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考点,注重基础 -----兰州高考y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模版)

时间:2019-05-12 07:1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夯实考点,注重基础 -----兰州高考y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夯实考点,注重基础 -----兰州高考y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模版)》。

第一篇:夯实考点,注重基础 -----兰州高考y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模版)

夯实考点,注重基础

-----兰州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

王海龙

10月26日,我们高三教师一行60多人赴兰州参加高考备考研讨会:短短一天的培训时间,我非常珍惜这种学习机会并在本次会议中受益匪浅。

本次会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原国家命题组调研员张银华老师做的关于2013年高考命题特点及变化趋势的解析。其中给我感觉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高考语文应对策略。高考语文应对策略主要.,高考复习必须按效率最优化原则选择对策。

高考复习对策必须有普遍的优势,有最高的效率且对全体有效。所谓面向全体,不是指面向一个笼统的班级,而是指承认个性,通过面向每一个个体来实现面向全体。长期以来,我们的复习强调得更多的是共性而非个性,因此,不少学生的潜能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一些学生的薄弱点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突破。研究性复习由于其个性化特征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每个学生找出自己的位置,分析自己的需要,明确自己的方向,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成功中获得经验,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把整个复习变成一次次对知识的体验和对困难的征服,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会突破弱点,巩固知识,形成能力;从另一方面说,高三学生经过近三年高中学习,已具备展开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欲望,研究性复习给了他们一个观望自身的窗口。对高考成功者进行分析,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有自己的复习方案,思路和方法,也就是自发地采用了研究性复习这一策略。

第二部分是西北师大附中彭亚娟老师做的2013年甘肃省高考语文试卷(全国新课标卷Ⅱ)分析及考生答卷质量分析。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试卷结构及总体特点。

二、试卷各题分析及考生答卷质量分析。

三、对2014年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建议。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彭老师对于2014年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建议,主要有一下六方面:

1.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试方向。

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随时关注《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可能出现的调整,关注是否会加大改革力度,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另外研究2013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出现的变化,体会隐含的信息和命题趋势,研究命题样式。2.依纲据本,回归教材。名句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实词理解、古文翻译等传统题型的考查要求语文教学工作要回归课本,抓住本源。3.加强阅读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高考命题工作的基本导向是能力立意,几大块阅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4.关注常考题型和变化题型,教学突出重点,不留盲点。

成语、病句、连贯等题型几乎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今年这三题得分分别为1.13分、0.99分、1.10分,得分均不理想,这启示我们语文教学须突出重点,进一步“培根固本”。

在教学中要兼顾语用题的各种题型,对压缩语段、变换句式、图文转换这类不常考题型也不能偏废,试卷对这些考点会出现轮番考察的现象,要指导学生充分备考,不留盲点。

5.全面备考、重点突破,从容应对选考题型。

(1)教导学生放弃讨巧思想,让学生不要先考虑选择哪一类阅读更容易得分。

(2)指导学生了解阅读文本的特点和命题的特点,这一点是做好选考题的关键。

(3)指导学生在全面备考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特点有意识地重点突破。(4)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注重文化积累。(5)提高阅读速度,快速审题、选择和作答。6.抓好作文常规教学,注重作文升格训练。

在作文常规教学中,首先要注意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指导学生写作做到审题“准”、立意“明”、书写“庄”、字数“足”、语句“通”、文体“像”。

另外在高三教学中还应注重作文的升格训练,指导学生做到文章立意的优化、选材的优化、结构的优化和语言的优化。立意优化,要求立意解释本质,独到新颖;选材优化,要求选材弃故纳新,与时俱进;结构优化,要求结构完整严谨,脉络流畅。语言优化,要求语言富有文采,耐人寻味。

另外,彭老师还通过优秀高考作文赏析指导老师们怎么样具体而细致的抓好作文常规教学。

通过这次高考备考研讨会,我对高考复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1、复习阶段安排

一轮复习时间: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一轮复习注意网大眼密,回扣课本,打好基础。练习题目的难度以高考题中的低中档题目为主。

2、学习优秀的课堂模式,提高复习效果

用好学案导学,强调课前预习,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也能及时修正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课上认真听讲、探究,课下及时巩固总结。指导学生用好晚自习、周末的课余时间,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总复习过程要注意到学生不是初学物理知识,因而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重复,更不是几堂新授课的叠加,复习课要根据复习的要求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交给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把握好讲解的时机,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中要留有充分的时间供学生钻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归纳知识方法。要立足课内,精讲精练。教师要精讲学生困惑的知识点、讲高考命题的热点、讲约束条件、讲边界条件、讲隐含条件、讲思路、讲数学方法、讲动态的物理图景。指导学生记忆基本的方法。

复习课教学模式:自结知识→形成网络,典型题目→分层练习,师生交流→提炼方法,变式训练→融会贯通,课堂小结→概括提升。

3、研究考纲考题,努力提高教学准确性

考纲即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说明),考题即高考题。高考题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研究考试大纲和近五年来全国高考语文测试题,能够把握复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预测高考命题方向。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弄清知识要求的程度,对一些方法含量大的知识要“擦擦边”,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将考试大纲和高考题“渗透在备课里,体现在课堂上,落实在练习中。”

要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外出学习等多种途径,广泛收集高考信息,并加以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合理取舍,把握好备考的方向,少做无用功。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大纲(说明),尽管考试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都有变化,一定要进一步研究这些题目的变化,进一步界定好考试的范围,认真研究知识点和考察的几率,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强化难点和热点问题,对我们备考有很大的帮助。

4、研究学生,加大辅导力度 对于学生错解的题目,可从三个方面去评:①错在那里?②错因何在?③如何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对于学生大面积含糊的知识漏点、难点、疑点,应组织讨论,使教师的评和学生的置疑相结合,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学生能够自评的题目,指导学生做到如下三点:①让学生自己理清解题思路;②归纳解题方法;③辨析解题关键;教师予以点拨。

6、针对高考网上阅卷,训练学生规范答卷尤为重要,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规范书写、加强语文用语的教学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清晰书写必要的名句名言。加强教学的规范化和训练的规范化,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时投影规范的答题。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应试技巧的指导,在规范化上下工夫,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最好的复习效果。

总之,通过这次研讨学习,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教学中,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为更好的高考备考提供了很强的指导性,我们努力将收获应用到一轮复习中。

第二篇:兰州高考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

3月9日,我们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教师一行30多人赴兰州参加高考备考研讨会,本次会议分为上下午两个部分。上午是银川一中的武科老师做的关于2014年高考命题特点及变化趋势的解析。其中给我感觉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高考语文应对策略。高考语文应对策略主要.,高考复习必须按效率最优化原则选择对策。

高考复习对策必须有普遍的优势,有最高的效率且对全体有效。所谓面向全体,不是指面向一个笼统的班级,而是指承认个性,通过面向每一个个体来实现面向全体。长期以来,我们的复习强调得更多的是共性而非个性,因此,不少学生的潜能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一些学生的薄弱点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突破。研究性复习由于其个性化特征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每个学生找出自己的位置,分析自己的需要,明确自己的方向,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成功中获得经验,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把整个复习变成一次次对知识的体验和对困难的征服,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会突破弱点,巩固知识,形成能力;从另一方面说,高三学生经过近三年高中学习,已具备展开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欲望,研究性复习给了他们一个观望自身的窗口。对高考成功者进行分析,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有自己的复习方案,思路和方法,也就是自发地采用了研究性复习这一策略。

1.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试方向。

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高考改革的方向。要随时关注《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可能出现的调整,关注是否会加大改革力度,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另外研究2014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出现的变化,体会隐含的信息和命题趋势,研究命题样式。2.依纲据本,回归教材。

名句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实词理解、古文翻译等传统题型的考查要求语文教学工作要回归课本,抓住本源。3.加强阅读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高考命题工作的基本导向是能力立意,几大块阅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4.关注常考题型和变化题型,教学突出重点,不留盲点。在教学中要兼顾语用题的各种题型,对压缩语段、变换句式、图文转换这类不常考题型也不能偏废,试卷对这些考点会出现轮番考察的现象,要指导学生充分备考,不留盲点。

5.全面备考、重点突破,从容应对选考题型。

(1)教导学生放弃讨巧思想,让学生不要先考虑选择哪一类阅读更容易得分。

(2)指导学生了解阅读文本的特点和命题的特点,这一点是做好选考题的关键。

(3)指导学生在全面备考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特点有意识地重点突破。(4)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注重文化积累。(5)提高阅读速度,快速审题、选择和作答。6.抓好作文常规教学,注重作文升格训练。

在作文常规教学中,首先要注意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指导学生写作做到审题“准”、立意“明”、书写“庄”、字数“足”、语句“通”、文体“像”。

另外在高三教学中还应注重作文的升格训练,指导学生做到文章立意的优化、选材的优化、结构的优化和语言的优化。立意优化,要求立意解释本质,独到新颖;选材优化,要求选材弃故纳新,与时俱进;结构优化,要求结构完整严谨,脉络流畅。语言优化,要求语言富有文采,耐人寻味。

第三篇:2014年兰州高考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高考备考研讨暨新课程高考命题分析培训会

学习心得体会

渭源县第一中学

余建祥

受学校的委派,我于2013年10月18日至21日,在兰州市第一中学,荣幸的参加了2014年高考备考研讨暨新课程高考命题分析培训会。这次培训会由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物理学科由兰州一中具体承办,聆听了由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专家许晓林老师的讲座。通过学习,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而且让我对高考备考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对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几个观点 1.教学即研究

每一个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也都是教学研究者。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式:独立研究的主要方式--教学反思;集体研究的主要方式--校本教研。

2.有课堂教学就会有考试

3.决定学生的考试成绩的“三要素”

第一要素:学生(包括基础、态度、习惯和认知能力等)。第二要素: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第三要素:教学方式和方法。

4.一堂课的优劣的标准只能看效果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判断一节课好与差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判断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只能看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是好的教学效果?从理论上讲,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课,教学效果一定好,是好课。因为,新课程理论不是天生的,是好的教学成果的总结。我认为教学效果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班上中考成绩一定比同类其他班级好; ②能保持和提高班上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高考是课改的瓶颈

绝大多数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认为:课改是高考坟墓对于学校课时安排确实于此;对于学科教学我认为则不是!新课程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实,它是一些受学生欢迎、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经验的总结。

二、高考试卷的形成过程 1.设计原理:

适纲性原则。有关考试纲领的制定,对考试的实施来说,是属于过去时的行为.尽

管它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往往会出现“教育实践”与“考试纲领”之间不完全协调的现象.为了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考试的试卷设计中,也不宜过分墨守成规.适度性原则。试题难易梯度的排列也是一种层次.在试题的难易梯度的排列上,适当颠倒,把一些难度较大的试题置于容易题的前头,使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提早遇到障碍或挫折,借以测量其应变能力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等非智力因素和处理问题的一般能力.这样做的结果,也就在学科考试中拓展了试卷的度量范围,可视之为在试卷设计中应用度量性原则的一种体现.导向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完备性原则,也可称完整性原则,是指试卷的设计必须是完备的(也即是完整的),不应有疏漏,实行这个原则的针对性在于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重单题编制,轻整卷布局;重题目内涵,轻试题表述;重试卷试题,轻评分标准;重试卷结构,轻试卷印刷;等等,都有可能引致试卷的设计不完备,给试卷的使用带来障碍,甚至使考试失效.创新性原则。对于周期性进行的大规模考试,对试题试卷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高考就属于这类考试,如果在试卷设计中不强调创新性,则容易产生因稳定而走向僵化,使考试失去活力,阻碍教育的发展.2.设计技术

设计技术主要包括:试卷框架结构的设计技术;双向细目表的设计技术;拼题组卷和卷面设计技术 ;评分标准的设计技术。

三、2013年高考命题的特点

1.注重综合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突破创新 2.重视基础回归教材,适度迁移巧妙拓展 3.拓展命题素材空间,立足根本回归经典 4.强调数学物理结合,重视物理过程分析 5.强调实验思想方法,引导考生探究创新 6.试题选材贴近生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四、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

1.试题难度;2.必考、选考内容比例表 ;3.试卷的结构 ;4.分数配置5.试题情境设置

五、华中师大一附中一位阅卷教师的思考

(一)阅卷情况

1.阅卷人员结构 2.阅卷基本流程 3.高考阅卷印象

(二)规范答题教学启示

凸显规范答题重要性,力求规范答题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性;动力学、功能、电磁、选修分类示范规范答题;随堂组织规范答题专项答题;学生互评结合老师评阅;择优展示;贯穿高一至高三,滚动训练,外力助长,习惯养成。

六、物理高考复习的思考

(一)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有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二)习题评讲课

(三)实验复习课

(四)知识复习课 1.复习课模式建议 基于成品资料的复习模式 2.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课本和资料的有机联系;(2)提供的习题要直指本课知识和方法;(3)要重视师生思维过程的交流;

(4)在物理方法的复习时,应该在学生思考后进行指导;(5)在指导学生形成“思维过程”时,点拨比示范效果更好。

总之这次会议,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不仅学到了一些高考复习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们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2013/10/21

第四篇:2014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定稿)

2014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3月1-2日,陕西省高考复课会在西安召开,我和同学科的几位老师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结合高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更加有效的复习策略,对高考复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会议使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可谓收获颇丰。现汇报学习情况如下:

此次会议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安徽省马鞍市第二中学副校长郭惠宇作报告:

整合 诊断 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之我见

报告就高考语文的复习做了全面的整合复习,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提出宝贵的建议。

第二部分:商洛市语文学科高考复课研讨与交流

1、商洛中学、商南中学的教师代表谈经验作报告

2、商州区中学、洛南中学、丹凤中学、山阳中学、镇安中学、柞水中学相继交流复习经验

第三部分:西工大附中 徐殿东老师作报告

念兹在兹 持之行之---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浅议 徐老师的复习方法具有指导性,课操作性,对近几年现代文阅读高考试题也做分析。特别强调语文教材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解决的方法:

结合实际,提倡“四个回归”: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能力、回归本源。

(一)回归教材,让考与学统一到素质教育上来。

1、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翻译的采分点一般都出自源于教材。如今年试题拿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句话来出题。

2、文学常识是直接选自教材,主要从单元说明和课文注释里选。

3、名句默写直接选自教材,课外的一句都不考了,连课文里需要课外背诵的都不考了,全考讲读课文的诗文。

4、诗歌鉴赏题用了教材中介绍古诗词赏析的相关课文的观点,如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相关的方法。

5、现代文的阅读与教材中的相关课文作比较,有拓展。

6、写作的方面议论文文体训练和素材的积累运用,和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回归基础,以反技巧命题来强化素质教育。命题人考虑的是,怎样不用技巧得高分。

如文言翻译题,如若文言基础积累过关的话,自然能很容易的将单个词放到句子和文章里去理解,这个叫“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现代文阅读,如果平时学习课文多想想写什么和怎么写,那就会有个新的面貌了。

…………

(三)回归能力,全面地检测语文素质。

审题能力(看清题意)和具体分析(表达要切合实际)的能力。

让学生字斟句酌,克服思维定势,寻找独到之处。

(四)回归写作本源,考查考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

不仅要写作文,更要改自己的作文,写升格作文。老师结合高考作文判分的标准作合理的层次定位,并且尽可能做到面批。

2014年3月10日

第五篇:2014高考语文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5

2014高考语文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5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王庆其

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探讨天,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可以认为,《内经》是一部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于是《内经》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

《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

基于上述思路,《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内部机能和谐,“形与神俱”;对外界环境适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内经》医学模式告诫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病”,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疾病不过是致病因素作用于肌体的一种反应,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总是按照自身的反应和体验呈现出种种临床症状。《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两者都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因此,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其次,两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这对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诊治疾病、预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选自《〈黄帝内经〉的现代魅力》,2010年1月2日

《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内经》“天人合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只要研究清楚了“天”,也就清楚了解了

“人”。反之亦然。

B.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视为《内经》“天人合一”理论在诊治疾病时的具体运用。

C.《内经》中“人事”,是指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即指人体身

心健康状况。

D.《内经》认为诊断“人”的病,不仅要关注“人”的生理状况、心理因素,还要考察“人”

生活的社会、自然环境。

E.近年医学界提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只能说明《内经》的“天人合一”医学模式基本观点与现代医学观点是相通的。

解析 A项,“只要研究清楚了‘天’,也就清楚了解了‘人’,反之亦然”不正确,依据为原文第二段“《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的观点。C项,对“人事”的解说不正确,依据为原文第四段“‘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小而至于„„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答案 AC

2.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依据《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健康就是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失去这种和谐,人体就产生疾病。因此,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与维护这种和谐。(意思对即可)

3.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

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内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从这样的经典文献中得到启迪。我们要认真地整理、学习传统经典,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示例二)《内经》这样的文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后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要积极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板块二 调查报告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记者 李昌建 徐伯行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一天饮食40~60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

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甚至不需要伸手找家里要钱。“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左右,但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给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小的。”

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平均,980元是个中间数。

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是个问题。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 000元,负担太重了。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

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每月2 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

而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他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李先生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生活费。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个一千,我蛮开心的,还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也补充了一下,如果女儿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

对于学生每月的花费,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记者带着问卷调查报告,采访了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

“‘90后’明显在消费上高于80后了。有些学生实在是太敢花钱了,我真的不敢想他们如果没有钱该怎么办。”一名辅导员感慨不已。但他表示,“奢侈型”消费的学生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校园中并不多见。学校不方便干涉学生的支出情况,只能做正确地引导。

中南民族大学钱文斌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主要是购买一些硬件设备比较花钱,比如笔

记本电脑、MP4之类的,又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建议父母一次不要给太多钱。大学生可以打一下工,既培养社会经验,又充实大学生活。

关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有关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吴一鸣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练,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

吴一鸣建议,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选自2011年9月10日《楚天金报》,有删改)

4.围绕大学生消费问题,记者调查了哪几个方面的人?除了大学生本身,为什么还要调查其

他几个方面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记者调查了大学生、大学生家长、高校教师、有关专家四个方面的人。第二问:在调查了大学生自身的消费状况之外,再加上家长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感受、学校老师和专家的看法,可以让读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增强了这篇调查报告的认识价值。

5.文中调查到的三位大学生家长在孩子消费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都十分疼爱儿女,希望在生活消费上不委屈孩子。不同点:李女士家庭负担重,怕孩子乱花钱;戴先生家庭条件稍好,对孩子的高消费不介意;李先生希望孩子消费要有计划。

★6.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通过具体、翔实的数字,介绍了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和大学生整体上的消费状况,有根有据,说服力强,能够让读者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

7.文中的专家说,对于孩子的消费,中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西方是“再富也不能富

孩子”。作为一位未来的大学生,你赞成哪一种消费观念?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赞成“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工程,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未来。中国人向来有关心后代、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一观念正是这一传统的生动体现。

(示例二)我赞成“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只会纵容他们好逸恶劳的坏习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轻人应该增强独立意识,只有经历过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在这一点上,西方人的观念值得借鉴。

下载夯实考点,注重基础      -----兰州高考y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夯实考点,注重基础 -----兰州高考y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