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报感想
读报感想
——读《雷锋就在身边》有感
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榜样,更是值得我们青年大学生好好学习,当我们感慨世态炎凉、人心冷漠时,却不知雷锋就在我们身边,雷锋精神其实一直感染着我们。
从默默无闻为民服务,到兢兢业业坚守岗位,再到大公无私奉献社会,我们的身边其实从来没有缺少“雷锋”。在我们身边的这些“活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雷锋精神永流传”的真谛。
3月1日早上5时,位于东湖区叠山路244号居民小院的居民大多还在睡梦中,但一位身穿灰色工作服,头戴旧毡帽的老人却早早地在小院内认真地清理树叶、纸屑、果壳。老人偶尔停顿下来,稍稍搬动一下乱放的杂物,见到有粘附在地上的纸屑,老人会蹲下来,用手抠抠„„
3月1日下午,省市妇联共同启动了“践行雷锋精神——百万巾帼志愿者在行动”活动。活动当天,全市各界300多名学雷锋巾帼志愿者冒雨来到活动现场,她们对学雷锋行动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红谷滩新区也同时拉开了学雷锋巾帼志愿行动的序幕,来自各行各业的巾帼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开展了啄木鸟文明督导、医疗义诊、免费家电维修、妇女健康普查等活动。
3月2日下午,东湖区环湖路社区社区干部和小学生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走近辖区贫困弱势群体,尤其是孤寡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中,小学生们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为辖区贫困老人送上了一份爱心礼物,并为老人们整理房间,打扫卫生。
3月2日下午,南昌大学四附院组织爱心志愿者走进广南社区,开展“爱耳日”及“学雷锋”活动,医疗专家、护理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电工、义工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听力测试、健康体检、心理疏导、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同时派出多路爱心小分队走进社区寡居和困难老人家中,帮助解决各类问题。
徐亚纯同学拾金不昧的举动是对她具有的高尚品德的一次“诠释”,是她乐于助人“标志”。是她善良和具备爱心的“序曲”,拾金不昧是一种高尚的情怀,是人类前行的名灯,是人类的希望之光,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它亦是甘乳能润泽、营养我们的心田。有了她我们的生活的四季才会温暖如春;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如故,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才会更近。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其实也能反映一个人、一个集体和乃至一个地方的道德水准。徐亚纯同志拾金不昧的行为,充分表现出了一名普通学生的高尚人格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她是武铁学院的骄傲,是武铁学生的骄傲。
雷锋,中国人半个多世纪来的精神偶像,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两个普通的汉字组合,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名称谓。历史从他生前的那个时代跨越到今天,人们一直追忆和怀念的是“雷锋精神”给社会注入的温暖之泉。或许,当“彭宇案”见诸媒体后,很多人对于“举手之劳”有了犹豫之心,人与人的关系也渐行渐远,但是追求真情仍是内心真实的呼唤。而事实也证明,各种各样的“雷锋”其实一直生活在我们中间,从来没有离开。
学习雷锋好榜样,其实不必刻意追求伟大。首先就是做好我们每个人份内的事情,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乱穿马路,这些小小的“螺丝钉”行为,其实就是雷锋传承给我们的精神,当点滴之行凝聚成日久之力,也是社会温暖的一种构成。
学习雷锋好榜样,其实可以让传奇回归平凡。“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贵在坚持,这正是雷锋精神的精髓,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中最重要的内涵。不追求轰轰烈烈的奉献,但胜在友爱互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而不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或许只是公交车上一个让座的举动,也可以是对过马路老人一个温暖的搀扶。当自己受到帮助时,回以一个感激的微笑,一声真心的感谢。这样搭建出的精神世界,将更加温润暖心。
和谐社会需要“雷锋”,雷锋精神可以发扬。一个人行动起来,带动的是更多人。更多人行动起来,带动的是整个社会。
轨运117班 杨 洁 2012年3月29日
第二篇:读报感想
“沐浴春风”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春日的微风吹过脸颊,一阵清凉,洗去了午后的疲惫,也在提醒自己看报的时间到了。院子里一方小桌,一把藤椅,一杯清茶,一份报纸,一个悠闲的周末下午。在这个人心如浮云般变得浮躁,孤灯读书变得奢侈时代,我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养成了看报的习惯。也许是因为浮躁的生活使人压抑,也许是因为读书能净化心灵,也许是忙碌中想找点寄托。不管是什么原因,我爱上了报纸。
与《中国教师报》结缘是在一个忙碌的上午,邮递员大哥手里拿着一摞报纸,急冲冲的上楼又急冲冲的下楼,看着他焦急的神情,我忍不住上前询问了一番,这才知道,原来他手里的那摞报纸是要送到校长室去的,恰巧校长有事出去了,他自己又有一份快递要送,所以急的团团转。这时,我自告奋勇的说:“一会我帮你送。”在他的谢谢声中,我将报纸拿到了我的办公室。自从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便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所以这一摞报纸就丢在了无人问津的角落。一直到下午,我准备将报纸送去校长室时,偶然发现在那一摞报纸中,有一份报纸自己偷偷地露出了她美丽的小脸,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快速地抽出那份报纸,细细的看起来了,并深深的被上面的内容所吸引。那一次我做了生平第一次的“小偷”行为——-1-
将那份报纸留了下来。她就是我每个周末都手不释卷的《中国教师报》。
在有《中国教师报》陪伴的日子,我一直很充实,是她让我在浮华喧嚣中找到一份心灵的宁静,是她让我在职业选择中找到人生价值的定位,是她让我在课堂教学中找到为人师表的高尚。我从事教育行业已经有六年的光阴,在这两年里,我从一个刚出校门的懵懂女孩转变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社会和学校对我的培养,《中国教师报》给了我无穷的知识和启迪。在《中国教师报》的世界里,我喜欢“草根教师”吕建斌的“一心一意做真教育”,我喜欢“非常教师”李平的“悲悯之心”,我还喜欢“魅力班主任”李镇西的“教育是一种良知”的教育理念。在与《中国教师报》相处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先做人后做事”,我懂得了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我更明白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中国教师报》陪伴了我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午后时光,我也在她的熏陶下迅速成长。
这次喜获《中国教师报》读报用报征文比赛的消息,心情异常激动,且用自己的拙笔写下了以上文字,以表达心中的爱慕之情。“春风化雨润心田”,《中国教师报》就像春风,吹去了我身体上的疲惫和倦怠,又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展示青春风采,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篇:读报心得
读《大学生》为何“突出”练书法
看到这篇文章,我颇有感触。其一呢,我是在校大学生。其二,恰好前几日,我也在旧书店买回几本字帖。用来练行书。包括水笔字以及钢笔字。为此,还特地往精品店买了一支钢笔,一瓶墨水。
说来,有些惭愧。字都写二十年多年了,至今还登不上台面。如今,面临毕业,面临就业,面临如此残酷的竞争。我迫不得已走向买字帖练字的这步田地。若只有若只有我一个人也就罢了,许多同学都是如此,如此看来,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感于自己的亲笔,愧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可以想到,还有很多虽然写了一手“螃蟹字”但还引以为傲,或是置之不理的人。据文章所说:我国从甲骨文产生起,期间历经经文﹑篆书﹑隶书﹑楷书等等一直延续到今天,已有40000多年的历史。不说国史,说文字在我们身上的历史吧!都有20多年啦!“螃蟹字”还屡屡出现在我们这种被人称作是知识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笔下,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呢?是不是无地自容呢?
大家都知道,电脑的普及,很大程度地取代了我们写汉字的机会,然而,历经了几千年的文化,历经了几千年还留下的精华,就会被一簇而起的电脑取代吗?难道汉字就难逃此劫了吗?
错!首先,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对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团结统一起到过而且至今仍然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它不但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学习传承文化的工具,而且成为了富有特色并且令人称绝的书法艺术。
看!虽然我们惭愧,但我们懂得奋发。虽然汉字被冷落一时,但是我们已经觉察到了其危险性,所以,我们还有救,汉字还有救!但这需要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不仅是汉字这种文化精华需要受到保护,而且,我热切的希望中华儿女永远不要忽略了那些支撑着我们的精神支柱,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
第四篇:读报心得
读《中国教育报》心得
——-掌握教育资讯 感受教育脉动
《中国教育报》办报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同时,它又针对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案例指导和方法介绍,使得每次阅读它都会感觉受益匪浅,收获充实,并且让自己的思想产生一次次震荡与洗涤。
在《中国教育报》上,很多名校长和名师的事迹让我感动不已,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与中国教育报的“对话”让我明白自己的责任和追求。那些读书的校长,那些有思想的校长,一直会成为我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反观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存在某些问题呢?大家每天尽心又尽力,也在搞教育,但我们存在的某些问题是不是游离于教育的真谛和本真:学校没有活力,教师没有激情和精神追求,学生还在为分数苦苦挣扎,教育的意义完全丧失。更为甚者,教师和学生就像学校的匆匆过客,来去匆匆,没有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成长。
我认为教学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引进先进学理念,建立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成绩;一方面狠抓学生管理,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发现和培养特长,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善学师生奖励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让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因此,我们要创造激流勇进的校园竞争氛围,激发学生们勇于争先,不甘人后的学习斗志,让每一个学生都勇于进取。首先,筹建教育科研专业队伍。为强化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加强先进教育理念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学校要抽调部分课堂经验丰富但年龄偏大身体较弱的教师组成专业教研队伍,深入课堂全面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加强教育科研与一线课堂的联系,实现课堂教学 的科学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第二,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如以强化早操、课间操活动为突破口,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让学生早操以班为单位跑步,课间操做广播体操,让整个校园动起来、活跃起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课外活动管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迎新年师生越野赛、迎春联欢会、各项征文比赛、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本学期,我校成功举办学生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全校运动会和“励志壮行”文艺晚会等校园文化活动。
第三,以教室文化建设为抓手,优化育人小环境。
学校要注重教室环境布置的标准化,强调教室布置的艺术性,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幽雅的读书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育之重,关乎家庭,更关乎国计民生。教育之影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更在每一个世界公民的身边和心灵。
阅读《中国教育报》让我对自己习以为常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对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正确的把握,对如何有效地做好教学工作有了更为深度和广度地思考,我要将这种学习延续下去,让它也一步步见证着自己的成长„„
第五篇:读报策划书
关于开展“我听党话——党报学习”活动的通知
2011年,正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上海“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学校“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启动年,是我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契机年,同时学校是深入学习贯彻第十九届高校党建会议精神的关键年。根据学院建党90周年大型系列主题教育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本校区特点,开展“我听党话——党报学习”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围绕永远跟党走,争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活动时间
2011年2月—2011年7月,每单周一次,2次/月,每班自行安排时间。
三. 活动要求
1)
2)活动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党报内容由老师选定,亦可学生向老师推荐。各班团支书负责宣读, 由团支部委员协助开展。活动时间每次30分钟左右。
3)读报后,各班组织4-5位同学进行交流发言,由团支部组织委员做好发言记录,并整理成电子稿,要附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