各的“小九九”,这一活动流于形式假、大、空。倘若老师们都真心相传,新教师从心里由衷的敬佩他们、尊重他们,那么教师的恶性竞争将会被融洽的同事情所融化。老教师们也就不会去计较“教徒弟打师傅了”现象。当然,我想学校应该考虑师徒结对,师傅的工作量与相应的证明证书什么的?(职称、评优都要的)。
同时,新教师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的活力,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新颖的思维方式,尤其是信息教育技术也能给老教师们带来益处。如果大家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定能相得益彰。
2、优化考核制度,消除“恶性”竞争
集体备课搞不好,大家各念各的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担心被同组的老师超过,每每期末复习时,各种试卷层出不穷时,里面的玄机就太大了,有的人自己出的习题根本就不用,选题马虎、粗糙,仅仅是为了应差,甚至不排除故意“没套”的做法。如果你是个愣头青、照搬照用,你的时间就可能不够,时间不够你的课堂质量就不高,你教的班就必然会在考试中栽跟头。如果学校本着全校整体质量,在考核上更多地考虑整个备课组的因素,更多地重视教研活动的考核,校内老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机率就会小一点,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反对教师个体的能力发挥,更何况,同一教案,不同的教师也会教出不同的效果。
也许有老师会说,乡里,县里要分呢。是的,我想:集体备课是一个“磨刀”的过程。有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又何尝怕知识质量搞不好呢?
江苏省射阳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戴翰林在《做集体备课文章 增课堂教学实效》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钻研摸索,更需要教师群体的智慧风暴,只有大做集体备课文章,才能为个体的探究提供广阔的智慧源泉和创新空间,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优势和分工协作的整体效益。
二、关于听课
那么,我们该如何听评一堂数学课呢? 首先,我们该怎样去听课呢?我认为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一)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一般公开课都会事先把上课的内容告知教师们,如果是校内听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教材、教参,哪里是重点、难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个内容,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特别是跨年级听课,也不清楚这节课内容的前后联系,也不清楚重点难点,懵里懵懂地听,不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很大的收获。(二)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前年全国“金陵之秋”小学教育教研活动。我听了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的经典教学环节处理,由于当时记得不是认真,所以到现只知道那些课是精彩的,具体内容不记得了。
个人认为: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例如: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经常出现教学各环节的衔接过渡生硬,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贫乏。我在听课时就着重记录教师的过渡语和评价学生的话。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三)听课后要思考整理
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第三篇:2010年集体听课活动总结
集体听课活动总结
2010年10月25日至29日期间农学学科安排了集体听课活动。通过本次听课,各位老师互相学习,学到了有特色的新的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年轻教师经验不足,通过互相听课,他们已经学习到,如何把握课程和课堂的进度,防止上课过程中出现前紧后松、详略不得当等不足,对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
农学学科室
2010年11月5日
第四篇:听课心得体会
研修听课心得体会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成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的哲理散文。
教学中戚老师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中感悟,以悟促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形成新的感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境,学会质疑
1、从字、词上入手,词语的设计由易到难,朗读字词,教给了学生理词、读阅的方法,真正训练了他们的语文基本功;首先出示夏天景色图片,让学生畅谈对夏天的感悟。研读文本,感受成长,自读交流。
2、过渡语自然恰当,学生质疑,激发学生;
3、指导学生朗读有方,多角度,多层次的让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情;然后,戚老师借助语言文字,走进夏天,认真读,仔细想。(出示: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结合这个句子,边读边用笔画画、写写,看看作者描写了夏天谁在成长,它们有什么特点呢?然后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
4、最值得我学习的便是老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渗透。
5.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本课在字词的理解上,教学思路是抓关键词句,以读促悟,以读促情,备课很充分,不仅走进了文本,还恰当走出文本!
二.抓关键字词,指导朗读
1、备课备关键语句,以一带十,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重点理解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这句话。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3、最后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小练笔: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不足之处:
1.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时间安排不到位。
2.导入课题时太直接,没有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中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还不够充分,不利于学生去体会。例如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紧密,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应该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可是教学时,却没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想象,带领学生们去捕捉文本的空白,会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领悟。
总之,这节课令我学习的地方很多:1、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这种情感被称之为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戚老师注重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所彰显,关注了学生的发展。2、感情朗读方式多样,方法不一,但万变归宗,读,体,悟,说,不仅让学生进入了文本,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读、说能力;并多次强调学生说出完整的话,很值得我学习!3、文末小练笔都是促进了学生对本文的体会,令我为之心动,这也是本课的精彩高潮之处!这节课很值得我学习的扎实、创新的语文课!
《西游记》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这些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在学习这节课时,本单元提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会写读后感的要求”。学生要用精读、略读、跳读、猜读、浏览等多种方法,品读精彩故事,品味语言文字。另外《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成功之处:
毕老师把这节课重点放在品读《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人物形象,赏析精彩故事,并体会故事中的情感。由于这个故事的一波三折和人物形象的鲜明成为课堂的主线,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这三借芭蕉扇中感受情节的变化、人物的特点?”毕老师在借助原文理解文本的同时,从题眼入手,让学生关注原著题目与课文题目的对比,作为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探照灯。同时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参与度高,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
不足之处:1、有些地方是不需要特别研读的,都可以直接跳过去。但是要特别注意分析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人物的不同表现,可以从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2.并没有采用教材中《美猴王》的精彩段落,人物分析要多角度分析。
第五篇:听课心得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
木渎南行实验小学 丁淑娟
有幸听取了夏老师和薛老师的精彩演讲,令我受益匪浅。薛老师的演讲中提到温柔二字,让我对教师的“温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学生我们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去容忍孩子犯错误,让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在期盼“放纵”,如果一切条框束缚孩子太紧,反而容易让孩子陷入一种挣扎与反抗。所以在面对孩子不接触原则性的“不合规矩”也许应该给予一定的包容。面对家长我们更应该调整好心态,犯错误的是学生,我们与家长本身是站立在一条阵线上的,我们不应将矛头指向家长的教育,这样让学生反而成为事外之人。
夏老师更是给我们分析了现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做好一名语文老师,让我知道作为一位老师是学无止境的,应在不断探究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夏老师指导的非常细致,其中令我深有感悟的是夏老师提到的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育人追求,培养完整的人的信念。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我们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白鹭》《好的故事》等文章,在教学这些课文之时,我们要去体会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通过作者、作品、时代的多方面的了解,让他的文章与人物形象联系起来,这样他的语言文字会更深入人心,学生对于这些文字就有了自己的感触与体会,在学生心里这就不仅仅只是文字,而是作者的人生故事,人格魅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很多资料,方式,但是最终都是想要完善建构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当我们能同时关注这三方面,我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在教育下形成更深刻更全面更自主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