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技能——《有效上课》
有效上课
——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培 训 提 纲
第一单元
“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至今,课堂教学发生了真实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转换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新课程三位目标意识得到了初步体现
三、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初步得到体现
四、问题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五、情境意识普遍得到广泛体现
六、新课程评价意识得到真实体现
七、小组合作教学意识得到局部体现
第一节
行动新理念
“有效课堂教学”特征体现如下几点:
一、问题呈现师生化
二、对话系统和谐化
三、情境刺激多样化
四、指导科学规范化
五、训练目标主体化
六、评价全面真实化
第二节
行动新原则
一、“师生共学”原则
二、“抓住耗子是好猫”原则
三、“全员参与”原则
四、“工具创新”原则
五、“人人成功”原则 1
第三节
行动新任务
一、行动任务1:问题提出
二、行动任务2:问题对话
三、行动任务3:问题刺激
四、行动任务4:问题指导
五、行动任务5:问题训练
六、行动任务6:问题评价
第四节
行动新模式
一、“先学后导一问题评价”模式解读
二、基于知识传递教学建立的模式分级系统
第二单元
“主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第一节
“嵌入问题训练课”行动策略
【行动策略1】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
【行动策略2】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行动策略3】教学环节创新策略。【行动策略4】时间优化策略。【行动策略5】角色转型策略。
【行动策略6】“扶他上路”策略。
第二节
“问题导学训练课”行动策略
【行动策略1】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行动策略2】提前尝试完成作业策略。【行动策略3】教案创新行动策略。【行动策略4】研发“问题训练”策略。【行动策略5】时间优化策略。【行动策略6】角色转型策略
【行动策略7】“扶他上路”策略 2
第三节
“问题综合解决课”行动策略
第一种创建方式: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向“问题综合解决课”转型。第二种创建方式:从“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向“问题导学训练课”转型。第三种创建方式:从“问题导学训练”有效课堂教学向“问题综合解决课”转型。创建“问题综合解决”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策略如下: 【行动策略1】高质量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行动策略2】导读单开发行动策略。【行动策略3】提前尝试完成作业策略。【行动策略4】备课创新行动策略。【行动策略5】研发“问题生成单”策略。
【行动策略6】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行动策略7】时间优化策略。
【行动策略8】角色转型策略。【行动策略9】合作分享策略。
【行动策略10】时间效益最大化策略。【行动策略11】问题质量优化策略。
第四节
“问题展示解决课”行动策略
第一种创建方式:从知识传递的课堂教学法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第二种创建方式:从“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第三种创建方式:从“问题导学训练”有效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创建“问题展示解决”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如下:、【行动策略1】高质量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完成“问题导读单”。
【行动策略2】“问题导读单”开发行动策略。【行动策略3】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行动策略4】备课创新行动策略。【行动策略5】研发“问题展示单”策略。【行动策略6】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行动策略7】时间优化策略。
【行动策略8】角色转型策略。
【行动策略9】合作分享策略。
【行动策略10】时间效益最优化策略。3
第五节
“自主合作探究课”行动策略
第一种创建方式: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第二种创建方式:从“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第三种创建方式:从“问题导学训练”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第四种创建方式:从“问题综合解决课”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第五种创建方式:从“问题展示解决课”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创建“自主合作探究课”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策略如下: 【行动策略1】结构化高效预习行动策略。
【行动策略2】优质完成作业策略。
【行动策略3】学生研发“问题生成单”策略。
【行动策略4】学生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行动策略5】备课创新行动策略。【行动策略6】追求时间效益策略。
【行动策略7】角色调换策略。
【行动策略8】分享荣誉策略。
【行动策略9】学习组织形式创新策略。
第三单元
“辅助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第一节
“问题发现课”行动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2、有效学法指导策略。
3、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4、《问题导读单》开发策略。
5、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第二节
“问题生成课”行动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2、有效学法指导策略。
3、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4、《问题生成单》开发策略。4
5、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第三节
“问题拓展课”行动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2、有效学法指导策略。
3、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4、《拓展训练单》开发策略。
第四单元
创建有效教学的两大支持系统行动策略
第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系统的行动策略
一、导致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
1、教师方面:
(1)教师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2)教师教学策略简单,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内聚力。
(3)缺乏教学智慧,未开发学习工具,不能满足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4)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5)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6)生成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
2、学生方面:
(1)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2)学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
二、小组合作学习系统的行动策略:
1、激发愿景策略:
(1)召开主题班会,建构“我的愿景”。(2)学习愿景化,时时激发,增长动力。
(3)建立班级愿景,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学习力。
2、评价机制策略:
(1)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意识和小 5
组合作学习技能。
(3)引进“契约”学习评价机制,照顾学习表现差的学生,缩小学生间的差距。(4)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单位进行,维护“差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
3、问题生成策略:
(1)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填写《小组问题生成表》。
(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生成高质量问题。
4、问题训练策略:
(1)科学设计《问题训练单》。(2)课前小组生成问题训练单。
(3)强化单位时间内的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质量。(4)小组展示训练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竞争与评价,探究科学答案。
第二节 “差生”转化系统的行动策略
一、全纳策略:
1、真诚地爱学生。
2、悦纳每位“差生”。
3、完整视角看待“差生”。
4、用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个“差生”。
二、研究策略:
1、分析原因。
2、建档观察。
3、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
三、“点燃”策略:
1、激励理想,唤醒动因,规划愿景。
2、唤醒自信,激发愿望,树立信心。
3、激起情感,呼唤热情,唤起行动。
四、指导策略 :
1、课前超前学习,指导有效学法,学会自主学习。
2、课中重点关注,鼓励展示个性,任务分层完成。
3、课后增加交往,定期检查任务,感受成功喜悦。6
4、指导有效记忆,创设展示平台,体验成功乐趣。
五、合作策略:
1、创设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2、规范合作学习,人人都当代表,课课都有责任。
六、评价策略:
1、低目标,小任务,及时评价。
2、容小错,勤肯定,赏识评价。
3、正心态,重情感,微笑评价。
4、交朋友,立契约,真实评价。
5、重态度,强训练,情境评价。7
第二篇:有效上课
有效上课
——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培训教案
第一单元“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第二单元 “主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普定县实验学校:吴兆琼
2012年11月
培训时间:2012年11月12日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吴兆琼
培训学时:2课时
培训内容:第一单元“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至今,课堂教学发生了真实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转换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
有93.75%的教师由单纯的只是传授者及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能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实施小组学习时,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亲历各组,分别给予指导、点拨,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得到保证。
二、新课程三位目标意识得到了初步体现
授课教师能够理解课程文本体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引发学生的积极对话和思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三、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初步得到体现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积极探索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反复思考,思考文本的意义,探索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四、问题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的体现分为三类:一是课堂内学生生成问题。二是教师课前生成问题,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回应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课前学生生成问题,课堂解决问题,课内再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
五、情境意识普遍得到广泛体现 多数教师能根据教学条件进行了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设计:一是语言创设情境,二是活动创设情境,三是媒体创设情境。
六、新课程评价意识得到真实体现
多数教师走出 “为评价而评价” 误区。由过乱、过烂、过露的教学评价转变为真实、规范、科学的教学评价。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有激励性评价、暗示性评价、及时性评价,评价手段有星级评价、小红花评价等。
七、小组合作教学意识得到局部体现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训练+回归应用”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理解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作学习、个性张扬、和谐发展、体验生命的过程。
但是,目前在追寻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中,有的教师过分追求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导致有些课堂教学失真,具体概括为四种表现:
一是“教师忽悠型”课堂
二是“媒体主体型”课堂
三是“教师魅力型”课堂
四是“放手型”课堂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倡导有效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特点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指向学生自身内在的本体世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进一步转换教师角色,大胆创新、超越传统,实现从“知识传递型”教学向“知识建构型”教学的转型,建构“师生公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积极争做“知识建构型”有效教师。
第一节
行动新理念
“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思维方面,形成了 “先教后学”,的思维定势。二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严格遵循教材知识,显性内容多,隐形内容少,教学 被异化了把教学内容从教案到黑板的机械搬运。
三是在教学方法方面,概括为“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照本宣科多,智 力活动少”。认为教师所教即是学生所学,自己将精、讲透了,学生也就顺利成章地学会了、搞懂了。教师没有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教学缺乏交往与对话,基本处于静态教学。
四是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求整齐划一,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这种“一统天下”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五是在教学组织方面,如同“军训”一样,强调课堂组织的纪律管理,缺少人文关怀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六是在教学过程方面,如同“竞技”比赛前那样进行训练,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教学的权力都控制在教师手里,学生只能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以教师的节奏来确定教学的进度和学习方式。
七是在教学评价方面,如同“警察”训话或“法官”裁判,批评职责多,鼓励表扬少,学生人格得不到尊重,自信心得不到确定,始终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
八是教学方式方面,主要是展示教师受业技巧的一种表演,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教师往往习惯于“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单向的师生作用方式,习惯于独角戏的“跑教案”的上课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学习行为越来越懒,进入“教师不教,学生不学”的状态,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纵身 学习能力。
“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生活、成长、进步的过程,其核心理念就是“先学后导、师生共学”。这里的“先学后导”中所指的“学”和“导”,与以往的“教与学”有明显的变化,“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传授”,而是指师生在充分交往和对话的基础上对学生困惑的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交流”、“启发”。“先学后导”教学观,倡导学生和教师先学,鼓励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经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把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获得的知识更有积极意义。
“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特征体现如下几点:
一、问题呈现师生化
问题呈现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行动要素。首先,师生要树立问题呈现意识。其次,问题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再次,问题呈现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达到师生关系悠然提出问题的境界,使问题质量得以优化,使问题解决效果得以提升,为提高有效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建构“师生共展”问题理念。
二、对话系统和谐化
首先是师生树立对话意识。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话语 的霸主,在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平等主体,即使教师明明知道或者按过去的教学方式讲授,但是,在这里也最好“装不知道”,尽可能启发学生学习思维,鼓励学生启动教学话语,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学话语。让学生基于平和对话意识,包括自我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意识。让学生学会基于平和心态基础上的静听、质疑和回应。其次,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团队对话的和谐意识。建立生生对话、小组对话、组间对话等多元对话系统,创设和谐、安全、有效、健康的教学对话系统。
三、情境刺激多样化
通过多元化的情境创设主要有三点意见:
一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内容,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掌握文本技能,实现“三维”目标;
二是通过多元化情境刺激,更好地拓展课程内容,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三是通过多元化情境刺激,更好地拓展课程内容要求以外的技能和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演展示能力、理解判断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四、指导科学规范化
一是“不困不导”“先启后导”。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的问题指导;
二是包含“师生相导、生生互导、组间补导”的指导思想。“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是一种硬性的“塞给”,同时,教师强调指导的统一性、封闭性和绝对性,教师的答案是唯一正确的,在“知识建构型“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放下传统教师角色,“隐身”到学生中间去,当一名“作为教师的学 生”,与学生一道建立有效教学学习共同体。
五、训练目标主体化
在“知识传递型”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讲授过程,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用在教师自己对文本内容的一种基于经验的理解和个性化解读上。有时评课也是看教师讲得如何?学生明白没有?最后导致教师只关注整节课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随堂迁移和内化,结果导致“平时无训练,期中期末集体训”。违背了遗忘曲线理论。学习、复习、训练三者包含着深层的教育原理,不 是简单的先后关系。在“知识建构型” “师生共训”的学习意识,不仅关注“随堂训练”,还要关注“回归训练” ;不仅关注“知识训练”,还要关注“能力训练” ; 不仅关注“目标训练”,还要关注“人格培养”。
六、评价全面真实
学生也是学习评价的合法主体,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实现下移,不要只关注学生“学”没“学”,而要关注如何学习,学得怎样?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合作评价意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把自我评价“嵌入”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把合作评价引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团队进步的评价者和合作者。
第二节
行动新原则
一、“师生共学”原则 在这种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选择学习材料,进行小组决策,鼓励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自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为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每一名成员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经历、经验、能力等各方面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各学习环节中采用各种适宜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习和进步,尽可能地缩小学生间差异。
二、“抓住耗子是好猫”原则
“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个追求真实性的学习共同体,它将反璞归真,还学习本色,有效学习共同体是让学生真正学习进步的平台。
三、“全员参与”原则
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树立人人参与的学习意识,建立能满足成员的自愿和归属的需要,让成员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共同的学习中遵守共同的规律和公约,具有比较一致的价值取向和特点。
四、“工具创新”原则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创新性地开发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教学技术工具。不能仅仅局限于笔记本和作业本。在这种有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也好科学引导学生学会“问题发现单”“问题评价表”“全景式评价表”以及“问题训练单”等工具。
五、“人人成功”原则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知识、知趣、情感等不同志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创建多种类型的学习共同体,以便适合和满足各类学习者的发展和要求,从而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和个性,确保学习共同体成员的人人成功。
第三节
行动新任务
有什么样的理念,有什么样的角色,就有什么样的任务。
一、问题提出——该行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二、问题对话——该行动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
三、问题刺激策略——该行动是教师不失时机地对问题对话进行有效刺激,通过刺激,提升问题,寻找高潮。具体分为:语言刺激问题、媒体刺激问题、演示刺激问题、情境刺激问题、情感刺激问题。
四、问题指导——该行动是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与研究问题的发展态势给予因势利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问题训练——该行动是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与解决问题的发展态势和具体表现,及时给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专题训练,起到知识迁移、技能内化的作用。
六、问题评价——该行动是通过及时的问题评价,巩固学生思考、讨论、研究、解决的问题成果,增强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知识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第四节
行动新模式
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解读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途径的有效教学。
“以问题为主线”就是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评价为手段”就是在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和过程不断进行反思的、多元化的评价,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感悟知识,提升意义的目的。
“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就是在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主要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
从操作层面上看,文本知识的教与学过程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进行,把教学过程简单地概括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简称 FFS 教学模式。各行动的主要任务描述如下:“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备”来发现文本问题。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发现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问题融合到备课中。“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体现,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评价后生成新问题。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问题单”内容,生成文本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问题生成单”并在 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对话和训练来完成; 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问题,通过对话、展示、辅导、评价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问题生成课”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评价,使文本课程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精心设计“问题训练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
二、基于知识传递教学建立的模式分析系统
知识传递型教学模式,“先教后学”过程遵循五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 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知识建构型教学模式“先学后导”教学过程体现逐步六要素: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训练+评价(问题解决课),并逐步 走向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培训时间:2012年11月13日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吴兆琼 培训学时:2课时
培训内容:第二单元 “主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第一节“嵌入问题训练课”行动策略
此模式是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第一阶段。基本步骤是 “复习旧课——精讲新课——师生总结——问题训练——规范指导”。“布置作业”不作为一个环节。
“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策略如下:
1、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
2、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3、教学环节创新策略
4、时间优化策略
5、角色转型策略
6、“扶他上路”策略
第二节 “问题导学训练课”行动策略
此模式是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第二阶段。
1、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培养问题发现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2、提前尝试完成作业策略。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完成课后作业,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完成。
3、教案创新行动策略。
教师将原有教案改写为导学案,实现“教案”与“学案”统一,改称“问题导学案”,包括课程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和基本流程。导学性教学设计思路要重点考虑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如何参与学习,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重点的知识性问题进行讲解。
4、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5、时间优化策略
6、角色转型策略
7、“扶他上路”策略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反刍式学习和自我评价性思考,对发现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问题大胆地呈现出来,鼓励理解力好的学生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或系统归纳本节课知识技能要点以及感悟到得重要意义。在全班学 生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教师下发 “问题训练单”,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训练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后,对“问题训练单”完成情况进行合作评价和指导解决。对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规范性指导。
第三节“问题综合解决课”行动策略
创建方式:
一、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向“问题综合解决课”转型。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五环节中,把“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内容放入“问题导学”环节中,以“问题导读单”方式把知识与问题呈现出来进行学习;“讲授新课”内容在“问题生成解决”环节呈现,以“问题生成单”形式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并通过师生相导、生生互导来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设“问题训练”环节,把“总结巩固”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合作解决,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评价性指导。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科学把握、创新性地设计“问题生成单”,可以根据需要简化教学过程和步骤。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导学、评价学习——问题生成、合作解决——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布置作业”不作为一个环节。
二、从“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向“问题导学训练课”转型。“嵌入问题训练” 课的五环节为 “复习旧课————精讲新课——师生总结——问题训练——规范指导”,在五环节中。第一环节保持不变;第二环节对“精讲新课”进行创新。具体改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问题导读、评价学习”环节;第三环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好的“问题生成单”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内通过相互合作指导来解决。
三、从“问题导学训练”有效课堂教学向“问题综合解决课”转型。“问题导学训练”课的五环节为“复习旧课、巩固知识——自主导学、合作指导——小组展示、规范讲解——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在五环节中,第一环节保持不变;第二环节,将“自主导学、合作指导”进行创新,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学习”改为自主完成“问题导读单”,并进行小组内的评价学习;对第三环节进行创新,让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生成单”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尽可能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解决,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见机进行指导;第四环节、第五环节可以保持不变;基本步骤“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导读、评价学习——问题生成、合作解决——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创建“问题综合解决”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策略如下:
一、高质量结构化行动策略。培养“问题性”预见方法。
二、导读单开发行动策略。“问题导读单”尽可能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可以在课前下发,“问题导读单”是教案的组成部分。
三、提前尝试完成作业策略。学生在课前的结构化预习中完成,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完成,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完成。
四、备课创新行动策略。将原有教案改写成为简案,包括课程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和基本流程。重点考虑在教室师导下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教师对重点难点的知识性问题进行指导。确保“一案三单” 质量。
五、研发“问题生成单”策略。精心设计“问题生成单”,一定要保证生成问题质量,目的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六、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精心设计“问题训练单”,一定要保证训练内容的质量,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
七、时间优化策略。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分钟)问题导读、评价学习(8——12分钟)问题生成、合作解决(8——15分钟)问题训练、科学指导(5——8分钟)总结概括、提升意义(1——5分钟)
八、角色转型策略。
九、合作分享策略。
十、时间效益最大化策略。教师要采用“秒表计时”策略,训练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十一、问题质量优化策略。由个人生成问题——小组讨论问题——学科长整合优化——报班级学习委员优化——交学科教师优化。
第四节“问题展示解决课”行动策略
策略指导:“问题展示解决课”模式,让学生以展示为主的学习方式自主解决问题,目的是全体学生直接参与,达到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记忆、提升能力的目的;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回顾问题,呈现目标;其次是要求各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按问题解决顺序,以自己有效的方式进行展示问题,可以是“黑板展示式”,也可以是“媒体展示式”,还可以是“纸制文本式”等;再次是对展示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解决,教师对于共性问题进行见机指导,并不断地从旁激发学生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第四,对主要问题进行多元化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训练单” ;第五,关于本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的解决进行提升和强调,教师让学生概括或畅谈感受。在“问题展示解决”模式教学中,主要体现“问题呈现”、“问题讨论”、“展示解决”、“问题训练”、“评价指导”等要素,创建“问题展示解决”模式有效课堂教学。
一、创建方式:
第一种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
第二种从“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
第三种从“问题导学训练”有效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
第四种从“问题综合解决”有效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小组合作、问题呈现——展示解决、合作评价——问题训练、科学评价——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二、“问题展示解决课”行动策略
1、高质量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
2、“问题导读单”开发行动策略
3、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4、备课创新行动策略
5、研发“问题展示单”策略
6、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7、优化时间策略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分钟)小组合作、呈现问题(3——5分钟)展示解决、合作评价(12——16分钟)问题训练、科学评价(5——8分钟)总结概括、提升意义(2——5分钟)
8、角色转型策略
9、合作分享策略
10、时间效益最优化策略。
第五节 “自主合作探究课”行动策略
此模式是新课程有效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创建方式
第一种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第二种从“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第三种从“问题导学训练”有效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第四种从“问题综合解决课”有效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第五种从“问题展示解决课” 有效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行动策略
1、结构化高效预习行动策略
2、优质完成作业策略
3、学生研发“问题生成单”策略
4、学生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5、备课创新行动策略
研发问题展示单策略
6、时间效益最优化策略
7、角色调换策略略
8、分享荣誉策略
9、学习组织形式创新策。
第三篇:有效上课
有效上课
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小学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这本书的培训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上课方法,了解到了很多种解决课堂上学生突发事件的方法。对于我来说,这次培训是必需的,是及时的,是正确的,有了这次培训,可以说是给我们今后的上课指明了一条笔直的道路,让我们在今后的课堂上少走错路,少走弯路。这次培训学习,将会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从而也会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艰难,也问基础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而欣慰,但是,学习中,我也了解到了不少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人必须面对的,也是必须解决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痛击这些存在的问题隐患,努力学习教师专业知识,面对挑战,解决所有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次培训学习,我掌握了不少的新的新理念,了解了很多上课新原则,也知道了我们教师的很多新任务,也学习了很多新的上课模式,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如何评价学生等等。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这段时间所学的新的教学观,争取提高每一节课的有效性,让我的课堂教学流光溢彩。
通过这次的学习,以后迈上讲台时,我会更加自信,更加得心应手,设计出更适合每一堂课的内容的教学。这样就能让我的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
学习是有用的,学习是有提高的。这次的培训学习,大大地提升了我的教师专业素养,让我着实充了一会电。以后,我们教师要好好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争取为国家培训出大批的人才!
第四篇:有效上课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总结
学习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这本书,收获很大。这本书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行动理念;第二单元:课前行动策略;第三单元:课堂行动策略;第四单元:课后行动策略;第五单元: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行动策略;第六单元:保障行动效果策略。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这本书的理念是“在游泳中学游泳”。本书力争达到以行动引领理念建构,突出实践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以行动促进教师理念建构,以行动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的目的。
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知识、能力、道德、情感、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我们教师应该从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等方面来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一、建构新学生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吧
学生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具有主体地位和自由意志的“自然人”。学生的存在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态的,他的人生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活生生的人,并非学习的奴隶,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新学生观要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多元智力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念,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发展中的人,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不成熟走向成熟,逐步由不全面走向全面;要把学生看作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承认他们的差异,因为差异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责权主体。
二、建构新教师观―――请您走下神圣的讲台吧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做协调者、“挖泉人”、合作者、指导者、鼓舞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研究者、学习者、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专家、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自我发展的促进者。
三、建构新学习观―――让学生自主、合作主、探究吧
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被动”变成“主动”,把“负担”变成“享受”,把学习真正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实现由“不能独立学”到“我能独立学”的转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通过问题探究性学习来解决问题,把学生学习的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能力;要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思考
一、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
四、建构新师生观―――请与学生交真正的朋友吧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不仅在课堂上关心学生,而且在课堂外也能和学生友好相处,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学生要尊重老师,有困难能向老师诉说,对老师不要有恐惧感。学生喜欢的不是讲台上居高临下的教师,而是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能够与他们融洽相处的真正朋友。教师要提高个人素质,成为学生博学多识的朋友。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不断充电,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在知识信息时代,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学习,做学习的参与者,实现“双赢”。教师要做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五、建构新课程观―――请面向学生内心世界和真实生活吧
新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灵魂,新课程要在内容方面倡导新颖性、灵活性、丰富性,在课程体系上强调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从课程评价上重发展性和多元化。新课程具有真实性、整合性、创新性、开放性、新颖性、灵活性、开发性和心灵性。
六、建构新教学观―――授学生以“渔”吧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要注重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性、问题性、开放性、主体性、灵活性、交往性、民主性和发展性。
七、建构新评价观―――全面解放学习者吧
新课程评价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关注,承认差异,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一切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观。它根据学生发展需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绝不等于考试,考试仅仅是评价的一种方式。新课程评价提倡多渠道、灵活化、多样化的讨论型、研究型、合作型灵活评价方法,不提倡百分制或对错制。要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讨论、研究来给予评价,给学生申辩理由、阐述观点、宣泄思想交流机会。这种评价方法和方式,更能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课前行动策略―――新课程背景下学会多维度备课
特级教师斯霞说:“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作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为止。”
传统备课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过分强调解题技巧与重复训练,忽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设计,忽视课堂整合与资源开发。
新课程教师在备课时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是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二是要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的理念;三是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四是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五是要体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多维度备课主要是从学生、课程、情境、自己和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备课,在此基础上,创建新教师文件夹,对备课过程进行一次系统、完整的清理,即上课前的最后一次准备,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要想备好课,“备好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教师备学生要遵循以下原则: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怎样备好学生,首先,备全体;其次,备问题;再次,备知识基础;第四,备能力;最后,备情绪。
备课程,就是整合课程资源,这是我们新课程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是备教学目标,即全面理解课程标准,清楚学习目标;二是备教学内容,即创新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三是备意义,即深刻挖掘内涵,生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意义;四是备教具准备,即丰富内涵,拓宽外延,提高效率;五是备教材,即
深刻挖掘,引导思考。
备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事先作好规划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对象来选择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不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苦学”变成“乐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
备自己。我们新课程教师要在实施“备自己”的行动之前,首先充分相信自己,树立“我能行”的自我意识。虽然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但是并不意味着放松自己,而是要强化主体意识、主导意识。其次,敢于面对现实,剖析自己,反思自己。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充分分析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风格,面对本次教学活动,反省自己有哪些方面还不能满足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等。再次,敢于超越自己、创新自己。教师在充分分析和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要大胆设想、大胆实践,敢于否定自己,质疑自己,不断提出“为什么”,经常换个想法或换位思考,使自己原有的设想和模式有新的意义。
备弱点。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我认为,新课程教师在每一次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都要从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以及反思与计划性等方面进行“把关”,在认真而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补救措施,达到长善救失的效果。对教师个体而言,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但是弱点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能力特征等准备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一般而言,教师要关注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课堂的驾驭能力和教育学推理能力等。
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刺激、科学指导、全面评价等。一般而言,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以学论教”,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严格来讲,实施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不应该强调模式化的实施步骤,而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五要素内涵。所以,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不提倡统一的实施模式。现在,我们在这里提出一种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一般步骤,目的是抛砖引玉,给教师提供一个线索和思路,期待教师创新了出更多、更好、更美、富有自己个性特色、教学风格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步骤。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五个步骤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包含与相互融合的关系。
问题提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从问题设计着手,设计以复习为目的的问题、以引发兴趣为目的的问题、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的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为目的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具体如何呈现。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程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问题呈现”具体分为学生问题呈现、教师问题呈现、问题支架呈现、问题纵横呈现、问题开放呈现。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追求课堂的生命力。课堂上,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师争论,随时向教师质疑,甚至可以不同意教师的观点。但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是更需要教师恰当、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一般疑问,可以“接球不回球”,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合作学习中解决;关键性问题,可以发动学生精读、思考、讲座、争辩,这样就能使教师之心、学生之心、作者之心心心相印。疑中求思,思中探索,才能更好地焕发出生命活力。新课程关注的生长,是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事实上,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地把教育的着
眼点放在培育璀璨的七色花上,助学生的知识成长,助学生生命的成长。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流溢生命动感的课堂一般不会是按部就班地执行预设教案的过程,但肯定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对其动态生成进行智慧选择和高超把握的过程。教者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持课堂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与孩子们交往、碰撞中生成课程,生成智慧。课堂是一种动态的存在,面对课堂实际展现的不同场景,教者见机行事,临场应变,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思想碰撞思想,用智慧激活智慧,与孩子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使学生畅所欲言,情绪高涨。这样的课堂才会展现无穷的魅力。
新课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着尊重,充满着激励,充满着赏识,充满着期待。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思想碰撞中明晰、深化理解,这是知识教学成功内化为学生经验系统的关键所在大,也是学生民主思想萌芽的真实的历程。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教者持一种宽容、欣赏和鼓励的态度,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作出“对”、“好”、“是”等评价,而是巧妙地因势利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被尊重的满足和生命成长的快乐。
在新课程理念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好课呢?我认为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理想的课堂教学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命的经历。
总之,读完了这本书,我基本上掌握了建构新课程课堂教学行动的理念,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新课程理念;清楚地掌握课前行动策略,学会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多维度备课;成功掌握新课程课堂行动策略,能够初步建构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全面掌握课后行动策略主,保障高质量教育的持续发展;熟练掌握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和现代方法技术;能够组织和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第五篇:有效上课 总结
<<有效上课—知识构建型视野下的思考问题与对策>>
学习总 结
场坝小学 刘宁勇
我通过对《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一书的培训,我感受颇多。在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学习完这本书后才发现这一思想局限的。
一、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创设和谐课堂氛围是关键。教师的根本是教书育人而教书 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如何上好一节课是我们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就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通过不断创新教育行为让学生领会物理学习的内涵。
二、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增强课堂有效性是核心。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上课的核心就是上课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三、知识建构型视野,解决问题是根本。我认为这本书很好的解决了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突显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如何定位,如何转型。全新的知识建构下的课堂应该从教师教的课堂走向学生学的课堂。因为以教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师只是知识的讲授者,教师发挥的作用有点像“蜡烛”。它起到的作用只是通过燃烧自己。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照亮学生。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接受效果如何。而在新的授课模式下要求教师起到的作用类似于打火机。他发挥的作用是启迪学生的心灵和引领学生释放出思维的火花。这种授课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从知识的指导者向主持人、服务者、乃至于最终的潜伏者的角色转变。这要求老师不断增强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实现由行到身、心和神的转变。问题
二、课堂是什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什么,新的知识建构下的课堂是师生知识共同成长、知识探究、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的地方。在这种新的授课模式下课堂应该是家庭——新形势下民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有效上课——知识构建型视野下的思考问题与对策》的学习,也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者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但是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新的教学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教学工作的道路很漫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认真踏实的学习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业务素养。
刘宁勇 2013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