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余国良教授讲座有感
听余国良教授讲座有感
周六,我有幸参加了余国良教授的“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报告会。讲座从八点半开始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半到六点,在这8个小时中,会场没有人走动,大家都聚精会神的投入到余老师的故事中。生动鲜明的德育事例、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激情洋溢的表达赢得了全体教师的高度共鸣和阵阵掌声,对此深受启迪,也感触颇多。就印象深刻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思考。
1.余书记的一句“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恋人”对我触动极大,拿学生当恋人,总会自主去挖掘对方的闪光点,拿学生当恋人,总会让自己的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拿学生当恋人,总会发现在赏识的目光中,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在潜移默化中师生的关系真真切切转变为朋友,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2.“红衣女孩”案例。余书记的红衣女孩案例也为做学生工作的我们开启一扇窗,作为德育工作人员,在校园里营造的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但拥有较强的执行能力,更应具备睿智的头脑,在学生中形成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另外在学生生管理中,我们都清楚的知道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责任到人,包
干到户”将是班主任治理班级的最佳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总有碰壁情境出现,深入学生内部、了解每个孩子特性也是最基础的原则。
3、多制造故事,少制造事故。
一个好例子等于一帖好药方,一个好故事等于一剂好药。例子和故事是教育者的双桨,双桨同时划动,教育生活才能幸福。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教育故事,坚持记录对于年轻人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反思问题处理中的得失。
这次的培训会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实用性的帮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工作必须有一颗热爱孩子的责任心和和使命感,并且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细处。教师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
第二篇:听余国良老师讲座有感
听余国良老师讲座有感
在两天时间内,我听取了余国良专家的精彩演讲。
下面就来谈谈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第一个关键词是“慢”
慢是教育的特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工业,机器一开就能出产品,教育好比农业,教育面对的是复杂的人,面对的是性格迥异的活生生的个体,做得攻心的庞大工程,是一项慢工程,急不得。慢,给自己一个思考,给别人一个空间,给教育留一个余地。想想孩子要和我们顶牛、叫板,我们要让他服从、听话,而结果往往会两败俱伤,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我们能顺顺他的性子,遵循教育是“慢”的特性,99%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特别那些爱激动的学生、那些打架斗殴的学生,那些爱与老师斗牛的学生,千万要慢一点,不要急着去处理,凉它一会,让学生冷静一下,也让老师想想更好的对策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中,每一位老师都应懂得学生的心理,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余国良老师举了一个实例:有一次他陪同一位记者在校内参观,结果碰到有两个学生在吸烟,孩子看到老师后,马上把烟扔到垃圾桶里了,要是我们会马上对这两个孩子进行训斥或处理,而余国良老师没有马上训斥这两个学生,等中午放学的时候,才找到这两个孩子,首先表扬他们看到老师后能把烟扔到垃圾桶了,说明对老师的尊重,然后在了解孩子为什么吸烟,再慢慢的进行教育。
二、第二个关键词是“赏识”
要想孩子不叛逆,就要顺顺他的性子,方法就是聚人气,少点批评。可以采用以奖励代替批评。批评不偿命,批多了要得病,赏识不花钱,听者胜过年,长时间没听到就要软绵绵。再差的学生听到赏,也会往前赶一赶;再好的学生得不到赏,响鼓也变讨饭的碗;要想学生笑得甜,赏识教育记心田。
他们学校经常编写一些顺口溜,易记易诵,颇见效果。下面我截取几段看看:(1)比如早恋,我们可以编写一段:
稻子未熟提早割,多半谷子是空壳;苹果未熟提前摘,酸涩味儿呛舌苔。恋爱如同种庄稼,节气未到莫碰它;瓜熟蒂落才享用,汁醇味甜芳香浓。
(2)又比如礼仪篇
头发往前趴
精神比较差;头发往后倒
精神比较好;头发像刺猬
不伦又不类;头发像山鸡
华佗也难医;头发齐刷刷
表现顶呱呱。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收获很大,感触颇多。在教育越来越讲究专业化的时代,衢州市技术工程学校的余国良老师却以自己充满乡土味的德育思想博得了省内外同行和专家的喝彩,这也说明,在这个讲究专业化的教育时代,爱心才是教育的基础。从某种方面说,如果没有爱心,余老师也不可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敬重,这也正是他爱心的体现。
爱是灵魂,智慧是爱的化身。现在,有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家长为孩子的教育而紧皱眉头,伤透脑筋,听了余国良老师的演讲,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原来教育就是这么简单,教育需要爱与智慧。
第三篇:听国培教授讲座有感
听国培教授讲座有感
国培一班三组
云梦杨海燕
7月5日,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姜勇教授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启示良多。
在偌大的汇报厅里,来自湖北省一百多名幼儿教师及慕名而来的广州市内几所幼儿园的园长们汇聚一堂,聚精会神地听取了姜勇教授的题为“精神的教育学与幼儿教师的精神世界”的专题讲座。姜勇教授围绕主题“什么是好的教育”,首先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来回答“什么是教育”。接着,详细阐述了“沉醉参与的幼儿教师”、“耐心倾听的幼儿教师”、“民主开放的幼儿教师”、“‘非对象性’的幼儿教师”这“四个层面的幼儿教师”。他的讲座让我深深感悟到:要努力成为践行“好的幼儿教育”的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教师。
在今天的讲座中,姜勇教授还多次播放了相关的电影片段,如印度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让我们所有人更直观地了解“教育是为了什么?”,主人公蓝丘的一句话“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深深震撼了我;又介绍了动画“爱心树”,其画面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爱是什么?爱就是给与。后又播放了动画“安的种子”,明白了教育要注重时机。
一、爱与宽容
孩子会犯错,这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孩子喜欢玩闹,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孩子会说谎,这是他们成长的经历。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我们要学会宽容孩子,宽容就是对孩子的爱护、信任,是一种生命的尊重,它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同时也是教师与孩子人格平等的外显。爱是教育的别名,宽容的本质就是爱。让我们铭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名言“站上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在唱歌。”
二、陪伴与成长
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转向”,教育是为了什么?什么才是好的幼儿教育?姜教授认为:教育就是陪伴孩子一同成长,关乎精神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教育就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主要路径是唤醒、交流、尊重。震人发聩的文字,引人深思的语句,这需要我们在专业成长中,不断认识和判断好的幼儿教育的价值,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与觉醒。形成符合幼儿教育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价值观。不但要给孩子基本的知识技能,以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生活,教孩子“明天怎么去生活”。不断丰富孩子的心里世界和情感世界。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条件基础上,抓住教育的核心要素,深入思考,让孩子快乐成长。
第四篇:余国良讲座听后感
爱与智慧让中职德育更精彩 ——听余国良教师讲座有感
德育组 江海强
中职学生被很多人称为是垃圾学生,认为他们行为习惯差,没有理想追求,最难管,也最难教。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周二我国著名的中职教育专家余国良老师到我校做了一场关于中职德育的专题讲座,听后感慨颇多。
余国良是衢州人,小时候放过牛,种过田,也当过兵,转业后从事中职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岗位上辛苦耕耘,几十年来,这位并非科班出身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爱心,潜心研究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以说,这次讲座就是他这二十多年来的工作心得。
在余国良看来,教育这批普通人眼里最难教、最难管的中职生,最好的办法是爱。他说,要把学生当‚恋人‛,只有带着期望的眼神来看这批学生,才能看到学生的优点,才能给学生以动力。余国良说,‚别嫌弃这群孩子‛、‚孩子难教别急躁、别泄气、别埋怨‛、‚多点赏识,少点批评‛等等,从这些话语中,可以非常深切地感受到余老师对中职学生的无私和宽广的爱,在他的眼中,这批遭受升学教育失败的学生都是孩子,一个个可爱的孩子,需要他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用爱心去点燃希望与激情的孩子。
爱是教育的基础,但光有爱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很显然,教育是要讲究智慧的。在这次讲座的过程中,余国良老师介绍了很多技巧,比如‚学点农夫的‘教牛术’‛、‚点亮孩子们心头的灯‛、红衣女孩的故事等等,每一个案例,都介绍了一个很管用的教育方法,无论从学生的理想教育,纪律教育,还是细到学生的寝室管理和学生的不良习惯改正等,余老师都给出了一些管用的方法。可以说,这对中职教师,甚至对普通学校的教育都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整个讲座,余老师在字里行间浸透着泥土的芳香,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更没有陌生的名词,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话语和事例。余国良经常用农民种庄稼等农事来打比方,引用一些民间的语言,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差秧苗也能长出好谷子‛等。同时,他自己也编了一些教育的顺口溜,如‚只要身体好,人人都是宝;只要手脚灵,人人都能行‛,‚爬墙要不得,手脚要骨折;命差不要怪,习惯在作怪‛等,余老师很善于把复杂的道理用几句顺口溜来讲,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在教育越来越讲究专业化的时代,余国良老师却以自己充满乡土味的德育思想博得了全国范围的广泛喝彩,这也说明,在这个讲究专业化的教育时代,爱心才是教育的基础。从某种方面说,如果没有爱心,余老师也不可能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获得如此多的感悟和成就。
爱是灵魂,智慧是爱的化身。现在,有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家长为孩子的教育而紧皱眉头,伤透脑筋,听了余国良老师的讲座,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原来教育就是这么简单,教育需要爱与智慧。
第五篇:听宗教授讲座有感
听宗树兴教授“双有效教学”专题讲座有感
2月23日上午,有幸在馆陶宾馆聆听了宗树兴教授“双有效教学”专题讲座。
宗树兴教授是河北省教科所所长助理、研究员,著名的教育教学专家。讲座中,宗教授就双有效教学实施的背景和原因、双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点、课程教学对双有效的落实、双有效实施的区域和学校管理的层面要求、双有效教学与三维十度的关系、实施三维十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六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宗教授的讲座思路清晰,高屋建瓴,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听完后深受启迪。邯郸市永和中学副校长张建华围绕“校长听评课”做了专题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三维十度评课表进行了细致讲解。
两位专家的讲座内容丰富有极强的指导和实践意义,为我县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回来后我们积极组织讨论会,深入学习讲座精髓并认真落实张局长“十字”要求,总结感悟,明确方向,制定工作方案,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三维十度”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对照三维十度评课表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和课堂呈现等不同层面下功夫,使教师的课堂评价水平得以提高,教学方法与双有效教学融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提升。
魏僧寨实验小学 张庆全
201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