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 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个体私有,① 兴办近代企业。最早和最大的军用工业、最早企业,第一个规模最
大的军企---江南制造总局;打着“求富”的招牌办民用企业,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办军事工业煤铁等原料的需求、交通运输的需要以及企图以民用企业的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② 建立新式海陆军。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主力。
③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地租剥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嫉妒贫困。② 政治: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 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 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 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社会阶级变化。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② 独立中国变成半殖民地中国。破坏领土完整,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③ 封建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中国。原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业经济也依附世界资本主义成为一部分;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① 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
② 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③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4.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① 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② 人数少,但集中。
③ 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5.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① 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的原因)② 经济技术的落后。
6.洋务事业的三个方面。
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①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③ 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④ 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重农抑商”观念,商人、商
业地位明显提高;“夷夏”观念;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再被视为“奇技淫巧”,“西学”成为中国求强求富的学问。8.思想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① 新文化同旧文化的斗争。
② 启发了人民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蒙昧中解放出来。③ 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条件。9.五四运动的社会历史条件。① 在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新时代。②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③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群众基
础和骨干力量。10.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三种类型。
①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② 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③ 原中国同盟会会员。11.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①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
清界限,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中
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② 注意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③ 提出知识分子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12.民党政府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的表现。① 建立庞大的军队。② 建立密布全国的特务系统。③ 大力推行保甲制度。④ 厉行文化专制主义。13.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①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② 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③ 以纺织、食品等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的基础。④ 企业规模狭小、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⑤ 和外国垄断资本、本国官僚资本以及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4.七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① 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 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③ 意义: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15.昌起义的历史意义。①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 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③ 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16.湾改编的内容及意义。
① 内容: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
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
国主管理。② 意义: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17.义会议的意义。① 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②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近③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18.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① 正面战场的爱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抗敌,打击日军嚣张气焰。② 北平南苑战斗:佟麟阁、赵登禹。③ 淞沪会战: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八19.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 决定因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② 关键: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③ 重要法宝:全民族抗战。④ 国际条件: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20.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南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② 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③ 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21.三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①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遵
战
中
简
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的策略总方针。② 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中心环节。③ 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④ 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以蒋介石为代表,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共产党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又联合又斗争。22.共洛川会议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①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② 内容:关键在全面的抗战;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足的抗日民主权利;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③ 意义:《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23.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① 国际格局新的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势力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② 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级的政治格局。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③ 美国继续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在形式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从各方面大力加强国民党的力量,以期用武力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24.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内容。① 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② 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③ 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25.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① 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② 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③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26.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抗日战争历史进程的阐述。① 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中② 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③ 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27.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及其意义是什么? ①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
② 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抗胜的神话。28.地改革总路线。
①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9.地改革新面貌。① 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人民政权进一步巩固。
② 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毛③ 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④ 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物力保证。30.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主要表现?① 在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
西
毛
抗
土
土
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② 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③ 民主党派的许多党派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的为此流血牺牲:李公朴、闻一多。
④ 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⑤ 主要方面: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31.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 发展语言、保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自由。④ 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事业。
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32.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①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两个联盟:劳动者的联盟、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②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③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33.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什么? ①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 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③ 保护民族工商业。
34.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是什么? ①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② 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③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① “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
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② 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
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36.1952年我国开展的“五反”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①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
经济情报。新② 打击不法资本家。
37.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考验是什么? ① 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② 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③ 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④ 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
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中38.“三反”的内容和意义?
① 内容:党政机构工作人员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
动”,处决:刘青山、张子善。
② 意义: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楚
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对于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
39.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是什么? ① 互助组,社会主义的萌芽。
②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
③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性质。40.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① 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②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③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41.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上,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①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②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③ 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
42.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 ① 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② 发挥两种生产积极性。③ 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
④ 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⑤ 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43.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是什么? ① 1953年正式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44.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① 有偿的而不是无偿的。② 改造同时,给予工作安排。③ 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
45.简述中共八大分析的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①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6.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①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②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③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47.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 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对前几年的错误表示要负第一位的责任。
② 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③ “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48.简述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① 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②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
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③ 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
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49.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是什么? ① 战略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
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② 步骤: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
略。
50.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①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
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②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③ 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④ 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⑤ 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
5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① 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 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
在世界前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5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② 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③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逐步完备。53.简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54.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①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② 重要性: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55.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 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生态建设五位一体)56.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①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②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③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57.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是非的主要标准。①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③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论述题: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②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起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
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当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
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① 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② 两者区别:前者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解决生产力问题。③ 两者关系::“独立”解放生产关系问题,“复兴”解决生产力问题;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
3.洪仁玕《资政新篇》的内容。① 政治: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设
“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② 经济: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③ 思想文化:提出设新闻官、新闻馆;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④ 外交: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①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 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③ 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④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⑤ 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5.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① 根本原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保持团结,无法制止腐化。
②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 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
① 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② 失败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经济力量十分弱小。
③ 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群众。
7.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①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② 局限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没有建立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③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人物。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救不了中国。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① 特点: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
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② 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不存在工人贵
族,没有社会改良基础。
③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社会共产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④ 意义: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
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9.长征的历史意义。① 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的关键。
② 通过长征,把中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
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③ 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④ 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⑤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坚定理想信念,正义
事业必然胜利;救国救民,不怕牺牲精神;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依靠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10.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 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
神圣领土,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② 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③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1.试述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历史地位。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② 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③ 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12.试论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① 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② 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弱力量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战争,中国是大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的,还科学的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15.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① 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
一洗尽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② 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③ 系统地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的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3.统一战线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② 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大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③ 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有斗争的政策。1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是什么? ① 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
② 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走封建的老路。
③ 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③ 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④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
⑤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1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①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
业化的主要基础。
② 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
础。
③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④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17.试述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① 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先走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② 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
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行、逐步过渡的方法。
③ 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④ 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⑤ 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18.试述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方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① 经济建设: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② 政治建设:大会要求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③ 执政党建设:大会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19.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① 六项决策: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② 意义: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20.试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① 内容:阐述了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判断各项事业是非得失的标准;对反对错误倾向做出了新概括;对台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做出了新概括。
② 意义: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民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1.中共中央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① 内容: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决议还肯
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
② 意义: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中国共产党在政治
上、理论上成熟;体现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成熟和远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反省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道路的能力。2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①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②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③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⑤ 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从公元前5世纪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它的特点是: ①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其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③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这一社会结构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封建秩序的规范,但后来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桎梏。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间的矛盾。
2、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乾隆朝后期,清朝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 ①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②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这个社会万马齐喑。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状态。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3、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等等)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和勒索巨额赔款。③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1894年11月旅顺大屠杀惨案、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八国联军抢劫和火烧圆明园)
二、政治控制
①控制内政。驻华公使直接对清政府发号施令,是清政府的太上皇。②操纵外交。外交讹诈、“一体均沾”。
③领事裁判权。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侨适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扩大其权为在华一切美国人适用。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无权干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④把持海关。英人赫德任海关税务司40余年。
⑤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1870年天津教案,屠杀中国民众。袁世凯镇压义和团民等。⑥扶植、收买代理人。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得到列强赏识的奕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的全面投靠外国列强。支持袁世凯,扶植各派军阀等。
三、经济掠夺
①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再开10口岸、《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②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中国丧失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作用。
③对华倾销商品。排挤并打击了中华民族企业的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
④对华资本输出:甲午战后《马关条约》开始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使资本输出合法化了。压制了中国本就脆弱的民族资本。⑤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1)对中国近代工业实行垄断。(2)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作为担保的盐税、关税从此控制于列强之手(3)设立银行,控制并垄断中国金融。(4)控制中国交通运输业。(5)严重破坏中国农业经济。低价收购农副产品,倾销工业品,利用“剪刀差”渔利,导致近代经济落后,人民贫困。
四、文化渗透
①宗教渗透和侵略。一些外国传教士一直充当列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充当间谍、翻译、民政官等角色。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以传教和传播西学为名进行。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发行《万国公报》,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等。③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他们污蔑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
4、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简答)
答: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①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以前的独立的封建中国不复存在,变成了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虽不像殖民地国家,但也已是非独立主权国。
②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乡资本主义有了发展,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了。
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具体表现(简答)答:①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在。④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⑤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因素有关。⑥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毫无政治权力、生活极端贫困化。
6、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简答)
①分作上层和中下层。上层规模较大,力量较厚,与帝、封联系较密。中下层企业规模较小,与帝、封联系较少,矛盾较大。
②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③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7、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简答)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
①它神兽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力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②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③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8、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两对矛盾之间的关系:
①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法战争等)。②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辛亥革命)
③当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期中外反动势力的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结)
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论述)(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0、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斗争的?(论述)(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抗英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1884年,中法战争时期,香港的中国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举行罢工,拒修法国般艇等行为。
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1900年,义和团与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取得廊坊大捷等胜利。(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副都统海龄在镇江战死疆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督史荣椿、乐善战死于天津大沽炮台。
中法战争期间,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击退敌军。法船炮轰浙江镇海炮台,也被击退。冯子材率领军民取得镇南关大捷。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爱国将士浴血奋战。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般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般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般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为国捐躯。
(3)近代中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的爱国人物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1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论述)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12、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简答)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是: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
(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13、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论述)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①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③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14、《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简答)《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性质)
(1)主要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每“两”生产的农副业新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配,“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2)评价:①《天朝田亩制度》比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②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它表明,即使是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尽管给腐败的封建制度以严重的冲击,却难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
15、怎样评价《资政新篇》?(简答)
性质:1859年,“干王”洪仁玕回到天京提出《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评价:《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16、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简答)(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2)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理论的指导。
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能正确指导斗争,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3)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17、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论述)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①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②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①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②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18、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简答)(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是要维持行将毁灭的清朝封建统治。然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能相容的,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其结果显而易见。(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派官员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般坚炮利”,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表面上积极扶植洋务派,实际上是要以此为手段,巩固并扩大其在华物权,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多方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19、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20、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简答)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③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21、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论述)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但在(新的角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22、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从1902年至1911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在这些运动中,中国资产阶级开始成了主要角色。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清末“新政”涉及: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三是改革学制,提倡新学;四是奖励工商,兴办实业。迫于内外压力,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长达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预备立宪并没有挽救清王朝吗,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阶级基础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初进一步发展,其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发展了,必然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②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两条途径上逐渐形成的(孙中山、黄兴等均是这样的学历背景)。他们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开始用自己熟悉的西方资本主义理念和方法,走向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之途。
23、论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论述)
(1)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针对同盟会内部存在的民族复仇主义,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不是排斥所有的满洲人,而是针对那些阻碍某个的满洲人”,将民族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区分开来。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孙中山一再阐明民族主义必须和民权主义结合起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必须一次完成。他说,革命者打倒满清政府,从驱除满人这一方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打倒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方面来说,是政治革命。他还为新生的共和国进行了蓝图设计。
民生主我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分,孙中册指出,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有的土地所有者无要向国家申报自己的土地数目,由国家核定地价,按地价征税,土地价格上涨之后,收入增加部分应当归国家所有。
(2)历史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性质(简答)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①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
②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3)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局限性。一是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25、革命与改良辩论及其意义
(1)时间:1905—1907年。阵地:《民报》与《新民丛报》。辩论双方: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结果:革命派取胜。(2)辩论内容:
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改良派认为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招致外国干涉、瓜分,中国只可改良、立宪。革命派强调救国必先推翻清王朝;认为革命就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民智未开”,根本没有享受民主权利、当“共和国民”之资格。革命派指出:当代中国“政府恶劣”,自由、平等是人类的本性,一旦破除禁锢,就会沛然流出;革命本身就是启发民智的方法,“民智未开,即以革命开之”。③要不要社会革命。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美化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指出,“地主强权”、“地权失平”,因此,必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把土地收归国有,以解决民生问题。
(3)意义:①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②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地传播,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26、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简答)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7、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由于这场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①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②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因此,革命的根基单薄。
(3)没有建立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辛亥革命只推翻了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因此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28、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事、政治集团,控制中央政权达十六年之久。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2月13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呈。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防止袁世凯专制,提出奠都南京、新总统到南京就职和遵守临时约法等条件,但都没有实现。)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权,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时期。
(1)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①封建军阀大力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制定一系列反动法令,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可言。
②袁世凯毁弃辛亥革命过程中孙中山苦心缔造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袁世凯从临时大总统到皇帝)
③对外北洋军阀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袁世凯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1915年5月,于日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皖系军阀段祺瑞签订“西原借款”,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和其他原料。
④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袁世凯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此举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2)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广大人民却生活于极端困苦之中。
①军阀、官僚本身就是大地主,他们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
②北洋政府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等手段,压榨农民。
③军阀和官僚还借助于政治势力,组成官僚买办资本集团,操纵、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运输业(如交通系集团)。
(3)在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企图用封建思想遏制人民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护其反动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
29、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简答)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坚持革命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1)发动“二次革命: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2)组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3)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4)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
①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②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0、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简答)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3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局限性?(简答)
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明显的缺点。(1)(脱离现实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2)(思想方法形式主义)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3)(脱离广大劳动群众)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2、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答)
(1)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度。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2)激烈批判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新文化运动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对妇女解放、家庭问题、婚姻恋爱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宣传男女平等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4)提倡文学革命。主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用新文学取代就文学)和形式(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两个方面的革命。
33、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简答)
(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
(3)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34、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论述)
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35、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中国早期信仰克思主义的主要是三类人: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1920年,陈独秀发表《谈政治》,标志着他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36、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简答)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几个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忠于民众,到民间去,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37、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简答)(1)进一步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①注重马、恩、列宁原著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经验。②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三次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2)大力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①出版适宜工人的通俗刊物。②创建工会和劳动学校等。(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蔡和森给毛泽东的信探索了建党的问题。
(4)上述方面的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创建统一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准备了条件。
3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科学社会主义。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39、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40、二大的内容及其及其意义是什么?
(1)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首先对国情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基本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
(2)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最低纲领):在分析国情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最低纲领,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
(3)意义: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近代以来的中国民主民族革命,长期没有明确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没有解决分清敌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一年,就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1)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2)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4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43、国民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1)客观原因:
①敌我力量悬殊,反革命力量十分强大;②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2)主观原因:
①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②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革命经验尤其是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的经验,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
③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的代表虽然在这次大革命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出了一些错误的主意。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3)意义:
国民革命尽管失败了,但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①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②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场革命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的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44、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1)建立庞大的军队。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2)建立密布全国的特务系统。(“中统” “军统”),其主要任务是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将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查禁进步书刊,拘捕乃至枪杀进步作家。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45、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1)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1930年8月建立。
由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一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组成。(2)其立场和主张是
一方面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希望国共之间另立一个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 的道路。
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各级平民政权;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46、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转直下,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1)国民党政权建立后,采用颁布法律法规、建立保甲制度、强化特务组织乃至军事“会剿”等手段,疯狂镇压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活动。
(2)在白色恐怖统治下,共产党内不少人在思想上、政治上陷入混乱状态,存在着严重的消极、悲观情绪。一些不坚定分子脱离共产党、共青团,公开忏悔,甚至出卖党的组织和同志。
(3)大革命高潮时参加革命统一战线的民族资产阶级附和了蒋介石,一部分上层小资产阶级也产生动摇脱离了革命阵营。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探索。
47、南昌起义的意义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
(1)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2)它成为共产党独立铃铛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3)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48、“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主要内容:
①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②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③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2)意义:
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49、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
(1)1927年9月9日,以攻打长沙为目标的湘赣起义发动。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毛泽东改变原定部署,带领起义部队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转移。(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0月7日,毛泽东率领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具有深远的意义:
①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②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50、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
毛泽东1928年10月和11月,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城乡分立,军阀割据、国家大等)(2)国民革命的影响。(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
51、农村革命根据地饿建设?
(1)政治方面:实行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2)经济方面: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②促进手工业的发展;③建立公营的军需工业和厂矿企业;④开展同国统区的经贸往来等。
(3)文化方面:注重文教事业发展,提高群众文化水平。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及其苏维埃政权,同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成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它使陷身于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52、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先后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左”教条主义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53、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
国民党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其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是:
(1)帝国主义控制更紧: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从总体上看是以英美为自己的靠山。
(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主要靠控制金融、商业投机、垄断工业,挤压排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后。综上所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代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因此,在当时,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
54、论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2)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3)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
(1)尊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2)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期内,党以及党的领导人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55、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56、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是如何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的?(1)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自1895年开始,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
(2)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任。(3)扶植汪伪政权
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上述地区实质上成为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57、用实事说明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①“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死者达30万人以上。其他屠杀惨案。②对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③投放有毒病菌,大量中国居民死亡。④用中国人进行“活体解剖”。⑥掳掠大量的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①在东北,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矿产资源。②在关内,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目的是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4)损失数字: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
58、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起因: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过程和口号: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代表性口号)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意义:
(1)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59、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1)事变的发生: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2)和平解决及意义:
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60、简述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
(1)作用: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但是,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
(2)原因:①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的悬殊。②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③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61、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2)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保存实力;同时又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反共“磨擦”事件。
(3)对外蒋介石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62、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被称为大后方。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团结国统区抗日民主力量,推进国统区民主改革。
(1)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2)同年6月,成立国民参政会。国民参政会虽不是真正的民意机关,而是受国民党控制的最高咨询机关,但它的成立还是为各党派、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以公开发表政见的讲坛。
(3)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会成立后,到香港开展工作,9月创办了盟报《光明报》。(4)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热烈响应。
63、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抗日文化工作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开展国统区进步文化工作,推动和参与文化界抗战团体的组建和发展。
(1)1938年初,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以后,掌管宣传工作的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由郭沫若担任。第三厅在周、郭的参与和领导下,团聚了一大批文化界爱国人士,成为扩大统一战线、推动抗战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2)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抗战文化在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
(3)抗战开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分别由北平、天津迁往昆明,合并组建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爱国师生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坚持进行教学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64、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1)中国抗日战争形成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2)两个战场是战略上的相互配合的关系。
6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8月洛川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彻底的抗日纲领。(2)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维护统一战线。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等方针,并身体力行贯彻执行。
(3)坚持持久战方法,并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抗日游击战战略的确定,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初期的英勇抗战和相持阶段到来后成为主要战场。所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6、试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内容和意义。
(1)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其内容是分析了:
①特点: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②前途和规律: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一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上得道多助,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③进程和方针: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最后取胜。(2)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67、简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阻止了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这种全面的消耗日军,便赢来了战略反攻。
68、怎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1)含义: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既统一,又独立。
(2)具体运作:①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②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③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3)目的和实质:目的是保持并发展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69、怎样认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表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和民众的抗日运动,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
(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三方面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针对其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共产党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不破裂统一战线为底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70、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内容:1940年前后,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1)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和特征:指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后已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意义:
(1)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71、试述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1)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2)意义:
①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在整风运动基础上,1945年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72、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7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①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
74、如何看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2)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
(3)开始以大国身份直接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协调。中国国际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提高。1942年1月,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4月,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75、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76、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局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也出现了重大的新变化。
(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渴望国内和平、民主、团结。(2)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①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背道而驰,因而最终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唾弃。②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③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三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完整地建国方案。
7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
①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
②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同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一道参加建立新中国的各项筹备工作。
78、解放战争爆发后,为什么喊出“必须打败蒋介石,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口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代表中共提出了这样的论断。
(1)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只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才能解放和中华民族的才能真正独立。
(2)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79、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
(1)标志: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2)特点:解放军在数量并未占优势(敌我军事比为三比二),便发起全国性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
80、土地改革运动后解放区的变化?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广大农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愿望。解放区出现了为新面貌:
(1)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2)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广大农民积极支援和配合解放军作战。
81、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2009.01简)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国民大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吧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民众的期望遭致破灭。
(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
8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的?
(1)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2)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 “宪法”。(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民盟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等为此被国民党暗杀。)
(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83、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其主要内容是: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84、政协《共同纲领》有哪些重要内容? 在1956中国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规定了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政体及其组织原则)此项规定,是《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这项规定也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2)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4)规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85、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党的领导:首先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2)人民的广泛参加: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3)国际的帮助: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86、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的?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2)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都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4)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87、试论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①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②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①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②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须深入农村进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③必须建立一支在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①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②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③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成为了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88、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总括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分述的意义:(1)(反帝任务完成,民族独立实现)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2)(反封任务完成,人民解放实现)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3)(国家统一完成,和平局面实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4)(社会主义方向确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5)(中国共产党从夺权到执政)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89、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着怎样的严峻考验?(2009.01简)(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①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数百万军队、土匪以及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②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③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9年,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的诞生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总括: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接受考验、克服困难。
90、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53年春,新解放区(原国统区)3亿多贫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农民无偿得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
(2)意义:①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得到了解放,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②与此同时,依靠土改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骨干量,建立了新中国农村的基层政权,为整个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与稳定奠定了深厚基础。这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重大胜利。
9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民主改革运动?
(1)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92、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①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②同时强调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
(2)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最重要的会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93、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其原因如下:
(1)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3)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9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怎样的? 特点:
(1)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上是三种主要形式),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3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政治文化上: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已经确立。(3)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从内外来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总体上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95、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
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部分走上了初级形式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到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96、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反映出的历史的必然性?
(1)中共中央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出了历史必然性
①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②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1950年以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采取了引向社会主义的多种方式,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③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只有实行农业合作化来规模性增产农产品,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各方面需要,④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密封锁和遏制中国。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总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97、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和方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就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即干个体的积极性和要求合作的积极性)“趁热打铁”,不待农村发生剧烈两极分化,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98、试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1)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其特点是,①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②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③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突出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2)意义:①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这是列宁曾经设想并打算实行的方法。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设想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这样的方案。②从根本上说,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符合于客观需要,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
99、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基础。
(1)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第一个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主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来完成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表明充分完成了前一个任务。(2)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是第二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中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00、土地革命
(1)内涵:所谓“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两部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地法存在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不符合实际的规定。
“兴国土地法”:(识记5)1929年4月,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1931年2月,毛泽东强调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所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这就确立了废除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目标和任务。
(3)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领会4)(简答或选择)
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其他同志一起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阶级路线表述为: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10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①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称雄。②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③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传统的欧洲中心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并逐步形成了两个阵营的对立。
(3)这一格局对战后中国有重大影响: 这一格局下,美国确立扶蒋反共政策。(战后初期,主要体现为力促国民党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当此手段不成,便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102、各民主党派名称、领导人简介
中国各民主党派少数成立于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简要介绍如下: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正式成立。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由6个组织联合组成(俗称“三党三派”。它们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青年党、国家社会党。)黄炎培、张澜先后任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1945年12月16日,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黄炎培、胡厥文等当选为常务理事。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1945年12月30日,以文化教育出版界知识分子为主,还有一部分工商界爱国人士,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会务由马叙伦负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1930年8月9日,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提示:第五章中已经讲过此段)。1935年11月10日,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3日,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章伯钧任主席。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1925年10月,由华侨社团发起,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九三学社。1944年底,前身是一批进步学者在重庆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改名为九三学社。许德珩等当选为理事。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一部分从事爱国主义运动的台湾省人士发起。12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谢雪红任主席。
小结: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它们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
103、台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民主运动(1)台湾“二二八”起义:(识记7)1947年2月28日,起义遭到国民党当局军事镇压而失败。它是全国人民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其它少数民族地区起义:1944年秋,原新疆省的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区革命”。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乌兰夫为主席。
104、合作的主要表现
(1)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2)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民盟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等为此被国民党暗杀。)
(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105、三大战役——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70万在林彪、罗荣桓领导下,共歼敌47.2万人。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地方武装共60万人,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领导下,共歼敌55.5万人。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东北野战军、华北解放军主力与地方武装共100万人,在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领导下,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
106、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展开(1)废除不平等条约,国家真正独立。
(2)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1949年10月2日,苏联最早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50年2月,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苏联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同盟关系)
(3)1952年10月,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07、《论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它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要在着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与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这实际上涉及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意义:《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108、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是什么?(1)路线: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10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1)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识记2)(选择),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2)内容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面临的国内形势,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奠定了客观根据。
毛泽东在文章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简单运用)(选择)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3)“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的内容和意义。(综合运用)(论述)
内容:①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是: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意义:①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②丰富和发展了中共八大路线,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10、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从整风到反右派斗争: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开门整风)全面展开。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在整风运动中确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6月8日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的反右派运动全面开展起来。
(2)反右派斗争严重地扩大化。其影响是:不久后开始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改变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111、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的调整
(1)调整开始的标志: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彻底清理“一平二调”,彻底纠正“共产风”,一心一意地发展农业生产。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紧急指示信》的发布和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和政府指导方针的重要转变。
(2)调整的一系列工作条例: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也主持制定出有关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总结历史经验,继续纠正“左”的错误,推动国民经济转入1962年至1965年的三年调整时期。11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1)会议召开:1962年1、2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中央、大区、省市自治区、地区、县五级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七千余人与会,被称为“七千人大会”。
(2)内容:①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刘少奇作书面报告,对前几年的工作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②毛泽东发表长篇讲话,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对前几年的错误表示要负第一位的责任。他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今后要下苦功夫弄清楚它的规律。
(3)意义:这次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起了积极作用,在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迅速好转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113、试述“文化大革命”错误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1)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2)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下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照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仍然习惯于采取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去处理。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由于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反而显得有“理论根据”。这些都促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
(3)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在中国共产党面临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任务因而需要特别谨慎的时候,毛泽东逐渐骄傲起来,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再加上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这样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像“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的发生和发展。
114、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失误?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失误主要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1957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严重地破坏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同时开展的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地脱离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致使“一平二调”之风泛滥,损害了广大的社员和小集体的利益。
1959年8月,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使纪“左”进程中断。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地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1963年至1965年,在多数城乡发起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此问题都作为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来处理,曾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它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115、怎样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在1956年到1976年,中国共产党所犯的错误,需要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1)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
①在“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时期,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依然具有巨大凝聚力。②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里,中国共产党保持着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经济建设仍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
(2)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使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性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3)毛泽东在全局上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
①保护过一些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党外著名人士,使一些负责干部重新回到重要的领导岗位。②领导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对“四人帮”批评和揭露,使其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图谋未能得逞。③始终警觉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并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④在“文化大革命”中,共产党保持着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经济建设仍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都是同毛泽东的作用分不开的。
116、文化大革命的后果和性质
(1)后果:“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到来了一场灾难。它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迫害,学术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遭到摧残,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2)性质: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②是探索中的错误,不是由社会主义本身所造成的。
117、文化大革命被纠正的意义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挫折并没有摧毁中国共产党。它最终还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彻底纠正了这些错误,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这个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为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的根本利益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能力。
118、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理论贡献?其意义是什么?
(1)在基本的指导思想方面,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阶段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问题上,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
如①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②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③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5)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正确的观点。
如①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动活泼的政治局面;②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③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④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⑤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6)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7)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8)关于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①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②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提出:共产党员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意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大地向前推进,为继续进行探索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19、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1)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建成了一批门类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文化、医疗、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导弹发射成功。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际环境得到改善。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随后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倡导的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出现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热潮,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120、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1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意义是什么?
(1)会议的召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先期举行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主要贡献: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各个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122、平反冤假错案(1)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2)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措施: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落实政策,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等等。
123、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009.01简)
(1)提出背景:极少数人企图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
(2)提出: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四个坚持”),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124、作出第二个历史决议并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相对第六章所提到的第一个历史决议,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2)《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综合运用2)(论述)
①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②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1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1)1987年10月召开十三大(识记2)(选择):①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识记3)③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综合运用)(论述)
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被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
126、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思想和政策①“台阶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每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②阐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
127、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主要思路是什么?(政治体制改革)
(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写入了十三大报告。128、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 思想内容是什么?(1)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集体经济。
(2)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长远的观点看,必然产生第二个飞跃,即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
129、江泽民是怎样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
(1)1994年5月,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2)1994年9月,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130、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1)十三大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被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
131、试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1)内容:
①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提出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一切工作和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③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④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2)意义: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意义?
(1)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来的。同年5月,江泽民又进一步把“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也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33、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内容: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②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4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②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34、简述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1)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35、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36、试述十七大的主题和意义。
(1)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意义:①大会报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②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在保持党章总体稳定的原则下,把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③选举产生新一届党的中央委员会(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137、中共十七大对改革开放历程和基本经验做了哪些总结?
中共十七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程作了回顾,指出:(1)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138、试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1)2004年8月,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05年11月,他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2)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同国际社会其他成员携手努力,为实现各国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的美好前景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39、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有哪些?(1)①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①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②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40、进入21世纪,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所取得的成果是什么? 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说:(1)同周边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
(2)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3)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141、改革开放30年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经验:(1)(找到了一条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2)(举起了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3)(坚持了一条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4)(得出了一句结论)实践充分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启示:(1)(底子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2)(新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和诸多新的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这些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是可以在前进中解决的,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
142、试论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任务,进行着长期艰苦的探索和英勇顽强的奋斗。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国更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完成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并赋予中华民族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
这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14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
(3)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逐步完善。
144、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45、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三反”运动是建国初期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内容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2)“五反”运动是建国初期针对不法资本家而开展的,内容是: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4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1.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美元增长到56.9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41596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
2.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公平公正和民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3.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各方面改革不断深化)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识记)(选择)开始形成。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逐步完备。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领会)(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9.积极开展(进入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简单运用)(选择或简答)
●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
●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中美、中欧等)。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10.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简答论述材料题汇总 (1-7)_shorten
PART I 1.2.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4——性质方向矛盾任务的变化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2——独立变半殖、封变半封
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6——帝资操控、封势勾结、封土主导、民资缓弱、地区不平、民农贫困
4.如何认识西方列强入侵对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的客观条件?4——教育政治/经济/思想近代化、孕育无产 5.6.7.8.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民独解(前提)国民富(目的要求)材料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中国封建制度(自然经济)的解体
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2——政治上独变殖,经济上封变半封 驳斥“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谬论3——目的开市变殖、破坏领土主权、沉重灾难
CHAPTER 1 9.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有哪些?4——军事(战争、条约)政治(内政外交、镇压、代理人)经济(赔款、口岸、关税)文化(传教渗透、制造舆论、焚抢文物)
10.简述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2——华民不屈不挠反侵略斗争(最根本/义和团)、帝强矛盾互相制约
11.简述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2——社会制度腐败(最根本/阻动员组织)、经济技术落后(装备落后战力低下)
1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2——打击野心粉碎图谋、振奋鼓舞提高增强 13.为什么说外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和人民贫困?2——帝:经济丧独成附庸、封:专制土制束生产
14.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4——军事(屠民占土赔款)政治(内政外交、镇压、代理人)经济(关税、倾销资输)文化(传教办刊设校、奴化麻醉摧毁)
15.材料1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列强侵略中国的何种情形? 2——掀瓜分狂潮、帝矛盾趋尖锐
16.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没能实现的原因——10之详答 17.简评约瑟夫的“列强矛盾阻止瓜分中国说”2——16之原因+义和团的时代阶级局限性
CHAPTER 2 18.简述《资政新编》的主要内容4——政治(设法反盟权归)经济(交运金融资工商业)文化习俗(兴办教医慈)外交(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不许涉内)
1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本身封建、对西依赖、企管腐朽
20.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4——政治(精简机构/裁员倡廉/办报倡谏/消旗特权)经济(保奖农工商交矿/办邮修路/设三商/革财政/编预决算)军事(裁绿练新学洋操枪)文化教育(设京大、倡西学、废八股、译书局)
21.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及教训4+1——爱国救亡、资阶政革、思想启蒙、开启新风;改良不通必须革命
22.试述《天朝田亩制度》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3+2——进(完整社改方案/根本否定封土/农民均土愿望);局(绝对平均主义/违反发展规律)
23.试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区别与联系3+3——区别:领导阶级(封地/资良)采取方式(实业技术、军/民用工业;立宪变法/舆论宣传/讲学)关注层次(技术/制度);联系:洋务(思想/阶级基础)戊戌(批判中体西用、对洋调整深化),都因难摇封制/改殖封而失败 24.戊戌政变发生在何时?——1898-611 25.简评梁启超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2+1——绪帝无权、旧僚反对皆属正常,主因维新派弱 26.简要综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研究的前沿观点3——建国前(不革/脱群/不明反帝封)50s-70s(文革大批判)80s以来(不一定不通/有实现可能)CHAPTER 3 27.简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3——民族【驱鞑复华】(革命推清、建独民国)民权【创立民国】(推帝制建资国)民生【平均地权】(土地分配社会革命)
28.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什么?3——要不要革命推清、推君共和、社会革命
29.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5——规定资阶民共国、领土范围、分权政制、人民权务、保护私财/发展资济
30.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推清朝统治/击中外反势、结束君制/建资ZF、思想解放/民共观念、社风新变、打击帝侵/推动亚解
31.试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及其缺陷4+3——进(表达资利益要求、反映国人独权愿望、推动资阶民革=>较完整资革纲领)缺(无明确反封反帝=>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3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有全国统一资阶革命政党领导、有较完整资阶民革理论指导
33.试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3+1——客观(帝袁勾结、内外绞杀)主观(没提彻反帝封革命纲领、未充分发动依靠民众、未建立坚强革命政党);资阶不可能领导革命胜利
3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何时?它的性质是什么?——1912-311,资阶民共国宪法 3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何缺点?2——空讲民共避谈反帝、不改封土难获支持
36.简述孙中山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贡献1+3——民革先驱,发动领导资阶民革终结封治,提倡三民关注三民,开政治民主化先河/为民族复兴做贡献
PART II 37.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哪些阻碍?4——外资压迫、官资排挤、封产束缚、军阀压榨 38.简述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5——国民经济、工业资本占比重小、缺重工基础、依赖外垄国僚资本/缺独立性、规模小/经营散/设备落/产率低
39.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3——【地主/买办性大资产】[北洋政府/国民党](独裁统治、半殖半封)【民资】[民主党派/无党派](建资共国、独立资社)【工农小资】[共产党](建工阶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走社/共道路)
40.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5——帝/封势/国际社力量不允建、民资软弱妥协、不符民意
4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3——地主/大资(违背国民利益遭唾弃)民资(脱离实际无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建人民共和国、获工农小资民资拥护)42.材料2所提的“观察家的意见”是什么意见?2——政治腐败、独裁统治 43.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怎样的?——扶蒋反共
44.分析国民党大陆失败的主要原因4——代表没落群体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旧社会三座大山总代表、新民革对象、表现出传统在现代中国的不适应性
45.材料中毛泽东所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其内涵是什么?3——建资阶专政国家、行英美式民主政治、发展资济
46.简述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的几次历史尝试3——康梁的维新运动(靠统治者改良不可行)孙的辛亥革命(虽建民国却被袁窃、军阀统治加深半半,资阶建国方案破产)民主党派“第三条道路”(即调和的资阶政权道路,遭蒋封杀胎死腹中)
CHAPTER 4 47.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3+3——进(反封思解运动/摇封、倡民主科学、后传马义/为五四动员)局(资阶民主主义不能使认识改造中国、离开革命靠有限宣传难改国民性、领导人无马义批判精神/用资阶形式主义看问题)
48.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3——彻底反帝反封群众爱国运动、新民革开端、促马义在中广传及其与工人运动结合
49.简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3——重马义基本理论学习、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提出知识分子应同劳动群众结合
50.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1922-7上海]揭示中国社会半半性质、党最高纲领(实现社/共)、现阶段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压迫、统一中国)
5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4+1——政治(口号反帝反阀)组织(国共合作倡导者/统一战线组织者)群众运动(民众主要发动/组织者)军事(身先士卒先锋表率),独特重大的贡献为人公认
52.简述大革命失败的原因3+3——客观(反革命力量强大、资阶动摇/统一战线分化、蒋汪先后叛变)主观(陈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共幼年冇经验、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思想)
53.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3——启示落后国也可用社思想使解放、社俄号召反帝/平等待中=>推动社思潮传播、俄工农广泛发动取胜给予了启示 54.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表现反帝反封彻底性、真正群众运动、促马义在中广传及其与工人运动结合
5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方法
CHAPTER 6 56.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是什么?2——客观(中日对比敌强我弱)主观(国民党战略失误、片面抗战消极防御)
57.简述《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3——阐明抗基本特点/发展规律、科学预测抗发展进程、阐明人民战争是取胜唯一正路/抗日游击战具战略地位
58.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3——政治纲领(推翻帝封,建新民共和国)经济(建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发展农村合作/允许民资富农经济存在)文化(废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科学大众新文化)
59.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中共中流砥柱、国民民族觉醒/团结/抗争、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支持
60.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5——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力量源泉)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精神动力)提高综合国力(自立基本保证)国民爱和平反侵略同时不怕战争、坚持中共领导(才能复兴)
6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4——武装抗日/持久战/全民族抗战路线方针(为胜利指明方向)开展敌后游击/建抗日根据地(巨大战略作用)组织推动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激发人民爱国热情/支援前线)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提供政治基础)62.如何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4——彻败日本/捍卫主权领土、促民族觉醒、促民族大团结/宏民族精神、世界反法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重大影响)63.列举1件抗日战争中最能体现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史料(1937-707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新四军)
64.抗日战争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特点是什么?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65.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坚持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时代性/自强不息与和平发展的统一 66.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是什么战役?——台儿庄战役
67.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1+2——重要组成/不可代替;抗战初期(积极抗战/重要作用)抗战后期(片面抗战消极防御/作用有限)
CHAPTER 7 68.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2——废封土/行耕者有其田土地制度、没收地主土地归无地/少地农民
69.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功绩是什么?4——总任务(农业国转工业国、新民社会转社社会)、警惕资阶糖衣炮弹、提出两个务必、…的决议和毛的《论…专政》构成《国民政协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70.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3——广大人民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大力支持、中共的领导(指明方向/最前线)、国际无产阶级和民众支持
71.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3——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党自身的建设
7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怎样形成的?3——1948中共中央提出召集=>>1949-1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自愿接受党领导=>>1949春,毛提出民主党派积极参政
7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农/资阶不能完成救亡图存使命和反帝反封任务、国民在中共领导下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国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出的最基本/重要结论 74.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根本的原因3——党代表工人阶级/中华民族&国民的利益、党用马义科学理论武装/毛思想为工作指针、革命时始终在最前线/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人民拥护)
PART III 7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的工作有哪些方面?4——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追剿残敌/续行土改/制婚姻法/镇反革命)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僚资/建国营经济/稳定物价)
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废不平等条约/撤外国军队/收回海关治权/抗美援朝)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开展三反五反/发展新党员)76.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5+1——
争取经济独立>>建设社现代化国家、赢得政治独立>>建设社民主政治、发展新民文化>>建设中特社文化、打破封锁>>全方位对外开放、“小米加步枪”>>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总之,我们确立社基本制度,开创中特社道路,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77.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5+1——
资本-帝列强压迫奴役国民#本国封/僚资统治#军阀割据战乱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新民to社的过渡创造前提; 中共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的成立,*标志着新民革取得基本胜利/半半社会结束/新民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78.上述材料概括的是哪个历史时期取得的历史成就?——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79.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3+1——
从中国革命性质来看(标志着消灭剥削制度/阶级的社革任务的完成)从社生产关系建立特点来看(为…奠定了政治基础)
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来看(使公有制占主体、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经济制度)
——总之,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改造,因此… 80.如何理解“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3 ——中国的社改造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 *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有中特的社改造道路。
第一,社工业化建设与社改造同时并举,把企业同个人的改造结合进行,*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革命转变】的理论。
第二,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从实际出发引导农民逐步走向社,创造性地……特色的【农业,手工业】社改造道路,丰富和...关于【个体农业经济改造】的理论.。
第三,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进行资工商业改造,创造性地…特色的【资工商业】…道路,丰富和…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理论。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英国的鸦片走私不仅造成了中国的大量白银外流和财政危机,还导致银贵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并且直接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禁鸦措施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2,鸦片战争战败,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的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约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索要赔款,抢掠财富,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2,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4,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4.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1,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2,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5.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4.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与其它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6.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以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改良运动。
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同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是不可能充分发展起来的。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但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派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无异于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一些虽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还是封建衙门式的,经营不讲效益,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官场恶习。7.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只有维新变法,革除积弊,才能挽救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局面,以图求存和自强。
2,只有君主立宪制度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是“治国之大经” 3,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8.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改良派说,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革命派指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获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改良派认为,只能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相对地指出,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
3,要不要社会革命,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革命派强调,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但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对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9.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及教训
根本上: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和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从内外绞杀了这场革命。主观上: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在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0.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如何爆发: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历史特点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1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3.为什么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4.为什么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1,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3,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4,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1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国共积极合作,建立、坚持和发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3,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16.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2,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3,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明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17.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原因: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 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虛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一、选择填空
1.1842年8月29号,中英间签署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3.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4.1844年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5.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6.近代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7.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更是根本的原因。
8.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9.《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0.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11.新式学堂: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1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13.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毛泽东:“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17.中国的资产阶级分成了两部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8.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19.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20.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21.毛泽东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22.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23.1928年10月11日,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
24.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5.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2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7.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28.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29.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步的取得胜利。
30.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31.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32.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33.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34.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学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35.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36.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37.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现实“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9.统一战线中存在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
4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41.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42.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43.没收官僚主义,具有两重性: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属——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44.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第一是互助组,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45.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仍由资本家经营,它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通过订立合同等方法,在企业外部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46.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47.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48.《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49.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毛短和主要任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时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50.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二、简答 1.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4.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尽管辛亥革命的流产已经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但仍被提出。这种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对于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现实是一种批判,但是实际上却并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5.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正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6.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的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
在革命道路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天”的主张。
在军事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7.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8.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历史,经历了以下的发展阶段: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的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4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至今,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
三、论述题
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行不通。
答: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之所以行不通,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国内资产阶级关系的状况决定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帝国主义不允许。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来发展他们自己的资本主义。地大物博的中国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极其广大的商品倾销市场,一个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一个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他们不愿意看到、不愿意容忍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和他们建立平等和发展关系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因为如此,“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不允许。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 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不敢提出彻底的否定封 建土地所有制的政治纲领,也不可能有效的去动员和组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的力量。正因为如此,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革命性和妥协性使得他们往往幻想 通过改良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中国的反动统治者是不能容忍、更经受不住任何政治民主改良的。
第三,以蒋介石等人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团不允许。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对熟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2.怎样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
答:(1)毛泽东首先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科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全部革命运动。(2)毛泽东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意义: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3.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的内容和意义。
答:第一,全面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质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调整和解决。
第二,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其中,大量的、普遍的存在着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一般说来,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用专政的、强制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应该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
第三,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即: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方针。
第四,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指出,我国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今后主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所阐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的思想,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成果。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长远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