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锦涛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共产党人永远是年轻
——胡锦涛书记“七一”讲话有感
章田寺支行 高军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90年来,党的事业是着眼于继往开来,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复杂严峻的新考验,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始终保持年轻向上的心态,清醒的头脑,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90年来,多少共产党人的献血留在了牺牲的那一刻,多少共产党人的青春镌刻进了历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缅怀和崇敬,更重要的是开创更加光辉和美好的未来,永葆党的青春。
农合行处在改革发展的十字路口,有机遇,有挑战,有推力,也有制约。作为一名农合行基层共产党员,我始终忠于入党那一刻的誓词,同时热爱自己的工作,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让我感触颇深,我一定会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和自身素质,处处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政治,业务,法律和规章制度学习,规范管理,廉洁自律,推动我支行业务的发展。同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服务为本,树立市场形象。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作为基层支行行长当遵循省 联社“作风建设年”的要求,积极转变员工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营造干事创业,人心思上的风气,为实现农村信用社又快又好发展的远大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要永葆党的青春,需要我们基层共产党员永远年轻向上的心态,积极努力,同时也需要共产党人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智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结合工作需要,积极接触经济金融方面的文章材料、报刊杂志和业务书籍,加强金融业务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现代金融营销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充实自己。同时,增强创新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摸索新的发展举措,新的高效方法,在“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一切”的宗旨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信合事业的发展壮大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成果,是国家对“三农”的关爱。作为信合共产党人,我认识到,“三农”既是党心之所系也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我县金融行业比较看,我们农合行在农村的点多面广、信誉高、经营方式灵活、基层管理经验多,小额农贷业务优势明显。我们要树立为“三农”解忧的意识,大做强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主动寻找和培养个人优质客户,为“三农”发展助一份力。
从建党之初,我们便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作为其中微小的一员,我自豪。指印千万个我这样的党员才凝聚成今天的共产党。为了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为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我将在我的岗位上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与时俱进。共产党人永远是年轻!
第二篇:胡锦涛七一讲话心得体会(精选)
关于胡主席“七一”讲话的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姚有志、朱佳木、李文海、石仲泉、沙健孙、步平、刘益涛等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胡锦涛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全面深刻,充满哲理,新意迭出,不仅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宣言,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伟大纲领。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不仅深刻总结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经验,而且从60年来中国社会和世界局势的发展演变中,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进步的历程作了科学的论述,提出了若干带规律性的精辟分析,这对于全国人民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在新时期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责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我们学习《讲话》,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姚有志研究员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全面、科学地评价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与伟大作用。他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等论断,是从抗战历史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众所周知,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当20世纪30年代世界法西斯势力兴起之时,中国人民最早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而在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再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又始终把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党史党建学科规划组组长沙健孙教授说,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这场战争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作了科学的概括。《讲话》指出: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讲话》一方面肯定了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另一方面又论证了敌后战场人民军队独立自主地进行的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着力指明“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个分析是全面的、实事求是的,也是令人信服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研究员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而且还因为世界人民可以从这场伟大的胜利中获取非常多的智慧和启迪。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一伟大的胜利,都值得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永远地纪念。我们今天纪念它,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建设一个文明进步的世界,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运用历史唯物史观,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及其意义作了发人深省的分析,这对我们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教授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枢纽,虽然60年过去了,但它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的这一重要地位却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运用历史唯物史观,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及其意义作了发人深省的分析,这对我们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的。《讲话》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屡遭外来侵略的悲惨经历中得出的刻骨铭心的教训。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灿烂文明,曾经长时期走在世界前列。但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和束缚,自清中叶以来中国渐渐落后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屡遭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蹂躏,领土主权备受侵蚀,民族灾难日益深重,国家前途风雨飘摇。这样,就形成了落后与被侵略之间的恶性循环。而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就成为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不懈追求和前赴后继的斗争实践。《讲话》指出,“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如果不首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就会因没有必要的政治前提而无法实现。《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次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民族战争,但除了抗日战争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不幸的是,有人据此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认为既然中国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远比人家落后,打也必定失败,打败之后,中国只会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因此,任何抗争都是多余的甚至错误的,是昧于大势,不识时务。这一认识实际上是把“落后就要挨打”变成了“落后只能挨打”,是非常糊涂的逻辑。按照这个逻辑,强国对于弱国,可以为所欲为,予取予求;而弱国对于列强的侵略欺凌,只能俯首贴耳,逆来顺受。如果真是这样,落后国家和弱小民族岂不将永远处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国抗日战争恰好以铁的事实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弱国可以战胜强国的典型范例,而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更是具体分析了抗日战争中中国战胜日本的各种主客观条件,指出“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它符合历史前进的规律和法则。这一论述有力地澄清了上述错误认识,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深化中国抗日战争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石仲泉研究员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与智慧源泉。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决战,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也极大地整合、激发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用鲜血与生命丰富和升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了全新的概括,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从六个方面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民族意识、意志、理念、品格、气概、风范、价值观等精神力量作了言简意赅的全面概括,展现了民族精神内涵的全面性。二是彰显了民族精神的历史延续性,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源远流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族的救亡复兴为主题的抗战精神正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团结、勇敢、自强、创造、奉献、牺牲精神的延续和拓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新体现。三是准确地把握了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特质,凸显了民族精神鲜明的时代性。胡锦涛同志的这一高度概括,对于学术界在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等学科的研究中,坚持正确方向,拓宽研究领域,改进研究方法,开展学术创新,提高研究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刘益涛研究员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和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意义作了充满新意的总结,令人耳目一新。《讲话》更加全面、系统地看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既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结果,又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高度评价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讲话》更加透彻地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而且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讲话》揭示了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规律,强调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胡锦涛同志的这些论述不仅对学术界深化抗日战争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对社会各界正确地认知历史、科学地展望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步平研究员说,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毛泽东说过:“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胡锦涛同志的《讲话》,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经验的总结,使我们更加确信这个历史性的伟大真理。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从进行局部抗战进而促成全国性抗战;她制定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阐明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为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指明了道路;她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她直接领导敌后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不仅对于遏制敌人的进攻起到了巨大的战略作用,而且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有说服力的论证,这对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深入确实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值得每一个研究或想要研究抗战史的人深入学习、领会。
朱佳木说,半个多世纪来的事实证明,当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一部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一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历史。我们研究中国当代史,一定要遵循胡锦涛同志《讲话》的精神,牢记“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警诫和教训,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个主题,突出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个主流,把握建设和捍卫社会主义事业这条主线,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研究资政、育人、护国的功能,为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柱而贡献力量。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客观、完整、准确、深刻地总结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得出了五条重要启示。这五条重要启示,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智慧的结晶,更是全党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必须时刻牢记的
沙健孙说,回顾历史是为了汲取经验,发现规律,启迪后人,开创未来。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客观、完整、准确、深刻地总结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并从战后60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中,得出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必须始终牢记的五条重要启示。这五条启示就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巩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五条重要启示,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智慧的结晶,更是全党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必须时刻牢记的。
石仲泉说,中国共产党自领导人民革命以来,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许许多多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都属于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正如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所论述的,抗战精神既是构成中国共产党系列革命精神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虽然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条件、社会环境以及历史任务与抗日战争那个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总结的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姚有志说,无论是纪念60年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还是展望伟大祖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我们都不能以漠视的态度而应以理性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中日关系,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包括在内。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进步、热爱和平的伟大民族,又是一个具有博大胸怀和宽容精神的伟大民族。当战争灾难降临到头上时,中华民族有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其目的则是用战争消灭战争,赢得和平。在近代史上,日本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次数最多、屠杀中国人民最多、掠夺中国财富最多的国家,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欠下的血债、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但中国人民在战后以极大的宽容精神对待日本,主张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致力于发展两国间的友好邻邦关系。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既谴责了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伤害,又对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作了深度剖析,充分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和善良愿望。这种具有战略远见的表示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必将得到日本国内有识之士的高度赞赏。
步平说,我们注意到,战后日本社会对待当年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历史认识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方面,战后确实有许多人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追究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这些年来,我们在研究工作中结识的日本进步学者和教师就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他们出版书籍,举办展览,举行会议,努力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战争给中国与亚洲带来的伤害,主张与被害国的人民共同谴责战争,建立共同的历史认识。但另一方面,日本的右翼与保守势力则一直否认侵略战争的责任,竭力美化军国主义的战争,否认侵略历史事实,炮制宣扬所谓“神国史观”的历史教科书,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不仅谈到了日本社会存在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而且还高瞻远瞩地提出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重申了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中日关系、愿意在“加强两国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民间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发展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美好愿望。我们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还深切地感到:在对日本右翼与保守势力进行严厉批判的同时,要通过与日本进步力量的团结与合作,影响广大的日本民众。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更重要的任务。我们要与多数的日本民众在和平发展和共同谴责侵略战争的问题上达到一定的共识。这种共识就是:不忘历史,记取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一旦建立了这一共同的历史认识,就可以极大地孤立日本的右翼与保守势力,使中日关系冲破障碍,获得发展,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第三篇: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专题
胡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党中央隆重召开庆祝大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回顾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高度,精辟概括了90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鲜明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全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气势豪迈,具有鲜明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新形势下指导我们党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通读整篇讲话,“伟大”一词出现34次,其中核心的关键词为“伟大历程、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学习贯彻好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就要从全面把握这样“三个伟大”入手,认真领会讲话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其一,要全面把握建党90年的伟大历程。作为庆祝建党90年大会的讲话,如何总结好、回顾好我们党90年的伟大历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运用了“三件大事、三大成就”、“三代核心”和“两大成果”等精辟的论述,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科学描述了我们党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厚而又绚丽多彩的伟大历程。在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讲话时,通过对“伟大历程”的全面理解,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曲折前进并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地位、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中国社会面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其二,要全面把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回顾党的伟大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无论是革命战争时代,还是长期执政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着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分析了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所带来的“四种危险”和“四种考验”,围绕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课题,部署了“五个必须坚持”的要求,细致,深入、系统地概括了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五个方面的任务,即思想理论建设、干部人才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可以说,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讲话时,要紧扣这五个方面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提高党的建科学化的水平。
其三,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回顾过去是为开拓未来。加强党的建设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必须体现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当中。无论是回顾党的伟大历程,还是部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目标,用了“四个继续”来概述体制改革、经济建设、民主政治、文化发展、发展稳定等方面的大政方针,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貌。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就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大事,把促进文化发展作为第一支撑,任何一条都不可偏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感悟伟大历程,可以凝聚力量促奋进;创新伟大工程,可以永葆本色立潮头;推进伟大事业,可以实现民族复兴之大业。学习贯彻胡总书记“七一”讲话,就要牢牢把握这样“三条主线”,科学总结党的90年伟大历程,深刻领会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努力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把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认真追溯党的发展历程后,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近几年,随着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我们面前逐步绘就。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了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新的前景。
第四篇: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党中央隆重召开庆祝大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回顾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高度,精辟概括了90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鲜明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全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气势豪迈,具有鲜明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新形势下指导我们党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
一、《讲话》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二、《讲话》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三、《讲话》概括了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四、《讲话》最后展望了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的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第五篇: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双土九年制学校 周建英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党中央隆重召开庆祝大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回顾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高度,精辟概括了90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鲜明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全面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气势豪迈,具有鲜明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新形势下指导我们党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
一、《讲话》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二、《讲话》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 1 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三、《讲话》概括了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四、《讲话》最后展望了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的两个宏伟目标。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