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志刚--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感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之旅——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学 院
材料与冶金学院
班 级
冶金1206
任课教师
曹洪涛
姓 名 李志刚
学 号 20122021
2014年 10 月 8 日
红色之旅——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地
学习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奋勇卫国的精神,实地瞻仰革命先烈英勇风姿,就地考察辽沈战役地历史意义。
1.2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能够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的认识到党的革命力量。
2.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2.1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
8月5号从学校坐火车到锦州,在火车站住一晚。8月6号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2.2社会实践的内容 辽沈战役纪念馆简介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978年10月叶剑英题写馆名。新馆于1988年10月31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新馆坐落在锦州火车站东侧铁路桥的北面。开馆14年后,2002年底闭馆开始改陈改造,2004年11月2日改陈改造工程胜利竣工并重新开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辽沈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馆内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其中《攻克锦州》全景画馆为国内首创,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雕塑、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是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的开山之作。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历史的丰碑,是人民的怀念。馆藏丰富的文物和史料,成为辽沈战役研究和展示中心。革命纪念性建筑与现代园林融为一体,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文化旅游的胜地。军碑
朱瑞将军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1948年在辽沈战役攻打义县战斗中牺牲,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
朱瑞将军雕像建于1991年11月2日,座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西侧60米处,占地面积95平方米。由鲁迅美术学院贺中令教授设计。通体由花岗岩建造,长8.4米、高3.6米、宽2.1米。炮车式的纪念碑正面镶嵌着2.4米高的朱瑞将军高浮雕头像。头像下方镌刻着伍修权同志题写的“朱瑞将军”四个金字。碑体背面铭刻着朱瑞将军生平简介。三层踏步的石台阶基座,将炮车碑托起,雄伟地象征着将军指挥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压倒敌人的气势。将军头像背景大面积窟窿凿痕,内涵将军殉职的意蕴。
梁士英墓、张士毅墓
在辽沈战役纪念塔东侧60米处有两座相并列的陵墓,在西侧的是梁士英墓、在东侧的是张士毅墓。梁士英、张士毅是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两位著名烈士。两位烈士墓的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为花岗岩结构,长3.2米、宽2.4米、高0.7米。北立墓碑,记述烈士生平及贡献。墓地呈扇形,周围环以苍松。梁士英墓为衣冠冢,张士毅墓为尸骨墓。
胜利之门
胜利之门是由三个单体建筑组成,占地东西长77米,南北宽42米,前
面两个单体建筑,东面高11米,西面高9米,北面单体建筑最高16米,三个单体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前面两个单体建筑都有一个斜度,从远处看是一个英文字母“ V ”,是胜利的象征,同时又像张开的手臂,敞开胸襟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由两个建筑主体单块形成的门,透视出辽沈战役纪念馆深远壮观的背景。胜利之门是一组城市雕塑,是一组展厅,是一组意义深远的门,它可以和“凯旋门”相提并论。内容
2014年8月6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次参观了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个由青铜雕制的战士塑像,一手向前挥,一手拿着枪,这座战士纪念塔高达6米高,塔下104个台阶代表着辽沈战役大决战时52个日日夜夜。走进大厅内,我看到了1948年10月14日总攻的场面,参加辽沈战役的将军和战士一样作战,在冬季零下40度作战。决战中人民解放军两天歼灭国民党10万大军。东北人民积极支援前线,送亲人参军。一位老妈妈李玉今,送走四位亲人参军,四位亲人都在战场上牺牲了,老妈妈又送走两个儿子参军,先后送走6个亲人,真是一位伟大母亲。在英烈馆一位解说员还给我们讲述了5位将军牺牲的情况,他们是朱瑞、杨子荣、梁士英、张德新,还有一位女将军,牺牲时才19岁。在整个3年的战争中,无论战士还是将军都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巨大代价,人民解放军共牺牲5万余人,而人民解放军共歼敌近50余万。在参观中我看到了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周长122米,高16米,面积1968平方米,画布重达4吨,所再现的是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25万大军攻克锦州宏伟全景。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历经战争的长期考验和锻炼,人民解放军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充分体现了高度的革命热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的内心受到深深感染,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3实践感悟
一件件纪念品,简朴甚至是破旧,可就是像有巨大的吸引力,让人止步不前,因为那倾注着烈士们的所有心血,代表着烈士们的荣誉,谱写着奋勇杀敌的乐章。每走到一个纪念品的旁边,我都会认真观看好久,想要亲手触摸,甚至会想占为己有,爱国之情油然而起,为往日的蹉跎和抱怨倍感惭愧,因为现在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幸福是先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所以我们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模拟战场,形象逼真,参观的人如同真正的置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看着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无敌,那大无畏的精神令人钦佩;看着牺牲的战士的尸骸,遍山遍野,形状各异,惨不忍睹,我的心为之一紧,中华的英雄,百姓的好儿女,我们为你们感到骄傲!看着倒塌的房屋,看着整个城市战火连天,杀气腾腾,仿佛听到冲锋号的声音、前进的呐喊声、受伤战士的呻吟声、百姓的声声叹息,仿佛嗅到空气中硝烟味、血腥味,又怎一惊心动魄述说的清楚?可是最令我震惊是那样的一幕,两个服装不同的中国人在一起分外眼红的厮杀,我没有了任何感慨与赞美,仅剩下阵阵颤抖。他和他,都是炎黄子孙,有着相同的血脉,家中都有翘首望儿活着归来的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有望夫早归的妻子,都有期待父爱的孩子,可是因为政权的归属,他们成为了敌人,我真的想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现在我们过着用鲜血换来的仓廪实的和平生活,那是怎样的来之不易?可祥云下生活的一部分人不懂得珍惜,开始了思考,思考自己的利益;思考天下和平、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我也要分一羹。也许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会有利益、权力的纷争,所以日子过得舒服,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些人又一次将我们是炎黄子孙的后代远远的抛在脑外,只想到了独立,只想到的权力的独立,可悲,可悲,他们的可悲,百姓的无奈。奈何,奈何!有了新思考的人们,请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冲昏了头脑,请你睁开蒙闭的双眼,张开堵塞的双耳,看看华夏儿女的所想,听听华夏儿女的心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特别是青少年,吃好的,穿好的,各方面都享受现代化,无忧无虑过着现代化生活。就这样,还有一些人不满足,不知足,不好好工作,总是把享受放在第一,不讲奉献,集体观念不强,个人利益放在第一,忘记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必须永远记住“珍惜”二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一切是由无数中华民族先烈换来的,我们每一个人要努力工作,把国家建设的更强大,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过去。
这次参观使我深受教育,我必须加倍努力学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第二篇: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感受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简介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978年10月叶剑英题写馆名。新馆于1988年10月31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新馆坐落在锦州火车站东侧铁路桥的北面。开馆14年后,2002年底闭馆开始改陈改造,2004年11月2日改陈改造工程胜利竣工并重新开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辽沈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馆内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
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其中《攻克锦州》全景画馆为国内首创,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雕塑、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是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的开山之作。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历史的丰碑,是人民的怀念。馆藏丰富的文物和史料,成为辽沈战役研究和展示中心。革命纪念性建筑与现代园林融为一体,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文化旅游的胜地。
军碑
朱瑞将军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1948年在辽沈战役攻打义县战斗中牺牲,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
朱瑞将军雕像建于1991年11月2日,座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西侧60米处,占地面积95平方米。由鲁迅美术学院贺中令教授设计。通体由花岗岩建造,长8.4米、高3.6米、宽2.1米。炮车式的纪念碑正面镶嵌着2.4米高的朱瑞将军高浮雕头像。头像下方镌刻着伍修权同志题写的“朱瑞将军”四个金字。碑体背面铭刻着朱瑞将军生平简介。三层踏步的石台阶基座,将炮车碑托起,雄伟地象征着将军指挥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压倒敌人的气势。将军头像背景大面积窟窿凿痕,内涵将军殉职的意蕴。梁士英墓、张士毅墓
在辽沈战役纪念塔东侧60米处有两座相并列的陵墓,在西侧的是梁士英墓、在东侧的是张士毅墓。梁士英、张士毅是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两位著名烈士。两位烈士墓的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为花岗岩结构,长3.2米、宽2.4米、高0.7米。北立墓碑,记述烈士生平及贡献。墓地呈扇形,周围环以苍松。梁士英墓为衣冠冢,张士毅墓为尸骨墓。
胜利之门
胜利之门是由三个单体建筑组成,占地东西长77米,南北宽42米,前面两个单
体建筑,东面高11米,西面高9米,北面单体建筑最高16米,三个单体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前面两个单体建筑都有一个斜度,从远处看是一个英文字母“ V ”,是胜利的象征,同时又像张开的手臂,敞开胸襟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由两个建筑主体单块形成的门,透视出辽沈战役纪念馆深远壮观的背景。胜利之门是一组城市雕塑,是一组展厅,是一组意义深远的门,它可以和“凯旋门”相提并论。
有感
2011年7月24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一次参观了家乡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个由青铜雕制的战士塑像,一手向前挥,一手拿着枪,这座战士纪念塔高达6米高,塔下104个台阶代表着辽沈战役大决战时52个日日夜夜。走进大厅内,我看到了1948年10月14日总攻的场面,参加辽沈战役的将军和战士一样作战,在冬季零下40度作战。决战中人民解放军两天歼灭国民党10万大军。东北人民积极支援前线,送亲人参军。一位老妈妈李玉今,送走四位亲人参军,四位亲人都在战场上牺牲了,老妈妈又送走两个儿子参军,先后送走6个亲人,真是一位伟大母亲。在英烈馆一位解说员还给我们讲述了5位将军牺牲的情况,他们是朱瑞、杨子荣、梁士英、张德新,还有一位女将军,牺牲时才19岁。在整个3年的战争中,无论战士还是将军都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巨大代价,人民解放军共牺牲5万余人,而人民解放军共歼敌近50余万。在参观中我看到了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周长122米,高16米,面积1968平方米,画布重达4吨,所再现的是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25万大军攻克锦州宏伟全景。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历经战争的长期考验和锻炼,人民解放军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充分体现了高度的革命热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的内心受到深深感染,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特别是青少年,吃好的,穿好的,各方面都享受现代化,无忧无虑过着现代化生活。就这样,还有一些人不满足,不知足,不好好工作,总是把享受放在第一,不讲奉献,集体观念不强,个人利益放在第一,忘记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必须永远记住“珍惜”二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一切是由无数中华民族先烈换来的,我们每一个人要努力工作,把国家建设的更强大,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过去。
这次参观使我深受教育,我必须加倍努力学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第三篇: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我的家乡锦州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著名的军事、科技、商贸重镇和优秀的旅游城市。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而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我们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和同学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当我们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看到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走进纪念馆,我们被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所震撼,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上刻录着五万多位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呼吁着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纪念馆中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可以说辽沈战役之所以胜利是与我们的烈士和群众分不开的。纪念馆分为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纪念馆内部分为四个部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战史馆主要介绍的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里面陈列着战争时期我军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枪炮以及生活用品等,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子弹打成千窗百孔的塔山英雄树。支前馆里介绍了在战争时期,后方老百姓支援前线的物品,有独轮车、担架、小缸、铁叉、扁担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深。英烈馆里介绍了很多英烈的感人故事,其中就有在东北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有在锦州战争中牺牲的马云飞、梁士英;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学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著名战斗英雄,这些英雄的悲壮事迹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
我们最后参观的就是著名的全景画馆,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它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最令我难以忘怀也是全景画馆,站在全景画馆里,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扑面而来,那种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仿佛跨越了时空,又走进了半个世纪前那场壮烈的战争
在感受东北解放时期的艰苦岁月,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我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历史将指导我们更好的前行。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我深切地明白,爱国不是用说的,而是实实在在做的。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有人会问“国是什么?国在哪里?”那么请记住国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国是华夏大地每一处疆土,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爱国就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在这个科技比较发达的社会,我们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步伐,严格要求并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第四篇: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长期以来,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锦州市乃至全国对外接待的“红色名片”和“城市客厅”,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特别是新馆开放以来,辽沈战役纪念馆相继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辽宁五十佳景。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历史的丰碑,是人民的怀念。馆藏丰富的文物和史料,成为辽沈战役研究和展示中心。革命纪念性建筑与现代园林融为一体,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文化旅游的胜地。多少次的往返锦州,总能在高速路边上看到“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牌子,再加上些回忆战争的书籍里面提到的辽沈战役一些激烈的战斗描述,更想到现场看看这个纪念馆。4月5日,我和同学一起组团去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我们刚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色的雕塑,下面是: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朱德总司令提的这12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两边是一座座烈士的墓碑,那一个个牺牲的烈士的名字至今还在我眼前!使我不由得感到这是一场多么壮观的战役!
进入馆内观看,有两个浮雕,刻的是战士们冲锋的场景。走进馆内仔细观看,我看见在展览栏里有许多的革命时期留下的东西。如在革命时期,林彪有过的手枪、做衣服用的缝纫机、记者的相机、英雄的棉袄箱子还有一些为在革命里表现突出的人颁发的证书、勋章。里面还有几个仿真的景象---刚进的时候有一个白桦林的景象,十分淋漓尽致,有一些仿真的树木,还有个小木桥呢!另一个是一座民房,里面有个伤员,体现了军民的情同一家的和谐景象„„
这是解放锦州非常重要战役,当时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都在10万以上,打了6天6夜,阵地一会是敌方的,一会是我方的。我方损失的确不小,当时向林彪汇报时,林彪的答复是:我不关心伤亡数字,我只是关心阵地在不在!双方夺来夺去,枪弹炮火纷飞,硬是把参天的大树变成了烧焦的树干。几天几夜不停的战斗,有的战士根本没时间睡觉,以至于有个战士炮弹打断了他的腿儿,他还是没有知觉,还在沉睡!这次战斗我方胜利了,给锦州的解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为此失去的生命却数以万计。
纪念馆里陈列了好多支前的照片和数字,如果对数字敏感的话,细想起来的确触目动心!用的军粮,用的担架,参军人数,用的马车,用的牲畜,甚至用的食盐等,数目都是惊人的。的确体会到了前方打仗,后方需要准备组织巨大的保障。前方的较量,也是后方的较量。东北人民的牺牲,不仅仅表现在前线,后方也有巨大的付出和贡献!
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的确没了元气。紧接着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关参加平津战役乃至以后的战役。多年来和国民党的较量,就算基本成了定局。众所周知,1945年8月小鬼子投降后,国内就是国共两党的势力了,而且双放几番讨论和谈判,根本不可能你让我,我让你的,也根本不可能共同执政的,只能武力解决了。辽沈战役的成功,让我方在日后的势力壮大发展的进程上,起到了决胜局的作用。辽沈战役是对中国贡献,以后建设中国,发展中国,东北的确作出了好多,贡献出了好多,甚至牺牲了好多好多。
辽沈战役纪念馆那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胜利之门是由三个单体建筑组成,占地东西长77米,南北宽42米,前面两个单体建筑,东面高11米,西面高9米,北面单体建筑最高16米,三个单体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前面两个单体建筑都有一个斜度,从远处看是一个英文字母“ V ”,是胜利的象征,同时又像张开的手臂,敞开胸襟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由两个建筑主体单块形成的门,透视出辽沈战役纪念馆深远壮观的背景。胜利之门是一组城市雕塑,是一组展厅,是一组意义深远的门,它可以和“凯旋门”相提并论。
炮车式的纪念碑正面镶嵌着2.4米高的朱瑞将军高浮雕头像。头像下方镌刻着伍修权同志题写的“朱瑞将军”四个金字。碑体背面铭刻着朱瑞将军生平简介。将军头像背景大面积窟窿凿痕,内涵将军殉职的意蕴。
在辽沈战役纪念塔东侧60米处有两座相并列的陵墓,在西侧的是梁士英墓、在东侧的是张士毅墓。烈士名录墙坐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南面两侧。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攻克锦州》全景画馆为国内首创,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枪林弹雨,场景模仿的淋漓尽致。是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的开山之作。
我们在静静瞻仰历史照片,细读每份文字,观看历史遗物之时,听到有个小姑娘嬉笑着说:还挺帅气。话音刚落,我们瞥了小姑娘几眼,大概是十六七岁的模样,而她说的挺帅气的照片也是很有历史寓意的照片,上边的伟人也是为辽沈战役作出巨大贡献甚至牺牲的人。就这么一个嬉笑的评价,让人深深感觉我们的下一代,是为他们担心,还是为他们不经意间的评价而感到忧虑呢?我这个年龄,无法找大答案,我们只是希望如今的一代,有你们的不经意,也更希望有你们的敬意和经意。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什么事情都随便,那么以后怎么办呢?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是提高了,人们的思想的确是不受禁锢了,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了,但是面对逝去的先烈,我们再展开自己的想象,是否也得分个场合呢?
第五篇: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占地51000平方米。馆区内绿树掩映,芳草萋萋,环境幽雅而肃穆。馆区南部,苍松翠柏簇拥着雄伟挺拔的辽沈战役纪念塔;馆区北部,茵茵绿地映衬着巍峨壮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塔相互映照,构成一组气势恢弘的纪念性建筑群。
辽沈战役纪念馆座落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锦州。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二十世纪中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南至辽宁西部、北至沈阳、长春等地的千里战线上,同国民党军展开战略决战,国共双方共投入兵力150万之众。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锦州,决战辽西,占领沈阳,最终全歼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对此,开国领袖毛泽东评论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中国革命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辽沈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馆内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列馆和全景画馆。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其中《攻克锦州》全景画馆为国内首创,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全景画馆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是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的开山之作。
一进入纪念馆大门,两侧耸立着有黑色大理石制作的烈士名录碑,非常壮观,上面篆刻着5万多名烈士的名字。我们在碑前放慢脚步,端详着那些并不熟悉的名字,祈祷着他们的在天之灵安息!
再往前走就是雄伟的辽沈战役纪念碑,碑的顶端是一位身穿棉大衣、左手提着枪、右手举过头顶,似乎是在呼唤战友前进的战士形象。纪念碑下部是由朱德同志书写的题词:“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
我们边走边看,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我们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走过纪念碑,就是纪念馆。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建筑结构共分三层,基本陈列的主题是 “ 决战决胜 ”,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 4 个专题馆,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和每个馆的特性,一层为序厅和战史馆,下一层为支前馆,下二层为英烈馆,最后沿着螺旋式坡道盘旋而上是全景画馆。整个展览面积为4912.92平方米,展线长度768.92米(不含序厅),展品1460余件。设计庄重、凝练、舒展、大气。
从正门进入,是一个大厅,叫作序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组战士浴血奋战的雕像,我们在这里向他们表示敬意。在大厅四周的墙上,还雕刻着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颁发的各类奖章,共十枚。
战史馆的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
支前馆在陈列艺术形式上创造了一种亲切热烈的氛围,以厚重倾斜版面,形成支撑力度,显示人民战争的巨大支援;在效果上突出了朴素热烈;内容上分为组织领导,支援解放战争;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保家保田,参军参战和执行战勤,拥军优属四个部分,主要展示了东北人民在东北局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为了战争的胜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他们向往革命的火热情怀。
英烈馆的展厅里展示着获得“全国战斗英雄”称号的干部战士的相片和事迹。在辽沈战役中,许多干部战士为了共和国的建立而捐躯:朱瑞烈士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他是辽沈战役中职位最高的烈士;引人注目的还有那位获得战斗英雄称号的名叫郭俊卿的战士,她是原热河林西县人,假扮男装,投身革命。她是获得战斗英雄称号的唯一的一位女性;还有一位没有留下照片的烈士叫张德新,牺牲时只有16岁,是儿童团长。他是辽沈战役中年龄最小的烈士。许多女战士和少数民族战士也参加了辽沈战役。姜仁福烈士,女,朝鲜族,当时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纵队卫生班班长。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这些革命英烈们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建立的。在结束参观时,我深深感到共和国的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建设这来之不易的祖国,弘扬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