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

时间:2019-05-12 07:2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一篇:《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

爱是不断的链条

——《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 张祖庆 整理/评析 曹爱卫

【材料背景】

《一件运动衫》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篇小小说,描写了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感人故事。《爱之链》是苏教版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小小说,主要讲乔、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爱的链接。两篇小小说主旨都是颂扬人间平凡的真爱。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直击热点 唤醒阅读记忆

师:最近中国有一件大喜事,有一个人,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奖。你知道是哪件事吗? 生: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好!你们平时喜欢读小说吗?(看学生没有反应)不一定是小说,看过的书也可以说。

(生交流:《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

师:你们读小说的时候,最先关注什么?

(学生先后回答:内容、人物、小说带给自己的思考等。)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小说怎么阅读。宣布上课。

【点评:张祖庆老师的课堂,总是行走在“当下”。他非常重视引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课堂上,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生鲜”材料,他总是能顺手拈来,在看似闲聊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文学,把学生的目光指向更深广的语文学习。】

板块一 趣读小小说 初识特点

师:(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 生齐读:地球上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师: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生:是谁在敲门?

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据说,这是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篇据说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

(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

(出示)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巴布被狮子咬死,弟弟告诉姐姐。

(出示)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

师:伊莉薇娜有没有收到丈夫的尸体?她此时心情会怎样? 生:没有收到。伊莉薇娜此时肯定非常高兴,原来我的丈夫没有死!(出示)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师:这个故事巧妙在哪里?

生:巧在运回来的包袱里,尸体是在狮子的腹内。我们读到最后一段才明白故事的结局。

师:是啊,小小说往往有一个特点,读到故事结尾,才让人突然明白,哦,原来是这样!你看伊莉薇娜从开始的悲痛到后来的喜悦再到最后的悲痛,经历了一波三折。【点评:用“史上最短的科幻小小说”和“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作为引子,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学生的学习注意指向小小说阅读,用简洁的问答有效渗透了小小说阅读的主要方法:(1)围绕故事的人物、情节等进行推想;(2)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感受故事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板块二 概读小小说 把握整体

师: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两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大家有没有预习过?(生:有)第一遍读小说,我们一般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回忆一下,《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

生:康威先生和“我”。

师:“我”为康威先生做了什么事情?

生:“我”用康威先生给我修鞋的钱和运动衫换来的钱,买了一双鞋给康威先生。师:康威先生又为我做了什么事? 生: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了一件运动衫。教师出示人物情节关系图:

师:哪位同学看着人物、故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生说略。)师:大致说清楚了。这篇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还有很多,有售货员、小男孩、小男孩的爸爸,还有修鞋的吉特勒先生等。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抓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情节,就能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自己平时读小说的时候,也要记得抓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点评:有人说,现代文阅读,90%的文本内容,学生是自己能够读懂的。如何检测和提升这能读懂的90%?张祖庆老师针对小小说的文体特征,采用“画人物情节图”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能在众多人、事中,围绕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说明“画人物情节图”的小小说阅读策略,运用是得当的。】

师:好,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快速阅读《爱之链》,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形象地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自己先读,然后五人小组讨论,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画在海报纸上。

(5分钟后,教师利用黑板,贴出第一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讲述):主要人物是乔,老太太和女侍者,乔帮老太太修车,女侍者照顾老太太,老太太给了女侍者一百元钱,女侍者安慰乔。

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女侍者为什么要安慰乔? 生:女侍者是乔的妻子。

师:哦,夫妻之间相互安慰,这是很正常的。否则,人家就要纳闷,一个女人家忽然跑过去安慰一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对吧?所以“女侍者”后面可以加个括号,写上“乔的妻子”。

师:乔帮助老太太修车这儿,你们认为讲明白了吗? 生:是老太太的车轮胎瘪了,乔帮主换车胎,不要钱。

师:对,所以修车要改成“换车胎”。请你回去后把这两个地方改一改。请下一组。(出示第二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上台讲述):乔为老太太换轮胎,老太太给了女侍者100美元,女侍者给乔一个吻。师:他们组非常有创意!用图形来代替情节中的关键元素,用三角形来表示人物关系,语言非常简洁。一个小建议:女侍者的身份也要交代一下。有请第三组。

(出示第三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上台讲述):乔帮老太太装车轮不要钱,女侍者帮老太太擦头发,老太太感激女侍者,多给了一些钱,女侍者给乔一个吻。

师:他们组画了一个爱心的样子,把文章的主题紧扣住了,很有创意!阅读一篇小小说,关注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用简单的情节图梳理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用。

【点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前一篇小小说是教师扶着,通过“画人物情节图”来概括主要内容。后一篇小小说,张老师就完全放手了。让学生自己试着用“画人物情节图”的小小说阅读策略,来梳理、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策略只有在有目的的反复练习中才能掌握。课堂上要把该教的教到位,该练的要给足时间练习,如此学生才会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学习也才有效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张老师再次用简练的语言,提醒学生课外阅读时注重运用学过的方法,把学习的空间纵深推进,让学生在自主运用中形成能力。】

师:我在自己班级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画了这样一幅情节图,你们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

生:我觉得用这个形式非常好,用简单的线条就点明了这是一条爱的链条,就点明了主题。

师:为什么链条不封闭?

生:因为爱是在不断地延长,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到这条爱之链中。师:你很有见地!这样开放的画法也是一种创意。

【点评:小小说的“人物情节图”到底该怎样画?张老师在第一篇小小说学习指导时,采用的是封闭式的画法。这种潜在的示意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张老师有着清醒的认识:学生在学着画第二篇两篇小小说的“人物情节图”,会不自觉地采用封闭式画法,而这,对学生的思维也会是一种限制。张老师此环节的设计,是一种对“已有”的打破,换一种思路想问题,将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开放的人物情节曲线图,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

板块三

比读小小说 发现异同

师: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的身份等方面去揣摩。你们手上有两张便利帖,一张便利贴写一条相同点,另一张便利贴写一条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师随机点拨和提醒:阅读就是发现,如果你发现了两条,可以写两张;写的时候不要写长句子,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各小组可以选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另一个同学补充。(第一组同学上台)生1:小说的相同点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师:你一下子就扣准了小说的主题。很好,请你贴到黑板这个区域(黑板上画一颗爱心,教师把爱心分成三个区域,生1贴便利贴)。(对另一生)你接着说第二条。

生2:两篇小说都是关于爱的。生3:都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生4:都是年轻人帮助老年人,老年人回报年轻人。生5: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

师:这个很有意思。请你说一说,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生一时答不上。)

师: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

(出示《爱之链》最后一段。)生:“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师:为什么没有这句话,整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生:因为故事一直没有说“女侍者是乔的妻子”,到最后才说明白,让我们恍然大悟。师:这就是小说的奥妙所在。如果老师把一个字去掉,整个人物关系就不清楚了。是哪个字?

生:“乔”。

师:去掉“乔”,读读故事结尾,是不是就表述不清了?(生齐读去掉“乔”的结尾段落。)

师:没有“乔”,你是不是还会想到女侍者的丈夫就是“乔”吗?好多小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异峰突起的结尾。我们再来看看《一件运动衫》。

师:假如把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用方框框掉,去掉了。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生:去掉结尾的话,就变成“我”在帮助康威老先生,而康威先生有没有帮助“我”,我们却不知道。

师:是啊,有了这个结尾,我们才忽然明白,原来“我”在帮助康威先生的时候,康威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我。我们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能够为他的邻居小孩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了不起,非常感人!这就是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今后我们在读小小说的时候,特别关注结尾的作用。【点评:张老师在此环节汇中采用两篇小小说“对比阅读策略”,让学生感悟同主题文本的内涵时,也感悟到小小说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同样“令人惊叹”!】

师:那这两篇小小说有哪些不同点呢?

生1:第一篇是用语言描写比较多,第二篇是细节描写比较多。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展开,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去关注这两种不同的描写。你把你的便利贴贴到黑板的这个区域里。(生贴便利贴)

生2:第一篇是叫“我”去帮忙,第一篇是主动去帮忙。生3:第一篇是帮助熟人,第二篇是帮助不认识的人。生4:第一篇是邻居之间的爱,第二篇是陌生人的爱。生5:第一篇是两人互相回报,第二篇是三人轮流回报。生6:两篇文章帮助别人的方式也是不同。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有一个问题,《一件运动衫》这篇小说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吗?为什么?希望听到你们最真实的思考。

生:可以用“爱之链”。因为售货员也帮助了我。那双鞋子本来是要用美元买的,但她同意用运动衫加1美元45美分卖给“我”。

师:既然谈到钱了,我们来关注几个数字:鞋子4美元50美分、运动衫3美元、修鞋子1美元45美分。减一减,发现了什么?

生:还差5美分。也就是说售货员亏了5美分。师:仅仅亏了5美分吗?还亏了什么? 生:一双袜子。

师:为什么以赚钱为目的的售货员居然亏本卖给“我”鞋子,而且还贴一双袜子? 生:因为售货员被我的爱打动了,才愿意主动贴钱、贴袜子。

师:售货员是“爱”的链条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她不愿意卖,那么这份爱就传递不下去了。所以,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接着讨论。

生:我也觉得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因为文中猎人的孩子也是这条“爱之链”中的一份子,假如猎人的孩子不肯拿运动衫换小狗的话,康威先生也就换不到运动衫了,也就没有这个故事的结尾了。

师:这个小男孩也是这条“爱之链”中很重要的一环。同学们,既然我们都认为故事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可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一件运动衫”做题目呢?

生:因为是围绕着运动衫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先是小男孩看到运动衫,然后想买运动衫,再是买到了运动衫,接着把运动衫退还,最后换了鞋子,康威先生却把运动衫给了他,失而复得。师:是呀,这样写,故事就一波三折了。“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说也一样,切忌平铺直叙。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就是作者用这个题目的匠心所在。

【点评:“寻找写法的不同点”,读懂这部分,学生才能明白“这一个文本”和别个文本的不同之处,才能体会到“这一文本”的独特之所在。这样的小小说对比阅读,摈弃了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是让学生沉下心来,深入文本深处。张祖庆老师紧扣《一件运动衫》“一波三折”的写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伙伴讨论和教师点拨中明白:平铺直叙是小说的大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生命所在!】

第四版块 回读小小说

质疑拓展

师:最后,我们讨论一下,两篇小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生:我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它里面有爱。

师:这个“爱”有些笼统。不过,有些时候,“爱”就是“爱”,理由是“莫言”。但,我更想听到有理由的答案。

生:我更喜欢《爱之链》,因为这篇小说里的爱比《一件运动衫》里的更浓。师:嗯!《爱之链》里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我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生齐读句子:如果你真爱我,就不要让爱的链条在你这儿中断。

生:我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小男孩为了康威老先生鞋子,把自己最喜欢的运动衫换成了鞋子。一个小孩子,能为他人着想,不简单啊。

生:我也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康威老先生,“我”,还有售货员之间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爱打动了我。

师:嗯,这种平凡而真挚的爱打动了你,所以你喜欢,很好。同学们,无论是《一件运动衫》还是《爱之链》,都折射出普通人愿意为他人付出的爱。只有这种爱不断地付出,不断地付出,形成一条长长的链条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温暖。那么,这两篇文章中,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需要讨论?有时候读出问题比得出结论意义更大,一定要读出问题来。

(师生围绕着文本进行质疑析疑,过程略)

师:同学们,《爱之链》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空间:老太太和乔之间发生的故事,女侍者不知道,女侍者和老太太之间的故事,乔也不知道。小说中的人物不知道,作为读者的我们全知道。这也是小说研究的一个角度,可以尝试。回去以后,请大家研究小说《麦琪的礼物》,完成如下两项任务:

(出示要求:1.画情节图。2.选读《欧享利短篇小说》,体会欧享利小说结尾艺术。)下课。

【点评:在“画情节图”“对比阅读”等小小说基本阅读策略的教授和练习后,张祖庆老师在课的结尾处很好地“隐藏”了更多的小小说阅读策略:“联结阅读策略”——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帮助学生建立小说与小说、小说与自己、自己与伙伴之间的联结;“自我监控阅读策略”——自己去研究《麦琪的礼物》,学习的目的指向“阅读侧略”的自觉运用……】

【总评】

一、“教阅读”:紧扣文体,精选内容。

小小说怎么教,或许大家各有见解。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语言艺术、标题含义、结尾匠心等等,都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张祖庆老师在“小小说群文阅读”中,重点选了两个点:人物关系与情节,独具匠心的结尾。采用的主要阅读策略是“画情节图”和“对比阅读”。课堂上,注重学生自己提问,伙伴讨论,教师随机提供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课堂中各种相关因子之间的联结,很好地体现了“教阅读”的目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自己运用阅读经验解决问题。

二、“读群文”:指向策略,提升能力。

张祖庆老师根据“同一个主题”开展多个文本的 “小小说群文阅读”是一种探索。“群文阅读”一节课里要读多篇文章,势必不能“面面俱到”,教师必须对文本特质有清醒的认识,进行大胆的取舍,选取一两个精要点进行,用大块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张老师的课堂,因其选点准确——理清小小说中人物情节关系,对比两篇小小说写法的异同。课堂富有强大的张力:学生对小小说问题的特征把握,对阅读策略的学习运用,对文本主题的体会领悟等无不令人惊叹。如此,阅读教学也回归到它的本质上——让学生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

张老师的课堂没有边界,阅读没有边界,学习没有边界!

第二篇:“走进小小说”群文阅读教案

“走进小小说”群文阅读教案

龙潭小学

孙艳茹

教学内容:颂扬人间平凡的真爱的小小说一组——《一件运动衫》《爱之链》《麦琪的礼物》。教学对象:六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小说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理清情节;

2.感受出人意料的结尾在小小说中独特的作用,体会小小说“闲笔不闲”“意味隽永”的特色,学会阅读小小说。

3.在群文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并梳理小小说的文体特征,初步渗透阅读小小说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抓细节,抓结尾,体会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阅读材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师:你们平时喜欢读小说吗?

(生交流:《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

师:你们读小说的时候,最先关注什么?

(学生先后回答:内容、人物、小说带给自己的思考等。)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小说怎么阅读。

二、趣读小小说 初识特点

师:(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 生齐读:地球上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师: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据说,这是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篇据说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

(出示)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巴布被狮子咬死,弟弟告诉姐姐。

(出示)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 师:伊莉薇娜有没有收到丈夫的尸体?她此时心情会怎样? 生:没有收到。伊莉薇娜此时肯定非常高兴,原来我的丈夫没有死!(出示)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师:这个故事巧妙在哪里?

生:巧在运回来的包袱里,尸体是在狮子的腹内。我们读到最后一段才明白故事的结局。师:是啊,小小说往往有一个特点,读到故事结尾,才让人突然明白,哦,原来是这样!你看伊莉薇娜从开始的悲痛到后来的喜悦再到最后的悲痛,经历了一波三折。

三、概读小小说 把握整体

师: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两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大家有没有预习过?(生:有)第一遍读小说,我们一般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回忆一下,《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

生:康威先生和“我”。

师:“我”为康威先生做了什么事情?

生:“我”用康威先生给我修鞋的钱和运动衫换来的钱,买了一双鞋给康威先生。师:康威先生又为我做了什么事? 生: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了一件运动衫。教师出示人物情节关系图:

师:哪位同学看着人物、故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生说略。)

师:大致说清楚了。这篇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还有很多,有售货员、小男孩、小男孩的爸爸,还有修鞋的吉特勒先生等。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抓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情节,就能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自己平时读小说的时候,也要记得抓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师:好,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快速阅读《爱之链》,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形象地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自己先读,然后五人小组讨论,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画在海报纸上。(5分钟后,教师利用黑板,贴出第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学生作阐释说明)师:阅读一篇小小说,关注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用简单的情节图梳理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用。

四、比读小小说 发现异同

师: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的身份等方面去揣摩。你们手上有两张便利帖,一张便利贴写一条相同点,另一张便利贴写一条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师随机点拨和提醒:阅读就是发现,如果你发现了两条,可以写两张;写的时候不要写长句子,几个关键词就可了。(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师:各小组可以选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另一个同学补充。(第一组同学上台)生1:小说的相同点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

师:你一下子就扣准了小说的主题。很好,请你贴到黑板这个区域(黑板上画一颗爱心,教师把爱心分成三个区域,生1贴便利贴)。(对另一生)你接着说第二条。生: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

师:这个很有意思。请你说一说,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生一时答不上。)

师: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出示《爱之链》最后一段。)生:“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师:为什么没有这句话,整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生:因为故事一直没有说“女侍者是乔的妻子”,到最后才说明白,让我们恍然大悟。师:这就是小说的奥妙所在。如果老师把一个字去掉,整个人物关系就不清楚了。是哪个字? 生:“乔”。

师:去掉“乔”,读读故事结尾,是不是就表述不清了?(生齐读去掉“乔”的结尾段落。)

师:没有“乔”,你是不是还会想到女侍者的丈夫就是“乔”吗?好多小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异峰突起的结尾。我们再来看看《一件运动衫》。

师:假如把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用方框框掉,去掉了。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生:去掉结尾的话,就变成“我”在帮助康威老先生,而康威先生有没有帮助“我”,我们却不知道。

师:是啊,有了这个结尾,我们才忽然明白,原来“我”在帮助康威先生的时候,康威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我。我们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能够为他的邻居小孩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了不起,非常感人!这就是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今后我们在读小小说的时候,特别关注结尾的作用。师:那这两篇小小说有哪些不同点呢?

师:是呀,“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说也一样,切忌平铺直叙。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就是作者用这个题目的匠心所在。

五、学法总结,拓展训练

回去以后,请大家研究小说《麦琪的礼物》,完成如下两项任务:

(出示要求:1.画情节图。2.选读《欧享利短篇小说》,体会欧享利小说结尾艺术。)

第三篇:《小小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小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以《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为课例

一 趣读小小说 初识特点 1(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

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预设:

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生:是谁在敲门?

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据说,这是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篇据说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

(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

(出示)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巴布被狮子咬死,弟弟告诉姐姐。

(出示)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 师:伊莉薇娜有没有收到丈夫的尸体?她此时心情会怎样?

生:没有收到。伊莉薇娜此时肯定非常高兴,原来我的丈夫没有死!(出示)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师:这个故事巧妙在哪里?

生:巧在运回来的包袱里,尸体是在狮子的腹内。我们读到最后一段才明白故事的结局。

师:是啊,小小说往往有一个特点,读到故事结尾,才让人突然明白,哦,原来是这样!你看伊莉薇娜从开始的悲痛到后来的喜悦再到最后的悲痛,经历了一波三折。

二 概读小小说 把握整体

过渡: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两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大家有没有预习过?第一遍读小说,我们一般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回忆一下,《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我”为康威先生做了什么事情?康威先生又为我做了什么事? 师出示人物情节关系图:

哪位同学看着人物、故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还有很多,有售货员、小男孩、小男孩的爸爸,还有修鞋的吉特勒先生等。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抓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情节,就能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自己平时读小说的时候,也要记得抓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过渡: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快速阅读《爱之链》,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形象地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自己先读,然后五人小组讨论,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画在海报纸上。我在自己班级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画了这样一幅情节图,你们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三 比读小小说 发现异同

过渡: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的身份等方面去揣摩。你们手上有两张便利帖,一张便利贴写一条相同点,另一张便利贴写一条不同点。

交流 预设:

生1:小说的相同点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师:你一下子就扣准了小说的主题。很好,请你贴到黑板这个区域(黑板上画一颗爱心,教师把爱心分成三个区域,生1贴便利贴)。(对另一生)你接着说第二条。

生2:两篇小说都是关于爱的。

生3:都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生4:都是年轻人帮助老年人,老年人回报年轻人。生5: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

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出示《爱之链》最后一段。)

生:“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师:为什么没有这句话,整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生:因为故事一直没有说“女侍者是乔的妻子”,到最后才说明白,让我们恍然大悟。师:这就是小说的奥妙所在。如果老师把一个字去掉,整个人物关系就不清楚了。是哪个字? 生:“乔”。

师:去掉“乔”,读读故事结尾,是不是就表述不清了?(生齐读去掉“乔”的结尾段落。)

师:没有“乔”,你是不是还会想到女侍者的丈夫就是“乔”吗?好多小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异峰突起的结尾。我们再来看看《一件运动衫》。师:假如把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用方框框掉,去掉了。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生:去掉结尾的话,就变成“我”在帮助康威老先生,而康威先生有没有帮助“我”,我们却不知道。

师:是啊,有了这个结尾,我们才忽然明白,原来“我”在帮助康威先生的时候,康威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我。我们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能够为他的邻居小孩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了不起,非常感人!这就是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今后我们在读小小说的时候,特别关注结尾的作用。

那这两篇小小说有哪些不同点呢?

过渡: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有一个问题,《一件运动衫》这篇小说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吗?为什么?希望听到你们最真实的思考。

同学们,既然我们都认为故事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可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一件运动衫”做题目呢?

总结:是呀,这样写,故事就一波三折了。“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说也一样,切忌平铺直叙。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就是作者用这个题目的匠心所在。四 写小小说 《桥》 五 作业布置

回去以后,请大家研究小说《麦琪的礼物》,完成如下两项任务: 出示要求: 1.画情节图。

2.选读《欧享利短篇小说》,体会欧享利小说结尾艺术。)

第四篇:高段群文阅读课例:小小说阅读策略

《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

特级教师 张祖庆

【材料背景】

《一件运动衫》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篇小小说,描写了一件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感人故事。《爱之链》是苏教版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小小说,主要讲乔、老妇人、女店主之间爱的链接。两篇小小说主旨都是颂扬人间平凡的真爱。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直击热点

唤醒阅读记忆

师:最近中国有一件大喜事,有一个人,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奖。你知道是哪件事吗?

生: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好!你们平时喜欢读小说吗?(看学生没有反应)不一定是小说,看过的书也可以说。

(生交流:《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

师:你们读小说的时候,最先关注什么?

(学生先后回答:内容、人物、小说带给自己的思考等。)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小说怎么阅读。宣布上课。

板块一:趣读小小说,初识特点

师:(屏幕出示一篇只有一句话的小小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你信吗?

生齐读:地球上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师:一句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有了,而且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读了这句话,你脑子里会冒出哪些问题?

生: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师:你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推想阅读,看到前面,推想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是谁在敲门?

师:对呀,既然是最后一个人,那个敲门的人是谁,是外星人吗?很多很多问题由此产生了。据说,这是史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接下来,我们要分享一篇据说是史上最一波三折的小小说。

(分片段出示小说《三封电报》)

(出示)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巴布被狮子咬死,弟弟告诉姐姐。

(出示)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 师:伊莉薇娜有没有收到丈夫的尸体?她此时心情会怎样? 生:没有收到。伊莉薇娜此时肯定非常高兴,原来我的丈夫没有死!

(出示)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师:这个故事巧妙在哪里?

生:巧在运回来的包袱里,尸体是在狮子的腹内。我们读到最后一段才明白故事的结局。

师:是啊,小小说往往有一个特点,读到故事结尾,才让人突然明白,哦,原来是这样!你看伊莉薇娜从开始的悲痛到后来的喜悦再到最后的悲痛,经历了一波三折。

板块二:概读小小说,把握整体

师: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两篇小小说《一件运动衫》和《爱之链》。大家有没有预习过?(生:有)第一遍读小说,我们一般要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回忆一下,《一件运动衫》主要写了哪两个人?

生:康威先生和“我”。

师:“我”为康威先生做了什么事情?

生:“我”用康威先生给我修鞋的钱和运动衫换来的钱,买了一双鞋给康威先生。

师:康威先生又为我做了什么事? 生: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了一件运动衫。教师出示人物情节关系图:

师:哪位同学看着人物、故事情节图,用自己的话大致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生说略。)

师:大致说清楚了。这篇文章中涉及的人物还有很多,有售货员、小男孩、小男孩的爸爸,还有修鞋的吉特勒先生等。读小说的时候,我们抓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情节,就能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自己平时读小说的时候,也要记得抓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点评:有人说,现代文阅读,90%的文本内容,学生是自己能够读懂的。如何检测和提升这能读懂的90%?张祖庆老师针对小小说的文体特征,采用“画人物情节图”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能在众多人、事中,围绕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一下子把故事拎出来”,说明“画人物情节图”的小小说阅读策略,运用是得当的。】 师:好,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快速阅读《爱之链》,用最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形象地画出人物关系和情节图。自己先读,然后五人小组讨论,最后由一个同学执笔画在海报纸上。

(5分钟后,教师利用黑板,贴出第一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讲述):主要人物是乔,老太太和女侍者,乔帮老太太修车,女侍者照顾老太太,老太太给了女侍者一百元钱,女侍者安慰乔。

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女侍者为什么要安慰乔? 生:女侍者是乔的妻子。

师:哦,夫妻之间相互安慰,这是很正常的。否则,人家就要纳闷,一个女人家忽然跑过去安慰一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对吧?所以“女侍者”后面可以加个括号,写上“乔的妻子”。

师:乔帮助老太太修车这儿,你们认为讲明白了吗? 生:是老太太的车轮胎瘪了,乔帮主换车胎,不要钱。师:对,所以修车要改成“换车胎”。请你回去后把这两个地方改一改。请下一组。

(出示第二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上台讲述):乔为老太太换轮胎,老太太给了女侍者100美元,女侍者给乔一个吻。

师:他们组非常有创意!用图形来代替情节中的关键元素,用三角形来表示人物关系,语言非常简洁。一个小建议:女侍者的身份也要交代一下。有请第三组。

(出示第三组学生画的人物情节关系图)

生(上台讲述):乔帮老太太装车轮不要钱,女侍者帮老太太擦头发,老太太感激女侍者,多给了一些钱,女侍者给乔一个吻。

师:他们组画了一个爱心的样子,把文章的主题紧扣住了,很有创意!阅读一篇小小说,关注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然后用简单的情节图梳理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用。【点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前一篇小小说是教师扶着,通过“画人物情节图”来概括主要内容。后一篇小小说,张老师就完全放手了。让学生自己试着用“画人物情节图”的小小说阅读策略,来梳理、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阅读策略只有在有目的的反复练习中才能掌握。课堂上要把该教的教到位,该练的要给足时间练习,如此学生才会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学习也才有效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张老师再次用简练的语言,提醒学生课外阅读时注重运用学过的方法,把学习的空间纵深推进,让学生在自主运用中形成能力。】

师:我在自己班级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画了这样一幅情节图,你们觉得好不好,为什么?(出示)

生:我觉得用这个形式非常好,用简单的线条就点明了这是一条爱的链条,就点明了主题。

师:为什么链条不封闭?

生:因为爱是在不断地延长,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到这条爱之链中。师:你很有见地!这样开放的画法也是一种创意。

【点评:小小说的“人物情节图”到底该怎样画?张老师在第一篇小小说学习指导时,采用的是封闭式的画法。这种潜在的示意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张老师有着清醒的认识:学生在学着画第二篇两篇小小说的“人物情节图”,会不自觉地采用封闭式画法,而这,对学生的思维也会是一种限制。张老师此环节的设计,是一种对“已有”的打破,换一种思路想问题,将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开放的人物情节曲线图,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

板块三:比读小小说,发现异同

师:阅读两篇差不多的小说,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去发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主题、细节、人物的身份等方面去揣摩。你们手上有两张便利帖,一张便利贴写一条相同点,另一张便利贴写一条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师随机点拨和提醒:阅读就是发现,如果你发现了两条,可以写两张;写的时候不要写长句子,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各小组可以选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另一个同学补充。(第一组同学上台)

生1:小说的相同点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自己也是很快乐的。

师:你一下子就扣准了小说的主题。很好,请你贴到黑板这个区域(黑板上画一颗爱心,教师把爱心分成三个区域,生1贴便利贴)。(对另一生)你接着说第二条。

生2:两篇小说都是关于爱的。生3:都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生4:都是年轻人帮助老年人,老年人回报年轻人。生5: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师:这个很有意思。请你说一说,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生一时答不上。)

师:为什么结尾都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来聚焦结尾。大家认真地看两篇文章的结尾,如果结尾的哪一句话没有了,整个故事就没有味道了。

(出示《爱之链》最后一段。)生:“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师:为什么没有这句话,整个故事就不一样了?

生:因为故事一直没有说“女侍者是乔的妻子”,到最后才说明白,让我们恍然大悟。

师:这就是小说的奥妙所在。如果老师把一个字去掉,整个人物关系就不清楚了。是哪个字?

生:“乔”。

师:去掉“乔”,读读故事结尾,是不是就表述不清了?(生齐读去掉“乔”的结尾段落。)

师:没有“乔”,你是不是还会想到女侍者的丈夫就是“乔”吗?好多小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异峰突起的结尾。我们再来看看《一件运动衫》。

师:假如把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用方框框掉,去掉了。你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生:去掉结尾的话,就变成“我”在帮助康威老先生,而康威先生有没有帮助“我”,我们却不知道。师:是啊,有了这个结尾,我们才忽然明白,原来“我”在帮助康威先生的时候,康威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我。我们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一个孤独的、贫穷的老人,能够为他的邻居小孩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了不起,非常感人!这就是这个结尾带给我们的震撼。同学们,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今后我们在读小小说的时候,特别关注结尾的作用。

【点评:张老师在此环节汇中采用两篇小小说“对比阅读策略”,让学生感悟同主题文本的内涵时,也感悟到小小说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小小说的结尾一般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读者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同样“令人惊叹”!】

师:那这两篇小小说有哪些不同点呢?

生1:第一篇是用语言描写比较多,第二篇是细节描写比较多。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展开,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去关注这两种不同的描写。你把你的便利贴贴到黑板的这个区域里。(生贴便利贴)

生2:第一篇是叫“我”去帮忙,第一篇是主动去帮忙。生3:第一篇是帮助熟人,第二篇是帮助不认识的人。生4:第一篇是邻居之间的爱,第二篇是陌生人的爱。生5:第一篇是两人互相回报,第二篇是三人轮流回报。生6:两篇文章帮助别人的方式也是不同。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有一个问题,《一件运动衫》这篇小说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吗?为什么?希望听到你们最真实的思考。

生:可以用“爱之链”。因为售货员也帮助了我。那双鞋子本来是要用美元买的,但她同意用运动衫加1美元45美分卖给“我”。

师:既然谈到钱了,我们来关注几个数字:鞋子4美元50美分、运动衫3美元、修鞋子1美元45美分。减一减,发现了什么?

生:还差5美分。也就是说售货员亏了5美分。师:仅仅亏了5美分吗?还亏了什么? 生:一双袜子。

师:为什么以赚钱为目的的售货员居然亏本卖给“我”鞋子,而且还贴一双袜子?

生:因为售货员被我的爱打动了,才愿意主动贴钱、贴袜子。师:售货员是“爱”的链条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她不愿意卖,那么这份爱就传递不下去了。所以,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接着讨论。

生:我也觉得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因为文中猎人的孩子也是这条“爱之链”中的一份子,假如猎人的孩子不肯拿运动衫换小狗的话,康威先生也就换不到运动衫了,也就没有这个故事的结尾了。

师:这个小男孩也是这条“爱之链”中很重要的一环。同学们,既然我们都认为故事真可以用“爱之链”做题目,可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一件运动衫”做题目呢? 生:因为是围绕着运动衫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先是小男孩看到运动衫,然后想买运动衫,再是买到了运动衫,接着把运动衫退还,最后换了鞋子,康威先生却把运动衫给了他,失而复得。

师:是呀,这样写,故事就一波三折了。“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小说也一样,切忌平铺直叙。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就是作者用这个题目的匠心所在。

【点评:“寻找写法的不同点”,读懂这部分,学生才能明白“这一个文本”和别个文本的不同之处,才能体会到“这一文本”的独特之所在。这样的小小说对比阅读,摈弃了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是让学生沉下心来,深入文本深处。张祖庆老师紧扣《一件运动衫》“一波三折”的写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伙伴讨论和教师点拨中明白:平铺直叙是小说的大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生命所在!】

第四版块:回读小小说,质疑拓展

师:最后,我们讨论一下,两篇小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生:我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它里面有爱。

师:这个“爱”有些笼统。不过,有些时候,“爱”就是“爱”,理由是“莫言”。但,我更想听到有理由的答案。

生:我更喜欢《爱之链》,因为这篇小说里的爱比《一件运动衫》里的更浓。

师:嗯!《爱之链》里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我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句子:如果你真爱我,就不要让爱的链条在你这儿中断。生:我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小男孩为了康威老先生鞋子,把自己最喜欢的运动衫换成了鞋子。一个小孩子,能为他人着想,不简单啊。

生:我也更喜欢《一件运动衫》,因为康威老先生,“我”,还有售货员之间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爱打动了我。

师:嗯,这种平凡而真挚的爱打动了你,所以你喜欢,很好。同学们,无论是《一件运动衫》还是《爱之链》,都折射出普通人愿意为他人付出的爱。只有这种爱不断地付出,不断地付出,形成一条长长的链条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温暖。那么,这两篇文章中,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需要讨论?有时候读出问题比得出结论意义更大,一定要读出问题来。

(师生围绕着文本进行质疑析疑,过程略)

师:同学们,《爱之链》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空间:老太太和乔之间发生的故事,女侍者不知道,女侍者和老太太之间的故事,乔也不知道。小说中的人物不知道,作为读者的我们全知道。这也是小说研究的一个角度,可以尝试。回去以后,请大家研究小说《麦琪的礼物》,完成如下两项任务:

(出示要求:1.画情节图。2.选读《欧享利短篇小说》,体会欧享利小说结尾艺术。)

下课。

第五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感动”课堂实录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感动”课堂实录

一、单元回顾。

师:在第四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文章,它们是:(课件出示课内四篇文章的题目,学生读文章题目),其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都让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种情感,那就是 感动,对,感动,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老师出示树干,上书“感动”二字。)

师:这颗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感动”,那么这些文章到底讲了些什么呢?又是什么让你感动呢?谁来说说?(学生说)

《再见了,亲人》——伟大友谊;《金色的鱼钩》——终于革命;《桥》——无私无畏;《梦想的力量》——坚定执着。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总结并贴上叶子(课文题目)和苹果(主题)

二、单元回顾、阅读概览

师:大家把课内的这几篇文章说得很准确,说明大家上课时很认真,而我们的课外课外同步阅读中,也有四篇以感动为主题的文章。这四篇文章是:(课件,学生读题目,老师贴树叶)前几天,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我想知道大家是怎么阅读的,能把你们的阅读方法告诉我们吗?(学生说,老师板书)(勾画,批注,讨论……)(师:能将课内学到的这些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非常好!

师:老师还在课前给大家发了同步阅读卡,下面就请大家拿出我们课前填写的《同步阅读卡》,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师巡视,生讨论交流)

师: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让我们我们感动的是什么?谁先来? 《哑巴渡》——默默奉献 《馒头的故事》——舍己为人 《上学只要半小时》——不屈不挠 《最后一片藤叶》——善良赤城

师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感动的树上,我们看到了“友谊、忠诚、无私、执着、奉献、献身、坚忍、善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带给我们的确是不一样的感动。

三、片段分享

师:那么,在同步阅读的四篇文章中,哪些段落或句子最打动你呢?请你找出来先给大家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学生举手)

抽生,提要求:老师提个要求,在你读之前,你应该邀请大家把书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要把它说清楚。生读,师指导或一起读。

1、读得真好,声情并茂。

2、学生评价后评价人再读,感动你的文字在这时也感动了他,这也是分享。

3、我能从你的声音里听到**的**,或**在**

4、师:我好想看(听)到了**,我也想来读一读,和大家分享分享,可以吗?

5、还有哪些人想读这里?想读的站起来,一起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精彩,我觉得你们的朗读,不但把自己读文章的感受与我们分享了,而且还把文中的人物又带到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为这些善良的人而感动。

四、精彩赏析

师:大家在分享了自己的感动之后,有没有自己的一些什么疑惑呢?

1、《哑巴渡》

“乡亲们哑了,渡河哑了,天和地都哑了”中,为什么要说乡亲们“哑”了,渡河“哑”了,天和地都“哑”了?

师:乡亲们哑了?是真的哑了吗?(不是,是大家都被感动了,震撼了。)

师:对是震撼了,感动了,是嘴上不说话了,乡亲们嘴上不说话,可是他们心里却想起了哑巴老人以前的一些事情。他们可能想起了哑巴老人以前的一些什么事呢?(1、船干净而清爽;

2、他的女儿丫丫;渡船的稳当;

3、一毛钱的渡河钱;

4、冬天半夜里送人……)

师:这个时候人们终于想起他来了,那为什么在以前人们却没有想起呢?(1、没有注意;

2、太普通了;

3、以前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师:是啊,正是哑巴老人以前毫不起眼,从不炫耀的,人们才没有去注意他,而现在,当人们从老将军的口里知道了哑巴老人原来是一名老红军,大功臣的时候人们被震撼了,被感动了,于是,乡亲们哑了——(学生读最后三段)

2、《上学只要半小时》

师:我刚才还听到**同学在读到这里的时候,说****,我不禁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师:小女孩为什么要跑着去上学?(路太远了,时间不够,太忙了。)师:那这么忙,她在忙些什么呢?

(看书,洗衣服,拔草,喂猪,照顾弟弟…)

师:这多事情,确实够忙的,那她要做这么多事情,她这么做得过来啊,怎么办呢?(跑着去,具体说她都跑着去做什么。)

(她跑着去看书,跑着去洗衣服,跑着去拔草,跑着去喂猪,跑着去照顾弟弟,……)师:他还要跑着去上学。孩子们,她和你们一样大小啊,说不定比我们还要小,你们平时也是像她这么忙,这么累吗?(不是)师: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感受吗?(学生谈)

师小结:和我们相比,小女孩太忙,太累,太苦,可是她没有一声怨言,他甚至忙得忘了去想为什么,她只是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和去解决这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这样的一个小女孩,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和敬佩呢?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动和敬佩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两个段落。

3、《最后一片藤叶》

师:同样是小姑娘,《最后一片藤叶》中的珍妮就幸运多了。其实,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有几个问题想问一问珍妮,你们谁可以替珍妮回答一下吗?(可以)(如果马上有人举手就抽生,否则就先问问题)师:珍妮,我想问问你,那天你在病床边看到藤叶一片一片地往下落,落到只剩下几篇的时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想法?

师:那当你第二天你推开窗看到无论怎样风吹雨打,最后一片藤叶都没有落下来的时候,你的心里时是怎样想的?

师:当你知道这最后一片藤叶是贝尔曼先生在暴风雨之夜画上去的时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学生根据这三个问题来走进珍妮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到贝儿曼先生的一片善良赤城之心)

师:你现在还会想到死吗?会好好的活下去吗?为什么?

师:现在我终于知道了,这最后的一片藤叶,不是一片普通的藤叶,它是一片能带给人希望的藤叶,是一片可以救珍妮的命的藤叶,而这片藤叶是贝尔曼先生用自己的生命画上去的,我们从这片藤叶中看到了贝尔曼先生的善良和赤城。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说:对于穷画家贝尔曼先生来说,惟有——(学生读)

师:多么善良的人,多么赤城的心!穷画家贝尔曼先生在暴风雨之夜,给了珍妮一个生活的希望,给了我们一个温馨的启示。

五、主题拓展

师:通过我们课内的学习,我们重点研究了课内的四篇文章,通过大家课外的阅读,我们今天还分享了同步阅读上的四篇文章,我们又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把感动这个的主题呈现了出来,而其实感动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回想一下,能把你生活中的这些让你感动的人或事告诉我们吗?(学生说)

(为白血病患者募捐;同学之间;老师;父母…………)

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物,现在就请大家拿起我们的笔,带着这份感动,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对他们写出自己的赞美吧!

(学生写,老师出示文章中的人物,让学生任选一个让自己最感动的来写)

师:听了大家对他们的赞美,我们能感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正向我们走来。老师也写了一些自己的感受,不过不是写过某一个人的,而是写给像他们这样的一群人的。(老师读)

当你们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一次次在心底体会那些让我们激动的词语——“真诚、善良、奉献、执着、坚忍”; 当你们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感受到彼此的心跳; 当他们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世界变得如此温暖,光明,灿烂。

师:好了,孩子们,感动无处不在,我希望大家能把今天的感动,化作一份信念,一种力量,一次行动,到生活中去感动更多的人!六:板书:

工人 老师 父母 同学 „„ 勾画

批注 讨论 ……

下载《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小说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及评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群文工作总结

    群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还有10天就要过去了,不知不觉和大家群居了一年,感觉很好,在党的“十八大”隆重召开之日,在即将走过2012年迎来崭新的2013年之际.作为本群一员,现在把一年......

    群文阅读教学

    谈谈小学群文阅读教 简介:摘 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的课文越来越多,类似的课文和片段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

    群文阅读材料

    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1974年2月6日清晨六点,北京还没有破晓,寒气袭人。 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用颤抖的手,拧开半导体收音机的旋钮,仔细倾听着天气预报。然后支撑着从病床上坐起来,戴上......

    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浅析 科尔沁区铁路第一小学高淑萍 群文阅读这一相对陌生的教学形式走入了我的课堂。这一崭新的教学形式,以其大量阅读、自由对话、深度研讨等诸多优势,吸引着我,早......

    群文阅读范文大全

    语文课里更重要的事 ——观第六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谭 娟 2016年11月17-18两天,李璨、刘媛、段小华和我四人有幸参加了在美丽的山城重庆举办的“第六届......

    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语文课堂静悄悄的革命 一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国内语文教育界酝酿、思考、实践,这就是群文阅读。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

    群文阅读

    1. 新在何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打破了阅读教学的思维定势。通过群文阅读,能较快提升阅读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以及培......

    群文阅读

    金色的秋天 我喜欢这迷人的秋天。 你瞧,水果堆上的苹果,红得那么鲜艳,散发出诱人的清香;黄橙橙的鸭梨,一个足有半斤;一串串葡萄像玛瑙珍珠似的晶莹透明;石榴张开了大嘴,露出洁白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