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视频观后感
忠于职守,坚守信仰
——观看《红色故事汇》有感
很久没有受到这种心灵的震撼了,观看的时候感觉全身每个细胞都在扩张,然后血液慢慢沸腾。想起去年暑假去慈湖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的肃穆感,觉得自己骨子里深深敬仰那种誓死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看《红色故事汇》之前,告诉自己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学者努力地还原历时真相。一场几乎没有掩护地方的战争打了将近7小时,在枪林弹雨中,我军用完了几乎所有的炮弹,即使是肉搏,只要是为了保守土地,只要能为了战争的胜利,有的抱着敌人滚落山崖,有的拉响了手榴弹同归于尽。枪声暂歇,硝烟未尽,勇士们永远倒在了那一座岛上。
当日军在众多学生中,询问谁才是青年运动的发起人,两位革命家毅然决然的站了起来,义气凛然,没过几分钟他们就牺牲了。
通过观看该片,我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但我可以联想到我们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我们党委中华民族的借方复兴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作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可以更深刻理解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变强,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怎样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的风范,真切领悟到我么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受到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对年轻党员学习和党的牢记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更应该积极学习,学习我们党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品质,深切缅怀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成为传承革命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样的形式凝聚人心,进而激发人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奋斗的进取心。一段段耐人寻味的红色记忆,记录下一个个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感人瞬间,最终以真实、生动的力量打动了我的心。
一名党员就是一名旗帜,虽然我现在还是党员,但我从现在开始就要在生活中树立自己的气质,努力向优秀共产党员的作风靠近,活出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
市场营销121 潘红燕
第二篇:红色微视频《追寻》观后感
红色微视频《追寻》作为党员教育的日常内容,我们需要好好学习,小编整理了红色微视频《追寻》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
红色微视频《追寻》观后感一
通过观看,与会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人民功臣”田又生终其一生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申六兴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三次逆行”,无数群众像唐和恩一样不遗余力支援人民解放军,黄德耀家满门忠烈的传奇、李秀珍炸油条篮子的秘密……观影现场,大家发出赞叹,纷纷被英雄们的感人事迹所折服。
观影结束,大家纷纷表示:正是有了革命先烈的不懈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今后工作中要立足岗位、立足实际,不忘初心,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埋头苦干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学院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红色微视频《追寻》作为党员教育的日常内容,下一步,学院党委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有计划地组织各支部党员观看并开展讨论交流,引导广大党员感悟红色故事、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红色微视频《追寻》观后感二
通过观看,干警们认真学习了五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人民功臣”田又生终其一生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申六兴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三次逆行”,无数群众像唐和恩一样不遗余力支援人民解放军,黄德耀家满门忠烈的传奇、李秀珍炸油条篮子的秘密……观影现场,大家发出赞叹,纷纷被英雄们的感人事迹所折服。
观影结束,大家纷纷表示:正是有了革命先烈的不懈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人民法院的干警,要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立足本职,公正司法,为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而不懈努力。
红色微视频《追寻》观后感三
9月16日至18日,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摸清红色家底、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的要求,省委组织部制作推出了系列红色微视频《追寻》。
为了新中国
共有2100多万革命者捐躯
全国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
就有三百七十多万人
“70年了,你们在那边还好吗?
当年我们过火线入党的时候
只有一个信念
为了解放全中国
如今,国家富强了
你们却再也看不到了”
“党员干部不能谋求私利和特权
多为大家着想
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
是共产党从胜利
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
“当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
共产党员要挺身而出”
本片讲述了四位老党员
在建国前的革命故事
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在各自岗位做出的突出贡献
展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革命本色
第三篇:视频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导 演: 金铁木薛继军 地 区: 内地
类 型: 传记/年代/微电影 国语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没有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没有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更不可能亲身游历那座精妙绝伦的“万园之园”。原来,圆明园的历史并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圆明园”这个名字已然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的名字了,它代表着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让国人最具民族自豪感的“园中之最”,更是让其后千千代代的国人为之神往、抱憾和缅怀的绝代佳作。
《圆明园》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它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尤其是清晰而又不卑不亢的旁白描述,此起彼伏的视觉冲击,不快不慢的拍摄节奏,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中国屈辱历史的爱国教材,更是中华璀璨文化的爱国教育蓝本。
在圆明园宏伟壮观的建筑背后,我看到了雍正的艺术情操和治国的雄心壮志,乾隆的狂妄自大和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与描绘,都难在那满目苍夷、断壁残垣中,寻找到其300年前的模样,而这部史诗帮我们再现了这场举世瑰造的绚烂多姿,历史也在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与迷人。
圆明园因清王朝的繁盛而横空出世,颇有一种俯瞰世界的姿态,却也随着清朝的腐败趋向消亡。这种消逝好像秋天的落叶,灿烂了一个夏天,终究还是随着夏天一起走了,走得那样义无反顾。我觉得它的毁灭应该是一种必然。它确实不属于我们,它只属于那个逝去了的大清王朝。它注定和阿房宫一样不属于后世的我们。它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任凭我们猜测臆想,让圆明园的“一生”多了一丝凄美,让人心生怜爱。圆明园这个华丽的梦,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这其中就包括雍正和乾隆。当梦醒时,也许只有那个时候的咸丰和那个时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身处的世界,直到这个梦变得支离破碎,才看清这个世界。但是即便如此,即便这个梦已经醒了,结束了,还是有人不愿从中醒来,期望着梦的延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列强不断入侵与吞占中国的时候,大清皇帝还是从努尔哈赤一直走到了溥仪,这才真正从本质与形式上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圆明园在清朝灭亡前被毁,也许预示着什么,但是遗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官员也罢都没能做出改变,也无法改变什么,预示终于变成了现实,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赏复原后的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的同时,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发出叹息。这个当年大清王朝为自己筑的梦,一个令今人不止幻想过一次的梦被毁,谁之过失?难道真如维克多·雨果所说那样,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会出现的仙境是毁于格兰特将军及其士兵之手?如果引燃炸药的是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那么我想,埋藏导火线的必定是是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帝国。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哪怕是内火战乱、外敌入侵,就算是在最为孱弱的宋朝,中国的国力依然排名第一。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曾经极度繁荣的帝国在最后倒在了西方的火器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后的科技、僵化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我们拿着弓箭与大刀的士兵们才会在列强的大炮与火枪面前宛如手无缚鸡之力。我仿佛可以听到可恶的老外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中国在“天朝大国”的美号中迷失了自己,封闭了自己,也断送了自己的未来,终将一代圆明园断送在敌人的炮灰之中。“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先人给予我们的血的教训。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因此,我才不支持重建圆明园,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这一块代表着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疤痕,就屹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这么的触目惊心,只有这样,才能时不时地提醒与督促着当今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一国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教训,国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同人民一起一心一意谋发展,谨记这为了忘却的纪念——圆明园。
第四篇:视频观后感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校党总支组织学习焦裕禄同志精神,一共看了两次视频,有电影《焦裕禄》,还有《焦裕禄事迹纪录片》,焦裕禄同志忘我工作,死而后已,去世时才四十二岁,一九**年五月去世,到今天正好半个世纪了,现在他如果还活着,才九十二岁,其精神可歌可泣,看完视频,感触很深。
一、需要知道焦裕禄精神的本质和精髓,我查阅了一下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是:艰苦创业,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开拓进取,坚忍不拔,无私奉献,一心为民,以民为本,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而精神精髓只有八个字:克己奉公,无私奉献。
二、是对照焦裕禄精神进行自我剖析。
(一)、工作中不能大胆创新。
前些日子,一中物理组来我校听课学习,他们发现课间有很多学生到高二物理组找老师问问题,对我们表示羡慕,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要求学生划分物理学习小组,与学生约好问题的时间,已经是很多年来形成的习惯,这都引起外校同行们的兴趣,那我们为什么不制定更好的学生问题制度?例如:每天利用课间或自习时间让部分学生轮流寻找问题,物理组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形成更好地与老师交流的平台,既让学生解决了问题,又让老师了解了学情。
又如我们经常强调寓教于乐,曾经也试图把很抽象的《楞次定律》编成顺口溜,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但是往往停留在了想法上,教学方法太单一,使本来就难的物理课堂乐趣不多。
(二)、专业技术水平进步不快。
学无定法,教无恒方,物理教学中主要吃老本,物理学是经典的,但教学方法应该是不断进步的,尽管有一些进度紧、容量大等客观因素,但教学方法可以再丰富一些,例如学生上黑板做题、组织有效的考试、针对性的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实验教学等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
(三)、带动影响周围同志还做得不够。
尽管引导学生大胆到办公室问老师问题等方面,在教研组内也起了部分带动作用,但是因为能力等方面影响,大部分只是自己努力干好工作,积极带头的效果不明显。
三、离焦裕禄精神会无限靠近
认为自己工作的精细化程度还有足够大的待提升空间,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管理工作,所以下一步打算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机会,努力克服问题的多种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升学欲望,努力引导学生提高学习中的努力程度,也让自己的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第五篇:视频观后感
关视频谈不文明现象
校园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游畅于校园之中,若双目所及处处皆是一片温馨和谐,文明清净的景象,那将令人何等的爽快。但若每走一步尽见到些肮脏污垢之象、粗俗奢侈之风,谁都不愿意在此驻足,更别说长留于此了。然而,越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和发生的事就越不可避免的出现。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亦不例外,通过观看本次的视频,希望以后大家都能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改正,还一个美丽的校园。
首先是校园里的说话用语粗俗,满口脏话。虽然人与人的差别千千万,即使都为学生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文质彬彬,但我们对人言行的基础的标准是一致的。作为在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不说脏话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然而许多人却连这点都达不到,一出口就是脏话连篇,对同学说说倒没什么,即便他们听不顺眼也的照顾一下同学的面子,至多也是叫你以后少跟他说这种话;但倘若跟外人说这种三句含两句脏词的话,后果有可能是发生一场口舌之争,也有可能会打架。这已经不能算作小事了,如果说脏话习惯了的话,到社会上做事时要是在哪个关键时刻冒出一句不该说出的脏话来,说不好就会误了大事。有的同学觉得说脏话很酷、很有个性,甚至有的女同学也说脏话,这是非常不能容忍的。
其次是浪费粮食水电现象,有些同学不知是小学时未曾读过《悯农》还是有万贯之财,丝毫不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买贵点的也无可厚非,就是自己吃不完也偏要买那么多。自己糟蹋食物不说,还让别人饱受无粮之苦。再说说水电的浪费,都说我们学校很有钱,因此一般的人在公共设施的场合如教学楼、卫生间等用起水、电来是毫不珍惜。一到教室,容纳200多人的房子即便是一人进去也要把所有的灯打开,夏天更是电风扇空调一起上,开起来是毫无二话,而不用时却留下个明亮的教室理也不理,绝不将开关边墙壁上“请走时熄灯”的字眼放在眼底。用电在某些场合(比如自己宿舍)还会省着用,用水便真的哗哗啦啦的绝不留情,洗一次衣服少也要放它四五桶水,全校学生每天浪费的水真的不可估算。第三是践踏污染草坪现象严重,草坪是学校绿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春天夏季看见油油的绿草让人顿觉生命力的旺盛,青翠的绿叶还以净化空气,让我们的生活空间被新鲜的空气环绕。但是许多人为图近便还是无所顾忌的从草坪上来往,弄得草地斑痕累累不说,还要往里面留点“记念品”,搞得草坪脏乱不堪,让人看得又心疼又难受,孰不知他们这般行径污染环境又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令人气愤。
第四是乱涂画破坏课桌、公物现象严重,或许这类事情本就不是该在我们之中发生的事,作为个大学生连这么点爱护公物的公德心都没有实在是不可理喻。而坐在教室里随便找个位子你都有可能发现桌子在或凳子底下有或黑或蓝的字迹,看到干干净净的桌凳满目疮痍令人着实心痛啊!而更为郁闷的是有时候大班课时迟去了点找个位置居然还是没有凳子的。还有教室的后门、窗帘都难逃被辱的命运。试问那些造事者何以这般跟自己跟他人过不去呢?或许这样能在你心情不好时暂时发泄一下或心情好时表达一下,但你爽了之后想过他人的感受吗? 很多不文明现象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大学生能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讲文明,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共同筑造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