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河学习资料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7:3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于海河学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于海河学习资料》。

第一篇:于海河学习资料

于海河先进事迹报告材料之一

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姚玉红,是黑龙江省宝清县政协主席。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宝清县政协原副主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于海河同志。

2013年11月6日上午,年仅51岁的他因拼命坚持工作,导致阑尾炎穿孔并引发败血症,经抢救无效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11月8日,天空飘着雪花,是宝清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凌晨三点多钟,人们就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陆续赶往县殡仪馆,六点多的时候,临时搭建的灵棚前就黑压压地站满了2000多人。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有县几大班子的领导,有各部门、各乡镇的干部,有于海河生前的同事、朋友,有于海河的家人、亲属,有守灵三天的几十个农业局和乡村的干部,还有一群群闻讯连夜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赶来的农民兄弟„„ 寒风中,在身盖鲜红党旗的于海河遗体前,有人涕泪横流,有人长跪不起,更有人失声痛哭,他们,并非于海河的亲人,但却悲痛欲绝、如丧手足。

寒风中,致悼词的县委副书记孙弘升几度哽咽,泣不成声:海河,千言万语数不完你的辉煌业绩和为民情怀,万语千言诉不尽我们的深情厚谊和无限哀思„„ 这个情景,在宝清县殡仪馆历史上绝对是第一次。

寒风中,黑压压的人群哭成一片,葬礼结束了,依然有很多人久久不愿离去,他们都想送海河最后一程,很多人一直跟到墓地。于海河的老搭档,副县长徐顶国更是在墓前长久伫立,待所有人走后,他深深地三鞠躬,热泪长流,连喊三声:“海河,我的好战友,好兄弟,你一路走好!”

于海河走后的一段时间内,宝清一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哀痛所笼罩着,从县城到乡村,从机关到社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都在谈论着、传诵着海河的事迹,人们无不为海河的精神境界所感动,无不为海河的英年早逝而惋惜。于海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做过农村的小学老师、校长,先后担任过乡镇长、党委书记,县农委书记、农业局局长,2012年11月当选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我在多个县区工作过,接触过的领导干部不计其数,其中于海河是最平凡、最踏实、最无私、最优秀的党员干部。说他平凡和踏实,是因为他本分低调、谦和朴素,如果不介绍,没有人会看出他是个“官”儿。说他无私和优秀,是因为他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他几度受命于危急关头,把自己的有限生命全部献给了党的“三农”事业,把一腔热血全部洒在了家乡的黑土地上„„

于海河一生视群众为亲人。农民把海河当兄弟,有困难就找海河。在宝清,提起于海河,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他走到哪里,都会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带到哪里,都会把爱心带到哪里。他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地帮农民脱贫致富。

于海河真诚对待农民,农民也真心爱戴于海河。否则,在他出殡那天,怎么能让人们如此撕心裂肺般的悲痛,怎么能赢得那铺天盖地的缅怀?

于海河去世后,在搜集整理他事迹的时候,有人说:“于海河的事迹太感人了,但不知道能不能树得住?”这时,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忽然拍着桌子说:“焦裕禄树得住,于海河就树得住!”

于海河一生视事业为生命。从乡镇到农业局,从政协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他到哪里任职,哪里的工作就走在前列,就会和谐稳定。他先后工作过多个乡镇,每个乡镇都由后进变成先进。领导把他当战友,有难题总是找海河。县委、县政府总是把他放在最重要的工作岗位,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打头的”和“救火队长”。他曾有两次“兼职”的经历,一次是农委书记兼任夹信子镇党委书记,2009年底,宝清县夹信子镇发生一起严重信访案件,1400多名村民集体上访。县委为此紧急召开常委会,决定调整镇领导班子,选派善于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于海河兼任夹信子镇党委书记。于海河欣然受命,信心十足地说:“既然组织信任我,我一定把任务完成好,请领导放心”。一句承诺,数十个日日夜夜,几百户农家炕头掏心窝地恳谈,他把情况调查得清清楚楚,把问题处理得明明白白,农民感动了,干部安心了,班子团结了,社会和谐了,各项工作都焕然一新。多年来,于海河自己也数不清总共处理了多少信访案件,帮着农民解决了多少困难。也许别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但我知道,海河解决问题靠的不是高深的理论,更不是华丽的语言,靠的是他对农民心贴心、心换心的真诚,靠的是无私无畏的坚韧,靠的是水滴石穿的真功夫。不仅如此,2008年,于海河还被县委点将,从一个较大乡镇调到一个干群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的较小的龙头镇任党委书记,在海河身上,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而且毫无怨言。

第二次是政协副主席兼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2013年初,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入了整体推进和投入使用的关键时期,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县委召开常委会研究决定组建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但还缺少一位称职的主任人选。这时,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于海河。当时他已经到县政协工作,和我搭班子。于海河在乡镇和农业一线工作了大半辈子,他要是提出想清闲下来、歇一歇也是人之常情。县委书记朱海涛对他说:“我知道这些年你很累,可是搞农业园区,既要懂行,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园区是你一手创建的,这个主任非你不可呀!”于海河二话没说,服从命令。就这样,本来可以松口气的于海河又开始了奔波忙碌、辛苦劳累。

2013年4月,省委书记王宪魁同志到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视察调研,当看到一栋栋标准化的育秧大棚、设施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和绿油油的秧苗,王书记高兴地说:“这在全省、全国都是一流的,这就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那天,于海河格外开心,一直笑呵呵的。他对我说:“几年来大家的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了!”

于海河在宝清农业战线工作了30多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县232个村屯,先后为宝清争取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项目5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7.9亿元,宝清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被列为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县。海河走后,县委书记朱海涛不止一次地边流泪边和我们说,他很痛心,也很内疚,说他对不起于海河,总是鞭打快牛,给他安排了太多的工作,压了太重的担子,但对他的关心不够啊!于海河一生视清廉为根本。他曾长期担任部门和乡镇的“一把手”,职务虽然不是很高,权力却不算小,每年由他经手审批的项目资金多以亿计。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会算计”,从不乱花单位的一分钱,从不照顾亲友一个项目。我刚任县政协主席不久,当时海河还是农业局局长。有一次海河陪我下乡搞调研,看着他坐着一台破旧捷达,我随口说了一句,“于局长的车怎么这么破?他总下乡,怎么没给配台好点的?”。农口的同志笑着说:“县里以前给他配过一台越野车,他嫌费油,给退了回去,非开自己这台破车不可”。另一个人说:“他当书记、镇长的时候,还骑着摩托车可哪跑呢!”。听完后,大家都笑了,但不知为什么,我没笑出来,而是打心眼里佩服他、尊重他。他到政协后,有人跟他说,你现在都是县领导了,穿的应该好一些,车子也可以跟县里申请换个好的,他总是笑笑,说这就挺好了。在我记忆里,他始终就是那几件衣服、几双鞋,换来换去的穿。于海河曾写过这样一句话: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只要保证一日三餐能吃饱,有衣穿,有房住,还图什么呢?想一想过去,已经太幸福了!

于海河同志病逝后,大家才知道他妻子毛淑香一直没有正式工作,但他从来没有跟别人诉过一句苦,从没有为个人的事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就连他的父母去世,丧事都只是家人料理的,他的同事和朋友无一人知晓。今年春节期间,县委书记朱海涛带着县几大班子领导去看望于海河的家属,他家房子只有50多平米,摆设也很简单。他爱人告诉我们,海河生前经常说,能住上楼房,他就已经感觉很幸福、很满足了。这时我在想,海河以事业为生命,从来是顾大家舍小家,家庭重担全压在了妻子肩上,可他的妻子默默地承受着还从无怨言。更让我感动的是,于海河去世后,毛淑香知道因为家里前一阵子有个急事儿,海河说向别人借过钱,就给于海河的朋友打了一圈电话,“海河走得突然„„他有没有欠你钱?欠多少告诉我,我来还。”

于海河同志敢于担当、以身作则、甘于奉献的精神,引起了全县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我县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在学习于海河同志活动中做到“四学四问四做”,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

发展现代农业,洒尽功臣满腔热血;践行群众路线,倾注楷模一世深情。于海河的一生正如他的话一样,“我不能像太阳一样永恒,但我要作一颗流星,画出生命的轨迹,留下瞬间的光彩”。

于海河是党的好儿女,是黑土地上的焦裕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谢谢大家!于海河先进事迹报告材料之二

为了农民的微笑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段姗姗,是宝清团县委书记,曾经和时任农业局局长的于海河同志共事四年。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所有农业人见证了他是怎样把满腔热情和真诚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宝清县的“三农”事业,见证了他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见证了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人生赞歌。海河局长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对“三农”事业无限热爱、执着追求,翻开他的简历就会看到,他一生没有离开过农村,一辈子寄情一个“农”字,他是黑土地上的老黄牛。记得2009年3月,他在农业局任职的干部大会上,饱含深情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我从参加工作那天开始就暗下决心,无论今后在哪个岗位上,只要有能力,就一定要为农业发展干些实事,为农民办些好事。我要和大家一起努力,力争用3到5年时间,让宝清农业快发展、让农民多增收。”简单的话语道出他朴实的想法,精辟的见解引领着“三农”工作的方向。

我们宝清县农业资源丰富,有243万亩耕地,有发达的河流水系,但种植结构单

一、低洼易涝地多、粮食产量低,海河局长每次下乡回来总是这样念叨,“农民还是穷哇,我们要大力推进 “大豆改玉米、旱田改水田”的“双改”工程,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刚刚开始动员农民“豆改米”、“旱改水”,困难就接踵而至。最大的难题,就是农民不理解,没有积极性。大豆一直以来都是宝清的主栽作物,虽然比较效益低,但种大豆省时省力,农民都愿意种。要让农民打破传统习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为了让农民理解和参与,海河局长千方百计做农民的思想工作,专题培训班上他先去动员,农业专家讲课他去参与,在电视台开办的专题栏目他先去讲解,座谈讨论时他掰着手指头和大家算账。那段时间,他拖着病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奔波在田间地头,马不停蹄地走村串门,一户一户的谈,一家一家地唠。农民怕技术指导跟不上,他去承诺;农民怕基础设施改造不到位,他去保证。农民们都感动地说:“于局长,就冲你一个大局长能三番五次到我们农民家来,看你为了我们农民的事嘴都烂了,嗓子哑了,我们信你的,跟你干了!”就这样,结构调整开始由点向面扩展,由村到乡推动。宝清县的种植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粮食产量实现连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当年突破了万元大关。

“三农”工作在路上,可海河局长的目标始终在前方。他深知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稳定增收,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才是农业发展的最终出路,这也是他一直倡导农民成立合作社的初衷。

朝阳乡水稻面积大,农民种植经验丰富,适合搞合作经营,海河局长想先在这搞一个示范。当时农民不了解这个合作社是怎么回事,怕有风险。他就拍着胸脯和农民立军令状:“你们先加入合作社,按照我们要求干,咱们秋后算账,和别的农户比,如果赚钱了算你们的,赔钱了就算我的!”。朝阳乡绿鑫水稻合作社就这样成立了。当年合作社的水稻获得了大丰收,可谁知赶上秋涝,水稻水分特别大,一旦发霉变质,损失无法估量。怎么办?这可是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啊!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边一瘸一拐地帮助找存储场地,一边帮助找销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不仅把400多吨水稻储存到了朝阳乡粮库,还以每公斤高于市场1毛钱的价格卖给了国储粮。合作社理事长娄振贵十分感激地说:“于局长可帮了我们大忙,救了我们这个合作社啊!光高价卖粮就帮农民多挣了四五万元”。是他让原本不想加入合作社的农民都尝到了甜头,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到2012年底,全县高标准合作社已达303个,省级星级合作社7个。现在,坐在家里买农资、购买农机给补贴、粮食销售凭订单、受灾之年有人管,已不再是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走进了宝清农民的现实生活。

海河局长最让我敬佩的是,他对农民有深厚感情,他总是为农民的事忧虑着,奔忙着,他把为农民做事看成是报天恩,有件事极能说明这一点: 2012年夏天,宝清赶上了十年不遇的旱年头,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看着干裂的土地、发黄的秧苗,有的农民急得直哭,那些天海河局长更是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他知道,如果因为干旱这一年没了收成,那些靠天吃饭,靠种地过日子的农民可就几年都翻不过来身呐!站在地头,他似自言自语又像是虔诚祈祷:“真希望老天能快点下场透雨啊!”。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终于盼来了天降甘霖。记得在他的空间日记中这样写到:深夜,我惊喜地跑向窗前,真好啊,下雨了,这份激动真的是无以言表,我的双膝不由自主跪在了地上,猛然的磕起头来,心中默念着,老天,你多下一会吧,好让农民兄弟吃饱饭!真是天随人愿啊,这场雨基本解除了旱情,真的好爱你呀,我心中的雨!

这就是于海河,在他心里,农民的利益大于天。2011年,发生在我县的假种子案,涉及3个乡镇、42户农民,200多垧地。眼看着自己的血汗钱打了水漂,这些农民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尤其是盖东飞家,贷款20万元,16垧地全都种了假种子,庄稼绝产了,那就得倾家荡产,这是她的命呀,当时真是死的心都有,好了多年的癫痫病几次复发,每次都不省人事。几十户农民找到了种子经销店索要赔偿,可老板根本不认账。无奈的农民们找到了于海河。一向和蔼的于海河震怒了,大声告诉受害农民,“这件事谁都不用找,我管定了,你们放心,就是跑断腿也要把官司打赢!”。在于局长的努力下,一审顺利胜诉。被告不服,一边上诉,一边把一捆人民币拍在于海河的桌子上。他们太清楚了,只要“拿下”于海河,农民必输无疑。于海河严辞拒绝:“这件事我一管到底,农民利益谁也不能侵犯!”那人扬言,一定要推翻原判决,不赔农民一分钱!那段时间于局长顾不上关节炎发作的剧痛,带着农业局工作人员逐户拍照录像,现场取证,十几次往返省城为农民呼吁维权,进法庭代农民陈述案情。直到二审胜诉,124万元补偿款发到42户农民手里,于海河的心才落了地。盖东飞拿到补偿款后激动地说:“是于局长救了我,他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啊!”。

我和他共事的几年里,海河局长接待的上访群众不计其数,为宝清农民做的好事数不胜数,我却从来没见他简单应付过,从来没听他抱怨过。有一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有名残疾上访人,来的时候在走廊里情绪失控,声音很高,吵得我们无法办公。于局长开会回来把她请进屋后,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来;当于局长送她出来时,她的怨气已经消了,高兴地走了。我不知道于局长是怎么开导她的,但是从这位妇女的“高音、中音、低音到静音”反映出了于局长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大家都说:“如果老百姓向上反映的问题是块坚冰,别人可能用拳头击碎它,于海河就是用心给这块冰捂化了!”。有时候我们问海河局长,你咋对农民的事这么上心呢?他说:“如果咱把农民当爹妈,当兄弟姐妹,那怎么做都是应该的。” 海河局长最叫得硬的是,公道正派、为政清廉、一生俭朴,他的俭朴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过苦日子养成的习惯。他从不好面子、讲排场,出门时候,就像节俭的农民一样,吃卷饼、吃干豆腐卷大葱。每次去省里开会,和其他市县的局长坐在一起,数他穿得最土。记得他刚当上局长那年,拎着一个老式的大黑包外出办事,曾经被别人当成上了访户。别看他对自己这么抠门,可捐资助学、关心农民兄弟、帮助单位困难职工却总是那么慷慨大方。经常有年纪大的人来局里上访,临走时于局长怕他们不舍得坐车,自己给他们掏路费,一年冬天,种子公司的老上访户王玉江来到农业局找领导:“我没钱买煤,过不去冬了,你们说咋办?”于海河找来工会主席关增国,从自己兜里掏出刚发的工资1800元钱,“老关,王玉江是上过老山前线为国家立过功的,应该照顾啊,你给他买两吨煤吧。”农业局司机秦汉的奶奶病重急需治疗,而秦汉的父亲又不在家,于海河说:“老人的病不能耽误,尽快送医院。”他掏出来给女儿准备的学费3000元钱,“这个你拿着,钱一定要带够。”我和全局的人更牢牢地记得,我局职工职工叶广海家生活贫困,女儿在读研究生,妻子高兰下岗后又患上了肺癌,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于海河知道情况后,亲自找民政部门为高兰办理低保,报销医药费。叶广海至今都不知道,于海河给他家中送去的8000元慰问款,是于海河当年获得的标兵奖金。他就是这样,心里时时刻刻装着老百姓,真正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他对百姓的爱就犹如江海般浩瀚,唯独没有他自己,就在他非常突然地和我们永别的时候,还是穿着那身退了色的衣服,还是面带着微笑。

白花束束怎么也无法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悲声凄凄再也唤不回好人的英灵,局长啊,我的好局长,您离开后的每一天,我都在悲痛中学习坚强,每当梦到您和蔼的笑容、蹒跚的步履,我多想再向您汇报,您的“要踏踏实实做事,本本份份做人”的谆谆教导还犹在耳边,在您的培养和帮助下,我如今在共青团的岗位上正在成熟成长,局长啊,自从您走了以后,宝清连下了好几场大雪,那大雪是近十年从没有过的,我想那也许是因为您,即使走了还在惦记着宝清的农民。您是希望瑞雪兆丰年,保佑宝清的农民年年都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啊!谢谢大家!于海河先进事迹报告材料之三

我的海河老弟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邓淑芳,是宝清县七星泡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今天,我要跟大家讲述一个永远和农民心贴心、和百姓打成一片的党的好干部,他就是于海河。

第一次和海河见面是在2003年5月,那天我正和村民们在烤烟地里移栽烟苗儿,远远地看见一个中等个子、衣着简朴的人,不顾满地泥水,笑呵呵地向我走来。我并不认识他,别人告诉我他就是我们七星泡镇新来的镇长。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刚到镇里上班,海河就下到偏远的村屯走访群众、了解情况。我当时心里很感动,觉得这个干部真好、真实在,有一颗真诚的爱民心。

当时,七星泡镇共有28个村40个屯7万多人口,是全县最大的一个镇,也是当时经济最差、债务最多的一个镇,债务多,事儿就多,干部和农民关系紧张,镇机关的干部上班也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应该说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来到了我们身边,挑起了带领全镇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重担。刚来的那段日子,他一有时间就挨个村走,在农家炕头,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他奔波的身影。七星泡是浅山区,农民人均耕地少,通过实地查看,同农民共同研究,海河认为发展特色农业,走多种经营才是增收的好路子。海河常对我们讲:经济发展要靠产业结构调整,村民致富要靠特色农业,村屯变化要靠干、不能等。

我们永兴村自打他帮着研究出扩大烤烟、马铃薯种植的思路后,农户人均增收2500元,几年下来,村民们都富了,从维持温饱到现在有汽车有砖房,日子真是红火起来了。

在海河的带领下,经过不懈努力,七星泡镇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各村的面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祖辈们从来不敢想的事一个个变成了现实;农民们笑了,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为他们送来个好干部,带领大家信心百倍走上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道路;镇干部见人热情了,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农民过日子有盼头,真是上下一股劲、人人一条心、一个步调往前奔,没几年,七星泡镇多项工作从以往的全县末位,跃至全县前茅,信访工作更是破天荒地从全县倒数第一升为排名第二,你说他得下多大功夫啊。

说海河是我的兄弟一点儿不假,我有事就找他,我是真的把他当亲人,记得那是2004年,我们村的学校被合并,永丰屯65名中小学生要走4里地到义合学校上学,路虽不远但雨天却像个大酱缸,每逢下雨孩子们要么绕行12里路上学,要么由家长深一脚浅一脚地背着走,就是穿着靴子,到学校时大人孩子也都是一身泥。家长们找到我,希望能把这条路给修修。可是我们没有能力修,怎么办?我到镇里找到海河,当时他刚来七星泡不久,我还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心里也没底儿,不知道他会不会把这事放在心上。见了面我把修路的事和他说了一遍,他说:“没事儿,大姐,你别上火,这事儿交给我吧。现在镇里正在规划,打算将年久失修的通村公路好好修一修,再说孩子上学的事是大事,不能耽搁,马上就修!” 我当时没想到他这么痛快地答应了,更没想到的是他第二天就来了,看到实际情况后他也特别着急,马上就联系了七星泡交管站,安排两辆铲车修路。那段日子正是农忙季节,村民都抽不开身,人手不够,他就带着镇村干部一起搬石头,铺沙子。我感动地说:“你能来大伙儿就感激不尽了,这些粗活哪是你这个当大镇长干的!”“大姐,你不知道,我也是农民出身哪。”一句话说得村干部和村民心里热乎乎的,就这样他带着大家实实在在干了三天,铺好了4里地的砂石路。

路修好了,村民们能在家门口坐车进城了,看着孩子们在新修的路上奔跑,他脸上露出欣慰笑容。直到现在村民还经常地念叨着:“于镇长带咱们修的那条路,比水泥路还结实。”

于海河是燃烧着的生命之火,是温暖百姓的好干部。农村工作最难干的就是处理上访。海河刚来时,七星泡镇与凉水乡合并,又赶上农业税改革,人口激增、经费匮乏,农村积压多年的矛盾集中爆发了。镇政府不能正常办公,有时值夜班的镇干部正睡觉呢,“哗啦”一声窗玻璃被人砸个稀碎,吓得心惊肉跳。来上访的人大多是一肚子气,有开口就骂娘的,有拎着棍子揣着刀的,别人见了都躲,只有海河从来不躲。他每天一上班,镇政府的走廊里就挤满了上访的农民,他总是对上访群众说:“来来来,都到我办公室门口排队,有事儿进来和我说。”他耐心地听每个上访人“诉苦”,从三年五年的旧事儿到十年八年的老账,他都一件件记录下来。挨个解决„„到了饭口没唠完,他就带着上访人去食堂边吃边唠,直到最后一个上访人把话唠透,把疙瘩解开,满意地离去;碰到没钱回家的,他就自掏腰包给上访人买车票。镇里没钱,冬天为了省煤,办公室温度有时达到零下,可他在这冰冷的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时间长了生生落下了严重的关节炎,膝盖肿大变形,走路一瘸一拐,在椅子上坐时间长了就站不起来,每走一步都是一次钻心的疼。

“上访就找于海河”!这是农民们常说的一句话,因为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好多人的手机里都存着他的的号码。每次打电话,他们最先听到的都是“大爷、大娘、大姐、老哥”的亲切问候,即便对方半夜三更打电话,他也是耐心接听。有人问:“上访的净是些胡搅蛮缠的农民,你天天面对他们,不烦吗?”“我就是农民的儿子,咱把他们当自己爹妈、当自己兄弟姐妹,有啥烦的?”

海河书记,不怕事、不推事,敢于解决事。那是2007年春天,我们村出现新增人口要地情况,永兴村有500亩小开荒地落到个别村民手中耕种着,有的最多白种40多亩,缺地村民非常不满,最后村委会决定收回小开荒,给新增人口分地,不能再叫他们白种地。因为永兴村是有名的上访村,98年就因土地问题造成群访。这事传开了,有小开荒地的人到我家攻击我传言要告我,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不怕。我去向镇党委汇报,海河书记听后说,大姐这事一定要处理好,我支持你们的决定,这事早晚得处理。分地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我会派有经验的领导去帮助你们,并让派出所所长带着民警去,防止坏人趁机捣乱。5月3日那天是我们永兴村村民集中到一起最多的一次,几百号村民到地等着拿到新生儿的地权。海河书记不放心,还是来到我们分地的现场,在人群中观察事态情况。我被那些不同意收地的人推搡着,突然一个姓王的村民拿着菜刀向我砍来。海河一步窜上去喝喊着“我看你还了不得了,你砍个试试?”海河一下把我拽到他身后,那人被吓跑了,我在海河老弟的肩膀下受到了保护,可是我又感动,又委屈的泪水也随着掉了下来,海河过来安慰我说“大姐,你受委屈了。”最后用两天时间分完500亩小开荒,缺地农民得到了补助,新增人口有了土地。群众高兴地奔走相告,可算把多少年没能办成的事给办了。其实没有海河书记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很难实现对村民的承诺。

我们七星泡的村干部只要一提起他,都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记得红峰村的支部书记说过这样一件事儿。2005年7月下旬,一场连下好几天的大雨眼看要冲垮红峰村村西的防洪大堤,情况十分危急。大家都急得束手无策,急忙给镇里打电话,海河二话不说就赶往现场。由于道路泥泞车“误”在了田间路上,他就下车顶雨走,一个村干部急忙拿伞给他遮雨。想不到平时性格温和的他真的急了,往旁边一推说:“都什么时候了?快走吧!还打什么伞!” 他就这样和大家一起冒着大雨,踩着稀泥来到大堤上。当时雨像瓢泼似地下个不停,洪水像猛兽一样步步紧逼大堤,看到海河浑身淋得像个水鸭子似的,还在现场抗洪指挥,在场的村干部和村民们都受到了感动,大家纷纷回家取来锹、镐,木头、沙袋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就这样,他领着大家与洪水搏斗了3个多小时,终于护住了大堤。看到红峰村千亩稻谷保住了,可他却连一口热水都来不及喝,又匆匆赶到另一处指挥抗洪。看着他湿漉漉的背影,村民们又感动又佩服。

当海河要调到龙头镇工作时,许多群众听到消息都自发前来送行。看到海河一瘸一拐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心都疼了起来。想想当初,海河是迈着一双好腿来到七星泡的,现在他却拖着一双病腿调走了,海河和村干部一个个握手,大家个个眼含泪花。

海河转走了,他留下那么多牵挂,他是否还在牵挂大山里那个痴呆孩子?那是2004年深秋,远离七星泡镇内60里外的福兴村支部书记找到海河镇长,说他们村有一户姓于的娘俩生活非常困难,孩子父亲早年去世了,娘俩都痴呆。男孩子十六七岁,不知道穿衣服,总是光着身,海河听后从自己兜里拿出钱,交给村书记说回去给着孩子买套越冬棉衣,别冻着孩子。然后拿起电话联系民政部门问了办低保的程序,他亲自嘱托民政助理说,一定要把这娘俩的低保办成。后来这娘俩的低保手续下来了,他们娘俩有了生活保障,这事感动了村干部和村民,大家都说于镇长对大山里痴呆的孩子都放在心上,他真是群众的贴心人啊!当听到海河得急病去世的噩耗时,我一下惊呆了,赶紧打几个电话确认,当知道这噩耗是真的,我就急三火四往县城赶,路上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了,默默地往下流。到了殡仪馆,海河妻子一下子扑到我怀里,说:“大姐,海河走了,他不管我们老小了!”看着海河丢下的妻儿老小,我的心是那么疼、那么痛„„那三天,我都和海河的家人,还有一些农民一起为他守灵,端详着他的遗容,我哭诉着说:“海河老弟啊,你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啊,怎么说走就走啦!扔下她们孤儿寡母你真的忍心吗?”

我也在心里埋怨他,海河老弟啊,你怎么就这样不爱惜身体呢!党让你好好工作,可也没让你病这么重还挺着呀!你累了一辈子,过几年你就可以退休回家好好歇歇,哄哄外孙!如今,海河老弟离开了我们,但我总感觉他没走,他把为民的足迹留在了美丽的乡村,他把务实的精神留在了希望的田野,他把清廉的形象留在了百姓的心中!海河老弟的事迹在完达山下的七星泡镇讲不完,说不尽,现在我最想对他说:走好,海河书记,走好,海河老弟!七星泡镇的百姓永远感谢你!宝清的农民永远怀念你!谢谢大家!于海河先进事迹报告材料之四

为了大地的丰收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张靖奎,在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作,是于海河主任的同事。说起宝清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不了解宝清农业的人还真不一定知道,但是宝清的稻农都十分清楚,因为他们都是这个园区的受益者。有了这个园区,他们知道了智能催芽的神奇,享受了统一育苗的好处,收获了丰产增收的喜悦。

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位于万金山乡方胜村,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产田,如今,这里已经建成了集科技示范、品种推广、机制创新、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让这片土地发生这么大变化,让宝清的水田连年丰收的人就是于海河。

海河主任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他非常不喜欢别人称宝清为传统农业大县,可他又无法反驳,因为他知道,近年来虽然宝清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传统”没有变,依旧是“地里刨食,靠天吃饭”。在他心里始终暗暗憋着一股劲:“一定要让宝清由传统农业大县变成现代农业强县”。

2010年,国家和省里开始重视并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于海河知道这回机会终于来了,一定要抓住政策机遇,总结以往经验,在宝清规划建设一处技术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大园区示范引领,推动宝清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万事开头难,申报国家级项目更是难上加难。2011年,正是海河主任胰腺炎、胃炎和关节炎病情加重的时候,但想到现代园区项目,他显得异常兴奋,信心百倍地带着我们开始了园区规划、申报、建设三步曲。虽然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但园区建设的往事历历在目。

同事杨树林经历了这样一个难忘的场面。为了争取这个项目,于海河带领他去省里报送材料,审核后发现材料不够齐全,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补充。于海河决定立即返回宝清。杨树林看着于海河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心疼地说:“局长,来时坐了一夜火车,今天又站了那么长时间,你的腿能吃得消吗?住一宿,明天再回吧。”于海河一边擦汗一边说:“傻小子,知道吗?如果能争来这个大项目,多跑几趟、多受点累,值!走,赶快回去!”就这样,他们又坐硬板火车连夜赶回了宝清。

更感人的一幕情景让办公室主任赵泽强至今记忆犹新。他和于海河又一次去省城研究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因为相关部门的办公室分散,二楼、四楼、五楼、六楼都有,于海河拖着那条“老残腿”上下折腾十多次。傍晚,事情办完的时候,赵泽强发现局长不见了。最后,他在厕所里找到了于海河。此时的于海河大汗淋漓,面色惨白,坐在地上已经站不起来了。赵泽强赶忙上前扶起他,他却看着赵泽强傻笑:“项目前期工作终于全面完成了,多好啊!”赵泽强的眼泪顿时淌下来了。2011年10月,在于海河的不懈努力下,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得到批复,于海河这个五尺汉子竟喜极而泣。这可是宝清县有史以来争取到的最大项目!

正当其他人还沉浸在成功获批园区项目的喜悦时,海河主任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当11月份招投标结果出来时,已是天寒地冻。谁都知道,在滴水成冰的冬季搞基建,那是不可能的事,但要等到明年开春再开工,就会错过一年的农时,农民得少收入多少钱啊。那段时间,一直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海河主任专心致志地研究起了建筑学,他找专家、查资料,一番盘算后,决定打一场冬季施工攻坚战!全力争取2012年4月开始育苗。

在施工的那些日子里,海河主任不顾零下20几度的严寒,每天5点钟,他都顶着刺骨的寒风,拖着一瘸一拐的病腿来到工地,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地带领大伙搞会战,人手不足他就亲自上手,技工力工样样干,在他的带动下,农业局的干部也都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工人。是他带领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受住严寒风雪的考验。先是解决运料难,以前这里是稻田,没有路,大车也进不去。为了修的路面吃硬,拉了不知多少车土,足足垫起了一米半高,车才能进去,才算开了工。

调试用电时,我们又遇到了难题。科技示范园区附近有一个变压器,本以为可以直接使用,但是在调试设备时却发现,催芽车间50KW的变压器根本带不起来,只能单箱调试。为此,于海河多次跑电业局寻求解决方案。电业局为科技示范园区通上了临时用电,催芽箱的用电才有了保障。

电的问题刚解决,深水井又出现问题。打第一口井没水,钻第二口井也没水,第三口井居然还是没水。在我们都灰心的时候,于局长忽然说,不行就打浅水井试一下。他找来一个打浅水井的钻井队,不分昼夜地施工,28口井全部打好,万亩科技示范区的用水终于有了着落。4月10日,看到优选的稻种被如期放进智能程控水稻芽种生产线的育种箱,于海河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随着催芽车间高质量的如期完工,曾经对智能催芽抱着怀疑态度的农民,脸上也乐开了花。金秋十月,他们种植的水稻每亩增产50多公斤!

2012年11月,于海河升任宝清县政协副主席,副县长徐顶国在于海河上任的当天就找到他:“太好了,海河,政协的工作没那么累了,可以歇歇了,你赶紧去哈尔滨看看腿吧!”

“是啊是啊,等我把农业园区的一期工程收好尾就去。”

可就在这时,县委又让他挑起县政协副主席兼园区管委会主任的重担,他对同时被任命为副主任的赵泽强说:“这是组织对我们最大的信任,我这一生,干了大半辈子农业,春种秋收,年复一年,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啥都没留下,这回,我们大家再苦干他两三年,把这个园区建好了,咱给宝清现代农业未来发展打个样儿,圆上咱这辈子的梦啊,我也想用它给自己的农业工作生涯画个圆满的句号。”于是,园区更系统的规划和二期工程建设又全面启动了。

20多年来,于海河很少休假,即便在他生命中最疼痛难忍的那几天。2013年10月末,海河主任感到肚子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顺着脸往下淌。园区的同事劝他去医院,他说:“没事儿。等11月中旬园区完成上级验收,等做完2014年园区规划,我就去医院看看。”

园区副主任崔天祥知道,园区是于海河多年的梦想,凡是园区的事儿,他总是亲力亲为。所以,他没再深劝。

11月4日,许多人发现于海河脸色越发不对,一直在用面巾纸擦汗,大家都急得团团转,可海河主任还是说:“没事儿,就是有点胃疼。我回去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11月5日上午,海河主任的病情继续加重,我看到他从园区出来,从大棚到办公室仅200多米,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半天没走到。

下午,见大量的止痛药也止不住疼痛了,从没和于海河红过脸的妻子毛淑香急了:“这都什么样了还不去医院,你想咋地啊?材料回来再整不行吗?”

到医院的时候,医生诊断于海河的阑尾炎已经穿孔,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当于海河的腹腔被切开的时候,医护人员都惊呆了,他的腹腔内聚集了大量脓液,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儿,根据这种程度判断,他的腹腔感染已经有好几天了。医生惊讶地说:“这种疼痛,要什么样的毅力才能忍受啊?”

可是一下手术台,于海河就让园区文书车丽娜把马上要送审的文件送到医院。车丽娜哭着说:“当推开病房的那一刹那,我惊呆了。于主席呼吸微弱,全身发抖,似乎麻药劲儿还没过,腹部插着两个导管,里面都是脓液,手上还输着液„„”然而,就是这样,于海河依然用发抖的双手接过材料,一页一页仔细地翻看。他看完材料,已是晚上8点多了。

11月6日早上7时,于海河要求家人打开电脑,他要再看一遍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二期规划设计方案。8时03分,也就是他要看材料的一小时之后,于海河突然口吐脓液,因腹腔重度感染引发败血症,经抢救无效逝世。海河主任去世后,崔天祥内疚自责地说:“要知道结果是这样,我们就是抬,也要把他抬到医院去!”老上访户刘连增的女儿刘伟萍哭得像泪人一样,听说海河主任生前喜欢菊花,她跑遍宝清所有的花店,将全县所有的菊花都买到了殡仪馆,整整在殡仪馆守了三天,反复哭诉着她的全家因土地问题十几年上访,是海河主任帮她们拿到补偿款,了去了她父亲临死时的心愿。

海河主任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报效国家平生愿,三农自有后来人!”

如今,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犹如一座丰碑见证了宝清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海河主任一心为农的赤子情怀。虽然,海河主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不会忘记他,就像春风不会忘记吹抚绿色的秧苗;我们不会忘记他,就像太阳不会忘记播洒金色的阳光。秧苗吐绿的时候我们会把他想起,稻花飘香的时候我们会把他想起,大地丰收的时候我们会深深地把他想起!谢谢大家!于海河先进事迹报告材料之五

我的父亲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于立雪,是于海河的大女儿。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讲一讲我父亲的故事。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爱犹如一座大山,环绕着我,使我倍感温暖。有这样一个人,在我无助时,他会来鼓励我;在我伤心时,他会来安慰我;在我取得一点点成绩时,他也会为我喝彩。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于海河。

2013年11月6日早晨8点刚过,在宝清县人民医院,我亲爱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才刚刚51岁呀!我跪在病床边紧紧地抓住他尚有余温的手,泪流满面,拼命地呼喊着爸爸、爸爸!你睁开眼再看看我们吧,你不能扔下妈妈我们不管呀,你这一走,咱们家的天真的就塌了„„。我怎么也不敢相信正当壮年,肩负着太多责任的父亲会这样突然离开我们,离开他挚爱的亲人,离开他热爱的事业,离开他追求的梦想。那天,来送父亲的人络绎不绝,有家中的亲朋好友,有县里的领导、有父亲生前工作单位的同事,还有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农民群众。他们叹息着,泪流着,悲伤的我不禁在想,父亲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对他的离去如此难过?我被这永生难忘的场面深深地感动着,也开始在痛苦的回忆中重新认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个平凡的人。他像许许多多人的父辈一样,历经生活的苦难与艰辛,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如果不是父亲去世,我都不知道他的身边有如此多关心他的人,因为在我看来,我的家庭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了,我的父亲也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父亲。记得还在上高中的时候,一天有个同学突然问我“你爸是七星泡镇的镇长啊?”我说:“是啊”,看着同学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我也很不解,难道镇长很厉害吗?可能是当时我家的生活条件和他脑海中的镇长家的生活太不相符吧,回想起来可能大家都觉得难以想象,在2003年的时候,我们全家人竟然连一件羽绒服都没有。

在我的记忆中,我家的家庭条件一直很不好。印象最深的是,当年我家还在云山村居住的时候,父亲在富山乡上班。工作日的时候父亲住在单位,家里就只有妈妈、我和年幼的妹妹,冬天住在四处漏风的泥草房里,一天,妈妈要给我们做早饭,可是家里太冷了,水缸里的水都结了冰,柴火太潮了,炉子怎么点也点不起来,妈妈哭了,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妈妈哭。妈妈说那时候晚上睡觉,半夜醒了就要摸摸我们,真害怕我们被冻死。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家里的条件也一点儿一点儿的变好,为了让我和妹妹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们搬到了宝清镇居住,父亲也有了自己的摩托车,他骑着摩托车上下班儿,骑着摩托车下乡了解老百姓的问题,骑着摩托车带着妈妈回云山种地。每次种地回来,他们都是满眼的疲惫和满身的灰尘。这辆摩托车一骑就是十年。但是父亲总是把它擦得干干净净,我想,大概是过过苦日子的人更懂得珍惜。

我的父亲是个厉行勤俭的人。艰难困苦的生活养成了父亲勤俭节约的品质。父亲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读书时,为了省下每月三元钱的住宿费,每天都步行到二十多里外的学校上学,特别是冬天,早上六点多是最冷的时候,得走一个半小时才到学校。可父亲从来不迟到不早退,更没旷过课。爷爷奶奶晚年的时候,吃剩下的饭菜,父亲从不让倒掉,总是自己捡着吃光,现在想来,这里面既有父亲对粮食的珍惜,更饱含着对爷爷奶奶的爱。他也从不让我们浪费一点儿粮食。父亲常教诲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我和妹妹小的时候,为了让我们体验每一颗粮食的来之不易,他带我们到农田里拔草,当时的情景如今仍然历历在目。还记得我和妹妹累得拔不动的时候,我们就在地垄沟里一边爬一边拔,那个时候还曾觉得他不是个好父亲,怎么能让小孩干这么累的农活呢,现在想起来才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啊!

许多人可能以为,作为一个当过乡镇一把手、当过农业局长、当过县政协副主席的人一定是见过世面,生活讲究的人,可我的父亲不是。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在乎他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记得有一次他到哈尔滨开会,我们父女俩一起吃饭,我问父亲有没有吃过牛排,父亲说没有,还不让我点。我说今天牛排打特价呢,也好吃,就坚持点了。牛排上来以后,父亲对我说:“原来牛排都是肉啊,我还以为净是牛骨头呢,要是像排骨那样一份还要30多块钱那就不值了”。当时,我还笑话父亲,亏他还是个领导,真是没见过世面。现在想来,父亲真是没有享受过生活,如今我和妹妹都工作了,都有能力养活自己、照顾家庭了,也可以好好尽孝了,可我的父亲却匆匆离开了我们,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们永远也没有机会报答他的养育之恩,作为女儿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呀!我的父亲是一个至仁至孝的人。父亲这一生中一直都觉得愧对爷爷奶奶,父亲总说,为爷爷奶奶做的太少太少了。可是在我看来我的父亲绝对是一个好儿子,是一个大孝子。以前在老家居住时,每次下班回家,父亲都要先到爷爷奶奶屋里问候一声,陪他们说说话,只有看一眼爷爷奶奶他才放心。搬到城里后,父亲每年都要带我们回爷爷奶奶家过年,有一年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回爷爷奶奶家过年了,当听到春节联欢晚会唱《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时,父亲禁不住满眼热泪,初一大早就领我们赶回爷爷奶奶家。奶奶病危时,正值父亲单位有任务。听小叔说,奶奶的身体早上就凉了,但就是坚持着,直到下午四点多,奶奶奇迹般睁开眼睛,见到急匆匆跑回来的父亲,放心地露出微笑,双唇努力地翕动了几下。几分钟后,奶奶含笑离开了这个世界,父亲每每为这件事伤心流泪。

奶奶去世后,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那一年得了脑出血,医院看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出血量很大,建议放弃治疗。父亲坚持说,只要有一线希望,也要治疗,即使让爷爷多活一天,也是好的。父亲白天上班儿,晚上骑着摩托到医院护理爷爷,经过医生不懈努力和父亲母亲等亲人的精心照料,爷爷奇迹般康复了。每次提到这件事,父亲都会露出笑容。爷爷病重的几年里,父亲一旦能在工作上抽出时间,就去照顾爷爷,每次回去都要为爷爷擦身子,换衣服,裹屎接尿。爷爷因为卧床,经常大便干燥,父亲总是用手为爷爷排除大便。记得爸爸在《父亲的眼神》这篇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是父亲84岁生日,吃中午饭时,我盛了半小碗没有骨头的鸡肉,一块一块地把肉夹给父亲吃,父亲吃得是那样香„„我静静地看着父亲,父亲也是时时的望着我,我深深地感到父亲的眼中充满着满足、期盼和一丝淡淡的哀怨„„不知不觉,泪水从父亲的眼角流下来,我一次又一次为父亲擦去,此时此刻,我真不想让自己泪水流下来,怕他看见伤心、难过!但我真的做不到。面对生我养我的老父亲,疼我爱我的老父亲,知我懂我的老父亲,我的泪水模糊了双眼„„”。人们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爸爸,您为爷爷奶奶所做的一切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您用您的实际行动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我们一定会照顾好妈妈,请您放心吧!

父亲也一直都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父亲这一辈子最自豪的事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凭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父亲坚持原则,从不走捷径。父亲对家人、亲属心中充满爱,却从未营私。2012年,爸爸在农业局当局长,四大爷家的姐姐鼓起勇气找到爸爸说:“五叔,这么多年我家日子一直没过起来,农业园区的建设项目多,您能不能帮我们安排做一个,让我们缓一缓,还一还外债?”,当时父亲拒绝说:“孩子,生活上的困难五叔会尽量帮你们,但是公家的事绝对不行。再说了,我们的工程都是招投标的,你们就会种地,那建房子、修路根本不是你们干的事。”这么多年来,父亲管过煤矿、农业,却从没向家里和亲属送过一吨煤,一粒种子,他手里的农业建设项目,从没让自己的家人做过一个。我们家的人都知道,不用手中的权力为亲戚朋友谋私利是父亲一辈子坚守的底线。

我的母亲一直没有工作,她种过地、挑过瓜子、推着三轮车卖过水果、卖过菜,还开过小旅店,经历了生活中所有劳苦与艰辛,但是我的父亲从来没有想过通过关系为母亲安排一个正式工作。我研究生毕业后,在一个土地估价的企业工作,业务性强也很辛苦,经常需要加班,有的时候很晚了父亲给我打电话,得知我还在加班,听得出他语气中的心疼与不舍得,但他从未想过要靠他的关系为我安排一个比较稳定、相对清闲的工作,到现在为止,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父亲得知我参加宝清县高学历人才招考入围时的兴奋与激动。在我回家工作后,有很多人,包括我原单位的同事都认为我的工作是我父亲通过关系安排的,面对这些非议时,我也很苦恼,也曾和父亲抱怨过,父亲只是笑着对我说:“清者自清,好好工作,用自己的工作表现证明自己。”

这些年来,父亲对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他从一个衣不能蔽体,食不能裹腹的贫困的农家孩子走到今天的位置、过上今天的生活,他很满足,这一切都是党给他的,他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的回报党、回报社会。那是2006年,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党员,父亲好高兴、好自豪!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父亲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今年咱家最大的喜事就是雪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咱家有两名共产党员了。”。爸爸,我一定履行好我的入党誓词,让九泉之下的您为我感到骄傲!

我的父亲是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人。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父亲对待工作一直都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记得那次父亲因为假种子案件去哈尔滨,为了见专家取最后的鉴定结果,父亲一大早就出门了,下午一点多了饥肠辘辘的父亲才一瘸一拐地来找我,见了父亲,我问他为什么取个结果要这么长时间啊,父亲说专家上午临时有事不能回来。父亲就在办公室外面等了一上午,不知道患有严重腿病的父亲,五六个小时里有没有坐过一会儿、喝过一口水。父亲总是这样,工作上的事儿永远是最重要的,2011年,父亲在医院检查腿病时,医生看着父亲的片子,问他是怎么来医院的,父亲说是自己走来的,医生都不敢相信,说以他腿病的严重程度,这种疼痛不是常人能忍受的,医生建议父亲最好马上手术,可是父亲却说工作上的事还没处理好,等忙完这段时间就手术,这一忙就是两年,平时父亲疼的厉害的时候,就在家里抹一点药酒坚持着,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请过一天假。

就是在父亲去世的前一天上午,他还在忍着剧痛坚持工作,那天中午妈妈几乎是哭着求父亲去医院,父亲才答应的,下午三点的时候,我还在单位上班儿,父亲给我打电话说他要手术,叫我去医院,还特意叮嘱我请假的时候不要将他生病的事告诉我单位的领导,到了医院见到爸爸妈妈我很高兴,我想,手术了,爸爸很快就会好了,就不用再忍受疼痛的折磨了。那天父亲还坚持着自己走进了手术室,手术当天晚上怀着九个月身孕的妹妹从家里带来了父亲住院要用的东西。就是在父亲去世的当天早晨,父亲仍笑着对母亲说:“会好的,我还答应你,等我退休了好好陪你,陪你去哈尔滨以外的大城市旅游。”,我一直在想,生活实在太残酷了,为什么过早地就让我失去了父亲,为什么就差24天,没能让父亲看一眼就要出生的外孙女,为什么不让操劳了一生的父亲好好安享晚年呢?我常常在想,如果父亲的工作不是那么忙,担子不是那么重,是不是他就能有时间及时的去看看病,是不是就会有不同的结局?印象中的父亲是没有周末休息日的,人们都说公务员多好啊,每天正点上班正点下班,一周双休,可是我的父亲总是忙碌着、辛苦着,我经常问父亲,为什么你这么忙啊?父亲说:“既然在领导位置,就应该多干点实事,多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以前在乡镇工作的时候,父亲曾对我说过:“做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对于每一个来找他解决问题的农民,父亲都把他当成家人,从他们的角度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遇到父亲以前的同事、朋友,大家都说父亲是一个难得一遇的好人,可惜我都没有来得及告诉父亲,做你的女儿,我很骄傲!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妈妈含着泪告诉我,其实她一直很理解父亲,她知道父亲不是不爱家人,妈妈说:你爸顾了大家顾不上小家,他把对家人、对亲人的爱都装在心里,我能感受得到。于是,我开始关注报纸、电视和网络上所有关于爸爸的报道,因为我想知道,在我眼中是一个“工作狂”的爸爸,在别人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关于爸爸的报道很多,看完之后我才明白,以前我只知道他忙,现在才知道,他忙得是多么有意义!爸爸就是在为事业、为父老乡亲忙碌中,让他的生命在延续。爸爸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每一天都是那么精彩。

我的爸爸去世了,从家里到我的心里,都是空荡荡的,妈妈在卧室一角的书桌上摆放着爸爸的遗像,遗像前,左侧是一枚国徽,右侧是一对瓷质人偶,两个慈祥的老人喜笑颜开地手牵着手,妈妈边擦拭边流泪和我说:“这就是我和你爸爸。” 在父亲陪伴着我的27年中,他是严父、是良师、是益友,对我和妹妹的成长影响最大。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他的血液,我们的思想中闪动着他的教诲,父亲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所喜欢的人大约是这样: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爸爸,请您放心,我和妹妹会铭记您,继承您、发扬您,做您喜欢的人!泪眼婆娑,就如奔泻的河水,在倾诉您高尚的品德,瑞雪纷飞,就如苍天的挽歌,在诉说着悲痛与苍凉。我亲爱的爸爸,拥有您,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亲爱的爸爸,失去您,我无法再得到您的关爱和慈祥。

我亲爱的爸爸,告诉您,我和妹妹一定会以您为榜样,做一个为家乡立业、为人民尽责的人,我们一定会用青春践行我们对父亲的诺言,用行动完成父亲未完成的梦想。谢谢大家!

第二篇:于海河学习计划

学习于海河心得体会 2013年11月6日,他因患阑尾炎仍坚持工作致病情恶化,引发败血症,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于海河同志走了,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共产党员的本色将永驻宝清百姓和龙江人民心中!于海河同志用他51岁的生命践行了一个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领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农业事业,常常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无私奉献,毫无怨言。他可以为缓解紧张的干群关系,在村里常驻走访几个月;他可以为了村里建学校,顶着菜刀把自留地收回来重新发包;他可以为了天下第一难的上访问题,耐心地倾听每一个上访人的“诉苦”。“我爹妈都是农民,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把农民当爹妈,怎么做都是应该的了。对他来说,就是报天恩!。没有豪迈誓言和惊 天壮举的于海河是平凡的,但他却用任劳任怨、大公无私书写了一个凡人的崇高。他不愧为农民的好儿子,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通过了解于海河,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还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学习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于海河同志工作以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他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境界却是无限的。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宝清农民群众服务事业之中。他坚信共产主义,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我们就是要像于海河同志那样,牢固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用自己的奉献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于海河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和奋斗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境界。始终以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实干精神,多多的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更值得我们学习。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

务意识坚强,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虽然患有严重的关节疾病多年,但他一直拖着病痛坚持工作在一线,经常入村入屯实地了解情況,能扑下身子和普通百姓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想方设法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是百姓眼中难得的“好官”。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村工作,他在艰苦的环境下始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带领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农村事业,去世前的最后时刻还忍着剧痛在病床上修改汇报材料。

于海河同志把自己一生最大限度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再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得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参加告別仪式,痛哭着为他送行。于海河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就要像于海河同志那样,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时刻体现出党员干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无悔人生的公仆本色。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于海河的简朴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从小过苦日子养成的习惯。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吃了上顿没下顿、半饥半饱的日子,成了他永远抹不去的童年记忆。这习惯让他一辈子对衣着没有追求,干干净净,穿暖就好;这记忆让他一辈子对粮食珍惜如金,粗茶淡饭,吃饱就成。于海河对自己“刻薄”到了一定程度。于海河同志是农民的好儿子,他在离世之前一直致力于党的“三农”事业,为改变宝清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和百姓的贫困生活,他长年深入乡村调查研究,足迹遍及宝清下辖的145个行政村。他为农民送去了现代化的种田知识和科学技术,带领农民群众创建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化农业科技种植示范园区。农民致富增收,他打心眼儿里高兴。但面对宝清三农事业的发展,面对当地农业农村改革浪潮中的利益诱惑,他坦荡为人清白为“官”,用党性修养、人格魅力展现了龙江基层党员干部的风范。他用自己的全部身心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从未偏狭;他务实清廉为民,一心为农民谋发展,实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好事;他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真谛;他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为我们树立了做人、做事的楷模和榜样,为人民群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拼搏奉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立足一线,向他学习:学习他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努力为身边的群众排忧解难;学习他践 行党的群众路线,真抓实干,用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肯定;学习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造福群众。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于海河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本变质。我想内心再一次被感动。作为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入党时的誓言;作为国家干部,他用30年兢兢业业的工作谱写了事业的辉煌;作为“农民的儿子”,他用51岁的生命和毕生的精力回报了这片热土上的农民。于海河走了,但是他给活着的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物质高速发展,人们精神相对匮乏的时代里,于海河的精神如同醍醐灌顶般,让我们每个人深受启发。于海河中国千千万万个名字中的一个普通名字,中国千千万万个基层领导干部中的一名普通干部,用一颗爱民为民之心,一生不变的坚守,一片片村镇焕发了新的生机.海河同篇二:学习于海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于海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颗大树倒下了,一片森林也随之黯然失色,一个人民心中的好干部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走的那么仓促,走的是那么让人悲痛欲绝„„一个个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故事在龙江大地上传颂;一幅幅为人民服务的画面在人们心中流传、放映、缅怀、哀痛„„2013年11月6日上午,年仅51岁的于海河溘然长逝的消息在宝清大地上沸腾了。于海河,1962年8月出生于农民家庭,1983年参加工作。30年来,他从乡镇组织委员干起直到政协副主席的岗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声名显赫的伟业;也没有一鸣惊人的事业。他只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凭着满腔赤诚和无限热情,一步一个脚印的埋头苦干,埋头实干。他把满腔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都无私的献给了事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用实际行动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为民、务实、清廉的壮丽赞歌。于海河同志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生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全部身心用在了为农民群众谋发展上。为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他起早贪黑跑项目,领导群众建基地、办讲座、做示范、抓指导,足迹遍及全县百余个行政村,引导农民走向了致富路。他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宁让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他拖着病腿,像不知疲倦的机器,高负荷的工作量严重的透支着他的身体,可只要一提起工作,他就精神百倍。他爱岗敬业,视责任如泰山,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逐村逐户了解农民诉求,及时了解农民思想动态,化解纠纷,每年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各类难题近百个。他淡泊名利,严格自律,清正廉洁,勤俭朴素,家庭生活拮据却也无私接济和帮助了很多名贫困群众。每一次看过于海河的事迹报告,我都泪流满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于海河可以有这般修养和境界,为什么于海河可以不被金钱,权利欲望所诱惑和击败,为什么于海河甘愿默默地一直奉献着,直到燃尽生命的最后一滴鲜血。他就像一棵傲然屹立于寒风峭崖边的松柏,浩然长存,心境高远,胸怀百姓。苍山不语,自有他的崇高;大地不语,自有它的辽阔;松柏不语,自有它的挺拔;海河不语,自有他的光芒万丈。而这份光芒,让海河逝去,却精神长存。2013年11月8日,天上飘着雪花,气温是入冬以来最低的一天,两千多人站满了广场,简易的灵棚前,致悼词的县委领导泣不成声,肃立聆听的人涕泪横流。他走了,带着太多无奈和不甘,但他的精神却常留在我们心间,留在龙江儿女的心间,就像一座丰碑永远地站成永恒。我们不禁感慨,一个人,要有怎样的修为,才能让为他送行的人撕心裂肺得悲痛?一个人,要成就怎样的伟业,才能赢得这铺天盖地的缅怀?一个人,要有怎样令人感佩的人品,才能担当起如此厚重的哀荣。这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去努力追寻,更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反省„„ 此时此刻眼前又一次涌动着为海河送行的洪流,就仿佛50年前在河南大地上那副悲壮和震撼的为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送行的场面。苍天呜咽,大地悲歌。一幅幅白色的送葬旗帜汇成了一条悲痛和哀伤的巨流。为什么?苍天如此无情,于海河年仅51岁。可他们却在自己为党为人民无限地倾其所有,无限地透支着生命。直到耗尽生命的最后一口气,带着说不尽的遗憾走了。他走了,可还有那么多未尽的事业,他那一颗为百姓无怨无悔服务做事的情怀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熠熠闪光;他总是在默默地奉献,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撑起一个共产党员的朗朗乾坤。他走了,却让活着的人在震撼和悲悯中不断地反省,哀思,提高,升华。把他们的精神幻化为一种净化思想和灵魂的清洗剂,在我们为之感动和悲伤的时候,把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把权利的欲望扼杀在心底,把安逸享受之心彻底摒弃,把悲痛化为一种力量,把学习他们的精神作为我们理想信念服务奉献的强大支柱。我的心就像被一种无形的精神所驱使所感召所折服,尤其是我们党员干部,仿佛怵然间就有一种责任和担当在肩上。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干部都要践行于海河的“四学四问四做”一学于海河求真务实的精神,必须破除形式主义,做埋头苦干的实在人。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交通战线的一名党员要在细节处着眼于求真务实,要把党务工作和群团工作做细做实,要把思想、学习和提高紧紧结合起来。要在新形势下重新沉淀和积累理论素养和踏实奉献精神,要把任劳任怨的奉献意识贯穿自己的灵魂深处和行动之中。二学于海河为民服务的理念,一定力戒官僚主义,做情系群众的贴心人。怎样为民服务用真情,怎样情系百姓发自内心,怎样从小事从点滴中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而不是再一味地抱怨叫苦推诿。尤其是交通战线的执法人员和年轻干部党员要彻底进行一次灵魂至骨髓深处的净化提高革新和发展。要把心灵深处一味只想索求的思想和意识要彻底转变,要时刻用于海河的精神让自己也渐渐走向高大和树立服务的理念。要让这种充满正能量的阳光的理念迫使自己也走出阴霾和狭隘自私的利己主义,要让真情服务百姓,无私奉献群众是自己人生中追求的目标和奋斗的宗旨。三学于海河淡泊名利的境界,彻底摒弃享乐主义,做艰苦奋斗的带头人。于海河一生心境高远,只懂得无私地奉献。在他温暖浪漫的文字里我们读懂了他宁静而致远的情怀,也许一杯茶一本书,一件普通的衣服,一份为老百姓做事的情怀就是他人生的最高境界。他那种几近于清苦的生活背后我们却看到了他资助贫困百姓的点点滴滴动人画面。他宁愿自己骑着一辆摩托车跑遍天府之城的每一寸黑土地,却美其名曰方便;他宁愿坐着颠簸的火车客车往返宝清至省城或北京的一路辛苦,也不做来去舒适方便的公车;他宁愿把那些贿赂的巨款拒之门外,而今扔住着50多平米的老楼,穿着十多年的老皮鞋,拖着那条老病腿,秀美的万达山脚下留下了他坚实的步履,清澈的挠力河水印证了他艰苦奋斗的脚印。他不懂得什么叫享受生活,不知道牛排没有骨头,不知道羽绒服如此轻便,不知道为老婆和

女儿安排一份好工作体面又风光,他不知道为自家的亲人找几个项目赚点钱花着敞亮又鲜光„„而写到这里,我们又做得怎样?我们究竟做得怎样,我们也是党的干部,也是人民的公仆。扪心自问,改变和提高势在必行,要在此次的学习中,要在灵魂深处剖析自己自省自己净化自己提高自己,从而达到彻底转变。四学于海河勤俭节约的品质,坚决抵制奢靡之风,做清正廉洁的干净人。这总让我想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就是于海河最高尚的情操和最真实的写照。为官一辈子真正践行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总书记在兰考调研讲到的党员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在于海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在不断地写心得体会,在不断地听报告会,那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聆听自己心灵的琴音时,我们究竟学到了于海河什么,我们在灵魂深处是否改变提高和完善了,哪怕就是点滴,那也是收获,也要把这份点滴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真正让我们麻木的思维觉醒,而不是那种于海河的事迹又与我何干,学习了,一直在学习,但心灵深处的麻木却有增无减,这不一样还是形式主义么,这不是一样的徒劳无用功么?既然我们已经在努力和改变,那么就要有所突破和变化。所以让自己无论在行动还是思想上一定要提高和转变,哪怕是一点的提高,那也是飞跃,坚持下去,努力下去也许就会变成卓越。如果能把于海河这面旗帜经常在自己静对朗朗的明月时,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这面旗帜将会,必将会在天府大地塑造出一批于海河式的杰出的好公仆。

我们要让这面旗帜永远在龙江大地领引我们前行,奋斗,拼搏。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时刻指引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要让这种学习海河精神的热度一直延续下去,一直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甚至是我们的后辈乃至几代人都要用于海河的精神支撑起内心为人民服务的无怨无悔的鲜红的旗帜。就像北大荒精神,铁人王进喜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一样一直长远永远地驻留我们心间。为龙江大地得崛起,为天府宝清得腾飞而做一个于海河一样的好干部,好公仆,好儿女。篇三:于海河学习资料

于海河先进事迹报告材料之一

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姚玉红,是黑龙江省宝清县政协主席。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宝清县政协原副主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于海河同志。2013年11月6日上午,年仅51岁的他因拼命坚持工作,导致阑尾炎穿孔并引发败血症,经抢救无效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11月8日,天空飘着雪花,是宝清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凌晨三点多钟,人们就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陆续赶往县殡仪馆,六点多的时候,临时搭建的灵棚前就黑压压地站满了2000多人。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有县几大班子的领导,有各部门、各乡镇的干部,有于海河生前的同事、朋友,有于海河的家人、亲属,有守灵三天的几十个农业局和乡村的干部,还有一群群闻讯连夜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赶来的农民兄弟?? 寒风中,在身盖鲜红党旗的于海河遗体前,有人涕泪横流,有人长跪不起,更有人失声痛哭,他们,并非于海河的亲人,但却悲痛欲绝、如丧手足。

寒风中,致悼词的县委副书记孙弘升几度哽咽,泣不成声:海河,千言万语数不完你的辉煌业绩和为民情怀,万语千言诉不尽我们的深情厚谊和无限哀思?? 这个情景,在宝清县殡仪馆历史上绝对是第一次。

寒风中,黑压压的人群哭成一片,葬礼结束了,依然有很多人久久不愿离去,他们都想送海河最后一程,很多人一直跟到墓地。于海河的老搭档,副县长徐顶国更是在墓前长久伫立,待所有人走后,他深深地三鞠躬,热泪长流,连喊三声:“海河,我的好战友,好兄弟,你一路走好!”

于海河走后的一段时间内,宝清一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哀痛所笼罩着,从县城到乡村,从机关到社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都在谈论着、传诵着海河的事迹,人们无不为海河的精神境界所感动,无不为海河的英年早逝而惋惜。

于海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做过农村的小学老师、校长,先后担任过乡镇长、党委书记,县农委书记、农业局局长,2012年11月当选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

我在多个县区工作过,接触过的领导干部不计其数,其中于海河是最平凡、最踏实、最无私、最优秀的党员干部。说他平凡和踏实,是因为他本分低调、谦和朴素,如果不介绍,没有人会看出他是个“官”儿。说他无私和优秀,是因为他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他几度受命于危急关头,把自己的有限生命全部献给了党的“三农”事业,把一腔热血全部洒在了家乡的黑土地上?? 于海河一生视群众为亲人。农民把海河当兄弟,有困难就找海河。在宝清,提起于海河,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他走到哪里,都会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带到哪里,都会把爱心带到哪里。他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地帮农民脱贫致富。

于海河真诚对待农民,农民也真心爱戴于海河。否则,在他出殡那天,怎么能让人们如此撕心裂肺般的悲痛,怎么能赢得那铺天盖地的缅怀?

于海河去世后,在搜集整理他事迹的时候,有人说:“于海河的事迹太感人了,但不知道能不能树得住?”这时,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忽然拍着桌子说:“焦裕禄树得住,于海河就树得住!”

于海河一生视事业为生命。从乡镇到农业局,从政协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他到哪里任职,哪里的工作就走在前列,就会和谐稳定。他先后工作过多个乡镇,每个乡镇都由后进变成先进。领导把他当战友,有难题总是找海河。县委、县政府总是把他放在最重要的工作岗位,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打头的”和“救火队长”。他曾有两次“兼职”的经历,一次是农委书记兼任夹信子镇党委书记,2009年底,宝清县夹信子镇发生一起严重信访案件,1400多名村民集体上访。县委为此紧急召开常委会,决定调整镇领导班子,选派善于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于海河兼任夹信子镇党委书记。于海河欣然受命,信心十足地说:“既然组织信任我,我一定把任务完成好,请领导放心”。一句承诺,数十个日日夜夜,几百户农家炕头掏心窝地恳谈,他把情况调查得清清楚楚,把问题处理得明明白白,农民感动了,干部安心了,班子团结了,社会和谐了,各项工作都焕然一新。多年来,于海河自己也数不清总共处理了多少信访案件,帮着农民解决了多少困难。也许别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但我知道,海河解决问题靠的不是高深的理论,更不是华丽的语言,靠的是他对农民心贴心、心换心的真诚,靠的是无私无畏的坚韧,靠的是水滴石穿的真功夫。不仅如此,2008年,于海河还被县委点将,从一个较大乡镇调到一个干群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的较小的龙头镇任党委

书记,在海河身上,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而且毫无怨言。

第二次是政协副主席兼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2013年初,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入了整体推进和投入使用的关键时期,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县委召开常委会研究决定组建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但还缺少一位称职的主任人选。这时,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于海河。当时他已经到县政协工作,和我搭班子。于海河在乡镇和农业一线工作了大半辈子,他要是提出想清闲下来、歇一歇也是人之常情。县委书记朱海涛对他说:“我知道这些年你很累,可是搞农业园区,既要懂行,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园区是你一手创建的,这个主任非你不可呀!”于海河二话没说,服从命令。就这样,本来可以松口气的于海河又开始了奔波忙碌、辛苦劳累。2013年4月,省委书记王宪魁同志到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视察调研,当看到一栋栋标准化的育秧大棚、设施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和绿油油的秧苗,王书记高兴地说:“这在全省、全国都是一流的,这就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那天,于海河格外开心,一直笑呵呵的。他对我说:“几年来大家的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宝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了!”

于海河在宝清农业战线工作了30多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县232个村屯,先后为宝清争取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项目5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7.9亿元,宝清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被列为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县。海河走后,县委书记朱海涛不止一次地边流泪边和我们说,他很痛心,也很内疚,说他对不起于海河,总是鞭打快牛,给他安排了太多的工作,压了太重的担子,但对他的关心不够啊!于海河一生视清廉为根本。他曾长期担任部门和乡镇的“一把手”,职务虽然不是很高,权力却不算小,每年由他经手审批的项目资金多以亿计。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会算计”,从不乱花单位的一分钱,从不照顾亲友一个项目。我刚任县政协主席不久,当时海河还是农业局局长。有一次海河陪我下乡搞调研,看着他坐着一台破旧捷达,我随口说了一句,“于局长的车怎么这么破?他总下乡,怎么没给配台好点的?”。农口的同志笑着说:“县里以前给他配过一台越野车,他嫌费油,给退了回去,非开自己这台破车不可”。另一个人说:“他当书记、镇长的时候,还骑着摩托车可哪跑呢!”。听完后,大家都笑了,但不知为什么,我没笑出来,而是打心眼里佩服他、尊重他。他到政协后,有人跟他说,你现在都是县领导了,穿的应该好一些,车子也可以跟县里申请换个好的,他总是笑笑,说这就挺好了。在我记忆里,他始终就是那几件衣服、几双鞋,换来换去的穿。于海河曾写过这样一句话: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只要保证一日三餐能吃饱,有衣穿,有房住,还图什么呢?想一想过去,已经太幸福了!

于海河同志病逝后,大家才知道他妻子毛淑香一直没有正式工作,但他从来没有跟别人诉过一句苦,从没有为个人的事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就连他的父母去世,丧事都只是家人料理的,他的同事和朋友无一人知晓。今年春节期间,县委书记朱海涛带着县几大班子领导去看望于海河的家属,他家房子只有50多平米,摆设也很简单。他爱人告诉我们,海河生前经常说,能住上楼房,他就已经感觉很幸福、很满足了。这时我在想,海河以事业为生命,从来是顾大家舍小家,家庭重担全压在了妻子肩上,可他的妻子默默地承受着还从无怨言。更让我感动的是,于海河去世后,毛淑香知道因为家里前一阵子有个急事儿,海河说向别人借过钱,就给于海河的朋友打了一圈电话,“海河走得突然??他有没有欠你钱?欠多少告诉我,我来还。”

于海河同志敢于担当、以身作则、甘于奉献的精神,引起了全县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我县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在学习于海河同志活动中做到“四学四问四做”,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

发展现代农业,洒尽功臣满腔热血;践行群众路线,倾注楷模一世深情。于海河的一生正如他的话一样,“我不能像太阳一样永恒,但我要作一颗流星,画出生命的轨迹,留下瞬间的光彩”。

于海河是党的好儿女,是黑土地上的焦裕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谢谢大家!

于海河先进事迹报告材料之二

为了农民的微笑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段姗姗,是宝清团县委书记,曾经和时任农业局局长的于海河同志共事四年。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所有农业人见证了他是怎样把满腔热情和真诚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宝清县的“三农”事业,见证了他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见证了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人生赞歌。海河局长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对“三农”事业无限热爱、执着追求,翻开他的简历就会看到,他一生没有离开过农村,一辈子寄情一个“农”字,他是黑土地上的老黄牛。记得2009年3月,他在农业局任职的干部大会上,饱含深情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我从参加工作那天开始就暗下决心,无论今后在哪个岗位上,只要有能力,就一定要为农业发展干些实事,为农民办些好事。我要和大家一起努力,力争用3到5年时间,让宝清农业快发展、让农民多增收。”简单的话语道出他朴实的想法,精辟的见解引领着“三农”工作的方向。我们宝清县农业资源丰富,有243万亩耕地,有发达的河流水系,但种植结构单

一、低洼易涝地多、粮食产量低,海河局长每次下乡回来总是这样念叨,“农民还是穷哇,我们要大力推进 “大豆改玉米、旱田改水田”的“双改”工程,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刚刚开始动员农民“豆改米”、“旱改水”,困难就接踵而至。最大的难题,就是农民不理解,没有积极性。大豆一直以来都是宝清的主栽作物,虽然比较效益低,但种大豆省时省力,农民都愿意种。要让农民打破传统习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为了让农民理解和参与,海河局长千方百计做农民的思想工作,专题培训班上他先去动员,农业专家讲课他去参与,在电视台开办的专题栏目他先去讲解,座谈讨论时他掰着手指头和大家算账。那段时间,他拖着病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奔波在田间地头,马不停蹄地走村串门,一户一户的谈,一家一家地唠。农民怕技术指导跟不上,他去承诺;农民怕基础设施改造不到位,他去保证。农民们都感动地说:“于局长,就冲你一个大局长能三番五次到我们农民篇四:党群学习计划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学习计 划 2014年5月7日篇五:学习于海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于海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人的一生,恰如经历一场风雨,前进也罢,后退也罢,这一次雨淋是免不了的。人生的意义就是在路上,历尽艰辛,笑口常开,活得好不好,就看笑得多和少,你必须在挫折中更坚强,这就是生命的价值!”这是宝清县政协副主席于海河同志生前曾写下的一段话。这名普普通通的基层领导干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为农民群众谋发展上,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他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向于海河同志学习,首先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于海河同志自入党以来,时刻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坚定的信念展示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作为基层普通干部,我们要以于海河同志为榜样,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用自己的行动展现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于海河同志工作以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他在艰苦的环境下始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带领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农业事业,去世前的最后时刻还忍着剧痛在病床上修改汇报材料。他把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

向于海河同志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于海河同志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他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宁让身体透支,不误农民利益,拖着患有严重关节炎的病腿,历时8个月、行程5000多公里,为42家农户挽回因种植假种子造成的损失120多万元。他视责任如泰山,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驻村逐户了解农户诉求,多次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土地纠纷,每年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各类难题近百个。

于海河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中低要求,生活节俭,衣着朴素,每天都是满面风尘,典型的“农民”形象,从不铺张浪费,从不谋求私利。他的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也是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响应。我们要要以于海河同志为标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差距、定措施、选定努力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

学习于海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党委的组织下,学习了于海河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于海河同志的生平简历,于海河同志的感人事迹。于海河同志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生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做到了心系百姓,敬业奉献,燃烧自己,温暖人民,是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于海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他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忘我工作,为宝清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领导的眼睛是亮的,群众的眼睛是亮的,他的身体力行,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曾先后被评为劳动模范、十佳公仆、市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是他用爱心、责任心干出来的。于海河同志入党26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我们要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我们要向于海河学习,学习他身兼要职,却始终经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秉公办事、严于律己,从不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和家人谋求私利。于海河同志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办事,全心全意为民,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先进形象。

我是一名普通的党员领导干部,于海河的事迹深深地感到了我,鼓舞了我,他带着平静的笑容,带着对全国人民的牵挂,就这样走了,为他钟爱一生的事业燃尽了生命之火。他用51个短暂春秋,书写了“燃尽生命写忠诚”的长篇乐章,抒写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最美答卷。为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指明了方向,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办事,全心全意为民,埋头苦干,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甘于付出和奉献,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于海河同志是百姓眼中难得的“好官”“贴心人”。在本职岗位上始终兢兢业业,带病坚持工作在一线,去世前的最后时刻还在修改汇报材料。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崇高境界。于海河同志把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

他的离开让众多送他的人如丧手足搬地悲痛,虽然他没有多么豪迈的誓言,也没有多么惊天的壮举,可他却赢得了如此铺天盖地的缅怀,正是因为他那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的信念,所以他担得起这厚重的哀荣!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就要像他一样,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以及利益观。苍山不语自有其崇高,大地不语自有其广阔,松柏不语自有其挺拔。于海河同志的先进事迹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第三篇:于海河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于海河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于海河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于海河事迹心得体会

执着信念,做一个纯粹的人

学习了于海河的的事迹后,感慨良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始终身体力行,总是工作在最前线,忘我的工作着,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默默无闻,无私的奉献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让我感动,为之扼腕,感叹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虽逝者已逝,但他美德的芳香,将传遍祖国大地。

信念,是一种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拥有信念,就好比拥有了信仰,它仿佛茫茫大海中的航标灯,引领前进的方向,做一个有信念的人,热爱教育

事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于本职,含辛茹苦,兢兢业业的教书育人,呵护孩子,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拥有正能量。

名利像空气,无孔不入,不经意间人就会被它侵袭。做为一个纯粹的人吗,应时刻自我反省,低调做人,低调做事,不断的砥砺自己,积蓄正能量,担负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于家,于学校,于社会都是一个有用的人。

当然,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是枉然。我认为,劳逸结合是必要的,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去工作,才能更好的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才能去做贡献。适当的时候,也要学会关心自己,这也是为自己的家庭,为学校,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责任。

生命无悔

——学习于河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于海河,中国千千万万个名字中的一个普通名字,中国千千万万个基层领

导干部中的一名普通干部,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他用生命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他用生命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风采。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学习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于海河同志工作以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身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像于海河同志那样,牢固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用自己的奉献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学习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于海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村工作,他

在艰苦的环境下始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带领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农村事业,去世前的最后时刻还忍着剧痛在病床上修改汇报材料。于海河同志把自己一生最大限度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再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像于海河同志那样,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和奋斗目标,始终以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实干精神,多多的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学习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务意识坚强,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虽然患有严重的关节疾病多年,但他一直拖着病痛坚持工作在一线,经常入村入屯实地了解情況,能扑下身子和普通百姓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想方设法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是百姓眼中难得的“好官”,得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参加告別仪

式,痛哭着为他送行。于海河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就要像于海河同志那样,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时刻体现出党员干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无悔人生的公仆本色。

学习于海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开学伊始,学校组织了全体党员学习于海河同志先进事迹。

在鸡西党建网上讲述了他的事迹:2013年11月6日,于海河同志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51岁。农民出身的他,一生清贫,却刚直不阿,不似地方官员那般迂腐。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农民当至亲,把毕生精力全部放在为农民群众谋发展、谋幸福上,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装的还是百姓。学习于海河同志的先进事迹后,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于海河同志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为民服务意识强,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本色。

他的离开让众多送他的人如丧手足搬地悲痛,虽然他没有多么豪迈的誓言,也没有多么惊天的壮举,可他却赢得了如此铺天盖地的缅怀,正是因为他那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的信念,所以他担得起这厚重的哀荣!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就要像他一样,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立场坚定,意志坚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于海河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中低要求,生活节俭,衣着朴素,每天都是满面风尘,典型的“农民”形象,从不铺张浪费,从不谋求私利。他的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也是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

浪费”的响应。

要以于海河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学习他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学习于海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接到学校通知,上网查看了于海河同志的事迹,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农民出身的他,一生清贫,却刚直不阿,不似地方官员那般迂腐。从事农业工作23年,把农民当至亲,把毕生精力全部放在为农民群众谋发展、谋幸福上,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装的还是百姓。

他的离开让众多送他的人如丧手

足搬地悲痛,虽然他没有多么豪迈的誓言,也没有多么惊天的壮举,可他却赢得了如此铺天盖地的缅怀,正是因为他那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的信念,所以他担得起这厚重的哀荣!

我作为一名党员,要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负责,注重细节。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甘于付出和奉献,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力求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职业是平凡的,但是任务也是艰巨的,我们担负着培养合格的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艰巨使命,我们必须要提高我们的党性觉悟,认真的做好最平凡而又最不平凡的事情,像于海河同志一样,一心为人民群众服务,真心真意的爱学生,关心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了学生的

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把自己所从事的平凡的岗位搭成大舞台,让平凡的人生焕发光彩,于海河同志做到了,我们有了榜样的力量,努力的去完善自己,督促自己,提高自己,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平凡人生孕育伟大

——学习于海河同志心得

接到通知,上网一看,知道了这个龙江老乡的光荣事迹。看到他的事迹,我想到了焦裕禄,孔繁森。又一个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热爱他的老百姓,离开了他耕耘过的土地……

我猜想在弥留之际,在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瞬间,他有愧但无悔。对家人有愧,但他做到了一个好官应尽的责任,他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国家赋予他的权力,所以他无憾。

看到他,忽然想到了老祖宗创造的这个“人”字:“人”这一撇一捺实在太深奥,任何一个人都有私心,作为一名公仆,完全大公无私应该像无足赤的黄金一样是不可能的,但他做到了公为大,私为小。践行着古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民谣,实心实意为民做主,为民请命,简单但不容易。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本分就是“教书育人”。同样会受到私利诱惑,私信干扰,在面对每一个学生家长,也能做到公为大,私为小,全心全意爱孩子,一视同仁对学生,我想,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他也能创造出伟大。

“人”确实就一撇一捺,但它又是坚持与妥协,坚守与放弃两种思想的激战。但凡是有血有肉的人,就会有七情六欲,会有这样那样复杂矛盾的思想斗争,就会有犹豫有迷茫,有对立有抗争。但是他做到了坚持为大,坚守为大,所以才创造了伟大。

我们,新时代的人民教师,面对教

育推向市场,物欲横流,很多扰杂的思想纷至沓来的当下,坚持正义正直为大,坚守纯洁纯粹为大当然也很难很难,但做到了,他就堪称伟大。

“人”只有一撇一捺,又可以看做是一得一失。他不看重失,不怕失去更高的官位,更大的权力,更多的油水,更美的享受……他就

有了“得”,得到了人民的尊重,百姓的认可,自己的心安,家人的骄傲……一得一失,有得就有失。

时下,老师已不再要“灵魂工程师”的光环,早已认识到这就是一份普通的职业,得失也在一念之间。补课办班得了实惠,可能失了家长的信任;对学生厚此薄彼得了家长的好处,可能失了学生的尊重;对孩子们的学习严厉粗暴得了暂时的好成绩,可能失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下去这千秋大业可能就要断送在这一得一失之间了。

于海河,真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

人,但他平凡的人生却孕育了伟大。其实,我们也可以。

第四篇:于海河学习心得

于海河精神学习心得

通过对于海河精神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还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于海河同志的生平简历,于海河同志的感人事迹。于海河工作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平凡又感人,令人潸然泪下。于海河同志对工作认真,对群众友善,对父母孝顺,对自己要求严格,真正做到了心系百姓,敬业奉献,燃烧自己,温暖百姓。于海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他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忘我工作,为宝清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曾先后被评为市第二十五届劳动模范、市第八届十佳公仆、市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11月6日,于海河同志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51岁。

于海河,中国千千万万个名字中的一个普通名字,中国千千万万个基层领导干部中的一名普通干部,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于海河,却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他用生命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他用生命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风采。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于海河同志入党26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崇高境界。于海河同志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0余年,在本职岗位上始终做到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领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农业事业,常常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无私奉献,毫无怨言。工作期间,先后争取农业重要项目30余项,争取项目资金7.9亿元,扶持了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一手筹划建设了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去世前一天下午还带领大家实地研究工作,直到去世前的最后时刻还忍着剧痛在病床上修改关于园区建设的汇报材料。于海河同志把一生最大限度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于海河同志为民服务意识强,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经常深入村屯了解情况,能扑下身子和普通百姓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想方设法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是百姓眼中难得的“好官”、“贴心人”。于海河同志患有严重的关节疾病多年,主治医师和家人曾多次劝他卧床休息养病,但是他一直拖着病腿坚持工作在一线,忍着病痛深入百姓家

中访贫问苦、解决困难,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爱戴,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得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参加告别仪式,痛哭着为他送行。于海河同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体现出党员领导干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本色。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于海河同志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低要求,生活简朴、为政清廉,从不贪图享受。他衣着朴素,生活节俭,同事们都说他不像领导干部,天天一瘸一拐、满面风尘的背个大包出入在田间地头、村屯小道,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即使出公差跑项目,他也坚持吃住简单,从不讲排场,尽量为组织减轻负担。尽管于海河同志长期担任宝清县乡镇和县直重要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职务,却始终经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秉公办事、严于律己,从不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和家人谋求私利。

苍山不语,自有他的崇高;大地不语,自有他的辽阔;松柏不语,自有他的挺拔。用来形容于海波同志一点不为过,他没有豪迈的誓言,没有惊天的壮举,于海河用一心为民的情怀,脚踏实地的工作,两袖清风的品格,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

于海河——不愧为农民的好儿子!

第五篇:于海河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于海河同志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我县在体育馆开展了学习于海河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通过学习于海河的事迹,我了解到他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忘我工作,为宝清县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农民当至亲的亲人,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而是把毕生的精力全部放在为农民群众谋发展、谋幸福上,曾先后被评为市第二十五届劳动模范、市第八届十佳公仆、市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11月6日,于海河同志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51岁。于海河同志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生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为农民群众谋发展上。

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于海河同志入党26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崇 高境界。在去世前一天下午,他还带领大家实地研究工作,直到去世前的最后时刻还忍着剧痛在病床上修改关于园区建设的汇报材料。于海河同志把一生最大限度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

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于海河同志患有严重的关节疾病多年,但是他一直拖着病腿坚持工作在一线,忍着病痛深入百姓家中访贫问苦、解决困难,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爱戴,得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参加告别仪式,痛哭着为他送行。于海河同志真正做到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体现出党员领导干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本色。

于海河同志是全省党员队伍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是全省党员干部学习的时代先锋。广大的党员干部应以于海河同志为榜样,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2014年3月28日

下载于海河学习资料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于海河学习资料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于海河体会

    学习于海河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学校组织学习《农民的儿子于海河》的先进事迹,于海河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篇......

    于海河简介

    于海河同志简介 一、个人简历 于海河,男,汉族,辽宁康平人,1962年8月出生,1981年3月参加工作,198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宝清县富山乡中心校校长、乡纪委书记,龙头乡副乡长,尖山子......

    于海河观后感

    《农民的儿子于海河》观后感 2014年4月30日下午,在社区工作站会议室观看了《农民的儿子于海河》这部电影,对我触动很大,感慨良多。原县政协副主席于海河同志,他为人公道正派、......

    《于海河》读后感★

    《农民的儿子于海河》读后感 于海河,中国千千万万个名字中的一个普通名字,中国千千万万个基层领导干部中的一名普通干部,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用自己短暂的一......

    于海河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五则

    学习于海河同志心得体会 于海河,中国千千万万个名字中的一个普通名字,中国千千万万个基层领导干部中的一名普通干部,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于海河,却用自己短暂的一......

    于海河事迹心得体会

    于海河事迹心得体会 于海河同志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51岁,可谓英年早逝。农民出身的他,一生清贫。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农民当至亲,把毕生精力全部放在为......

    于海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

    于海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在局党委的组织下,我们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了优秀党员于海河的先进事迹,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

    观于海河体会

    观看《农民的儿子于海河》专题片体会(摘编)请大家参考于海河曾写过一篇短文《人生哲学》,其中有这么一段话:“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