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佳)戴士弘职业教育讲座学习心得
职教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
——赴南京参加戴士弘教授职业教育讲座学习心得
酒店管理专业课改小组一体化成员一行五人于2012年4月7日——4月8日在南京参加了全国职业教育“职教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学术交流会。本次学习主要由全国著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围绕职教课程的项目化改造进行授课。对我们正在开展的酒店管理专业一体化课堂设计上具有启发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主要心得体会在以下几方面:
一、单项课堂中教学设计上的提升
戴教授在讲座中就教师教学能力测评、课程的评价标准、课程改革、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如何改造传统课程教学,如何进行课程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通过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引出了课程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标准,即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进行能力训练;课程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指出了课程单元设计的要点。课程整体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六项基本原则:一是课程内容必须是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二是突出能力目标;三是以项目和任务为主要载体;四是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五是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六是课程整体的知识、理论、实践必须要一体化。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技术的认识
二、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的转变
现有的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应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听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实实在在地练出来的。因此我们应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能提高其职业能力的课程,因此,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戴教授的讲解点面结合、深入浅出,所举实例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符合教师的授课实际。此次讲座,他对我们高职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他对职教的基本理念、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解析四个方面就课程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学习。我认真学习,仔细记录,并就自己的课程对课程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思路展开构想,对课程改革和建设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三、培训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也应该更好的转变观念,学生其实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学生不爱学习,我们就得想办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书本上没有趣味,我们应以项目为载体建构知识,创建情景,为学生创造“建构主义”。
教学改革、教学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功需要大量的付出。我会逐步消化、体会专家们的精神,通过自己的仔细琢磨、收集信息、资料等来逐步完善自己的课程设计。
最后,感谢系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们能增长见识、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使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能更好的适应新的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专业教改的工作正步入正轨,课程体系初具规模,但尚不成熟,课标、学材的制作已完成了三个学期,但仍有不足之处,我定会把本次学习的精神在教研室进行传导,尽可能的让全体老师在课程设计这个方面上一个台阶。
王 佳
2012年4月
第二篇:戴士弘--项目化教学知识点
第一章
1、评价课程好坏,看学生“学”得好不好
2、课程评价新标准的第一条是,该课程是否突出了“能力目标”、第二条是该课程的内容是否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第三条是该课程是否以学生为主体。
3、职教课程改造的三项重要原则:必须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用项目和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第二章
4、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第三章
5、课程内容要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教师要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第四章
6、教学重新设计首先确定本次课的能力目标
7、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根本问题是不适当的教学模式、不适当的教学内容、不适当的教学方法
8、单元是时间上紧密相连的一次课,而非内容上的一个单元
9、课程改革:首先确定他的能力目标,然后围绕这个能力目标设计项目任务和能力的训练过程。
10、能力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可操作、可检验。多选
11、老师要精心设计能力训练的任务和项目,要求这些任务和项目能够覆盖本次课的全部主要能力点和知识点,同时各任务之间又有一个“要求逐步提高”的递进关系。
12、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点归纳:1,把时间上连在一起的课划分成一个“教学”单元。注意:不是按照内容划分单元,一次课或一个单元通常为1-4学时。
2、每个单元的结构必须完整
3、确定每个单元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4、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准备
5、设计一体化的能力实训过程和系统知识的学习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实验的内容
6、注意识别和改进课程的单元教学模式
7、教师备课人要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首先不是准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尽可能准备系统的应用知识。
8、教师要学会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而不仅仅会用“逻辑推导教学法”
9、备课要做好常规备课要求的所有准备,包括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的设计和实物。
13、建议:1要教课,不要教书
2、课程要进行教学设计,不要照本宣科
3、要应用,不要单纯的知识
4、要能力,不要单纯的理论
5、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应付
6、注意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第五章
14、课程项目任务必须具备的几项要素: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15、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a课程内容应当是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b课程要突出能力目标c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项目和任务d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要精心设计e课程的实施和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f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g两个渗透:渗透1——外语;知识、理论、计算;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内容必须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渗透2——职业核心能力必须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
16、确定课程目标:整体目标一般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表述的基本格式是: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通过完成xx(项目任务)能运用xx知识,根据xx标准或规范,做xx事情。”
17、单项项目设计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
18、设计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做中学、做中教
19、教、学、做尽可能一体化进行
20、课程进度表可以详尽地表述课程整体设计的思路和落实情况
21、“情境”指项目或任务的由来、环境、工作条件和约束条件。
22、一门课整体设计的演示,通常以“说课”的方式进行。说课是解释课程设计的内容、过程、方法和思路并不直接上课。而单元设计的演示不是这样,单元设计演示要尽可能真正向学生上课那样,采用“讲课为主,说课为辅”的方式进行,让别人看到你真正上课的风采。第八章 课程中的项目
23、课程教学项目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项目设计的好坏对课程的成败有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其中的大型综合贯穿项目
24、实际课程中应当用大型项目与小型项目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以达到预定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25、教学项目具有不可替代性,所有的实践内容不可以用顶岗实习来代替。
26、简答题:什么不是项目:
A、案例不是项目。案例是已成的事实,可以用来分析,但学生无法参与到案例中来,案例不能用于“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项目是一件未完成的具体工作,要师生共同参与,把它完成。项目有效益,有效果,有成果,有成败,案例没有。
B、简单的课堂活动不是项目
如问答、练习、游戏、读书、讨论、作业不构成项目
熟悉机床配置是为认知服务的教学活动,并不是我们所说的课程项目。C、模块不是项目
模块是内容的封装。模块的主要用途是进行灵活的整体搭建,模块中装封的东西可以是人和内容,例如知识的模块就体现为课本的章节,模块与项目之间没有关系。
D、工作要素不是项目
具体工作中抽显出的要素,不是项目。项目必须是一项具体可能完整的具体工作。
E、“工作环节训练”不是综合贯穿项目,最多只能是“单项项目”
一个具体产品的创意、设计、制作、评价、修改、检验、销售全过程,这是个综合项目。训练同一个单项能力的教学活动,不是综合项目,而是单项项目。项目必须是针对具体对象的某项具体工作的全过程。在综合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能力的训练、系统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养成这三个重要方面。F、“典型产品带教学”不是我们所说的“课程综合项目”
G、将原课本知识(章节或模版)按照职业活动过程或岗位工作过程重新排列,将章节命名为“项目”“任务”“模块””或“XX学习领域”,这不是项目。
27、论述题:项目的性质:
1、我们所说的项目是课程教学项目的简称。它是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要求改造过的一项具体工作
2、项目的展开应尽可能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的方式。
3、学生对这个项目要有内在的兴趣,学生尽可能全程参与,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应当有尽可能大的决策空间和创新空间。
4、项目尽可能真正实施(不仅设计方案),有对项目效果的客观检验。
5、尽可能转变师生身份,按照企业工作情境、企业规范、企业管理要求完成项目。
6、课程项目应当 承载学生的能力训练、系统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养成等多方面教学内容。
28、课程教学项目一定包含两类要素:认知要素和企业要素。
29、项目既不是课本知识原理的图解,也不是从工作场所直接照搬来的真实工作。30、项目让学生边做边学,而不是先学后用。
31、项目的目的:课程项目(及其产品)是训练能力、学习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载体。课程项目不是为了实体价值、利润。
32、传统的课程活动、习题、作业、实训等教学内容中,只有“认知要素”,基本上没有“企业要素”
33、项目设计的正确步骤
第一步,设计“项目工作”自身 第二部,项目的“教学设计”
第三步,将考虑了教学要素之后的项目落实到单元教学。
24、项目的情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整体情境、阶段情境、单元情境
25、项目设计的检验:
1、项目的要素检验(名称检验、对象检验、过程检验、要素检验、情境检验)
2、课程的主线检验
3、课程的辅助线索检验
4、项目的覆盖检验
5、项目的功能检验
26、项目是一个具体的实际工作。所谓项目的“情境”就是这件事情的由来、他得工作环境与约束条件。教师不断提出一个个新情境,不断引出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情境是学生“行动”的引导,情境是教师上课实施“引导”的重要手段。
27、课程的整体设计看,其中的每个项目都应当是一个总的情境,由此引出该项目。每个子项目和任务,又有自己的具体情境。从课程的单元设计看,其中的每个任务也应当有个大的情境,由此引出该任务。
28、常见的情境类型包括:正常情境、出错情境、意外情境(客户想法变化、工作中突然断电)、紧急情境、违规情境。
29、项目中体现的教学要求:A教学项目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B、教学项目要突出能力目标C、教学项目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内在动力D教学项目的设计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E、项目要有足够的覆盖性F、项目要便于学生岗位遍历、操作体验、参与全程G、项目教学的实施要在实践中学H、项目要便于学生从错误中学I项目要便于学生在协作中学习J项目中要有学生决策和创新的空间、发挥想象力的空间K学生尽可能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L按照“建构主义学习观”组织项目教学M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N非技术要素的承载。
30、项目课程要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用知识的逻辑推导教学法。
31、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是指“知识、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做”的一体化,“做事与做人”的一体化。做中学,边做边学。
32、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具体要求: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一体化;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能力与素质的一体化,做事与做人的一体化,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一体化。
33、目前常见的“分离”(非一体化))
1、单元教学中,先讲后用,2、整体教学中,先集中学理论,最后综合实践
3、大型实践课中严重缺乏知识、理论的配合4、专业课只讲专业、只讲故事,不讲道德、不讲做人。
5、思想政治课又只讲做人、只讲道德、不讲做事,思想 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
34、课程体系改造的思路。
1、改变课程体系设计的出发点
2、改变专业教学目标的重点
3、改变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
4、改变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
5、改变学习模式
6、改变课程体系建设的工作方式。
35、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以下三段结构:
1、文化基础课程学习阶段
2、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
3、专业课程学习阶段
新的三段结构:
1、始业与择业教育阶段
2、专业与乐业教育阶段
3、就业与创业教育阶段
36、新的学习模式:在做中学,边做边学
37、传统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封闭式,新的建设方式:开放式、校企结合式。从改造到实施,全程引入企业专家,双方协作,共同完成。
38、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课程性质
2、课程面向的岗位
3、课程目标
4、课程主要内容
5、课程实施要求
6、课程评价标准
7、课程的考核方式
39、课程体系改造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结构原则、系统开放原则
40、专业课程体系的五种类型:
1、学科体系+实验课程体系、2、弱化的学科体系+强化的实践教学、3、训练“课程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4、训练“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5、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主的课程体系。
41、参加培训测试的教师,经历以下环节P151页
42、简答题:职教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6个原则加2个渗透:六个原则:
1、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原则
2、课程突出能力目标原则
3、课程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原则
4、项目实施过程要精心设计原则
5、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2个渗透:
1、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仅依赖集中上课方式
2、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8项,152页)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上课方式。
43、全体任课教师原则上都必须参与。(整体参与)
44、重要的不是“宣传、灌输”新观念,而是用改变行为来改变旧观念,学会实际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带领学生边做边学,先做后学,在做中学。
45、课程教学设计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直接教学,而是学习、运用新观念,为了展示自己对新职教观念的理解水平。
46、讲座中用同一课程的正反两种设计实例,来展现新旧观念差异,特别是反例往往是许多人正在使用的上课方式。
47、能力考核设定最低线:
1、课程是否具备合格的能力目标
2、是否体现能力目标的实训项目(任务)
3、能否有恰当的实训过程,以保障能力目标的实现 第十六章
48、教改主体的整体性。整体教改应当是由院领导班子直接指挥,教务处、人事处、分院、系部、教研室、督导等部门具体执行,学院全体教师、全部课程无一例外,全员参与改革的实践。
49、整体教改的突破口是教师的观念和能力
50、专业建设核心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造。
51、必须充分运用全校的力量,在较短的时间,解决全体教师的观念问题,能力问题和全部课程的改造问题。大约3-5年。
52、多选题:教改的重点是
1、宣传和运用先进职教理念
2、改造全体教师和干部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
3、培训全体教师的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
53、专业建设核心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54、重点简答题:专业课程体系改造的要点是: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终生发展,以人为 本;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导向;按照市场需要、执业活动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求设置课程、吸收职业岗位规范、职业技能证书的内容到课程中来。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整合全部课程。改革盲目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学科课程体系,创造符合职业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新结构。
与课程整体设计的切入点一样,专业课程体系改造的核心工作就是,如何嗯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本专业的能力目标,根据专业能力目标,设计整个专业和每门课程的项目与任务。
课程体系改造好了,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改造实践教学条件,以此为依据改造师资队伍,以此为依据改革管理政策,以此为依据改造课程的大纲和教材,以此为依据改革课程和教师的评价标准。
专业课程体系改造后,需要对每一门课程重新审定,按照现代化先进的职教理念从新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55、多选:新的职教教学模式要点是:强化职业岗位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实践教学,组织高校的第二课堂教学,建设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基地;使高职课程教学模式与工学结合的要求全面接轨。
56、第二课堂是指全院所有课程
57、第二课堂中的“项目”是指职业岗位中典型的,尽可能实际的、综合的产品、实务、任务、服务等具体工作。
58、项目不等于活动、59、判断题:当国家一再强调,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时,如果一个教室还在为坚持应试教育服务的知识体系,显得多么不和事宜。60、以第一课堂教学为主导,以第二课堂为重点、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重要内容 61、能力训练功能能包括:职业核心能力、经济活动能力、法律活动能力
62、实训基地改造:
1、加大操作型设备的比例
2、设计项目式实训设备
3、针对现有的大型设备、通用设备,要组织专人开发系列项目,写出项目工作文件,组织课程实施
4、实训场所展示内容的更新
5、开门办学
63、团队建设是职业院校创新改革的基本保障
64、多选题:应当开展的主要能力本位的“行动型培训”“研究型培训”“创新型培训” 65、以团队建设和整体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学院内涵建设
66、所谓内涵上的工学结合就是学院和教师从思想上转变自己的观念,用企业的眼光看待教学工作,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改造所有的教学。67、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学
68、误区2职业教育理解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终生不变化,主要训练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 69、新型学习模式的开发:
1、被动型间接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2、主动(兴趣)型间接知识的学习
3、观察引入型间接知识的学习——这三个是间接“知识”学习的主要类型
4、探索、研究型学习
5、设计型学习
6、生产型学习——这三个是“直接学习”。70、专业课程体系改造具体原则8项:1.以人为本的原则2,课程体系内容的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原则3.能力本为原则4.以项目任务为课程的主要载体原则5.精心设计能力训练过程原则6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7.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8.渗透教学原则
第三篇:健康讲座主持词(王弘)
健康讲座主持词
各位尊敬的来宾,亲爱的朋友,庆国庆,庆司庆,55周年“相约国寿,百万客户大回访”客户联谊会,现在开始。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主持人,来自中国人寿保险北分第六营销区部,我叫王弘。金秋的北京,收获的十月,在这北京最美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5周年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对各位尊贵的来宾道一声,“节日快乐!”同时也将迎来我们中国人寿的建司55周年司庆,因为中国人寿的前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成立于1949.10.20日,与共和国同龄。在这55年的经营历程中,我们历经了风风雨雨,始终坚持客户至上、诚信经营、稳健发展的原则,形成了突出的优势和特点,取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也许在座的各位还能记得在每天晚上中央一套新闻联播之前的那段精练而又意味深长的广告词“相知多年,值得托付”,正是由于您长久以来信任与支持才有我们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我们一直占据着中国保险业的龙头地位,并且在2003年首次成功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位列290位,2004年再次入选,241位,同时成为第一个在海外两地同时上市的保险公司,也是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金融企业。
为了表示我们对广大客户的感激之情,借着国庆和司庆的机会,公司特别安排了“相约国寿,百万客户大回访”系列活动,今天的“关爱生命,健康与您同在”健康知识讲座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带来今天讲座的是徐肖翔教授。
下一个环节,市公司相关介绍,孙红经理。
最后我们为您安排了,本次活动的最后压轴大戏,客户幸运抽奖。
1、客户奖励:联谊卡回执每累计到十万张,市公司将进行一次抽奖,抽奖内容为:
一等奖:国寿回报奖3名:奖励新马泰旅游;(价值5000元)二等奖:国寿关爱奖100名,奖励高级被褥一套;(价值300元)三等奖:幸运奖1000名:奖励精美奖品一份。(价值50元)
第四篇:姜大源、刘育锋职业教育讲座学习心得
姜大源、刘育锋职业教育讲座学习心得
2012年11月10日,我参加了学院组织集体学习活动,聆听了姜大源教授、刘育锋教授就职业教育进行的主题讲学。通过该讲座学习,我认识到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姜大源教授认为,现在职业教育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这是与普通教育的明显不同之处,但是在强调就业导向的时候,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会需求,一个是个性需求。职业教育既然是一种教育,它就要为人的一生发展打基础,所以更要注重个性需求,即注重人本性的目标。因此职业教育不能被动地适应工作岗位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应该是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
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精英型”的教育模式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学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针对某一社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的需求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培养能直接成为生产第一线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高技能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最根本的区别: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职业发展能力较强,具有在某一个或几个职业岗位从事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能力;二是学生对职业岗位需求的前沿性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三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职业岗位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复合性特征,需要更多的职业专项技术的学习、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根据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在社会经济对高等专门人才需求类型和层次上找准位置,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中构建一个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则。严格地讲,职业教育的专业不应该叫做“专业”,它来自于对社会职业群、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或者态度的共同点,是一种用于教育的职业,并非完全照搬社会职业,因此应该是“教育职业”。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职业经常发生变动,所以职业教育的专业也是在经常发生变动。“专业”的概念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教育职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应针对不同层次知识基础和不同能力结构的人,因材施教,培养其成为社会需求的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传授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其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贡献能力。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成材的需求,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不同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尤其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当坚持“规格和特色”的有机统一,必须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一生高度负责,坚持应有的规格标准。同时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培养质量应该突出这种人才具有的特种技术应用能力。只有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标准,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办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
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就是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教育、敬业教育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还要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育教学改革要以行动为导向。行动是一个人有意识、有目标、有反馈的活动,工作是一种行动,学习也是一种行动。工作要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是通过工作过程导向实现的;学习要实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受体,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职业教育的三要素是学生、教师、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基于主动、自我调节、建构以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学,学生是在主动存在与受动存在之间转换;教师是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指示、描述、启示意义的教,教师是在反应存在与主动存在之间转换,当学生主动存在的时候,教师是反应存在,当学生受动存在的时候,教师主动存在;情境则是基于项目、案例和问题意义的境,情境是整合而存在的。
通过这次姜大源教授、刘育锋教授的讲学,我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改革要实现从结构导向的教学向行动导向的教学的转变,由静态变为动态,由知识的传授向认识的传授转化。在今后日常工作中,以此作为自己的重要行动指南,真正做好职业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