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电视剧《毛泽东》有感
观电视剧毛泽东有感
说起毛泽东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句:“恰同学少年,风哈正茂......”,不仅仅是因为之前有过一部以《恰同学少年》为名,以毛泽东自幼求学到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题材的电视剧的缘故,而是通过此次观看《毛泽东》以后对这句话有空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
闭上眼睛任思绪在岁月里穿梭,而后把脑海中的那一幕幕场景编织成生动而鲜活的画面;说起毛泽东让我首先想到的句子就是,他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无论是在中国发展传播马克思主义,还是最后到因地制宜的提出并实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乃至后来的渡江战役、辽沈战役、抗日战争、精彩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抑或是提出抗日战争中的《论持久战》理论、八七会议中就国共问题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政治主张、联系国情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政治主张,还是他遒劲有力而富有气势的毛体书法、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沁园春·雪》;以上凡此种种,无有一样不凸显他的伟大与过人之处,纵观历史长河,然而,集诗词书画、立刊创论,推陈出新、挥师辗转中原而逐鹿群雄,而能安邦治国平天下者,唯有此一人尔。
而说起毛泽东,就国内而言,人们对他的敬佩在此就不必多言了;当然除此之外一些西方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对他的理论事迹也是赞不绝口,譬如有西方研究学者施拉姆说过“毛泽东的一生,是在为全人类的最终命运战斗和操心的一生。他不仅是公平正义的化身,也是不畏强权的斗士。他不仅处处维护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也为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费劲心血。毛泽东个人出色的战略眼光,让那个时代其他政治领袖黯然失色。、就”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说过“毛泽东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见证。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感。我的孩子们谈到流行唱片艺术家身上的一种‘颤流’,我得承认自己对此完全感觉不到。但是毛泽东却的确发出力量、权利和意志的颤流”......我相信西方世界对毛泽东的赞颂和瞻仰无疑是再一次的对他的伟大与杰出做出的肯定。
然而就观看完《毛泽东》这部电视剧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电视剧的第一集毛泽东第一次出场是陪小女儿李讷写字说起小时候的事然后镜头就很自然的随着他的记忆回到了自己八岁那个年代,也就是整部电视剧是从毛八岁以后展开的,虽然后面也演义了后来的“敌军来袭毛泽东撤离井冈山-农村改革红军扩招-张辉瓒战败被俘红军大胜-抗日宣言**-毛泽东危难关头挽救红军-遵义会议顺利召开-......三大战役成功结束-渡江战役顺利结束-天安门城楼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但我认为电视剧既然从毛泽东八岁时在米店学记账打算盘,而且也没有交代他八岁之前的时光,说明毛泽东小时候也不似方仲永那样天生奇才,只是像普普通通的小孩一样过着正常孩子的儿童时光。而后他中年时期的各种主张、理论、思想、军事策略等的形成,我相信正是因为他少年时期的努力才让他一步步的朝着成功的方向迈进,而又在前进中又不断的磨练着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的革命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然而在他不知不觉的努力当中已然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在这种循环的动力下自己也顺理成章的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估计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有拍摄《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的原因吧,它也是想提醒敦促我们青年人要把握青春年少时光,向伟人学习,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当然了,在本部电视剧中分别交代了毛泽东少年时期“睁眼看世界就读新学-毛泽东师范生涯-毛泽东杨开慧感情发展-毛母去世-毛泽东北京请愿......-巧妙用计毛泽东逃脱敌手”,可以说这段时间的经历是他最为宝贵和重要的,期间有关于他的导师、伴侣、朋友、信仰、个人原则等,我认为这些因素都是他后来成为伟大领袖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杨昌济这样学识渊博而洞悉国情的老师的带领下要说没有坚定政治政治信仰和极高政治觉悟也难,再说说他的朋友蔡和森、萧子升、罗章龙等也正是因为他们志同道合,满怀壮志,替国家担忧,都拥有一颗赤子豪情,也就慢慢的也就形成了积极向上一种政治素养和爱国氛围,说到毛泽东这一生的成就自然少不了杨开慧,既最为毛泽东的革命同志又是贤妻良母的她默默支持和理解着毛泽东,在他困难的时候她帮助他找到了图书馆的工作,进而又让其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这也就为他后来的革命之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道路,当然也是她陪伴下他走过了革命事业最艰难的时期,自然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消逝了自己的年华。虽说杨昌济老师远见卓识,但在重要政治主张上毛泽东也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原则,此处更体现了他眼界的独特,标新立异的想法,耿直忠烈的态度。从这一段时期的故事我也能深刻体会到有一个好的导师、志同道合的朋友、积极向上的氛围、相濡以沫的伴侣、坚定不移的原则对人生的发展有何其的重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后又出现了,《毛泽东语录》、《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这类的以毛泽东生活语录、文学作品、生平事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那我也说说我比较喜欢的几句话吧,“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做为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充沛的精力满腔的热血,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底的下头、弯得下腰、看的清脚下的路,也要有强烈求知的欲望明白自己需要怎样的养分才能成长茁壮,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无论身处何位都要不卑不亢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下去,也只有这样次才会少走错路、弯路。
第二篇:观《毛泽东》有感
观《毛泽东》有感
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崇敬与爱戴,各行人心中都有丈尺标杆。文人骚客咀嚼他诗词中的遒劲,政史学者揣度他对历史的认知,军事学家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更是推崇之至,但是在我眼中,毛泽东是文史军政领域的集大成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更是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寒假期间我有幸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的一首《无题》写出了他当年义无反顾的求学之路,也写出了他之后一心一意为了劳苦大众,奋身投入革命的坚决。毛泽东生活的时代,清朝末期,1901年的北京,一场不公平条约正在这里签订着。腐朽的清政府接受了联军的不公平签约,并且打算割地赔款。长大后的毛泽东,乐于助人,帮助劳苦大众,思想解放。他提出要走出去求学,遭到父亲拒绝,随写下了这首诗,留于父亲来到了新学堂。
毕业之后他来到了长沙,自此他的思想开始有了较大的转变。在这段时间里,良师益友给了他无尽的帮助,杨昌济、杨开慧、何叔衡、蔡和森、陈独秀等等可谓对毛泽东的人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时期,毛泽东的革命思想逐渐形成,同时,他还得出,民主的出路只能是革命,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注意到了苏联革命的成功。很多年以后他回忆道当年的这些事情,认为当初陈独秀和自己的那些对谈对于自己更好的明白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着强烈的推动作用。此时,军阀混乱,各军阀对劳苦大众、工农阶级的压迫及其惨重,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不少与会人员对党中央所犯的错误提出了批评,而毛泽东则强调“党须知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符合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李德、博古的的错误领导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毛泽东坚持自己的方式,斥责李德的错误领导,最终在红军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红军被迫转移,在一次紧急会议上,除李德、博古外所有人都支持毛泽东,最终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出国民党的重重包围,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随后毛泽东等人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挽救了党组织和红军,纠正了红军中的左倾倾向,拯救了红军。
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顺利完成既是红军的伟大胜利也是革命的伟大胜利。
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日益嚣张,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候,毛泽东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他召开了军队里的会议,和周恩来一起说明了抗日联盟统一阵线的重要性,并且毛泽东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经历说明了现在放下仇恨的必要性,劝告广大的红军能够放
下仇恨,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一致对外。随后中共展开了第二次合作,为了共同的胜利而展开斗争。
不久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卢沟桥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处在紧急关头。这个时候从毛泽东到宋庆龄等人,无不在为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竭尽全力的奋斗。
红军开始转变成为了八路军,但是重申了八路军永远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如火如荼,八路军方面获得了大胜,日本军队的速战速决的计划很快遭到了抵制,抗战转为持久抗战。
共产国际的王明回国之后一意孤行,将之前红军建立的一些抗日团队解散,这使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颇为不满,认为他是在胡来,之后共产党召开六中全会,王明、毛泽东等参与会议。会议上面最终举手表决,毛泽东被同意在六中全会上面做政治报告,王明虽然想要反对但也无奈,因为这是大家的意见,只能同意。会议的召开十分成功,六中全会很好的解决了党内王明右倾的问题,毛泽东再一次成功的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的军队遭到严重打击,国民党大肆逮捕暗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实质破裂。
1941年的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内此时日军和国民党集中兵力封锁解放区,解放区老板姓的吃饭和经济问题都受到了制约,毛泽东在解放区展开了三反运动,精简机构,发展经济。随后延安边区开始了大生产运动,号召边区人民自给自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经济,直接保障了后期的经济供给。
诺曼底登陆的顺利导致国际形势一变再变,毛泽东和手下召开作战会议努力的应对着国内的抗战局势。然而就在此时蒋介石等人却在想着如何的对付共产党的军队,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区民不聊生。
波兹坦公告的宣告,直接促进了日军的投降进程加快。随后在美国的议会上,投掷原子弹的决议被通过,日本的广岛长崎被投掷了原子弹,日本在世界范围上的战场节节败退,这直接导致了日本投降的结果。与此同时在国内毛泽东也加快了对日作战,随后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军全面败退。八年抗战到此终于宣告了正式结束。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毛泽东和周恩来对于现在的革命局面表示非常的乐观,毛泽东认为民心所向,自己这方面一定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朱德等人十分赞成,随后毛泽东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役,以及土改的全面进行,让全国上下的革命形势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这个时候土改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毛泽东纠正了土改中的左倾问题,并且让习仲勋一定要注重这个问题。
三大战役的胜利大败了国民党主力。国民党已是穷途末路,最后渡江战役的成功则标志着解放战争的结束。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刘少奇以及各界人士均参加了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此诞生,一个崭新而伟大的纪元开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如果没有毛泽东,可能仍需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毛泽东在军事方面的成就还包括了他在战争期间写的众多军事书籍,比如《论持久战理论书》等。
毛泽东从没把自己当领导,他平易近人,走在群众之间。他还教育儿子不要脱离群众,要求儿子不要穿在苏联的军装制服,和战士一起去吃大锅饭。
北平和平解放时,毛泽东和自己的马夫老孙约定好一起进入北平,结果老孙自己看到了蒋介石送来的吉普车,有小兵说毛主席要坐着这个车离开。老孙十分黯然,自己申请调离。毛泽东知道了这个消息,愤怒的表示自己要和老孙头一起进入北平,并且也不要搞蒋介石的那一套,要和百姓如同鱼水。
毛泽东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民人人有地。大力发展经济,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毛泽东换衣服参加开国大典,但是自己新衣服里面却仍旧穿着的是自己的旧衣服,并且叮嘱女儿一定不能够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毛泽东的平民意识、草根意识、均富思想,毛泽东的缀满补丁的睡衣,都使我们感叹唏嘘,浮想联翩。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毛泽东首先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
从儿时与父亲的抗争到17岁出乡关,从同学少年指点江山到秋收起义,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五次反围剿,从万里长征到延安革命根据地,从抗日战争到三年解放战争,毛泽东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信仰,为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而奋斗着,最终中华民族在他的带领下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毛泽东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使我们崇敬的人,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正值风华正茂,正是我们塑造自己、建设祖国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的优秀品质,缅怀毛泽东,提升自己,为祖国的将来做准备。
第三篇:观《毛泽东》有感
观《毛泽东》有感
曾几何时,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立下复兴中华的志向。
当他写下论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那一刻,当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理论的那一刻,当他遭人排挤却依旧心系革命的那一刻,当他当机立断审时度势决定长征的那一刻,当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振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他孩提时的志向终于实现,他被全中国人记在了心中,他的名字,就是毛泽东!
十七岁的毛泽东,不顾父母的阻拦,毅然离开了韶山冲,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少年毛泽东就有如此之伟大的志向,在他的行动和话语之间,流露出的自信和坚毅,都是我们现代青年所缺乏的。看如今社会,网络游戏毒害青少年的心灵,人生最好的年华就这样荒废在了这些对学习生活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上,哪还有当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那种精神。而我自己呢,也经常把时间荒废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丧失本应有的朝气和活力。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啊。想想当年的毛泽东,总是那样的斗志满满,似乎随时准备着与敌人作斗争,而如今的我们,在金钱和欲望的诱惑下,渐渐在这纸醉金迷的社会中迷失了自己原本的理想和愿望。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壮年时代的毛泽东,是不畏艰难的,他有着常人所没有决心,纵使在政治生涯中被人排挤,他也依旧坚持着为党、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时刻奋斗。为了革命胜利,为救国救民,在战火纷飞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武装斗争,他身经百战,指挥千军万马,以眼观全局的战略才华,用一杆毛笔杆子赶跑了小日本,打败了蒋介石,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才华横溢,他运筹帷幄,他将一次次的困难一一化解。他的这些品质造就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如今的我们,也应当学习他身上的精神品质,不畏艰难,敢于为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不断充实自己,发展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毛泽东的晚年,是带着淡淡的凄苦的。岁月不饶人,毛泽东老了。外貌变得憔悴,动作变得迟钝。他的手总是颤抖着,他最爱吃的红烧肉也吃不下几口。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在晚年确实做了一些错误的决定,文化大革命的**,带走了无数知识青年的青春年华。但是过并不能覆盖他的功绩。他的一生是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和贡献的一生,到了晚年他也依旧致力于改革中国社会,虽然犯“左”倾错误,但是出发点是好的。我们不应当只看到一个人的过错而忽略其一生的贡献。
1976年9月9日,一位纵横历史的伟人,就这样撒手人寰,然而,他却留给了我们无数值得回忆和学习的东西。无论如何,没有毛主席,就不会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他,打走了日本人,平定了内乱;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带领红军渡过艰险,完成一个个不可完成的任务;是他,创立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第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他,倡导了中华民族的崭新的文化品格,这就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化品格;是他,开辟了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历史前程,带领中国走出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是伟大的,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一个辉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的一生,充满辉煌,在战火中熊熊燃烧,照明前进的道路,带给人们无限的幸福!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的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的手中掌握着祖国未来的命脉,几代伟人共同建立的国家的命脉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所以,请奋发地读书吧,请努力地汲取知识吧,请尽全力地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第四篇:观电视剧小花有感
观电影有感
作者: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第四小学四三班 肖家麒
我看了"家庭教育亲子"电影,有《豆丁奇遇记》、《背着爸爸上学》、《暖春》等几部电影。其中让我最感动,掉下了一滴一滴的泪珠的就是——《暖春》。
《暖春》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叫“小花”,她离家出走,被好心人看到,把她带到了自己的村里。然后被一个老爷爷带回了家。可爷爷的儿子儿女不同意,一直想办法把她送走,可是她的爷爷又把她找回了家。爷爷就一直想办法赚钱让小花上学。最后小花拿了他们村的小状元,样样都拿了全学校第一名。长大后小花就当了一名好样的老师。
《豆丁奇遇记》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豆丁)乱跑,最后给丢了,然后警察只找到了女孩,男孩没找到。他们把两个小偷找到了,豆丁也找到了。原来,他们两个小偷是把豆丁给了一个百万富翁,因为那个百万富翁的孙子和豆丁长的一模一样,所以他们才把豆丁偷走的。
《背着爸爸上学》其实没有讲怎样背着爸爸上学的,要结束的时候才讲背爸爸上学的。
这些就是我看过的电影,确实对我们有帮助,我妈对本次看电影的评价、建议很好:每周都能推荐一到两部好电影更好。这是我妈妈的意见。
观读《暖春》有感
作者:广东东莞市桥头镇第四小学四三班肖家麒的妈妈
剧中的爷爷具有的善良高尚的品德给我深深的震撼,为了捡来的孤儿,他竟不顾自己的幸福,一辈子单身,就是怕如果婚后老伴对孩子不好。与之相反的是大多村民的自私,包括爷爷捡来的儿子大宝,他们都是只想善待自己的亲骨肉,看到被遗弃的孤儿小花,只有一丝的同情,却做不到从行动上帮助小花。另一方面那些与父母一起长大,生活无忧无虑的少年们,却不懂得理解父辈的辛苦,不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
小花——一个父母去世,奶奶也刚刚去世的七岁小姑娘,被收养的人家遗弃,吃不饱,穿不暖,没钱上学,一个饱受生活之苦的女孩,却懂得珍惜爷爷的爱,体贴关心大人,会做饭、洗衣,珍爱新鞋、新衣,对学习的机会更是格外的珍视,年年考第一,被全村人夸为好孩子。剧终前,村民们终于被爷爷与小花的行为所感化,各自展现了人性中的良善。
剧中的人性良善的部分,深深感动着我,泪流满面,忍不住拿起笔,宣泄我对良善之人的敬重,也希望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事,能有爷爷的行动。村民们代表了世间的大多数人,麻木的感情,被社会的压力磨掉的良知。更希望孩子们,不要只在受到磨难之后才懂珍惜。孝敬父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积极地生活,快乐努力地学习,要真正德、智、体全面发展。
让爱从小就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种,让爱在人世间一代一代永传不止!
第五篇:观电视剧《水浒传》有感
近来又看了一遍98版电视剧《水浒传》,感慨良多,忿忿之情久久不能自已。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积累,对同样一件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记得98年这个电视剧在第一次在荧屏上放映的时候,我也完整地看过一次,只是当时年龄还小,只觉得从宋江招安之后就没意思了,因为朝廷奸臣总在谋害梁山好汉,他们招安太委屈,朝廷对他们不公。总之当时把愤怒都投射在了朝廷身上。这次再看,却有了全然不同的想法。我认为之所以导致梁山悲剧,除了朝廷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梁山内部,而梁山内部的主要责任则在于宋江。
早在招安之前,朝廷就腐朽不堪,奸臣当道、小人得势,这是当时的背景。如若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好汉被逼上梁山,也不会有那么多农民武装揭竿而起。晁盖率弟兄们据梁山以抗朝廷,也是上顺天理、下应人心。可是自从有了宋江,梁山就开始变了味道。
早在晁盖上山之初、宋江还身为郓城县押司的时候,宋江就一心想在仕图上求个功名、光宗耀祖。其实这本来就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最好归宿,宋江有此想法,自然再正常不过。然而之所以说宋江有错,并不是说他的思维和行为本身有错,他的错误在于,他用读书人的思维去思考梁山好汉、他用读书人的途径和出路来解决梁山问题。
宋江在骨子里就不愿意落草为寇。他在生辰纲一事上有大恩于晁盖,后来晁盖和兄弟们上了梁山,对宋江一直感恩戴德。为了报答宋江,他们屡次相劝,希望宋江能与他们一同聚义梁山,但宋江屡屡推却。后来宋江犯案,被官府发配江州。晁盖等人为了营救宋江,在半路上劫了押运宋江的差役。然而宋江不顾晁盖兄弟的苦苦相劝,硬是不上梁山,宁愿去江州坐牢,也不愿意上梁山落草为寇。可见宋江是一个惜名如命的人,他宁愿有一个“顺民”的头街而受牢狱之苦,也不愿背着个“草寇”的骂名而在梁山逍遥自在。
如此可见,宋江绝不是个当地方豪杰的料。可是晁盖义字当头,总是想方设法地要把宋江接上梁山。殊不知,宋江的顺民模式与梁山的好汉模式水火不容,强为不可为之事,结局必然不会好。果不其然,后来在宋江的一手策划下,梁山的大好前程被彻底地断送了。晃盖只有义,没有谋。他的义,只能拢络梁山好汉,却镇不住宋江这种满腹心思之人。梁山好汉,个个都是志虑忠纯、一腔热血、义字当先的豪杰,本来就不善智斗,所以我认为拉拢宋江这种心存异志之人上山,无异于引狼入室。晁盖有义无谋,引狼入室,便已经为梁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宋江上山的第一天,便总想洗清自己的骂名,还打着“给兄弟们找个好归宿”的旗号。其实他这完全是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之上。因为梁山好汉都觉得落草为寇没什么不好,而且还很喜欢在梁山的逍遥快活。只有宋江一人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自然招安路线在宋江脑海中萌生已久,宋江刚上梁山,在他和军师吴用一起讨伐祝家庄和曾头市的时候,他便早早抛出了招安思想,以“给梁山兄弟找个出路”为由。因为吴用也是读书人,所以他跟宋江一拍即合。虽然吴用早时追随晁盖,但毕竟晁盖是个粗人,他与吴用自然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而吴用跟宋江共事不久,便对宋江十分钦佩,因为两人都是书生,思维模式相同。可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言不虚。吴用与晁盖相识多年,还赶不上与宋江共事几日。从另一角度讲,吴用若追随晁盖,充其量只是个狗头军师,可是他一旦追随了宋江,便成了助纣为虐。吴用高居二把手(卢俊义形同虚设),其推波助澜的恶性作用不容忽视!
说到这里,我一直在说第一种假设,那就是宋江认为招安是个好出路,他也确实在为兄弟们着想,心是好的,只不过是方法路线未必合适罢了。可是还有另外一种假设,那就是宋江为了自己重返仕途,让兄弟们为一己之私卖命。如果是这样,那宋江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反面人物了。他知道梁山好汉各各武艺超群又缺乏心计,正好能被自己利用,又很容易出成绩。便在招安的大旗下,用兄弟们的鲜血和生命来换取自己的战功。但究竟是哪一种情况,我没有读过《水浒传》的小说,而电视剧又没有明确的交待,所以我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我对宋江都没有半点好感,因为梁山命运基本上可以说是毁于他一人之手。
从细节上来说,我对宋江也是颇有恨意。南征方蜡之时,一向宽容仁义的宋江竟然变得冷酷无情,在强攻方蜡的最后一道屏障乌龙岭时,他更是表现出了铁腕将军的残暴。看到昔日生龙活虎的梁山弟兄们战死沙场,我尚且心如刀割,也未见宋江有何感想。破方蜡一战,梁山兄弟战死沙场者十有七八,在擒住方蜡后,不见宋江开坛祭祀、凭吊英灵,但见其归心似箭,恨不得早日回朝领赏。梁山好汉受赏之后,朝迁奸党为了根除祸害,又赐御酒将宋江毒死。宋江知道朝廷赐的是毒酒,在临死之前还特意写信将李逵骗来,也一并将李逵毒死。李逵与宋江交情最厚、感情最深,性格也最为憨厚可爱,况且宋江只是担心李逵闹出事端,又并非生死节操之大事,就亲手将其毒死,我真的不敢想象宋江怎么下得了手。看到最后,我越发觉得宋江人性泯灭。
梁山一百单八将,也有一些人令我看到了一丝欣慰。首先是鲁智深,在宋江招安开拔之前,鲁智深便以“回寺里给长老辞行”为借口,下山去了,脱离了宋江的队伍。以他大闹五台山的鲁莽,这次没有公然顶撞,还找到如此合适的借口,实在是难能可贵。从另一方面讲,鲁智深虽为和尚,但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和尚,他肉也吃得、酒也喝得,草寇也当得,这次回到寺里、脱离宋江的队伍,绝非不愿大开杀戒或是打破佛门清规,而是他看透了朝廷、看透了这个世道。他不对招安抱有任何幻想,不像宋江那么愚蠢幼稚,毅然决定重返寺内、洒脱一生。能有如此慧眼,不枉其法名“智深”二字。其次就是燕青,他保着宋江南征方蜡,也算是对得起宋江,征程回来后不愿领赏,与李师师私奔。燕青与李师师虽不能算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仍不失为郎才女貌、珠联璧合,从此两人游山玩水、自在快活,也算是有了个好归宿。还有就是柴进,领赏后不愿赴任当官,回到自己的庄园里悠然自得,远离了官场的明枪暗箭、勾心斗角,也算是活得明白。从水浒传的结局来看,这也是为数不多的令人欣慰之处。
总体来说,看完《水浒传》,义愤填膺、忿忿难平。梁山兄弟个个都是好汉,而宋江却不是一位好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