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DSP-AD学习心得(精)
DSP-AD模块学习的心得 1.AD采样的高级教程
经过这几天的忙碌,我感觉我对2812的AD模块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感觉AD的框架已经被我架出,现在来说明这几天对其中的理解。1.1.AD的结构
首先还是要接受一下AD的基本结构吧!把几个容易混淆哦概念重新的定位,让大家看看我自己的理解,①双排序和级联工作模式 ②顺序采样和同步采样 ③启停/连续工作模式
这三个概念是我自己学习的时候容易混淆或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很好运用的一个门槛
下面以一个图形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所以2812AD总共有8种工作方式可以实现,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
1.2.AD模块时钟问题的提出 ①高速时钟
②ADCLK-AD模块时钟
③事件管理器时钟(如果要用到EVA/B来触发AD启动的时候)
以上就是整个和系统、AD模块相关的所有时钟的信息。当然里面涉及很多寄存器,各个寄存器的设置可以查相关的资料得出自己想要的合适的时钟和相应的采样保持脉冲的宽度。1.3几个基本概念
接下来解释几个常混的概念,但是都是本人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准确。①AD采样频率 ②AD启动频率
③AD的采样保持宽度 ④AD的转换时间
以及这些跟ADCclk之间的联系?
首先来说明一下AD采样频率,我个人认为AD采样频率就是1S中采样多少个点,那么根据实际运用AD模块的经验,你自己启动几次AD模块,它就采样几次,意味着其实AD的采样频率就是AD的启动频率,如果你用事件管理器来触发的话,那么触发频率也同样是AD的采样频率,也就是你所用的通用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其次,AD的采样保持时间,这个是一定AD启动就马上开始采样,由于采样这个过程就是给电容充电的过程,那么就是意味着要需要一段的时间电容才可以电荷把电荷储存起来,采样保持时间就是起到这个作用的,但是和AD的启动频率有什么关系呢?个人认为AD的采样频率就是相邻两个采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该要大于采样保持器保持的时间,这样才可以保证在下一次采样触发到来之前把信号可靠的保持下来。最后讲到,AD的转换时间,这个就是采样保持后,要将保持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就要通过内部的转换器,转换器的时间跟ADCclk有关。因为大家都知道AD转换器转换需要给他提供时钟,那么时钟频率越高,转换的速度越快,这样转换时间就越小。
这些关系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清楚,不过以上都是本人自己的理解,希望可以帮我指出错误的地方。
⑤合理的安排计算这些频率和时间是AD采样的关键,比如一个正弦信号如果您要求他要在一个正弦波的一个周期内采样24个点,那么首先要确定AD 的启动频率也就是采样频率,即20毫秒内采样24点,那么就可以确定1秒内要采多少个点了,也就是可以确定相邻两个采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即20毫秒/24=0.8333毫秒;这样就可以根据EV事件管理器的时钟来确定通用定时器的周期寄存器的值(假设用周期匹配中断来触发)如果高速时钟的频率是75M赫兹,其中EV时钟的分频系数为x,那么就可以知道count=75*8333.3/x来确定计数值了
⑥就是合理的安排采样的保持时间也是关键啊!不过对以咱们所有的50赫兹的低频来说在采样点很少的时候,比如几十个点可能会不重要,主要原因是如果高速时钟在75赫兹下,你把ADCCLKPS设为15,CPS设为1这样ADCCLK=75/(ADCCLKPS*2*(1+CPS))MHz,则对应的采样窗口宽度,你即使将ACQ_PS设为15,这样宽度也只有,25.6us,除非你降低高速时钟的频率,但是降低了也会影响AD的装换速度。但是在采样频率高的时候即采样的点数多的时候,这个就要考虑了,采样点数多了,意味着采样点之间的间隔缩小了,如果多到一定的程度时候,可能之间的间隔会达到uSs级别,这样你就要考虑采样的间隔要大于采样保持的时间,因为这样才可以保证可靠的保持数据,否者就会出现采样出错。
⑦在采样过程中,要想让AD准确并且按照要求的点数进行采样的话,一定要配置好AD的分频时钟,至少要对它进行一次分频,然后在ACQ_PS内设置相应的保持参数,当然分频数再增大也无妨。要想按照自己的点数进行采样,建议不要用到AD本身的中断来进行出来,本人试了许久发现用AD本身的中断来进行采样你会发现不管你是如何设置你的点数,基本都是5、6个,根本改变不小,看了些论坛上说了,利用中断进行AD转换了可能会有些振荡,中断进出栈需要时间,中断返回不能肯定信息的原始化,等等,导致产生的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所以建议采用外部中断来触发置标志位,根据标志位了进行控制AD的采样进行了。
1.4.ADC的加电顺序
这个不用我来细说了,因为你翻开任意一本参考书,都会说明这个东西,其中特别要提示的一点,也是我自己在编程中忽略的,①如果你看了AD很多例程你就会发现,在配置AD寄存器,或是加电ADC模块之前,都要对AD模块进行一次软件复位,这个复位不是复位排序器而是整个AD模块进行一次复位,复位之后要进行一个小的延时,这是一个要注意的地方。②就是已经复位完成,已经开始配置寄存器后,尤其是加电的这些寄存器,以后就不能出现AD模块整体复位指令,否则你要重新进行AD的所有寄存器的配置,包括加电寄存器。我忽略的就是在配置完寄存器后,对AD的进行再次的复位,但是没有对加电、其他寄存器进行重新配置,导致进行AD转换的时候没有反应。1.5关于AD的触发集和相应的中断操作
看过DSP书的人都知道,到底有AD中排序器的作用,它是TI的AD的一 大特色,排序起着指挥的作用,安排着AD 的转换通道。
以上这个表格在任意一本DSP书都可以找到了,现在我要讨论的不是用那些来触发AD开始转换,我要说明了,这些信号发生后对于AD模块的很多寄存器是如何变化的,简单的说就是这些信号发生后,AD模块要如何进行动作,或是进行哪些必要的动作,在哪些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另外什么其他的动作。
首先,我先说如果要用查询法来进行AD的转换的时候这部分的内容比不可少.原因就是很简单你不知道相应的动作你怎么去查找你的目标寄存器。
现在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来触发AD的转换,一定一个触发信号触发了排序器,首先排序器的忙标志位置“1”(SEQ1_BUSY或是SEQ2_BUSY),然后AD开始转换,一开始忙标志位自动清零,在AD转换还没有完成时如果还有触发信号到来忙标志位继续置“1”,如果还有触发信号将被忽略。等待AD开始转换完毕,其中判断是否转换完毕还有一个标志位,就是排序器中断标志位,因为排序器完成一次全部的转换都会将中断标志位置“1”,如果使能中断则响应中断,否者不响应,所以如果用查询不用中断,那么就可以查询该位的状态INT_SEQ1/2来判断AD是否转换完毕。
以上说的都是在启停工作模式下
如果工作在连续工作模式下,那么忙标志位会一直为“1”;其他一样!2.AD超高级教程
2.1采样幅值不变的直流信号(0~3V)确定ADCL0已经和DSP得板子的模拟地一起共接着!否者将采集不了数据。
先用AD模块采样幅值不变的直流信号,并且所要求的直流信号必须要在0~3V之间可以输入到DSP本身内部集成的AD输入口。
利用AD进行采样输入的信号,一般都是想利用DSP的处理速度,这样基本所有的AD转换都是以中断的方式进行的,一下实验过程就是以中断的方式进行不同触发方式下,不同的采样设置下,不同的通道下,等等,AD的工作情况的讨论。
其实,现在我对AD的认识是,在开始AD的过称中,你只要设置好以下几个寄存器或是其中的某些位即可。
以下记为我的实验过程(基本的初始化部分省略)2.1.1利用事件管理器A 利用事件管理器A的通过定时器的下溢信号来触发中断(且AD排序器工作在启停模式、采样模式为顺序采样、并且要求只对A1进行采样)。首先 要分析,这个实验要包括哪些内容,要对那些东西进行设定。①要进行那个AD模块的复位
AdcRegs.ADCTRL1.bit.RESET=1;之后延时一小段时间可以是10个空语句。
②要利用AD模块的中断进行AD的相应处理,则必须要给中断赋个入口地址,并且AD开中断,并且如果是受保护的,所以先要关闭保护,然后在进行赋值,最后在打开保护。
EALLOW;//ThisisneededtowritetoEALLOWprotectedregister PieVectTable.ADCINT=&adc_isr;EDIS;//ThisisneededtodisablewritetoEALLOWprotectedregisters//EnableADCINTinPIE PieCtrlRegs.PIEIER1.bit.INTx6=1;IER|=M_INT1;//EnableCPUInterrupt1 EINT;//EnableGlobalinterruptINTM ERTM;③要利用AD模块吧就要给AD的内核,带隙电路上电,要准确的采集信号也要对AD的参考电路进行上电
该模块的上电顺序请详见书本。
④要利用AD模块,首先要对AD的输入通道的最大转换通道、采样模式、排序器的工作模式进行配置,然后要对AD的控制进行配置,比如用什么启动AD、AD的采样模式、AD的排序器的工作模式等等 在这里首先部分的配置如下:
AdcRegs.ADCMAXCONV.all=0x0001;AdcRegs.ADCCHSELSEQ1.bit.CONV00=0x01;AdcRegs.ADCCHSELSEQ1.bit.CONV01=0x01;这里将该通道设置成为过采样的目的是,通过我自己的实验得出,如果采样的点数不多时,比如就几十个点,那么只用一次采样效果相当的令人不满意,但是利用了过采样那么效果基本可以达到满意程度,在该实验中我采样了12点,利用了过采样比没有利用过采样效果真是天壤之别,不信可以自己做。然后就是然后得配置:
这里是利用EVA的T1进行触发AD采样:
AdcRegs.ADCTRL2.bit.EVA_SOC_SEQ1=1;当EVA产生了触发信号,触发AD开始转换,等到转换完后需要有个中断进入中段子函数:
AdcRegs.ADCTRL2.bit.INT_ENA_SEQ1=1;⑤已知说用EVA的通用定时器来触发AD的转换,那么EVA怎么配置才可以进行触发AD的转换呢?
配置:只要配置好以下四个寄存器即可 EvaRegs.T1CMPR=0x0080;EvaRegs.T1PR=0x10;EvaRegs.GPTCONA.bit.T1TOADC=01;EvaRegs.T1CON.all=0x1042;//配置并且启动定时器
⑥接下来就可以等待中断的产生了。可以用一个while的死循环。⑦中断产生后,其中断函数应该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1.首先要读出结果寄存器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内容备下次转换的结果覆盖 Voltage2[ConversionCount]=AdcRegs.ADCRESULT1>>4;2.由于本身AD的设置的工作模式为Q启停工作模式,那么每次转换完就需要手动的复位。由于中断的标志位不会自动清零,为了下次可以正常的产生中断,也必须在函数内进行手动的清零,之后就是每个组的应答信号,应答信号在每次应答后变成高电平,即意味的下次不会进行应答、也就意味不会产生中断,为了产生中断,则必须要对改为写1来清零。
AdcRegs.ADCTRL2.bit.RST_SEQ1=1;//ResetSEQ1 AdcRegs.ADCST.bit.INT_SEQ1_CLR=1;//ClearINTSEQ1bit PieCtrlRegs.PIEACK.all=PIEACK_GROUP1;这样的配置过程就可以实现实验的目的了。2.1.2EVB的通用定时器
现在想利用EVB的通用定时器来产生AD的触发信号完成上述的要求。首先EVA与EVB得功能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配置也很相似,将A同样的内容表示成在B中的表示方法即可。
首先要用EVB,则AD排序器的工作方式要修改,要改成级联模式。AD复位下插入:AdcRegs.ADCTRL1.bit.SEQ_CASC=1;因为EVB只有在级联模式下才可以触发排序器1。
然后要修改的就是触发信号的产生:EVB可以利用3、4来产生,这里用通用定时器3:
EvbRegs.T3CMPR=0x0080;//SetupT1comparevalueEvbRegs.T3PR=0x10;//Setupperiodregister
EvbRegs.GPTCONB.bit.T3TOADC=01;EvbRegs.T3CON.all=0x1042;接下来要修改的是:
排序器的EVB来触发SEQ1的允许为:
AdcRegs.ADCTRL2.bit.EVB_SOC_SEQ=1;AdcRegs.ADCTRL2.bit.EVA_SOC_SEQ1=0;修改这些后程序就可以正常运行,并且完成要求的功能。2.1.3利用软件写1来触发AD转换
软件写一得方式比较简单,那么要修改的地方如下
信号是有软件写1的方式触发,这样以来事情管理器那一块的设置可以删去,并且要修改触发信号触发的允许,有事件管理器要禁止,而要更改为软件写一。AdcRegs.ADCTRL2.bit.SOC_SEQ1=0x0001;AdcRegs.ADCTRL2.bit.EVB_SOC_SEQ=0;AdcRegs.ADCTRL2.bit.EV1_SOC_SEQ1=1;然后排序器的工作模式可以任意选择
可以是级联也可以是双排序所以才可以采用默认值,或是自己设置
但是程序希望要一直进行采样,所以利用软件写一的时候要在AD的中断函数里面多加这么一句
AdcRegs.ADCTRL2.bit.EVB_SOC_SEQ=1;每次一处理完中断又会产生置一,又会进行转换,这样j就可以周而复始的进行采样就可以完成任务。
2.2采样幅值按照一定频率变化的直流信号的采样
这个过程中我个人确实碰到了很多困难了,但是在高瑜高老师的指导下,我也学会的老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高老师经过教导我们的两个字---摸索!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的问题很像论坛上很多人所说的,但是他们也没有解决的方案这回就要靠个人摸索了。以下是我在高老师的指导下的一些成果。
①交流采样的时候,一定要看看TI公司提供的英文文档,在里面可以看到有一个引脚的说明ADCL0这个引脚,在英文文档中他指定该引脚要connecttoanalogGND!但是在很多实验板中这个引脚基本都是悬空,没有接地,这样会导致你可以采进去没有幅值变化的数据,但是一旦遇到有幅值变化的数据,这样没有办法完成数据的采集了。
②进行交流采样的的时候,由于数据在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一定要计算好采集的周波数以及在该周波内采集的采样点的个数。然后在配置相应的寄存器,配置
方法在该教程的最上面已经提出来了。可以参考以上论述。尤其是采样保持的脉冲宽度和AD得时钟的配合。
③在DSP中交流采样实验程序代码的习惯性用法(优点已经在上面介绍过了)。我参考了很多交流采样的例程,从例程中可以看到一种思路:
只要配置好T1的时间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出发一次,意味着就可以在规定时间进行一次AD转换。当然其中有很多细节没有列出来,比如进行转换完要把结果寄存器的内容读出,这样才可以避免内容被覆盖。
④为了观察方便我采用的程序流程也是上面的流程,但是我的要求的在工频正弦波内采集24个点,所以我要配置的时间间隔为20ms/24=0.8333ms,并且我在定时器中断内设定了,一定产生24点,就立马关掉定时器,即不使能定时器,这样就没有触发信号,这样也就不进行AD转换,那么在CCS的WatchWindow内观察的24点就是一个周波内的点,如果它对应的幅值是符合你输入的信号,并且有着正弦趋势,误差可以允许的话说明采样成功了。采样完成后你可以调用波形还原函数对才进来的数据进行还原,之后再对还原完的数据调用算法进行对其他参数的计算最后得到了实际电网的基本参数。
⑤改采所说的全部是把正弦信号处理过后,能输入到DSP--AD的信号
(0~3V)所以要把信号进行还原根据前面的硬件电路要把现在的直流信号还原成为真正的交流信号,这样才可以完成一次真实的模拟采样。这个过程的硬件电路可以参考模电书本,基本就是一个加法电路对模拟信号的幅值进行上抬,然后通过一级保护进入DSP的AD输入口。
现在我来说明一下这个交流采样的其他的一些东西。首先确定一下腰研究的课题。
我现在要做一个测量电路,可以实时的观测电网的一些基本参数,比如UIPQScosAsinAU0I0等等。
首先要确定要知道每一相得这些参数,要明确测量的量是什么,以及实际中可以测量的量是那些?
首先要测量三相电网的UaUbUcIaIbIc然后要测量的就是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了,这样基本就完成了实验所需的参数了。
然后分析一下AD的输入通达数目,根据测量的信号时8路的信号,所以需要时8个通道进行处理。
然后在分析一下,AD的排序器需要怎么配置,我个人感觉可以配置成为
启停、级联以及采样器工作在同步采样方式下就可以了,当然其他的配置只要满足要求就可以了,我不强求。
接下来就是程序的流程设计了,下面是我设计的流程图,当然程序时大家发挥的时候不一定要按照我的方法来,但是程序中一定要求包括的几个模块 1.SCI通讯 2.键盘模块 3.液晶显示 4.AD转换程序
5.AD转换触发程序
6.调用的算法计算参数子程序
7.微机保护程序
可以参考我以下画的流程图:
该流程就是我程序设计的核心了,程序怎么写?
我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经典的方法,这也是我在实际的编程中总结
我该开始做程序是,用的是常规的,方法每一个变量定义一个,但是后来发现这样对于重复的代码代码太多,所以我将变量定义成为数组了,这样很多单独的想同的程序就可以以一个循环来实现了。后来我还想到了一个特别经典的,应该也是效率最好的,就是定义结构体了
每一相都有UIPSQcosAsinA这些参数,这样的话可以定义一个结构体,其中结构体的成员有这些。这样程序定四个结构体成员就拥有了这里的所有的属性。这样的方法我觉得是很理想的。也是我也写程序过程中才发现的方法。
最后我也没有怎么说了,开始说明的就是液晶显示程序了。液晶显示程序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了,我这里是已经集成的液晶模块的接口了,所以基本就没有花多少时间就解决了。液晶用的常用的1602!程序采用的是:
这里只是列举其中的写时序:
voidWriteLcdCom(unsignedcharc)//thetime-sequenceofwritingcommandtothelcd!{ *LCDRS=0;//切换到写命令
*LCDData=c;*LCDE=1;*LCDE=0;for(a=0;a<2000;a++);} voidWriteLcdDat(unsignedchard)//thetime-sequenceof lcd!{ *LCDRS=1;//切换到写数据
*LCDData=d;*LCDE=1;*LCDE=0;for(a=0;a<2000;a++);}writingdatatothe 第三大课题:AD的校正
这个课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本人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AD的采样精度并不是它所描述的12位精度,在没有进行相关校正的时候数据的精度很低误差在9%左右,由此又了AD的校正的课题研究。(见附录AD的校正)
第四大课题:研究AD的采样频率与AD时钟、采样保持宽度的关系
这个主要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如果这些参数设置不同的话,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如果把CPS=0;ADCCLKPS=0;这样的话就可能造成AD采集不了数据,或者采集的数据是错误的,而如果你将改变以上两个变量,结果就出来了,说明这些参数的设置也AD本身的这些参数是相关的,所有有必要进行一般研究。
第五大课题;浮点格式的转换!
在AD转换的运算中经常要遇到的是浮点的计算,这样就要考虑到2812定点的DSP如何才能在浮点预算中也占有一定的速度和精度呢?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己定标来确定数的精度,另一种就是利用TI公司本身提供的Q格式进行数据分转换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速度。下面为该过程的简介:
第六大课题:外扩AD、参考电路进行采样处理
该课题的提出主要是在本人在学习AD过程的一个练习,感觉利用DSP本身的AD模块,而且利用的是内部参考电路,这样你对电压基准这一块的理解就不够到位,因为你没有自己实际做过这方面的电路,而且本身AD的精度都不是很好,外扩AD的可以提高精度,如果AD得质量好的话,当然代价是要花一些钱。不过这是实践过程中必须的课题。下面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硬件电路
①基准电路、参考电路 ②AD的外接电路
③DSP/AD的保护电路
④滤波去耦电路 2.软件设计
①进行正常的采样 ②软件滤波
③调用均方根或是FFT进行数据处理 ④利用Q格式进行数据转换 3.误差分析
①硬件本身的特性分析 ②基准电源的误差分析
③软件设计的浮点运算的误差分析 4.误差校正
根据误差的来源进行相应的校正。电气0603王传胜 指导老师:高瑜
第二篇:学习心得
培训心得体会
经过为期三周,总计六天的听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平时没被关注的东西,此次培训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指导意见。
本次教育培训主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使我和所有参与培训的学员受益匪浅。这种培训方式给我们参与培训的教师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使我们可以在集体合作交流、共享展示、相互评价中很轻松的完成培训内容。当然这也对参与培训的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必须具有完成培训任务所需要的技术、理念和相关知识。否则会不能很出色的完成培训任务。在这段时间里,我相信每位老师都遇到了挑战,但是更多的肯定是对教育教学的启迪。
在此次英特尔远程教育培训中我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紧紧围绕“项目教学”这种方式展开。项目学习也是构建主义理论下所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当引导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利用头脑风暴确定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其中包括: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学习等。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范围都变得宽泛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深化,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成为问题的解决者,真正的提高了学习的高效性。当然在学习之初,我经历了困惑、迷茫,但通过仔细的看教学短片,逐渐有了一定的头绪。通过模块一的学习,使我了解了项目单元构思的理论知识,知道了项目学习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有效途径,对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进行了对比,从而使自己认真的思考了将项目教学的意义。同时也思考了对于自己来讲实施项目教学要面临的挑战,如果真的自己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应该应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接受并乐于这种学习方式。当然在项目学习理论中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如:为学生设定学情调查表,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模块二的教学内容为我实际开展项目教学指明了方向,从项目的教学的学习计划的制定、确定项目学习目标、设计框架问题到如何评价学生等。
我们深知,我们进行的培训并不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的全部。更重要的是这些接受了培训的教师回到自己的岗位后,在自己的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而掀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高潮,推动学校教学模式的改变,适应新课改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如何才能使“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在学校领导、教师中深入人心,开花结果,这正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英特尔未来教育十分重视融合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在当今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及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方便、丰富,快捷的信息与知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涉及边缘或其它学科知识,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学科上,它打破了学科界限,这更容易使知识融合贯通,增强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知识全面提高。但相对传统教学英特尔未来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教师是综合型的,相关学科知识面要广,有教学机智善于处理教学中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能处理好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英特尔未来教育以计算机及网络为基本平台,在教学中融入了高科技,也是教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整合。
“英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我意识到“问题化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时候了。但是无论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死的条条框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灵活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要求我们应用计算机完成问题设计,但是,在我们农村学校,很多老师对计算机还只是从概念上的认识,根本谈不上操作和应用了,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整合”在农村大面积推广实施是有一定的困难。当然,新的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必然推动着教育的发展。正如英特尔公司首席势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说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不能自动带来教育的革命,因为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通过这次培训,我坚信“问题化教学”会在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中彰显神奇的魅力。
今后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路人。
第三篇:学习心得
亚伟速录培训人才就业经验交流会学习心得
2010年12月18日,我参加了由北京市速记协会、人才中心策划主办的亚伟速录培训人才就业经验交流会。本次会议有52所大、中专院校及培训机构参加,参会人数达80余人。
大会由北京市速记协会秘书长廖清主持。会议开始由北京市速记协会人才中心主任史淑玲代表协会和人才中心全体老师向予会人员做了致词,会上有11个先进单位代表做了精彩的发言。代表们精湛的培训技能、技巧,毫无保留的在会上向参会者敞开心扉的畅谈,得到了所有参会者的高度赞赏和认可。由于时间紧、每个专家代表只有10分钟的发言时间,但是代表们纷纷抓住暂短的时间,展示了自己单位的精彩片断,发言人没有尽兴、听讲的人没有过瘾。
最后由北京市速记协会副理事长唐可为做了总结发言。唐可为先生,首先对大会的召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所有参会者呼吁,速录教育过程应该与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并重。速录教育理念应该从培养工具型人才向造就智能型人才的方向提升,速录人才的市场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希望这次会议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各院校之间要建立联系,互相学习、取之长,用于己。为改变目前高端速录人才匮乏的现状而尽力。早日培养出高端的速录人才,满足社会高层次的需求。副理事长唐可为还指出:听到各位院长、校长的发言,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速录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答案已经摆在眼前,速录师有一条康庄大道可走。法院、文职人员、专业的速录师,薪酬待遇都描
述的非常清楚,大到中直机关,小到电视台专门做字幕的直播人员,有方方面面的用人场景。最后他对在座的各院校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今后培训秘书的时候,是否再打开思路,考虑培养能够掌握一门外语的专业人才,让他们两人合二为一,如果有外国人讲话时,我们采取的不是传统的同传,而是我听到的是外语。跟你交流的时候用中文,那是对传统行业的一个颠覆,这个颠覆一旦成功,速录行业欢欣鼓舞,而同传行业要徘徊。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行业,不是更开心嘛!行业协会是大家的行业,不是某个人的,我们怎样把大家的思想、把大家的智慧,用我们的行业的平台集中起来,发挥作用。这是我们今天需要思索的问题。最后他说:非常感谢大家能够放弃休息时间,来参加这次大会!唐可为先生的精彩发言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会议结束后,大家久久不愿离去。很多院校的领导、老师纷纷反映这次亚伟速录教育培训人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开的非常好,他们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认为只有将速录技能与高校相关专业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速录技能,毕业后即可以到公、检、法等政法部门从事书记员和速录员工作,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集团,新闻媒体、出版社,或新闻发布会、嘉宾访谈现场、会议服务等从事文字编辑、文稿录入和资料整理工作
此次经验交流会的经验证明,速录工作是一个新兴行业,速录人才缺口较大,速录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随着社会发展的科技化、网
络化、信息化,大量的文字信息需要处理,有文字的地方就会有速录的用武之地。
随着速录行业的发展,只要充分利用好我院的速录实训室,充分发挥与北京市速记协会,与本地各速录公司的合作关系,就一定会培养出优秀的速录人才,不仅能有效提高法律专业的就业质量和对口就业率,而且对其他专业的就业工作也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晚自习让我学到了要归纳总结,将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建立知识体系。还要从系统的角度学习,正像素描一样,首先要将大框架勾勒出来,然后再详细的描绘一个个细 节,最后完成作品。在学习一门新课时要通篇看教材,先看目录,通读教材;对教材整体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最好能够画出知识框架。在学习某一章节时要对 每一节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某一节时要对节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从系统的高度学习是和归纳总结相对而言的一种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要结合使用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不过刚开始会比较难。学习三步骤:
一、课前预习,第一遍看书之后将资料及学案中的课前预习独立完成;第二遍看书之后将练习题独立完成,将不会的问题化出来,以便听课时有侧重点。
二、课堂学习,课堂学习要手、口、眼、耳并用,关键要用心。如果听课时要记笔记,重点在听,简单记重点要点难点,课下整理。做好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后巩固,课下再进一步将习题中不会的问题解决,如果仍不能解决,通过学生互助,老师讲解最终掌握。
第五篇:学习心得 -
全国“小学特级教师创新力课堂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今天有幸参加枣庄举办的“小学特级教师创新力课堂观摩活动”,听了蔡宏圣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我觉得课前交流这个部分是个挺显功力的环节,因为这里孩子什么话都有可能冒出来,要想从容应对,真得积累很多临场经验,所谓厚积薄发。对我而言,目前最实用的方法准备几句万能的救场话。遇到冷场能救救场。还有一点就是蔡老师一开始就肯定了孩子有说不知道的权利,表扬真诚的想法,我觉得这难能可贵,的确,经过思考,有话讲那是最好,没话讲当然可以理直气状地表达出来,这才是负责任的科学态度,这也是我们自然科学学科的老师必须坚持的真。最后就是老师强调举例子的这一种思想方法,这个境界很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这节课蔡老师主要诠释了这样几点数学思想让我非常震撼: 1.课前谈话——求真。
“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对今天的数学老师有什么感觉?你们认为今天的课堂应该谁讲谁听呢?”一个个轻松地话题,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课前谈话营造了学生敢说真话的氛围。
2.以学论教——求实。
这节课没有张齐华老师的课那么精致,看似随意,其实是随性,随孩子认知心理的天性,处处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科学地实现了“学”与“教”的和谐。课堂从展示学生的先学作业切入,展示了精选的,具有代表性学生先学作业。例如在展示学生对“我们班50%的同学会游泳”中50%的意义的理解时,展示了四份作业:1.50%表示50/100,2.把全班的人数平均分成100份,会游泳的人有这样的50份,3.我们班有100个同学,50个会游泳,4.会游泳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50%。四份作业代表了四种不同的思维层次,第一名同学对50%的意义表达不清,第二名同学还是用分数的意义在解释百分数,第三名同学作了一个假设来解释百分数,第四名同学的理解比较准确。逐个点评了学生的作业后,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逐渐地走向了合理,走向了科学,突出了百分数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百分之几。3.走进生活——求趣。
生活中的百分数比比皆是,这节课中出现的百分数都来自我们日常的生活,贴近孩子,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百分数,说说它的意思。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学习百分数?”这些先学提纲的设置引领孩子们走进了生活,生活经验为孩子们理解百分数提供了帮助。“PPM——百万分率”的引入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价值和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