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定点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定点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 2014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计划和省市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相结合、典型带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增强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相结合、智力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扶贫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帮扶力度,有效改善移民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培育移民增收致富产业,移民乡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2014年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1、精心安排部署,移民乡村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强对移民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岁末年初召开的全县2014年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项听取了扶贫项目编制和工作情况汇报,制定出台了《关于2014年全县移民乡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意见》。积极推行移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各项目标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到移民乡和县直各部门,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特别是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县上精心安排部署,各级干部积极深入联系乡村扎实推进“六大任务”的落实,并以情暖乡村的实际行动和作风,驻村进组入户开展生产帮扶指导,教给移民干、干给移民看、带着移民干,帮助移民解决了农业机械、籽种、化肥等方面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移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突出整村推进,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坚持把整村推进作为移民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平台和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全年共争取实施省、市整村推进项目6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37万元,完成危旧住房改造450户,衬砌支渠3公里、斗渠12.6公里,铺筑村组道路2公里,改良土地1000亩,种植枸杞4600亩,修建日光温室100座,扶持贫困户修建暖棚养殖圈舍210座,调引基础母羊1450只,栽植农田防风林680亩。在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的同时,整合财政、发改、建设、水务、交通、林业、农牧、国土等部门资金4032万元,加大了项目村资金投入量和项目建设规模。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项目村移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移民收入快速增加,整体面貌大为改观,示范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3、狠抓产业扶贫,移民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移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依托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大土地改良、产业培育力度,引导移民群众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2014年,全县6个移民乡共落实种植面积17.2万亩,较上年增加1.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1万亩,经济作物13.1万亩;改良盐碱、板结土地2.5万亩,修建日光温室130座,落实养殖小区13个,示范养殖户500户;移民乡牛羊饲养量达到10.73万头(只)。各移民乡相继成立了甘草协会、枸杞协会、红花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户走“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积极鼓励有一定规模、能良性发展、愿意与贫困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诚信度高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到移民乡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有力推动了移民乡产业发展。全年投入产业扶贫和贷款贴息资金80万元,建成枸杞、甘草制干加工等“农”字号企业2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家,1.3万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2014年,疏勒河、九甸峡项目移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635元,较2011年增长30%,产业发展促进了移民增收,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4、强化科技扶贫,移民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坚持把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整合“两后生”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群众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全年在移民乡村组织开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等劳动技能培训和农牧业科技培训140场次,发放科技资料2.44万份,培训人数达1.4万余人次,举办劳务技能培训班46期,培训“两后生”440人,输转劳动力1.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
5、注重改善民生,移民乡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注重加强社会管理,通过大力实施危房改造、乡文化培训中心、计生服务站修建等项目建设,移民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全年共改造危旧住房1182户,新、改建村委会9个,村(组)文化室18个,硬化通乡、通村道路67.6公里,解决了25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移民群众“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落实国家各类惠民政策,将移民低保资金补助水平由人均每月89元调整到97元,月均增加8元。注重对特困移民的救济,共发放救灾救济款物68万,面粉97.3吨,食用油19460斤,捐助棉被5730床,有力保障了困难移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实现了移民乡村和谐稳定。
6、抢抓政策机遇,行业帮扶工作扎实开展。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特别是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促动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攻坚,形成了抓扶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目前,参与“双联”行动的各级干部达4336人,其中市级干部23名,县级干部436名,共联系贫困户6318户。特别是对非自愿移民区的广至藏族乡,市县两级专门确定6名市级领导、110名县级领导、270名科级干部和643名一般干部,包抓帮扶1807户特困户发展生产。所有包抓部门、领导和干部多次走村入户、访贫问苦、驻村开展调研活动,了解联系村联系户的发展情况,分析贫困原因,落实帮扶措施。2014年,市、县两级联系单位共为帮扶村帮扶物资约210余万元,联系项目87个,帮扶项目资金1.17亿元,协调金融部门发放支农贷款2.1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广大干部还积极帮助联系户解决求医问药、外出打工、子女就学、邻里纠纷、政策求助等实际困难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得到了广大群众好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双联”行动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开创了政府主导、各方携手、上下联动、合力扶贫的扶贫工作新局面。
7、加强资金监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有序推进。
我县按照省市扶贫办的总体部署和下达的年度项目资金计划额度,紧紧围绕当前移民区的急、难、特问题,突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群众能力素质提升等工作重点,认真编制年度项目计划,争取扶贫资金,全年共争取到位国家财政扶贫资金3442万元,较上年增加325万元。为确保扶贫项目建设按计划、设计不折不扣地实施,实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县扶贫部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试行)》、《XX省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规定,按程序组织项目实施。目前已完成95%以上的建设任务。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118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39.8公里渠道及8公里村组砂石道路建设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产业扶贫项目方面,共在6个移民乡种植枸杞10820亩,建成枸杞育苗基地100亩;修建日光温室100座;落实养殖小区18个,修建暖棚圈舍500座,已完成扶贫项目财政资金报账2600万元。
8、科学编制规划,移民区扶贫开发工作基础得到有效保障。
按照国家“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县结合各移民乡和沿祁连山浅山区贫困乡镇自然资源、产业优势、发展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及时加强与对口部门的联系协调,认真编制完成了《XX县河西特困移民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和《XX县沿祁连山浅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在两个规划形成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编制完成了《XX县移民扶贫开发示范区发展规划》,为谋划好新一轮移民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三个规划已提交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总结我县今年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有几点启示:
1、领导高度重视,凝聚合力是基础。
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经常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大事来抓,特别是“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个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扶贫重点村、每个县直单位包扶一个扶贫重点村。帮扶联系部门合力推进,财政、审计加强资金监管,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2、强化资金整合,加大投入是关键。
通过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专项扶贫资金单打独拼的扶贫模式,远远无法达到扶贫攻坚的根本目的,只有在发挥专项资金主渠道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资金,才能解决我县贫困乡村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坚持因地制宜,选好建设项目是前提。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基础,有大项目就有大发展,有小项目就有小发展,没有项目就很难发展,贫困乡村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必须立足村情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制定规划,选准开发项目,才能彻底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培育长效增收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
4、群众广泛参与,激发内在动力是基础。
群众是扶贫开发的源动力和受益者,只有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集中民智,集聚民力,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选择发展项目,制订发展计划,参与计划的执行和项目的实施监督管理,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逐村解决贫困问题,并通过“参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项目建设的“透明度”。
5、创新关注机制,加强监管是保证。
在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完善方面,我们做了不懈的探索和总结,比如在扶贫项目运行的全过程,引入了群众参与机制,组织项目区群众参与选择项目、实施项目,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扶贫物资的采购上,实行扶贫项目所需物资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的办法实施采购,确保了扶贫到户资金使用公开、公平、公正。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制定出台了《XX县扶贫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保证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去创新和完善机制、体制,扶贫开发工作才有活力,才会有突破。
6、强化科技培训,开发扶贫是核心。
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思路,工作上逐步由重点加强基础建设转移到加强基础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并重,通过实施农民科技培训、“两后生”培训项目,培训移民群众,帮助贫困乡村培育增收产业,促进了贫困群众彻底脱贫致富,稳固了贫困群众脱贫基础。
二、目前移民乡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1、移民乡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目前,我县移民区仍有10.9万亩农田没有实现林网化,由于土地沙漠化趋势严重,局部地域已形成了流沙地,新的风沙口正逐步形成,移民群众正常的农业生产无法予以生态保障。
2、移民乡基础设施配套率低。目前,根据移民区实际灌溉需求,还有支渠68公里、斗渠291公里需进行新改扩建;有198.8公里通乡、通村油路需铺筑硬化;卫生、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基本处在起步阶段,社会公共服务机构还不够健全。
3、移民乡土地质量差。移民区耕地均为新开垦的荒地,耕地盐碱、板结情况严重,改良费用高,改造难度非常大,全县移民区需长期改造的低产田面积达15.6万亩,占移民区耕地总数的54.5%,尤其是广至藏族乡、梁湖乡、沙河乡、双塔乡等4个移民乡,因地处风蚀地貌和戈壁荒漠区,土地板结、盐碱、沙化情况最为突出。其中广至乡改良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需要新开垦予以置换的耕地达4000亩,梁湖乡无法耕种的砂化土地达到2000亩。
4、移民乡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由于移民乡村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大部分耕地投入大于产出,经营效益低,移民群众发展产业存在较大畏难情绪。虽然省市近年来对移民乡村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扶持,但由于产业发展前期投入较大,发展周期较长,项目补助标准低,主导产业短期内还无法成为移民群众主要收入渠道。加之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自然环境较差,招商引资难度较大,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培育缺乏资金及项目支持。
5、移民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大多数移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迁入地生产生活方式与原居住地有很大差异。近年来虽然借助各类项目资金,多方面开展农业、畜牧业、劳务输转等实用技术培训,但与本地群众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收效不容乐观,大部分移民群众掌握实用本领慢,运用实用技术的能力低,需持续加大引导、教育和培训力度,逐步提高移民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6、扶贫开发政策不均衡。我县移民主要分为“两西”项目、疏勒河项目和引洮工程三类移民,虽然该三类移民迁入的时间和来源不同,但同样存在生态环境脆弱、基础配套薄弱、耕地产出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近年来,省市高度关注疏勒河项目和引洮工程移民,相应的扶持政策相对于“两西”移民额度要大很多,全县出现了移民项目政策扶持不均衡,致使“两西”移民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类移民,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发展。
三、2015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以扶贫规划为牵引,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不断提高移民群众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以 “双联”行动为助推,突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群众能力素质提升、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等工作重点,按照规划认真编制年度项目计划,争取扶贫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突破发展,确保扶贫项目建设按计划、设计不折不扣地实施,努力实现全县扶贫工作的预期目标和效益。
(二)主要工作目标任务
1、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工程。计划实施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工程。每个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达到150万元以上,并按照不少于1:3的比例整合配套其他部门资金。
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计划完成贫困农户危房改造1200户,铺筑村组砂石道路15公里,新建农田防风林2000亩,改良盐碱、板结土地30000亩。
3、落实好产业增收项目工程。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新增枸杞、甘草、红花、牧草、红枣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计划 新建日光温室100座,暖棚圈舍300座,调引基础母羊10000只。
4、全县贫困人口减贫工作。全年计划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
5、做好扶贫培训工作。围绕提升贫困群众能力建设目标,力争完成农业实用技术1700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500人,两后生培训200人。
6、抓好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实施工作。根据全县贫困村互助资金发展规划,切实发挥扶贫互助资金在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中的推动作用,争取实施14个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每个村投入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
7、加大行业部门资金整合力度。力争全年整合资金1亿元以上。
第二篇:定点扶贫工作自查报告
定点扶贫工作自查报告
定点扶贫工作自查报告一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 20**年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工作考核的通知》(川教工委函〔2018〕1 号)要求,学院积极、认真、实事求是地对照定点扶贫工作考核指标进行自查总结。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司法厅领导下,结合对口帮扶的足然村实际,集全院之力开展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经过建设,足然村 20**年顺利通过省州县三级验收,在*县**乡四个行政村中第一个退出贫困村序列。20**年,学院帮扶工作力度不减,以“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四好村”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调整,进行传统观念转变教育,帮扶成效显著,现就我院 20**定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主体。学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与分工,建立健全了由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政治部牵头,各部门配合,各党(总)支部结对,各党(总)支部书记为帮扶责任人的帮扶机制,形成了任务明确、相互配合、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政治部落实专人开展与对口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的日常联系工作机制。
学院充分发挥扶贫领导小组职能,全年共*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学院定点帮扶工作,要求各结对党支部和帮扶责任人积极开展定点联系帮扶工作,及时听取学院驻村干部工作汇报。强力的组织领导和完善的工作机制,及时有效解决了
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帮扶成效。
2、坚持统筹推进,提升帮扶成效。积极参加由司法厅牵头的定点扶贫工作联席会议,20**年 5 月,学院院长在***组织召开扶贫工作会,学院政治部主任 4 次参与由***、***组织召开的脱贫攻坚推进会。通过参与相关协调会,学院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脱贫攻坚相关部署要求,结合学院优势和足然村实际,开展相关工作,提升了帮扶成效。
同时,学院积极组织学院干部先后 4 次参与由省委组织的赴新龙县、道孚县、甘洛县的督查考核工作。通过交叉考核,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学习经验,学院根据考核结果取长补短。
3、深入一线调研,谋划工作举措。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20**年,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其他院领导、中层干部及相关工作人员分 7 批共***人次到足然村调研、指导、检查脱贫攻坚工作,为足然村的脱贫工作起到了督促指导作用。今年暑期,学院组织***名师生开展大学生暑期脱贫攻坚暗访调研活动,走访**州**县***个村***户贫困户。
政治部安排专人对接脱贫攻坚工作,全年以来,向各级单位按时报送高校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季度报表、20**年高校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统计表及上级各部门要求的脱贫攻坚相关报表。另外,学院每月定期向教育厅扶贫办报送驻村帮扶简报,截止目前共报送简报 12 期(总 33 期)。
4、开展驻村帮扶,落实相关待遇。按照选派驻村干部要求,学院于 20**年12 月选派优秀科级干部**到足然村驻村帮扶。**同志扎根足然村,积极工作,结合足然村实际,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良好成绩。学院党委主动关心驻村干部,解决其存在的实际困难,按照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关于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生活工作保障的通知》(川组通〔20**〕69
号)相关规定,落实驻村干部待遇,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同志踏实认真的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20**年被人社部、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优秀驻村干部”。20**年 12 月程勇同志驻村期满,经学院党委研究决定选派优秀科级干部**接任足然村驻村干部。
二、开展集中攻坚,合力有序推进
1、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帮扶计划。为进一步加强定点扶贫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成效,学院党委研究制定了《学院关于开展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学院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实施意见》等文件,与***县委签署帮扶协议,为推进帮扶工作理清了思路。同时,根据对口帮扶足然村情况,会同足然村村“两委”、“三四职干部”、“贫困户代表”等共同研究,确定工作重点,制定《足然村十三五脱贫规划》(20**-2020)和《学院 20**年定点帮扶足然村工作方案》。
2、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定点扶贫以来,学院将足然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努力解决好村民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等民生问题。20**年足然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查漏补缺”,对仍需增设的地方进一步申请完成;
二是制定相关制度,对基础设施进行后期管理维护;
三是结合实际,制定村民小组负责制、村民小组长责任制,各村民小组负责该小组的相应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出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按照工作方案,学院结合足然村实际,优化产业调整,在种植业方面,学院帮扶**万元购买紫皮土豆种子、化肥等,发放给全体村民进行种植,今年种植紫皮土豆**余亩,收益**万元;
帮扶**万专项资金用于新建 2 个大棚经济蔬菜种植,每季收益 5000—6000 元,较好带动村民的种植热情,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在养殖业方面,40 头犏母牛一半以上开始产奶,每头犏母牛实现效益在 2500 元以上。全年,学院共计投入**万元对足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四好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帮扶。
3、深入开展督导检查。20**年,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带队,共组织 4 批次***人次深入足然村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工作组实地查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调整情况,召开座谈会、走访贫困户,再次对识别、扶贫、脱贫、资金项目落实等环节进行督察,了解是否存在“错评”、“漏评”、“错退”等情况,是否存在“返贫”等情况,督促足然村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到细致落到实处。
4、强化智力帮扶,解决落后根本。学院充分发挥***类院校优势,积极加强法制宣传,开展多种培训。一是开展驻村干部“法律七进”活动,对皮察乡中学小学和足然村村民代表开展政策法规专题培训;
二是今年 3 月、9 月分别组织足然村干部群众***人到资阳、德阳、温江、成都等地开展产业、基层党建、警示教育考察学习,开拓眼见解放思想。三是开展技能培训,20**年***先后进行了土豆种植技能培训、大棚蔬菜种植技能培训、犏母牛养殖技能培训、室内蘑菇种植技能培训、摩托车维修技能培训等,共计培训***人次。四是以农牧民夜校为平台,积极开展扶贫培训和政策宣传。足然村结合实际,选取针对藏区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宣讲,全年共进行17 期,效果显著。同时,学院积极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大力引导村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 6户,引导外出打墙、木匠、零工等***人次,全年预计收入在***万以上。
5、开展走访慰问,帮扶困难群众。学院在帮扶足然村过程中,心系每一名村
民,在重要节假日对贫困户进行慰问,对特殊情况家庭进行特殊帮扶。当得知贫困户婴儿扎西班措不慎被黄鼠狼咬成重伤后,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救治活动为其捐款共计 36100 元,同时学院驻村干部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人士献爱心为***共筹款 14768 元,***得到有效救治,目前康复良好。同时,学院开展“扶贫日”捐款活动,全院教职工积极响应,今年,全院教职员工和全体师生为足然村共捐款**.*万元,11 月 1 日**院长代表学院师生将捐款捐赠给了足然村。
6、着力建设“四好村”,打造幸福美丽新村。20**年足然村在县级“四好村”、“文明村”基础上争创省级“四好村”,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拨付专项资金 5 万元用于创建活动开展。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按照“四好村”创建标准,通过危房补助、异地搬迁、藏区新居、抗震加固等多种方法,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建好住房,同时改建完善入户路、水源、厨房、厕所、人畜分离等附属设施。结合扶贫攻坚系列政策,足然村适龄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 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普及率达 100%的标准,完善了“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配套,全体村民教育、医疗等有了根本保障。通过大力宣传“好习惯”的重要性,教育村民规范垃圾、污水处理,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为重点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文艺汇演、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良好风气、文明村风。
7、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促脱贫攻坚。从定点扶贫开始,学院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将党总支、党支部分为*个帮扶小组,结对帮扶**村*户贫困户。各党总支或支部书记为帮扶小组负责人。帮扶小组分别结对帮扶 1-2 户贫困户,建立了定期联系机制,一年来,帮扶责任人每年都定期深入到贫困户家中,送去温暖,通过交流了解情况,找准帮扶突破口,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切实增强了
对口帮扶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同时,学院积极督促、指导足然村党支部开展民主生活会,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足然村党员干部群众观看十一次党代会及党的十九大开幕会,组织足然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学习十九大相关会议精神,并成立党员义务队开展党员日活动。11 月,学院院长***远赴足然村为全体村民做了《党的坚强领导引领伟大复兴航程》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宣讲。20**年足然村新发展预备党员 2 名,正式党员 2 名,为足然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自查自评,学院帮扶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立足问题求发展,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自然条件差限制发展。足然村属高原高寒气候,全年中半年属低温,只能种植一般耐寒农作物,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限制了村民在生产种植上的发展空间;
二是村民思想观念陈旧,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村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村民占全村总数 80%以上,同时受寺庙影响,生产观念陈旧,不愿接受新方法、新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造成村民自身发展愿望不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三是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其中电的使用方面目前只能满足基本生活条件,要升级打造,仍需并入国电。
2018 年,学院主要从以下四点进行重点帮扶。一是立足实际,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在前期大棚蔬菜种植、犏母牛养殖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向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化引导。二是继续加大教育扶持力度,积极转变村民的传统观念,组织足然村干部、村民外出考察学习活动;
协助***、***搞好与**县青少年儿童“格桑花”夏令营活动;
依托学院的办学优势,开展送智、扶智、増智等系列活动,增强村民发展内
部动力。三是依托学院政法院校优势,立足甘孜州法制示范村,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驻村干部进学校、进寺庙,宣讲法律法规,使足然村群众真正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四是打造特色风貌村,在乡政府、活动室、公路主干道两侧种植格桑花,悬挂法制宣传横幅、标语,融入法治文化元素,建设美丽法制文化长廊。
综上,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学院努力做了一些工作,结合《20**省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自查评分表》,学院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自评分为 40 分。
特此报告!
中共*****委员会 2018 年 1 月 16 日
定点扶贫工作自查报告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关于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整体水平、巩固党在牧区的执政基础。根据州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及时派驻龙门乡那尔扎村“第一书记”我局以专题会的形式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扶贫工作推进情况
1、广泛宣传,讲明政策。我局于 20**年底和 20**年先后就脱贫攻坚工作召开了 3 次专题会议,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和安排。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批示摘要、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方式方法等。同时我局派驻龙门乡那尔扎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对扶贫辖区牧户详细的介绍工作职责,让牧民群众能够理解、支持和配合好他们的工作,从而共同做好此次扶贫攻坚工作。
2、入户调研,精准识别。20**年 11 月初,在州扶贫工作队和乡扶贫专干深
入到村社,走家串户,认真开展了摸底排查工作。一是分别将村社干部“请”到大队部,召开村社两委班子扩大会议,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群众对村社班子评价,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村社发展计划、社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初步掌握了该社的基本情况。二是为进一步了解牧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发展本社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选择性地访问了本村致富典型、养殖能手、老党员、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牧民代表。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政府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地了解牧民的现状和实情。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整理出那尔扎牧业社基本情况,初步掌握了社情民意,了解了牧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三是走访每一户贫困户,通过“五看法”(看房、看粮、看有没有高中或以上的学生、看技能、看有没有残疾人或重病人)等综合因素来对他们进行精准识别,同时重点了解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和需求并建档立卡。
3、识别确认,公开透明。在入户核查的基础上,按照中共青海省委农村牧区及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青海省农村牧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方案》通过召开会议、村民评议、公示公告等程序,重新确认了贫困户。那尔扎村确认贫困户***户***人,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是家中有重病人或残疾人、家中缺少劳动力以及缺少技能、交通闭塞等。
4、一户一策,精准制定。在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按照“八个一批”的要求,对每一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分析研判,对每户制定不同的帮扶办法,实施发展生产、外出务工、生态补偿、资产收益、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大病救助工程,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明确了责任义务。
5、开展慰问、结对帮扶。近一年多时间里,海西州司法局的领导和部分职工先后多次来到了那尔扎村,开展了扶贫慰问工作,共计给贫困户送去了 5000 元现金。同时,为改善党员活动室的办公条件,州司法局捐助了价值 4 万余元的桌椅
(旧)。“六一”前夕,经协调,青海大孚律师事务所在龙门乡小学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共捐钱物 7000 余元。同时州司法局、教育局的党员与***户贫困户开展了结对认亲活动,从去年 3 月份开始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二、强化落实、取得实效
20**年在州县各帮扶部门密切协作配合,统筹协调安排,经州司法局协调州交通局在措茫村修建至那尔扎村大队部的砂石公路已投入建设,计划今年完工(那尔扎村境内 10 公里,投资***万元);
由县政府经织合玛乡修建至那尔扎村大队部的砂石公路已勘察完毕,今年开工。那尔扎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
根据《青海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及贫困县脱贫摘帽实施方案》,那尔扎严格按照贫困村退出程序,***户***人严格按照贫困户脱贫程序,经过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公示、确认,脱贫退出工作已完成。11 月份,州扶贫办委托的“第三方”验收组也已验收完毕,省级验收也于 12 月 23 日顺利通过。
三、那尔扎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经过帮扶,但那尔扎村仍然存在以下主要困难和问题。
1、由于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草原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导致牲畜死亡高,成活率低,整体畜牧生产滞后。
2、牧民群众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技能缺乏,致富思路不广、路径很窄。
3、通迅问题急需解决。由于那尔扎牧业社大队部离乡政府还有 56 公里,道路为简易砂石路,交通不便,牧民之间互相居住较远,虽然今明两年,道路已纳入建设,但无通迅,严重影响***户牧民的生产生活,十分不便。
4、因无三产作为支持,仅靠单一畜牧业经济,发展速度慢,加之贫困人口多,人均收入低,牧民生活条件及时得不到改善。由于产业单一,抵御自然灾害和市
场经济波动的能力较弱。
5、因生态保护需要,熊害、狼害危害牧民及牲畜事件经常发生,无计可施。
第三篇:省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省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自2016年起,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定点扶贫牵头单位省民委的具体指导下,集团公司根据上级要求,以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经济为抓手,以争取在上级要求的时限内提前实现脱贫为目标,按照定点扶贫工作方案有条不紊的推进各项工作。
一、基本情况
2016年1月11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全省定点扶贫工作,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奋斗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全省定点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集团公司的扶贫对口村是大石桥市建一镇黄丫口村,上级牵头单位是民建辽宁省委员会,具体负责的省领导是省政协副主席、省民建委主委武献华。
黄丫口村是全国贫困村,地处大石桥市边远山区,人均耕地不足6分,2015年人均收入3980元。该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492户,1928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206人。2016年实现脱贫92户、171人、自然死亡1人。2017年贫困户24户、34人,计划脱贫13户、17人。
二、具体工作情况
(一)前期准备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按照集团公司主要领导的指示,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工会,由党委副书记孙传仲牵头,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前期的筹备工作。2016年1月中旬接到省委文件通知后,集团党委即安排相关部门负责人主动与省扶贫牵头单位、大石桥市扶贫办及对口扶贫村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党委副书记孙传仲亲自带队赴黄丫口村进行实地考察,与建一镇和对扶贫对口村委会相关领导就扶贫工作进行接洽,对村里的自然情况和贫困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同时,与其他省属单位保持横向联系,及时掌握各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学习先进经验,确保集团公司定点扶贫工作把握节奏稳步推进。
(二)建立机构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要求,集团公司党委3月初制定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为保证定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和落实,集团公司由党委主要领导牵头,以党委所属部门为主,相关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共同参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辽渔集团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定点扶贫办公室及驻村工作队。
组长:杨卫新 副组长:孙传仲
成员:工会(离退办)、组织部、纪委监察部、办公室、财务部、资产管理部、综合管理部、审计部、法规部及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定点扶贫办公室:主任 孙传仲、副主任 隋斌 成员:刘荣启、刘振江、蔡芊、张海成、卞宏、镡国徽、高仲恩、刘敏丽
驻村工作队负责人:隋斌 成员:宋恩贤、石云涛
(三)工作对接
2016年4月20日,由大石桥市扶贫办组织,在黄丫口村召开定点扶贫工作会议,营口市委、大石桥市政府、建一镇政府等部门主要领导及辽渔集团和营口青花集团的代表参加,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省民建委员会主委武献华主持会议。会议上,武主席代表省政府宣布辽渔集团对黄丫口村扶贫帮扶工作正式对接,并对定点扶贫工作布置任务,要求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对口单位与村委会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项目,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完成2020年全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
(四)调研摸底
为了加强了解定点扶贫村的实际情况,为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五月中旬孙传仲副书记带领定点扶贫办公室成员单位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黄丫口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入村了解贫困情况,会同驻村工作队成员与建一镇领导及黄丫口村委会相关干部共同研究该村致贫主要原因。经调研掌握,该村脱贫发展的空间将来主要依托黄丫口生态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产业,同时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基地逐步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带动贫困户发展,以达到真正脱贫的目的。
(五)加强联系
黄丫口村地处大石桥市与海城市和丹东市的边界山区,交通不便,距离公司路途相对较远。驻村工作队根据实际情况,保持平均每月一次到村实地办公调研,平时与当地镇村干部工作上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方式随时进行联络沟通。为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工作联系,2016 年8月下旬集团公司邀请建一镇主管扶贫工作副镇长及黄丫口村委会班子成员一行到集团公司进行了考察调研,深入了解了集团公司的产业特点及生产经营情况,就下一步如何有效开展扶贫帮扶工作进行座谈。双方单位领导通过前期调研,根据目前集团公司的生产形式和黄丫口村的实际贫困状况,初步确定了通过扶持村办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来完成脱贫目标的工作方向。
(六)拟定项目
经过对集团公司产业状况和黄丫口村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建一镇及黄丫口村委会相关领导认为,依托黄丫口生态旅游景区虽然发展旅游产业的收益高、前景好、对扶贫工作的拉动面宽,但先期的投资巨大、工期长、见效慢,很难在上级要求的时限内达到脱贫目标。集团公司目前的产业与村里所能发展的产业找不到相应的结合点,因此采取利用集团公司相关产业带动黄丫口村经济发展的方式脱贫也比较困难。据黄丫口村委书记介绍,该村的地质和气候环境十分适宜食用菌的生长,近几年开展食用菌养殖初见成效,销售市场供不应求,但由于资金不足形成不了规模,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如果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将会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和收益。建一镇及黄丫口村的领导一致提出,发展食用菌养殖项目的投资相对较少,成本低、收效快,即能带动部分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大棚养殖,同时又能通过发展食用菌养殖项目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以此办法完成脱贫目标相对更加切合实际,提议拟定以食用菌养殖作为集团公司的扶贫项目,在现有18座食用菌养殖大棚基础上,再建30座冷棚。
(七)项目启动
历经2016年近一年对黄丫口村实际综合情况的调研,集团公司与建一镇政府及黄丫口村委会共同研究确定利用当地资源扶持村办产业,建设产业扶贫基地开发食用菌养殖项目,通过对贫困户以免费提供大棚自主创业和外包经营提供就业等对接模式,同时提高村集体经济能力兜底保障,最终达到全面脱贫致富的目标。2017年四月初开始,安排驻村工作队协助建一镇黄丫口村相关部门对食用菌养殖大棚的坐落摆布及道路走向等进行规划,形成产业扶贫基地项目规划效果图。共同研究工程细节,做出初步工程预算,与村委会签署了《产业扶贫基地项目合作协议书》,对项目建设做出明确分工,明确了双方责任。黄丫口村负责提供产业扶贫基地的土地,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扶贫基地整体规划,与土地有关的手续、费用、责任全部由村委会负责。集团公司负责投资建设钢结构标准化食用菌养殖大棚30栋,廊道340延长米。为保证项目资金使用及施工质量的监管可控,项目由集团公司安排物业分公司负责承建。集团公司党委对产业扶贫基地项目的建设高度重视,五月初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卫新亲自主持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扶贫工作,并对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作出指示:第一、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树立国企形象,好事办好;第二、做好项目监督,规范运作,争取尽快达产见效;第三、加强与镇村的沟通,通过扶贫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推进更深层次合作,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根据党委会安排,五月中旬物业公司完成工程预算,2017年5月22日经集团公司党委会讨论研究通过《关于建设黄丫口产业扶贫基地项目的请示》,董事会作出决议,批准项目资金100万元。
(八)建设施工
2017年5月24日,产业扶贫基地正式开始施工,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由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和施工单位三方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驻村工作队负责工程组织协调和监督,村委会和施工单位各安排专人负责工作对接。物业公司对项目建设十分重视,从资金使用、采购选材到施工组织、工程质量,都由班子成员严格把关,主要领导亲自现场指导检查。大棚和廊道的钢结构主材及辅材全部采购的是天津专业大棚材料制造厂家生产的国标钢材,施工标准和质量都远远高于与当地养殖户的大棚,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充分肯定和好评。经过三方紧密配合,于6月10日集团公司负责承建的大棚及廊道钢结构主体施工部分全部竣工。6月13日,党委副书记孙传仲同志带领纪检监察部、审计部、资产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以及物业公司的班子成员,会同建一镇政府和黄丫口村委会的主要领导,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黄丫口村委会签署了《工程完工交接确认书》。
(九)持续推动
产业扶贫基地集团公司承建部分施工结束后,驻村工作队继续加紧与当地镇村的协调,督促进行道路铺设及周边基础设施完善等后续工程的施工。八月中旬,大棚投入试生产,先后启用10座大棚,投入木耳菌棒15万棒。八月底,省民建委领导到大石桥检查调研扶贫工作,对集团公司的定点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至十月底,共产出木耳3000余斤,木耳样品进行成分检验,同时办理产品商标工商注册,部分已进行加工包装。十一月底,当地气温较低,生产基本结束,重点做好明年工作的计划和筹备。下一步还计划与远洋食品公司研究开展食用菌罐头等食品的科技研发,从产业扶贫到科技扶贫,多头并进,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带动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力争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三、资金使用情况
集团公司扶贫投入资金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1、产业扶贫基地建大棚资金100万元;
2、2017年春节购买米、面、油、磷虾水饺走访慰问贫困户116户3.48万元;
合计:103.48万元
四、驻村工作队情况
目前,驻村工作队共三人,办公室设在村委会。驻村工作队负责人:隋斌 成员:王宝峰、杜政东。
以上三位同志均为兼职,根据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集团公司的工作需要,本着统筹兼顾、节省开支的原则,合理的调配安排时间,即做好单位的本职工作,又保证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前期调研阶段,保证平均每月到村实地考察办公一次,平时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沟通工作、传递文件及数据报表等,与当地镇村保持紧密联系和沟通。自扶贫项目启动开始,基本每周往返一次,住宿安排在村办闲置的农家院,吃饭在村治保主任家,个人交伙食费。驻村工作队统筹协调,有时利用节假日时间,兼顾着单位本职与扶贫两方面的工作,在扶贫基地施工期间,做好各方协调监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与当地镇村相关领导及广大村民加强沟通交流,增进感情,保证了扶贫基地建设后续工程的有序开展。在抓好扶贫项目的同时,对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进行走访,详细了解家庭实际情况,摸清底数,立档建册管理。驻村工作队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开展各项工作,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好评,使当地老百姓深切感受到辽渔集团的扶贫举措是实实在在的真扶贫。
离退休办公室
2018年2月26日
第四篇: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 今年是我市实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的第一年,半年来,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省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和谐文明新村,以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为契机,突出抓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一体两翼”战略,使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积极争取到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落户南充
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积极争取国务院扶贫办在南充建立扶贫开发示范点项目,历时半年多时间,通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和基础性工作,国务院扶贫办于今年6月10日以国开办发〔20XX〕XX号文件正式批准同意在我市开展搞好扶贫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试点工作。我们主要做好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汇报南充扶贫工作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尽快改变老区落后面貌,创造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典型经验,国务院扶贫办决定把南充作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我们了解到这一信息后,迅速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多次前往北京和成都向中、省扶贫办的领导汇报了南充这些年来的扶贫工作情况和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既使上级领导了解到南充搞示范点建设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表明了南充为搞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2、多次邀请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委领导来南充调研考察。
为了使上级领导进一步了解南充,我们多次邀请上级领导来南充考察调研。今年仅半年时间,国务院扶贫办及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委的领导就4次共70多人前来南充深入农村、农户和企业调研考察,具体研究落实扶贫示范点建设工作。特别是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4月、5月和6月三次来南充对示范点建设进行具体指导和落实。5月22日至24日国务院扶贫办召集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委、总政治部、清华大学、浙江省帮扶办等14个部门的领导共30多人来南充召开座谈会,共商帮扶大计,他们都表示要积极支持南充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率全国工商联和国务院扶贫办的有关领导,以及人民电器集团、广西泰富黄金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金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全国知名企业的民营企业家,到XX考察扶贫工作。相关企业家向XX县捐赠人民币600万元、100万码洋的图书。黄孟复主席和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还亲自到南充市财贸校为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挂牌。6月28日,国务院扶贫办帮我们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温铁军为南充和XX的干部作了题为“乡村发展与和谐社会”的专题报告,帮助我们理清发展的思路。
3、认真编制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为了使示范点建设项目尽快得到上级批准并迅速启动实施,我们组织力量认真编制了《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总体方案》及《XX县20XX年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示范点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范围对象、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重点、配套政策和组织领导等。经数易其稿报省办和国务院扶贫办审批。为了提高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使扶贫开发的目标瞄向更为准确,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扶贫资金的中间渗漏更少,使有限的扶贫资源更好地瞄准真正的穷人,有效地解决贫困村的脱贫和发展问题,6月下旬,在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组织全市9县(市)区的扶贫办主任和业务骨干,以及XX的驻村指导员共170多人,进行了村级扶贫规划培训。在坚持贫困人口优先受益、村民广泛参与、综合设计和全面治理、资金捆绑使用和发挥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量力而行和实事求是原则的前提下,全面掌握制定村级规划的要领,科学规划方法,重点学习制订村级规划的要求、重要工具、实施步骤、重点环节,要求对每一个实施扶贫项目的重点贫困村做到规划先行。我办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办公室除留值班人员外,全部到XX参加培训和现场搞点,在下村帮助规划的10多天时间里,向所有扶贫干部提出“自带干粮不扰民,冒着酷暑搞扶贫”,深受贫困村干部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4、全面启动示范点项目建设。为了使示范点建设早启动、早实施、早见效,我们一手抓前期准备,一手抓项目启动。办公室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前往今年启动的XX县指导示范点建设工作,帮助协调和落实具体工作,帮助制定方案和确立工作重点,由于各级扶贫部门指导协调到位,使XX县从4月开始就全面启动了56个重点贫困村的项目建设。在示范点建设中,XX确定了38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贫困村,安排了59个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帮扶贫困村,并从县、乡(镇)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选派了59名优秀中青年干部担任示范点重点贫困村建设指导员。市上也确定了56个市级部门和56名县级领导定点帮扶示范点启动的重点贫困村。同时制定了示范点建设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目标,严格目标考核制度,对示范点建设情况10天一通报,及时总结先进典型,查找不足。扶贫部门还及时提出了示范村建设项目规划编制意见和项目建设技术标准及单位投资概算标准。6月1日,XX县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共300多人参加的动员大会,要求全县上下统一思想、立说立行,要用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的成果和典型经验,向国务院扶贫办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用**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喜讯和实绩回报总书记对XX人民的深切关怀。
(二)争取到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落户南充,进一步加强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体系建设
从去年9月以来,我们积极向国务院扶贫办争取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示范点项目落实后,国务院扶贫办一并批准我市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并于5月23日在南充财贸校正式挂牌。为了加强对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具体问题,切实把基地建成我市培训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和提高农民素质,输送乡土人才的摇篮,我办向市委、市政府请示并批准成立了南充市扶贫开发培训中心,同时又报请市委、市政府拟成立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加强对示范基地的领导和建设。在省扶贫办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市9县(市)区全部纳入省级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并给予了540万元扶贫资金扶持。
(三)争取大量扶贫资金对南充的扶持。今年已到位各类扶贫资金计划11033.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183.5万元,以工代赈资金385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指导性计划3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比去年增加762万元。科技扶贫、产业化扶贫、移民扶贫等项资金计划也将陆续下达。
(四)开展了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中期评估和《纲要》的修订及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工作6月上旬,按照省扶贫办的要求,我们组织全市9县(市)区扶贫办对新世纪以来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按照求真务实、突出重点、方法科学的原则,采取专题调研、抽样调查、案例调查、参与式补充调查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对《纲要》的中期评估报告、修订方案和专题调研工作。对“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就扶贫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五)组织力量对20XX的117个扶贫新村进行了检查验收,并顺利通过省上验收
今年3月初,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对20XX年“五项扶贫工程”进行抽查验收的通知》要求,我们立即对2003年启动实施的三项工程进行了复查验收。在9县(市、区)及乡、村组织自查的基础上,市扶贫领导小组组织扶贫办、财政局、以工代赈办、农行的有关人员,采取看、查、问、访、计的办法,分组对20XX实施的新村、移民、卫生扶贫工程进行了到户调查和进村验收。通过验收,各县(市)区在实施三项工程中切实做到了领导责任、扶贫项目、扶贫资金三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安排实施的117个扶贫新村、623户移民扶贫和17所卫生扶贫项目己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取得了三 个方面的成效:
1、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广泛发动群众以兴水、修路、立产业为突破口,解决长期困扰贫困农户的路、水、电、通讯等瓶颈问题。20XX年实施的117个扶贫新村共修建村道公路623.6公里,修建便民路119公里,打卫生井618口,修石河堰10处,整治山平塘100处,建蓄水池744口,建供水站124处,建提灌站10处,维修引水渠56.3公里,新增蓄水量42.9万方,解决饮水困难人数5.43万人,解决饮水困难牲畜7.75万头,改造中低产田土453公顷。通过新村扶贫的项目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村的基础条件。
2、产业建设得到加强。
20XX扶贫新村栽植优质水果2.25万亩,稻果鱼430亩,发展生猪6.6万头,肉牛783头,山羊3.14万只,饲养小家禽39万只。项目村实现了村有1—2个有一定规模和特色、覆盖面广、农民稳定增收的骨干项目。达到“五个一”标准的农户达95。117个村共转移劳动力2.92万人,为每户培训有一个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技术明白人4.15万人。2003年项目村年人均新增纯收入197.96元。人均占有粮食436.23公斤,解决637元以下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1.677万人,改善637元—1138元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4.12万人。
3、人居环境发生变化。
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四人居环境”的总体思路,对新村内的农户住房实行“三建”(建家、建园、建池),“五改”(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三化”(院坝硬化、厨厕卫生化、居住环境美化)建设,着力打造扶贫新村的亮点。扶贫新村完成五改三建的总户数达11639户。其中:改房86.6万平方米,改厕10.03万平方米,改厨14.23万平方米,改圈147902万平方米,改院坝25.9万平方米,建沼气池842口。实现了社间、户间道路通畅。新村农户都用上了清洁卫生水,房前屋后建有庭院经济,住房装饰一新,院落干净、整洁,环境美化。2003年实施的如高坪的青林村、白山沟村,营山的寨门村、窑口村,顺庆的石元坝村等,这些村不仅在基础条件上得到了极大改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而且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六)加大了库区扶贫力度。
今年以来把升钟水库淹没区扶贫摆在了突出位置,制定了“打基础、兴产业、强素质、抓生态”的十二字扶贫开发方针,确立了“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多方支持、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6月中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市级相关部门到升钟水库现场办公,具体落实了对库区贫困群众交通难、用水难、用电难、增收难的扶持问题。我办又积极向上争取扶持,通过努力,已争取省政府批转国家财政部请求加大对库区的扶持力度。
(七)提出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的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和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南充的实际情况,和中、省扶贫办对南充的要求,我们在探索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坚持“一体两翼”战略的前提下,提出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的“五六七”工作思路,即:着力构建“五种模式”(“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民主和谐”的整村推进模式;“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基地配合、农户参与、协会服务”的产业扶贫模式;“定单式、定位式、定向式”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的定点扶贫模式;“科学规划、搭建平台、落实项目、整合资源、强化职能”的合力扶贫模式)、突出“六个结合”(扶贫开发与基层民主法制相结合;与公平正义相结合;与诚信友爱相结合;与充满活力相结合;与安定有序相结合;与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相结合)、创新“七大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制;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建立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完善扶贫绩效评价机制;推行扶贫激励机制)。使各县(市)区在抓整村推进工作中做到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具体。上半年各县(市)区扶贫办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对重点贫困村精心规划和组织实施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八)加大了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和调研力度,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南充的扶贫开发工作为了使党的扶贫政策深入人心,推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深入开展,今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宣传和调研力度,积极宣传党的扶贫方针政策和南充的扶贫工作。
1、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大造声势。市、县扶贫办积极配合省《扶贫开发》杂志、南充电视台、南充日报、南充晚报等新闻单位,积极撰稿、投稿和组稿,大力宣传报道国家扶贫方针政策和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典型、新经验、新做法。
2、各县(市)区扶贫办都定期或不定期的编印《扶贫工作》简报,通报交流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宣传科技致富,推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深入开展。
3、市扶贫办利用“南充扶贫开发网”进行宣传,成为全省唯一在互联网上开通的扶贫开发工作网站,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全市的扶贫工作文件、新闻、动态等以最快的速度上传到互联网上进行宣传,极大地方便了上下信息传递和沟通,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推进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4、立碑树牌,使党的扶贫政策深入人心。凡是扶贫资金扶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新村、学校、卫生院、公路、桥梁等,都在醒目位置立一块永久性的碑(牌),标明扶持项目名称、扶贫资金、受益人口等相关内容。这样做既宣传了党的扶贫政策,又便于群众监督,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九)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领导班子战斗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实效。按照市委安排部署,我办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预期目标。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
1、党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使广大党员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对党员行为标准的模糊认识,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给全体党员提供了一次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真正提高的良机。党员们表示,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党章》和先进性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为扶贫开发工作多作贡献。
2、使我办党的建设得到了加强。通过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党的制度建设,活跃了党组织生活;使党支部在先进性教育中经受了锻炼,成绩更加突出,使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加强;进一步改善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增进了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进一步拓宽了党群联系与沟通的渠道。
3、做到了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办领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向上争取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项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扶贫办的各项工作都有序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上半年的工作,虽然成绩是主要的,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下基层调研不够。今年由于示范点项目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加之机关事务性工作的繁杂,对下基层调研相对不够。对构建南充扶贫开发模式的总体思路、工作和机制的创新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加强。
2、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加强扶贫工作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项目和资金,特别是对项目资金的跟踪、督察、检查、指导、调研,以及典型推广、重点解剖等方面还需加强。
3、对全市扶贫机构的职能有待强化,扶贫队伍的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扶贫工作的体制性障碍,出现重点贫困县工作体制不顺的现象,因而出现了机构职能弱化的现象。加之扶贫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经费奇缺、条件艰苦、待遇低下,因而又出现了干部职工队伍人心不稳、活力减弱、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降的现象。这些都与艰巨的扶贫工作责任和任务极不相适应。
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要继续按照“规划跟着对象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严格执行扶贫项目资金的“备案制、报帐制、公示制、审计制”管理,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专帐、项目实施台帐和扶贫固定资产登记专帐,杜绝随意调改、增加扶贫项目,严禁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扶贫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相关措施,切实整改到位,确保对扶贫资金审计检查不出任何问题。并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增添措施,落实任务。我们要做好基础工作,承办好会议,并尽快出台推进扶贫工作的几个文件。努力把我们的工作做扎实!
第五篇: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扶贫工作个人总结
> 今年是我市实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的第一年,半年来,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省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和谐文明新村,以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为契机,突出抓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一体两翼”战略,使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积极争取到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落户南充
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积极争取国务院扶贫办在南充建立扶贫开发示范点项目,历时半年多时间,通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和基础性工作,国务院扶贫办于今年6月10日以国开办发〔20XX〕XX号文件正式批准同意在我市开展搞好扶贫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试点工作。我们主要做好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汇报南充扶贫工作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尽快改变老区落后面貌,创造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典型经验,国务院扶贫办决定把南充作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我们了解到这一信息后,迅速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多次前往北京和成都向中、省扶贫办的领导汇报了南充这些年来的扶贫工作情况和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既使上级领导了解到南充搞示范点建设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表明了南充为搞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2、多次邀请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委领导来南充调研考察。
为了使上级领导进一步了解南充,我们多次邀请上级领导来南充考察调研。今年仅半年时间,国务院扶贫办及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委的领导就4次共70多人前来南充深入农村、农户和企业调研考察,具体研究落实扶贫示范点建设工作。特别是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4月、5月和6月三次来南充对示范点建设进行具体指导和落实。5月22日至24日国务院扶贫办召集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委、总政治部、清华大学、浙江省帮扶办等14个部门的领导共30多人来南充召开座谈会,共商帮扶大计,他们都表示要积极支持南充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率全国工商联和国务院扶贫办的有关领导,以及人民电器集团、广西泰富黄金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金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全国知名企业的民营企业家,到XX考察扶贫工作。相关企业家向XX县捐赠人民币600万元、100万码洋的图书。黄孟复主席和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还亲自到南充市财贸校为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挂牌。6月28日,国务院扶贫办帮我们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温铁军为南充和XX的干部作了题为“乡村发展与和谐社会”的专题报告,帮助我们理清发展的思路。
3、认真编制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为了使示范点建设项目尽快得到上级批准并迅速启动实施,我们组织力量认真编制了《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总体方案》及《XX县20XX年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示范点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范围对象、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重点、配套政策和组织领导等。经数易其稿报省办和国务院扶贫办审批。为了提高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使扶贫开发的目标瞄向更为准确,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扶贫资金的中间渗漏更少,使有限的扶贫资源更好地瞄准真正的穷人,有效地解决贫困村的脱贫和发展问题,6月下旬,在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组织全市9县(市)区的扶贫办主任和业务骨干,以及XX的驻村指导员共170多人,进行了村级扶贫规划培训。在坚持贫困人口优先受益、村民广泛参与、综合设计和全面治理、资金捆绑使用和发挥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量力而行和实事求是原则的前提下,全面掌握制定村级规划的要领,科学规划方法,重点学习制订村级规划的要求、重要工具、实施步骤、重点环节,要求对每一个实施扶贫项目的重点贫困村做到规划先行。我办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办公室除留值班人员外,全部到XX参加培训和现场搞点,在下村帮助规划的10多天时间里,向所有扶贫干部提出“自带干粮不扰民,冒着酷暑搞扶贫”,深受贫困村干部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4、全面启动示范点项目建设。为了使示范点建设早启动、早实施、早见效,我们一手抓前期准备,一手抓项目启动。办公室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前往今年启动的XX县指导示范点建设工作,帮助协调和落实具体工作,帮助制定方案和确立工作重点,由于各级扶贫部门指导协调到位,使XX县从4月开始就全面启动了56个重点贫困村的项目建设。在示范点建设中,XX确定了38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贫困村,安排了59个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帮扶贫困村,并从县、乡(镇)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选派了59名优秀中青年干部担任示范点重点贫困村建设指导员。市上也确定了56个市级部门和56名县级领导定点帮扶示范点启动的重点贫困村。同时制定了示范点建设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目标,严格目标考核制度,对示范点建设情况10天一通报,及时总结先进典型,查找不足。扶贫部门还及时提出了示范村建设项目规划编制意见和项目建设技术标准及单位投资概算标准。6月1日,XX县召开了县、乡、村三级共300多人参加的动员大会,要求全县上下统一思想、立说立行,要用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的成果和典型经验,向国务院扶贫办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用**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喜讯和实绩回报总书记对XX人民的深切关怀。
(二)争取到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落户南充,进一步加强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体系建设
从去年9月以来,我们积极向国务院扶贫办争取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示范点项目落实后,国务院扶贫办一并批准我市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并于5月23日在南充财贸校正式挂牌。为了加强对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关系,解决具体问题,切实把基地建成我市培训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和提高农民素质,输送乡土人才的摇篮,我办向市委、市政府请示并批准成立了南充市扶贫开发培训中心,同时又报请市委、市政府拟成立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加强对示范基地的领导和建设。在省扶贫办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市9县(市)区全部纳入省级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并给予了540万元扶贫资金扶持。
(三)争取大量扶贫资金对南充的扶持。今年已到位各类扶贫资金计划11033.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183.5万元,以工代赈资金385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指导性计划3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比去年增加762万元。科技扶贫、产业化扶贫、移民扶贫等项资金计划也将陆续下达。
(四)开展了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中期评估和《纲要》的修订及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工作6月上旬,按照省扶贫办的要求,我们组织全市9县(市)区扶贫办对新世纪以来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按照求真务实、突出重点、方法科学的原则,采取专题调研、抽样调查、案例调查、参与式补充调查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对《纲要》的中期评估报告、修订方案和专题调研工作。对“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就扶贫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五)组织力量对20XX的117个扶贫新村进行了检查验收,并顺利通过省上验收
今年3月初,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对20XX年“五项扶贫工程”进行抽查验收的通知》要求,我们立即对2003年启动实施的三项工程进行了复查验收。在9县(市、区)及乡、村组织自查的基础上,市扶贫领导小组组织扶贫办、财政局、以工代赈办、农行的有关人员,采取看、查、问、访、计的办法,分组对20XX实施的新村、移民、卫生扶贫工程进行了到户调查和进村验收。通过验收,各县(市)区在实施三项工程中切实做到了领导责任、扶贫项目、扶贫资金三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安排实施的117个扶贫新村、623户移民扶贫和17所卫生扶贫项目己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取得了三 个方面的成效:
1、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广泛发动群众以兴水、修路、立产业为突破口,解决长期困扰贫困农户的路、水、电、通讯等瓶颈问题。20XX年实施的117个扶贫新村共修建村道公路623.6公里,修建便民路119公里,打卫生井618口,修石河堰10处,整治山平塘100处,建蓄水池744口,建供水站124处,建提灌站10处,维修引水渠56.3公里,新增蓄水量42.9万方,解决饮水困难人数5.43万人,解决饮水困难牲畜7.75万头,改造中低产田土453公顷。通过新村扶贫的项目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村的基础条件。
2、产业建设得到加强。
20XX扶贫新村栽植优质水果2.25万亩,稻果鱼430亩,发展生猪6.6万头,肉牛783头,山羊3.14万只,饲养小家禽39万只。项目村实现了村有1—2个有一定规模和特色、覆盖面广、农民稳定增收的骨干项目。达到“五个一”标准的农户达95。117个村共转移劳动力2.92万人,为每户培训有一个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技术明白人4.15万人。2003年项目村年人均新增纯收入197.96元。人均占有粮食436.23公斤,解决637元以下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1.677万人,改善637元—1138元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4.12万人。
3、人居环境发生变化。
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四人居环境”的总体思路,对新村内的农户住房实行“三建”(建家、建园、建池),“五改”(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三化”(院坝硬化、厨厕卫生化、居住环境美化)建设,着力打造扶贫新村的亮点。扶贫新村完成五改三建的总户数达11639户。其中:改房86.6万平方米,改厕10.03万平方米,改厨14.23万平方米,改圈147902万平方米,改院坝25.9万平方米,建沼气池842口。实现了社间、户间道路通畅。新村农户都用上了清洁卫生水,房前屋后建有庭院经济,住房装饰一新,院落干净、整洁,环境美化。2003年实施的如高坪的青林村、白山沟村,营山的寨门村、窑口村,顺庆的石元坝村等,这些村不仅在基础条件上得到了极大改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而且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六)加大了库区扶贫力度。
今年以来把升钟水库淹没区扶贫摆在了突出位置,制定了“打基础、兴产业、强素质、抓生态”的十二字扶贫开发方针,确立了“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多方支持、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6月中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市级相关部门到升钟水库现场办公,具体落实了对库区贫困群众交通难、用水难、用电难、增收难的扶持问题。我办又积极向上争取扶持,通过努力,已争取省政府批转国家财政部请求加大对库区的扶持力度。
(七)提出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的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和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南充的实际情况,和中、省扶贫办对南充的要求,我们在探索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坚持“一体两翼”战略的前提下,提出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的“五六七”工作思路,即:着力构建“五种模式”(“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民主和谐”的整村推进模式;“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基地配合、农户参与、协会服务”的产业扶贫模式;“定单式、定位式、定向式”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的定点扶贫模式;“科学规划、搭建平台、落实项目、整合资源、强化职能”的合力扶贫模式)、突出“六个结合”(扶贫开发与基层民主法制相结合;与公平正义相结合;与诚信友爱相结合;与充满活力相结合;与安定有序相结合;与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相结合)、创新“七大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制;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建立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完善扶贫绩效评价机制;推行扶贫激励机制)。使各县(市)区在抓整村推进工作中做到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具体。上半年各县(市)区扶贫办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对重点贫困村精心规划和组织实施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八)加大了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和调研力度,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南充的扶贫开发工作为了使党的扶贫政策深入人心,推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深入开展,今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宣传和调研力度,积极宣传党的扶贫方针政策和南充的扶贫工作。
1、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大造声势。市、县扶贫办积极配合省《扶贫开发》杂志、南充电视台、南充日报、南充晚报等新闻单位,积极撰稿、投稿和组稿,大力宣传报道国家扶贫方针政策和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典型、新经验、新做法。
2、各县(市)区扶贫办都定期或不定期的编印《扶贫工作》简报,通报交流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宣传科技致富,推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深入开展。
3、市扶贫办利用“南充扶贫开发网”进行宣传,成为全省唯一在互联网上开通的扶贫开发工作网站,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全市的扶贫工作文件、新闻、动态等以最快的速度上传到互联网上进行宣传,极大地方便了上下信息传递和沟通,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推进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4、立碑树牌,使党的扶贫政策深入人心。凡是扶贫资金扶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新村、学校、卫生院、公路、桥梁等,都在醒目位置立一块永久性的碑(牌),标明扶持项目名称、扶贫资金、受益人口等相关内容。这样做既宣传了党的扶贫政策,又便于群众监督,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九)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领导班子战斗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实效。按照市委安排部署,我办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预期目标。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
1、党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使广大党员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对党员行为标准的模糊认识,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给全体党员提供了一次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真正提高的良机。党员们表示,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党章》和先进性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为扶贫开发工作多作贡献。
2、使我办党的建设得到了加强。通过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党的制度建设,活跃了党组织生活;使党支部在先进性教育中经受了锻炼,成绩更加突出,使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加强;进一步改善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增进了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进一步拓宽了党群联系与沟通的渠道。
3、做到了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办领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向上争取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项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扶贫办的各项工作都有序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上半年的工作,虽然成绩是主要的,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下基层调研不够。今年由于示范点项目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加之机关事务性工作的繁杂,对下基层调研相对不够。对构建南充扶贫开发模式的总体思路、工作和机制的创新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加强。
2、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加强扶贫工作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项目和资金,特别是对项目资金的跟踪、督察、检查、指导、调研,以及典型推广、重点解剖等方面还需加强。
3、对全市扶贫机构的职能有待强化,扶贫队伍的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扶贫工作的体制性障碍,出现重点贫困县工作体制不顺的现象,因而出现了机构职能弱化的现象。加之扶贫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经费奇缺、条件艰苦、待遇低下,因而又出现了干部职工队伍人心不稳、活力减弱、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降的现象。这些都与艰巨的扶贫工作责任和任务极不相适应。
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要继续按照“规划跟着对象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严格执行扶贫项目资金的“备案制、报帐制、公示制、审计制”管理,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专帐、项目实施台帐和扶贫固定资产登记专帐,杜绝随意调改、增加扶贫项目,严禁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扶贫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相关措施,切实整改到位,确保对扶贫资金审计检查不出任何问题。并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增添措施,落实任务。我们要做好基础工作,承办好会议,并尽快出台推进扶贫工作的几个文件。努力把我们的工作做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