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知识总结资料:22张知识结构图涵盖高中所有重点!收藏受益三年!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资料:22张知识结构图涵盖高中所有重点!
生物姐今天特地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知识结构网络图,费了好长的时间哦,都是满满的干货。这部分结构图对大家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非常有帮助,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就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们吧。
下载更多高中生物学习资料、高考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高中生物 gaozhongshengwu100 ;北京高考 bjgk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更多高中生物学习资料、高考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高中生物 gaozhongshengwu100 ;北京高考 bjgk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更多高中生物学习资料、高考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高中生物 gaozhongshengwu100 ;北京高考 bjgk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更多高中生物学习资料、高考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高中生物 gaozhongshengwu100 ;北京高考 bjgk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更多高中生物学习资料、高考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高中生物 gaozhongshengwu100 ;北京高考 bjgk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更多高中生物学习资料、高考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高中生物 gaozhongshengwu100 ;北京高考 bjgk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更多高中生物学习资料、高考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高中生物 gaozhongshengwu100 ;北京高考 bjgk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更多高中生物学习资料、高考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高中生物 gaozhongshengwu100 ;北京高考 bjgk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更多高中生物学习资料、高考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高中生物 gaozhongshengwu100 ;北京高考 bjgk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更多高中生物学习资料、高考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高中生物 gaozhongshengwu100 ;北京高考 bjgk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第二篇: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学了三年,你知道高中生物哪些是重点吗?为了方便广大同学们学习生物以及更好的复习,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更多内容尽请关注高三网!2017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哪些?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2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高效性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3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4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
产物: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过程: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能量
4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4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4、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4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46、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7、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2)ADP+Pi+光能ATP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2)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48、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9、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52、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5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5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5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5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
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6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能够无限增殖
61、癌细胞特征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62、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2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2、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前期:(n)↓前期:(n)中期:(n)中期:(n)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
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A=T;G=C;?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G)/(T+C)=1;(A+C)=(T+G)? 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概念、条件、特点、结果和意义)? DNA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DNA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
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末期:(n)4个精细胞:(n)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变形
4个精子(n)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而不能反过来传递。
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引起兴奋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
传递过程: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肽键:—NH—CO—
︳
NH2—C—COOH ︱
H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5、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基本元素:C、H、O、N(4种)最基本元素:C(1种)主要元素:C、H、O、N、P、S(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酶ADP+Pi+能量
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9、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
3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3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32、在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33、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是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
34、色素分离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35、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后者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6、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37、有氧呼吸反应式
38、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
39、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0、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
4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
4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4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4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4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5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5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膜。
52、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3、有氧呼吸中,葡萄糖是第一阶段参与反应的,水是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氧气是第三阶段参与反应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54、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55、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56、有丝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的合成。
56、有丝分裂分裂期各阶段特点:
前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末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57、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58、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可用澄清石灰水,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可使后者由蓝色变绿色再变黄色。
59、检测酒精的产生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该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60、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61、植物细胞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在于其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63、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64、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
65、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
以上就是高三网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供参考,更多高中生物知识点请关注高三网。高
第三篇: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资料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例如:科学活动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技术活动有瓦特发明蒸气机、贝尔发明电话、莫尔斯发明电报。
4、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如下列技术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核技术(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
空间技术(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产生太空垃圾)、转基因技术(可制造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但其负作用还未知)
5、技术的专利性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权是指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内享有的独占权或专用权。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就不再受法律保护。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艺的改进也需要设计。如: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1)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案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2)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案例: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2、技术的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如: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
(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设计的主题更加丰富,设计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设计的效率更高。同时,技术更新也为产品的更新换代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灯具的发展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思维,它促使人们不断考虑如何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改进现有产品,如何有机地结合各种技术来开发新产品等问题。如:奥运场馆“鸟巢”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世界的设计,其核心是技术设计。
设计主要分为: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
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色彩、造型、听觉效果、情感。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什么是人机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中的机不仅是指计算机或机器,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1)高效
在设计中,应该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2)健康
人机关系所追求的健康,是指在长期操作或使用的情况下,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案例:高跟靴、烟。(3)舒适
人机关系中舒适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案例:培土小工具(4)安全
安全是指在人们的操作使用中,产品对人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产品与人接触的部分不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上的边槽。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气囊等。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1)考虑到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现在大多数产品是为了普通人群设计的,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需要。所以在设计时,还应充分地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要。如: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2)考虑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的关系
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静态的尺寸,还要让人在使用它时,能够方便施力、有足够的空间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少人体疲劳,提高效率,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3)满足人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产品的色彩、材质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设计中注意满足人在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将人机关系处理得更好。(4)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人与产品宽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即人机之间运用信息语言交流的过程。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能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
如:电话机的无液晶屏显示、有液晶屏显示,可以视屏通话。案例:汽车的颜色
三、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1、什么是技术试验
(1)定义:在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如:技术试验卫星。要注意技术试验与科学实验并不一样。
(2)作用: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如:阿会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霉素皮试试验。
(3)分类:对技术实验,我们可以根据应用的范围不同进行分类,如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还可以根据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2、技术试验方法
(1)优选试验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如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2)模拟试验法:是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如汽车碰撞试验。还可以通过缩小(放大)比例来模拟所设计的现场效果。如:大坝水利试验等。
(3)虚拟试验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称为虚拟试验法。如:计算机虚拟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等。
(4)强化试验法:是在技术试验中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5)移植试验法:在相互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的方法。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移植试验。如:小白鼠等。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1、发现与明确问题
2、制定设计方案:
①收集信息 ②设计分析 ③方案构思 ④方案呈现 ⑤方案筛选
3、制作模型或原型:(一般分两阶段①绘制图样;②制作模型或原型)
4、测试、评估及优化:
①测试目的: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 ②评估需要反复进行; ③在测试、评估等基础上进行优化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
原则之间有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关系。
1、创新原则:创新原则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己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的事物或形式。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2、实用原则:
实用原则是指设计的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
3、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4、美观原则:
好的产品也能让人们从产品的外观和造成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5、道德原则:
产品设计必须考虑它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必须遵循道德原则。还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的道德观念。
6、技术规范原则:
技术规范既有强制性的标准(质量和安全方面),也有推荐使用的技术规范。
7、可持续发展原则:
既要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三、设计的评价
1、设计评价从评价对象分有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对设计成果的评价两类:从评价者来分有设计者自我评价(自评)和他人的评价(他评)两类。
2、评价要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可操作性。
3、对最终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二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
4、设计的交流贯穿于设计全过程,是设计评价的基础。
5、设计的交流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文本、口头语言、网页等。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一、问题的产生:
1、来源于生活
2、来源于需要:
3、来源于积极主动的思
二、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1、观察日常生活
2、收集和分析信息(主动出击寻找问题)
3、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三、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1、问题是否明确:
发现问题很多,有些模糊不清,需要加以明确目的。
2、问题的价值:
判断问题是否有价值的依据: 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遵循基本的科学原理? ②迄今为止,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③在你调查的范围里,该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在更广的范围内,这个问题是否有意义? ④在多个问题同时发生时,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⑤现有技术条件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发展以后呢? ⑥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投入是多少?
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
3、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
无论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还是一项设计的进行,它的限制主要有两方面决定:
①设计对象的特点和解决的标准 ②设计者的能力与条件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一、设计分析
合理的设计分析是成功地进行技术设计的关键一步,分析得当可以指引以后的技术设计上可以少走或不走弯路。设计任何产品都应综合考虑物、人、环境三个方面。
二、方案的构思
方案的构思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1、草图法:
草图不仅能将一些想法明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可以随意修改,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有受约束。
2、模仿法:
模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事物进行方案的构思。如仿生技术
3、联想法:
利用联想法进行方案的构思,不一定能使技术设计一次性成功,但它有可能为构思找到一种方法或一条形成方案的路径。
4、奇特性构思法:
奇特性构思法所形成的方案一般具有原创性。这些构思在历史上很少发生,或从来没有发生过,甚至有些构思在当前的科学、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实现。
三、方案的比较和权衡
1、权衡时首先要考虑最关键因素(基本功能)
2、其次考虑稳定性和耐久性
3、还要考虑加工难易程度、成本、环保性等
4、最后还在考虑产品使用对象
方案的权衡(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原则)是一个综合考虑过程,它们相互关联、互相制约,要抓住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一、技术语言的种类与应用〕
1、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常见的有:图样、图表、模型、符号
2、分类:
按专业类型分:计算机程序语言、工程图学语言 按人的感觉分:视觉语言主、听觉语言、触觉语言 按人的视觉形式分:图形符号语言、文字符号语言
3、技术语言的特点:
①言简意赅(简明扼要)②通俗直观
二、草图的绘制
1、徒手绘图:握笔姿势等。
2、网格徒手图
要领:与地面垂直的线垂直画,与地面平行的线按网格的斜线画,同时以网格的小格来确定物体的比例。
3、基本图形的画法: 圆、圆柱体、立方体、锥体的画法。
4、草图的分类:
构思草图是以具体图形把想法表现出来
5、设计草图是经过整理、选择、修改和完善的草图。
6、草图绘制的步骤:
①选用合适的笔来画图(2H铅笔)
②在方格纸上按照构思好的设计方案,画出产品的外观比例关系。
③在准备好的透视网格纸上,画出产品的透视线,先画淡一些,等画完图形后,再描深轮廓。④画产品的中间调子,注意色彩过渡自然。⑤细致描画产品的亮部及高光部位。
⑥绘产品放置的阴影,突出形体的体积感和质量感。
三、透视效果图的识读
效果图能真实地表现产品的式样、材质和空间效果。从效果上注意把握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特征,了解产品的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
四、正等轴测图
1、正等轴测图是一种可以表现物体三维结构特征的图形。
2、平面结构形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① ② ③ ④ 根据形体特征,确定长(X)、宽(Y)、高(Z)等三轴在图纸上的位置平面结构形体 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沿着上述三轴分别量出物体的长、宽、高的尺寸画出左上角斜切面 据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画出左有方斜切面,完成全图。
五、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在光的照射下,形体在地面上产生的影子。
2、正投影法: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
3、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物体的正面投影,即物体由前向后投影所得到的图形,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 俯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上向下投影所得到的图形 左视图:物体的侧面投影,即物体由左向右投影所得到的图形。
4、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俯视图高平齐: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
5、一定要注意投影方向,特别是正投影方向。
六、形体的尺寸标柱
1、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2、尺寸要素:
①尺寸界线: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应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
②尺寸线: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一般也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③尺寸数字:图样上所注尺寸表示形体的真实大小与图样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3、尺寸标柱:直径、半径、形体尺寸标注方法。
七、机械加工图
1、定义:是以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机械加工方法的一种技术图样。
2、组成:三视图及其尺寸标注:必要的其他视图;标题和文字说明
八、剖视图
1、定义:假想采用剖切平面的方法剖开物体,将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
2、剖切面的特征:
①包含内部结构如孔、槽的轴线,或物体的对称面 ②平行于相应的投影面
九、线路图
电子线路图是指用图形符号和线段组成的电子工程用的略图。包括电路原理图、接线图和逻辑图。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一、原型:
原型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二、模型: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三、模型在设计中必须具备的二个功能:
1、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2、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四、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1、草模: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2、概念模型:
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人机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3、结构模型:
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式并进行结构强度试验而制作的模型。
4、功能模型:
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作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等。
5、展示模型:
作为产品的样品进行展示,以便提供实体形象。另外通过展示模型可以直接向设计委托方征求意见,为审核方案提供实物依据。
五、工艺:
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常见工艺: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表面加工工艺等。
六、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划线、锯割、锉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工序。
1、划线:划出轮廓线或基准点和基准线
步骤:(1)基准
(2)划尺寸线
(3)划轮廓线
(4)冲眼
2、锯割:金属材料通常以锯割的方式进行割断,手锯是人工锯割常用的工具。
操作要领:
(1)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2)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力(3)锯程要长(4)推拉要有节奏
3、锉削
锉削操作要领: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在推挫削过程中,左手施力要由大到小,右手施力要由小到大,使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
4、钻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打孔的方法。
步骤:(1)划线定位
(2)装夹工作
(3)装夹钻头
(4)钻孔
5、连接:
通过固定和半固定连接方法可以使金属件之间连接起来。
6、表面处理
目的:防止金属品表面生锈腐蚀,提高美观程度方法有:表面刷光、喷油漆、镀层
七、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1、选择合适材料。
2、模型(样品)。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
3、按设计图样划线。
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
5、装配。
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价;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
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
第八章
一、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
1、产品说明书:是一种指导用户消费的文书。
2、产品说明书的作用
帮助消费者正确了解产品特性以及正确、安全使用和保养产品。
3、说明书不准确或不详会怎样?
不会用、用不好、弄坏产品、发生意外等
4、产品说明书的一般结构:标题、正文、标记
5、产品说明书的形式:
条款直述式特点:条理清楚;醒目自问自答式特点:相关内容归纳成问题再逐一回答
6、产品说明书的不定期作要求:
①充分考虑用户的新闻记者需求 ②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③不必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 ④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
二、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1、技术产品的维护和保养是指维护产品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
2、怎样获取服务途径?
①查阅说明书获取厂家服务电话、服务网络点等信息 ②打电话咨询或上网查找,获取服务信息 ③靖教其他用户获取服务信息
第二册
第一章
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1、结构的涵义(A级
了解
P2)
(1)涵义: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特定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2)本质(功能):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2、实体结构(A级
了解
P8)
一般是实心的,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能够随比较大的力。
比如长城、三峡大坝、锤子、厨房中的菜板子等等。
3、框架结构(A级
了解
P9)
框架结构形态比较简单,主要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主要承受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力。比如窗户、自行车、艾菲尔铁塔、桌子、书橱等等。
4、壳体结构(A级
了解
P9)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能够巧妙地将外力分散到整个表面。
比如鸡蛋、核桃、瓜子、头盔、锅碗瓢盆都是壳体结构的。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1、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B级
理解
P12)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B级
3、结构的强度指结构具有的的抵抗力被外力破坏的能力(B级
理解
P17)
4、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B级
理解
P17)
5、连接方式:绞连接(轮子、轴承、风扇、人体四肢与躯干等等)、刚连接(建筑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等等)。(B级
理解
P19)
三、简单结构的设计
1、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
2、学习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B级
理解
P24)
四、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A级
了解
P30)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A级
了解
P30)
第二章
流程与设计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一、流程的含义
1、环节(B级
理解
P40)
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2、时序(B级
理解
P39)
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
3、流程(A级
了解
P41)
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即若干环节随着时间的变化,依序完成的顺序,称为流程。
二、流程设计
1、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A级
了解
P45)
设计一个技术活动的流程,最主要的要求是要根据该项活动的内部工作原理及变化规律,科学的安排活动的环节及时序,以达到预期目的。其具体要求:
(1)提高效率。
(2)提高质量。
(3)保证安全。
(4)节省资源。
(5)提高管理水平
(6)提高经济效益。
(7)其他,如注意环保等
2、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B级
理解
P50)
基本因素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就是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
3、流程设计的步骤(B级
理解
P51)
第一步: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第二步: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第三步: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排列。
第四步: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第五步:选择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注意: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
4、流程的表达(B级
理解
P42)
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
流程图中最常用的形式是框图,因为这种形式既简单又明确。
5、学画流程设计的框图(B级
理解
P42)
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
(1)根据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的分析,以及有关的考虑,将流程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为若干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
(2)按照每个小时程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3)对某环节,按需要可在方框中或方框外,作简单注释,也可不做注释。
三、流程的优化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B级
理解
P54)
(1)流程的优化
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2)流程优化的目的
既然是优化,就是要做得更好,也就要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完全。
2、流程优化的内容(B级
理解
P54)
一般流程优化的主要内容有: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对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是整体的全面优化,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指标进行优化。经常会有这机关报情况发生: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标下降了。比如,技术优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优化了,也可能使质量下降。因此,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成效。
3、流程优化的条件。(B级
理解
P57)
要进行流程的优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内部条件:对流程内机理的深入了解。比如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
(2)外部条件: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比如,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
(3)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章
系统与设计
一、系统:
1、含义: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B级
理解
P64)实例:一支球队、自行车、手表、一片森林、手机
2、构成系统的三要素:(B级
理解
P65)
①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部分)才能组成系统 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③这个整体所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的功能所没有的
3、子系统: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可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B级
理解
P66)
二、系统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B级
理解
P67)
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或部分在孤立的状态下所没有的。[实例]:十字锈:一堆五颜六色的线、一根针、一块布散放在一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通过灵巧的手将其锈成各种图案就有了新的意义。
2、相关性(B级
理解
P69)
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关性强调的是部分对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而整体性更侧重于部分对整体的作用。
3、目的性(B级
理解
P71)
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
4、动态性(B级
理解
P72)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外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例如:机械转动系统的零件之间都会有磨损,需定期更换零件:生病、看病
5、环境适应性(B级
理解
P73)
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化,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变化,并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化系统只有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例如:蝈蝈、北极的白熊、变色龙等保护色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三、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祥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B级
理解
P76)
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明确问题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分析计算评价比较、检验核实做出决策。系统分析的主原则:
1、整体性原则(B级
理解
P79)
要着眼于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个阶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是针对系统的整体性特性的。
2、科学性原则(B级
理解
P79)
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具说服力。南方种水稻,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
3、综合性原则(B级
理解
P80)
注重研究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既注重研究各部分间的横向联系,也注重研究各部分间的纵向关系。是针对系统的相关性特性来的。
四、系统的优化
系统的优化指在给定的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B级
理解
P80)
如:在西瓜种植中,要使西瓜具有抗御低温、防止枯萎病的能力,一般采用嫁接技术,该技术是一项增产增收的栽培技术。
五、系统设计
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B级
理解
P87)
第四章
控制与设计
[知识梳理]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
控控的三要素:有目的、有对象、有手段
二、控制的分类
人工控制:人工纺纱、普通自来水龙头,旋转按钮打开电灯、驾驶汽车等;
自动控制:数控机床、饮料自动装罐生产线、花房恒温控制、十字路口红绿灯的转换等,对于自动控制,按控制方式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1、开环控制——我行我素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如:红绿灯、电风扇的速度控制
〔实例〕自动门的控制系统:人走近门时,门上方的红外装置检测到人体热辐射发出的红外信息,控制电路接收到该信号后,便会发出相应的指令,启动电机运转,从而带动门自动开启,当门开启后,控制电路将做出判断,如果没有人在门四周,就通知电机做反向运转,使门关闭。
〔分析〕输入(给定量):红外线装置是否检测到人体热辐射发出的信号:控制器:电路:执行器:电机:被控对象:自动门:输出量:门开启或关闭
2、闭环控制——随机应变、见风使舵
把系统的输出量返回到输入端并对控制过程科生影响。
实例:饮水机、简单的自动水位控制装置
三、干扰的概念
1、涵义:干扰就是对控制系统的行为造成影响的有害信号及扰动,即除给定量外,引起被控量值变化的各种因素。
要点:系统行为、被控量量值变化;引起变化的各种因素。
干扰因素:真正的控制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很多的因素影响。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称为干扰因素。
例如:骑自行车的干扰因素:逆风、上坡路„„
四、反馈
反馈是指在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