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国土资源局年度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总结
县国土资源局年度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9-10-30 点击:115 次
来源:网上收集
作者: admin 本文所属专题:※工作总结
※应急预案
标签:地质灾害
工作总结
国土资源--**县国土资源局200*年度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局和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十七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安全工作建设,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和县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以“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的稳定好转,为构建平安和谐**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安全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人为本、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狠抓落实情况
在安全工作上,局党组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始终坚持以“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心系群众安危的高度责任感和地质灾害防治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县、乡(镇)、村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工作结构,签订了责任制,在系统内建立了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其他领导相配合基层所层层负责、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工作的规范有序,突出工作重点,重视制度措施建设,督促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大隐患的治理和应急调查。
今年以来,召开各种安全工作专题会议31次,其中局长办公会议就有19次,国土系统内安全工作会议有8次,专题研究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隐患治理工作。200*年1月11日,我局下发了《200*年矿业秩序整顿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意见》(永国土资发[2008]4号)文件,对矿业和地灾防治工作在时间、任务和工作要求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同时与各基层国土所签订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目标责任书。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巡查、调查工作力度,局长相继到马楠兴隆村老屋基一社和大兴小学后山滑坡等地质灾害现场指导工作,加大了对各乡镇地灾防治工作的指导力度,全年共开展排查地质灾害检查、巡查为300人次,形成正式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10多份,为政府及时有效领导和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汛期前,完成了县、乡(镇)、村和监测员的监测责任制,建立健全了群测群防网络系统,明确了地灾防治责任人。
在5月9日,县政府组织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杨副县长发表电视讲话,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安排部署。6月20日,由县政府组织县直相关单位参加了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召开的“全国防范地质灾害电视电话会议”。
6月23日,为贯彻落实《200*年昭通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昭政办电[2008]131号)文件精神,县政府以永政办发[2008]124号文件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转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二、20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的编制、落实情况
我县的应急预案于2006年我局会同县水利、交通和建设部门编制,经县政府批准并以《**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永政办[2006]74号)文件下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贯彻执行。
20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批准,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永政办发[2008]88号)文件下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贯彻执行。
方案和应急预案起到了抗灾减灾的作用,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机制,避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三、对受威胁区域群众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情况
4月15日,我局召开了全体国土系统职工大会,在会上培训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强调和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力度。
在“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中,根据上级各部门要求,我局及时下发了永国土资发[2008]25号文件《关于印发20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并以排查隐患、宣传安全知识等形式认真组织此次活动,取得了明显实效,于7月2日向县安监局上报了《活动总结》。
6月26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县矿山企业负责人安全工作会议,邀请了县直相关单位参会,强化了矿山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等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和业务培训。
今年以来,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向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责任人以及监测人员发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短信息5000多条,在县广播电视台播放《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安全保障》多次,通过以上形式的宣传,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工作基础,提高了干部职工、群众的安全素质,增强了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
四、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排查巡查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年初的统一安排,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现场调查、检查、巡查,共计200多人次,向县政府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10多份,为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
根据县委政府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局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和整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实施意见的通知》(永国土资发[2008]14号)和《关于印发200*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永国土资发[2008]7号)文件夹,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和认真排查。在排查工作中,共查出重大地质灾害安全隐患57处,一般地质灾害安全隐患298处,非法开采矿产资源2处,对以上隐患已由我局拟稿并经县政府批准以永政办发[2008]73号《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和整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了隐患监测和治理责任单位,明确了责任主体,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根据永政办发[2008]73号文件,我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组织治理大兴镇政府后山危石和码口新民危石、墨翰乡荆坪村杉树湾村民小组李家岩洞危石治理、码口小煤窑。
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力度,在200*年5月9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作了安排部署和强调,更进一步强化了防灾责任和意识。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县辖区有明显震感,我局当即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各所(分局)立即进入临灾状态,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巡查,避免次生灾害发生后造成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五、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
到目前为止,在我县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是377处,遍及109个村,危及5643户23996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隐患点已全部建立健全了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今年以来,我局不仅建立了安全工作机制、日报、月报、汛期值班、集体会审和地质灾害工作等制度措施,加强了调查巡查工作力度,还加大了地质灾害工作资金的投入,全年达90多万元,其中监测经费7.4万元,地灾隐患治理费61.07万元,其他费用25万元,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为地灾防治工作的有力运行确立了基础保障,确保了全年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未出现一人伤亡现象。
六、预报预警工作制度、措施、通信设施等落实情况
200*年3月20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0*年汛期值班工作的通知》(永国土资发[2008]8号)文件,对汛期值班工作作了详细的安排。
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我局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发了《**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永国土资发[2008]17号)文件,公布了预报预警信息和天气预报信息的互联网址和短信息方式,提高了重大信息发布的高效、共享。
七、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个别县直有关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有不够重视的现象存在,部分单位、乡镇群测群防网络运行不良,应急准备工作不足。各地质灾害隐患特别是特大、大型以及危害较大的部分隐患点未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预案及防灾宣传不到位;
(二)监测经费仍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测群防网络的运行;
(三)地质灾害治理经费不足,搬迁力度不够;
(四)个别单位和乡镇通讯不够畅通,巡查力度不够,灾(险)情报告和应急处置迟缓。
来年,我局将一如继往,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地质灾害巡查力度,积极争取治理经费,为我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来自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02/n-23202.html
第二篇:市国土资源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市国土资源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一、演练内容:发生地质灾害,局机关该如何应对?
二、演练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使国土资源局机关所有工作人员明白“发生地质灾害各自该做什么,怎么做,同时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指挥协同能力”。
三、演练人员:局机关在岗所有人员。
四、演练时间:拟定于2010年5月12日16时开始,时间30分钟。
五、演练地点:市国土资源局办公楼及办公区
六、演练总指挥:局长**
七、演练实施方案
演练前:2010年5月12日16时前局机关工作人员在办公楼内紧张而有序地工作。
(1)16时市地环站长**接到安居区地环股长廖俊明灾情报告。**同志迅速向分管领导赵齐宣副局长及**局长报告:“今日(5月12日)15时55分我市安居区白马镇大佛寺发生了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目前,灾害造成死亡2人,受伤48人,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建议立即启动局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四级响应并向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应急办报告。
赵齐宣副局长指示:请通知各副指挥长立即到陶局长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
**同志立即电话通知:请杜局长、何局长、赵局长、李书记马上到陶局长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
(2)16时05分,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同志向各副指挥长下达命令:各位注意,由于安居白马镇大佛寺突发地质灾害,情况紧急,请各位副指挥长通知本组人员按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到楼下集结待命。16时15分,在办公楼下,各组长向指挥长报告集结情况。
副局长**报告:报告陶局长技术组人员集结完毕;
副局长**报告:报告陶局长应急抢险组人员集结完毕;
副局长**宣报告:报告陶局长地灾排查组人员集结完毕;
纪委书记**报告:报告陶局长后勤保障组人员集结完毕,车辆到位。
局长**同志指示:“各位注意,由于安居白马镇大佛寺突发地质灾害,目前灾害造成2人死亡,48人受伤,灾害损失约100万元。由于情况紧急,立即启动局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请技术组、急抢组、排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按各自职责,立即行动”。
16时25分,各组组长向**指挥长汇报了各组的工作开展情况……。
(6)16时30分,局长**宣布:演练结束
第三篇:翁源县国土资源局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翁源县国土资源局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根据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韶关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韶府办
[2005]250号)和《翁源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翁府办[2006]13号)要求,为有效处置我县辖区内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提高救灾工作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和适用范围
(一)在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本预案适用于翁源县辖区内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
(三)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含30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四)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原则: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综合协调、有备无患、快速高效。
1、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县人民政府全力配合上级人民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我局遵照执行上级和县人民政府的处置指令,积极投入救援辅助工作。
2、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并会同省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县人民政府全力配合,我局遵照县政府的指令,处置相关的工作。
3、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处置,县人民政府全力配合工作,我局依照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指令,进行相关处置工作。
4、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处置工作,按照职责分工,我局贯彻执行县人民政府的指令,并积极主动开展应急救援和灾害调查工作。
二、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
(一)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局办公室、矿管与地质环境股、执法监察股、监测站、基层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由县局矿管与地质环境股承担,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监测站协助工作,其它部门配合完成相应的工作。
(二)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小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在县人民政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挥下,县国土资源局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由县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任指挥长,有关部门和人员组成应急处置分队。
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积极执行和配合省、市和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负责配合、协调和监督小型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开展地质灾害灾情和损失情况的初步调查,并将结果续报县人民政府。
(三)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1、矿管与地质环境股:负责制定和健全《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翁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督促预警体系正常运作;会同有关部门部署、落实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开展灾情调查并将情况续报局办公室至处置工作结束。
2、局办公室:负责统计灾情,汇总信息;安排好我局应急救援工作经费和车辆、人员;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做好上传下达,信息沟通工作;将准确情况收集汇总后,统一续报县人民政府和上级部门至处置工作结束。
3、执法监察股:负责监督有关部门、基层所执行和落实应急救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相关工作;追查擅自发布灾害情况的不良信息源,追究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协助局指挥中心做好其它应急救援工作。
4、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地质灾害技术调查、统计、巡查监测,并对灾害区域进行危险性初步评估、记录和有关数据交汇;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落实局指挥中心下达的其他社会性事务。
5、基层所:负责协调维护现场秩序,第一时间拉起安全警戒线,初步判定灾害引发原因和灾害类型,依照速报制度将情况上报县局;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具体应急救援工作任务。
三、应急处置工作
(一)特大型地质灾应急处置
县人民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启动本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国土资源局同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遵照县人民政府的指令,迅速协助其他部门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转移,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矿管与地质环境股及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监测站一起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初步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向局办公室报告,局办公室汇总情况后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在上级灾害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调查处置情况,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续报直到处置工作结束。
(二)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县人民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启动本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国土资源局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遵照县政府指令,迅速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转移,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矿管与地环股和监测站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初步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同时直接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应急处置过程中,在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调查处置情况,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续报,直至处置工作结束。
(三)中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县人民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启动本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国土资源局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县局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采取应急措施,迅速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转移,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矿管与地环股和监测站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初步判定地质灾害级别及诱发因素、灾害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及相关情况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县局各有关部门协助相关单位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续报工作进展情况,直到处置工作结束。
(四)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县人民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启动本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指挥下,会同镇(场)党委、政府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及进行灾情调查,并将灾情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处置工作结束后,将结果报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
(五)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县人民政府撤销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宣布险情或灾情应急期结束,并予以公告。
四、应急保障工作
(一)力争县人民政府将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经费纳入各财政计划和预算,确保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二)制定本预案后,制定县局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长工作职责、矿管与地环股股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矿产资源与地质
环境监测站站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基层所所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巡查监测工作制度,制定和完善信息库管理制度。
(三)加强通讯与信息传递机构的建设,强化人员的培训及装备的升级换代,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前、灾害处置过程中和灾后重建中的信息畅通。
(四)加强公益性地质环境监测队伍建设,满足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对相关业务部门和基层所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培训。
(五)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灾后应急救助手段及时到位和有效。
(六)督促和指导各镇(场)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
五、附则
(一)自然因素和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依照本预案进行处置。
(二)本预案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三)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威海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威海国土资源局
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
(2013~2025年)
威海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1
一、地质灾害概述...........................................................................1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1
三、规划期限与基准年...................................................................2 第一章
主要地质灾害与防治工作现状................................................3
一、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概况.......................................................3
二、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4
三、防治工作进展与成效...............................................................5
四、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7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防治目标和任务................................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8
三、防治目标和任务.......................................................................8 第三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10
一、分区原则.................................................................................10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概述.................................................10 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工作部署..............................................14
一、地质灾害防治分区.................................................................14
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工作部署.................................................17 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19
一、地质灾害勘查.........................................................................19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19
三、监测网络体系完善.................................................................20
四、信息系统建设.........................................................................21
第六章
经费估算及进度......................................................................22
一、估算依据.................................................................................22
二、近期目标任务完成经费估算及进度.....................................22
三、中远期目标任务完成经费估算及进度.................................22
四、资金来源.................................................................................22 第七章
保障措施..................................................................................23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23
二、建立健全基本制度.................................................................23
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24
四、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24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24
附
图
顺序号
图 号
图
名
比例尺
威海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
1:100000 2
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1:100000
附
表
附表1 威海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前言
一、地质灾害概述
威海市地处鲁东低山丘陵区。区内除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高度923米以外,其他山地丘陵都在700米以下,大部分为200米~300米的波状丘陵,坡度在25度以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较复杂,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较强烈区,易发生地质灾害。
根据2011年威海全市(荣成、乳山、文登和环翠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共68处,其中已发生仍存在隐患的地质灾害点33处,潜在隐患点35处。2013年6月,全市进行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经巡查已治理11处、有责任主体的隐患点8处、具危险性但危害性小没有威胁对象不列入本次规划的25处,目前仍存在隐患的地质灾害点23处,其中崩塌8处、滑坡和伴生地裂缝合计为1处、泥石流2处、采空塌陷9处、不稳定斜坡3处。共涉及17个镇(街办),威胁人口242人。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政策法规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
2、相关规划
(1)《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
(2)《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
(4)《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年)》;(6)《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3、成果报告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乳山市、文登市、环翠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三、规划期限与基准年
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6月,规划期限2013-2025年,划分为近期、中远期。近期为2013-2015年,中远期为2016-2025年。第一章
主要地质灾害与防治工作现状
一、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概况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3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1 千米,总面积543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85.9 千米。
威海市地处鲁东起伏缓和、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区,地形地貌条件较复杂,伟德山、昆嵛山一带低山区,侵蚀构造切割较强烈,地形坡度大,沟谷极为发育,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区;滨海丘陵地带山体顶部、山坡处有突出岩石,是崩塌、不稳定斜坡的多发区;文登海成平原、乳山北部金矿开采区是采空塌陷的多发区。
威海市在大地构造上属苏鲁造山带(Ⅰ),胶南—威海隆起Ⅳ(Ⅱ),15威海隆起区Ⅳ(,昆嵛山—乳山凸起Ⅳa(Ⅴ)、威海荣成凸起Ⅳa(Ⅴ)。aⅢ)境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新太古代的胶东群、中生代上侏罗系莱阳组和白垩系下统青山组及新生代第四系。褶皱构造有乳山—威海复背斜,其轴在乳山台依,向北东经昆嵛山主峰、汪疃、羊亭,在田村倾没,轴向北东。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的双岛断裂,北北东向的金牛山断裂和老母猪河断裂,北东向的牟平—即墨断裂(迹经乳山西部),北西向的望岛断裂、海埠—神道口断裂、俚岛—海西头断裂。岩浆岩主要有元古代的昆嵛山岩体和文登岩体及中生代燕山晚期艾山阶段的伟德山岩体和石岛岩体、崂山阶段的槎山岩体和龙须岛岩体。
威海市所辖的三市四区均赋存有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广泛。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7种。其中,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33种,能源矿产1种,水汽矿产2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26种。探明储量矿产22种。探明具有工业规模的矿床103处。受成矿地质条件的控制,探明的矿产 资源空间分布为: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乳山市,探明的矿床(区)约占全市的86%,探明储量约占全市的95%,银矿、钼矿、锆英石矿集中分布在荣成市;天然石英砂主要赋存在环翠区和荣成市的滨海地带;花岗岩、矿泉水全市各市区均有分布;地热资源分布在环翠区、文登市和乳山市。
二、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
1、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威海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和2013年6月全市地质灾害点的巡查结果,目前全市共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3处,其中已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6处,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不稳定斜坡五种。
(1)崩塌
全市共发现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均为小型规模,以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分布最多为5处,其次为文登市界石镇1处,乳山市乳山寨镇1处,经区崮山镇1处,共威胁人口141人,潜在经济损失1070万元。全市已发生崩塌6处,没有人员伤亡,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
(2)滑坡伴生地裂缝
全市共发现滑坡伴生地裂缝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小型;分布在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共威胁人口4人,潜在经济损失490万元。全市已发生滑坡伴生地裂缝1处,未造成人员伤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3)泥石流
全市共发现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其中分布于荣成市夏庄镇1处为中型,工业新区汪疃镇1处为小型;共威胁人口41人,潜在经济损失600万元。全市已发生泥石流2处,共造成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4)采空塌陷
全市共发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隐患区9处,均为小型;以乳山市分布最多为5处,其次为文登市3处,环翠区嵩山街办1处,共威胁人口45人,潜在经济损失1274万元。全市已发生采空塌陷7处,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5)不稳定斜坡
全市共发现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区3处,均为小型规模;荣成市、乳山市、文登市各1处,共威胁人口11人,潜在经济损失120万元。
2、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在规划期内,自然地质条件发生明显变化的可能性极小,气候因素和人为活动将是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工程建设引发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人为地质灾害有增加趋势。
(2)市域内已存的崩塌、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有可能成灾。
三、防治工作进展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扎实推进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依靠专业技术支撑,完善监测网络体系
先后开展了各市、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建立并完善了全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数据库,明确了监测责任人和防灾责任人,对重要隐患点编制了防灾预案,并聘请了部分地勘单位的专家为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②坚持预防为主,完善防范机制
针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特点,重点建立了三项制度:汛前排查制,每年汛期前,组织专门力量,对危险区、易发区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一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定点防范制,在进行详细排查的基础上,对23处隐患点实行定点防范,逐一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动态巡查制,组织人员对每一个隐患点进行定期巡查,全面检查汛期24小时值班和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情况,逐一核对联系电话、预警信号、撤离路线、避险点选择等,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③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气象预警体系
由市财政投资,市国土资源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建立起威海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积极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防灾。
④科学规划防治目标,合理部署防治任务
根据全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市国土资源局及时组织地勘单位技术人员开展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修编工作,明确了近期、中远期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和任务,为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要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发布,方案重点明确当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和措施,为当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具体指导。
⑤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开展综合治理
按照“以人为本”和“险大优先”的原则,市县两级财政、国土资源部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先后对荣成市埠柳镇邹家泥石流、文登市张家产镇东泊石崩塌、文登天福街办大架子山村崩塌、威海城区周边及“三区两线”可视范围部分地段开展了工程治理工作,完成夏庄邹家庵河道的清理、乳山市铜锡山采空巷道的尾矿填充治理及蓬家夼村的部 分搬迁工作。开展了槎山、昆嵛山2处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⑥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有效推进
我市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以城区周边及“三区两线”可视范围为重点进行恢复治理。先后申请了中央、省财政补助资金治理项目8个,其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5个,生态恢复示范县项目3个。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的编制审核工作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收缴工作,积极引导境内矿山企业走绿色、低碳、环保、生态发展的新路子。已建立了成山头风景区、昆嵛山自然保护区。
⑦科普宣传工作成效明显
结合 “5.12防灾减灾日”、“世界地球日”,以布置展板、开展街头咨询、到地质灾害易发区散发宣传单、现场讲解等贴近实际、简便易学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切实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全社会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造了人人关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防治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防治资金不足;
2、监测手段较落后;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落实力度有待加强。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防治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总原则,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防治重点,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整体优势,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防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同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妥善处理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改变以牺牲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建设与资源开发模式,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2、轻重缓急,分期防治的原则;
3、根据诱因确定治理责任的原则;
4、综合防治的原则;
5、适时防治的原则;
6、针对地质背景进行规划的原则。
三、防治目标和任务
1、总体目标
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使重要地质灾害点得到有效治理;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群测群防和气象预警预报体系,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明显降低,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被动、应急、分散向有组织、有预见、主动性的转变。
2、分期目标 【近期】
2013年,开展荣成市夏庄镇邹家庵泥石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北沟村崩塌、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采空塌陷、乳山市乳山寨镇到根见村崩塌、工业新区汪疃镇上夼泥石流5处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作。
2014年,开展文登市宋村镇姜家庄不稳定斜坡、文登市侯家镇西厫村采空塌陷、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滑坡及伴生地裂缝3处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作。
2015年,开展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西岚村崩塌、经区崮山镇皂埠崩塌2处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作。
【中远期】
(1)进一步完善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和预警预报体系,形成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现代化专业监测为主导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能力。
(2)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在全面掌握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按“先急后缓、险大优先”的原则,对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防治工作,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有效治理率达到90%。
(3)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制度化、规范化,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严格控制人为活动引发的各类地质灾害。
(4)建立基于GIS系统的地质灾害信息与管理系统,完善地质灾害信息化网络建设,对全市地质灾害信息提供适时查询,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在防治技术、方法和地质灾害体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使已发现的23处和新发现的危害较重并需要治理的致灾危险点得到有效治理。
第三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
一、分区原则
结合威海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本次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依据以下原则进行:
1、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原则;
2、超前预测的原则;
3、综合命名原则。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概述
依据上述原则,将全市划分为高易发区(A)、中易发区(B)、低易发区(C)和不易发区(D)四个大区(图3-1)。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崩塌高易发区
分布于经区崮山镇皂埠村东丘陵地带、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西岚村和北沟村滨海丘陵地带,总面积3.95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主要危害对象为交通干线、地表建筑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等,共威胁人口102人,潜在经济损失670万元。
(2)采空塌陷高易发区
主要分布于环翠区嵩山街办范家埠村西、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村一带,总面积2.49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主要危害对象为地表建筑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等,共威胁人口6人,潜在经济损失212万元。
(3)泥石流高易发区
主要分布于工业新区汪疃镇上韩家—上夼村一带,总面积5.51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主要危害对象为地表建筑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等,共威胁人口8人,潜在经济损失450万元。
图3-1 威海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4)不稳定斜坡高易发区
主要分布于文登市宋村镇姜家庄一带,总面积0.68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主要危害对象为地表建筑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等,共威胁人口7人,潜在经济损失90万元。
(5)滑坡伴生地裂缝高易发区
主要分布于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西南一带,总面积0.57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滑坡伴生地裂缝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主要危害对象为地表建筑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等,共威胁人口4人,潜在经济损失490万元。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1)泥石流中易发区
分布于荣成市伟德山低山丘陵区,总面积115.51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主要危害对象为村庄、公路、农田等,共威胁人口33人,潜在经济损失150万元。
(2采空塌陷中易发区
主要分布于文登市侯家镇上冷家村,乳山市诸往镇后庄南、夏村镇西周格庄村和东耿家村、城区街办金晴岭、徐家镇峒岭村一带,面积4.10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主要危害对象为村庄、公路、农田等,共威胁人口36人,潜在经济损失1044万元。
(3)崩塌中易发区
主要分布于文登市昆嵛山、乳山市冯家镇北东部和乳山寨镇到根见村一带低山区,面积169.81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主要危害对象为村庄、农田等,共威胁人口5人,潜在经济损失270万元。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荣成市市域东北角山区、伟德山北东、南西山区,荣成市虎山镇—东山街办山区、槎山沿海山区;环翠区孙家疃镇、羊亭镇山区;经区崮 山镇、桥头镇山区;工业新区上夼村周围山区;高区中西部山区;文登市张家产镇、大水泊镇北东山区;乳山市冯家镇北东、下初镇南西、诸往镇西南部、大孤山镇南部、乳山口镇、海阳所镇、崖子镇、城区西北山区,面积约2437.45平方千米。该区共发育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主要危害对象为村庄、路人等,共威胁人口41人,潜在经济损失178万元。
4、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分布于高、中、低易发区之外的地区,总面积约2695.93平方千米。地势较平坦,第四系分布广泛,矿产资源贫乏,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不充分,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工作部署
一、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依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危害对象及危害程度,按照“先急后缓、险大优先”的原则,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三个防治区,在此基础上,按照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地质灾害防治亚区(图4-1)。
1、重点防治区(1)崩塌重点防治区
主要分布于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西岚村—北沟村滨海丘陵地带、经区崮山镇皂埠村东、乳山市乳山寨镇到根见村丘陵一带,面积约11.24平方千米。
该区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受威胁对象以村庄为主,其次为农田、公路,共威胁人口108人,潜在经济损失790万元。区内人口较密集。应采取监测、警示预防性措施、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2)泥石流重点防治区
主要分布于荣成市夏庄镇伟德山区、工业新区汪疃镇上夼村东部,沟谷较发育,地形地貌条件较复杂,泥石流较发育,面积6.10平方千米。
该区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受威胁对象以村庄为主,其次为农田、公路,共威胁人口41人,潜在经济损失600万元。建议采取监测、避让、警示预防性措施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3)不稳定斜坡重点防治区
主要分布于文登市宋村镇姜家庄灭失的铁矿开采区,露天采坑面积大,边坡陡,面积0.68平方千米。
该区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受威胁对象以附近居民为主,其次为公路,共威胁人口7人,潜在经济损失90万元。建议采取监测、警
图4-1 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 示预防性措施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4)采空塌陷重点防治区
分布于环翠区嵩山街办范家埠村西丘陵地带,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海成平原区,乳山市城区街办金晴岭、夏村镇西周格庄、徐家镇峒岭东北丘陵地带的金矿开采区,面积3.36平方千米。
该区共分布采空塌陷隐患区5处,受威胁对象主要为村庄、公路、农田等,共威胁人口29人,潜在经济损失977万元。该区金矿资源丰富,矿区及其周围道路交通、耕地密度较大,工矿企业及人口较密集,经济较发达,采空塌陷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威胁严重。应采取监测、避让、警示、选择减小地表变形值的开采方法和顶板管理方式等预防性措施为主,对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5)滑坡伴生地裂缝重点防治区
分布于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东南金矿开采地带,面积0.57平方千米。该区分布滑坡伴生地裂缝隐患区1处,受威胁对象主要为附近居民、公路、农田等,共威胁人口4人,潜在经济损失490万元。应采取监测、避让、警示、工程治理综合防治措施。
2、次重点防治区
(1)崩塌、不稳定斜坡次重点防治区
主要分布于荣成市成山镇成山头、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的滨海丘陵区、伟德山低山丘陵区,文登市界石镇楚岘村、昆嵛山低山丘陵区,乳山市崖子镇井乔家村丘陵区,面积175.42平方千米。该区山体切割程度中等,开挖山体边坡筑路、建房等人为工程活动较强烈,是小型崩塌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该区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受威胁对象以村庄为主,其次为农田、公路,共威胁人口40人,潜在经济损失310万元。宜采取监测、警示预防性措施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2)采空塌陷次重点治理区
分布于文登市侯家镇西厫、埠口港管委上冷家海成平原区,乳山市诸往镇后庄、夏村镇东耿家丘陵区,面积10.33平方千米。
该区共分布采空塌陷隐患区4处,受威胁对象主要为村庄、公路、农田等。建议加强隐患区外围地面变形监测,避让、警示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3、一般防治区
除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区域划为一般防治区,面积5228.30平方千米。
该区为平原及丘陵区,尽管地质灾害不发育,但区内分布有建材开采矿山和金属开采矿山及废弃矿井,局部地段仍存在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矿山闭坑区应开展土地复垦、绿化恢复治理,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对采矿遗留的坑、井巷等工程进行封闭、填实或人工放顶等,以恢复到安全状态。应加强对开采矿山的长期监督管理工作,取缔无序、无证滥采乱挖矿山,责令限期对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或采取经济手段进行处罚,切实作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综合治理工作。建议加强群测群防,辅以警示等预防性措施。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不发育地区,要定期巡视。
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工作部署
【近期】
1、完善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监测、气象预警预报体系;加强科普宣传,设立警示标志;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力度。
2、加强采空塌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建立采空区岩移监测网(点)。
3、加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完善群测群防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体系。
4、开展荣成市夏庄镇邹家庵泥石流、港湾街办北沟村和西岚村崩塌,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采空塌陷、西厫采空塌陷、宋村镇姜家庄不稳定斜坡,乳山市乳山寨镇到根见村崩塌、崖子镇蓬家夼村滑坡及伴生地裂缝,经区崮山镇皂埠崩塌,工业新区汪疃镇上夼泥石流,10处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工作。
【中远期】
1、完善崩塌、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体系及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勘查,在深入开展预测预警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地质灾害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2、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治理的监督管理;全面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水平。
3、完成境内其余灾害点治理,基本实现矿山开采与环境治理达到同步发展;进一步加强闭坑矿山的土地复垦、绿化等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对井下采矿遗留的坑口、井巷等工程以及露天采矿造成的不稳定边坡,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4、加强重要交通干线、旅游区以及居民集中地周围的地质灾害勘查,对境内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的工程治理。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地质灾害勘查
【近期】
1、开展荣成市夏庄镇邹家庵泥石流、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北沟崩塌、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采空塌陷、乳山市乳山寨镇到根见村崩塌、工业新区汪疃镇上夼泥石流5处地质灾害隐患区综合勘察工作。
2、开展文登市宋村镇姜家庄不稳定斜坡、文登市侯家镇西厫采空塌陷、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滑坡及伴生地裂缝3处地质灾害隐患区综合勘察工作。
3、开展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西岚村崩塌、经区崮山镇皂埠崩塌2处地质灾害隐患区综合勘察工作。
【中远期】
1、按轻重缓急、险大优先的原则,先后开展荣成市成山镇西霞口、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大鱼岛、文登市界石镇楚岘3处崩塌和乳山市城区街办金晴岭、环翠区嵩山街办范家埠村西2处采空塌陷隐患区的综合勘察工作。
2、开展乳山市夏村镇西周格庄、乳山市徐家镇峒岭东北、乳山诸王后庄村、文登市埠口港管委上冷家4处采空塌陷和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南车脚河村、牧云庵东北、乳山市崖子镇井乔家村1处崩塌2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综合勘察工作。
3、开展乳山市夏村镇东耿家1处采空塌陷的重要隐患区的综合勘察工作。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近期】
1、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开展荣成市夏庄镇邹家庵泥石流、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北沟崩塌、文登市侯家镇大时家采空塌陷、乳山市乳山寨 镇到根见村崩塌、工业新区汪疃镇上夼泥石流5处地质灾害重要隐患点的综合治理工作。
2、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开展文登市宋村镇姜家庄不稳定斜坡、文登市侯家镇西厫采空塌陷、乳山市崖子镇蓬家夼村滑坡及伴生地裂缝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治理工作。
3、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开展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西岚村崩塌、经区崮山镇皂埠崩塌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治理工作。
【中远期】
1、按轻重缓急、险大优先的原则,先后开展荣成市成山镇西霞口、石岛管理区港湾街办大鱼岛、文登市界石镇楚岘3处崩塌和乳山市城区街办金晴岭、环翠区嵩山街办范家埠村西2处采空塌陷隐患区的综合治理工作。
2、开展乳山市夏村镇西周格庄、乳山市徐家镇峒岭东北、乳山诸王后庄村、文登市埠口港管委上冷家4处采空塌陷和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南车脚河村、牧云庵东北、乳山市崖子镇井乔家村1处崩塌2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综合治理工作。
3、开展乳山市夏村镇东耿家1处采空塌陷的重要隐患区的综合治理工作。
4、本着“谁破坏,谁治理”和“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在采矿山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由矿山企业负责,废弃矿山的治理采取治理保证金、社会投资和政府财政资金等多种渠道进行筹资。
三、监测网络体系完善
1、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建立威海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由市国土资源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应急办、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委、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局、环保局、林业局、旅游局、气象局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统一管理和部署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建立并完善县(市、区)、镇(街办)、村(社区)三级监测网络和群测群防体系,成立县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各地质灾害相关乡镇成立地质灾害监测组,由分管镇长任组长,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任常务副组长并负责日常工作;位于地质灾害隐患区的村成立监测组,由村长任监测责任人,并选定灾害点附近的居民作为监测人。
2、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建设
建立以市国土资源局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县(市、区)政府及乡镇、行政村为辅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每年汛期前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监测人员对存在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已发生地质灾害的乡镇、村组进行险情巡查,重点检查各个灾害点的防灾、减灾措施、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和运转情况,防灾明白卡的发放和填制;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加强监测频率,确保群测群防网络的正常运转和监测数据的及时汇报,发现险情或接到险情报告时及时通知。
四、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并完善基于GIS系统的威海市地质灾害信息与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及公众自由查询系统,达到满足一般群众能通过网络查询当地或其它地区的地质环境状况、地质灾害历史、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性和可能危害范围等信息的需求。
第六章
经费估算及进度
一、估算依据
1、《山东省地质勘查预算标准》(鲁财建[2009]77号)。
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
3、《山东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11年)、《山东省园林概算定额》(2011年)、《山东省市政工程概算定额》(2011年)。
4、《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
二、近期目标任务完成经费估算及进度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期,近期治理崩塌、滑坡、泥石流及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共10处,其中崩塌4处、滑坡伴生地裂缝1处、泥石流2处、采空塌陷2处,不稳定斜坡1处,估算总费用为4380万元。
时间进度安排为:20135处,20143处,20152处。
三、中远期目标任务完成经费估算及进度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期,中远期需治理崩塌、不稳定斜坡及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共13处,其中崩塌4处、不稳定斜坡2处、采空塌陷7处,估算总费用为6730万元。
四、资金来源
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实行分类分级负担,对于因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治理资金由责任单位负责;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实行分级出资,除积极申请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资金投入外,还应逐步拓宽投资渠道,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投入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来。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各级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有关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管理,确立地质灾害防治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指标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均应设置相应的地质环境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主要履行职责,完善县(区)、乡(镇、办事处)、村三级监测网络,乡(镇、办事处)均设监测站,受威胁的村设立监测组,明确监测员和监测手段,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二、建立健全基本制度
1、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均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否则,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严格落实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办法》。保证金制度是从经济角度督促矿山企业进行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如矿山企业不进行恢复治理,可由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恢复治理,费用在其保证金中列支。
3、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度
地质灾害的发生多集中于汛期,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各负其责。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制度
新建(或扩建)矿山企业,必须对其矿山进行地质环境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全面、详细的评价,并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 治理方案,各矿山企业要严格按方案执行。
5、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开采矿产资源的,应当提交矿山地质环境报告,包括本矿产资源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等。
三、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
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市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地质灾害基础调查与区划、监测工作经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实行分级出资,由当地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逐步拓宽投资渠道,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投入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来。
四、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不断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使用新装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研究,加强与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学习,提高监测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
第五篇: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了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我局积极组织人员对全县10个乡镇、81个村委会205个民小组和7个单位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排查,落实责任人、监测人、预警方式、撤离路线。同时对宁景公路、景临公路及曼转河水库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函。今年县气象部门2010年汛期预测报告:主汛期在6-8月,局部洪涝及地质灾害等气象衍生灾害可能偏重,我局积极采取措施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做好汛前准备工作。根据
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分析研究2010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确定防治工作五项重点。一是领导机构建设;二是宣传工作;三是方案编制工作,年初编制《2010年××××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由县人民政府发文公布;四是加强各乡镇地质灾害点的监管;五是加强汛前常规管理工作。做到提前安排,提前布置,提前做好准备。
2.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为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使防治工作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我县县、乡、村三级成立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3.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力度。为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县、乡两级国土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结合“地球日”、“防灾减灾日”和“土地日”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设立咨询服务台站,发放宣传防治地质灾害等资料4600余份。针对
我县地质灾害诱发期主要集中于6-8月的这一特点,我局采取传真和电话通知方式及时提醒各乡镇采取防范措施,建立日报和速报工作制度,一旦发生有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要求各乡镇立即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并按照《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置。如有重大地质灾害则启动《应急方案》,县防灾减灾小组成员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指挥救灾,县乡应急分队同时前往抢险救灾。
4.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情况。为继续做好我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在上编制防灾预案的基础上,县乡两级编制2010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由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发布实施,全县共编制方案11份,其中县人民政府发布1份,乡镇人民政府发布10份。
5.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我县群测群防由县、乡、村、组四级网络系统组成,2010年群测群防体系
建设任务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完善。组织人员对全县10个乡镇进行了汛前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安排专人进行监测,并实行县、乡、村三级负责制,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各国土资源管理所在汛前对重点监测点发放灾害工作卡和明白卡,共放发工作卡330份,明白卡2585份。
6.加强预警预报工作。2010年加强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除气象部门在政府网站正常发布信息外,还加强同气象局的密切联系,以发传真的形式发布灾害预报。汛期间每隔五天对我县天气趋势进行预报,每份预报都有特别提示应防范的内容。
7.坚持汛期值班制度,保障国土资源部门24小时通讯畅通。县、乡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24小时开通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