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风景写生的几点认识
一 对于风景写生的几点认识
在水粉静物写生中,初步掌握了构图、色彩、步骤方法及表现技巧以后,可以说已为到室外去进行风景写生做了准备。到室外进行写生与在室内的静物写生,目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写生的条件也不同。室内的静物写生,对象是比较单纯静止的,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程度和要求安排写生课题,还可以在稳定的光线和环境中,从容观察研究。室外风景写生的对象与条件要复杂得多,画风景要依靠自己选景,能不能在广阔的自然中,选准具有绘画表现价值的景色,是一个首先碰到的问题。在风景教学中,开始往往先由教师选定一个比较简单而能入画的景色,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根据这个景色,自己确定角度和地平线位置,以及构图时取景的空间大小,这样可以减轻初次风景写生时的负担,而且也便于教师的指导。此后,可逐步转入自己独立选景作画阶段。
进行风景写生时常遇到的困难有:如何选景与确定构图。自然界中形象丰富、质感多样、气候、光线多变、色彩复杂,如何处理好广阔与深远的空间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水粉基础训练中的新课题,也是风景画习作的新要求。风景写生的进度,开始不妨选比较简单、平远的景色作写生练习。景色简单,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外光的色彩规律和塑造生疏的形象。平远风景,便于画者认识天地景物的色彩关系和了解色彩与空间的关系,即同一色彩在不同距离和空间中,色彩在色相、冷暖及色彩含粉质状况的变化。所以一开始就选繁复的景色写生是不适宜的。在选定的写生取景中,必须去掉某些与主题无关的或有碍构图完美的景物。因此,往往需要采取移动、增添或改变自然物的形象等艺术处理方法,从而获得完美而生动的构图,并充分而集中地表现主题。其实,对取景中的景色稍加改动,并非凭想象虚构去创作。写生仍应坚持以客观的自然景色为依据,但若将所见到的一切如实描绘下来,那则是不可取的。
风景画有创作与习作之分。风景画的创作,是通过表现大自然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一幅好的风景画创作,并不只局限于简单地模仿对象,而是以客观自然为依据,通过美术家独特的感受,创造性地将自然形态的美,升华到艺术形态的美,反映出作者的理想、愿望和感情。它应具有深刻的诗意和特有的情调。风景画的习作,是按照教学要求与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写生的作业,基本上应根据对象选取构图,表现自然形象和色彩,从而掌握风景画的方法和表现技巧。
二 风景写生的目的任务
风景写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写生能全面接触到风景画中的各类问题,如题材、选景、构图、色彩、技巧、意境等等。其基本任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对大自然风光美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及构图的能力。
(2)认识外光的色彩规律,并掌握风景色彩的表现规律。
(3)了解形成远近空间感的各种因素:透视、明暗层次对比、色彩冷暖及纯度对比、形体复杂与单纯的对比等等;掌握表现空间的方法与技能。
(4)理解自然景色由于环境、季节、气候,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丰富多彩的色调和色彩关系,并掌握其表现的规律与技法。
(5)锻炼用色彩和笔法,塑造各种不同景物的形体和质感的能力。
(6)了解绘制水粉风景画的一些特殊技法。
(7)感受并表现出景色的意境和情调。
三 风景写生的选景
自然是一个纷繁的世界,你要从中选定一个美丽的景色来作画,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初学风景写生的人,更为困难。所以要在平日多多观察、认识自然,提高对自然美景的激情和<受力,要增进多方面的审美知识和修养,多欣赏风景画,再加上写生实践的经验,才会得心应手。开始阶段,应从简单的景色人手,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选景的能力和水平。
风景写生的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如城市建筑、名山大川、乡村风光、海岛渔村、河港码头、工地厂房、山地丘陵、溪谷田野、园林花圃、森林草原、市场街景和一些人物的社会生活场景等等。有风俗性的场景,也有富有意境的风景写生题材。这些景物都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描绘自然风光的风景画,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选景不在于空间如何的庞大,或内容多么复杂,实际上一些平常的景色,在季节、气候、光线、时间的变化情况下,也会显现出十分动人的诗情画意。每一个好的景色,如山区、水乡、海岛、渔村、森林、黄土高原等,都具有不同的环境特点与情调,能给人以精巧、绚丽、雄伟、壮阔、沉寂、活跃、幽雅、古朴、浓艳、清丽等种种不同的感受。这种对自然的感受,是选景取材的动机和依据。
一些新鲜的事物,总是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而一个非常熟悉的环境,容易使人们对它产生描绘的激情,所以许多画家常常喜欢到一些风景具有特色的新鲜的地方去写生。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秀丽的青岛海滨C览龅暮贾菸髯雍 褂泻拥雷莺帷⒑谕甙浊健⒐牌佑难诺慕 纤 纾 约傲衫 奈鞅辈菰 途哂心瞎 绻獾暮D弦 值取5 牵 灿行矶嗷 遥 ㄐ闹轮镜鼗 骋焕嗵獠牡姆缇盎 巧钊胩逖椤⒐鄄臁⒀芯浚 炎约褐影 奶獠模 硐值锰乇鹕羁潭 恕S谑牵 鱿至艘恍┳ 呕 鞘薪ㄖ 摹⒒ 值摹⒒ Q蟮摹⒒ 绲姆缇盎 摇?9世纪印象主义的绘画大师,常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线、时间条件下,进行多幅不同色调的写生,研究光与空气对色彩变化所产生的微妙影响。所以,选取题材时,应该有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初学者应根据习作的要求与进度,去选择合适的景色来写生,最好选具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平远风景人手练习,因为这类景色,可以明确认识到视平线在画面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形体与色彩由于空间距离关系所产生的变化规律。另外,不要总是局限于环境类似,色调类同,缺乏新意的选景,应该有意选择具有明显地域区别或环境特点的对象来写生。如画过色彩秀丽结构精巧的园林风景以后,可以去画古朴素雅的小镇河港;画过繁华活跃的城市街景后,可以接着画静寂广阔的田野山林;画过巍巍群山和高耸挺拔的森林古木后,再去画些平远舒展的江海景色„„在这些对比鲜明的景色写生中,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力,从而促进对于不同环境的构图、色彩、形象、意境的充分认识,提高作品的绘画效果和感人魅力。
四 风景构图与透视
透视被运用于各种形式、体裁、风格的美术作品中,为表现主题、创造构图形式和提高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透视是表示空间的主要因素。
自然界的各种景物,由于透视关系,形体会产生变化,即近大远小的距离缩减现象。要理解这一变化规律,必须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在风景写生中,描绘建筑物、江河、道路这类景物,如不能符合透视变化规律,建筑物就会歪斜不正,江河、道路也不能平卧在地面伸向远方。
在风景构图中,最重要的是选择视高,即视点的高低。不同视高的构图特点与表现目的应是相互联系的。视高大致可分为低视高(仰视)、一般视高(平视)、高视高(俯视)三种。
低视高:作者的视点,接近地面或低于地面观察对象时,称低视高。在写生中,坐在地面作画,必属低视高,地平线不能定在画幅二分之一以上的位置,应是接近画幅底线。也有一些仰视的画幅视点,可以在画幅底线以下。这种仰视的风景构图,表现的景物能产生巍然屹立、气势非凡的效
果。
汀「呤痈撸鹤髡叩氖拥悖 谌嗣峭凡恳陨希 创痈叽Ω┦拥孛婢拔铩H绲礁呱狡律先バ瓷 孛婢吧 悠较弑卦诨 喜炕蚍 猓 杀硐挚砝 牡孛婧蜕钤犊占?景物与景物前后遮挡程度减少)。高视高的透视构图,可以加强宽广的境界。
一般视高:作者站着或坐在较高凳子上作画对观察对象的视点高度。一般视高的视平线,在画幅中间部分,这种视高的构图,近似现实生活的环境,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处理不好,容易使构图平淡,缺乏生动性。
透视在构图中所产生的种种不同表现效果是众所周知的。这里讲的视高问题,是风景写生取景构图中最基本的知识。至于其他各种透视情况下产生的形体变化和空间效果规律,就不作详述了。
五 风景构图速写
前面已提到,风景写生时的选景与构图,在开始阶段,往往会产生困难,因为选景与构图,在风景写生中,是一个独特的课题。如果到自然中去观察、感受、选景,经常作取景构图速写练习,是提高选景构图能力的有效途径。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到野外去找写生的景色,东跑西转,花了很多时间,跑了许多路程,在繁复的自然环境中,仍可能找不到自己觉得可以作画的景色。其实,并非没有美景可取,而是缺乏对景色的艺术感受和选择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以下几个条件:一是通过绘画基础训练,具备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对生活和大自然要有激情,要不断地进行写生实践、积累取景构图的经验;三是多欣赏风景画,帮助提高对自然风光的感受能力,并研究、借鉴风景构图规律和经验。进行风景构图速写,画幅不必太大,工具不受限制,每幅一二十分钟就可以完成。速写应以线为主,也可以使用一些明暗。构图速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选景构图的能力。所以,对景物的形象记录或塑造不是主要的。这样的风景构图练习,题材广泛,生活视野宽广,构图格式多样,可以在水粉写生的前后进行,也可以安排时间专门进行练习。如持之以恒,可大大提高观察、感受能力,视觉形象记忆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从生活中探索各种构图形式的能力。图26、27、28、29是画家的风景构图速写,可作借鉴参考。
六 外光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从室内写生转入到野外写生,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别是光与色的明显变化。外光色彩训练,是进入真正的色彩领域的重要转折,丰富复杂的色彩变化和由色彩形成的意境情调都可以在外光景色的观察与表现中接触到。通过风景写生,可以获知外光色彩的特点和规律,并掌握更为复杂而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色彩语言,所以外光写生练习是学习色彩的一个重要阶段。
外光色彩与室内色彩比较,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外光色彩的明亮与调子的丰富,室内的静物由于器物阴影部分色彩非常浓重,所以色调一般都比较沉暗。
对于色彩环境色的分析,因室内静物占有的环境空间有限,室内墙面的色彩反射比较集中单纯,所以比较能辨别出器物色彩的相互影响,如果是外光景色,色光的关系就非常复杂。在有阳光的晴天,产生色彩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有三:一是光源色,景物受光部分会偏暖调,反映出阳光的色彩特点。纵然物体的固有色不同,都会微微罩上带黄或红等暖色因素,早晨或傍晚的阳光在景物中反映得更加明显,以至形成非常统一的暖调;二是偏蓝青色的天光反射,景物受到反射光影响的部位,偏冷调。如建筑物背光墙面的上部分,丛树的背光部分,山峦起伏的背光部分,会明显地发觉这种与受光部形成补色对比的冷色调;三是受光地面的反射,受到这种反射的部位,必是接近地面的背光部位。如建筑物的屋檐底面,背光墙面接近地面的部分等等;四是物体与忍逯 洌 桓鑫锾迨艿搅硪晃锾逖艄夥垂馐保 膊 鳌H缡嵌嘣铺旎蛞跆欤 匀痪吧 纳 使叵担 筒换嵯裼醒艄庹丈涫蹦茄 员惹苛遥 蔷拔锏拿靼涤肷 识急冉辖咏 逃猩 脖冉厦飨裕 骋桓星浚 鼍吧 慕 ⒅小⒃兜牟愦危 髑 鹨步锨宄 S绕涫且跆欤 骱 移 洌 拔镄翁褰系ゴ壳宄 拔锏墓逃猩 飨浴W魑 瓷 废暗某跫督锥危 ≡谝跆煨瓷 哉莆栈 娴恼 甯杏胪骋还叵当扔醒艄獾奶炱 菀住6嘣频奶炱 纫跆煲 骼剩 淙幻挥醒艄獾闹鄙洌 簿哂忻飨缘呐 魃 是阆颉R陨险庑┫窒螅 ü 约旱氖泳醺惺苋ケ姹穑 ⒉荒亚 稹S捎谄 虻亩啾洌 杏辍⑽怼⑺ ⒀┑鹊淖匀痪吧 季哂邢拭鞯牡髯犹卣鳎 疑 实ゴ客骋弧H缬晏焓呛 业睦蹲仙 阆虻纳 鳎晃硖斓男翁灞蝗诨 谖碇校 斓匾簧 髅悦: 睿 碛幸环 饩常谎┚笆敲朗跫蚁不睹杌娴木吧 跹┨焐 鞔烤弧⑺匮牛 缣煅┚埃 魉 驶冻 W苤 夤饩吧 纳 剩 岣欢嗖省Mü 愿髦志吧 男瓷 梢源蟠筇岣叨陨 实墓鄄炝 捅硐至Γ 佣 岣簧 实囊帐跤镅浴?
对于色光原理的叙述,目的是为了帮助视觉去深入感受色彩的世界,掌握色彩的美。
七 对物象形体与质感的表现
在风景写生中,所描绘的景色十分复杂,当具体描绘景物时,会遇到认识与表现的问题。美术家对于自然感受不尽相同,在掌握与运用表现技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时,也会迥然有异。在风景写生的开始阶段,先对一些具体景物进行分析认识,再选择采用最佳的表现方法。在这方面注意积累知识与经验是非常有益的。
1.水的表现
海洋、湖泊、江河、池塘„„在风景画中是经常出现的。水的特性是流动、透明(指清澈无污染的水),给人有一种平面、深远的感觉。风景中水的颜色是最不固定的,它受气候、光线、环境和天色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水色。一般清澈的水,它的固有色总是带冷调;浑浊的黄色水质,固有色偏暖,呈黄灰色;不流动的死水或流动而受污染的水,颜色灰绿、紫黑、调子深暗浓重。不同的水质虽然有各自的色彩特征,但是水色与天色是直接相关的。在写生时,观察水色与天色的关系十分重要。天色亮还是水色亮(即色彩的明度关系),天色冷还是水色冷(即色彩的色性关系);此外还要注意天色和水色的纯度差异等等。在水的静止或波动的状况下,其色彩会产生变化,波动的水色明度比水面平静时要暗。平静水面的远近水色,也具有不同的明度与冷暖。这细微的区别,对表现水面的平远和空间深度有重要作用。表现水色的笔法,要根据水面的特点。平静的水,主要用横向的平衡笔法,色彩要柔和谐调;有波浪的水,根据波浪的大小,可用横向的短笔触或点子来表现水的跃动,色彩可采用并列的方法。不论是什么状况的水面,都要注意天色对水色的影响而产生的色调变化,如天上的云彩、霞光,都可以在水中倒映出来。
平静的水面,常会出现一条水平的明亮反光,这反光对表现水面的平远很起作用,画这条反光,颜色干湿要适度,用笔要干脆利落(见77页图28)。
倒影。它与实物有联系又有区别。画好倒影,会增添景色的美感。平静清澈的水面如镜,倒影形象清晰;在微波的水中,倒影破碎,形体拉长;有风的天气和有急浪的水面,倒影不明确。景物倒影的色彩,与景物相比,要趋于单纯统一,多为中间调子,没有很深暗与明亮的色调,色调一般偏冷、对比弱、带粉质、色纯度低,即冷、弱、粉、灰(彩图19)。倒影如用湿画法,颜色自然交接融合,便会显出倒影的效果。平静水面的倒影,笔法横直并用,但要简练概括,自上而下的直向笔法,可以加强倒映的气势。根据形的特征,也可以用弧形的笔势画出倒影概括单纯的形体,不必着眼于倒影的R节。水面有微波,形体拉长的倒影,要用横向笔法,画倒影根据实物和水的具体情况,色彩一般较单一或有不太明显的冷暖变化。
2.天的表现
大多数风景画面,都会画到天空。天在画幅中,产生舒展、深远、空旷的效果。随着环境、气候、时间和光线的不同,天上的云彩和天色也千变万化,可以说画中天色相同的情况极为少见。天色是画幅中最远的色彩,要有深远的空间效果。在晴天,蓝、青等色是画天色不可少的颜料,当然需要经过调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但是,接近地面或远山的天色,总带有偏暖的紫灰色倾向,所以天色在大多情况下是上冷下暖,上暗下明。天色与地面相接连的景物色彩有关,天色常常在互相对比中,产生补色关系。如在晴天,绿树丛后面的天色,会增添绿的对比色——红的色素,使蓝天倾向于紫灰。认识并描绘出这种对比中产生的色彩倾向,可以加强色彩效果,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起来。
天色有时要画得单纯,有时可以画得丰富,这决定于画面整体效果和主题表现的需要。但在一般情况下,天总不宜画得过于突出,而失去深远的空间,除非天是表现的主体。画比较单纯的天色,在用色和笔法上要稍有变化,不要调好一个颜色,像刷墙那样毫无变化地左右涂刷,以免导致效果单调与呆板。
天除非是万里晴空无云,否则,云彩总是构图中不能不考虑的因素。云的形状,色彩变化丰富,美丽而有情调,不同季节、气候、时间、光线的条件下,云彩各有不同的特点。云彩有动势与静态,有厚有薄,有远近透视,有平面立体等变化。云的色彩,虽然大多比较明亮,如与天色或地面色彩相比,也有色彩的不同倾向。晨曦与傍晚的霞光,则是五彩缤纷,灿烂夺目。所以,云彩可以给人们清淡、浮动、浓重、深沉、单纯、华丽等等多种不同的感受。但是,无论如何云彩不可能具有地面景物那样的充实感。薄云,总是轻盈浮动的;只有夏季雷雨前,乌云压顶的云层才是浓重深沉的。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画云都使用明亮清淡的色调或中间色调,可多加水分,以利于表现云彩的轻柔感。形较明确的团云,可用厚的色层,用弧形笔法来表现。晴天的白云,不一定是纯白的颜色,它与阳光照射的白墙相比较,反而显得灰暗,但仍是应该属晴朗的天色,这需要从整体上去比较观察,才能认识这一色彩关系。画天、画云,要使用较多的白粉颜料,才能表现出它们的明亮度。
3.树的表现
树是自然景观中重要的内容,也是风景画中被经常选取的题材。树的品种繁多,其形体特征和结构也各有不同;由于树龄的不同,树木的形象可谓千姿百态。随着季节、气候、光线、时间的不同,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结合映衬,树的色彩更是丰富而美妙。有的画家甚至把树作为终生研究和表现的创作主题。
由于树的形体不像一座建筑物那样具体明确,初作写生时,对于不同品种,形态各异的树,往往感到困难很多。但只要经常去观察研究,认识树的形体结构与色彩的变化特点,在不断写生实践中,是可以掌握其表现规律的。现将某些特征明显的树的形体与表现方法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宝塔松——基本外形呈宝塔形,树体主干较外露,叶丛向四周外伸时枝干向下倾斜。在表现这些特征时,根据树枝的下垂、倾斜、长势和枝叶疏密、长短的状态,用笔的侧锋自上而下虚实结合,画出其基本形和结构特征,然后点画出深重的暗部和受光部分的色调。特别要注意下笔画枝叶时,要保留树身主干周围与向外或向下外伸的枝干间透出的空隙,忽视这些空隙,树就会显得死板,失去空灵感。宝塔松为常绿树,树色比较浓重沉着,常使用深绿及蓝青等明度较暗的颜色来表现。
水杉——水杉也呈塔形,但叶丛比较茂密,其形体与宝塔松不尽相同,而是更有规则的圆锥体形状,可以理解成用画圆锥体的方法画出其立体感,但也不能画得太实,笔法要随意自然,画出枝叶的松紧、疏密状况。冬日叶落,枝干茂密,画枯枝树体,可用枯笔擦或用多水分的色彩渗化等技法,画出枯枝繁多的感觉就可以,而绝不能用小笔一枝枝去描绘。树色夏日浓绿,到深秋逐渐变黄褐、红赭,在阳光下灿烂夺目,很有特色,可与乌桕红叶媲美。到了寒冬,叶落枝干的色调呈灰褐暖调,在冬季景色中,树色在阳光下与周围环境显得谐调而鲜明,十分悦目。
香樟树——常绿树,树圆浑,叶丛成团,有厚重饱满感,适宜用方头笔用弧形笔法表现。初春时,新生的幼嫩树叶,色彩呈黄绿色调,其他季节,树叶虽都倾向绿色,但有纯度、冷暖的区别。香樟树与乌桕树的体态截然不同,形成胖与瘦的对比。
乌桕树——树干坚实多叉,叶子呈点状。在深秋时节,乌桕叶色彩斑斓绚丽。乌桕树的叶色,受阳光照射的r南半边,叶色红得早,落得快;朝北边的树叶红得迟,红黄之间,尚存许多绿叶。红叶有红紫、赭、黄等许多暖色组成,与其中的绿叶形成补色对比,色感鲜艳强烈。树叶呈点状,所以可使用点子画出叶子的疏密与色彩,表现方法与效果与画其他树完全不同。画乌桕树干,中侧锋并用,可使用传统绘画画树干的笔法,画出曲折多叉坚瘦的枝干特征与疏密穿插关系,色彩是乌黑的,树干可以偏冷调与树的红色调产生对比。
浙江富春江畔多乌桕树,深秋季节红似火炬,点缀着青山绿水绮丽的富春江风光,实在是迷人景色。
垂柳——这是一种象征柔情的树,形体呈弧形,树枝下垂,树身枝干多姿多态,生长在湖畔河边,微风拂岸,枝叶依依摇荡,别有一番情调。初春时,柳枝含苞,色彩鹅黄,春意无穷。至暮春,柳枝才茂密浓重,浓绿成荫。垂柳由于树龄的变化,从幼树到老树,树的体态各异。杭州西子湖边,斜依低垂湖面的苍老垂柳,更体现出它的情趣与自然美。画垂柳,根据树的枝叶状况,用大笔概括树的形体,笔法可以从上到下,收笔时要稍将笔提起,有上实下虚的笔意,表现出垂柳丛枝末端参差不齐的真实感。色调可单纯,一棵树几笔就可以表现出来,最后用小毛笔在叶丛中画几根枝干,将叶丛缌 鹄从氪蟮氖魃硗骋晃 濉?
柳树的形体虽不太明确,但大多可理解为球体,或覆盖的半球形或竖立的圆锥体。树的结构,主要通过枝干与叶子关系体现出来,树枝与树叶要穿插得体,主干在树体之中分枝,决定树的曲斜体态,枝干向四方伸长支撑树叶,树叶生长在四周。画树干不能与树叶脱离,树干应在叶丛的阴暗部位。
树除了外形美,还具有体态美。有的树主干直,有的树主干倾斜弯曲,都显出不同体态。画树的循序:可先画主干,确定树的姿态;再根据树的外形画叶丛;然后再加小树枝,使主干与树叶联成整体。小树枝在叶丛的底面暗处,受光少,色浓重,主干周围树叶少,叶丛中往往透出空隙,透露出明亮的天色或后面的景色,这使树丛松动显得不闷。这些空隙一般在树干周围,如是明亮的天色可以空出,画出,洗出或用刀刮出。画多棵树在一起的丛树,要注意整体的外形美和聚散关系,大小、曲直姿态要安排得体,使之互有联系、呼应、对比、衬托的整体效果。同时,为了形式的完美,可以作艺术加工处理,如调整树之间的距离、高低、大小、曲直姿态等等。画枯枝丛,要用大笔刷,枯笔擦,不必一根根去细描,要概括地去观察,画出枯枝丛的色调与感觉即可。树枝的粗细、曲直,表堑闹实亍⑸ 螅 饕兜拿 堋⑾∈瑁 唤鎏逑植煌 髦值奶卣鳎 蚕允境霾岳嫌胗啄鄣氖髁涮卣鳌J饔肫渌 镆谎 灿写佑酌绯沙ぶ撩 ⅰ⑺ダ稀⒖菟赖墓 獭U夤 蹋 ü 蜗笥肷 氏韵殖隼矗 挥忻朗跫也拍芡ü 欠驳墓鄄炝Γ ト鲜恫⒈硐终庑┬蜗筇卣鳎 棺髌肪哂幸帐醯母腥玖Α?
树的色彩,受季节、气候、时间与光线和固有色等因素影响,不能只使用一种绿色来表现不同的树色。要认识树的色彩,与观察所有的色彩现象一样,不要孤立地看一点画一点,要从整体去比较着画,才能区别同类色中丰富的色倾向。以空间关系看,绿色的树如处在远处,树会与周围景色一样,被罩上一层含白粉的带蓝青的冷色调,成为含灰的蓝绿、青绿或灰绿等色相。这种树色的空间变化,只要联系起来观察,是可以很明显地被认识到的。其他的任何景物,也都同样体现这一空间色相变化的规律。树的色彩以绿色调占多数,尤其在春夏季节。但绿色经常需要用冷色或暖色来调配,使其产生丰富的变化。绿色包含黄与蓝两个色素,黄色可以有柠檬黄、中黄、土黄、桔黄等不同冷暖的性质;蓝色类也是一样。这样经调配后的绿色,变化就非常丰富,若稍加暖色类的颜色去调复色,就会产生更多的含灰的有变化的绿色。这里讲的是使色彩紊 浠 墓媛桑 谛矶嗲榭鱿拢 娌恍枰 嗟谋浠 切枰 玫ゴ坷幢硐种魈獾囊饩常 怯质橇硪换厥铝恕?
树色的明度差异,不能过于明显,尽量利用色彩的冷暖与纯度,去表现形体与空间。
画树的技法很多,可以用大笔、小笔、用块面、用线条或点子,一次画好或多次覆盖重置,薄画或是厚画,都可以有不同的技法效果。写生可以提供探索各种表现技法和效果的机会。
要注意避免通常画树的四弊:形不美、结构松、色概念、笔零乱。
4.建筑物的表现
具有艺术特色的建筑物,是建筑师创造精神的结晶,它可以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所以,建筑物是许多画家喜欢描写的题材。建筑物由于具有不同的形体结构形式和建材性质及肌理特征,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反应。在形式上,现代的高层建筑,大都是垂直线条组成的方形或长方形,因此具有庄严的稳重感。钢材结构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有数百米高,它那向上的锐角,三角形的造型,显得坚实稳健,气势非凡。基督教堂的建筑大都为哥特式样,其尖端耸立天际,给人以精神感染,容易产生神的意念。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向平面引申发展(如故宫),显得对称、稳定、雄伟、庄重;一些中国式的园林,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而有东方情趣;乡村中的农舍茅屋,黑瓦白墙,具有简洁而朴素的田园风貌。各种不同的建筑物,在不同的环境配合与陪衬下,都可以富有意境与情调。如城市建筑与街道车辆、林荫道;水乡房屋与河道、航船、古桥;农舍与田野;以及渔村与海洋、船只、礁石、海滩等。建筑物在画幅中可以是主体物,也可以是陪衬物。
写生中,画建筑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景。建筑物不管是一座或一群,都要着眼于大的基本形体的美感。
(2)不能只见门窗、瓦墙等局部的小效果,而忽视了整体的大效果。
(3)在画建筑物时,要表现出它的稳定感和庄重感,而不能显得平板轻薄。
(4)要仔细观察形成建筑物主体效果的各个形的变化和组成建筑物中垂直的、平行的,以及斜向的直线和曲线与体面结合的情况。
(5)正确表现出各种建筑物的形体与色彩的特征。如古建筑及园林中的亭台楼阁,一般都是屋顶大、屋角翘、屋身小、木结构的;色彩多为沉着的红色调,具有古建筑物独特的美感。
透视,对于表现建筑物形体和空间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画结构复杂的古老街道和建筑物,透视就显得特别重要。彩图20是一幅水乡的小街,古老房屋的别致结构和沉着含蓄的色彩,不仅有变化,而且具有古朴的美。画中远伸的小街,在视点较低的情况下,要画好房屋的结构并不容易,要认真对待透视的变化和形的准确,才能有好的表现效果。在写生时,对这类以建筑物为主体的景色,应多化些时间,将稿子起得准确肯定,便于上色时有把握而不乱,从而把连结在一起的房屋群和小街的形象、深远感表达得充分而生动。表现远近不同环境中的建筑物,近处要着眼于形体和结构的刻画,远处主要画出外形美的特征就可以了。5.山的表现
风景中的远山,处在天与地相交之间。远山在风景构图中,虽然不会是主体物,但它常常可以体现空间感,衬托前景,丰富色彩,起到了加强主题的表现。在显示出远山形象的风貌和气势中。重视色彩和线条的美感,画面就增强了所绘景色的感染力。
有些远山的山势,线条起伏是十分优美的,它的轮廓是直线与曲线刚柔结合形成的,远山的蓝灰色调十分统一,给人的感觉是优美而庄重。不注意远山的山势起伏的美感,就必然会画得概念化,单调乏味,如画成有规律的锯齿形或波浪形。山的脉络应体现出山的结构。画一些不是太深远的山体,要抓住它主要的结构线、面,与外形紧密结合,用色彩的冷暖变化表现出凹凸起伏感,就会产生悦目动人的效果。
初次作风景写生,往往容易把远山画得过于深暗。其实,只要与近景联系起来相比较,远山大多是明亮的,远近的调子悬殊差异是明显易辨的。远山由于明亮,含白粉色很多,与天色明度接近,常用钴蓝、群青、普蓝等色来调配成冷调子,表现出大地深远的空间。远山的色调十分单纯概括,接近地面处稍带粉气。多层次重叠的远山,要通过比较,区别它们微弱的色彩冷暖倾向,远山与天连接处,色彩的对比状况一般是山色偏冷、天色偏暖,山色稍深、天色偏明。这种冷暖、明度的区别是十分微弱的。在朝阳或夕照投射的远山,产生受光部的暖调和背光面的冷调之间的差别,受光部是光源色,背光部是天光反射色,有补色效果。
6.风景画中的人物表现
在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风景画中是没有人物的,但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或旅游胜地,一般在画面中都需要有人物来陪衬,如码头、河港、街道、公园、田野等,如果没有人物是不真实和不完美的。许多风景画中有了人物,加强了生活气息,使人看了更为亲切。
从一幅画的构图均衡原理来看,人物的分量是比较重的,可以与大片树林或建筑物等其他景物形成均衡效果。人物还常常安排在画幅的重要位置,使景色增加活力与生动感。人物的数量和位置,要按生活特点和画面形式的需要来考虑。
以景为主的画面,人物在环境中一般都不会太大,画人物要符合透视的原理,才能使远近不同位置的人立足于地面,如违反透视规律,人物很可能会出现脱离地面飘浮在空中的错觉。避免这类错误的出现,首先需要处理好视平线(地平线的高低)与人的关系。假定是等高的人,近处人的腰部如在地平线的位置,远处的人,腰部也要画在地平线的位置上;如近处的人,头部在地平线的位置,远处的人也应如此,其他依此类推。当然,人不会是高低相等,可根据这简易的规律加以处理,高低不同的人物或各种动势的人,都大致可以画正确了。
画人物,应注意到人物的体态、人群的疏密、人物
一 对人物写生的几点认识
在西画教学中,不论是什么画种,基本上都是以人物写生作为基础训练的主要内容。这是由于人物的形体与结构最为复杂,而且人具有生命,有千姿百态的变化和丰富的表情,表现难度很大。从水粉画学习的进度与循序来考虑,一般都在通过静物与风景的训练以后,再进行人物写生练习。但由于各美术专业性质的不同,对水粉画基础训练是否需要写生人物或需要安排多少课时,是有不同考虑的。
人物形象,具有生理上的、社会性的和精神方面的种种特征。生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体型、外貌等;社会特征是由于生活的经历和职业等社会因素造成的,可反映在服饰、仪表等方面;精神特征是性格和情绪在体态、表情中的显露。要表现以上种种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人物素描基础。
人物写生的内容和进度是画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以至有环境配合的人物肖像、到人体几个阶段。人体的写生练习是更高难度的作业,各美术专业很少采用这一课题作为水粉画基础训练的内容。
二 人物写生的目的要求
以人物作为写生的课题,其 囊 笞钪饕 氖窃擞蒙 驶 级韵蟮男翁搴徒峁梗 硐殖龆韵笊 怼⑸缁帷⒕ 竦确矫娴奶卣鳌M 币惨 笥幸帐跣Ч 颂宓男翁褰峁故谴佣? 称的关系中来考虑处理和表现的;对不同的人物要画出不同的肤色特征。人物的色彩变化比较细腻,不易分辨,很容易把肤色画得单调或灰暗。人物肤色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色彩的冷暖和纯度区别来表现的。学好掌握色彩变化规律,这是重要的作业要求。
三 人物写生的准备
1.选择写生对象与摆设
作为绘画写生的人物,在专业上称模特儿,在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将根据学习的进度选用合适的模特儿。如开始阶段应选择形象特征比较明显,结构清楚、肤色有特点的壮年男性,然后画老年或青年男女。人物肖像画一般是从肩以上开始来描绘。人物写生阶段,都从头像开始,接着画胸像、半身像和全身像。开始写生前,必须对人物的姿态、服饰、环境进行总的设计,这种设计不仅要符合对象的个性、气质特点,而且要适应色彩和形式美的要求。人物姿态的摆设要自然,不能矫揉造作,使模特儿感到别扭难受。半身或全身像,可以使用单纯的背景,也可以设计有内容的生活环境,甚至具有简单的情节。总粒 宋镄蜗蟆⒍ ⒎ 巍⒒肪场⒌谰摺⑶榻冢 急匦胧且桓鐾骋坏恼 澹 乙 逑殖龉雇肌⑿翁濉⑸ 省⒚靼怠⑾咛醯纫蛩氐男问矫栏小?
2.如何采光
光线对于体现写生对象的形体和色彩,具有重要作用。北窗明亮的光线,比较稳定,物体受光后的形体、色彩、明暗层次,都比较清楚,能显示出模特儿的各种特征。光线过暗或分散不集中,对写生都是不适宜的。灯光虽然比较集中,但色彩受光源色的影响较严重,效果也是不好的。
每个写生的角度,所见到的光的状况是不同的,可以有正面光、侧面光、背光等不同情况。应该说,对象在三分之二部分受光,三分之一部分在背光中,这样明暗对比,对象会显得比较清楚,写生时较易人手,并容易获得好的表现效果。正面光的对象轮廓清楚,固有色明显,但因光照比较平均,色彩明亮而差异不大,缺乏明暗对比,容易画得平,难于表现出厚实的立体效果。正面光的物体轮廓,往往有线的感觉,这线的因素,在塑造形体时,可以产生明确、有力,使色彩鲜明的效果;对象由于正面受光,明度差异不大,所以特别要注意色彩冷暖、纯度的变化,这对形体结构的表现十分重要;处在背光中的对象(在室内),人物大部分的⒉氏缘贸涟担 肝⑸ 是阆虿灰鬃矫 菀谆 没野担 ド 实南拭饔牍庠螅 硐至⑻逍Ч 步侠 选1彻庾饕涤υ谌宋镄瓷 暮蠼锥谓 薪衔 鲜省?
四 人物写生的另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中的基础训练,大都要求运用明暗表现立体空间作为作业的重要要求的。而在实用美术及版画等专业中,也有根据其专业的应用特点,采用平面写生方法的,它并不要求表现真实的立体空间感,而要求单纯地概括对象,运用两度空间的表现手段,探索装饰的风味,如彩图23、24、25。这种作业形式,同样可以应用于静物和风景写生。在实用美术专业水粉画教学中,有一种限制色作业,限制使用颜色的数量,这是和专业应用有直接联系的作业。虽然也是简化概括对象的一种方法,但使用色彩偏于理性。在绘画色彩训练中,如没有达到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情况下,归纳色作业比较难于达到色彩美的艺术要求
五 人物写生步骤图例及说明
以一位新疆老人的胸像作为例子,说明作画步骤。老人形象朴素健壮、个性开朗、肤色红润,背景是含灰的红紫深色调,与主体人物形成对比,使人像鲜明突出。人物写生步骤之一
彩图26-1,与静物风景写生一样,要求将对象概括成简单的几何形,确定在画纸的合适位置上,然后将人物的形体简略地画出来。构图的格式可以多样,如人物的大小、高低的位置、周围空间多少的剪裁等变化。但构图要求稳定、充实、新颖、生动。人物写生步骤之二
彩图26-2,用单色画出人像的素描稿,这是上色前的一个重要准备,使上色塑造形体比较有把握。起稿可以比较简略。人物写生步骤之三
彩图26-3,如果不是明亮的背景,可以从背景先画。背景是含灰的玫瑰红与紫灰交融的沉暗色调,这灰的纯度是通过调入钴蓝、熟褐及草绿等颜色而产生的,最深的地方,还需要调入黑色,使其稳定、深沉、有厚重感;要用较大的扁形笔,多用些水分,颜色要充分饱满,一次画成。笔法的竖直或斜向变化,要随意自然,使较大面积的背景不呆板单调;在人物暗部后面的背景颜色,可以略鲜明一些,加强空间感。
彩图26-4 人物写生步骤之四
彩图26-4,当背景的颜色画好后,再画披着的外衣,它的基本色是纯度较低的灰绿、灰蓝、棕灰等色结合的朴素色调。这是一件旧的劳动时穿的外衣,与人物的气质很协调;灰绿色调与紫灰背景,有弱的补色对比关系,使画面谐调中有对比,加强了艺术效果。白色内衣可留在最后上色。
彩图26-5 人物写生步骤之五
彩图26-5,在画脸面部分时,可以从脸部结构的底面和两侧向中间画,色彩、笔法与结构要松紧结合,色度的交接不能距离太大。在颜色未干时,紧接着将色彩衔接起来,使交接自然柔和。上色时,要观察脸面部分的不同色区的色彩倾向,如双颊、耳朵等部位的色偏暖,须、发、眉与皮肤交接的地方,色带冷调,眼窝有含灰的色素等。
彩图26-6 人物写生步骤之六
彩图26-6,在脸面部基本上铺上大体色彩后,再调整一下形与结构不够正确的地方,先不急于去刻画细节。
在深入刻画时,要将老人的皮肤和皱纹等自然地表现出来,显示出年龄的特点;眼角、嘴角、眉弓、眼窝和下眼睑等部位,与形象特征和神情密切有关,要恰如其分地刻画出来,但细节的刻画不能平均对待,或过分清楚,以致破坏整体的效果。对胡须蓬松感的表现,先要用色调把胡须的整体感画好,然后用干枯的笔蘸上颜色,用弧形的笔法,画出胡须的明亮处,在黑色胡须中稀疏的白须,可以用小刀尖刮出来,会产生真实的效果;处在下颏后面较深空间中的颈部与露胸部位,要画得简略,也要注意画出皮肤的松弛感。
内衣的色调十分明亮,以白色为主,可稍加些冷暖不同的灰色。画衣纹的凹陷暗部和内衣的色彩宜单纯,用笔要简练。
最后,远离画面检查一下整体效果,不足之处再作修改。
色彩感觉大部分人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首先大家要对颜色有亲切感,西方现代艺术之父塞尚这样称呼自己的颜色:“小白”、“小棕”、“小蓝”,大家只有和自己颜色的感情亲切了,才感觉到色彩不是那么难于控制。
提高色彩感觉的训练途径:
1、训练用几种简单的颜色来调配丰富色彩的能力。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考生来说,调配颜色无疑是基本的技能之一,通过五到十节课的训练,熟悉调色的基本规律,能用八九种颜色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色彩大师们作画,用色一般很少,但色彩往往很丰富、到位。大家往往要经过这样一个训练过程:开始练习,颜色种类不易过多,练习调色能力。中间阶段可能要练习所有的常用色,避免对哪一种颜色过分偏爱,尽可能掌握每一种颜色的性能。最后,大家又要努力简化画面的颜色,做到用最少的颜色表达最多的色彩感觉。
2、训练不断寻求变化明度、纯度、冷暖的能力,明度、纯度、冷暖是色彩基本的要素,几乎所有的色彩语言都与他们有关,三者的自身变化和三者的交叉变化才使我们画面的绚丽色彩有了可能。
3、训练捕捉光色变化能力。“光之不存,色之焉附”,没有光就没有丰富的色彩效果。同时,自然光也是变化最多的光,一天中,早中晚色彩就有明显的特点。即使同一时间段,光色变化也是瞬息万变。利用外光写生能很好训练捕捉光色变化的能力。
4、训练用色彩的纯度变化、冷暖变化表现空间的能力。空间表现是色彩写生中的一大难题,除了运用素描关系表现空间以外,大家更要充分利用色彩关系表现空间。对比强(鲜灰对比、冷暖对比等)有往前的感觉。反之,有往后退的感觉。一般规律为:冷退暖进(色彩的冷暖)、灰退鲜进(颜色的鲜灰)、湿退干进(水份多为湿、水份少或无水分为干)、薄退厚进(颜色的薄厚)、疏退密进(概括、细节少的往后、变化多、细节丰富的往前)、弱退强进(对比弱、边缘弱往后退,反之往前)。
5、训练利用色彩来表现背光部的能力。背光部的的颜色不易判断,要善于把它放到整体中来比较。背光的颜色也应该用一定的色彩倾向。
6、训练形色结合的能力。美术高考不但考察大家驾驭色彩的能力,还考察大家形色结合的能力,水粉画一般采用直接画法,不同于罩染技法,要求以色塑形,这就要求有素描造型的能力,在这里形和色是紧密相连的,做到形色结合是大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缺少冷暖的对比与变化就会缺少色彩的跳动感。
2、色彩的丰富不是颜色种类的多寡,几种颜色也可以调配出丰富的色彩关系。
3、笔触是为色彩服务的,不要本末倒置。
4、充分利用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对比因素。
5、不要片面的追求色彩的丰富而破坏整体的单纯性。
6、不要片面追求条件色而使固有色面目全非。
7、充分利用白色和水这两种媒介,“粉气”不等于“粉味”。
8、看一张画,要从色调去看。别人的灰色调并不全是灰色,不能局部使用灰色就可以达到效果。纯色调也并不全是纯色。大家要从色调出发全面的看别人的颜色。临摹一张灰色调的的色彩范画,不能一 上去就调和灰色。这中间有个过程,调子像药水里的胶片一样,是逐步显像的
第五讲
风景画
第一节
风景写生
风景写生,一直为人们所接受和爱戴。同时风景写生,又是美术类院校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每年的春秋两季,都会有大量的莘莘学子奔向全国各地的写生点进行风景写生。到野外写生不但是学生学习绘画技法,提高色彩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
风景画的取景与构图
取景
风景写生与画室中写生比较起来,室内绘画的光线和对象相对稳定,而且对象相对固定。而相比较而言风景写生,却是相当的复杂。首先,自然界中的景物非常复杂。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天地景以外,还有人物,动物等。而且这里的天地人决不是概念上的景物。大自然中的一切会随着时间的不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景物本身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一切对象都随机而生,蓬蓬勃勃。面对如此众多的景象,我们首先应该进行恰当的选择和取舍。因此,如何选景是风景写生中要面对的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风景写生中,选景要典型,并且要主动地进行取舍。这样我们所选取的每一片景物,才是最有特点的,而且对象在疏密错落等方面也应具有很强的绘画感,这样的取景才有吸引力和表现力。在取景的时候还要充分调动自己对绘画的理解,认真地推敲选择的景物,决定哪些对象将要出现在画面上,那些对象要忽略,以及天地景的比例关系等。
当然,面对景物,尤其是初次进行风景写生时,不免要手忙脚乱,因此,借助一定的工具进行取景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所借用的工具很简单,可以自制,也可以在绘画商店中买到,如图所示,是我们风景写生中一个取景框的示意图。取景框的原理就如同我们平时使用的照相机的镜头,通过它,可以帮助初学者有效的选择景物。当然,没有取景框的时候,可以利用双手交叉形成一个类似于四边形的取景框。
1,取景框示例:
取景框的选择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当然还要考虑到所备画框的比例,这样使用起来才比较方便。当然取景框的使用主要是针对初学者,对于成熟的画家来说,眼睛本身就是取景框,因此,当我们使用取景框的时候,也不可被动的使用,要知道我们最终要解放的是我们的眼睛,画家最终要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修养。作为初学者,还应本着“由易而难、由简而繁”的原则。量力而行,开始还是选择一些稍微容易画的景物,这样会始终保持绘画的兴趣,而不至于因繁难伤了画风景的胃口。
2,选取典型景物。
(1)注意选取典型的画面中心。
取景的典型化,就是我们在取景时要近、中、远景兼顾,同时画面在表达上又有一个中心,也就是说要有一个视觉中心,能够典型的表达出景物的特点及特色。(如图77,图76)
风景写生中面对众多的自然景象,我们要重点地勾画出天地景的大体位置,相对而言,中景一般称为我们绘画的中心和绘画重点。远景相对中景来说,在空间上造成一种深远的空间感,并且很好的衬托了中景。近景一般不作重点刻画。主要精力还应放到整体关系上。始终把握整体的印象。正如柯罗所言,“始终要想着大效果和整体,以及打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永远不要丢掉最初使你激动的印象。”
(2)注意取景中不同的视角
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地势特征,会给我们不同的视觉变化。同一组景物,我们可以选取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处在低处进行仰视的观察,也可以站到高处看到俯视的效果。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视角,因为不同的视角给人不同的感受。平视图:画面表现出一种亲切的感觉。(如图136)俯视图:视觉上有宽广的空间感。(如图21)而画面中的物象往往有种平凡的感觉。仰视图:给人崇高感。(如图135)
构图
所谓构图,按照中国绘画的理念,就是“经营位置”,也就是说,对画面诸要素的安排和排列组合。就风景绘画写生来说,“构图就是将形状和色彩两类形式元素在画面上依据一定的秩序加以调配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形式,以展示作品的精神内涵。”
在构图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风景绘画由于其复杂性,必须进行相应的视觉整理和简化概括,将对象简化为画面的点线面等绘画要素,并将这些要按照构图的规律安排归纳,在绘画要素的安排中要体现“同一中求变化的”绘画构图理念。
风景画的构图特殊性。在画幅的选择和形式结构的安排上,各种形态和形式要素,既要有变化与和谐,还要有明确的画面中心,同时围绕画面中心的形象与要素进行安排。正如《画评》中所言:“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
注意构图的形式语言
优秀的构图应充分体现出由点、线、面的组合产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对比效应和呼应效果。
画面的节奏感:它是特定的形状依据一定的变化规则重复出现产生的。
画面的韵律感:它是指画面的形状经过纯化和统一后出现的一种协调感画面的对比效应。画面对比:是画面形状依存的前提。在对比的情况下形状各自生辉,而失去了对比,画面就不能建立任何组织关系。
画面的呼应:呼应在画面中主要起到形状的均衡和贯穿作用。
形式上起直接作用的是结构骨架。它是画面的支柱。点、线、面赖以各置其位。不同的结构骨架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
三角形的结构骨架给人一种坚实稳定之感。
曲线型结构骨架给人一种委婉、生动、优美的感觉。
水平线型的结构骨架产生平静宽广的感觉。
垂直线型的结构骨架产生高峻、挺拔、刚直的感觉。
斜线型的结构骨架产生一种强烈的运动感和不稳定感。
骨架线是画面最概括的形式,体现画面形状之间的关系。在绘画作品中,结构骨架是丰富多样的。它的特殊性取决于作者的构思,其形式的视觉效应应该和画面的意境表达相一致的,从艺术效果上来看,越是新颖、简练、条理的结构骨架越具有作品的表现力。
外光与色彩
色彩的产生:
19世纪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进步,人们通过三棱镜可以将光进行分解,经过分解发现了太阳光是由其中色光组成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并由此发现了物体的色彩变化绝非单一的固有色,而是包含着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色彩的产生是由光线引起的,没有光,也就没有色彩。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色彩,是指以条件色写生条件下的光与色。
风景写生中的光与色:
风景写生时,光线变化快,导致色彩随着光线的变化也不断的变化,不同于室内光线相对稳定不变。因此要求在进行风景写生时要注意及时地把握对象的大色调,抓取瞬间的感觉。画面的色调通常是指色彩的主导倾向-如绿色调、(如图121)灰色调、(如图64,图136)暖色调(如图78,图81)或冷色调(如图80,图82)等。色调的形成使画面产生一种和谐的美感,是画面有力的表现手段,这是由于色彩经过系统组合呈现出整体力量的结果,它明确的倾向正是画面的情感基调。争取在短时间内将对象的色调表现出来,为进一步的深入奠定基础。同时还要注意风景写生时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间的色彩变化和色调特征。即使同一个地点,由于季节的不同和时间的不同也会给我们造成不同的印象。我们都知道印象派的绘画由于非常尊重不同时间下光色的微妙变化,不得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停的更换画布的事情。
同一构图而色调不同的系列,《卢昂大教堂》系列分别表现了不同时间的微妙光色变化。(如图81,图82,图83)
不同角度的光线也会对对象造成不同的色彩感觉。在写生过程中,应注意不同光线角度下的色彩变化。不同的角度由于光线照射的不同,也可以造成光线的丰富的视觉变化。比如侧光下的形象,体积感比较强烈,同时色彩关系比较明确。而逆光下的风景,受光部分受到光线的照射呈现一种强烈的光晕,而处于暗部的部分,则变得非常透明而色彩极其微妙。(如图77,图80)
作画步骤与要点
风景画的作画步骤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同的绘画风格的体现出不同的作画步骤。例如在印象派之前的风景画家大多更注重画面的透视感、体积感。因此画家在着色之前都要起一个完整、严谨的素描稿,而后从暗部开始着色,暗部相对亮部要薄一些,依此来体现暗部与亮部的前后关系。而印象派的画家们则相对灵活、自由,有些画家直线把画面中对比最强的部分先画上去,以此作为一参照来衡量画面中其它部分的强弱和虚实关系。塞尚则是不强调物象本身,而去通过对画面的连接去建立一种形与色的秩序,因此他的作画步骤是全面的铺开,整体的深入。到了现代方法就更加丰富多样,画家一般都根据自己的艺术追求去找一种适合表现自己的步骤与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作为初学者应该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步骤与方法,关键是不要陷入局部的观察与描摹。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整体观察的良好的习惯。关于如何理解与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请参考第二章第三节: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
课题思考:
评判一幅风景画应从那些因素着眼?
第二节
风景画艺术
风景画艺术,在西方绘画中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画种,是从16世纪佛兰德斯开始的。当然,在这之前,也有一些风景绘画存在,我们甚至可以追述到更早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是,风景绘画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独立,而主要是作为人物绘画的背景出现的,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诸如文艺复兴早期的起乔托的绘画《逃亡埃及》中可见一斑。随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解放,人们越来越关注现实的人生意义,而风景也在这种关注中得到画家的重视和青睐。从对大自然的描绘中,人们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慢慢的融入了人的价值。(如图33,图137,图138,图139,图140)
19世纪印象派绘画的兴起,极大地推进了风景画艺术的发展。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将风景画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从印象派绘画开始,画家们开始走向自然,走向室外,面对充满光色变化的自然对象进行写生。印象派绘画极其重视自然界的微妙的光色变化,并通过色彩的并置,将色彩从对形体的依附中解放了出来,独立的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印象派将色彩的表达推向了极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印象派为代表的画家们,更加注重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通过变形,夸张等手段,为风景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发展思路。从20世纪开始,风景绘画越来越走向多元化,现代主义观念下风景画艺术是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风景画艺术再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开辟了现代风景主观化、个性化、形式化的道路。
再现真实的古典风景画
再现现实、真实的表现自然景象,是印象派之前古典风景画家的共同追求。英国风景画家康斯特勃尔就是一位杰出代表,康斯太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年)生于英国萨福克州东勃高尔特乡村的磨坊主家庭。家乡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肥沃的土地以及成群的牛羊,成为庚斯博罗取之不尽的宝藏。康斯太勃尔以纯朴的现实主义手法,真实的表现了美丽的自然,融入了自己对家乡的景物的热爱之情。他通过笔触和色彩表达强烈的光线、特定的时间和典型的场景。正如他的一系列的作品,如:《威文侯公园》、《干草车》、《麦田》等。古典风景绘画通过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如画,将人们带入真实的自然世界,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当然,我们从大量的作品中也看到,在这些真实表现自然的风景绘画中,画家们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的机械的摹写,而是在选择典型景物的同时,也不忘注入画家的感情。(如图137,图138,图139)
18世纪到19世纪,在以再现现实、真实描绘大自然的艺术观念的影响下,法国掀起了描写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巴比松画派”在风景画的创作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巴比松画派主要活动于19世纪30~40年代。巴比松画派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巴比松画派崇尚自然,在巴黎近郊的地区,长时间的描绘美丽的大自然。柯罗感受到一种朦胧的、浪漫却又真实的艺术世界。这种对景写生,描绘特定场景和特定光色变化的写生方法直接影响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如图63,图64)
色彩革命——印象主义风景画
印象派,兴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在不满学院派绘画的口号下,以创新的姿态进行艺术革新,并登上法国画坛。1874年他们的绘画作品,在巴黎参加由官方组织的展览中落选,它们在官方展览的对面,组织了自己的展览,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参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这样印象派绘画便由此而得名了。(如图79)
印象派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学院派的因循守旧,主张艺术上的革新。印象派绘画主张表现自然界中的光与色,可以说,是印象主义绘画第一次将色彩解放了出来,这种解放所达到革命程度,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在印象派绘画中,画家更加重视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真实表达,他们根据当时自然科学中关于光与色的原理,把眼睛看到的世界看作一个瞬间即逝的光与色的世界,并通过原色并列的方法表现自然界的微妙的光色变化。印象派绘画强调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不同环境中的特定的自然物象的特定色彩变化,在印象派绘画中,色彩正从对形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色彩颤动的世界。
印象派绘画的成就,不仅表现在他们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在阳光下直接对景写生。更重要的是对后来的美术发展的重要影响。(如图79,图80,图81,图82,图83,图86)
风格化与独创性的现代风景画
现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构起自己独特的画面结构和画面形式,并在绘画的过程中强调艺术个性,强调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画家的情感与现实对象。自从后印象派揭开了现代绘画的序幕,现代风景绘画越来越走向一条注重风格化和独特性的艺术道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如塞上、凡高和高更等在风景绘画创作中重视用新的视角和艺术语言,在描绘自然的同时,通过如凡高的夸张和变形、旋转且带有神经质的笔触以及强烈的色彩;赛上的重建画面的“结构”的试验;以及高更的带有宗教神秘色彩和接近平涂的绘画风格,正暗示了20世纪后的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野兽主义作为现代艺术的代表之一,更加注重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艺术特征。正如法国艺术批评家埃蒂娜·贝尔纳所言:“野兽主义被看作是20世纪的第一场艺术革命,它强烈突出了这个世纪一些最重要的发展趋势,这就是色彩的自主以及画家感性经验的介入并成为画面中的有机部分等原则。”(如图96,图98,图101,图102,图113,图109,图113)
对现代风景画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侧面进行:
现代绘画更加注重画家的主观性,以及色彩的科学性。马蒂斯曾这样宣称:“必须找到能够表达现实世界的那种随意性的感觉” 这里的“随意性”是指一种建立在现实世界基础上的更加主动的艺术表达,也就是主观性的表达方式,在更大程度上解放自己,而不是被所谓的规则和条条框框所束缚。我们可以从马蒂斯的诸多绘画中可以看到其艺术追求。
另一个方面,现代风景绘画在构图上更加灵活多变,画面形式更加自由且富有变化。现代风景绘画通过新的形式语言,将画面的构成与画家的主观感情进行融合和重新建构,使画面成为艺术家感受的“浓缩”。同时,现代风景绘画中抽象的成分越来越重。抽象成分比重的增加,在更大程度上得益于各种现代观念的影响。在风景画的创作中,艺术家更加自由的使用各种抽象因素和符号、通过夸张和变形等手法,很好的表达了现代社会给人的心灵所造成像冲击。(如图115,图119)
第二篇:风景写生
色
彩
风
景
写
生
心
得
姓名:刘守宽
学号:101064301
班级:环境艺术设计一班
静物写生中,初步掌握了构图、色彩、步骤方法及表现技巧以后,可以说已为到室外去进行风景写生做了准备。到室外进行写生与在室内的静物写生,目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写生的条件也不同。室内的静物写生,对象是比较单纯静止的,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程度和要求安排写生课题,还可以在稳定的光线和环境中,从容观察研究。室外风景写生的对象与条件要复杂得多,画风景要依靠自己选景,能不能在广阔的自然中,选准具有绘画表现价值的景色,是一个首先碰到的问题。在风景教学中,开始往往先由教师选定一个比较简单而能入画的景色,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根据这个景色,自己确定角度和地平线位置,以及构图时取景的空间大小,这样可以减轻初次风景写生时的负担,而且也便于教师的指导。此后,可逐步转入自己独立选景作画阶段。
风景写生是造型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像静物写生那样在特定的光线下、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作画,它有不同的季节变化、不同的地域特征、早中晚光线的转换、阴睛雨雪天气的变化等,为我们学习掌握造型规律营造了极好的客观环境。风景写生时要注重观察感受和理性分析。
风景写生视野宽阔、景物繁杂,要求立意构图,概括取舍。
①构图与起稿
根据取景、构思的需要,首先确定画面地平线的高低位置和构图基本形式。接着是确定景物位置,简略地画出景物的基本形。
构图起稿的主要任务是“经营位置”,确定布局。在这重要的第一步中,一是把握构图基本形式;二是把握透视关系;三是把握景物的主次、前后、疏密的布局变化。
②画大色调
画大色调要根据景物近、中、远景的空间关系,按照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的色彩空间原理划分出三个色调层次,并画出大体的色调关系,为主题意境的表现奠定整体色调气氛。
画大色调要注意整体比较,从远景画起,从浅的色调层次画起,以利于把握由远及近的空间与色调关系。
③、中景刻画、近景表现
一般来说中景部分往往是风景写生的重点,即主体部分。中景的色调变化
最为丰富,它既可丰富空间层次,也可概括空间层次,它在远景的衬托或近景的掩映下所产生的变化,对画面气氛于意境的边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着力刻画。
中景的刻画要特别注意整体比较,准确把握近、中、远大块色调的对比关系。
近景一般都较清晰具体、对比强烈,在色调上深色更浓重,浅色则更明亮。近景的表现要根据画面主题的需要而定,如果以中景为主题,则尽可处理得简略概括一些。
近景的表现无论是简略还是具体,都需要准确把握与中、远景的色调对比关系,而使画面空间更加为丰富、深远。
④、调整统一
画面的校正统一要从主题与意境表现出发,通过添加求得画面的丰富,通过点缀求得画面的生动,通过近、中、远景色调的加强或减弱以求得空间层次和环境气氛的表现。
总结:
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构图与起稿、铺大色调、深入刻画、调整完成,完成表现一幅完整的素描风景画。在风景写生的实践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我们的绘画技能技巧才能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和升华,才能画出优秀的作品。风景画的创作,是通过表现大自然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一幅好的风景画创作,并不只局限于简单地模仿对象,而是以客观自然为依据,通过美术家独特的感受,创造性地将自然形态的美,升华到艺术形态的美,反映出作者的理想、愿望和感情。它应具有深刻的诗意和特有的情调。风景画的习作,是按照教学要求与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写生的作业,基本上应根据对象选取构图,表现自然形象和色彩,从而掌握风景画的方法和表现技巧。进行风景写生时常遇到的困难有:如何选景与确定构图。自然界中形象丰富、质感多样、气候、光线多变、色彩复杂,如何处理好广阔与深远的空间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水粉基础训练中的新课题,也是风景画习作的新要求。风景写生的进度,开始不妨选比较简单、平远的景色作写生练习。景色简单,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外光的色彩规律和塑造生疏的形象。平远风景,便于画者认识天地景物的色彩关系和了解色彩与空间的关系,即同一色彩在不同距离和空间中,色彩在色相、冷暖及色彩含粉质状况的变化。所以一开始就选繁复的景色写生是不适宜的。在选定的写生取景中,必须去掉某些与主题无关的或有碍构图完美的景物。因此,往往需要采取移动、增添或改变自然物的形象等艺术处理方法,从而获得完美而生动的构图,并充分而集中地表现主题。其实,对取景中的景色稍加改动,并非凭想象虚构去创作。写生仍应坚持以客观的自然景色为依据,但若将所见到的一切如实描绘下来,那则是不可取的。
第三篇:风景写生教案
2.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重难点解决方法:教师画出房子的结构,接触复杂形体让学生带来的疑惑。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10—12分钟)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1)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
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2)”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3)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4)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28—30分钟)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2、风景写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写生能全面接触到风景画中的各类问题,如题材、选景、构图、色彩、技巧、意境等等。其基本任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对大自然风光美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及构图的能力。(2)认识外光的景物规律,感受并表现出景的意境和情调。
(3)了解形成远近空间感的各种因素:透视、明暗层次对比、形体复杂与单纯的对比等等;掌握表现空间的方法与技能。
(4)理解自然景色由于环境、季节、气候,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丰富连带关系,并掌握其表现的规律与技法。
(5)锻炼风景画笔法,塑造各种不同景物的形体和质感的能力。
低视高:作者的视点,接近地面或低于地面观察对象时,称低视高。在写生中,坐在地面作画,必属低视高,地平线不能定在画幅二分之一以上的位置,应是接近画幅底线。也有一些仰视的画幅视点,可以在画幅底线以下。这种仰视的风景构图,表现的景物能产生巍然屹立、气势非凡的效果
高视高:作者的视点,在人们头部以上,即从高处俯视地面景物。如到高山坡上去写生地面景色,视平线必在画幅上部或幅外,可表现宽阔的地面和深远空间(景物与景物前后遮挡程度减少)。高视高的透视构图,可以加强宽广的境界。
3、学生作业:进行风景构图速写,画幅不必太大,工具不受限制,每幅一二十分钟就可以完成。速写应以线为主,也可以使用一些明暗。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三)小结点评。如持之以恒,可大大提高观察、感受能力,视觉形象记忆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从生活中探索各种构图形式的能力。展示学生作业。
第四篇: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写生教案
1、景物写生的任务与意义
景物学生的任务是研究和表现大自然的各种景物,从我们选材取景到描绘的全过程都应该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我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感情。意义:(1)在客观世界中获取审美理念,培养审美的眼光;(2)借景物表达情感;(3)掌握表现技能;
(4)丰富想象力、扩展思维空间,培养创作理念。
在写生训练中,区分主次,取舍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表达境界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技能。
景物写生,分室内与室外两类,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如何在大自然中获取美,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意境、气势、情调、趣味、优雅、韵律等效果,都是风景画中需要追求的(表现技法中的需要)。
2、景物的构图
一幅风景画,根据主题、画意,在画纸上置阵布势,要讲究章法。“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要达到这两点,首先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然后再深入到局部。
①选择角度;②注意取舍;③强调主次;④注意虚实,疏密关系,加强气氛渲染,这是风景画技法的基本要求。
初学画风景易犯平、散、乱的毛病
平:不注意取势、主次不分,没有起伏变化,不注意空间关系。散:没有整体感,孤立地塑造细节,景物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呼应。乱:缺乏组织、取舍,看什么画什么,只是简单的罗列。没有秩序感。照抄自然,是自然主义;脱离自然,是主观主义,二者皆不可取。法则:①作品中的一切都应当从属于作品基本内容的表达。②作品中的一切都应互相保持联系。
③作品应有一个吸引人注意力的构图中心。
④作品结构应是一个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整体,协调,节奏韵律,是构图中的表现要素。⑤细节塑造注意主次关系。
⑥注重发现,捕捉物象中的形式美。
⑦用构图中的均衡表现稳定,以不均衡表现不稳定和运动。⑧画幅的尺寸大小比例,要适应内容的表达(主要是指幅式)。
3、景物的透视
在景物写生中,从决定取景的角度,到空间距离的表达,从探索一座建筑的体积,到建筑结构的表现,都须懂得和运用透视基本规律。
透视角度的选择视平线的确定要符合内容与形式的需要。所站的位置高、视平线就高,地平面上的东西就露得多些。所站的地势低,视平线就低,表现开阔的远景,一般多采用高视线,表现近处的建筑物或树木的高大,多采用低视线。低视高 一般视高 高视高
视平线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二点透视(斜行透视)
三点透视(倾斜透视)垂线向上或向下相交于一点。散点透视: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方法,完全为了画意的需要,也叫多点透视,主要法则:有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
除了以上几何透视和散点透视外,还要注意空气透视,其要点是近浓远谈,近实远虚,近清晰远模糊。
4、景物的空间
空间感的表现是景物的基本要求,自然界的一切物象都在大空间中运动着,变化着,一幅风景画如果不能表现天空之辽阔,地面之深远,就缺乏了最基本的真实感。画面的空间感,一般是通过表现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来体现。
写生要抓住最基本的大空间关系,即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大的空间距离层次。
天空因气候、季节、时间的不同,而不应孤立地去表现天空,地面是一个实在的整体,应对比的去画,相形之下,天空显得单纯、轻淡。还要利用空气透视的原理去认识分析空间。一般的规律是:近实远虚、近浓远淡、近强远弱。
5、景物的质感
我们所描写的景物中,一切物象都有它本身的形和质的特点:如云烟、水、山峦、土石、植物、建筑物、船只、车辆、金属架结构、室内陈设等,要掌握它们各自的特质,用不同的线条、明暗层次,笔调去表现它们的真实感。田野
田野的特点因地而异,或田垄、地垄、丘陵起伏、湖泊河流,它们本身有明显的起伏或延伸的界线。这些界线,有长短、强弱、平行、交错,要搞清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用虚实轻重来表现远近距离。山峦
山势要抓住外轮廊的特点,表现山的厚实、稳重,将山的外形与山脉的起伏特点结合起来。画群山要有主次、远近之分。“远山无树、远水无波”,“远山无脚”。山峰的阴阳向背也是表现山势结构的因素,土质圆浑,石质峻峭。石分三面:
树木的特点:树的形状主要取决于枝干结构。注意树的长势特点,注意树的性格、姿态。“树头宜放,树梢宜收”
要研究它的生长规律、树叶的形状特点疏密层次等变化,用简炼的手法进行艺术概括,把树的特征表现出来。
画树林更要注意疏密关系和远近层次。建筑物
要画好一座建筑物,先还是要理解它的结构和形式特点,如建筑物的长、宽、高的比例关系,房顶、墙壁、门窗的特点。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一座建筑的“精神”往往通过门窗表现出来。因为门窗的大小、多少、高低是由建筑物的职能,用途要求所决定的。任何部分的表现都得符合透视原理。但建筑物中的直线,圆线都只能凭目测判断来画,而不可用尺、仪器来画。写生不能象画效果图一样去表现。
注意建筑物的各种材料质感的表达。要强调建筑物的整体感和稳重结实的感觉。画建筑物要注意周围环境的衬托,一切都是为了表现整体气氛情调与意境。点景:丈山、尺树、分人
工具一般采用铅笔、木炭笔、钢笔或毛笔均可,橡皮、擦笔不可缺少。初学者作业幅式不要太大
十六开为宜,时间一般一张作业1个小时左右。
6、步骤:
①取景,定构图
②勾大体轮廓、用线分轻重
③先画主体、后画客体,由浅入深
④铺大体明暗,拉出远、中、近三个基本层次 ⑤刻划局部,深入细节把握整体
⑥调整关系,进行艺术概括和虚实处理。
第五篇:《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写生》教案
课程性质:风景写生是美术学专业的技能实践课程,为必修课。授课班级:2014级美术学1班 授课题目:风景写生 教学时数:5周
一、教学目的:风景写生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景物写生训练使学生掌握对周围环境色调的表现能力,同时通过外光作业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对色彩的感受和提炼概括能力。运用色彩材料表现外光色调,结合素描中的基本要求,探求大自然光色变化规律,研究天、地(或水)、物三者的相互关系,学习色彩风景写生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着重解决画面的构图、色彩色调、表现手段,探索风景画的各种表现技法;提高捕捉自然色彩和提炼概括的能力。
2、难点:学会整体观察色彩的方法,掌握风景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
三、教学要求:
通过本阶段的练习,要求学生学会用概括的手法,表现繁杂的自然景物,构图简练,色彩整体,能动的去把握和控制画面的能力,能够运用油画材料表现不同的物象,画面丰富耐看,每幅画都有明确的色调,有一定的个人特点和追求。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示范、写生实践。
根据学生专业基础不同的情况,要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课堂教学除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外,同时采取作品赏析、直观写生示范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其色彩审美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1、风景画的特点 ⑴、时间
风景写生是指在户外进行的写生训练。与室内不同的是光线在不断的变化,大自然所呈现的物象复杂繁多,色彩丰富而多变,一般不宜做长期作业和细致的表现。做画的时间段一般应选择在清晨至上午九点之间,下午选择在五点至日落之前,中午光线太强,色彩极为单调,不宜作画。
时间因素在静物写生中并不那么突出,但在风景画写生或创作中,有时显得非常重要。大自然所呈现的晨曦、中午、傍晚和夜幕,无不影响着形象的外视形式。即使我们面对同一方向,观察同一景色,在不同的时间也会产生不同的感觉,由此引起不同的心态共鸣。
⑵、空间 在大自然中,空间是无限的。在静物写生中的空间,远不过数米。而大自然那无限的空间必然包含着更加丰富的内容。如果从形象和空间双重角度去理解,把静物写生比作一首小诗,那么,风景画无疑是一部巨著。只有风景画才能浓缩辽阔的田野、茂密的森林、繁华的城镇和一望无际的海洋,也只有风景画才能展示大自然那种博大的风姿。风景画是描写空间的最好形式。
⑶、季节
季节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运动常态。它们也是风景画写生与创作经常需要考虑的内容。从可感、可视的双重因素着眼,季节的变化最基本的乃是气温和生态的变化。如春暖、夏炎、秋爽、冬寒,他们赋予大自然的风采,犹如演员扮演各种角色去登台,今天斑斓,明天繁茂,后天素雅„„类似这些永无休止的变化,都可归结为形象的形体、形态和色调的变化。
画者对季节的研究,通常围绕于形象。首先从整体关系上进行比较和把握,同时也不放松对形象细部的分析和研究。尽管天、地、树木、山水各有相对稳定的形式,但它们处在不同的季节,又会出现明显的或是微妙的差异。以天为例,即使同是晴天,四季也各不相同,更何况其他的景物。
⑷、气候
风、雨、阴、晴„„各种在空间中产生的气象运动的形态,如果从视觉效果上去分析,它们彼此的差别主要是光感、动势、色调和气氛的差别。任何形象处在空间之中,每时每刻无不受着光线、空间和环境的影响。比如刮风、尘土飞扬,树木、庄稼、花草势必产生反复的动势,有时连各个形象以至整个天色都起了变化。又如下雨,满天银色的水珠,似乎像一串串珍珠,笼罩于形象的表面;尤其那些平日隐约可见的远景,此刻或许已被雨水所“吞没”。再如晴天,其色调与阴天不同,前者艳丽而生发,后者虽然暗淡,但他有素雅宁静的感觉。
风景画对气候的描写,除了揭示它们赋予自然景色的各种美感以外,显然也是为了寓意人们的各种心态,所谓借景抒情。
⑸、地域
描绘地域特色,无疑也是风景画有别于其他题材的内容。有些题材只要如实记录就含有地域特色的因素,像海洋、雪山、黄土地、草原等。也有一些不同地域中的遗址和新貌,必然蕴涵着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常见的车站、码头、工矿、都市,均系人们建设的成果。更不必说那些纪念性建筑和历史名城了。
以上列举的五个方面,在大自然中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在具体做画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但它们又是完整的,互相交替。
2、风景画中表现空间的两个因素: 1)一是透视,透视是表现空间的重要因素。没有明暗调子和色彩,只用线画出景物的透视,也可以表现出景物的远近空间和立体效果。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油画中,后期印象主义画家中,有的也主要依靠透视来表现空间关系。
2)二是由于光与大气层对景物的影响,而产生的明暗与色彩调子的变化,给人产生空间感。在色彩画中,研究明暗调子和色彩与空间表现的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3)近、中、远景三个空间层次的特征
根据景物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景物的形体、色彩、明暗调子的视觉感,在互相比较的情况下,可以归纳以下一些特征:
近景——轮廓与结构关系比较明确,细节也较清楚,形体比较大,体积感强,色彩丰富鲜明,纯度较高,明暗对比强。
中景——与近景相比较,形体轮廓与结构关系减弱,细节模糊,色彩粉质增多,纯度降低,倾向冷调,明暗对比变弱。
远景——景物形体轮廓及结构模糊,色调单纯统一,含更多粉质,偏冷调;明暗对比逐渐减弱,立体感消失,给人以平面的感觉。
3、画面的空间表现
如何在平面的墙壁、木板、画布或纸上表达辽阔的空间,人们在绘画实践中总结了多种表达空间的语言。实际上各种语言均是利用人们的视错觉,使人在平面上观察图像,而能得到一种深度感。归纳起来大致有下述几种空间表达法。
1)线性透视法
透视学中有向心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仰视透视、俯视透视等诸多透视法则,人们运用近大远小、近长远短等视觉现象,运用线、形的走向等表现出深远的感觉。
2)空气远近法
空气远近法又称空气透视法。自然界中的景物因距离观察者远近不同,中间存在的厚薄程度亦不同(空气是一种物质存在,其透明性并非绝对透明),因而产生清楚与模糊的感觉不同,把这种愈远愈模糊的感觉表现在画面上,就叫做空气透视法。
3)色彩远近法
色彩远近法亦是透视法的一种。因为景物的距离越远,空气在阳光下呈现微微的青灰色,致使越远的物体色度越低,对比也弱,把这种色彩间的关系表现在画面上称之为色彩远近法。
4)平面重叠法
即将景色中的各个平面,一个放在另一个的前面,利用物体前后的重叠关系表示远近关系的画法。越近的东西形体越完整,位置也比较低。远处的物体则刚好相反。这是最原始的透视法则。
5)焦点透视法 运用照相术中的焦点透视原理,只有焦点所对之物是清楚的,其余则比较模糊。6)印象派的色彩模糊振动法
印象派画家无论在远、中、近景上,同样使用高色度的色彩,运用色点的互相侵入,模糊物体的边线;利用色彩的互相反拨、互相衬托,在色点的模糊振动中表现出深远的距离感。
4、风景写生选景遵循的原则 1)选取朴素的对象
比如村落农舍,几株老树,普通的小工厂,古老的建筑、野外的草地、河湖等等。这类对象的造型与色彩都比较自然、和谐,往往能传达某种意境。初学时最好少画人工雕琢痕迹很重或过于花俏的东西,这类景物似乎很吸引人,但容易使画面零乱,没有色调,这类东西画多了还会造成审美能力下降。朴素的对象的另一个好处是随处可见,减少到处乱跑之苦。只要用心观察,随时都可能发现优美的景物。
2)选择的对象要有意趣
画写生没有绘画的冲动是画不好的,只有吸引你的,有意趣的东西才能引起你的冲动。哪怕是水边的一组石块,小小的野花,只要它触动了你,就能诱发发现的愿望。有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去深入的观察和表现。
5、风景画的选材内容
风景写生的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如城市建筑、名山大川、乡村风光、海岛渔村、河港码头、工地厂房、山地丘陵、溪谷田野、园林花圃、森林草原、市场街景和一些人物的社会生活场景等等。有风俗性的场景,也有富有意境的风景写生题材。这些景物都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描绘自然风光的风景画,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选景不在于空间如何的庞大,或内容多么复杂,实际上一些平常的景色,在季节、气候、光线、时间的变化情况下,也会显现出十分动人的诗情画意。每一个好的景色,如山区、水乡、海岛、渔村、森林、黄土高原等,都具有不同的环境特点与情调,能给人以精巧、绚丽、雄伟、壮阔、沉寂、活跃、幽雅、古朴、浓艳、清丽等种种不同的感受。这种对自然的感受,是选景取材的动机和依据。
6、风景画的写生地点选择
一些新鲜的事物,总是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而一个非常熟悉的环境,容易使人们对它产生描绘的激情,所以许多画家常常喜欢到一些风景具有特色的新鲜的地方去写生。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秀丽的青岛海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还有河道纵横、黑瓦白墙、古朴幽雅的江南水乡,以及辽阔的西北草原和具有南国风光的海南椰林等。但是,也有许多画家,专心致志地画某一类题材的风景画,他们深入体验、观察、研究,把自己钟爱的题材,表现得特别深刻动人。于是,出现了一些专门画城市建筑的、画森林的、画海洋的、画水乡的风景画家。19世纪印象主义的绘画大师,常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线、时间条件下,进行多幅不同色调的写生,研究光与空气对色彩变化所产生的微妙影响。所以,选取题材时,应该有自己的意图和目的。
初学者应根据习作的要求与进度,去选择合适的景色来写生,最好选具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平远风景人手练习,因为这类景色,可以明确认识到视平线在画面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形体与色彩由于空间距离关系所产生的变化规律。另外,不要总是局限于环境类似,色调类同,缺乏新意的选景,应该有意选择具有明显地域区别或环境特点的对象来写生。如画过色彩秀丽结构精巧的园林风景以后,可以去画古朴素雅的小镇河港;画过繁华活跃的城市街景后,可以接着画静寂广阔的田野山林;画过巍巍群山和高耸挺拔的森林古木后,再去画些平远舒展的江海景色„„在这些对比鲜明的景色写生中,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从而促进对于不同环境的构图、色彩、形象、意境的充分认识,提高作品的绘画效果和感人魅力。
7、风景写生的方法步骤 ⑴、选景
风景写生在选景时应突出一个主要表现物,也就是“主景”,要尽可能使周围的配景与主景有机的配合、烘托,不要面面俱到、平分秋色。画面主题指向要明确,如画一条古老的街道,构图时“主景”一定是街道,而不要过分突出旁边的民房,要将道路两旁的行人、道具、车辆等进行大胆的取舍,以免喧宾夺主;如果要画树,那就要选择树为画面主景、房屋、街道、人物为配景,才能使作品主题明确。所以,突出主景,舍去无关的因素,这在风景写生选时非常重要。
⑵、构图
风景的构图取决于主景物的形状特征:长方形、方形、竖长方形均可,物体的布局要主次分明,错落有序,上下左右取均衡。确定好画面以后,再用简单明确的单色画出物象的基本布局和框架。如果构图有失衡现象,可将取景框以外的物体移至画面当中,或者根据画面的其它因素,增加一些局部,以保证画面的构图均衡。要注意的是:不要上下或左右等分画面,另外对所描绘的对象要有预想效果。
⑶、铺色
选定画面主色调,一定要抓住第一印象,迅速判断大胆落笔。在迅速做出判断之后,用大笔将主色调铺于画面,但不要铺满得太满,注意空间感,调子明确即可。要找大的关系,切不可急于描绘细节。自然界中的客观物象各有其色,但无论是阳光或是天光都对物体产生影响,如没有明确的光线照射,就要选择色相相近的、面积较大的色块做主调。比如想表现阴天下黄土坡上的羊群,还有农舍和绿树,这时没有明确的光照,如选择羊群为主要表现对象,在定主调时可选择黄土坡的颜色为大面积的主调,房屋、天空、绿树可做点缀色等。从主调子色和主要对象入手进行深入,在刻画形体的同时丰富色彩的变化,但也不要过细的刻画,注意用笔和追求“画意”,对于有些细节点到为止,深入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而是做到主次协调一致。
⑷、调整完成
调整本该贯穿做画的始终,修改本身就是一种调整,每个阶段只是调整的内容、方式和程度的不同。这里所说的调整,是指最后阶段也是最全面最重要的调整。这种调整是完善形象、完美形式和深化内容的最终塑造过程,内容十分广泛,具体指向应根据各幅画面而定——既可能是描写形体、色调、空间、质感诸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神韵、意趣、艺术表现不够精到需要补救。调整画面,加强第一印象,这一步也可以根据记忆加工,主要是追求画面的整体“意境”,突出主题气氛和情调。
(二)、作品赏析
六、参考书目
《油画》 钱锋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油画写生技法》 李真胜编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七、教学小结
景物写生课,内容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写生和室外风景写生,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景物写生训练使学生掌握对周围环境色调的表现能力,同时通过外光作业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对色彩的感受和提炼概括能力。
八、作业
1、每天两幅油画风景写生作品。
2、每天两幅风景速写作品。
3、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风景写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