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工作总结范文
传承经典文明、营造诗化校园
——韩营小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中华经典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诗教文化氛围,激发师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喜爱吟诵古代经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厚学生的精神底蕴,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经典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做到了每一项活动从计划到实施方案,活动经过到项目总结,每一项都做到完善。实现了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背经典的综合能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晨会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
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经典诵读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和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诵读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主任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语文教研组负责活动方案的起草、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建设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经典诵读的有效举措。①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活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②钻研业务,以“教学沙龙”、网络为载体,组织教师阅读经典原著,并开展“四个一”(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成果作品)读书活动。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制定学校经典阅读方案
(1)、每学期伊始由教导处制定统一的阅读要求。规定各年级的古诗诵读篇目。并在学期末对古诗诵读情况进行检查。
(2)、向各个年级推荐经典阅读篇目。
(3)、各学段开展不同的阅读活动。
低年级:以童谣、童话故事为主,展示形式为童谣传唱表演、讲故事比赛、编演童话剧等;
中年级:以成语、对联、名言警句为主,展示形式为成语故事会、擂台赛、对对子比赛等;
高年级:以词、古文、现代美文为主,展示形式为课本剧表演、征文、知识竞赛、自办小报等。
3.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一)、一天“四诵读”。
1、晨读:每天早读课利用10分钟集体诵读诗文,一周背诵一篇经典诗文。
2、午读:每天中午收听广播,由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向学生诵读寓意小故事或朗读经典诗文。学生可跟读、跟背、跟唱。
3、路诵: 每天中午、下午放学,以班级为单位,齐背诗文,走出校门。
4、夜诵:每天晚上回家,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诗文诵读内容。
(二)、用好“两课”。
1、阅读课:各年级阅读课作为经典诗文诵读辅导课。
2、综合实践活动课:把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三)、少先队活动将诵读经典诗文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少先队每天对每班的诵读情况进行检查,将学生的诵读情况纳入星级中队积分,评选“诵读优秀班级”。学校开展评选“诵读之星”和“优秀阅读之家”的活动。
(四)、成立经典诵读小组,开展读书活动。
我们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其中经典诵读班已成立。我们学校阅读室每周两次对全体师生开放。还定期组织“我与书的故事”的演讲比赛,“经典伴我成长”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
抓好古诗文诵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全体师生都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学们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遵纪守则,有礼有节,而这将为同学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经典诵读水平。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坚持不懈,积极推进,将经典诵读与师生的行为品质结合起来,我们坚信经典诵读活动将会助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学校将会变得更加的完美。
第二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总结》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解读传承经典诗文,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经典诗文诵读》,并全面实施教学。现将我校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二、落实活动方案
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除安排的校本课外,每周四下午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每晌上课前10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三、活动收获与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在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引领他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
END
—
第三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决定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让他们拥有熔铸在经典中的中华文化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所以《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
1、优化儿童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长期在圣贤之道中受到熏陶,使之自然提升儿童的品味与内涵,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
2、提高儿童的专注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参与活动的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经典诵读,并欣赏一些经典音乐,儿童能平心静气地学习,提高其专注力。
3、强化儿童的记忆力。6-13岁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大量诵读,将大大增强儿童的记忆力。
4、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儿童背诵优美的文化经典,自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不管是在书面,还是在口语交际中都将有大的收益。
5、增强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要让儿童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增请兴趣,提高理解,感悟鉴赏、评价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带动其他科目学业成绩与各科技能的提高。
7、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在经典诵读中,开发儿童的左右脑,使之均衡发展,提高学习力,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并且使儿童在学才艺等技能均有所提高。
三、课程内容
(1)显性课程:包括国学经典诵读和吟唱、古诗古韵的表演、诗人的故事、民族乐器的弹奏、名人名句的应用、作品的欣赏和书画的练习等。
(2)隐性课程:包括语文拓展型课程、艺术节、升旗仪式、校训、少先队活动、行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等。
教材建设:
(1)成立教材编写小组,制定《经典诵读》课程的教材编写方案,定时讨论、交流和修改编写的材料内容。
(2)组成教材课堂实践小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有效性研究。
四、教学建议
通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生活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懂得基本的人生道理,学会感恩等,懂得做人的道理,强化责任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五、课程管理
1、建立运行机制
(1)工作小组组长负责校本课程的规划。副组长经常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每年调整充实一次本方案。
(2)工作小组成员:负责本方案的落实和实施以及日常教学管理与评价。
(3)任课教师:合作研究课程的开发,制订教学计划,研究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4)建立课程研究小组,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案。
2、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对实施校本课程的认识,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校本课程承担的工作量与必修课程一样,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作为考评、晋级、评优的依据。
(3)加强师资培训。采用自培与他培结合的方法,为课程实施提供教学技能支持。
六、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过程评价,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
1、过程评价: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性、过程性和创造性(情感、态度、意志、合作、能力)为依据,给予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2、多元评价:主要由学生自评和学习伙伴(包括学生和老师)的他评。
3、当堂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第四篇: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总结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解读传承经典诗文,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经典诗文诵读》,并全面实施教学。现将我校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二、落实活动方案
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除安排的校本课外,每周四下午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每晌上课前10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三、活动收获与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在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引领他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
龙山路小学 李春梅、马红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其中,“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一、学习目标
在进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时,我们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思维特点,确定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
第一学段——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逐步喜欢经典,有主动诵读的愿望,以诵读经典为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诵读经典;积累一定数量的诵读内容。第二学段——在丰厚积累的基础上,浓厚诵读经典的兴趣;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一定感情地诵读;学习利用注释简单理解经典内容;背诵相应数量的诵读内容。
第三学段——培养主动阅读的愿望,培养读书习惯;学习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诵读材料;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恰当引用经典,增强表达效果。
二.课程实施方式
依据学校现有状况及特点,对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主要是对已有国家课程的选编和改编;第二种是校本课程的新编。课程实施主要采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1)优化环境,创建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在学校开放空间悬挂名言佳句或诗词,并在走廊墙壁和宣传栏上刊登学生的经典诵读心得和优秀习作。在班级中开辟“我是最棒的”、“我会写”、“新书排行榜”、“凡人名言”、“灿烂之星”、“读书留言板”等各具特色的栏目;设立格言栏和成果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我。
(2)丰富资源,搭建读书平台。丰富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设置图书阅览室
和班级小书架,开设阅读课和经典选修课活动。
(3)举行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坚持晨读和课前分享读书快乐活动,并开设“走廊读书角”,成立“读书俱乐部”,定期开展“读书节”主题活动。另外,定期举行“读书成长记录袋”展示活动、评选读书小博士活动、诗歌朗诵比赛、诗文情景剧比赛、诗文故事演讲比赛、诗文知识竞赛、诗文游戏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家校联合,促进经典诵读的开展。倡导亲自共读,邀请专家作亲子共读讲座;利用家长会、家访、家校通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如共读时间、共读方法、评价手段等读书方法指导;定期邀请部分家长走进教室和孩子进行共读活动,探讨共读收获,交流共读心得,共享共读时光。
(5)开展教师领读,引领学生诵读经典。开展教师读书沙龙研讨,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节——读书节”活动。教师要自觉读经典,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课程开发意识。
(6)构建保障体系,开发系列化“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组建强有力的课程开发队伍和课程开发机构,成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校本培训。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从组织制度、时间和物质方面保障校本课程开发顺利开展。
三、课程评价
(1)对课程本身的评价:编制调查问卷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发放,科学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效果。
(2)对教师的评价:从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动机、困难等方面进行了解,对教师的课程主体参与和开发意识及能力做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师反思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和开发能力。
(3)对学生的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实行经典诵读考级。由各校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及相关部门负责具体考评,各学校根据本校特点、学生、教师实际和各年级的诵读要求评出一星诵读班级、二星诵读班级、三星诵读班级。学期结束时评价班级学生建议从动机兴趣、努力程度、数量、熟记程度、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