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亥革命感想
追忆辛亥革命历程
追忆辛亥革命历程
摘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今,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顾辛亥革命先辈们走过的艰苦历程,重新回味那段难忘的岁月。
关键字:辛亥革命
感想
历史 正文: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爆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腐败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封建压迫的加重,使中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因而不断高涨。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用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进行前仆后继。
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农民阶级为了反抗清朝封建专制的残酷统治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同时,文化形式开始有所变动。首先,满汉种族问题,在清初的文字狱和剃发易服制度的压制影响之下,到了清中叶的思想中,已经几乎不成问题。绝大多数的汉人对于统治者为满人一事已不甚在意。但随著清朝统治的日渐衰弱,首先在太平天国革命中,汉满问题开始再度抬头。其次,清末时期,以八旗、汉人绿营为主的旧式军队已失去战斗力,甲午战
追忆辛亥革命历程
争后,因旧式军队已落伍,加上为免兵权旁落,清政府于1901年起决定对陆军进行全面改革,而立宪与新政也就成了催命符。
再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充分说明,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压迫下,旧式的中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只有通过革命,打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也只有冲垮封建主义的桎梏,才能开拓社会发展的道路。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封建主义专制和国家贫穷落后,使中华民族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辛亥革命前进的曲折历程:
毛泽东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开始革命是以他在19世纪90年代建立兴中会作为标志的。兴中会的建立是中国正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二次革命”结束,辛亥革命失败,这场革命运动历经了近20年,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和6个阶段。
两大时期为:
1912年前兴中会和同盟会发动和领导革命时期;1912年后组建中央政府和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时期。
6个阶段为:
从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起至1900年11月兴中会领导的惠州起义失败,此为辛亥革命的最初酝酿阶段;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前,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兴起阶段;从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至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前夕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阶段;从1911年10月武昌首义至11月下旬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省区宣布起义或独立,为辛亥革命运动的高涨阶段;从1911年11月下旬,光复的各省都督代表在汉口举行会议筹组临时政府至1912年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解散之前,为辛亥革命运动的胜利阶段; 从1912年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解散至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是辛亥革命运动由胜利到失败的阶段。
这场伟大的革命,也诚如孙中山在《八年今日》一文中的描述:“今日何日,乃革命党员熊秉坤开枪发难,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随而冯国璋焚烧汉口,随而袁世凯病起彰德……无如党人遍布国中,响应四起,遂致清朝江山不可收拾,于是而南北和议开,于是而非袁莫属之论起,时予方在伦敦从事于外交问题之解决,正当着手举世同情,乃屡促共和国体之速定,正式政府之成立,欲乘时要求友邦之承认,乃迁延两月,头绪全无,加以远闻国人,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故不得不舍外交之良机,而奔驰回国……于是草创政府于南京,而共和国体乃定焉。”这既是孙中山的个人经历,实际上也勾画出从武昌起义到
追忆辛亥革命历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历史脉络,这正是辛亥革命的核心内容。辛亥革命的影响:
政治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生活文化影响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都使广大群众走出封建牢笼,向往自由民主的生活。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参考文献: 左舜生编辑:《中国近百年史资料续编》 张玉法:《清季的革命团体》
百度: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
追忆辛亥革命历程
个人感想——我眼中的辛亥革命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是1/2成功,1/2 的失败。
当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辛亥革命是场伟大的革命。
首先,在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下,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随之也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其次,辛亥革命也给了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而列宁也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破产了。
还有,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1930年双十纪念日中,何应钦说道:“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革命的目的不只在推翻满清,不只在获得中华民国的虚名,而在造成一个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也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我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以下及点,第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帐。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第二,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追忆辛亥革命历程
第三,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192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告民众书中也指出,“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看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在于国民党没有民众的基础,而只有军队,所以在十三年决心改组国民党”。
总而言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充分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当然,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大胆地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所以说,从它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失败的、不成功的。因此,站在历史的高度,不论成与败,我想那一位位涌现于革命斗争中的领导战士们都是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不朽传奇。我们都要以辩证的态度去解读分析,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把眼光放到当前,和未来。百年探索,百年风云,百年辛酸,百年成长,都让我们以更深沉的长远的目光着眼今后。而如今的中华民族也在逐步实现伟大复兴,历史性的重任将由我们扛起,一起振兴中华。
第二篇:感想 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回顾辛亥革命百年历史,缅怀中山先生和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传承辛亥革命伟大精神,推进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此后,中国人民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百年,是中华民族为祖国统一和伟大复兴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百年。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人民生活总体实现小康。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海峡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发展。再经过几十年奋斗,中山先生的遗愿“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必将完全实现。
百年前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早已一去不复返。但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思想以及辛亥革命传承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却永远伴随我们前行。百年纪念,是为了百年的超越。重拾那段历史,是为了牢记漫长而艰辛的探索,更是为了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华侨是中国革命之母”,是中国近代以来历次革命与进步的坚定支持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是祖国统一的坚定捍卫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今天,中国人民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全力推进和平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要团结起来,秉承中山先生遗志,发扬辛亥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和谐统一、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第三篇:辛亥革命感想
辛亥革命之感想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引人关注的事件,让人不得不有所感触.一方面,辛亥革命是一场相对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来,是成功的革命事件,这为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对国民性进行改造的思想观念的提出,包括三民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创造了较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对旧有的社会体制的改观,是对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深重痛苦中的中国人带来了一点希望的曙光。另一方面,也是最被诟病的,辛亥革命是场不彻底的革命,对旧有的社会提出病症,却没有好的药方来治愈,对旧有的社会批判改造不彻底,新社会的思路不清晰、观念不明确,没呈现出良好的一贯性、完整性、规范性,这从孙中山被宪政议会选为大总统不久,就在袁世凯恫吓加利诱的威胁中窃取了革命果实可以作证。虽然领导辛亥革命的国民党也有纲领目标,但它政治适应性差和社会基础不牢固,导致了它的失败,以至于随后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也无法挽回其政治命运的毁灭走势。历史注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的新中国建立这段时期是新旧交替的时期,不是决定历史局面的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表现尤其与众不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在吸取了历史教训,当然也有辛亥革命以来的教训,对旧有的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造,并实施了新的措施,并取得了根本性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由‘枪杆里出政权’里逐步在军队基层建立起党的组织,取得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进一步取得政治的领导权,更是发动经济领域的土地革命,和发动群众的社会运动。这三点就是毛泽东提出的三大路线,前一点是主线、重点,这和辛亥革命一样,始终是决定中国政治命运走向的关键,社会进程也是主要围绕政治斗争进行,矛盾体现在政治上非常激烈,生死存亡,休戚相关。后二点是要说的。土地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不仅涉及经济,更是设计政治、社会,也是辛亥革命不彻底、没涉及的要害。发动群众也不仅是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促进生产发展,更是响应人的心声、渴望,提高人的觉悟、文化的一项公共事业活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社会人权的一种体现,其意义可想而知,要有多大就有多大。而发动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在这三方面,要不是没做,要不做了没做好做到,要不做到做好是只有少数个人受益,没有根本性的社会效果。相比较来,共产党做了,还做得好,效果都是彻底地有效果。把最决定的事情做成和实现了,哪怕是从穷乡僻壤里的山沟里走出来的,也能打败有美援,有军事优势,受到国际认可的现政权。
继续说的话,就是建国初期共产党还在做和这三大事情有关联的事情,土地革命彻底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这些都让建国没几年的中国就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尤其是行使国家职能的政府、突出共产党地位的党委、代表各民族、各阶层、各领域的人大制度以及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因为有广泛的代表意义和极大的参与热情,完全弥补了这种四足鼎立的先天严重不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忽略这种不足的存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这和辛亥革命初期的政治的脆弱和不成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点来看,也可以说建国后还是在沿着解决辛亥革命以来诸多社会发展问题道路上前行,只不过社会发展的轨迹在变化中,侧重点和形式都有所改变。经济作为社会进程的主旋律更加突出了,当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旧经验也没法解决时,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大跃进失效后,自我怀疑涌上心头,又开始怀恋老路,‘三反’‘五类’等政治运动抬头,又受到三年困难的刺激,越发晕头转向,不知路在何方,尽管探索还在,可终究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文化大革命,社会发展进程停滞的同时还有破坏。反思的办法是,以前做得对、做得好、做成功的因为还是不彻底,还得做下去;没做对的、没做好的、做得不成功的,那就到有经验的国外去取经,不受政治意识的限制。经过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有了最初的思路。经济作为主战场,成为先锋、先头部队,走在前面,土地革命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企业工资分配有奖金了,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成果丰硕,温饱已经解决,小康有所期盼,在生存以外的诉求开始不断高涨,社会进程的主干道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扫除一切心理束缚、精神枷锁、思想包袱,提倡自觉、自主、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意识在萌芽中茁壮成长。今天,严格地说,仍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当中,辛亥革命以来所赋予的历史任务还未完成,新型的现代化社会局面仍有待实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还应该作为勉励,来激发动力和奋劲,鞭策成方向和目标。
第四篇:辛亥革命感想
关于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所引发的遐想
“历史,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镌刻着昨日的奋斗,见证着今日的成就,昭示着明日的辉煌。
100年前的辛亥革命,石破天惊,扭转乾坤,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民族复兴的洪流,从此在神州大地奔涌向前。”
------新华社10月8日电
辛亥革命已经在历史的大潮中逝去,但它的意义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辛亥革命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皇权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掀倒皇帝宝座,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皇权统治的崇拜。辛亥革命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皇帝,建立全新的体制。新生的共和国并不令人满意,甚而令创造者都为之失望,但从此以后,共和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大众新的根深蒂固的信念。这就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辛亥革命带来中国政治体制、对外关系、社会经济、教育文化、风俗观念的一系列新变化。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共和民主色彩和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虽然还企图继续控制、欺凌中国,但中国民众的觉醒程度空前提高,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要求汇成巨大的潮流,迫使当政者不能轻易对外妥协,也迫使帝国主义列强不能不顾及中国的民意,中国开始了国家地位缓慢回升的过程。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历时近十年的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现代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升,从而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更宽广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现代教育制度进一步发展,舆论传播更趋普及和活跃,从而为更大层面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准备了人才和舆论条件。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做派、交往礼节在变化,这些看似形式的变化,实际解除了人们思想的种种束缚,有利于进步和发展。
在这10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再为伟大的辛亥革命大声喝采!而对于它的领导者,我也深深被他折服。在那个**的年代,民族在水深火热中打滚,国家在列强的蚕食下慢慢变得病疮满身,孙中山自小便立下大志,他向义和团革命中的英勇人物学习,想要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救国于西夷强敌之下。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897年,孙中山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1900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今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以上便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所作出的努力,而后便是著名的南昌起义,三天而席卷天下!虽然,辛亥革命因其历史局限,未能根本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但辛亥革命滚滚洪流所挟的风雷之势,至今仍在历史深处发出久远的回响。闸门一经开启,洪流势不可挡。辛亥革命不仅为古老中国发展进步谱写了新的篇章,而且为十年后一个更加先进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辟了道路。惊涛拍岸,谁是中流砥柱?征途漫漫,谁能引领航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从南湖驶出的红船一路劈波斩浪,历经革命战争的烽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考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航道。
100年后的今天,辛亥革命对于我们仍旧有新的意义。是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变革的大门,引起了后来一系列的进步。在我的印象中,孙中山一直是国民党的领导,而国民党是如何如何的可恶。但随着我一年一年的长大,阅历也跟着增长,渐渐明白了成王败寇的道理,也有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单,是由胜利者写就的。那么或许,国民党也没那么可恶。当然,我也不会去否认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不可忽略的作用,我所能理解所能明白的都是外来信息传达过来的,而我被传后的感觉就是:无好坏,只是理念的不同而已。然而,现在要说的是辛亥革命,是不是跑题了呢,没有,绝对没有!事实上,辛亥革命那时,共产党还在襁褓里等待出生的到来,而辛亥革命促使了这一天更快的到来。孙中山的本意绝度不会是反对共产党的,更不用说“剿匪”了。孙先生本就是追求一个人民生活美满,国富民康的世界。他不会歧视共产党,甚至会鼓励以及与其合作,而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便在于此:合作!当年国共便多次合作,虽然都因为国民党某些人被破坏,但合作的威力是无与伦比的,是谁也不能否认的!第一次合作产生了轰轰烈烈的国民运动,第二次合作更是赶跑了气焰嚣张的日本。而在今天这个以和平为主题的年代,人们不希望战争的发生,向往更美好的将来。国共合作,对于两岸人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纪念辛亥革命的日子里,我真诚的希望,国共能够更友好的合作,共同为祖国的强大,人民富足而努力。
现在,和平共处,共同进步是时代的主流,相信合作将会带领中国走进一个新篇章!
再次为辛亥革命中的英雄们致敬,向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敬礼!
也再次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我也将努力学好本领,当年有周恩来先生“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今天当有我们炎黄子孙中华的强大而奋斗!!
第五篇:辛亥革命感想
辛亥革命百年之缅怀革命先驱
如今,辛亥革命离现在已有一百年了,在过去的历史的长河中,它历经了很多沧海桑田,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让人深思的东西,虽然最后它失败了,但在历史上却有着很深远的意义影响。那些革命先驱付出的努力与牺牲,他们为了挽救中国所做的一切的精神值得今天我们大学生学习。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所说的一样:学习和弘扬辛亥革命先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奋斗。
回望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华民族惊心动魄、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艰难困苦中奋勇崛起的伟大历程,缅怀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追溯陆皓东、秋瑾、徐锡麟、林觉民 喻培伦、邹容、陈天华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百年前的志士仁人、革命青年为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举和历史贡献,不得不让今天的我们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辛亥革命的革命先驱当时几乎都是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而这个时代的一个伟大人物——孙中山,他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他们的努力最终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使之后发生的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都不能成功,这说明他们提出的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些相当重要的功绩,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在这场伟大的辛亥革命中,发动者和参加者绝大多数是青年。面对清王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目睹祖国山河破碎、大陆沉沦,这些先驱者以振兴中华为已任,“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他们抱着“牺牲个人,以为社会;牺牲现在,以为将来”、“以个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基”的革命志向,勇敢地投身于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国家,他们离开慈祥的父母、可爱的妻儿。甚至有的离开了豪富之家,献身革命,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更懂得“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为天人谋永福”的大义。在战场上,他们奋勇当先,所向披靡;在刑场上,他们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不可以忘记先驱者。是他们,在一百年前的中华大地上,首先觉悟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是他们,下定决心要改变国家命运,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行动解救中国,这些先驱者们为中国的自由独立解放而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他们值得我们去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