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描述人的宗教性本质的心理学方法——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

时间:2019-05-12 07:2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种描述人的宗教性本质的心理学方法——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种描述人的宗教性本质的心理学方法——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

第一篇:一种描述人的宗教性本质的心理学方法——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

一种描述人的宗教性本质的心理学方法——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

本文旨在论述,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是论证人的本质的宗教性的一种方法。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领袖,也是超个人心理学的创始人;而超个人心理学则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它从东方的禅宗、道教和瑜伽等宗教吸取营养,反对统治着心理学界的物理主义世界观,致力于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的‚超个人‛、‚超越性‛和‚精神性‛的研究(车文博.2003,p492)。

按理说,作为这样一个学科的创始人,马斯洛应该是虔诚的教徒才是,但奇怪的是,马斯洛从小就因为母亲的原因而对宗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怀疑,抱着一种无神论的态度,他回忆道:‚作为一个孩子,迷信和宗教对我来说是一回事。‛(爱德华•霍夫曼.2003,p2)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把马斯洛引向研究超个人心理学的道路呢?在我看来,这把钥匙就是他的‚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论,而‚高峰体验‛又是他的思维逻辑的必然发展。

马斯洛的学说的起点来源于他对美国心理学界的两大势力: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不满,行为主义秉承洛克的‚白板说‛,把人定义为环境的产物,没有任何自由和尊严(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曾写过《超越自由与尊严》一书);精神分析则把人类比于动物,人受到潜意识和本能的控制,这更是对人性的贬低。马斯洛认为这两种心理学都无法完整地描述真正的人的模样,要了解人,必须从最优秀的人群中去寻找样本。

马斯洛仔细研究了人的动机和需要,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即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个层次的需要,它们依次上升(马斯洛.1987a,p40-p53),而这种上升的依据就在于人所固有的似本能(马斯洛.1987a,p88),即一种潜能。这里马斯洛把亚里士多德的潜能论引入心理学,人不再是被环境或潜意识决定的被动客体,而是具有潜能的待实现的主体,而他对自我实现这种对人性最高境界的描述,则大大提升了人自身的形象,人的这种形象,蕴含着一种宗教性。(陈彪.2007,p71)

那么,怎样来证明人确实有自我实现的这样一种似本能呢,潜能论的假设是否过于虚无缥缈?马斯洛曾经经历过‚高峰体验‛,很多人也告诉他各种高峰体验的经历,这使马斯洛渐渐地相信,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使人通往神圣性的路。在这样一个‚去圣化‛(desacralization)的年代,马斯洛强调人生需要必要的‚再圣化‛(resacralization)。(车文博.2003,p140)

那么,什么是高峰体验呢,马斯洛认为这是一种神秘的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快乐至极的感觉‛、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更重要的一点也许是,他们都声称在这类体验中感到自己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仿佛遮掩知识的帷幕一下子给拉开了。‛(马斯洛.1987b,p366-p367)

马斯洛把高峰体验分为‚普通型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型高峰体验‛,(车文博.2003,p142-p143),前者是所有人都可以拥有的,而后者却只有超越者才能享有,当人们处于自我实现型高峰体验时,他们有着强烈的同一性感受(identity-experience),‚意识到存在性王国, 生活在存在性水准‛,‚更明显地受超越性动机支配‛。(陈彪.2007,p72)超越者在高峰体验中实现了认知范式的转换,即从匮乏认知(deficiency cognition)向存在认知(being cognition)转变,这种存在认知的形式类似于东方佛学和道禅顿悟,在这种状态下,人体验到真正的终极真理。

深入地对高峰体验的研究使马斯洛改变了以前的看法,他说:‚我以前总把自己读到的那点少得可怜的神秘体验归结为宗教迷信‛,(马斯洛.1987b,p367)而如今,马斯洛则认为这是最为健康的人的表现,因为他发现有高峰体验的常常都是人格发展非常成熟的人,而且他们的描述打动了他,与他产生共鸣。同时,‚当马斯洛做关于高峰体验和存在价值的演讲时,常常有成群结队的神职人员和宗教信徒去参加‛,(爱德华•霍夫曼.2003,p240)这让马斯洛感到不自在,因为他轻视宗教;但马斯洛非常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教徒们对他的敬慕,马斯洛描述的高峰体验与他们所经历的宗教神秘体验有相似之处,而马斯洛却是用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来研究的,因此,教徒们从马斯洛那里获得了这种神秘体验的理论依据和科学认同。马斯洛也曾说过:‚高峰体验和超越体验本身实际上也可看作‘宗教或精神的’的体验‛(陈彪.2007,p72)

这样,通过对高峰体验的研究,马斯洛发现了人性最为光辉的一面,即一种超越自我极限的神圣性和宗教性,这种宗教性不仅能够被各种教派的教徒所理解,而且能够被无神论者所理解,因此它超越各种具体宗教的界限,甚至超越了东西方的界限(如高峰体验和天人合一,人我一体,‚我即是佛‛之类的可通性),为一些相互对立的宗教派别提供沟通、相互宽容的桥梁。在研究了高峰体验之后,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的马斯洛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必须被超越而走向超个人心理学,人必须超越自我为中心的处境,与世界融为一体。后来的超个人心理学家则继续发展马斯洛的学说,把马斯洛的方法运用到宗教研究之中。

另外,马斯洛在研究高峰体验时非常重视伊利亚德的《神圣与世俗》一书,认为该书很有价值(爱德华•霍夫曼.2003,p239)。伊利亚德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认为人是宗教性的。我相信,马斯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能认同这一点的。

马斯洛通过‚高峰体验‛的方法描述了人性所能到达的境界,但‚高峰体验‛具有的瞬间性的特点,它只意味着人在某一时刻经历了某种‚完人‛的体验,这种体验有利于人在高峰体验过后更充分地发掘自身的潜能,而不是停止开发,这一点马斯洛的忘年交柯林〃威尔森在他的名著《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义》已说明了这一点。(柯林•威尔森.2001)高峰体验的特色就在于,这种体验的终极性是瞬间的,一旦过去,人将再次回到匮乏之中,从现实回到潜能之中。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高峰体验只是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但正是由于人的潜能的无限性,自我的超越才成为可能。这种自我超越所体现出来的神圣性和宗教性,并不是某种教派的神圣性和宗教性,而是超越‚ 二分法的宗教‛(dichotomized religion,即制造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宗教与世俗的对立)的一种宗教性,可以说是一种超越了宗派的自然主义信仰。(陈彪.2007,p72)对于研究宗教,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法。

参考文献:

柯林•威尔森(2001).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义.杜新宇译, 华文出版社

爱德华•霍夫曼(2003).马斯洛传——人的权利的沉思.许金声译, 华夏出版社

车文博(2003).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陈彪(2007).“高峰体验与人格完善——论马斯洛的宗教心理学.” 晋阳学刊: p70-p73.马斯洛(1987a).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 华夏出版社

---(1987b).谈谈高峰体验.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译文集.林方, 华夏出版社.

下载一种描述人的宗教性本质的心理学方法——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种描述人的宗教性本质的心理学方法——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