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切群众 甘当公仆———开展“大走访”活动心得体会
密切群众
甘当公仆———开展“大走访”活动心得体会
作者:张洪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05
更新时间:2011-1-16“大走访”活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扬,是树立党和政府光辉形象、体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色的具体行动,也是了解民生、掌握民意,开展扶贫帮困的重要措施。通过大走访可以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架起党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关系、赢得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忙里抽空深入到生活条件不同层次的农户家中开展走访活动,全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向他们征求方方面的意见、建议。虽然走访时间较短,走访户数不多,但获益匪浅,感触很深,不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而且深受感染和教育。主要产生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此次“大走访”活动与以往开展的“三同”活动和扶贫帮困活动相比有了质的提升。虽然我们以前开展的“三同”活动、扶贫帮困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个别存在着蜻蜓点水、跑马观花,搞搞形式、走走过场的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此次“大走访”活动呈现出两个方面的新特征:一是县、乡、村三级联动,掀起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为主题的大走访高潮。一位农民感慨的对我说:我在农村生活60多年了,从未见到有如此多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到农村、进农家,看样子党的优良传统又回来了。确实在我乡到处可以看到各级领导的身影,他们有的了解民情;有的宣传政策;有的组织座谈;有的解决民忧;有的开展慰问,给农村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欢乐、送走了寂寞。当广大走访领导看到许多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的贫困家庭后,不仅内心受到震撼,而且感到愧疚,进而激发了守土尽责、履职奉献的工作热情。二是社会风气得到进一步好转。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良的党风,更需淳朴的、积极地、向上的民风。党风正则民风正,党风纯则民风纯。在广大走访领导的带动、教育、引导下,我乡以往那种茶碗一端,说话无边;香烟一点,专说人短;听信传谣,猜忌他人的不良风气逐渐减少,掀起了新一轮辛勤劳动、干事创业的热潮。三是一批社会热点问题得到解决,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由于受气温下降的影响,我乡温室种植户马巴给的两座西红柿大棚受冻。走访领导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阿迪力江同志在走访过程中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做指导,并自己掏钱为其购买了草帘子,解决了种植户的燃眉之急。
第二,更加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在推动人类进步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任何事情都搞不成。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所以,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本依靠,假如失去人民群众这个靠山,我们就形同一具行尸走肉。同时,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古语中深刻领悟到我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生存的物质资料是人民给予的。今后,必须在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贴近、行动上关心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团结群众,善于问计于民,虚心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掌好权,为群众谋利益,真正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体现我们生存的人生价值。
第三,更加了解群众疾苦,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以往我们一提到山区群众贫困问题时,一概认为这是因为这里的群众好逸恶劳、“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懂得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发家致富。对于开展的干部扶贫帮困活动也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总认为这是为难干部、麻烦群众的事,因为干部一没钱送;二没技术教。当与群众促膝交流和自己所见所闻,使我更加认识到造成他们生活贫困的原因,不仅仅是主观上的懒惰,更为重要的是客观上的原因导致的。在这里不仅自然条件恶劣,而且农业基础设施相当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普遍存在丰年脱贫、灾年返贫现象。大家试想:一个农民历尽千辛万苦,耕种的农作物一旦遭受灾害,便颗粒无收。久而久之,群众自然会失去致富信心。我们作为干部,虽然不能用送钱的办法帮扶他们,但我们要用真挚的感情、真诚的语言温暖他们的心、抹去他们的伤痛,激励他们振奋起来、增强信心,走勤劳致富道路。农牧民群众贫困生活,给我带来极大启发:只有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扑下身子,走进千家万户,才能准确及时地掌握社情民意,才能对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感同身受,才能进一步增强服务于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总之,在“大走访”活动中,看到广大干部与群众感情的交流、苦难的分享、泪水的交融、微笑的面对,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今后,我将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大走访”活动进行到底,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密切群众、甘当公仆,一切工作以体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团结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力量,把全部精力扑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上,把全部智慧用在一心一意谋发展上,以实际行动真正造福群众。
第二篇:开展民情大走访 密切党群关系
“三心”民情大走访 切实密切党群关系
茶陵县思聪乡党委
思聪乡地处县城北郊,醴茶铁路、S320和正在修筑的泉南高速、茶汶铁路穿越其境,是我县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用之一,是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当前,党群干部关系淡化,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和谐思聪,开展民情大走访,用“三心”密切党群血肉关系。
一、细心察民情,深入一线密切党群关系。
乡机关党员干部,分组包片下村入户,深入一线,开展民情大走访,采用“四下”制和“四访四问”制保证了大走访质量,达到密切党群关系。本次共走访群众5979户,见面率达83.04%。收集各类建议、批评和意见1300余条,其中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213条。
一是践行“四下”暖民心。首先是放下架子。不让群众感受到压力和滋生不信任感,不讲套话、官话、空话、大话,不居高临下,不生搬硬套政策法律。其次是坐下身子。让百姓有足够的时间说完他们想要说的话,让群众感觉到干部与群众是心与心的交流。再次是记下民情。用笔记本原原本本记下群众的意见,走访后进行归纳、梳理和总结。最后是留下联系方式。走访的党员干部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做到人走心不走,积极反映和落实群众意见,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二是落实“四访四问”知民情。深入开展“四访四问”进村入户活动,即:访小康户、专业户,问致富经验;访离任村干部,问发展良策;访上访户、意见户,问事情原委;访困难户、低保户,问衣食冷暖和惠民政策。通过这些措施全面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
二、倾心听民声,广开渠道密切党群关系。
广开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倾心听民声,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政于民,达到密切党群关系。
一是疏通源头,畅通“民声”反映渠道。为了真正做到听民声纳民谏,从源头抓起,进一步畅通“民声”反映渠道。首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听民声。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服务对象,通过召开评议大会、听取汇报、发放评议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其次,通过设立意见箱和热线电话听民声。各个党支部教设立意见箱,方便收集群众建议和意见;乡机关办公室开通热线电话,安排专门人员接的电话,收集、整理群众建意和意见。再次,通过开展“思聪发展大家谈”论谈活动听民声。邀请各行业群众代表参加活动,畅谈对乡镇目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看法及感受,并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是创新方式,拓宽“民声”表达途径。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以大走访为契机,将群众评价和建议征求作为拓宽“民声”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党员干部下乡走访带好“两个表”,即群众对党员的评议表和思聪发展意见征求表。“工作好与否,群众来评价”,请群众评议党员,把群众的评议当作党员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群众的建议作为党员改进的重点;同时,邀请群众认真填写好思聪发展意见征法求表,为全乡各项事业建言献策。
三、全心解民忧,亲力亲为密切党群关系。
不管是察民情还是听民声,最终目的是回归到解民忧。党员干部亲力亲为,想民所想,急民之急,采取三项措施解民忧,达到密切党群关系。
一是明确责任,安排专人为解民忧排民难。将收集的问题分为五类,即:农业发展类,企业发展类,教育卫生类,交通国土类,其它社会矛盾类。根据乡政府党员干部的岗位,分成五组,由党政府领导任组长,全权负责跟踪化解矛盾。
二是狠抓落实,回应“民声”合理诉求。首先将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归纳汇总,坚持“民有所盼,我有所应”,积极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全面兑现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截至当前,承诺兑现率达99%以上,群众关注的社会五保底保,安居工程,医疗卫生等一批热点、焦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进一步加强对民生的投入力度。
三是集中力量,化解突出矛盾。察民情、听民声,就是为了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突出“矛盾纠纷化解”这个重点,集中解决“信访”问题;突出“社会管理创新”这个重点,集中解 决“稳定”问题;突出“把握社情民意”这个重点,集中解决“民生”问题;突出“推动当前工作”这个重点,集中解决“发展”问题;突出“密切党群关系”这个重点,集中解决“作风”问题,切实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加固、作风在一线转变。
广大党员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带着真心与群众交朋友,带着虚心向群众求意见,带着热心为群众解难题,带着恒心为群众送服务,求真务实,突出“服务”职能,推进走访活动深入开展,提高了乡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密切了党群关系,有效地推动了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第三篇:走访群众活动的心得体会
开展党员干部联动走访群众活动的心得体会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就是要党员干部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突出解决群众最关注的“四风”问题。走访群众征求意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转变机关作风的活动,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入村、入组、入户的走访群众,伏下身来倾听群众对我们的意见,面对面的接受群众对我们的批评,真正的红红脸,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
在这次党员干部联动走访群众活动中,我参与走访的是西哈脑村。在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中,我总结了群众对我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群众反应,经过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后,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出现了明显的转变,没有发现党员干部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对待群众的态度也热情多了。但是与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达不到时时刻刻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个别的会出现接待群众不耐心的情况。第二,个别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往往关注于小家的发展不能带领村民们共同发展,偶尔还会出现群众要找村干部办事,但是却找不到人的现象。第三,群众认为镇干部应该经常下乡宣传新的惠农政策、新的市场动向,为农民致富提供方向性的指导。第四,群众都表示党员干部联动走访群众的活动开展的很有意义,希望将这种活动的举行常态化、制度化。
根据群众反应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改善:第一,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多想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坚持做对群众有利的事。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对村干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保证走群众路线能够由上到下贯彻到位。第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党员干部的工作细节会带给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因为我们的疏忽和大意会带给群众更大的麻烦,让群众多跑路,浪费时间就会让群众对我们的办事能力产生不信任,进而影响干群关系。多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群众着急的事要尽快办,符合规定的要认真办,面对群众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解释相关政策和法律。第三,走群众路线不是学习开会,坐在办公室就能走好的,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走到群众身边面对面的倾听群众的意见,真切的感受到群众存在的困难,实实在在的看到群众的发展状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脚踏实地的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实际的体现出我们工作的成绩。
通过这次党员干部联动走访群众活动,我感受到自身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刚刚走上工作不久,在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上还欠缺很多,需要更多的磨练,需要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基层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学习,需要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在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下来不断改增长工作经验,完善工作方法,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解答问题。只有走到群众身边才能想民之所想,通过这次走访活动我意识到,西哈脑村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西哈脑村距离必斯营子街里较近,紧挨东五家村,但是西哈脑村的经济发展却严重落后于其他两村,村内道路硬化和村内卫生状况更是较东五家村差了一大截,我认为西哈脑村可以借鉴东五家村的发展模式,发展设施农业来提高村民的收入。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认为镇政府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助力发展:第一,帮助村民争取贴息贷款等金融扶持,为前期建设资金的投入找到保障;第二,了解市场动态,为村民提供实时的市场信息,为种什么和什么时候卖提供参考,尽量让村民的劳动成果能得到最大的回报。第三,联系农业技术人员帮助村民做好疾病防疫,避免因防护和治疗不到位造成减产和损失。
通过走访活动,我实现了零距离接触群众,切身体会到了群众的要求和困难,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肩负着群众的信任,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群众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成绩。走访活动中收集上来的群众意见也为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为我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我一定会紧紧依靠群众,从工作作风转变入手,认真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绝不辜负群众的信任,成为一名办实事,走正道的好干部。
第四篇:开展群众教育实践大走访活动感悟
真情连心解民忧 走访解困聚民心
“与百姓连心,为百姓解困”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我严格按照“下基层、走村居、访农户、解民忧、送温暖”的要求开展走访活动。通过与群众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的交流和亲自参与协调、解决、处理民众反映的问题,自身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深切地感受到“大走访”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需要,是改进干部作风的需要,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在前阶段的在走访过程中,本人有几点感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走访要动“情”,以情感人,真情连心
动“情”走访,就要以情感人。人民群众都有自己的感情观,他们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悦,也不会有莫名其妙的愤怒,他们有的只是最真实的情感。在开展大走访时,只有我们对人民群众推心置腹,他们才会对我们坦诚相待,只有我们对百姓投入感情,他们才会认可我们,被我们所感动。
动“情”走访,还要真情连心。我们开展“大走访”不只是要走进百姓家,更重要的是走进百姓心中,用真情换真心。这就需要我们放下“官本位”的思想,学会换位思考,做百姓的“亲人”,然后去拜访“亲人”,了解“亲人”的生活情况,听听亲人的意见、建议,将自己融入老百姓当中。只有通过真情连心,老百姓才会把我们当作亲人,我们才能做百姓的贴心人,才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是走访要用“心”,求真务实,尊重群众
用“心”走访,要兴求真务实之风。开展走访活动就要从小事做起,“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只有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处理,才能累积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才能获取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支持,才能增进人民群众同党政干部的感情。有句古语说的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搞走访如果小事办不好,大事就办不成。一点一滴琐碎的小事能否办好,是直接检验我们依法行政水平、为人民服务能力的尺度,是对我们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综合素质的考验,也是办大事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用心走访,求真务实是必然的要求。
用“心”走访,要学会尊重人民群众。在走访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骄傲自大,看不起群众,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尊重群众很重要,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其实将心比心,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自以为高高在上,高人一等,趾高气扬的人打交道,我们自己不肯,老百姓更不肯。而且我认为在走访之中所说的尊重群众,除了自身要端正态度之外,更多的应该尊重人民群众本身的言语表达、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三是走访要尽“责”,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我们要认识到开展走访活动是我们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增强干群联系的一个良好契机,更是我们关注民生,了解民情民意,解决民忧民困最直接的方式。
尽“责”走访,首先体现在掌握最全面的民情民意。我们基
层干部走访直接深入到农户之中,与中国最广大的劳动群体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有利于我们掌握中国最基层民众关于社情民意诉求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必须认真的研判、分析和汇总,形成走访报告,上报党委、政府,让党和国家知道什么是人民群众当前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为党委、政府开展决策部署提供真实、可靠地依据。
尽“责”走访,其次体现在宣传最新时的政策法规。我们乡镇基层干部走访,立足于农民,就要把与农民群众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对农民群众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到位,讲解透彻。当前,我们要极力做好党十八大精神和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宣传,尽力做好关于种粮补贴、五保、低保、新农保、新农合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其相关事项办理流程的讲解工作,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享受发展的成果,感受国家的关怀。
尽“责”走访,再次体现在解决最关心的问题、难题。我们开展走访活动,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所以,在我们深入到群众中,认真听取了群众的诉求和意见,知道了百姓所反映的问题后,就必须切切实实的解决问题。对于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要争取做到零遗留,我们能够解决的要想法设法的给予解决;自身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向上级反映或者与有关部门协调;对于一些不合理诉求,要耐心解释,让百姓理解。而对于走访中发现的困难群众,我们要真情去帮扶。
尽“责”走访,最后体现在反对走访中的“四风”问题。“四
风”问题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我们要开展大走访活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将反“四风”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将走访“常态化”、“日常化”。我们走访要持之以恒,克服心浮气躁,力戒形式主义,不走马观花,不坐而论道,不好大喜功。
大走访活动是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是检验作风的“试金石”,也是党在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探索。因此,我相信坚持开展大走访活动能够拉近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能够使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能够转变干部作风,强化党员和干部的服务意思;更能够促使我们百万醴陵人,万众一心搞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促进醴陵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开展“人民好公仆”心得体会
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县委号召,我镇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为主题的争做“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重点学习了党史和伟人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并重温了党章,结合创先争优“一讲二评三公示”活动,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本人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通过活动的参与,感触颇深。
首先:我认为当前在全市各级机关中开展 “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市“十件民生大事”、“平安重庆”建设的需要,通过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机关干部争当好公仆,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无论在何种工作岗位上,要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当好人民的好公仆。
其次,在机关作风建设过程中,我认为要真正领会机关作风建设的意义和目的,要明白当前为什么要搞在创先争优中活动中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搞机关作风建设。因为,机关作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既是一个宏观的问题,也是一个微观的问题,既具有政治性,也具有一般的社会性。机关作风包括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机关作风建设是机关人格、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是机关素质的具体反映,是干部职工思想、1
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是机关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党政机关的作风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只有加强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才能提高我们的思想理论水平,科学决策水平和综合协调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机关作风建设中,我要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群众观念,增强自己的“公仆”意识。
最后,在自身工作岗位上,作好坚守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一是要模范遵守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干好本职工作,从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开始,从最小的细节开始,培养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确保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坚持“服务第一,群众至上”的思想,形成“服务在机关,满意在基层”的共识,增强自己、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