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华露露加小学语文名师观摩课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小学语文“名师之路”观摩课培训心得体会
吕河中心学校 华露露
这次去西安参加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观摩课培训,我有幸聆听了许多名师的观摩课及精彩的讲座,让我的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通过学习,各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巧妙设计上课环节。青年名师蒋军晶教的小说阅读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运用巧妙的教学设计,紧抓文中人物的形象和语言,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3、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位教师都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学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二、教学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
2、通过课外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
前提。
2、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朗读环节,有一个学生课文读的不够好,但老师并没有去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评价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的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
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教学。
二次培训内容
本届大会,所有的课堂、报告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返璞归真,追求本色的语文,提倡语文味的课堂。简言之,就是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就是借课文这个例子教会孩子说话、写话,就是课堂上教该教的,就是淡化老师,突出学生。怀着朝圣之心走近名师,我在仰视中学习,在平视中汲取,在审视中思考。我们无法和大师相提并论,但我们和他们在做着一件同样的事——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因普通而精彩,因平凡而伟大。
《多面向的阅读教学》讲座
一、面向“体验”的阅读——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体验”是什么?“体验”就是凭借语言想象那时的画面,还原当时的场景,进入当时的情景。“体验”是什么?
“体验”是通过语言进入到任务的情感和世界观内部,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人物的所思所想。具备“体验”能力的人,特别善于设身处地,特别善于入情入境,特别善于将心比心,特别善于感同身受。
那么怎么样帮助孩子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所体验呢? 1.坚持这样的信念,你要相信——体验,是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2.你要把握这样一个方向——要让学生有体验首先老师要有体验
3.你要有这样的意识——语文课里的体验应该是在语言中的体验
4.你要掌握一些技巧——带领孩子去“体验”的技巧
(1)丰富阅读先见
(2)朗读
(3)移情类的问题
二、面向“表达”的阅读教学——也谈与“内容分析”说再见
教学一篇文章,要弄清它“写什么”,更要了解是“怎样写”的,也可以探讨“为什么写”。王尚文教授说,语文实践要突出的两个环节:一个是感受的实践,一个是将所感受的语言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
如何带领孩子们学习表达呢?抓住有特点的语言现象。
1.规律性的语言 2.“陌生化”的语言
3.“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
三、面向“思考”的阅读教学——教育是让孩子“聪明”起来
1.要多提诠释性问题
诠释性问题是相对于事实性问题而言的,事实性问题是指那些比较容易,能在书中找到定点答案的问题,就是那些文章中的人、事、时、地、物的问题。相对于事实性问题,我们要尝试多提一些诠释性问题,就是需要学生统整、分析、梳理文章中的内容,然后依托文章得出自己答案的问题。
2.要多提延伸性问题
延伸性问题是相对于陈述性问题而言的。陈述性问题可以直接在书中找到答案,多以why来开头。另一类题目,是根据书中的内容而延伸出的题目,多以if来开头。
3.要多提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认同性问题而言的。认同性问题是指那些指向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的问题,或者直接给出答案要求为答案寻求解释的问题。而开放性的问题注重学生从书中悟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悟出适于自我人生哲理和永恒意义,注重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的观点。
4.营造一个坦率、自由、富有探索性的环境。
四、面向“策略”的阅读教学——“教阅读”(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课文”与“教阅读”有什么不同:
1.从教学目的看,“教课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掌握正确的语文知识。“教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阅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拥有批判思考的能力。
2.从教学方法看,“教课文”教师的主导性强,课堂以教师讲解、批改、订正为主,学生跟着老师学,老师定出学习的目标和标准。“教阅读”则将学习回归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教师提供不同的策略、方法,帮助他们读懂文章、建构意义,最终希望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3.从阅读的方式来看,“教课文”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在乎文本的意义,充分挖掘、掌握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阐述的观点和意义。而“教阅读”通常以默读为主,采取多种阅读方式:跳读、浏览、略读,有时也会反复地精读,有时会采取探究的态度阅读,重视个人阅读的理解,重视文与文、书与书、书与人之间的联结。
4.从读物的性质看,“教课文”是以范文为主,一篇一篇地教。这些文章都经过了专家的修改调整以及审查,所以在结构和手法上都比较单纯一致。“教阅读”则希望孩子去真
正的读物,是以书本为单位,一本一本地读。读物是完整的,保有作者个人的风格,所以在立论观点以及结构、情节上,具有相当的差异。在教学时,也许每个学生读的书本不同,但是可以针对相同的议题一起学习。
5、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看,“教课文”主要是相关的知识、技能,题目会紧扣课文出来,这些问题多半是有标准答案的。而“教阅读”是对阅读能力的评测,则关注各种不同层次的理解,会重视学生的批判与反思,也会以不同的文章作为出题的范围。
对于“教阅读”,大致会有那些疑问呢?
1.“教阅读”,会不会导致理性有余,感性、诗性不足? 2.“教阅读”,是不是就是教那些“洋”策略? 3.“教阅读”,一定要把阅读策略显性化吗?
第二篇:参加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观摩课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观摩课培训心得体会
定西市安定区西坪小学 冉彪
这次去兰州参加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观摩课培训,我有幸聆听了许多名师的观摩课及精彩的讲座,让我的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通过学习,各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巧妙设计上课环节。青年名师蒋军晶教的小说阅读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运用巧妙的教学设计,紧抓文中人物的形象和语言,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3、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位教师都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学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二、教学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
2、通过课外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
2、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朗读环节,有一个学生课文读的不够好,但老师并没有去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评价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的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 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教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夏寨小学 李红红
我很荣幸的参加了2015年4月17日在新民路回民小学和区实验小学的教学观摩活动,此次学习让我感悟挺多,受益非浅。听了薛丽华、张静、朱玉兰等名师的观摩课,每一堂观摩课都具有学习的意义,每一位名师都精心展示了一节令学生和老师陶醉痴迷的课。对于在小学教学中还存有很多不足的我来说,正需要这种雨露的滋润和阳光的照射。下面我就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
一、教学目标明确
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情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总目标的一部分。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明确,传授那些知识,进行那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落实读写训练。
二、新课程概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还有范读、指导读等,在读中悟,悟中读,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老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朱玉兰老师在《将相和》一文结尾中抑扬顿挫的朗读和激情昂扬的总结,到现在让人记忆犹新,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每位教师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三、教学过程,要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删繁就重,从容指导。
以前我存在这样一些教学误区:总感觉一堂课给我的时间不够,时间到了却还有好多的内容没有传达给学生,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不是给你的时间不够,而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时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你这堂课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们很多老师常犯一些认识性错误。
所以我认为应删去很多多余的知识,做到敢于有所放弃。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3、使用多媒体,以“趣”带“动”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个人认为我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一个“趣”字,而不是灌输式或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学。“趣”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呈现课文内容,学的人是否乐“趣”,就要看你的教学策略问题,然而其终极目标就是达到读、说、写的能力。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那么这时学生对你,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反感。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生简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课堂中,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四、教学艺术。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体设计教学的效果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结构环环相扣。总之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的教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作为全县暑假全员教师培训的一个继续,9月12日至9月16日,在第三实验小学的礼堂举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这次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共进行了3天,听课人数共有1000余人次。在全县选拔了四名优秀的教学骨干进行了课堂展示。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执教老师尽显其能,尽挥其才,给参加活动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五个特点:
一、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安淑玲执教《秋天》,她利用小红花、印章、签名小作家等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请别难过》这节课曹亚琴利用汶川大地震这一个真实事情来激起学生安慰的欲望,〈七颗钻石〉牛小丽老师利用学生介绍自己读的童话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我的战友邱少云〉刘圣印老师让学生向老师问好,唤醒学生内心表现的欲望。
二、较好地体现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很难想象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麻木不仁的老师能让学生认真听他讲课。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勤奋学习的催化剂,它使老师乐意教,学生乐意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这四位教师们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都摆正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突出地体现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认识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在〈秋天〉这一课中表现尤为突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魅力与艺术。整个课堂的教学语言充满了激励性。如:“会学习的孩子知道老师一写字,就聚精会神的看”、“感觉她读的对,就全班跟着读”“拿起课本读书、放下课本听同学们说”、“老师真愿意听她读书的声音”“谁读得好,老师给他印朵小红花,说得好,给他签个小作家”等。
三、教学设计精巧、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这次的四节课,执教者都能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多种练习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语文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提高,语文基本功训练得扎实有效。
四、绝大部分老师讲的是常态课。
平常怎么上,观摩课就怎么上。一不上重复课,不给学生预先嘱咐一些什么。二是不为这一节课单独精心制作一些什么花活,为观摩课而去作秀。上一节实实在在课,在实实在在中体现讲课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和实践,展示自己的风采,证实自己的专业成长。
五、我们的课都是有待完善的课。
因为我们在教学中的课本来就有缺憾,就有不足,有待完善,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这些教师课堂教学充分展示了他们勇于追求和不竭探索的成果,同时也有三点不足之处:首先是要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明确阅读教学应定位在学生以学习语言为核心,在听说读写综合学习活动中积累和运用语言。我们语文教师关注较多的是学生的说和读,听和动笔写很少,还不能全面体现语文训练的综合性。其次是师生两“主”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在讲解、提问、板书、总结仍有存在越俎代庖,我行我素的“牵着学生鼻子走路”的现象。第三要努力去探索、深化,构建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总之,这四节课充分展示了每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各有特色,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个教师的上课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
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情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总目标的一部分。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明确,传授那些知识,进行那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落实读写训练。
二、教学过程,要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教学思想端正,“以学论教”。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自主的学习,这表现在教学效果上,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氛围融洽;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总是把激活课堂、与学生平等对话和沟通放在首位。他们总是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力求与学生达成感情的交融,心灵的默契。他们总是鼓励学生去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索、乐于交流与合作。,当自己一呼不能百应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或调侃、或煽情,适时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成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三是有效地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我们老师们所希望的教学效果。
2、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朝着“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方向努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安淑玲在执教《秋天》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理解内容的同时,注意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观察图画的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
3、课堂上学生要有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把大量的、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是读的训练。在《秋天》这一课中,读始终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读书中学习生字,在读书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书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等,一节课,每个学生的读书不下来十遍。一节课可以说是读声朗朗,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样读书,学生很快理解了内容,很多学生都已经快背下来了。二是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请别难过》这节课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主题班会这个教学环节中,因为面对的学生不一样,每一节课讨论的话题均不一样,完全是学生自己感情的真实投入。
4、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充分利用各种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丰富、拓展“话题”的内容,并引发学生向更宽泛的学习领域延伸,激发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秋天》这一课,让学生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色、搜集的图片、实物、儿歌等,让学生对秋天首先有一个自己独特的的感性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基本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课通俗易懂,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语调要抑扬顿挫,快慢适度,富于变化。其次板书设计合理,内容简明扼要,有艺术性;条理性强。另外,字迹工整美观,书写笔顺符合要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四、教学艺术。
首先是启发诱导的艺术。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善于点拨、相机诱导等;其次是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善于使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环节紧密,过渡自然,善于巧妙地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总之,新课标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每一节课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老师应该为每一位学生交流意见、表现自我创造机会,让他们得以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常常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滋味,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