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高考文综政治学科阅卷心得体会
2014年高考文综政治学科阅卷心得体会
2014年高考文综政治学科阅卷心得体会
周艳春
今年,我参加了山东省高考政治学科阅卷工作。这是一次机会,一种经历,更是一种成长。在这紧张有序的八天中,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下面谈谈阅卷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阅卷流程
1、培训:6月12日上午8点报到,熟悉环境。下午2:30正式开会统一思想,3:00分组学习把握标准。首先了解高考基本情况,今年文科考生约22万人,阅卷老师近300人,其中从各县、市、区抽调的一线高中教师占到约50%。其次申明工作纪律,要求严肃、公正、公平。最后讲解了评分细则,要求“扣一分有据”“给一分有理”。另外针对每个得分要点和学生答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还对个别答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说明。
2、试评:12日下午3:30,进入微机室进行试评。我们根据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一边打分,一边交流、请教。对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评分细则中没有列出的情况,要请教小组长。小组长拿不准,再向质检组汇报,由质检组统一解释和修改。标准一经修订,正评一经开始,答案不允许做任何更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细心揣摩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力求掌握每一个得分要点和扣分依据,争取让每一位考生都处在公平的竞争平台上。
3、正评:13日开始正评。我们文综政治学科共三个大题六问,分六个小组。非选择题实行双评制,每道题由两名老师评分,以40题第(2)问(6分)为例,如果两个老师打出的分数相差1分,取两个分数的平均数作为考生的得分;如果两个老师打出的分数相差2分或2分以上则进入三评,取规定误差范围内的两个分数的平均数作为考生最后的得分,误差大的那个分数为恶评,如果三个老师打出的分数差距仍然超出了1分则进入第四评。比如,甲乙老师分别打出了5分 和6分,考生最后得分5.5分;甲乙分别打出了4分和6分,则进入三评,三评老师若打分5分,考生最后得分5.5分,甲为差评,三评老师若打出2分则进入四评。一评二评三评四评将阅卷老师个人主观导致的评分误差降到了最低程度,保证了考生分数最大的公平客观,从而有效避免因违规操作或马虎大意造成的人为误差。开始正评后,每位老师的阅卷质量由小组长负责审查,如发现评阅失误,要立即退回或给予修改。同时,每位老师的阅卷进度、恶评数,恶评率,平均分、平均分曲线、每日平均分、每日平均划分曲线等数据在小组长的电脑上一目了然。因此,我在阅卷中是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但是,每天还要有数量的要求,既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
二、阅卷体会
1、基础知识要扎实
今年高考试题涉及到的都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以主观题为例,40题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背景,考察了《经济生活》中消费的反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和市场秩序等知识。41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政治生活》中党和人大的有关知识以及《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42题以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中俄举办“中国旅游年”活动为背景,考查考查《生活与哲学》中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部分考生掌握的好,每道题都出现了不少的满分。大部分同学掌握的不扎实不系统,所以平均分并不是很高,40题第1问满分12分,平均分仅5.1分,第2问满分6分,平均分2.5分。
2、审题答题要抓关键词
审题要抓关键词。比如40题第2问: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所示问题。很多考生偏离了角度,回答成了政治生活中政府的职能和依法行政的内容。严格说来这样的答卷要判零分,因为评分标准适当的放宽,这部分考生能得一分两分。41题第1问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里有两处关键词,一是政治生活知识,二是党和人大的作用。
答题要抓关键词。答题一般采用观点统帅材料的方式。把关键词放在前面,材料分析放在关键词之后。以免老师改的没有了耐心忽略了知识点,给出较低的分数。这里的关键词指的是专业术语,理论观点,切忌白话连篇。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一般是采点给分的评阅方式。比如40题(2)中得分点是宏观调控1分经济、法律或行政手段任两个2分
诚信建设1分 失信惩戒制度1分 信用监督制度1分 准确的使用专业术语,规范的表述要点,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才可以得出高分。
3、组织答案层次要清晰。序号要规范,最好使用(1)(2)(3)(4);要点要段落化,注意书写的层次性,切忌不分段书写一大片;要点要明显化,切忌淹没在材料中,让老师费神费力的满试卷寻找要点。
4、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现在是网上评卷,一天七八个小时地盯着屏幕,眼睛疲惫不堪。不好认的字、不整洁的试卷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曾经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假如字写得不好卷面不干净,从而导致失分的话,以每科5分来计算绝不夸张,那么总共要损失约30分。想一想,从辛辛苦苦的备考中每科要增长5分的话,有多难?要花费多少时间?由此可见,写好字,交一个整洁的卷面,无形中已经给自己加了不少分。
5、切忌白卷和答案写错位置。阅卷时的满分和0分都打的特别慎重,这两种试卷都要经过质检员的抽查和审阅,所以一般学生只要不是白卷,都会得到1-2分,所以如果某道题不会做也要不惜笔墨的工工整整的写上几句。答题时如果不慎写错了位置,要在题目显眼处特别声明,否则该题视为0分。
第二篇:2011年高考政治学科阅卷总结
2011年高考政治学科阅卷总结
通过今年的文综高考阅卷工作,发现考生在应考的过程中存在如下一些典型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得分。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准确。
基础知识就像是我们平时建房子的砖和瓦,没有砖和瓦就无法建成房子,没有存量丰富的基础知识也不可能在高考中获取高分。考生应考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如:选做题36题第一问,据材料,指出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2分)这是很基础的一个问题。但不少考生写不准,很多学生把我国的管理形式写成是“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单一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五花八门。把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写成“民主集中制”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第二问据材料,分析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为什么能有效保证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8分)若考生只要回答出“民主集中制”就可以得2分,若回答“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就可得1分,若再答出“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就可得1分。但整个36题的平均分为2.3分。从整个阅卷过程来看,考生基本概念基本观点错误的答卷不在少数,可见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实在有限!
2、审题不清
审题的精准是考生在高考中快速而准确地答题的关键,许多考生因为审题不清导致失分,非常可惜。包括:不能准确理解命题意图;答案随意,不完整;答案“虚”而不“实”;出现知识性、常识性错误。
如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问的是山东省委即党,而不是政府,有的同学通篇回答政府,对党只字不提,这属于严重的审题错误,都是零分,回答再多,离题万里,照样零分!
3、不善于运用政治术语,语言表达能力差
考生在答题时口语化非常严重,不能采用专门的政治术语进行答题。在政治高考综合题中,需要考生进行阐述或论证的试题的量比较大。这些题的区分度大,是拉开考生差距的主要试题。考生在备考时需要进行这方面的规范训练。
这类题目往往要求考生能对政治基本原理牢牢把握的基础上,回答问题时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第三篇:2014重庆高考文综-政治(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重庆卷)
政治部分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据统计,目前每年约有3万头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伤害。为警示非法象牙交易,多国政府公开销毁缴获象牙及其制品。材料表明()①减少象牙消费将减少猎杀行为②非法猎杀导致象牙的非法交易 ③公开销毁象牙可以减少象牙交易④象牙消费增长源于收入水平的提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结合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标价格制度违背了市场供求规律
B.补贴生产者避免了农产品价格下跌
C.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发挥了财政改善民生的功能
D.目标价格制度使农产品价格在目标区间内波动
3.诺基亚手机以“可以砸核桃”的高质量著称,但面对苹果和三星公司在“用户体验”上的持续创新,诺基亚固步自封,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最终被微软收购。材料表明()
A.产品质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B.市场竞争是“创造性毁灭”的过程
C.提高市场份额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D.企业“如何生产”比“为谁生产”重要
4.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逐年提高(如图2所示)。这将进一步增强国家财政实力。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提高()
①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控制力②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③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举措④目的是促进非公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坝坝舞”作为大众健身活动,已成为重庆一大特色,但也因其扰民引起极大争议。甲同学家楼下广场“坝坝舞”音乐声音太大,影响了家人日常休息。对此,甲同学应该()
A.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号召网友抵制“坝坝舞”
B.向“天天630”节目投诉,行使公民监督权
C.组织附近居民到政府抗议,要求取缔“坝坝舞”
D.向政府机关反映,要求解决“坝坝舞”扰民问题
6.协商民主指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时,需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从参政协商到立法协商,从市民论坛到电视问政,从价格听证到专家咨询,协商民主的形式日益丰富。发展协商民主()
A.属于政府“阳光工程”B.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C.提高了政治决策的公众参与度D.旨在强化公众对政治决策的监督
7.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某些干部2014年春节过得有些“乏味”;年礼没人送,不敢开公车走访亲友,有人宴请也不敢答应。于是他们感慨“为官不易”,当官没意思。对这一观念进行批驳,应运用的理论有()
①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②权力是把双刃剑,能做好事也能做坏事
③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的权利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回答9-10题。
9.由“雾”到“雾霾”。“雾”的意向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10.李克强说,向雾霾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11.图3漫画《吃水果有利健康》()
A.否认了联系具有条件性B.否认了矛盾具有普遍性
C.肯定了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D.肯定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12.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这回的物质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目前,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回答13-14题。
13.(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材料三目前,中俄关系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国家主席习近平认为,中俄共同发展“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中俄两国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旧的思维方式,致力于共同发展与繁荣,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一个典范。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俄贸易的特点。(6分)
⑵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促进中俄贸易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8分)
⑶结合材料二,谈谈中俄文化交流与发展对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12分)
⑷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评价中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12分)
14.(14分)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参考答案
1-5ACBCD6-10CDABD11-12AD
13.⑴与美日欧盟相比,中俄贸易总量偏(较)小、比重偏(较)低;但(贸易)总量不断增长,且增长速度较(最)快。
⑵ ①可以提高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
②有利于中国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⑶ ①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
③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⑷ ①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在中俄两国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
和繁荣。
②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③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体现了大国之间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国家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14.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个字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合作以彼此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即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中俄关系发展。
第四篇:【高考试卷评析】2017全国高考文综试卷(政治)
2017高考政治试卷评析
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一直都是“年年岁岁理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17年全国Ⅰ卷文综政治试题命题形式灵活,较2016年难度应该持平。每年的试题所引用材料和设问角度都呈现出贴近生活、贴近时政,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
一、试卷基本情况
1.今年高考全国I卷最大变化是多年来的主观试题第一次以三道题来命题。从本质上来说,这一变化是形变实不变,不过对于这一变化应该着实肯定。这一变化无论对于学生、老师还是命题者而言是多赢。从命题者角度看,材料和设问都更容易组织,无论对于材料的选用还是想要考查的内容都能够游刃有余;从学生来看,更避免了传统的每一主观材料题都要从四个知识模块角度分析的牵强附会;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无论是在平时的模拟命题中还是课堂讲解中都能够比较从容.2.风格稳健、科学规范、没有往年曾经出现过偏、难、怪的现象。试题题型、试题结构、分数分配比例、试题难度和试题风格,既体现高考选拔要求,又兼顾中学教学实际。选择题回避了高难度试题,增加中低难度题。比如:没有出现令考生焦虑的计算题,坐标图题难度也大大下降,综合题重在考核学生熟悉程度高的主干知识,明确指出所运用的知识范围。试题的情境、问题的设置都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保持风格稳健是必须的,也有利于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试题命制科学规范。今年试题选取考点严格遵循《考试说明》,试题语言精确凝炼,素材选择如16、17、19、20、23、38、39题有出处,知识限定指向明确,设问无晦涩难懂之处,在科学性上基本做到了无疑义。
3.注重能力,突出主干。试卷不注重知识覆盖面,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试题有侧重点地考查了四个必修模块主干知识点。如,经济生活中的生产与消费,政治生活中的我国政体,文化生活中的继承和创新,生活与哲学中的人民史观。知识点的考查也不是仅仅局限于基本知识的考查,而是通过新背景、新材料的创设和新角度的切入,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转换、逻辑表达、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热点,贴近生活。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基本上涉及到了当前国内和国际的重要时事内容,如:香港地位与法治建设、供给与消费、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科技创新、巴黎协定、传承文化遗产、社会公平、精准扶贫等。
5.设问细化,答案针对性强。38题不是笼统地分析供给侧改革的为什么和怎么样,而是具体地要求分析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39题同样如此。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等角度进行具体阐述。
6.试题突出考察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考察表现为,一是试题材料与知识结合的综合性强;二是知识覆盖与能力要求的综合性强。在情境设置、知识运用、问题设计有机结合上下功夫。避免单纯的知识考核,把知识的考核寓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之中。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信息提取与加工、知识调动与运用、现象描述与解释、问题分析和探究以及论证等能力。
试题突出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察,比如对经济学部分的推理能力、政治生活中的爱国情感、哲学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生活的人文素养能力的考察。
创新能力培养当前教育的核心要求,今年试题给人的一种印象是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情理之中”,很多试题尤其是两道分值较高综合题会给考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能较好地考察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若考生不知应变、不去创新,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去做高考题则达不到高考的要求。
7.坚持正确导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要求所命题目有正确鲜明的政治立场与价值导向。今年的试题较好地反映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体现了依法治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自然渗透在知识和能力考查之中。试题立意坚持上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符合新课程改革和高考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彰显学科特色和发挥育人功能。
二、2018高考文综政治部分选择题教学建议
选择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难易程度适中。四选二组合型选择题多,注重知识和审题能力的结合。选择题的教学建议:
1.要对当前党和国家的新的举措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
2.要在认真审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阅读,对材料的内容、措辞、指向、意图进行准确地解读。
3.要特别关注选择题的指向限定,不要把选择题当作判断题。4.要坚持先排误,后排异的原则
5.要在选择完成后进行提干和题肢的对照,以确定选项。
三、2018高考文综政治部分非选择题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根据材料信息作出准确性地提取和概括。2.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各种不同题型的训练力度,以做到根据不同的设问作出正确的思维倾向。2017年高考分别考查了原因类、意义类、反驳类、措施类、开放类。
3.要引领学生构建不同模块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理顺主干知识。
4.强化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关键词的训练,不要仅仅罗列知识点。5.强化审读设问的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6.精炼高考题,研究其答案,多体会感悟,务必吃透,发现规律,化为己用。在平日的教学中针对有价值的热点事件和热点背景,教师要能有独立的判断和独到的见解,要能在原有设问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和拓展,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另外针对当前高考的新形势,教师复习设置训练试题时要坚持原创性、创造性、开放性,要能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2018年高考文科生在平时训练中如何组织答案的建议
1.力求“形”似。即根据题目设问写“题头”,根据教材特点确定政治、经济、思想等答题内容,根据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等提升答题层次。具体作答时,要多挖坑、少掘井,不求专业、深度,但求全面、广度,并以要点化、序列化的形式呈现答案,尽量避免大段落式的表述。
2.力求“神”似。即做到史论结合。学生可以提取材料信息进行词、句的重组和串联,以构建“史”;再仿效教材中单元或课的名称、本课要旨或阶段特征的归纳方式,针对材料提供的价值观、史观等,以构建“论”。
3.力求规范。即运用历史语言规范表述,且说明、论证清晰准确。学生可以对“概括”“分析”“说明”“评述”和“原因”“变化或特点或趋势”“影响或启示”等进行合理建模,或者如语文作文一样,寻找对自己最有启发的范文,以期在高考中进行仿写。一方面是为了节约高考答题时间,另一方面是为了规范答题,最大限度地拿分。
第五篇:2010年文综政治学科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2010年文综政治学科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马克思在论述商品向货币转变时,有一形象比喻:“由商品到货币是惊人的一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2010年湖南高考是新课标实施后的首次高考,能否顺利实现由“旧教材旧高考”向“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跨越,摔坏的不只是老师和学校的利益,更是学生的前途和祖国的未来!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政治学科高考考什么?
我们对近几年新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和全国非课改高考试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关注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鲜明的时代感是政治试题区别于其他学科试题的最显著特征,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努力做到与时代、与社会、与考生的实际贴近”。今年的文综试题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方向,以人们所关注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为切入口,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1.选择题材料显性时事和隐性时事相结合。如显性的时事材料有“面对金融危机,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规范地方摊贩的经营行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抗旱救灾”等,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时政材料,使试卷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隐性的时事材料有29题用恩格斯“灾难转化为进步”的名言是对汶川地震的隐性考查;30题、31题,“小岗村的发展之路”是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隐性考查,这样较好地杜绝了猜题押宝现象。
2.主观题材料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很好地渗透“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脉搏。如38题第2问“水资源的利用和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38题第(3)问“政府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39题第(6)问“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二)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保持稳中求变的试题走势。
从三年的政治试题来看,“注重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试题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也是《考试大纲》的要求。这一要求在近几年的试卷中均有体现。尤其是经济生活,所考内容大部分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或主干知识,主张以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为载体,突出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如,包括全国很多省区的试题都涉及“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公司的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这些知识既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又是主干知识。实际上,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往往是统一的,基础知识是教材的基础,主干知识是教材的重点,基础知识的范围要大一些。试题既立足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全面,又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重点、主干。事实上,每年高考题都有一定份量的基础题,如果能把这些基础分拿到手也就足够了。当然,新课程对基础的考查不是强调对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而是侧重对知识的活学活记、活考活用。
如09年第15题:2009年1至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迚价格下降7.7%。在此情况下,政府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①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
②加大国企上缴财政的利润比例 ③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④扩大财政收支盈余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三)由原来的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素质立意转变,是近三年来试题的最大亮点
三年的试题总体能坚持“能力、素质立意”的命题的指导思想,注重考查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试卷往往通过数字、图标等形式,以具体的材料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学生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近年来,大多数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都有不少文字,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如果死记教材知识而不具备过硬的信息提取和分析处理能力,是答不好考题的。
比如,江苏卷的第37题第2问,就是通过分析中学生中存在的“有的片面强调自我,不能主动关系集体和他人;有的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缺乏耐挫力;有的贪图享受,追求时髦,盲目攀比;有的只想从事报酬优厚、安逸、体面的职业,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等现象,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但更是为了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和消费观,从而实现能力立意和情感培养的有机统一。
(四)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具体试题中,这是近年来试题的又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是2003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个高中生必须要参加的必修课,但由于多种原因,各地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并不很理想。但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已经明显地出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趋向。虽然全卷看不到专门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考查无处不在。如07年宁夏卷的第39题关于农民工的流动问题的解决、08年的宁夏卷第38题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和重建方案问题、09年宁夏卷的第38题关于消费券的发行等问题,实际上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考查,这类问题要求较高,需要综合的思维能力,对教材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把握,难度较大。(五)彰显以人为本,客观公正与轻松活泼相容
07年以来,试题对人文知识的考查比较充分,其素材大多是经典名言和人文情感类的。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识面是很难答好卷子的。另外,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命题必须体现高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性,是试题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难度。近年来试题基本体现选拔考试的严肃性和客观公正性,保证了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同时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比如,为了营造轻松活泼、亲切熟悉的生活及考试氛围,试题除了选择“家电下乡、网络与经济、个人投资、政府发放消费券”等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还运用了图片、漫画、表格等生动活泼富于人文关怀的素材,使抽象的经济知识感性化、具体化,增强了试题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也强化了试卷的人文气息和教育功能。
如:宁夏09年第20题:图3中两个市场调查员对同一地区的调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 1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
2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 3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4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 A.12 B.3 4 C.1 3 D.24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以漫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试题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六)注重正确价值导向和情感渗透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种课堂形式的外显变化,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内在变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也日趋得到体现和落实。试题渗透着情感体验的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真善美,提升思想境界。如25题通过对消费者消费不开发票这一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依法纳税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识;28题中“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引导学生坚定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29题对自然灾害的辩证分析,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教育学生要善于把坏事转化成为好事,转变观念,促进自己全面发展;32题对金融危机期间是否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的讨论,拓展学生对人大代表职权的认识;38题从国家全力抗旱救灾看到了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和树立节水意识的科学发展观;39题第(6)问“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对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直观地体现出高考命题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国家意志的特点,都能很好地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2010年我省文综政治怎么考?
(一)高考命题思路的基本趋势分析
1.试卷结构的变化——由简单的文科综合向纯单科组合转变 根据我们得到的信息,我省文综将会采取宁夏、海南、辽宁模式,其试卷结构仍然是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各科试题相对集中排列。在排列方面,政治排在地理、历史的中间。非选择题部分取消了三科综合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其中,政治部分为选择题的12-23题和非选择题的38、39题。内容为四个必修模块,选修部分不考。2.考试目标的变化——由“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并进而向“以素质立意”转变。
过去3+2高考模式,是“以知识立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后来的3+X高考模式,是“以能力立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现在新课标下的高考是“以素质立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的素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素质主要指学科素质,而且新高考“以素质立意为主”,并不是说不考知识和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知识和能力又是学科素质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科基本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学科基本素质的培养。复习时,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课堂上既可以把教材知识问题化,也可以多设计一些思维质量高的思考题、探究题,放手让学生区思考、分析、推理、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受到挑战,得到锻炼。实践证明,教师的包办代替和满堂灌是培养不出学生能力的。就《经济生活》的复习而言,还要多注意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无论是宁夏试卷还是全国其它省市高考试卷,都设计了计算题。对于计算题,我们是将之进行整理归纳、分类训练,大约搞了十二种类型。
3.考试内容的变化——由“挖井”向“挖渠”并进而向“挖坑”转变。
过去3+2高考模式,各科单独命题成卷,重在考查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特别是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是采取“挖井”的形式,对知识点挖掘得比较深;后来的3+X高考模式,文科综合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科综合试题既有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内综合试题,又有政治、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试题,当然以学科内综合试题为主。所以政史地教师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科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重视政史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采取“挖渠”的形式,力求寻找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政史地教师既要“守住自己的门”,还要“串串他人的门”:从现在已实行新课标高考省份的文科综合考试来看,跨学科综合试题越来越少,主要是学科内综合试题。这就要求我们政史地教师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采取“挖坑”的形式,强调对专题知识内容的挖掘。
4.试卷题型的变化——由题型比较单一向题型多样化转变。
从现在已实行新课标高考省份的文科综合考试来看,题型又出现多样化趋势。如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有单项选择题、简析题、探究题等题型;2009年海南高考政治试题有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特别是探究题,是新课标高考下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完全符合新课改精神,需要引起广大师生的特别重视。还有就是选择题,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材一用”型试题和组合选择题大幅度增加。3+X高考模式刚出现时,文科综合试题基本上是采用“一材多用”形式命制的,“一材多用”具有以一则专题材料多角度考查有关知识与能力的优势,但缺点是考查的题材与知识面较窄,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在现在的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越来越少。大量采用“一材一用”选择题,使选择题考查的题材与知识范围不断扩大,有利于提高考查结果的可信度与真实性。与一般选择题相比,组合式选择题虽然也属于答案唯一的选择题,但它是由不定项选择题经过组合演变而形成的,它与一般选择题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备选项不是以往的单列选项,而是由几个单列选项组合而成的组合项。这样,它比一般单选题考查的内容多、角度广、范围大,加之其组合形式灵活,带有不定项选择题的某些特点,所以它比一般选择题难度要大,区分度要高,这也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高考试题角度的基本趋势分析
1、近十年高考主要考五个方面的问题:
•(1)、三农问题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土地沙漠化、气象经济、海洋经济、环境污染等------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河西走廊等------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亚欧大陆桥、中非关系、与欧洲联盟的关系等------统筹国内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5)、依法治国、反腐败、党的建设、钢铁行业调整等------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 总之,十年高考主要考五个方面的问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设计高考题。2、2010年高考重点关注 • 五个统筹
•(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注意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2)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 绿色GDP、土地沙漠化、沙尘暴、飓风、防治禽流感、地震、冰雪等、H1N1流感
•(3)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尤其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振兴东北地区、青藏铁路、长三角、珠三角、环勃海、新疆、大陆与台湾实现直接“三通”、港澳的繁荣与稳定等 •(4)统筹国内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中美关系 G20 APEC 与欧盟、东盟、拉美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和平崛起等 •(5)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节约性社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物价上涨、扩大内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等 • 四大热点:
•(1)国家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建国60周年。•(2)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尤其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新疆、大陆与台湾实现直接“三通”、港澳的繁荣与稳定等
•(4)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2010年复习备考策略
1、把握新课标,研究新考纲,吃透考试说明
把握新课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是2003年教育部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方案(实验)》制定的。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内容,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的依据。准确把握新课标,重点要把握两点:一是课程的基本理念(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②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③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抓手为支撑的课程模块;④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⑤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二是课程的内容标准(课标规定了四门必修课程的内容目标,并对每一目标做了提示和建议,无论是讲新课还是复习,要对提示和建议认真领会。)研究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纲》是由教育部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我们现在使用的是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卷即新考纲。《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能力要求、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特别是复习的重要依据,还是社会评价试卷的依据。准确把握新考纲,重点要注意两点:一是新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二是把握新考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查学生能力,主要有以下四点: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从题目的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要求;快速、全面、准确的从题目中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并合理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从考试角度讲,这首先是审题的过程,其次是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题的速度和质量。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从考试角度看,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将学科的知识系统与试题的测试系统进行连接,并根据试题的要求对学科知识重新组合,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③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用简洁的文字准确描述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把握相关事物的本质、规律,然后作出正确的阐释。分析比较试题所涉及的事物、现象,作出科学的综合阐释。这种能力是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的。④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从试题中发现、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运用学科原理,论证和探究问题,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观点正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这是最高层次的考核目标,考察学生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关于探究,是指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这是立论的过程,由于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的,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反映出考试的综合学习能力,还可以折射出他们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坚韧意志品质。
吃透考试说明:这主要是自主命题的省份在大纲的基础上制定考试说明,这是结合本省实际规定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和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示例,是本省命题的直接依据。重点:一是说明中规定的考试内容;二是说明中规定的题型示例。对此要认真研究,挖出其中蕴含的信息,从他们特点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围绕不同的具体考核目标、要求,选择了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了新情境,提出了新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具备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在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2.把握以往高考试题及教材特点,抓住重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变动情况及2009年高考涉及的相关考点,对我们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经济生活》考查的是历年持续的热点问题,因此对历年的热点、焦点问题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近年《经济生活》新版教材与实际生活关系较紧密的知识点主要有:“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价格变动的影响”“投资理财的选择”“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家宏观调控”等等,这些知识点我们都要注意。《政治生活》侧重于“民主、政府、中国共产党、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复习时我们必须以它们为主线,把握国家意志,牢牢跟上时代脉搏,增强复习针对性。《文化生活》历年围绕“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的命题较多,因此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对这些内容加强系统学习和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要是构建知识体系,历年高考哲学考查的层次一般是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五个板块,加强复习把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意义,就可以使我们提纲挈领的一下子锁定知识点。
3、夯实基础,深化知识
知识是支撑课程的基础。如今高考直接考查再认再现的知识在逐渐减少,突出灵活运用知识去解读现实生活。所以,在知识的挖掘中深化知识;在知识的联系中深化知识; 在知识的拓展中深化知识;在知识的迁移中深化知识。在知识的挖掘中深化知识。如市场资源配置:第一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第二层次,通过价格、供求相互制约,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突出价值规律作用,说明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第三层次,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第四层次,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及经济现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等。
在知识的联系中深化知识。如消费,包括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理性消费。联系消费与分配、消费与财政、消费与税收等。
在知识的拓展中深化知识。如经济全球化。教材中说,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拓展;: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如何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中国如何应对。
4、加强高考命题立意的破译,着力研究教材与考纲、说明的链接点和教材与试题的创新点。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2008年推出的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第四版教材,是我们复习的重要依据,是考试命题的根据,高考复习始终要坚持以教材为根本,而且越是临近高考,复习越是要“以本为本”。对教材的把握要全面,包括“名词点击”“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等辅助文,这些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是教材征文部分的延伸;而教材的探究模块和每单元的“综合探究”,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如08年宁夏卷
13、甲经营两年的个人独资企业由于市场不景气而破产。对于企业债务,甲应: A、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 B、以注册资本为限承担责任 C、以法人资产为限承担责任 D、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这一题中关于个人独资企业是在第五课公司的经营者一框“名词点击”中出现的,很多人在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再如08年宁夏卷的14题,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当股市增长过快时,政府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
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降低利息税 ③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
④扩大基金发行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这一题中的“印花税”是在第九课税收及其种类这一框的“名词点击”中出现的。对于这些离学生相距甚远的名词教学中要做一定的解释。同时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编写的意图,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好这些特有的内容,不能让教材中的辅助文成为复习的盲点。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前提下,还要指导学生着重理解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交叉点、易混易错点,对这些考点,既要化大力气、集中精力,有要变换形式,灵活掌握,活学才能应对高考活的趋势。所以,研究考纲,明确复习方向;研究考题,了解常考知识;
分解任务,强调过程积累;解剖内涵,强调意义学习; 情境学习,强调实际运用;课堂教学,强调重点难点。
5、关注生活,立足实际,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拓展,着力研究教材与生活的融合点。
新课程倡导“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是经济,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
如2009年宁夏卷第13题: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总出口额中比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 外部市场疲软
②人民币升值 ③ 中外贸易摩檫不断
④宏观经济政策趋紧
A ①②
B ② ③
C ① ④
D ③ 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查社会热点,时政性很强。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出口额中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升值,还有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外部市场皮软。
如08年宁夏卷第17:《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特别加大对农村、中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要解决好迚城务工者子女在居住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纲要》集中体现了政府
A.保护公民各项合法权益的职能 B.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导向 C.加强社会服务的公共职能
D.促迚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家知道,政治课要关注热点、生活、实际,但同样是社会热点,命题的关注度是不同,如三农问题、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等长效性特点问题是年年关注,只是角度不同。又如,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安徽卷第1题)、2009年初我国推出新医改方案(天津卷第1题)等即时性热点是及时关注;近距离热点是必然关注,特别是本省的或学生身边的热点问题。对社会热点要分清远和近、大和小、国际和国内、联系还是孤立;对不同的热点,要着眼大,也要立足当地;有的需要整理成模块体系,有的只要做一般了解。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备考措施。
比如,近年来流行的“网络换客”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针对这些身边的实际,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分析:是物物交换、并不完全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体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辩证的看待易物过程中负面影响等等。
6、研究高考真题,训练有度
高考复习离不开必要的测试和训练,但应试教育下的题海战术,显然不能适应新课程高考。人们常说:“教师走进题海,学生才能走出题海”。这句话很有道理,只有大量占有研究试题,才能高屋建瓴,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但是题海茫茫,精力有限,教师如何研究?其实,我们主要研究近三年的高考真题,研究当年的高考模拟试题;研究的重点是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变化趋势,不仅要把这些试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会分析,而且要指导学生分析试题所包含的信息,从而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和规律。
新课程的复习应当是轻负高效的。因此一定的训练是必要的,但训练要有限度,练在精而不喜爱多,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实,只要我们精选试题、批阅及时、找准问题、讲评到位、少而精的训练,也许更能达到检验复习的效果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当然,练的形式多种多样,考试、检测只是练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全部;只要能激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提问、交流、探究等方式都是很好的训练。
总之,新课改经过几年的实践,做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考纲,把握命
重双基,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形成网络,提升能力,力求规范,综合提高,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使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去适应和应对“用知识,考能力”这一高考永恒的主题。我相信,我们会走出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思路和模式来的;我相信,最好的复习备考策略一定来自我们每一位辛勤耕耘的一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