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案件查办治本功能
充分发挥案件查办治本功能 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xx市纪委、监察局
今年以来,xx市纪委监察局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加强监督为保障,以案件查处为重点,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尤其在查办案件工作上,认真贯彻落实xx市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办案、加大力度、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以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法纪、经济和社会效果。2011年,xx市纪委、监察局被xx省省纪委、监察厅评为2011年度“xx省省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工作先进集体”。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结合xx市实际,就查办案件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简要汇报:
一、领导重视,夯实基础,不断完善惩防体系建设 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xx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惩防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三河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认真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问题。市委常委会坚持每半年听取一次惩防体系建设专题汇报,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及时完善体制机制。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一律按照标准执行,及时划拨重大案件和反腐倡廉专项活动经费,推动了重要工作的开展和重大案件的突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反腐倡廉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为做好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纪委常委会自身建设是做好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坚实基础。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市纪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在保障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大局中谋划部署、推动落实,不断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工作的沟通协调是做好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前提。纪委监察局坚持每月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开展情况,认真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机制。将反腐败工作列入党政重要议事议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积极协助党委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任务分工,落实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时间,定期进行检查。通过全面有效的组织协调,使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反腐败的强大合力,推进了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二、明确重点,加大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人员 我们认真履行查办案件工作职责,时刻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做到敢于亮剑,敢于查处,敢于碰硬,支持改革者,保护干事者,惩治腐败者。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为重点,坚决查办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严厉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的案件,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上半年,我们发现某局存在多收取企业检测费用、强令企业履行非法定义务等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市纪委领导做坚强的后盾,我们顶住说情风,排除一切干扰,履行职责,深入调查,最终对该局一把手和主要责任人依纪进行了处理。2012年以来,共新立案63件,已结案38件(其中正科级1人,共收缴违纪资金19.1万元),另外25件已经查清违纪事实,正在进行审理(其中涉及副科级干部5人)。通过惩治违纪违法人员,震慑了腐败,发挥了案件查处的治本功能,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收集线索,拓展案源,切实提高成案率
市委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作用,健全完善了案件移送和协同办案等协调机制,制定下发了《中共xx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职责及相关制度(试行)》,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对重大复杂案件安排协同办案,对立案的案件相互通报,对处理的案件相互移送。遇有人事调整时,及时对反腐败协调小组人员进行调整,每个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都明确一名具体负责协调的人员,尤其是公安机关,专门成立了以治安、刑警和经侦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协调小组,负责收集内部所有机构的案件线索,不瞒不漏,及时移送相关案件。市纪委还制定印发了《关于实行执纪执法机关相互移送(移交)案件制度的规定》,执法执纪机关受理和处理的案件涉及党员和监察对象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今年以来,各执纪执法单位之间共相互移送案件线索35件,其中,市纪委向市公安局移送2件,向市检察院移送2件;市法院向市纪委移送4件,市检察院向市纪委移送3件,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向市纪委移送9件,市公安局向市纪委移送15件,由此确保了违纪违法党员和监察对象全部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发挥廉政监督员的作用,充分利用1890投诉服务电话、12346公路三乱治理热线等方式收集案件线索。制定《重要案件线索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对重要案件线索的集中管理、集体排查。今年以来,共收到相关部门转来重要案件线索70件,其中信访室转来28件,纠风室转来34件,效能室转来7件,省纪委交办1件。有效防止了线索流失,切实提高了成案率,增加了案件数量。
四、注重协调,构建网络,形成办案合力
充分发挥案件查办协调职能,构建立体的查办案件协调网络。在内部协调上,我们充分发挥各室职能,根据办案工作需要,打破机关科室和领导分工界限,统一调配人员、车辆,从领导精力、干部力量到后期保障向办案一线倾斜,确保办案工作顺利开展。在外部协调上,进一步完善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职能,对重大案件实行统一指挥,协同办案,为快速有效突破案件提供了组织保障。在上下协调上,我们遇到重大案件邀请xx市市纪委领导指导和协调,力量不足时抽调镇纪委精干力量协助市纪委办案,镇纪委遇有重大复杂案件时,市纪委派人到场指导,切实形成了上下协调衔接有序的办案机制。
五、细化责任,严格程序,确保案件质量
我们在案件查办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细化责任,严格程序。在线索管理方面,坚持做到集中管理,集体排查,有效拓展案源;在初核阶段,坚持做到全面查看,破除思维定势,切实提高成案率;在调查阶段,坚持做到重点取证,认真鉴别,严防伪证、错证;在审理阶段,坚持做到量纪准确,确保对案件既准确定性,又处理恰当;在常委会议上,坚持做到实事求是,确保案件质量。
六、完善措施,健全制度,不断提高市纪工委、镇纪委办案能力
我市共有9个纪工委,10个镇纪委,市纪工委和镇纪委共有71名纪检监察干部。为发挥这支干部队伍的作用,消灭查办案件空白点,我们不断强化市纪工委和镇纪委建设,制定落实三项措施。一是配齐人员。对纪工委和镇纪委人员配备不齐的,按照编制全部配齐,进一步增强办案力量。二是明确任务,强化责任。为消灭纪工委和镇纪委办案空白点,我们不断增强纪工委和镇纪委的办案压力和责任,切实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对需要调查的案件按照程序批示给纪工委和镇纪委,通过实践,不断提高案件查办能力。三是加强培训和指导。继续实行镇纪委专职委员到检查室轮训制度,对10名镇纪委专职委员进行了轮训。对纪工委、镇纪委查办案件遇到难度的,市纪委选派业务熟练的人员到场指导,提高纪工委和镇纪委查办案件能力。今年以来,市纪工委立案调查17人,镇纪委立案查处29人,基本消灭了办案空白点。
七、依法依纪,建章立制,确保安全文明办案
我们在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严格执行各项办案工作纪律,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利,切实做到依法依纪安全文明办案。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办案人员思想认识。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在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办案安全工作的认识,将办案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严格落实中央纪委和省纪委有关规定,在办案过程中时刻绷紧安全文明这根弦,强化“没有安全就没有办案”的意识。第二,制定相关制度,健全安全文明办案工作机制。制定《xx市纪检监察机关安全文明办案20条》,印发到各镇(区、街道)纪委(纪工委),市直相关单位纪检组(纪委),委局机关各室,市纪工委、监察分局,详细规定了安全文明办案的概念,使用“两规”、“两指”的程序,办案人员应遵守的纪律,暂予扣留、封存涉案款物的要求,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等内容。第三,规范谈话室建设,增强办案安全性和保密性。为增强办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我市投资10余万元建立起高标准的谈话室。谈话室单独设立,外部有门牌标识、防护设施,内部有视频监控,达到全方位、全角度、全覆盖。配备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制定谈话室使用管理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硬件维护制度等相关制度,并且悬挂上墙。凡遇有需谈话、接访等直接面对调查对象和群众的情形,一律统一到谈话室进行。在被调查对象到谈话室过程中,要求其所在单位领导或家属将其送至谈话室,并及时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谈话结束后,通知其所在单位领导或家属将其接回。第四,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明确市纪委书记对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工作总牵头、总负责;分管案件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方面负重要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调查组长是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的第一责任人。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对办案过程严格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督促改正。
我市纪委在查办案件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领导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切实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加重分量,推动全市惩防体系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为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第二篇: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近年来,河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中央纪委关于加强查办案件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坚决查办案件、惩治腐败的同时,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使查办案件工作不断向教育、制度、监督、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延伸,与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紧密结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
一、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教育功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查办案件的目的不仅是处理人,更重要的是教育人。通过查办案件,既要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又要使案件当事人认识错误、悔过自新,还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做到警钟长鸣。一是坚持把查办案件的过程作为教育案件当事人的过程。在查办案件过程中,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耐心与案件当事人谈话,向他们宣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明确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的危害,帮助违纪者客观分析从思想蜕变走向腐化堕落的思想根源,充分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积极引导他们自觉加以改正。在作出处分决定后,定期对受处分人员进行跟踪回访和鼓励教育,使其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在工作实践中改正错误、提高自己,从而达到以案促教的目的。二是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组织违纪人员现身说法、开展讲案件促廉洁大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查办的案件及时进行剖析,以真实、生动的教育内容,在发案单位和所在系统有针对性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反腐倡廉教育更加富有成效,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三是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为了更好地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把“全省县以上各级党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省委召开全省警示教育大会,由省长主持,省纪委书记通报典型案件,省委书记作重要讲话,分析发案原因,汲取深刻教训,对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各市、县也都参照省委的做法,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选取本区域内查办的典型案件进行通报,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每次警示教育会后,各单位都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开展讨论,结合分析典型案件发生原因,查找思想意识上的不足和工作制度上的薄弱环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2003年以来,全省县以上党委召开警示教育大会800余次,使查办案件的警示教育功能得到了更好地发挥。
二、发挥查办案件的完善制度功能,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依靠制度防治腐败,是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地遏制和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一是从查办案件向整改提高延伸。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入研究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探索加强防范的途径和办法,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在案件查结后,积极组织协调发案单位及其相关部门召开案件分析会,认真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查找本部门、本单位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督促发案单位建章立制,整改提高。2003年以来,省纪委共向发生过违纪违法案件的单位发出整改建议92条,帮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8项。二是从查办案件向专项治理延伸。对查办的案件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现某一领域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做到查处一起案件、解决一类问题,避免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在查处省国税局干部高瑞玲借帮助联系扶贫资金之机收受贿赂案时,发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着诸多漏洞。石家庄市对40笔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检查时,发现笔笔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为此,该决定从2005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专项资金综合治理,紧紧抓住公共服务、公益性建设和涉及“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资金项目,会同审计等部门进行重点治理。2005年至2007年底,全省共清理专项资金1914.6亿元,查处并纠正违规使用资金63.2亿元。在深入开展专项资金综合治理的同时,针对专项资金在拨付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研究对策,完善相关制度,制定出台了《河北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使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更加规范有效,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是从查办案件向深化改革延伸。通过查办案件,能够真正触及到因体制机制弊端导致腐败问题发生的要害,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改革的要求和建议,加快体制机制向深层次改革的进程,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近年来,针对查办案件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着力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针对行政审批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全省已累计取消1352项,取消率达到59.2%;针对财政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在省级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制度;针对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人员分散、力量薄弱等问题,在全省范围内总结推广了衡水市枣强县在不增加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前提下,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纪工委、监察分局的改革经验,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目前已有53个县完成了改革任务,其中石家庄、衡水、秦皇岛市的所有县都已完成,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发挥查办案件的强化监督功能,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通过查办案件,认真分析掌握违纪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查找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加强监督的途径和办法,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使监督的关口前移,努力实现监督制约与权力行使的“无缝对接”,有效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一是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2004年,通过对省外贸厅原副厅长李友灿受贿案的剖析发现,李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内,受贿高达4744万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权力暗箱操作,缺乏有效监督。为此,2005年,该省决定在邯郸市政府、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各市和省直部门共有119个县处级单位开展了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制定了《关于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在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依法对行政权力进行清理审核、编制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并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还把这项工作与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推行机关“通透式”办公、电子政务结合起来,并逐步向公用企事业单位延伸。目前,重点是推行权力运行的动态公开,要求实行动态公开的权力项目不少于本部门权力项目总数的1/3,并逐步实现所有行政权力运行的动态公开。还要求省直部门普遍实行“处务会议纪要”制度,各市重点部门推行“会审会”制度,县(市、区)政府本级实行常务会议“旁听制”,进一步增强了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二是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对“一把手”的监督,始终是监督的重点,也是监督的难点。在现行管理体制中,许多地方或单位的“一把手”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有效监督。从近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涉及“一把手”的案件占相当比重,这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切实解决对“一把手”监督不力的问题,对涉及“一把手”的腐败案件进行了深入剖析,从中查找薄弱环节,探索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督制度。邯郸市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和特点,于2007年9月出台了《关于市委常委会监督市委书记的办法(试行)》、《关于市委全委会监督市委常委会的办法(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县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监督的办法(试行)》等三个监督办法。《关于市委常委会监督市委书记的办法(试行)》主要包括常委会议题预先沟通制、市委书记最后表态制、重大事项表决制、变更常委会决定审议制、决策过错追究制等制度和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县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监督的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对县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方式和途径,确保县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正确行使权力。三是积极开展省直部门巡视。在查办案件工作实践中,发现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还不到位,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为此,经省委批准,在2007年6月至7月,利用两个月时间开展省直部门巡视试点工作,由省委巡视办统一组织协调,从省纪委、省直派驻机构抽调人员组成两个专门巡视组,对省地税局、省水利厅等单位进行了巡视,发现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今年,省委决定扩大巡视范围,年底前完成对30%省直厅局的巡视,进一步强化省直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监督作用。
四、发挥查办案件的优化发展环境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排阻清障,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一是严肃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2003年12月,为确保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的贯彻执行,严肃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保证政令畅通,省纪委、省监察厅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纪律规定》。明确界定了各类违反优化发展环境有关规定的行为,对应当承担的责任及所受的处分作出了具体规定。近年来,查处了一大批严重损害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规定》、优化全省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不断深化民主评议活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从2002年开始,在全省执法机关、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单位等50多个部门中广泛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将其作为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有效载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扎扎实实地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民主评议活动确定了“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和谐社会”的主题;改进评议办法,充分体现“群众说好才算好”的评议原则,加大基层单位和群众评议比重;实施动态考核、动态评议和经常性工作考核,每半年组织一次问卷测评;改进评议结果统计和运用办法,将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开,增强整改实效。三是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一些机关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反映十分强烈。通过深入剖析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发现的效能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勤政建设。从2005年开始,在全省乡(镇)以上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开展了以“提速、提质,为人民、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重点围绕行政许可事项办理、中央和省惠民政策落实、重要信访事项办理等开展效能监察。开通“河北效能网”,把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部门全部纳入监察视野,对省直55个部门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备案制。建立行政效能监测联系点和投诉中心,开展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规定,促进了机关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机关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在查办案件工作实践中,该省不断完善发挥治本功能的工作措施,推动办案治本工作深入开展。首先,重视宣传教育。在部署查办案件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关于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具体办案人员正确认识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的辩证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克服单纯办案思想,牢固树立“有案不办是失职、办案不治本是未尽职”的工作理念,为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营造了良好氛围。其次,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实行“一案双报告双建议”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实行重大典型案件“双报告双建议”的办法》,明确规定案件调查组在重大典型案件调查结束时,在撰写《案件调查报告》,对被调查对象提出党纪、政纪处理建议的同时,还要撰写《案件剖析报告》,对发案单位提出整改建议。二是在案件检查部门明确专人侧重负责预防腐败方面的工作。省委《关于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的工作方案》中规定,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的案件检查部门要明确一到两名同志,相对固定负责预防腐败工作,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及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健全查办案件回访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实行自办案件回访监督的办法》,在规范办案人员执纪办案行为、保证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同时,也对发案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促进了治本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将发挥治本功能情况纳入查办案件工作考核范围。在考核查办案件工作时,既看案件调查的能力、又看案件剖析的水平,既考核办案的治标情况、又考核办案的治本效果,引导办案人员真正认识到“查清问题、严肃处理、惩治腐败是成绩,剖析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是更大的成绩”。第三,加强组织协调。治本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必须加强组织协调,才能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定期互通有关情况,深入剖析发案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同时,加强机关内部室处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发挥治本功能这篇大文章,不断提高查办案件的综合效果,努力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
第三篇: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
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的经验和工作思路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更好地发挥惩治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按照这个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把握案件规律,注重克服单纯办案的思想,坚持查案与专题教育、专项整治、建章立制有机结合,有效发挥了查案工作的治本功能,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
一、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我们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惩防结合、纠建并举的方针,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使腐败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止。2003年以来,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4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5人,其中科级干部14人,一般干部6人,其他人员25人。挽回经济损失107.37万元。通过办案增强了办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同时,在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方面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
(一)利用办案开展警示教育,是增强廉洁自律教育效果 的必要措施
经过多年的查办案件实践,我们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如果在反腐败工作中,仅仅把查办案件理解为就是惩处违纪违法人员,给他们给个处分,就办案而办案,就处理而处理,就会失去查办案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达不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为了转变这种就办案而办案的意识,克服单纯办案观念,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我们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把查办案件与开展教育相结合。结合查办案件,开展有影响、针对性强的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使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开展自律教育。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利用调查取证和个别谈话的机会,一方面认真核实问题,查清事实。另一方面加强涉案人员的思想教育,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纪条规知识,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鼓励他们明辨是非,主动交代自己的问题,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加强自律意识。二是开展警示教育。运用典型案例,采取多种方法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达到警示警醒之目的。一些典型案件结案后,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案例剖析和案件情况通报,分析违纪原因,通报处理结果,进行现身说法,开展警示教育,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不断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三是开展回访教育。每年底,办案人员分组 对当年受处分的人员进行一次回访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和工作表现,进一步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接受再教育。
(二)结合办案查漏补缺,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方法
查办案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纠正错误,更重要的是通过办案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功效。近年来,我们坚持“惩防结合,纠建并举”的方针,不断深化对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有案不办是失职,办案不治本是未尽职”的工作理念,特别注意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具体工作中,一些重要典型案件查结后,组织协调发案单位及其相关部门召开案件通报会和案件分析会,认真分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查找本部门、本单位在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实行“办案帮扶制度”,通过发放检查(监察)建议书,协助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强化监督措施,建立起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为有效解决发生腐败案件的深层次问题发挥了重要作 用。通过查办案件,共向21个单位下发检查(监察)建议书21份,提出应该纠正的事项46项,帮助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75项。促进了查办案件由治标向标本兼治的转变,发挥了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三)严肃执纪执法,加大惩处力度是遏止腐败问题发生的有力手段
当前,由于腐败问题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给查处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影响了惩治腐败的力度。但最根本的是一些地方、单位和领导对腐败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打击不力,造成腐败分子有恃无恐。还有一部分干部因违纪问题没有及时查处,或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严肃处理,从而萌生了“撑死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侥幸心理,更加肆无弹忌,导致了更大的腐败,从而严重影响了查办案件的力度和社会的稳定。实践证明,执纪不严,惩处不力,就会失去党纪国法的尊严,失去办案惩处的震慑力,使人民群众失去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更使那些以身试法,企图违纪违法的人员增加了侥幸心里,有恃无恐。因此,只有严肃查处腐败案件,从严惩治腐败分子,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才能增强查办案件的震慑力,才能为加强监督、预防腐败创造前提条件。为了有效解决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执纪失之于宽,惩处失之于软的问题,我们要求办案人员始终坚持秉公办案,严肃执纪。在具体的工作中坚持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为准绳,在量纪上用同一把尺子,不论涉及什么人都坚持依法办案,公正执纪执法。对于那些以身试法,顶风违纪的人员,坚持从严从重处理,以增强办案的威慑力。在依纪依法惩处腐败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纪律、经济处罚等方式和手段,特别是针对违纪违法多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突出特点,加大追缴违纪违法款物和经济处罚力度,采取组织等手段削弱掌管经济方面的权利,从经济的角度加大惩处力度,从而增强办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同时,近年来我们严把处分执行关,每年年底,对当年违纪人员处分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重点查看处分决定是否装入本人档案,处分决定是否进行了宣布,处分人员的工资待遇是否按规定执行。通过督促检查,确保了处分决定执行到位,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四)加强领导,落实办案责任制是发挥办案治本功能的组织保证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充分发挥查办案件 的治本功能,就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各级党政组织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危害性,不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查办案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严肃惩处腐败分子。但近年来发现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执行不力,对查办案件工作有些松懈。个别单位领导处于对局部利益考虑,或碍于长期上下级关系的情面,对发生在身边的违纪行为不主动查处,有的还主动为违纪违法干部说情,百般遮掩;有的对查办案件有畏难情绪,害怕得罪人,对腐败行为视而不见,致使查办案件工作抓不到手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如果把“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查办案件的整体合力,仅仅依靠纪检监察机关惩处腐败行为,只能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为了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反腐败工作局面,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认真查处管辖内的腐败案件。我们从加强领导入手,强化了办案责任制。一是强化了主要领导负责制。县纪委确定纪委书记亲自抓案件查办工作,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办案领导体制和“谁主管、谁办案、谁负责”的办案责任制。对重点案件主要领导亲自靠前指挥,阶段性听取 汇报,协调解决疑难问题,为办案工作排忧解难。各乡镇、各部门办案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同其他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从而增强了办案的领导责任。二是推行了“主办负责制”,实行了每一案件一人负责,二人主办,一包到底,进一步强化了办案人员的责任。三是完善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年初,把查办案件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党组织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考核,增强了办案工作的主动性。四是加强了后勤保障。在办案经费,交通、通讯工具上尽量向办案工作倾斜,为办案工作开绿灯,全面支持办案工作。
二、今后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的工作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实现社会和谐,建立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风廉政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深入反腐倡廉,严肃执纪执法,坚决惩治腐败,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有力措施。因此,面对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反腐败工作要与时俱进,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要有新思路、新措施。
(一)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教育功能
在查办案件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客观地分析那些从思想蜕变走向腐化堕落之人的根源,把教育党员干部、挽救违纪人员作为查办案件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把查办案件的过程作为教育案件当事人的过程,重视以案促教,强化办案的教育功能。一是关口前移,抓好诫勉谈话。在办案中要主动、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共同做好相关人员的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防止违纪问题的再次发生和问题性质的恶化。二是以查带教,抓好办案谈话。办案中,要善于做深入细致的工作,通过人性化的方式督促涉案人员积极配合组织说清问题,提高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三是回访谈心,抓好转化工作。要通过回访谈心,及时了解掌握受处分人员的思想动态,多给他们工作、生活上的关心,帮助他们进一步振作精神,扎实工作。
(二)以查促改,完善管理,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建设功能
在严肃查处案件的同时,要始终认真分析和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坚持把查办案件的过程作为加快构建惩防体系的最佳实践,坚持实行“一案一整改”制度,通过深刻剖析案件,总结教训,完善制度,改进管理,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在治本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要注意结合查办案件的实践,着力从体制、机制与制度上查找发案原因,深入研究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对策,积极探索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于一些部门、单位存在的个别问题或某一方面的问题,要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助改正,不留后患。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惩处功能
抓好组织协调,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大对查办案件工作的协调力度。一是要抓机关自办案件,健全内部协调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机关内部工作的协调和人员的协调,在实行分工负责,统筹安排的同时,要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加强办案力量,充分发挥案件检查室和其他各职能室 的协调办案职能,在重要复杂案件上推行全员办案制。二是抓协调配合,健全外部协调机制。纪检监察机关在抓好自办案件的同时,要加大外部纵向和横向协调,充分发挥反腐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大要案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认真落实执纪执法部门协同办案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既要加强上下级之间的联系沟通,对重要案件上级加强对下级的指导和帮助,又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作用,强化联合办案,形成办案工作的整体合力。三是建立突发案件应急处理机制。特别是象安全事故等给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害的突发案件,要做到快调查,快处理,减少损失,做好群众的安定工作。通过发挥各方面的整体办案优势,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依纪依法严肃惩处,以增强查办案件的震慑力,达到有效遏制腐败的目的。
(四)掌握规律,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监督功能
掌握规律,加强监督,使党员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是查办案件的根本目的,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在查办案件中,应当在重视调查取证,准确定性量纪,严肃处理的同时,要善于分析掌握违纪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能使监督的关口前移,监督的重点突出,监督的工作延伸,加大监督管理的针对性。要特别注重从案情相似的多个案件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发生在相似领域的案件中寻找易发违纪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治理。要把腐败问题的多发、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作为重点监督对象,加强监督检查。着重采取规范述职述廉,经常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和民主生活会,督促开展政务公开,广泛开展行风评议,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委派党风廉政监督员和对重点案件公开暴光等措施,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综合监督作用,有效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第四篇:“一案四查”,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一案四查”,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黑龙江省安达市纪委监察局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重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通过“一案四查”,实现了“四个推进”,充分发挥了查办案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治本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查清问题,审慎处理,推进惩治腐败由治标向治本的延伸。一是每查办一起案件,都严格区分政策界限,审慎处理。对于一般违纪人员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做到深入调查,严肃处理,使其汲取教训,痛改前非。对于严重违纪的腐败分子,做到“夺其位,退其财”,使其为自己的严重腐败行为承担最大限度的损失。对于一般失误和被诬告者,做到查清事实,公布真相,澄清是非,使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大胆工作。二是按照责任制要求,全方位追究相关领导责任。每年都层层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让办案人员知道追究谁,追究什么。同时通过看是否失教、失管、失察、失究、失误,让办案人员知道如何追究,从而做到了应究必究。
二、查清根源,由点到面,推进查办案件向警示教育的延伸。一是建立自查机制,实现自我教育。查办每起违纪案件都要求违纪者必须从思想和工作两个方面查清违纪的原因。根源查不清,认识不提高,不能开支部会,不能结案。二是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违纪者自己说根源,谈认识,剖析危害,警示教育他人。一方面在支部或总支大会上,每案必说,警示教育“一班人”。另一方面,选择典型案件在系统大会或全市公开处理大会上重点说,警示教育“一片人”、“一面人”。三是以每起案件自查材料为素材,编写警示教材,教育更多的人。教材除了作为党课教材外,还在《廉政之窗》网页上,通过“心灵深处的忏悔”栏目连载,扩大受教育面。
三、查清漏洞,整章建制,推进查办案件向源头治腐的延伸。一是实行大要案“一案双报告”制度,从中发现体制、机制、制度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的建议,督促发案单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办案人员除写出案件调查报告外,还要撰写剖析报告,针对违纪人员或发案单位的违纪动机、发案原因等进行剖析,提出整改建议,督促发案单位及时整改,及时规范,防止问题的再度发生。二是对办案中掌握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防范在先,打主动战,进攻战,及时建立预防机制,明确纪律要求,实现关口前移;对一些带有普遍性、多发性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进行专项清理。
四、查清反应,跟踪问效,推进查办案件向维护党员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延伸。一是建立回访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对于群众反映的不属于违纪的实际问题和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都当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形象的一个契机,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每起案件查办结束后,案件监督管理人员都通过与当地党组织、发案单位、举报人、被调查人等进行回访谈话,划票测评掌握各方反应,并以此作为评价办案人员工作业绩优劣的标准,来强化办案人员求实重效的责任意识,发挥查办案件的“双维”作用,实现党心民心的双赢。二是邀请举报人参与办案,帮助监督。对于属真实姓名的举报件,在征得举报人同意,举报人不回避被举报人的,不涉及为举报人保密的案件,特别是集体访案件,邀请举报人参与案件调查核实,扩大了举报人的知情权,增加了办案的透明度,强化了对办案工作的全程监督,增强了办案人员依法依纪办案的自觉性,收到了上访人满意,被调查人服气的综合效果。
第五篇:浅议查办案件的五项治本功能
浅议查办案件的五项治本功能
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惩治腐败和端正党风政风的重要措施,不但具有严厉打击腐败分子和遏制腐败行为的治标功能,还有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的治本功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查办案件主要有“警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推进改革、健全法纪”五项治本功能。
——警示教育功能。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查办案件不仅要惩治和教育违纪者本人,更要警示和教育其他党员干部。在查办案件中,办案人员通过与违纪者面对面的谈话和较量,宣讲党纪条规和政策,明确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帮助违纪者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是对违纪者本人最直接的教育,也是对其周围人的一个提醒和告诫。在案件查结后,通过对重大典型案件的深入剖析,揭示腐败分子腐化堕落的思想根源和蜕变轨迹,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指出在什么情况下、哪些环节中易犯错误,敲响警钟,避免其他党员干部重蹈覆辙。可见,警示教育贯穿于查办案件工作的始终。
——完善制度功能。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依靠制度防治腐败,是坚持依纪依法执政治国的必然要求。这些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各行各业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于遏制和防止腐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有一些制度没有制定出来,已经出台的制度有的还不够完善,一些经不起诱惑的人便钻制度的空子,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对这些违纪行为的查处,客观上也是对案件涉及到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的一种检验。通过查办案件和对发案原因的剖析,能够准确地找出导致违纪行为发生的制度漏洞和缺陷,使制度修订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强化监督功能。监督不得力、管理不到位是一些违纪违法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应该说,现有的制度很多都是经过实践检验、反复修订后形成的,严格按章办事,许多腐败问题就不会发生。但是由于监督不力、管理缺位,一些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致使公共权力被滥用。强化监督和管理就是要党员干部切实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而查办案件则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有力措施。通过查办案件,发现现有制度不落实的原因,帮助发案单位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促使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使规章制度对于防止腐败的保障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推进改革功能。当前我国还处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要求,新的体制机制有许多还没有建立起来,不少腐败问题的形成和发生,从根本上讲,或者同残存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或者与保障制度落实的运行机制不完善有关。通过查办案件,能够真正触及到因体制机制弊端导致腐败问题发生的要害,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明确改革创新的方向,提出改革的要求和建议,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从源头上来预防和治理腐败。
——健全法纪功能。党纪条规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刚性规定,不得违反。执行纪律的前提首先必须要有严密的党纪条规,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有些党纪条规已经滞后,约束力减弱甚至没有约束力,还有一些行为和问题尚没有相应的纪律和法律来约束,参照处理或比照处理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极易出现处理不公和滋生新的腐败问题,影响法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通过查办案件,能够有效地发现法纪的空档和缺陷,及时向法纪制定机关提出修改建议,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法纪条规。
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