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活动经常化及成效

时间:2019-05-12 08:2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志愿活动经常化及成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志愿活动经常化及成效》。

第一篇:志愿活动经常化及成效

志愿活动经常化及成效

图书馆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也是有效推进我国社区社会工作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

1、图书馆志愿者人员数量少,成员结构相对单一。

2、图书馆志愿者人员的技能水平低。志愿者良好的服务技能与服务水平,决定着服务工作的质量。目前,志愿者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不高,知识基础薄弱。部分地区受形式主义的影响,志愿者队伍建设过分追求数量和速度,致使志愿者队伍建设出现未培训上岗、人员流失严重等严重问题;另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日益多元化需求与志愿者服务结构单

一、水平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供给。

3、志愿服务的项目领域不宽。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志愿服务的现有项目领域过于单一化、僵硬化。政府背景的志愿团体习惯围绕“中心工作”寻求项目,而且习惯于“一声令下,万马奔腾”,严重束缚了志愿团队的活力。图书馆环境维护注重不够;志愿工作创新过分 独立化,团体之间、内部工作融合、适应性差。

4、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效能低。

5、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首先,政府行政化干预过多,志愿服务组织自主性弱。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政府习惯于把志愿组织当作自己 的一条腿。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活动很多都是配合上级政府的任务要求或配合社会性的大型活动开展的,以图书馆为本位的、日常性活动相对较少。其次,图书馆志愿者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尤其是骨干人才流失严重。

二、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志愿服务意识不强。

人们对 志愿服务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理解不清。有的服务对象将志愿者视为无偿劳动力 滥用,让志愿者超时服务,有的志愿者则是把志愿服务当作是对服务对象的施舍。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一没有成为普遍的价值观。我国守望相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并没有作为公民的普遍价值观传承下来;二舆论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不足;三学校缺乏相应的课程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四社会信任结构失调,人们对志愿服务存在不同程度的质疑与担心。

2、志愿服务缺乏相应的资金保障。

志愿服务事业,各方面制度、措施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志愿服务活动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逐 渐成为制约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瓶颈”。由于资金不足,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管理、志愿者基本社会保障等不得不流于形式,成为短期行为。

3、志愿服务缺乏制度保障。

主要体现在缺乏法律制度保障。近些年来,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部分省、市为规范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适应快速发展的志愿服务形势,相继颁布了地方志愿服务条例或规章。但是,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尚处于空白状态,使得志愿服务缺乏法律支撑,阻碍了志愿服务的有序健康发展。二是缺乏管理制度保障。首先,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管理体制缺乏统一性,三是缺乏社会保障制度。突出表现在志愿者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维护,社区志愿者权利与义务出现明显的不对等性。

4、社区志愿服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对志愿服务者的激励机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采取榜样激励(精神激励)的单一化形式;二是沿用传统的整齐划一的简单化方式。在新形势下,这种激励机制已与志愿者的构成 变化不相适应,并产生了许多潜在问题和负面作用,应该引起注意。一是奖励缺乏针对性,受表彰者虽然获得荣誉,但对自己的生活影响不大,无法有效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二是公众包括普通志愿者,感觉榜样距离自己遥远,难以学习。特别是个别宣传报导,对于典型人物事迹过于夸大其词,甚至造成公众的反感。

第二篇: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研究

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研究

组织纪律,一般是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即党的纪律。组织纪律是处理各级党组织之间以及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关系的规范。所谓制度化,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制度化是群体与组织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有的社会学家在组织领域研究制度化,把它作为组织变迁的一种方式;有的则侧重制度体系的完备。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国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去解决,在这种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组织纪律制度化水平尤为重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和提高党的组织纪律建设的制度化水平,就是严明组织纪律,增强党性原则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下面结合**区建设管理局的实际,就如何提高组织纪律建设制度化水平这个课题提出几个不太成熟的观点思考如下。

一、落实纪律建设机制,实现服务社会经常化

落实纪律建设机制,实现服务社会经常化是提高组织纪律建设制度化水平的前提条件。今年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年,故落实纪律建设机制,实现服务社会经常化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区政府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的职能部门,作为**市大部制改革试点部门的**区建设管理局党委,在落实纪律建设机制,实现服务社会基础化的工作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城管大队、城维公司、绿化公司、局机关四个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51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呢?本人认为,首先必须把提高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制度化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即思想认识到位;其次是必须把全面提高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化水平,作为衡量局系统制度化、科学化水平的标准,即各项管理工作到位;第三是必须把全面提高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化水平,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则,即具体行动到位;第四是必须把全面提高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化水平,作为实现各项责任目标的保证,即好的效果到位。

实践证明,落实纪律建设机制,是实现服务社会经常化的前提。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区建设管理局党委先后完善了局党委局和属单位党支部各项工作纪律制度20多种,并通过这些执行起来得心应手的工作制度全面开展工作。如在群教活动中,局党委通过制定和落实党员干部五进工作制度,全体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活动中,施以五进等联系群众等办法,实现了零距离地接触社区干部市民群众;零距离地接触企业职工;零距离地接触重点建设项目工地的施工人员;零距离地接触困难家庭成员;零距离地接触二级单位和科室干部职工的既定目标,有效地收集到社区干部和市民群众的真正想法,了解到辖区企业的真正需求,掌握了重点建设项目工地施工人员的真正期盼,摸清了困难家庭成员的真正愿望,知道了二级单位和科室干部职工的真正要求。在五进活动中,比较典型的是绿化公司党支部采取接地气的办法,在实践活动中先一招。2014年3月下旬前就向社会群众发放征询意见表20余份;向境内相关服务对象发放民主评议表50余份;收集社区居民群众意见15条,并按照急需整改、缓一步整改、不能整改等进行清理排序,共解决问题九龙洞、建设路、胜利路、新村、盛洪卿、友爱路等9个社区49处的灯泡、灯罩问题,更换了建设路已经高度腐烂损坏的7盏庭院灯,维修更换了矿建广场投光灯4盏。

与此同时,通过落实纪律建设机制,党员按照民生问题马上办工作模式,在具体实践锻炼自己。如:党员柯国卿等市政工作人员把践行群众路线的承诺化着为人民服务实际行动在通过沉下去、派出专门人员送上门、市民呼声汇上来等环节后,共收集50多个方面的问题,在市政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各项市政建设改造资金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全体市政工作人员迎着问题上,顶着困难干,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通过采取向上积极争取,向下积极协调,向问题积极作为,分别解决了友爱路下水道堵塞问题;北纬 30℃广场晚上激光电力的供应问题;实施了广场路边自来水管破裂的抢修工程;实施了西区500余米自来水管网铺设工程,并通过验收;实施了西区入驻5家企业自来水户表报请和安装工程;完成了西区临时用电报装的手续及部分电线杆迁移工作,确保了还建楼施工正常用电;实施了陈来臣还建楼自来水报装的前期工作,并完成了还建楼用电报装所需要的房产预测报告;实施了昌盛路路段的路灯不亮的整改任务。

二、落实学习教育机制,实现思想武装经常化

落实学习教育机制,实现思想武装经常化是提高组织纪律建设的制度化水平的关键。在落实学习教育机制,实现思想武装经常化过程中,**区建设管理局党委运用学习教育机制,创造条件多途径地组织系统党员学习。一是个人自学。组织党员全面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学习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市州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市委书记周先旺同志在百家讲坛上的讲话等重要学习资料。二是专家导学。3月份先后两次邀请市委党校陈洲教授、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张海民主任,着重从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10个新论断给、职务犯罪心理学解析及预防等重点领域,为局系统全体党员进行专题辅导;三是集中夜学。上半年先后5次组织党员集中夜学。在学习活动中,既对系列原著进行摘选通读,又结合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我身边的‘四风’在哪里?等主题大讨论,围绕群众路线在身边,组织不同领域的党员代表进行学习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注重督学。在党员学习过程中,局党委注重发挥三个督导组的作用,坚持不定期督导党员学习笔记、组织学习测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体党员分别接受市、区督导组、区委组织部关于学习效果的测试。通过学习,全体党员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地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这一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以适应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实际,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组织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组织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把广大党员培养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走出一条适合党的组织建设的科学化路子。

今年以来,**区建设管理局党委从建章立制入手,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纪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使之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紧紧抓住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教育这一根本,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建立健全了以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局属单位党支部为阵地的学习教育机制,并利用这一机制推动思想理论武装,做到年初有学习教育计划、季度有理论培训及检查情况通报、月份有学习教育小结讲评,重大学习教育活动有专题部署。

一是城管执法大队党支部加强文明执法教育。文明执法是城管执法队员的灵魂,通过进行这项教育,使党员干部进一步端正执法观念,转变执法作风,增强为人民服务意识。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特别是在青年执法队员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训, 以以案析理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执法思想教育,严格规范城市执法实践活动。二是加强干部职工艰苦奋斗教育。对于城建人来说,艰苦奋斗是服务社会、服务市民、廉洁自律的法宝。局党委首先引导党员先学一步的办法,用党员的模范作用去影响周边人员,去示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收到了传统教育的好效果。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城建人作风建设与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的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活动成果,衡量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进一步促进全局系统干部职工作风的转变,树立当代城建人的新风尚、新形象。

三、落实党的工作机制,实现组织建设制度化

落实党的工作机制,实现组织建设制度化是提高组织纪律建设的制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区建设管理局党委把纪律作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通过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党支部各项工作制度,促进作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书记联席会议,把系统干部职工作风,特别是机关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作为联席会议的重要内容。局党委主要领导通过听取汇报、重点讲评,对协调干部职工、特别是局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存在的不良倾向进行集体会诊,研究提出有效措施,切实纠正存在问题。

二是通过党内三会一课制度。把纪律作风建设摆到三会一课的突出位置,充分认识系统干部职工作风,特别是局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建设规律,从履行党员工作职责出发,以高度负责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对局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三是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认真开好半年一次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搞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坚持开门纳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摆和剖析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教训。通过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交流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相互提高的目的。

四是思想工作网络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谈心制度,疏通局领导与党员干部思想交流渠道。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定期召开思想形势分析会议,了解掌握系统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等情况,针对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及时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思想互助活动,局属单位党支部书记、成员和中层干部与相关工作人员结对子,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所思、所想、所为,努力把思想工作做到系统干部职工的心坎上,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落实评价激励机制,实现目标管理科学化

落实评价激励机制,实现目标管理科学化是提高组织纪律建设制度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大部制改革以来,**区建设管理局党委始终把落实评价激励机制,实现目标管理科学化等相关工作,纳入创建先进单位(科室)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激励办法,做到目标细化、科学评价、有效激励,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职工抓好自身纪律作风建设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一是细化作风建设目标。做到四个结合:即政治教育与道德规范相结合,严肃认真地改进思想作风;素质考试与业绩考核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地改进学风;法纪强制与职责约束相结合,积极努力地改进工作作风;宗旨教育与制度规范相结合,切实有效地改进领导作风。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纪律作风建设细化为目标,纳入创建活动评比内容,制定文明单位(科室)考核办法和评比细则,把自评、单位(科室)互评、分管领导评价、各党支部考评四者相结合,突出工作实绩和作风建设分值比例。同时,实行党员干部工作述职和民主测评制度,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三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对党员干部实行奖优罚劣,做到奖惩严明。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对实绩突出、考核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对实绩不明显或不称职的视情况分别给予诫勉、待岗或转任;对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通过科学评价、有效激励和赏罚分明,努力营造出**区城建系统纪律作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落实齐抓共管机制,实现领导责任具体化

落实齐抓共管机制,实现领导责任具体化是提高组织纪律建设制度化水平的重要步骤。实践证明,加强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做到领导带头是落实齐抓共管机制,实现领导责任具体化的关键。前些年在社会上流行了一则顺口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这则顺口溜从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领导带头的重要性。首先,党委要高度重视。要把纪律作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内容,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纪律作风建设的主体意识和局班子成员抓作风建设的责任意识,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体现、示范上引导,责任上落实,确保系统作风建设领导到位、措施不松、力度不减。其次,领导要率先垂范。纪律作风建设能否取得实效,不仅取决于党委的重视程度,而且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亲力亲为和表率作用。我们要像抓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等业务工作那样,积极主动地抓好纪律作风建设各项工作,做到带头端正行政作为思想,带头转变行政作为观念,带头改进领导作风,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形成好班长带好班子、好班子带好队伍、好队伍出优政绩的效应。再次,责任要确保落实。要把纪律作风建设与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效能建设以及加强系统内部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把纪律作风建设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及其负责人,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抓、具体科室专门抓、单位(支部)具体抓的齐抓共管纪律作风建设的责任体系。

综上所述,提高党的组织纪律建设的制度化水平,是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我们都知道,制度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作用的。**区建设管理局长期以来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铁山市民的充分信任和广泛认可,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就在于坚持不懈地抓制度建设,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靠制度律己。试想如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没有完善、科学、合理的制度,这个部门(单位)的工作就会失效、形象就会受损、队伍就会涣散。所以,抓好组织部门的制度建设,特别是提高自身建设的制度化水平十分重要而紧迫。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适应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实际,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组织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组织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把系统党员培养成为实践群众路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必须通过提高党的组织纪律建设的制度化水平,从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的科学化的新路子。

第三篇:党务公开经常化制度

党务公开经常化制度

一、党支部要把党务公开工作作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安排,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部署、有考核。

二、要注重公开的实效和时效,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步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全面记录党务公开的内容及意见建议收集办理情况。

三、要不断探索总结开展党务公开工作中好的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党务公开质量和效果,使党务公开工作逐步规范化。

四、党支部要结合实际,把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党务日常工作、组织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体系,建立党务公开长效工作机制,做到党务公开制度化。

五、公开要根据不同情况,利用公开栏、印发征求意见稿、召开会议和通过网络、新闻媒体等形式进行。

六、对预公开后收集到的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公开。

第四篇:志愿者活动的成效

志愿者活动的成效,问题与解决途径—

一个志愿者的视角

提要:社区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也是有效推进我国社区社会工作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社区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也是有效推进我国社区社会工作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有效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对于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建设、改善社区人际关系,净化社区社会风气,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体现社会关怀,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社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城市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我国城市管理体制以及社区结构的深刻变动,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潜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

1、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及人员数量少,成员结构相对单一。从国外社区志愿者队伍发展经验来看,社区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社会调节国家与市场之间关系和社会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新西兰、北欧、巴西和我国香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56%,31%、48%、34%、48%、35%、50%和20%。美国官方统计资料表明,在1980—1990年代,18岁以上的成年人参加志愿者活动约占到美国成年人的50%,1990年志愿者组织数量总数超过100万个。2002年,中国的志愿者只有8000多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7%,2006年,社区志愿者的人数是1800万,占人口总数比例的1.4%。同时,2001年社区志愿者服务的频率调查中,一次或偶尔参与的占到51.3%,一年中特定时间或节日参与占5.4%,每周一次或双周一次占1.7%,每月一次或每两月一次占1.3%,只有单位组织才参加占24.4%,经常参加的占10.9%,其他占5.1%社区志愿者中多数为退休的老年人,中青年居少,结构过于单一。

2、社区志愿者队伍及人员的技能水平低。志愿者良好的服务技能与服务水平,决定着社区服务工作的质量。目前,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不高,知识基础薄弱。相关调查表明,就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教育水平而言,小学或小学以下学历的占14.5%,初中学历的占32.5%,高中学历的占27.2%,大学学历的占24.5%,研究生学历占1.3%。造成整体技能水平差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部分地区受形式主义的影响,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过分追求数量和速度,致使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出现未培训上岗、人员流失严重等严重问题;另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日益多元化需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结构单

一、水平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供给。

3、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领域不宽。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现有项目领域过于单一化、僵硬化。一方面,政府背景的志愿团体习惯围绕“中心工作”寻求项目,而且习惯于“一声令下,万马奔腾”,严重束缚了小型志愿团队的活力。另一方面,民间背景志愿团队,对于外国引进的新方式“一哄而起”,互相模仿,最后走向极端、走向反面,“一哄而散”。二是项目创新活力有限。部分社区志愿者队伍片面依附政府计划项目,社区工作项目创新兴趣不大;单纯追求项目创新效益,社区环境维护注重不够;志愿工作创新过分独立化,团体之间、内部工作融合、适应性差。

4、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效能低。一是多头管理体制。志愿者队伍中,青年志愿者由团中央负责,巾帼志愿者由全国妇联负责,社区志愿者由民政部门负责,从中央到地方,志愿者队伍管理体制出现出多头管理状态,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二是登记性质不同。由于目前相关规定没有区分不同形式和性质的志愿者组织,不少机构在无章可循的情况下采取了方便自己的注册形式,因而形成了性质不同的志愿组织。在这些志愿组织当中,有的为了注册和运行上的方便采取了“挂靠”形式,有些由于不清楚报批手续并为了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在当地工商局登记注册成了企业,也有一些经过民政部的批准成了在现行条件下的“正宗”民间机构。三是管理方式混乱。有的是实行企业管理,所得向政府纳营业税;有的采取行政管理的机制,机构的领导由所挂靠的上级部门领导任命;有的则采取会员制的管理方式。

5、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首先,政府行政化干预过多,志愿服务组织自主性弱。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政府习惯于把社区志愿组织当作自己的一条腿。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活动很多都是配合上级政府的任务要求或配合社会性的大型活动开展的,以社区为本位的、日常性活动相对较少。其次,社区志愿者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尤其是骨干人才流失严重。中国青年志愿者2000年的问卷调查发现,1999全国没有参加志愿服务的青年志愿者占12.6%(未接受调查的志愿者流失率更严重);上海青年小区志愿者协会的法律咨询志愿者,截止到2003年流失49%;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流失率估计超过70%,一般志愿的活动周期在3个月;北京市惠泽人志愿者一年以上注册率也仅有40%。最后,社区志愿服务衡量统计工作不足,付出—回报机制失衡,尤其是激励机制单薄,志愿者成员积极性不高,服务持续性不长。

二、我国城市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我国社区志愿服务意识不强。广大居民对于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了解不深刻,还主要停留在“听说”或者“认知”的层次。广州市蟪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关于广州市市民对于志愿者工作认知的调查报告”表明,只有55.9%的调查对象表示曾经听说过志愿工作,有43.4%的人则表示从没有听说过。同时,人们对志愿服务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理解不清。有的服务对象将志愿者视为无偿劳动力滥用,让志愿者超时服务,有的志愿者则是把志愿服务当作是对服务对象的施舍。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一没有成为普遍的价值观。我国守望相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并没有作为公民的普遍价值观传承下来;二舆论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社区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不足;三学校缺乏相应的课程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四社会信任结构失调,人们对社区志愿服务存在不同程度的质疑与担心。

2、社区志愿服务缺乏相应的资金保障。我国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刚刚起步,各方面制度、措施还有待完善,尤其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瓶颈”。由于资金不足,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管理、志愿者基本社会保障等不得不流于形式,成为短期行为。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资金短缺,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政府投入不足,财政支持没有制度化;二是税收制度限制了工商企业、个人对志愿事业的捐赠,社区志愿者组织未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多渠道融资机制。

3、社区志愿服务缺乏制度保障。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法律制度保障。近些年来,社区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部分省、市为规范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适应快速发展的社区志愿服务形势,相继颁布了地方社区志愿服务条例或规章。但是,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尚处于空白状态,使得志愿服务缺乏法律支撑,阻碍了志愿服务的有序健康发展。二是缺乏管理制度保障。首先,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在志愿组织管理中,成员的招聘、培训、流动、退出程序随意性较大,管理体制缺乏统一性,政府督导体制力度不够;其次,缺乏有效的财政管理监督机制,财政收支透明度不够,制度规章约束力不足;再次,缺乏有效的登记注册制度,注册组织性质混乱;最后,缺乏有效的培训制度,成员技能差。三是缺乏社会保障制度。突出表现在社区志愿者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维护,社区志愿者权利与义务出现明显的不对等性。

4、社区志愿服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对志愿服务者的激励机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采取榜样激励(精神激励)的单一化形式;二是沿用传统的整齐划一的简单化方式。在新形势下,这种激励机制已与社区志愿者的构成变化不相适应,并产生了许多潜在问题和负面作用,应该引起注意。一是奖励缺乏针对性,受表彰者虽然获得荣誉,但对自己的生活影响不大,无法有效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二是公众包括普通志愿者,感觉榜样距离自己遥远,难以学习。特别是个别宣传报导,对于典型人物事迹过于夸大其词,甚至造成公众的反感。

三、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登记注册制度,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合法性身份认同。

首先,积极推进有关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全国性立法,尤其是登记注册制度立法。切实结合实际,统一规范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的机关、内容、程序,整合志愿服务注册的不同性质,明确注册中社区志愿者应有的权利与必须履行的义务,有力提供社区志愿服务的法律保证。同时,积极支持、协助地方出台地方性法规或者规范性文件,待条件成熟时,及时制定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其次,成立专门的登记注册机关。在街道、社区建立志愿者指导中心,条件成熟的地区应逐步建立志愿服务站或服务总站,安排专人负责志愿者注册管理工作,并主动招募注册志愿者为该服务站服务。发挥志愿者指导中心的核心作用,促进由服务站、服务队构成的基层组织网络建设。最后严把登记注册关,规范执行注册登记程序。注册登记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注册登记机构、注册登记条件、注册登记程序、注册登记结果。凡是想成为社区志愿者、有志于为社区做贡献的人士,都应该严格遵循注册申请、审核、颁发中国社区志愿者证程序进行申请注册,程序结束后,注册登记机构应颁发具有统一编号的注册登记证书。注册登记证书是受服务对象和公众识别的标志,要求注册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时佩戴。

2、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培训制度,为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人力基础。

在培训对象与内容上要分门别类,对新招募的社区志愿者,进行有关社区志愿者基本概念、志愿者活动发展情况、志愿服务宗旨、发展目标、信念、志愿服务的有关规定、管理制度、相关道德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对于一般成员要培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社区志愿者文化理念、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服务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系统培训。志愿者培训导师以资深志愿者担任为主,同时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和专家、学者、领导担任志愿者培训导师。在培训方式要不拘一格,注重对志愿者开展服务前和服务中的跟踪培训。培训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举办培训班、介绍经验、分析案例、观摩考察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志愿服务的专门培训阵地,同时依托各种培训基地进行培训,提高社区志愿者综合素质。坚持培训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对培训次数、培训时间进行合理的硬性规定,把社区志愿者初次培训、阶段性培训和临时性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服务制度,为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理念导向。

一要不断完善个性化的项目支撑和对特定群体的服务力度。在巩固原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新的服务项目,完善丰富社区志愿服务内容,扩大服务的覆盖面与受益面。坚持“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确定“扶贫解困”、“引领就业”、“助学”等一批适合街道、社区特点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库,增强社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同时,要把志愿服务与弱势群体需求相结合,开展结对求助、就业培训与咨询服务。二要细化具体事宜工作,具体如:社区志愿者组织应根据社区实际需求,设定适当的志愿服务岗位;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服务承诺制度,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各方的权利、义务;社区志愿者组织开展各项社区志愿服务时,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规定社区志愿者每月或每年的最低义务服务次数或小时数,如每月义务服务不少于2次,每年至少参加15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等等。

4、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激励制度,为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动力机制。

要强化社区志愿者的自我激励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自我价值激励;第二、自我成就激励;第三、自我提升激励;第四、自我快乐激励。惟有让志愿者正真感受到受人尊重和被人需要的自我价值所在,才能保持志愿者参与行为的内在动力。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对志愿者的贡献,应当给予适当的嘉许或奖励,嘉许方式可以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度进行。如获得荣誉称号、受到某一级表彰,舆论宣传,成为晋级、升学、求职、信贷的重要依据等。由于人的需求是多变的,同时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因此激励方式也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应当不断创新。建立志愿者服务“储蓄”制度。积极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把提供志愿服务与优先享受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在志愿者自身需要社会提供帮助时可以优先得到志愿服务,从而使志愿者服务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

5、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规范自身管理与运作,为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组织基础。

首先,健全队伍招募制度与人才开发制度。志愿者招募要遵循唯才是用、按能录用、能职结合的原则,通过职位招募与目标招募的方式进行。要注重对志愿者信息的采集,编册登记,逐一核对,认真筛选。在志愿者的人才开发上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努力创建人才提升空间,配套相关的社会福利措施和激励机制改革,增强岗位的吸引力。对于合格的志愿者,要严格、全方位的培训,技术培训和思想培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重点突出教育培训和激励为主的管理特色。其次,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的考核评估机制。内容包括:关于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数据资料的获取,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和处理,结果的登录和向志愿者本人的反馈。其中,社区志愿者服务数据和资料的获取是实施考核评估的基础,对服务数据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是考核评估的核心。再次,建立一个信息流畅的综合性信息中心。该信息中心一要有效结合和协调居委会的各部门,整体把握社区情报动态,充分利用部门优势服务于群众;二要要把群众广泛地联系起来,及时把群众的情况、群众的建议以更便捷的方式反映给部门,供部门决策时使用,最后还要把每个志愿者信息与活动情况信息完整储存起来,备用于档案查询和随时抽查,尤其是财政收支这一方面。最后,大力提升舆论宣传力度,抓住典型、注重形式、适度宣传。应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会议、市民学校、黑板报、橱窗、社区出版物、网络等渠道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知识,最大限度地营造社会舆论环境。同时,要努力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建议在学校开展义务教育课程,从小学教育做起,加强终身志愿服务意识。要求干部以身作则,一年必须提供20小时志愿服务活动,其他行业根据情况为10—20小时不等。

6、加强党对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领导,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政治保证。

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于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对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督导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将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纳入全局工作日程,成立科学高效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组织部门和街道(镇)组织,要经常深入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志愿者服务开展工作的情况,强化督促指导,并将此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之中。同时,要协调各类志愿者队伍的领导,建立统一的主管部门与一定数量的志愿服务岗位。按照因地制宜、统一管理、保持相对独立的原则,创造条件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服务主管部门,改变目前政出多门、缺乏管理的混乱状况,集中管理与协调。根据各个社区自身特点,设立数量合适的志愿服务岗位(如应急岗位),派专业性的志愿者担任。同时,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建立相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强对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所需的财政支撑。最后,要加强对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文化环境领导。要仅仅围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社区文化宣传设施,广泛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的知识、技巧、意义以及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典型,使志愿服务的价值得到认同,劳动得到肯定,精神得到弘扬,人们价值观得到改变。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塑造新时代的志愿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民发〔2005〕159号)

3、上海市志愿者服务条例

4、天津实施志愿者条例

5、志愿者精神凸显上海城市精神-新民晚报

第五篇:志愿活动心得体会

志愿活动心得体会

合肥工大管院春蚕社志愿者

从9月10日第一次参加感恩教师节的志愿活动起,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在这两个多月中,除了参加过我们组宣部举办的志愿活动外,我还配合过建设部,助残队进行相关志愿活动。在多次志愿者经历中,我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正由一个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的当代优秀青年。通过感恩教师节活动,我明白了感恩的力量,感谢师恩,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通过29中支教活动,我了解到了孩子们对梦想的渴望,相信梦想,执着追求;通过献血屋宣传活动,我学习到了献血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义务献血的积极意义;通过参加合肥红十字会的应急抢救知识讲座,我收获了许多受益一生的应急救助技巧;通过爱心捐赠衣物活动,我认识到了社会有爱更和谐,人间有情更温暖;通过辅导盲童学习,我发觉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我为她感动,为她骄傲······一次次的志愿者活动,的确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仅获取了知识,更收获了真情,知道了爱的伟大,正义的魅力!我将一如既往的参加志愿活动,并向身边的同学普及志愿者精神,号召更多的人来参与志愿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下载志愿活动经常化及成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志愿活动经常化及成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志愿活动心得

    志愿服务心得与体会在团委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学生财管二党支部开展了许多志愿活动,因为上课等事情的冲突,不能说每次活动都参加了,但是我总是尽可能多的找机会和大家一起开展志愿......

    志愿活动策划书

    志愿活动策划书一、 活动主题: 手握青春,传递温暖二、 活动目的:1. 弘扬志愿者精神,传播服务理念。致力于让我校志愿者在活动月帮助他人,锻炼自身,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实......

    学雷锋志愿活动

    学雷锋志愿活动 4月16日上午,我中心志愿服务队在中心二楼办公室开会,中心领导在会上作工作报告。 查主任首先回顾了总站过去一年的工作。他说,去年3月我中心召开工作推进会以来......

    志愿活动讲话稿

    大家好, 今天,人如海,旗如潮,大家为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相聚在一起。在此,我向前来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的同志们致以由衷的问候。 五月,生机盎然、热情洋溢,来自我区各个行......

    志愿活动汇报

    园丁社区2011年志愿活动汇报材料 园丁社区地处跃龙街道东面,东至兴海中路,南至人民路,西至桃源中路,北至时代大道。辖区面积3.99平方公里,户籍内居民2654户6474人。社区环境优美,......

    志愿活动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 一、暑假义教工作总结 (一)存在问题 ※准备较迟,时间匆忙;前期准备不够;专业性、效率有待提高 ※联系学校有较多困难(涉及安全、经费、距离问题) ※北校招人时间与考试月......

    禁毒志愿活动

    XX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实施一周年,为营造浓厚的禁毒工作氛围,让人们认清毒品危害,远离毒品,拒绝毒品,提高对毒品及其危害的认知能力和抵御能力,区禁毒办、团区委、区志愿......

    志愿活动策划书

    维护田径场卫生,共做环保小卫士——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田径场是用于田径运动教学训练、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组织竞赛的地方。它给广大师生提供了锻炼身体、休闲放松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