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晓丽《苏轼作品赏析》有感(解延利)(共5篇)

时间:2019-05-12 07:1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刘晓丽《苏轼作品赏析》有感(解延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刘晓丽《苏轼作品赏析》有感(解延利)》。

第一篇:听刘晓丽《苏轼作品赏析》有感(解延利)

听刘晓丽《苏轼作品赏析》课程有感

汪清一中

解延利

2013年10月11日午后第二节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刘晓丽同志的《苏轼作品赏析》课,深有感触。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课题研究的必然结果就是要求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日常授课中有效地将课外阅读的作品有层次地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晓丽同志确定的教学目标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这一点,并且很创新地提出“了解苏轼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及其作品风格”。

一般而言我在进行课内诗歌教学中,很少关注诗人的生平,最多只记下书下注释就够了,因为中考这个指挥棒指挥着我们古诗词就是考个背诵默写,与作者无关。之前晓丽同志确定这一目标我就诧异。但当课一开锣我就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晓丽同志本人不仅深谙苏轼生平,而且学生们对苏轼生平也颇有建树。从课上明显可以看出初中三年来凡是苏轼作品,他们都对其当时所处背景、苏轼的个人生活情况甚至情感经历都有一番研究,也正基于此学生们对晓丽所讲都能接受。并且正因为平时多做了研究、积累和大量的课外阅读,厚积薄发,学生们在课堂上才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这一点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今后在教学中也要学习做到深挖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其次我对晓丽同志的精炼的组织语言深感震撼。

一直以来刘晓丽同志总是兢兢业业,教学工作素以严谨著称,平常接触不多。这次讲课我发现晓丽同志组织语言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就能直戳问题要害,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东北讲话——嘎嘣脆。整堂课环环相扣,丝毫没有冗长、托节感。整堂课浑然一体、饱满天成。之前所担心的“联系课外诗歌这么多,课内诗歌还得讲透,设计问题又那么多,这一堂课45分钟能解决得了吗?”的疑问到此可以说豁然开朗。看来晓丽同志平时就训练有素,佩服佩服。

另外对晓丽同志布置的作业也是相当的佩服。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晓丽这一堂课就完全符合此标准,犹以布置作业为例。推荐阅读美文《来生嫁给苏轼》并缩写,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还能进一步对本课知识有一个深入理解和消化的促进作用,并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可谓一业多得。

个人所见,硬要说点不足就是三年九班回答问题的学生过于集中,小组讨论热情不够高,有个别学生恍然如在课堂之外。当然也理解,到了初三,有些学生难免掉队,回答问题积极性也不如一二年级了。

总之听了晓丽同志的《苏轼作品赏析》一课,为她的打头炮精神感到震撼,为她的精心准备、精美的教学设计而感到震撼,同时也为杨宇辉主任精心组织、指导、策划这个活动表示敬意!

2013年10月14日

第二篇:听刘延革老师讲课有感

听刘延革老师讲课有感

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小学 杨 敏

2011年12月9日,是我来到邢台学院参加“国培”的第五天,有幸能聆听刘延革老师的讲座。可是今天听刘延革老师讲课却让我感触颇深,我的感动不是她深厚的数学功底,不是她精湛的教学技艺,也不是她营造出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我是被刘老师最简单的一言一行深深打动了。

刘延革老师可以说是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名家,可是她对待数学的态度却是十分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甚至可以说是虔诚的。

今天邢台的天气十分寒冷,学术报告大厅里的温度也很低,可为了使学员们听的讲座能和平时教学相结合,刘老师坚持讲了两节公开课。我穿着厚实的棉服都感觉冷,望着为了讲课方便而衣着单薄的刘老师,望着她在台上与学生有序的互动,和谐的互动,以及她上课时比平时更“美”的面孔,我感觉她正在课堂上“绽放”,她在用自己阐述着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所有教师都有她这种对待数学,对待教育的态度,就没有做不好的教育。

随后的讲座刘老师清晰地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对“空间与图形”和“解决问题”这两部分的具体要求,在讲座中学员们的掌声不断响起,都希望能多了解一些新课标的内容,刘老师为了和学员多交流,也就把上午讲座结束的时间一拖再拖,直到12点多,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通过这次听刘延革老师的讲座,我发现在刘老师的身上,我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但刘老师的精神是我首先要学习的,其次,刘老师讲座的最后送给我们学员的话,对我以后理解新课标,把握教材,做好新课程改革有很大帮助:“改革不是面壁虚构,应当从现实出发;改革不是另起炉灶,应当利用原有的基础;改革不是全盘否定,应当扬长去短;改革不是追赶时髦,应当保持自己的特色;改革不是鹦鹉学舌,应当百家争鸣;改革不是夸夸其谈,应当勤勤恳恳地办好每一件实事。”

第三篇:观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先生作品音乐会、作品赏析讲座有感

观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先生作品音乐会、作品赏析讲座有感

民乐靠挖掘乐队潜力的严肃创作前行

——观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先生作品音乐会、作品赏析讲座有感

刘长远的作品百听不厌,耐人寻味,这是多数观众对他作品的评价;在专业圈内,演奏员们对他作品的印象多是刚接触时叫苦叫累,拿下来以后大呼过瘾。因此,也流行着这么一个玩笑,在乐队排练刘长远作品期间他从不露面,因为他总是挑战演奏员的演奏技术和速度极限,大家练起来辛苦,愁肠百结。但排下来以后,刘长远就笑呵呵的来了,那时演奏员们也都换了副嘴脸,喜笑颜开地大声叫好。

这场周末音乐会,是'指挥家彭家鹏带你赏民乐'系列首次以作曲家个人作品构成的专场演出,选曲民族管弦乐《抒情变奏曲》《忆》《龙跃东方》三首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们不仅在专业圈内得到认可,在广大听众中备受欢迎,也是海内外各大乐团争相上演,中、小学乐团比赛的必选曲目之一。作品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在彭家鹏挥舞的棒下总能得到完美诠释,柔情与动感并存,激烈而又内在,音乐流淌入心,令观众为之倾倒、震撼。

下午的讲座中,刘长远详细讲解了民族管弦乐《未来的希望》《梦释》。为了让讲座更加生动,他特意邀请了青年演奏家王玉珏首演扬琴协奏曲《月下无影》,音乐灵动,技巧高超;赵志勇吹奏了唢呐协奏曲《金声》,展示了唢呐细腻委婉的一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获奖的民族室内乐《水墨画》,虽然学术性强,但可听性也不逊色,在张莹莹、丁雪儿、董淼的演奏下,其精致的旋律线条优美动听。

有趣的是,一位号称'拒绝听民乐'的听众却破天荒地从头到尾跟着聆听。他是从青岛特意赶来的著名歌剧导演王景彬。曾经,王景彬和彭家鹏一起合作歌剧《茶花女》,演出非常成功,他就对彭家鹏说'你还是跟我一起弄歌剧吧!中国民乐有几个问题解决不了——律制不对音不准、齐奏混奏不具交响性、音响太杂噪音多。'彭家鹏习惯性地耸耸肩,只微笑说了一句'民乐你还是要听一听'.王景彬听了彭家鹏'劝告',看了音乐会,他惊讶地发现:彭家鹏把民乐这三个问题天衣无缝地解决了,刘长远的作品更是把民乐的张力和潜力挖掘深入,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民乐!他像是被敲开了喜爱民乐的心门,'以前没有真正认识到民乐这个瑰宝。现在有了好作品,在一流指挥和乐队的诠释下尽显了民乐的美,民乐完全可以交响化、国际化!'王景彬改变了对民乐的旧识。

《中国民乐》杂志内页

从偏见到偏爱,发现一片未开垦之地

刘长远真正介入民乐写作,是从2003年《抒情变奏曲》一炮打响开始的。第一次写民族管弦乐就获得巨大成功,给了他很大鼓励。2005年,他创作了琵琶协奏曲《戏弹》;2009年用自然音写成展示多种乐器solo的民族管弦乐《四季》;2010年受上海民族乐团委约创作了打击乐分量十足的《龙跃东方》;2011年受澳门中乐团委约为纪念辛亥革命而作《未来的希望》;2012年写下了名扬海内外的《忆》……他的很多民乐作品常闪耀在舞台上,刘长远对民族管弦乐创作越来越熟悉,对它表现力的掌握也越来越自信了。

然而,在这之前,刘长远对民族管弦乐的理解也有些偏差。他9岁开始拉小提琴,还坐过交响乐队,1985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获硕士学位;1992-1995年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获艺术大师文凭。这些经历使他掌握了扎实先进的作曲技法。虽然也写过一些民乐小重奏,但他对民族管弦乐还是比较陌生的,民乐也一直不像西方音乐那样能钻到他心里去。在八九十年代,像很多人一样,刘长远也曾觉得民族管弦乐音不准、节奏不准、声音偏小偏窄。直到2000年以后,面对写交响乐得不到演出机会,呕心沥血谱出的乐章仅上演一两次就被尘封在抽屉中的无奈现状,使刘长远深深感到作为作曲家的身份价值得不到体现,恰好此时指挥彭家鹏也总是鼓励他催促他写民族管弦乐作品,就这样,刘长远踏进了民乐领域。

渐渐地,刘长远发现'展示民族乐器本身的特色取决于作品'.民乐作为独奏和重奏形式非常好,但同时,作为管弦乐队,它诠释的那种柔美和张力更具韵味。因为中国乐器跟西洋乐器不同,西洋乐器音准稳定,但民族乐器善于表现变化音,有些还可以通过气息随心所欲控制音高。并且,民族管弦乐队也可以在节奏、音准上做到非常准确,关键在于指挥的要求。运用好中西乐队之间互补、相融的关系非常重要。

这让刘长远感觉进入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新领域。十余年光景,他不断挖掘民族管弦乐的特色。他有一个使命感——在世界音乐中证明中国作曲家能像西方作曲家一样对艺术做出贡献'.他希望不只自己这一代人这样想,需要一代代中国人去证明。他说:'中华民族管弦乐发展60多年,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它才刚刚开始。我们中国作曲家比较幸福,因为我们有民族管弦乐这片未开垦的土地。'

与肤浅对立,追求思想内涵深刻的作品

每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有人喜欢突出色彩性的创作,有人喜欢描写民间风土人情,有人喜欢优美婉转的曲调,有人喜欢先锋派的无调性音乐。而刘长远创作的最大特征则是思想深刻、张力十足。

刘长远认为,'有思想性的音乐能给人带来更大的触动。'平时看起来,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但在他的作品中,却不时体现着严肃性。他喜欢在音乐中表现思想,表现人生哲理,让人听完音乐之后不禁深思。就像听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会思考什么是死亡,刘长远的《忆》让人想到伟大的母爱或者爱情,《抒情变奏曲》则寓意人生的沧桑变化。在刘长远的音乐中,这些对人生意义、人性情感的表达与思索时常流露。艺术哲学家阿诺德?豪塞尔指出:'严肃的、真正的、担负责任的艺术必定会卷入生命和人类存在意义之类问题的探讨。'历史的车轮也证明了这一点,载入史册的多是思想性、艺术性极高的作品,这样的音乐实际上才是真正的主流文化。

其次,音乐张力巨大,旋律独创也是刘长远作品的一大特征。弱的时候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强的时候疾风骤雨一般,慢的特慢,快的特快。著名作曲家、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曾评论'刘长远的音乐极富>戏剧效果,给人以画面感'.它给人带来的触动和震动较大,易引人入胜。彭家鹏不止一次赞叹'刘长远所有的旋律几乎都来自自己的灵感,他是自己想出来的,这太难了,就像上帝告诉他的一样,每一部作品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声音,无法代替。'

刘长远的观点是:'人要追求不肤浅,肤浅的对立就是深刻。因为毕竟是严肃音乐,不是娱乐音乐,娱乐音乐是另外一回事。'但好在,他的深刻是考虑听众的,他从来不迎合不讨好听众,却想尽办法能让观众听懂。他主张作曲家必须要把民间的艺术提炼上升到人文的艺术,与专业相结合,又让听众喜欢,才能雅俗共赏,引领观众的审美品位。

用心挖掘乐队潜力,推动民乐向前发展

事实上,现在很多民族管弦乐作品都非常棒,但彭家鹏似乎对刘长远的作品'情有独钟'.在他指挥的音乐会中,几乎都会安排刘长远的作品,一首,甚至更多。这种偏爱缘于'刘长远不断把民乐的潜力和空间向前推动',这是刘长远的贡献和追求,同样也是彭家鹏的。

当前,中华民族器乐演奏家和指挥家贤者辈出,可是没有好作品,乐团难以提高。作为贯通中西的一流指挥,彭家鹏指出'刘长远的每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都是对乐队的飞跃提升'.刘长远特别用心地挖掘民族管弦乐内部的可能性,在民族器乐的演奏速度、演奏方式上挑战极限,他把民族乐器好听的、科学的东西写了出来。手法新颖,音乐语言和节奏型运用复杂,配器与技法应用现代又适度,极具时代感和表现力。虽然在每次排练过程中,彭家鹏和演奏员们都感觉很辛苦,但他们还是坚持要做,在尝试中不断突破自我。

至于怎么写好民乐作品,也是门艰深的学问。由于民族管弦乐队没有铜管,很多人都误以为民乐出不来非常有张力的、气势恢宏的场面。细心的彭家鹏发现,刘长远在处理作品矛盾冲突时,除了使用中乐的管乐以外,他把民族管弦乐团独有的弹拨乐发挥、调动,用弹拨乐的扫弦、轮指,像狂风急雨一样渲染氛围,效果同样令人震撼。因为看到中西两种乐团的发音、编制、和声、共振、思维方式、音乐语言等不尽相同,刘长远非常智慧的寻找到了中国民乐自己的创作方式,决不盲目照搬模仿西方音乐。

还是那句话,作品决定了民族管弦乐发展的未来。西方管弦乐经历了几百年发展,是各国作曲家共同创造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伟大的作曲家,就没有今天传世的经典之作,也没有那么多优秀的交响乐团。而中华民族管弦乐,目前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来写。彭家鹏感慨:'如果多一点像刘长远这样用心想把民族管弦乐提升到国际水准的作曲家,我觉得中国的民族管弦乐发展能够缩短时间寻出一条非常科学的发展道路,迅速达到一定高度,在历史上,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是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

文/李美玲

下载听刘晓丽《苏轼作品赏析》有感(解延利)(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刘晓丽《苏轼作品赏析》有感(解延利)(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