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ADCAM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为期两周的以增强机械专业学生的竞争能力为目的的CAD/CAM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作为3班第一组的组长,我感触很多,学到很多。作为组长,我做了如下几个工作:
1.负责本组的人员安排(根据每个同学的特长将其分到指定的小组); 2.材料尺寸大小、类型的拟定,零件加工的工序设定; 3.采购原材料;
4.在金工车间加工;
5.完成工序卡、工艺卡以及刀具卡的制作。
在这期间,车间的加工让我学会了线切割机器如何穿丝、绘图以及加工的整个过程,算是初步掌握了一项技能,确实是受益匪浅。数控铣床的学习和使用,使我们从理论学习转到了实际生产,同时我们对加工参数的设置有了感性的认识,如下刀位置、下刀方式、进退刀参数以及刀具切削间距的设定等等。后期的卡片制作,知道了如何安排最合理的工序,每个工序需要怎么样的工艺以及刀具的选择等等实用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两周的实训,我们将3年来的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训,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专业的先进性,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术,也学会和认识到团队合作在整个项目中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以后从事机械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08机械3班 0800101312
某某
第二篇:CADCAM课程设计总结
《CAD/CAM技术训练》总结
CAD/CAM技术训练课程设计是材料成型CAD/CAE、材料成型CAM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应用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对两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原理、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全面训练。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重要手段。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具有模具设计、成型分析及数控加工的思想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使用CAD/CAE/CAM的基本技能,如造型、分模、成型分析、格式转换、模型预处理、自动编程等,使学生能够结合工程实际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并能对主要零件进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操作。
在本次课程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认真负责指导、学生努力工作,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本课程设计总结如下:
1.教学内容的准备。指导教师根据本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和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甄选并反复进行讨论,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产品,做到难易适中,工作量饱满并能全面训练和考核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2.教学指导的过程。准确的对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并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指导计划,针对整体问题进行整体答疑,统一辅导,安排机动时间针对学生个别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
3.最终成绩评定。本课程设计的成绩由平时成绩(30%),答辩成绩(30%),与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绘制情况(40%)综合评定获得。
通过本次设计,学生重新梳理了所学的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设计中,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在复杂的思考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设计,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在本次设计中还是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设计中有的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个别学生表现出专业知识的不扎实,此外部分学生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不规范,图纸绘制欠规范等。
材料加工工程系
2014.12.25
第三篇:《模具CADCAM》课程设计
景德镇陶瓷学院
《模具CAD/CAM》
课程名称 模具设计 ___
院 系: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___ 专 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__ 姓 名: __陈俊 _____ 学 号: 200910340116_____ 指导教师: 刘文广_________
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10日—14日
目录
1.原始数据及资料 1.1课程设计任务 1.2完成的工作量 2.对设计课题的分析
2.1选择并分析原材料的工艺特性和成型性能 2.2分型面位置的确定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3.设计计算
3.1浇注系统的设计 3.2成型零件的设计 4.模具结构设计 4.1 准备工作 4.2创建模具模型 4.3设置收缩率 4.4设置分型面 4.5分割体积块
4.6产生凸模、凹模零件 4.7设计浇道系统
4.8设计完成后所产生的零件
5.设计小结 6.参考文献
一:原始数据及资料
图一:零件cad图
⒈ 课程设计任务
根据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10日—14日
指导书提供的CAD图及相关参数,用UG6.0来进行其注塑模具成形部分的设计(型腔、型芯等)。
⒉ 完成的工作量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课程设计目的,本人的设计任务,设计步骤,结论,心得体会和建议;
2、上交完成的零件模型和模具相关UG6.0文件(电子文档)。
二:对设计课题的分析
Ⅰ、选择并分析原材料的工艺特性和成型性能;
①件的使用要求
塑料制件主要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设计,由于塑件有特殊的机械性能,因此设计塑件时必须充分发挥其性能上的优点,补偿其缺点,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塑件的形状尽可能地做到简化模具结构,符合成型工艺特点,在设计时必须考虑:
(1)塑件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刚性、韧性、弹性、吸水性等;(2)塑料的成型工艺性,如流动性;
(3)塑料形状应有利于充模流动、排气、补缩,同时能适应高效冷却硬化(热塑性塑料)或快速受热固化(热固性塑料);(4)塑件在成型后收缩情况及各向收缩率差异;
(5)模具总体结构,特别是抽芯与脱出塑件的复杂程度;(6)模具零件的形状及制造工艺。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塑件设计原则:
(7)在满足性能和使用条件下,尽可能使结构简单、壁厚均匀、连接可靠、安装使用方便。
(8)结构合理,用简单的加工方法就能完成模具的制作。(9)减小成型加工后的辅助加工。②塑件材料的选择与成型特性
因为此零件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因此选择PP作为其原料。
③材料性能:聚丙烯的成型加工性好,成型的方法很多,如注塑,吹塑,真空热成型,涂覆,旋转成型,熔接,电镀和发泡等,并可在金属表面喷涂。其中注塑成型的比例大,注塑温度在180~200之间,注塑压力在68.6~137.2Mpa。模具温度为40~60℃。预干燥温度在80℃左右。应避免PP长时间与金属壁接触。聚丙烯的二次加工性很好,其印刷性比聚乙烯好,照相凸版,胶版,平凸版等印刷方法均可使用,要获得良好的耐热,耐油,耐水等要求的印刷性能,须经电晕放电处理等再行印刷。PP 的 注塑模工艺条件 : a)干燥处理:如果储存适当则不需要干燥处理。b)熔化温度:220~275C,注意不要超过275C。模具温度:40~80C,建议使用50C。结晶程度主要由模具温度决定。注射压力:可大到1800bar。c)注射速度:通常,使用高速注塑可以使内部压力减小到最小。如果制品表面出现了缺陷,那么应使用较高温度下的低速注塑。流道和浇口:对于冷流道,典型的流道直径范围是4~7mm。建议使用通体为圆形的注入口和流道。所有类型的浇口都可以使用。典型的浇口直径范围是1~1.5mm,但也可以使用小到0.7mm的浇口。对于边缘浇口,最小的浇口深度应为壁厚的一半;最小的浇口宽度应至少为壁厚的两倍。PP材料完全可以使用热流道系统。
d)Ⅱ、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根据塑料结构形式,分型面选在如下图所示:
图二:分型面位置图
Ⅲ、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1)型腔数量的确定
该塑料精度要求不同,又是大批量生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考虑到模具制造费用,设备运转费用低一些初定一模八腔的模具形式.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分析可知,本模具采用一模八腔,双列直排,推件杆推出,流道采用平衡式,浇口采用潜伏式浇口,采用双分型面,结构形式采用派生模.三.设计计算
Ⅰ.浇注系统的设计
1.主流道设计 1).主流道尺寸
根据所选注射机,则主流道小端尺寸为 d=注射机喷嘴尺寸+(0.5—01)=2+1=3mm 主流道球面半径为
SR=喷嘴球面半径+(1—2)=12+2=14mm 2).主流道衬套形式
本设计虽是小型模具,但为了便于加工和缩短主流道长度,衬套和定位圈还是设计成分体式,主流道长度取40mm,约等于定模板的厚度,见图,衬套如图,材料采用T10A钢,热处理淬火后表面硬度为53HRC---57HRC.图三:主流道衬套
3).主流道凝料体积 Qi4dnZ502.4mm0.5cm233
4).主流道剪切速率校核
由经验公式
r3.3QvR33.37.090.2393750003qVQ主q分q塑件0.880.442.7727.092cmRn(35)222mm
主流道剪切速率偏小,主要是注射量小,喷嘴尺寸偏大,使主流道尺寸偏大所致.2.分流道尺寸
1).分流道布置形式
分流道应能满足良好的压力传递和保持理想的填充状态,使塑料熔体尽快地经分流道均衡的分配到各个型腔.因此采用平衡分流道,如图.2).分流道长度
第一级分流道L1=50mm, 第二级分流道L2=10mm,第三级分流道L3=15.5mm.3).分流道的形状,截面尺寸以及凝料体积(1).形状及截面尺寸
为了便于机械加工及凝料脱模,体设计的分流道设置在分型面上定模一侧,截面形状采用加工工艺性比较好的梯形截面,梯形截面以塑料熔体及流动阻力均不大,一般采用以下面经验公式来确定截面尺寸,即:B0.2654M4L1.996mm根据参考文献(1)取B=4mmH23B2.67mm.取H3mm分流道截面形状如图:
图四:分流道截面形状
从理论上L2,L3分流道可比L1截面小10%,但为了刀具的统一和加工方便,在分型面上的分流道采用一样的截面.(2).凝料体积
分流道长度L=50+10*2+15.5*4=264mm 分流道截面积A432310.5mm2
凝料体积q分26410.52772mm32.772cm3 4)分流道剪切速率校核
采用经验公式r3.3qR31.08103
在 51025103 之间,剪切速率校核合格
式中, qvt340.4421.768cm2A23
0.1775Rn 式中,t=注射时间,取1s A-------梯形面积0.105cm2
C-------梯形周长1.3cm
5).分流道表面粗造度
分流道表面粗造度R要求很低,一般取0.8---1.6 um 即可,在此取 ,如图所示.3.浇口的设计
根据外部特征,外观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应看不到明显的浇口痕迹,采用潜伏式浇口,在开模时对浇口自行剪断,几乎看不到浇口的痕迹.1)潜伏式浇口尺寸的确定
由经验公式得, dnC4A0.98mm
式中 Adhr22069.456mm2
n=塑料材料系数取0.6 C=塑件壁厚的函数值取0.242 浇口截面形状如图所示,浇口先取 ,然后在试模时再调整.2)浇口剪速率的校核
由点浇口的经验公式得 r4qR361244.488s
剪切速率的校核合格.4.冷料穴的设计(1)主流道冷料穴
如图所示,采半球形,并采用球形头拉料杆,该拉料杆固定在动模固定板上,开模时利用凝料对球头的包紧力使主流道凝料从主流道衬套中脱出.2).公流道冷料穴
在分流道端部加长5mm,作分流道冷料穴.1.3, 成型零件的设计
模具中确定塑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的零件称为成型零件.在本设计中成型零件就是成型外面的凹模,成型内表面的凸模.各类成型零件的尺寸设计 1.凹模(型腔)塑件四周就一个整体,且无螺纹和其它外部特征,可用整体式,而且加简单,成本低
图五:凹模
2.凸模(型芯)
塑件凸模四周就一个整体,且无螺纹和其它外部特征,可用整体式,而且加简单,成本低
图六:凸模
四.模具结构设计
零件如下图
图七:零件图
Ⅰ、准备工作:
启动UG 新建一个文件,名称自定。如下图
模型的绘制
Ⅱ、创建模具模型
三、打开注塑模向导
点击分型—区域设计—MPV初始化 如图:
点击设置区域颜色 如图:
选择拉伸命令,创建分型面
分型面创建完后,进行定义区域,如图
区域缝合,如图
创建方块,如图
创建方块完毕后,进行修剪体
打开图层设置,把分型面等图层关闭,如图:
最后完成的开模模拟分解图如下:
VII、设计浇道系统
浇道系统设计参照设计部分
VIII、设计完成后所产生的零件
模具设计完成后应该有如下文件(包括最初设计的零件)
五.设计小结
由于塑件结构比较简单,我运用了求差法直接分模,而不是利用常规的moldward里的注塑模向导进行分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单有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说明了模具设计的灵活与多变,以后进行模具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具设计。通过这次设计我对本学期所学的《塑料成型模具》课程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但由于缺乏实际生产制造的实践经验,设计中难免有与实际条件不相符的地方。这要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逐步吸取经验,不断改进。在这次设计中,我巩固了模具设计的专业知识,也加强了UG软件的运用,可以说我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塑料模具设计制造与应用实例》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员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塑料模具设计》卜建新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塑料模具设计》申树义、高济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塑料模具设计手册》《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编委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5、《塑料制品成型及模具设计》叶久新、王群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6、铁梁主编《模具设计指导》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8
第四篇:CADCAM技术
1.CAD/CAM技术
是以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其系统软件为基础,综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几何、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人机工程、控制理论电子科技学科等知识,以工程应用为对象,实现包括二维绘图设计、三维几何造型设计、工程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数控加工编程、仿真模拟、信息存储与管理等相关功能。
2.广义、狭义CAD/CAM技术 【广义CAD/CAM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整个过程及与之直接或者间接的活动【狭义CAD/CAM技术】是指利用CAD/CAM系统进行产品的造型、计算分析和数控程序的编制。.CAD/CAM系统
主要有有关的硬件系统和相应的软件系统构成,硬件系统主要有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组成,包括主机,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网络通信设备以及生产加工设备登;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支撑和应用软件。4.CAD/CAM系统分类
①根据使用的支撑软件的规模大小【CAD系统,CAM系统,CAD/CAM集成系统】②根据CAD/CAM系统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及其信息处理方式【主机系统,工程工作站系统,微机系统】③根据CAD/CAM系统是否使用计算机网络【单机系统,网络化系统】 5.【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光笔,数字化仪,图形输入板,触摸屏,扫描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机,生产系统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工作站,网卡,通信电缆,集线器,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应用软件】在系统软件的基础上,针对某一专用领域的需要而研制的软件 6.计算机图形学
计算机图形学是利用计算机系统产生,操作,处理图形对象的学科,图形对象可能是矢量图形也可能是点阵图形 图形生成技术与算法
【线段】DDA法、Brcsenham法,逐点比较法【圆弧】DDA法、逐点比较法、正负法【区域填充】简单递归填充算法、扫描区域填充法【自由曲线和曲面插值】曲线或曲面的拟合、曲线或曲面的插值 7.几何建模
几何建模就是以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方式,对几何实体进行确切的定义,赋予一定的数学描述,再以一定的数据结构形式对所定义的几何实体加以描述,从而在计算机内部构造一个实体的模型。
8.三位形体的几何信息、三维形体的拓扑信息
【三位形体的几何信息】一般是指一个物体在三维欧式空间中的形状位置和大小【三维形体的拓扑信息】指一个物体的拓补元素的个数,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确定物体表面邻接关系。9.三维几何建模系统 线框建模,曲面建模 实体建模 【线框建模原理】是由一系列的点、直线、圆弧及某些二次曲线组成,藐描述产品的轮廓外形。特点:所构成的实体模型只有离散的边,而没有边与边的关系,既没有构成面的信息,由于信息表达不完整,在许多情况下,会对物体形状的判断产生多义性。【曲面建模原理】通过对实体的各个表面或曲面进行描述而构造实体模型的一种建模方法。特点:增加了面的信息,提高了三维实体信息的完整性、严密性,能够完整的定义三维立体的表面 方法:贝赛尔曲线、B样条曲线、NURBS曲线【实体建模原理】通过定义基本体素,利用体素的集合运算或基本变形操作构造所需要的实体。特点:覆盖三维立体表面与实体同时生成 10.常用曲面的构造方法与构造特点
①线性拉伸面:将一条剖面线沿某一方向滑动扫成曲面②直纹面:给定两条相似曲线,具有相同次数和相同的节点矢量,将两条曲线上对应点用直线相连③旋转面:将平面内定义的曲线绕某一轴旋转360度得旋转面④扫描面:一条剖面线沿另一条线滑动两者产生扫描平面
11.实体建模中实体建模方法:【体素法、扫描法】体素法通过基本体素集合运算构造几何实体建模方法。包括【基本体素定义、体素之间的集合运算】扫描法【平面轮廓扫描、整体扫描】计算机内部表示:边界表示法,构造立体几何法,混合表示法,空间单元表示法 12.比较边界表示法与构造立体几何法在描述同一物体时的区别和方法:
①边界表示法:强调实体外表的细节,详细记录了构成物体的所有几何元素的几何信息和相互之间连接关系的拓扑信息,将面、边界、顶点的信息分层记录,建立层与层之间的联系。在数据管理上易于实现,也便于系统直接存取参数。②构造立体几何法:形体结构清楚,表达方式直观,便于用户接受,且数据记录简练。缺点是数据记录过于简单,在对实
体进行显示和分析操作时,需要实时进行大量的求交计算,降低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不变表达具有自由曲面边界实体。13.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是以现代计算力学为基础、计算机仿真为手段的的工程分析技术,试试先产品优化设计的重要技术。主要包括有限元法FEM,边界元法BEM,运动机构分析、气动或流场分析、电路分析或磁场分析等。关键是在三维实体建模的基础上,从产品的方案设计阶段开始,按照实际使用的条件进行仿真和结构分析,按照性能要求进行设计和综合评价,以便从多个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 14.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把要分析的连续假想体分割成有限个单元所组成的组合体,简称离散化。这些单元仅在顶点处相互连接,称这些连接点为节点,而且他们相互连接在有限个节点上,承受等效的节点载荷、并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变形协调条件把这些单元重新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组合体,再综合求解。结构及组成【前置处理程序、主分析程序、后置处理、用户界面、数据管理系统、共享的基础算法】
15.前置、后置处理程序 【前置处理程序】基本任务是根据输入对象的几何信息进行有限元几何造型,按照用户拟定的计算机模型自动生成网络,以及进行不同密度的网格见的转换和修补等,它具有实体建模与参数化建模、构建的布尔运算、单元自动划分、节点自动编号与节电参数自动生成、在合计材料参数直接输入与公式参数化导入、节点载荷自动生成、有限元模型自动生
成等功能【后置处理程序】功能主要包括绘制应力、应变、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空间变化的曲线图。同时还要求能在主分析程序的结果进行加工,如坐标变换、差值、曲线光顺、修定输出结果,以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数据平滑各种物理量的加工显示,针对工程或产品设计要求的数据检验与工程规范校核,设计优化与模型修改。16.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逻辑方法,它能在所有可行的设计方案中进行最优的选择,在规定条件下得到最优设计结果。极大提高了科研、生产的设计质量,缩短了设计周期,节约了人力物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目标函数、设计变量、约束条件】
17.CAPP系统分类 【派生式CAPP】利用结构的相似性,通过对系统中已有零件工艺规程的检索得到相似零件的工艺规程,并对此进行编辑修改【创成式CAPP】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在知识库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决策逻辑推理,创造性解决工艺设置问题。18.CAPP系统基本组成和功能 ①零件信息的输入【将零件的图形输入到CAPP系统中】②系统的管理【用户权限与账号的管理、系统参数的设置、系统数据的备份、对各种制造资源数据和工艺知识进行维护和管理】③零件工艺设计【生成零件的工艺文件】④工艺文件输出【采用纸质文档形式,按标准的格式进行预览并打印输出;采用电子文档形式,直接作为机床的加工参数,输出到CAM系统中】⑤系统界面【一般有系统的各种下拉菜单或其他形式的菜单,各种功能的实现均在菜单和对话框中进行】 19.CAPP系统在制造信息化起的作用
①建立产品和制造零件的工艺过程文件②替代工艺设计人员的手工操作③规范产品制造工艺④使各种优化决策方法的实现成为可能
20.CAPP系统零件信息的描述 ①数字编码描述法②语言文字描述法③特征信息描述法 21.派生式CAPP系统
主要特征是检索预置零件的工艺规程,实现零件工艺设计的借鉴与编辑。分为【基于GT技术的CAPP系统、基于特征的CAPP系统】
22.逆向工程、顺向工程 【逆向工程】又称反求技术和逆向设计,是将已有的产品模型转化为工程设计模型和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解剖、深化和再创造的一些列分析方法和应用技术的组合,可有效的改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力,是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进而创造和开发各种新产品的重要手段。【顺向工程】是从预期功能和规格目标开始,构思产品结构,然后进行各个部件的设计、制造以及检验,再经过组装、整机检验、性能测试等程序完成整个开发过程。
23.逆向工程的四个核心步骤 ①零件原型的数字化②从测量数据中提取零件原型的几何特征③零件原型CAD模型的构建④CAD模型的检验与修正【关键步骤:零件的数字化、计算机辅助反向建模】 24.快速原型制造
又称为快速出样件技术或者快速成型法,与传统材料的加工方法不同,它是采用材料累加的方法逐层制作。
第五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推荐]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C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C语言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C语言更是毋庸置疑。在上课之前,就经常听同学说,C语言很难学,确实,刚开始听课时觉得老师不知所云。不过,发现对后续内容的预习后,前面的疑团都迎刃而解,这让我对C语言的学习更有信心。
计算机最重要的就是上机操作,自己编写程序,在VisualC++运行,刚开始经常会出现错误,经过分析改正后,终于能够运行了,就觉得特别激动。
课程设计是一个把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撰写报告结合为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我们缜密的思维和坚持不解的毅力,更磨练了一个队伍的团结互助的精神。只有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将课程设计的所有环节都顺利的完成。另外程序设计中我们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我们独自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有了一个提高,这有利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同时这整一个过程,也使我们对程序编写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思想,因为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撰写报告这些过程是环环相扣的,绝对不可能独立进行。
课程设计是学习《C程序设计》后对知识的全面测试,刚拿到题目时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觉得很复杂,经过和小组成员的讨论,上网查资料,逐个问题逐个击破,问题不再那么复杂。通过课程设计,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知识漏洞,编写程序时,经常会出现低级错误,很多知识点都不熟悉。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一定要投入更多精力学习C语言,以课本为基础,请教老师,与同学讨论,参考资料,上机操作,我相信我一定能把C语言学好。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这两门学科都属于电子电路范畴,与我们的专业也都有联系,且都是理论方面的指示。正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在本学期暨模电、数电刚学完之际,紧接着来一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的任职,而且还及时、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两周的课程设计,先不说其他,就天气而言,确实很艰苦。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大部这两周都被高温笼罩着。人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很迟钝的,简言之,就是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天气本身炎热,加之机房里又没有电扇、空调,故在上机仿真时,真是艰熬,坐下来才一会会,就全身湿透,但是炎炎烈日挡不住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完了课程设计。
在这次课程兼职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心得体会 www.xiexiebang.com)比如在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时,我就弄了很长时间,先是远离不清晰,这直接导致了我无法很顺利地连接电路,然后翻阅了大量书籍,查资料,终于在书中查到了有关章节,并参考,并设计出了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的电路图。但在设计数字频率计时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了。我同样是查阅资料,虽找到了原理框图,但电路图却始终设计不出来,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用数字是中来代替。在此,我深表遗憾!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巩固了先前学的模电、数电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令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希望今后类似这样课程设计、类似这样的锻炼机会能更多些!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
学习vb程序已经一个学期了,但是感觉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但是最近几个课时的课程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程序语言设计,并且感觉这是一种乐趣,开始喜欢这门课程了。
然而,我深刻体会到这门课程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也学好的,学习这门课程不仅需要细心严谨的态度,还需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程序设计中最恰当不过了,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代码就可以使你的整个的程序无法进行,有时候绞尽脑汁也没能找出错误所在,只好老老实实的从新进行编写工作。所以课程不仅理论性强,实际操作性更强,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很难学好这门课程。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科学的方法,还包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门课程,并且让自理论性和实践性在自身得到充分的发挥,用细心严谨的态度去认识事物,且希望通过这次的实践操作可以让我更好地学习vb程序设计。
CAD/CAM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四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我国制造业正在广泛的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数控技术的竞争。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机械专业学生的竞争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2周的CAD/CAM综合实训。
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通过两周的数控综合实训,使我们更深一步地认识和掌握CAD/CAM软件,并深刻体会到了自动编程软件(mastercam)在数控机床加工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铣削部分。通过学习使我们从理论学习转到了实际生产,同时我们对加工参数的设置有了感性的认识,如下刀位置、下刀方式、进退刀参数以及刀具切削间距的设定等等。
我们加工的零件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十分的耗时间,因为要大量的使用线切割,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我们经历了穿丝、绘图、加工的整个过程,算是初步掌握了一项技能,确实是受益匪浅。
此次实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适用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两周实训让我们更好的巩固理解并掌握CAD/CAM的有关知识。达到能熟练、独立的使用CAD/CAM软件配合数控机床,进行合理有效的完成产品加工。
经过两周的实训,我们认识到了我们专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以后从事数控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到了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团队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