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瞻仰施洋烈士陵园有感
瞻仰施洋烈士陵园有感
当我得知我们第七小组同学要到施洋烈士陵园进行活动时,我是异常兴奋与激动的。因为我知道我的灵魂将在施洋烈士的先进事迹中得到洗涤与净化。追忆先人,以前人为镜,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来到大门前,便被一种庄重的气氛所感染,整个陵园依山而建,大门是一座庄严肃穆的中式牌楼,上书“施洋烈士陵园”几个大字。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用军红花岗岩石雕刻的施洋烈士像。此时天空飘落了颗颗雨珠,像极了眼泪。我们没有打伞,站在台阶上默默地注视着施洋的雕像,听着组长对施洋烈士的介绍,仿佛他就在指挥着工人罢工,就鲜活地站在我们的眼前。
施洋,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用他有限的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真正意义。他在1914年考入湖北警察学校,次年考入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本科学习法律。1917年毕业后,施洋与武汉法学界人士组织法政学会,他主张律师是保障人权,伸张公理的工具。他用法律的武器积极地维护广大劳动者的权益。因此他被称为“劳工律师”。1920年,施洋便将目光转向当时的新思潮——马克思主义,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同时,他还深入产业工人居住区,了解工人疾苦,参与创办工人夜校和工人子弟学校,宣传“劳工神圣”和社会主义。他于19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他领导了汉阳铁厂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他用律师身份支持着工人的罢工,他先后参加并领导过武汉大大小小十数次工人运动。但在那震惊全国的“二七惨案”中,他英勇献身了。我们不会忘了1923年的2月15日,在刑场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施洋大义凛然地说:“我不怕人,不怕事,堂堂正正做人,反对强暴,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万个施洋。”第二枪响时,他仍然屹立,大呼“劳工万岁”。施洋虽然享年34岁,但他的生命的宽度却是无限广阔的。
整理好思绪,我们又前去瞻仰了施洋纪念碑和施洋墓。走在历经岁月洗礼的石板上,心情还是有些沉重的。两旁种满了苍翠的古树。高大的施洋烈士纪念碑屹立在眼前。两旁还有挺拔的松树与柏树,坚毅地挺立的枝干,让人联想起了施洋的丰功伟绩。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者,用行动表现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以施洋烈士为榜样。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政党,虽然前方路途险峻,但我们仍要对我们的党有信心。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告诉我们共产党是正确的选择。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就选择了为人民服务,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要有担当,要有那种奉献精神。我们心中装的不应该只是自我,更应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多为人民办实事,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一份力。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我们就结束了参观。我觉得意犹未尽,从施洋的身上,我真的学到了很多,感觉思想得到了提升。我会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像施洋一样的共产党员。
第二篇:观施洋烈士陵园有感
观施洋烈士陵园有感
四月的春风吹来了绿意,也迎来了踏青扫墓的好时节。4月4日这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往了武昌洪山北麓,这里长眠着伟大的革命烈士——施洋。
施洋烈士陵园的大门高大,宏伟,有一种磅礴的气势,仿佛施洋烈士铮铮傲骨,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拾级而上,走在宽阔的大道上,大道两旁四季常青的翠柏苍松,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我们穿过牌楼,来到庄严肃穆的瞻仰广场,施洋同志庄严的塑像巍然耸立在广场中央。基座上刻有董必武同志1957年的题诗:“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肖遗臭万千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倦。”这样的称赞,他当之无愧!站在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辈面前,驻足仰视,似乎看到了他在为革命事业浴血牺牲时的那股豪壮的情形,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波澜,思绪万千。在施洋被反动军警逮捕押赴刑场时,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施洋大义凛然地说:“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百个施洋!”,敌人残忍凶暴,这话刺激了敌人,连开数枪,第二枪响时,施洋仍然屹立,虽然他面对死亡,但他仍不屈服,坚毅的目光表明了他勇于为革命而掉头颅。终于,这位勇敢的革命者倒在了血泊中,年仅34岁的生命之花开在了革命烈火燃遍的土地上而更加悲壮与绚烂。施洋同志肉体已不再,但他为祖国的革命事业而敢于奉献牺牲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他的革命精神,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由施洋烈士我不禁想到了像他一样的为祖国浴血牺牲革命先辈们,他们心中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为了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是他们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他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没有他们的英勇战斗,浴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我们,正是他们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最值得我们瞻仰和敬慕的人。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我对施洋烈士的敬慕之情又加深了,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新一代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身肩重任。有先烈们用鲜血与身躯为我们铺成的大道,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参观施洋烈士陵园有感
敬爱的党组织: 1月18日上午,秋高气爽,我们分党校管院1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施洋烈士陵园。首先我们集体瞻仰了施洋烈士的塑像,并合影留念。瞻仰塑像顿时使我心潮澎湃,那种铮铮铁骨不畏强权与反动派的形象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
施洋,字伯高,湖北竹山人。生于1880年6月13日。1907年施洋考入郧阳府立农业学堂学蚕科。课余时间阅读进步书刊,苦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1910年,施洋转入郧阳农业中学。1915年,施洋就读于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1917年毕业后,他与武汉法学界人士组织法政学会,主张律师是保障人权,伸张公理的工具。
1910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施洋以武汉律师公会副会长的名义,召开紧急会议,提议发通电,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并深入学校,指导和推动学生的爱国斗争。1920年秋,施洋在武汉参加了中国***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阅读了《***宣言》等马列著作。同时,他还深入产业工人居住区,了解工人疾苦,参与创办工人夜校和工人子弟学校,宣传劳工神圣和社会主义。1921年10月,参加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工作,积极从事有计划的工人运动。1922年6月,施洋加入中国***。同年7月底,施洋指导汉阳铁厂取得了罢工胜利后,参与组建武汉工团联合会,并被聘请为该会法律顾问。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施洋是罢工的领导者之一,积极组织武汉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军阀吴佩孚的游行示威。2月7日晚,施洋被反动军警逮捕。在敌人的法庭上,施洋怒斥军阀镇压工人运动的滔天罪行,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压倒了敌人。2月15日凌晨,敌人将施洋押赴刑常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施洋大义凛然地说: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百个施洋!表现了一个***员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对****的坚强信念。敌人恼羞成怒,连呼开枪。施洋高呼:劳工万岁!第二枪响时,施洋仍然屹立,再呼劳工万岁!中国***的优秀党员、劳动者的律师施洋英勇牺牲了,时年34岁。
怀着无比的崇敬之情,接着我们集体来到施洋烈士纪念碑,并在墓地对着烈士长眠的地方深深地鞠躬以表达我们深深地怀念与敬仰,作为一名***员,在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施洋肩负起了一名优秀***员的使命与责任,用热血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自由平等的信念。当前处于和平年代,在中国***的领导下我们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我们不再需要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每个***员应该十分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随时准备同破坏和平与安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应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多为人民办实事,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此外,还要起到一名***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争先创优,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作出自己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短暂的参观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施洋烈士带给我的震撼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今后一定要以施洋烈士为榜样,以一名优秀***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光荣的***员。
第四篇:施洋烈士陵园简介
湖北武汉市施洋烈士陵园简介
施洋,字伯高,湖北竹山人。生于1889年6月13日。1907年施洋考入郧阳府立农业学堂学蚕科。课余时间阅读进步书刊,苦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施洋以武汉律师公会副会长的名义,召开紧急会议,提议发通电,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并深入学校,指导和推动学生的爱国斗争。1920年秋,施洋在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10月,参加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工作,积极从事有计划的工人运动。1922年6月,施洋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底,施洋指导汉阳铁厂取得了罢工胜利后,参与组建武汉工团联合会,并被聘请为该会法律顾问。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施洋是罢工的领导者之一,积极组织武汉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军阀吴佩孚的游行示威。2月15日凌晨,敌人将施洋押赴刑场,时年34岁。烈士墓墓原在洪山西麓,1953年迁此。呈八方形,坐北朝南,边长
1.9米,高2.5米。墓前有纪念碑,高5米,左侧刻烈士生平事略,右侧刻二七惨案经过。纪念碑前是施洋烈士塑像。董必武题诗: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遗臭万年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1957年,董必武为烈士题诗:“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遗臭万千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 其墓四周矮垣环绕,松柏拱卫,呈现一片肃穆宁静的气氛。
第五篇:清明瞻仰烈士陵园有感
湖北保康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弥漫的硝烟,隆隆的枪炮声。这里曾经留下过贺龙的脚印,洒下了先烈们的鲜血。在烈士们倒下去的地方,现已建造了一座烈士陵园。
临近“清明节”,我又一次踏上通往烈士陵园的百步台阶,这是一条连接着现实与历史的通道。当我从现实走进历史,似乎每次都能感受到弥漫在空气中的烈士们轻微的呼吸,仿佛看见了那浓烈的战斗硝烟,听到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声。
踏着石子小径,我来到烈士们用身躯和鲜血铸就的烈士塔前,抬头仰望塔身,烈士塔直指云天,顶天立地,支撑着一片历史的天空。在它的身旁,左右各有一个朱红色的亭子,就好似两个克己奉公的哨兵。
记得第一次看见烈士塔时,塔身上“永垂不朽”四个字便吸引了我。“永垂不朽”是什么,我站在塔前沉思良久,是烈士们的名字?可他们中的很多人的名字都已无从考证;是他们的音容笑貌?可他们身躯早已溶入这青山绿水中。我环顾着陵园,塔前摆放着很多美丽的花圈,花圈上的白色小花经细雨的浸润,变得半透明,花圈上也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陵园周围苍翠的柏树枝上挂满了洁白的小花,这是青年团员和学生们扫墓后留下的,他们在祭奠烈士们。我忽然明白,人固有一死,躯体终归会融入大地,但那永垂不朽的精神却能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中,这不正是对革命先躯们的人生写照吗?先烈们的躯体倒下了,站着的是他们永恒的精神—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他们用鲜红的血液换来了今天的红旗飘扬,换来了现在的崭新生活。他们改写了历史,创造了奇迹,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们对革命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将指引着我们不断奋斗,不断前进!
我围着陵园慢慢前行,当你感受着一种伟大精神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感觉。
在烈士塔的另一面上镌刻着“为人民鞠躬尽瘁”几个大字,在白色大理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正是烈士们短暂人生的真实写照!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山区的解放,他们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追击敌人。为了剿灭深山的土匪,他们毅然离开亲人长期同敌人展开斗争。他们把一身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为人民鞠躬尽瘁”这是何等壮美、何等充实人生!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坚定的革命信念,也是一种惊天动地令人叹为观止的“民族魂”,正是有这种“魂”,我们的山城才会如此和平安逸,我们的祖国才会如此繁荣富强。
今天,烈士塔依旧默默地伫立在那里,经历着风吹雨打,象一位深思的哲人。我漫步在陵园中,耳畔间响着烈士们的呐喊声,眼前不断浮现出在滚滚的硝烟中奋勇杀敌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