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冯氏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以冯氏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东场社区卫生服务站
申卫平
电话:***
邮编:2254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的重要原因之一,冯天有教授自20世纪七十代在中西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力学等知识,吸取传统中医的正骨经验,创造了新医正骨疗法,明确将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是速效、奇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已成为国内临床运用最广泛、最重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之一。笔者在临床治疗上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加以分筋、理筋、镇定等手法,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配合中药外敷、神经阻滞,适当休息与功能锻炼兼顾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
临床资料:70例患者均符合胡有谷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腰痛和坐骨神经痛;(2)有椎旁压痛;(3)可有神经系统定位征;(4)MRI上显示侧旁型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查神经性受损体征与之相符;(5)病程小于6周未经治疗者;(6)经排查排除其他脊柱与脊髓疾患者。70例患者中,年龄20—50岁数量居多,病程最短1周,最长近10年,有腰扭伤史24例,感受风寒者12例,无明显诱因者34例。
治疗方法:
患者端坐在专门的复位椅子上(也可以反坐在靠背椅上),术者先通过冯氏触诊法明确受累椎体棘突,用一只手拇指固定定位,令患者一只手扶着自己的后头部,另外一只手抱在自己的胸前,助手在前面用双腿固定患者与躯干旋转相反的大腿,同时用两只手分别扶住患者的近端的肩和远端的腋下区,准备助旋;术者引导患者的躯干前倾并旋转,旋转过程中躯干前倾的角度要保持基本一致,以定位拇指能够感觉到手下棘突处在旋转扭力的中心位置,当旋转力抵达极限时,再继续靠旋转惯性施加力量(尽量不用爆发力),即可达到手法目的。此时一般(并非必然)可以听到或感觉到关节的弹响声;术者进入收势,保持手法实施的姿态,缓慢旋回患者躯干;术者在手法实施的棘突局部按照肌纤维韧带的走向做简单的理顺手法,手法完毕;每周1—2次,3周为1疗程。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可减轻局部炎症水肿,改善血供和营养,缓解腰肌痉挛,增强疗效,促进恢复。
中药外敷处方:伸筋草30g
冬瓜皮30g
透骨草30g
木瓜15g
花椒9g
五加皮15g
红花9g 将药粉碎粗末状分装于2个布袋内,蒸热后放在患处,交换使用,10天一疗程。神经阻滞疗法:
是以麻醉制剂为主的局部药物注射,辅佐应用类固醇制剂及神经营养等药物,达到缓解局部炎性损伤刺激的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采用神经根阻滞、硬膜外阻滞、骶管疗法等,有时也会因情况不同而配合痛点阻滞、椎旁小关节阻滞、梨状肌阻滞、腰三横突阻滞等,以消除局部刺激和神经根水肿。功能锻炼:适时嘱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如:慢骑马、飞燕式、五点支撑、左右侧摆、由慢到快行走等。
治疗标准:痊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腰部恢复正常,恢复工作。基本痊愈:自觉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但弯腰或久坐有不适,可正常工作。好转:自觉症状减轻,阳性体征部分消失,腰部活动受限减轻。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变。
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其中痊愈42例,基本痊愈24例,无效4例。
第二篇:摇摆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摇摆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正骨 2000年第12期第12卷 临床报道
作者:逯庆义 王海涛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西郊医院 455004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摇摆旋转手法;病例报告
作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摇摆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取得了令人满意 的 疗效。该法操作简便,只需借助一特制凳子即可施术,而且显效快,效果显著、费用低,具 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现总结于下。
临床资料
本组130例中,男89例,女4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平均39.5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5年,平均1.5年。全部病例均以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为诊断依据,经CT扫描显 示:椎间盘膨出48例,突出81例,脱出1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者99例,有合并症者31例,其中合并椎管狭窄12例,合并侧隐窝狭窄13例,合并黄韧带肥厚2例,合并骨质增生20例。椎间盘突出形成钙化者19例。患处棘突偏歪者102例,棘突无明显偏歪和因肥胖不易摸到棘 突者28例。
治疗方法
2.1 凳子制作方法 ①设计说明:凳面上设计两钢管,其交点在凳面的中心,上缘与凳子面相平;其上装有2条皮带,可以 前后移动。凳子底端固定于地面上,凳子高度为45cm,凳子面长60cm,宽38cm;皮带长50cm,宽8cm;钢管长35.5cm,直径2.5cm。②凳子模型(附图)。
附图 特制凳子模型图
①凳子面;②皮带;③钢管
2.2 操作方法 病人端坐于特制凳子后端,面向前,将两腿自然分开放于两 钢管外侧,用皮带将两股部固 定。在特制凳子的后方再放一普通方凳,两凳的高度应基本一致,医者坐于普通方凳上。让 病人腰向前微曲,医者中指和食指分别放于腰椎棘突两侧,自上而下触摸,找出偏歪棘突。以棘突向右偏歪为例,让病人左手放于自己右肩上,医者两腿分开放于普通方凳两侧,前胸 紧靠病人腰背部,右上肢从病人右腋下向前伸出,向左绕过胸部,手掌放在病人右肩上并握 紧肩关节,左手拇指按住偏歪棘突,病人右上肢自然放在医者右肩上。然后,让病人顺时针 做弧形摇摆动作3~5分钟,这时医者右上肢随着病人上半身摆动,当向右摆至最大限度,并 且感到左手所按棘突处已成为摇摆的支点时,医者右手紧握肩部顺摇摆方向突然用力向前向 右扳动,左手拇指用力将偏歪棘突向左猛推,使腰椎顺时针方向呈弧形旋转,此刻拇指下有 关节松动感,多数病人可听到“喀啪”响声,说明复位成功,然后检查棘突是否拨正。若棘 突向左偏,摇摆旋转方向则相反。对于一部分棘突无明显偏歪和因肥胖不易摸到棘突的病人,可向患侧摇摆旋转,此时拇指所起的作用,不是推棘突,而是根据CT的定位找摇摆旋转的 支点。复位完毕后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物理检查来判断是否成功。上述手法隔日1次,5 次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复位后扎腰围3个月,并尽可能卧硬板床休息。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局部无压痛,恢复正常工作。良 :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局部 轻压痛,可从事较轻的工作。可:症状、体征部分消失,从事轻工作困难。差: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130例,行复位手法1个疗程者64例,2个疗程者66例,经3个月~1年随访,结果按上 述标准评定,优98例,占75.38%;良21例,占16.15%;可7例,占5.38%;差4例,占3.08%; 优良率占91.53%。
讨论与体会
4.1 摇摆旋转复位法的由来 摇摆旋转复位法是在旋转复位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正骨手法。以前作者在给腰椎 间盘突出症病人做旋转复位时,发现有些病人由于体格偏胖或肌肉紧张等原因,关节松动感 不明显,或听不到“喀啪”响声,疗效不理想。后来作者从汽车司机拨动方向盘这一动作中 受到启发,当汽车静止时,拨动方向盘费力。当汽车行驶时,拨动方向盘省力。把这一原理 运用于旋转复位法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是就形成了摇摆旋转复位法。该法将摇摆与旋 转融为一体,能够使腰背肌充分放松,有利于手法复位的顺利进行。
4.2 治疗机理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症状的机理,目前被公认的主要有3种学说,即机械受压学说、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和细胞免疫学说。作者认为机械受压学说是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和细胞 免疫学说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神经根无菌性炎症、水肿及细胞免疫反应都是在神经根受 压迫的基础上产生的,只要解除了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其无菌性炎症、水肿及细胞免疫 反应自然会消除。经对部分采用本法临床治愈后的病人的CT复查,发现绝大部分仍有突出,只是突出物的大小、形态有所改变,这说明摇摆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是使 突出物部分还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关系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当然由于椎间盘 突出的程度和病程长短不同,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炎症、水肿及细胞免疫反应程度不同,则 消除症状、体征,恢复神经功能所需时间亦不同。
4.3 体会 摇摆旋转复位时要做到“稳、准、协、快”,即两股部要固定牢稳,拇指定位要准确,摇摆 支点要确切,医患要相互协调,患者的摇摆方向、医者上肢用力方向和拇指推力方向均应在 一 条弧线上,且方向一致,3种力的动作要连贯快速进行。根据生物力学原理,作用于偏歪棘 突的受力是上述3种力的合力,因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从治疗结果观察,突出轻、病程短,无合并症的病人疗效较好,复位次数少;反之,突出重、病程长,有合并症的病 人疗效较差,复位次数亦多。分析其原因,病程长、突出重,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较重,容易形成粘连及钙化,不利于手法分离。有合并极度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的病人,即使摇 摆旋转复位成功,椎间盘不压迫神经根,但极度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也同样会挤压神经根,产生症状。综上所述,采用摇摆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既要掌握操作要领,又 要选择适应症,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1999-11-16收稿 2000-01-07修回)
第三篇:按摩牵引法治疗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按摩牵引法治疗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山西省绛县五四四九医院 吴刚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纤维环破裂症,即由多种原因导致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后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表现为腰痛和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等一系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笔者从实践中,采用牵引复合按摩手法治疗本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政:
临床资料
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薄,后纵韧带贯脊固定于后,但在第一腰椎水平以政,后纵韧带变窄,到第一腰椎和第一骶椎最窄,加上腰的活动范围广泛,随的重力最大面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尤其在劳损积化以后更易发病。
临床表现及体征主要有:1腰部疼痛,活动受限,有叩击痛,下肢沿坐骨神经区呈放射性,2常大劳累,受寒冷或咳嗽,打喷嚏时症状加重,3.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4屈颈试验及颈静脉 压迫试验阳性;5脊柱侧弯或棘突偏歪;6小腿后侧及足脊皮肤感觉障碍,日贸出现肌肉萎缩。
本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田5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5天,根据临床症状和X线,CT定位,突出在L3-L4 18例,L4-L5 54例,L5-S1 8例。治疗方法 牵引:
用腰椎牵引持续负重治疗,步骤如下:嘱病人俯卧于床,在胞背部和腰骶部分别用皮制牵引带固定。束紧,腰部的固定务必在病变腰椎相对应的部位,籍以稳定和按压病位,然后政位负重,重量要以患者自身体重的50%为宜,或轻或重不据个体差异和病情面定。让口才感到腰2部有拉力感,松解状而舒适内度。持续治疗30分钟,接着松解牵引带,结束牵引,但需嘱患者静卧数分钟后,稍微活动即可,忌做大幅度旋转动作。二按摩治疗
1患者俯卧位,术者在患者肩背到腰骶部自上下掌摩,捋顺3-5遍,然后施力揉,滚腰脊两侧部位,交替施术3-5遍。手法要轻而不浮,缓而不滞。
2接着又手推法,以患脚臀部到踝部沿后侧面施术5遍,再在臀部大小腿部用弹拔法5分钟,施术时臀部可用肘尖,大腿外侧可用拳小腿外用指,手法轻重适宜,以胀发热为度。
3后伸压腰法:术者一手托扶患者关节部,嘱其放松,把大腿向后上抬伸并摇晃,别一手在抬伸过程 中按于腰部突出部位的相就范围,一抬伸一般压将替做5次。
4接上,以食中剑决指点按环跳.承扶.风市.委中.承山.阳陵泉。
5搬腿牵蹬法:患者改变体位呈仰卧,术者一手握持患肢胫踝部,屈髋使腿绷起,别一手捏 拿足趾向下一张一张做5次,然后在下肢下落快要着床时向前方蹬牵1资。
施术完毕,嘱患者静卧5分钟,用特制护腰整坚腰部,慢慢离床,嘱其休息2周到4周。
经牵引按摩复合手法治疗以后,患者自诉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减轻。每日治疗1次或隔日1次,连续10天,本组治疗最长39资,最小1资,在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后停止治疗,指导康复锻炼,每日做燕飞工,搭桥工,以冲强竖棘肌及韧带功能。
治疗效果:80便中,痊愈32例(40%)好转40例占(50%),有效4例(5%)无效4%(5%)。
疗效标准:1痊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棘旁压痛点消失,直腿抬高在80度以上。2好转:腰腿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达60度以上,不影响工作;3有效:腰腿痛等症状有所减轻,直腿抬高有改善;4无效:经治疗症状体征无变化。病例介绍
王XX.男35岁,司机。患腰痛伴左侧下肢疼痛,6月余,下蹲时甚明显,经针灸,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进一步检查:CT确定腰4-5椎间盘突出,因惧怕手术来诊。查:脊柱外观正常,腰前屈70度,左侧腰4 5椎旁压痛,起腿抬市试验(+)抬市40度右腿90度,但右侧大腿外侧拘挛,见市压痛。拟诊:腰4-5椎间盘突出症伴右肢髂胫整劳损。经牵引按摩治疗引资自觉症状消失,腰前屈90度,下蹲正常,直腿抬高达90度,已参加工作嘱一点支撑练习及悬吊,后右侧大腿拘挛了自愈。体会:
对本病的保守治疗,现多用牵引按摩,方法大同小异疗效了不尽相同。我利用本法治疗后显示效果较佳。
本法牵引后摩.滚.推.揉手法将替使用,意在松驰腰骶部浅表和内在的自于挛拘的肌肉及相关韧带,并促进局部的血液运行,加速炎性代谢物的分解,弹拔法刺激坐骨神经区域。为后伸搬腿和牵蹬法做预备,进一步还滑利了小关节,解除了小筋结,点接又以 疏通经气,促运气血,上痛散结,消除筋粘。这种由轻到重,由外到内的复合手法,充分达到了分筋理节,开通闭塞,散瘀上痛的效果。本病重视治疗后的休息,注意保护脊骨究里髓,经治疗患者自诉腰部及政脚痛的消失,表示神经根的压迫已解除,但是,潜在的神经组织水肿的消除仍需一段时间,就休息或者继续治疗几资。平素就当有目的训练腰背部的肌群,借以加强对脊骨的保护,正所谓防病于未然。
本疗法简便.易学.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第四篇: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摘要】 目的 ?u价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手术时间(50.0±3.3)min;术中出血5~20 ml,平均术中出血(10.0±3.3)ml;未出现术后感染、术中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期“日光烧灼现象”,经营养神经、脱水对症治疗1周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随访(5.4±3.2)个月。手术前VAS评分为(8.3±0.3)分,术后3 d为(2.5±0.2)分,术后3个月为(1.2±0.1)分;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2484、95.2565,P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型;微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by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extremely lateral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Methods A total of 18 patients with extremely lateral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received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for treatment.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cor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score.Results All 18 patients received successful operation,with operation time ranged 40~60 min and mean operation time as(50.0±3.3)ml.They ha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ranged 5~20 ml,with mea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s(10.0±3.3)ml.There were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postoperative neural root trauma,dural sac avulsion,an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There were 2 cases with short-term “sun burning”,which were relieved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for trophic nerve and dehydration for 1 week.All patients received follow-up for 3~15 months,with mean follow-up time as(5.4±3.2)months.Their VAS score was(8.3±0.3)points before operation,(2.5±0.2)points in postoperative 3 d and(1.2±0.1)points in postoperative 3 months.Their VAS scores in 3 d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low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68.2484,95.2565,P
【Key words】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Extremely lateral; Minimally invasive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一种少见的类型,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剧烈的下肢神经根性疼痛,保守治疗常不能缓解症状。本科从2013年11月起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18例FLLDH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1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例FL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38.2±10.6)岁;L3~4突出2例,L4~5突出9例,L5~S1突出7例。椎间孔内型8例,椎间孔外型10例。体格检查:患者表现为一侧下肢剧烈的神经根性疼痛,行走困难,伴受累区域感觉减退,腰背部疼痛不明显。L4神经根支配区域6例,L5神经根支配区域10例,S1神经根支配区域2例。4例伴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明确脊柱序列及稳定性。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及CT检查,明确突出节段、部位及受压神经根。
1.2 方法 将患者置于可透视的手术床上,患者取健侧卧位,在患者腰下垫一软垫,使患侧椎间隙张开。C型臂X光机透视确定病变椎间隙,定位穿刺点。首先使用18G穿刺针靶向穿刺至突出的间盘处,碘海醇与亚甲蓝混合液(5∶1,2~3 ml)行椎间盘造影并复制症状,之后放入导丝,逐级套管扩张后置入工作套管(椎间孔内型适当使用环锯去除部分上关节突扩大通道,椎间孔外型不使用环锯),在椎间孔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染色髓核,彻底减压神经根。患者术后予以预防感染、营养神经、适当脱水及对症治疗。嘱其卧床72 h,可在床上变换体位,但避免坐、立等腰部承重姿势及动作,3 d后带腰围保护下地负重行走,1个月内以卧床休息为主,3个月内避免弯腰、持重等腰背部过度承重姿势及动作。根据患者情况于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观察神经受压解除情况。
1.3 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价;采用ODI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功能障碍恢复情况进行量化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3.3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FLLDH FLLDH因其症状严重,一经确诊,需积极手术治疗。因突出髓核组织不在椎管内,传统手术需切开椎旁肌,去除部分椎板、关节突,以达到充分显露椎间孔内外,摘除突出间盘组织,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这些术式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后方软组织破坏较大,因此,常需进行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增加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和医疗费用。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先进的微创技术,可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该技术从患者腰部侧后方进入,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将直径7.5 mm的工作套管直接送达靶点,即突出间盘的位置,结合椎间孔镜的显像系统清晰观察突出间盘、神经根等结构,直视下摘除突出间盘组织,彻底解除神经根受压,缓解患者症状。该技术对腰椎骨性结构不做任何破坏,对腰部椎旁肌肉和韧带的创伤极小,能够在最大程度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且无需任何内固定材料的置入[8]。此外,因突出位置在椎管外,椎间孔镜及其器械无需进入椎管内,避免了对硬膜囊及椎管内其他结构的干扰和刺激。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能与术者随时交流互动,将不适的信息反馈于术者,减少损伤神经根的风险。术者在术前需仔细阅片,判断突出间盘位置及与神经根的关系,术中自穿刺步骤起即需准确定位于靶点(即突出间盘所在)。因FLLDH受压的神经根已基本无活动度,因此术者需轻柔地逐级放入扩张套管和工作套管,摘除间盘时也需谨慎操作,避免对神经根过度挤压或牵拉,引起患者疼痛加重。虽然如此,作者在操作中仍有患者对神经根刺激反应较重,术后短期内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残留,术者需与患者充分沟通,医患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FLLDH引起的病痛。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FLLDH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正确选择患者、良好的医患配合和准确的靶点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Abdullah AF,Ditto EW,Byrb EB,et al.Extreme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J Neurosurg,1974,41(2):229-234.[2] Liu T,Zhou Y,Wang J,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three different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for 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Chin Med J(Engl),2012,125(6):1082-1088.[3] 段丽群,张文志,刘鹏飞,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痛杂志,2016(3):214-218.[4] 张皓.经皮椎间孔镜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世界中医药,2016(B06):2045-2046.[5] 郑文杰,周跃,王建,等.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4):194-198.[6] 谭健,李平元,欧军,等.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中国内镜杂志,2015,21(4):417-420.[7] 赵学军,左玲,傅志俭,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8-12.[8] 钟红发,陈荣春,卢志军,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实用临床医学,2013,14(8):30-32.[收稿日期:2016-10-21]
第五篇: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法(纠正侧弯即刻见效之手法) 针灸推拿讨论版 基层医生网
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法(纠正侧弯即刻见效之手法)针灸推拿
讨论版 基层医生网
首先治疗者必须学会用大拇指尖检查出各脊椎骨旁出的方向与程度,各骨头疼痛点,还必须说出该脊椎旁出所压迫的神经根所导致患者身体其它病症的程度如何.结果必须超过X光片与CT及说出医院检查不出的病症问题所在,还必须练习大母指功,因颈/胸/腰椎病正骨治疗都是用大母指完成(所以我师傅人称一指张,本人虞一指)如以上的都学不会以下技术学了也白搭了。
胸/腰椎病康复正骨过程如下
矫正患者时患者坐在方凳上,上身往下弯,让旁出的脊椎骨向天,如椎骨向右突出,患者右手放在后脑上、左手自然垂下,此时治疗者右手窜过患者手弯处,后颈部并手掌搭在患者后左肩上、左手握成拳大拇指伸直并用大拇指尖头的肉按住突出的脊椎骨,此时右手把弯下腰的患者缓慢的向右摆,当摆到尽头时治疗者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后右手使患者上身往下旋转并含往外拉的力(旋转角度不能超过20度)用自身丹田与腰腿发力在1秒钟内瞬间完成整个过程而不能单用手发力此时左手大拇指尖顶住的脊椎骨在患者无感觉的状况下瞬间自动回归到生理直线上,原脊椎疼痛点用力按疼痛消失,脊椎神经压逼感、腰肌疼痛即刻消失,从而脊椎病得到根治。如脊椎后脱或前脱(移)的必须在脊椎恢复生理直线后才能用手掌心把后脱的脊椎下压,发力不能作突发力只能缓慢的发力,不能用脚踩.手腕骨等硬骨对脊椎复位,使脊椎再度受伤。治疗后腰椎复位检查:患者仰睡抬起患者的左右脚对比,看是否还有脚神经受拉的感觉如有就应检查是否两腿长短不一,并做腿长短矫正手法使两腿长短一致,然后再检查腰椎看是否在做腿矫正时腰椎又旁出了.胸椎1-3椎中的任一椎旁出必导致左右心口疼痛,4-5椎旁出必导致患者呼吸难受.睡觉时好像有东西压住胸口而呼吸困难,当腰椎.胸椎正确复位后患者坐10分钟左右就马上有感觉.而不用推拿,按摩,针灸后才见效.就连由于长久脊椎病导致侧弯,前弓的患者也可在20分钟内得以矫正(颈、胸、腰都需治疗的患者正骨复位过程必须是由第五节腰椎往上矫正,也就是腰、胸、颈的顺序正骨复位)。侧弯患者90%有颈椎病,故侧弯患者纠正脊椎后必须纠正颈椎椎骨的生理位置。
脊椎矫正复位最重要的是查点与选点,要对患者的脊椎骨了如指掌,人的脊椎是存在平行与稳定性能,当有脊椎往右突出必有另一脊椎骨往相反的旁出形成S形或C形的脊椎,有的患者从胸椎到腰椎就有4个S形,使人的外形暂时还能保持直立姿态,随着时间的增长,脊椎骨旁出所压迫的肌肉就会分泌出一种液体,该液体在脊椎旁逐步形成增生物并沿着脊椎不断生长(又名骨质增生),使整条脊椎逐步粘连钙化,由于脊椎旁的肌肉筋脉粘连硬化失去应有的功能使脊椎逐步弯曲严重,脊椎椎间也在逐步缩狭,形伐驼背。故正确的脊椎正骨矫正手法才能造福现代城市病-脊椎侧弯患者(也就是富贵病,小孩不干活及缺少锻炼的结果),小孩侧弯宜最小度数时纠正。为什么有的医生用手法治愈了椎间盘突出但过一段时间又复发了,就是没把整条腰、胸椎恢复直线,还是弯曲的,两腿的长短也不一致。例如胸椎一个大S形并两旁肌肉边大边小,心口疼肺受压不舒畅感严重,腰椎两个S形并椎间盘突出,骶骨疼痛,只要选点正确就纠正一椎叁个S型即刻变成直线,回归生理直线。再检查有否后脱或前脱、两腿的长短是否一致,必须全面矫正才能根治腰椎病。患者在不疼痛与感觉不到的状况下恢复。之后是脊椎肌肉与韧带的恢复,患者矫正完必须马上卧床休息三天,不能多走路,使脊椎两旁肌肉韧带恢复平衡,并视年龄大小定1-3个月内不能弯腰拿重东西,并必须挺起腰与胸堂做人,由于肌肉与韧带的恢复每隔三天须再复查三次就完成了。如果脊椎旁肋骨变形、肌肉韧带硬化失去应有的功能的还必须使用远红外线房进行肌肉韧带的快速康复理疗,再配合运动使内脏适应脊椎恢复生理直线后的生理环境,注
脊椎后脱必须在脊椎恢复直线后才能用手掌肉把后脱的骨头慢慢压下去与旁的椎骨高低一致
腰椎 前脱必须把前脱骨两边的4个脊椎骨往下压,让形成个窝再在患者的小肚放个枕头,背靠墙,让患者把腿弯曲往内顶就可以把前脱的腰椎顶出来而恢复正常
胸椎前脱比较少,你们的功底有限所以就不说了(胸椎病很少人知道)
警告
凡脊椎做过手术后的患者不能用此复位法治疗胸椎、腰椎中的任何一个旁出的骨头,很容易造成已做手术的脊椎骨碎裂而瘫痪,只能做颈椎,但也要小心,不能让腰椎承受外力。整个过程必须用大拇指尖完成,特别纠正10岁左右小孩侧弯时应该更注意,小孩的骨头还没有发育成全,不能用硬力纠正,只能用柔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