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九中 朱琼芳培训心得体会 薄弱高中学校如何做好普及高中教育的教学任务
薄弱高中学校如何抓好普及高中教育的教学任务
开远市第九中学 朱琼芳
很感谢红河州教育局组织了这次教育管理干部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培训,自己也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我是来自高完中开远九中的一名老师,这学期得领导和学校同仁信任,接任了我校教务副主任一职,主要负责高中教务的各项事宜。有幸参加培训,主要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听取各位专家的指导,吸取各家兄弟学校的成功做法。事实上,通过培训,自己也真是受益匪浅,于我就好比一场强劲的头脑风暴,产生了很多想法。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金老师说的“唤醒”学生,我们要相信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唤醒的,以及何明校长说的“拒绝惰性与平庸,把职业当作事业追求”、“建立教师违纪认定办法,以教风带动学风”。下面我就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及培训所学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薄弱高中学校如何抓好普及高中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找到人生目标
我校高中办学的主要任务是普及高中教育,生源是开远一中和开远四中录取剩下的。普及高中教育即是育人、提高基本素质。基于这个定位,我认为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控辍保学、尽量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这个基础上,把尽量多的学生送入更高一级的学校。但即使是保证学生要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且使得学校教育有效都是个难题。现在网上流行个段子:学不进去,看不进去,无外乎五个原因:智商不在服务区,心里有个傻逼,旁边有个逗逼,窗外有台挖掘机,手里有个手机。这个段子总的反映就是学不进去有个很大原因就是外界诱惑太大,除了这个原因,我认为还有最关键的一个是意识不到位,观念不新,眼界不宽。比如,2017届A生,毫无预兆地和班主任说不想读书了,经了解情况如下:家里经济有一定困难,但是供她读书不成问题,且父母也很支持孩子读书。星期天的早上A生已找家长拿了生活费要来上晚自习,来到开远市里,找原来的两个同学(这两个同学已没读书,在网吧打工)聊了会天,于下午五点多就打电话和家长及班主任说不想读书了,理由是想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班主任私下又找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情况,综合分析得出:该生想辍学的原因大部分是受两位已在网吧打工的学生影响,认为在学校读书,反正成绩不好,也没什么好的出路,现在出外打工至少可以自己赚钱,自由又可以解决自己的花销问题。
这个学生只是我校辍学的大部分中的一个,但也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辍学的学生大部分就是选择出去打工,认为读书无用。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山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基本只停留在“娃,你要好好读书,别像我们”。那这好好读书,读到什么程度,读了不像你们,像什么,就是这种家庭教育的指导性不强,学生缺少目标,而且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不知道更好的生活,更有质量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怎样付出,经历怎样的过程。这样一来,他们学习就是一种别人强压性的需求,说白了他们读书是父母需求,老师需求,虽嘴上说“为自己读书”,心里其实不是,不是内心需求的,就不会尽力,更不会有持续的源动力。而其他少数学生之所以没能在初中的学习中获得学习成绩上的成功,大多是父母忙、忙、忙,忙于工作、忙于做生意,对孩子的关注过少,更谈不上正确的引导,而学生看到的往往就是不读书也有其他出路,能赚到钱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我们现在要控辍保学,就应该从根本原因抓起。消除外界诱惑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开始入手。激发意识,这是养成教育的一项,而且是受环境、引导的影响。这个工作要靠家庭教育来配合完成,显然不可能了,只能我们学校教育来做。学校教育落在各个老师身上,老师教书育人,但现在受功利思想及教育大环境的压力影响,老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几乎不关注源头,一味抱怨基础差、不听。基础差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事实,抓住根本让学生想学才是首要任务。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纠正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如何纠正呢?纠正观念除了开会传达,还得追落实。现在各种会多,老师事也多,很多安于现状,不愿改变。紧靠开会传达精神是不会有执行力的。要执行,得靠分层落实,层层培训。
首先,落实到年级组长。向年级组长宣传理念,共同商量做好德育教育的对策,寻找挑选教育材料,进而年级自己根据年级情况落实教育,对教师,尤其班主任提出相关要求,统一动作。
其次,各班执行。全校统一规定不得将班会课变成班主任的“自留地”,班会课除了总结一周班务,通知相关事情外,要有某些统一的教育主题。班会主题,教务处和政教处商量,除了安全教育、文明礼仪、特殊节假日,还应有拓展视野等的班会课,利用现在的媒体让学生见识没见过的事、景、大学,感受他们没有过的震撼,逐步在他们心上播种希望的火种。
最后,明确我们德育的方向。其实每一位老师为了自己的课堂和长期影响,并非完全不进行德育,把德育推给班主任,只是因为缺少统一的方向性、统一性,德育方向往往带有了很多的个人理念,导致学生吸收的就有混杂性,容易带来波动,可能出现:上节课甲老师这样讲,感觉很有道理,我是该这样做的,好好读书,至少通过高中这个“跳板”让自己以后路更宽;下一节课,乙老师一讲,感觉也对,全国这么多人,我们这样的情况已在起点落了别人十万八千里,就算上了大学,也只可能是三流大学,甚至三流大学都算不上的“渣沫”大学,混个文凭而已,干嘛浪费钱。这些情况细细了解下来,比比皆是,所以才会导致我们的学生这两天想好好读书,过两天又只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产生退学念头。这样弄得班主任很头痛,很多时间都花在这些事上,同时也给周围的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好心办坏事”,原因只在于老师忽略了因材施教,我们不能只考虑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还要考虑某些正面事例对他们所处现实产生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举事例不合适我们学生的实际,无疑是扯后腿,让学生越来越没自信。我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我们老师大多是正规的科班出身,起点比我校学生高很多,所举事例大多也是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听来感觉很励志,但一联系自身实际,马上会觉得像蔫了的茄子一样,抬不起头,越发失去斗志,认为高不可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就算简单的德育也应该挑选和学生实际相符的例子。比如举某生也是二专毕业,通过自己努力,在校园里学了一技之长,扩展了自己的人脉,最后走上成功之路的例子可能更贴近,也更能起到激励作用。然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要忽略大学校园以及大学所在城市的文化、经济、思想氛围带来的潜在影响。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思想震撼绝对不同于,要远高于在城市打工(打工时已完全被流水线的工作充满了你的生活,没有时间空间支持你继续学习,更没有积极引导)感受到的。海南省省长卫留成在《行知天涯》里关于教育这块明确提出了:
抓教育花钱多、见效慢,而且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潜藏性的作用。而且,他曾经提出花大力气“将王下乡这个最贫困的乡的初中生全部迁往县城就读”,就是看到了氛围对一个孩子成长及思想形成、开拓视野的影响。
二、对于细节要常抓不懈
何明校长在他的讲座里提到了“拒绝惰性与平庸、把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健康的身心、敬业的精神、学习的意识、反思的精神”“以教风带动学风,根源是教风”…当我听到这一串字眼的时候,我震撼于人类强大的思想力量,我不得不承认大家必然有大思想大气度,我们强调要有执行力才能做好事,我不否认,但我也相信理念引领行为,必然是先进的理念、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尚的职业信仰才会有惊人的坚持的执行力,才能打造精品。这不禁让我反思,当我们在说学生行为习惯差时,是否也反思过自己的教学习惯又过关吗?是否有些小细节也是得过且过呢?我们的制度是否也是粗糙的,有很多明显的漏洞呢?
上面是自己在此次培训中的一点感悟和体会,更多的学习成果需要更进一步结合后面我的工作内化为更为适合的发展路径。
最后,我想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不放弃提升自己,拥有一颗向上的心灵,阳光总会照得到,总会开出灿烂的花朵。就如“年轻是个很好的托词,说得好像成熟了之后就真能有多大出息一样”,我们正视我们教学生源实际的同时,必须也要有个制度和平台让我们的老师知不足然后争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