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说课

时间:2019-08-31 15: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说课》。

第一篇: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说课

第一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说重点难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白鹭

1.本课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白鹭的美。重点是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式体现白鹭的美。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借助图片体会白鹭不同形态的美。

落花生

本课采用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的顺序,讲述了平凡的花生的不平凡,从而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重点是通过花生的平凡去品味不平凡的人生哲理。

2课时

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多元识字。

桂花雨

本文回忆了童年故乡的桂花,着重描写了“摇桂花”。重点是能通过回忆故乡的桂花,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

珍珠鸟

本文讲述了小珍珠鸟由远离人到亲近人再到喜爱人的过程。重点是能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小珍珠鸟的不同表现。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启发。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以“制定班级公约”为内容。重点是能听取他人意见,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课时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习作

会写题为“我的心爱之物”的文章。重点是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1课时

首先确定描写对象,然后详细地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

语文园地

1.利用多种方式增加积累,提高对词句段的运用。

2.把握句子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语气,并能灵活运用。

1课时

通过朗读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含义,运用朗读、背诵等增加积累。

第二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说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搭石

1.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

2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

6将相和

1.能用简洁的话讲述三个故事,感受蔺相如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2.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2课时

从具体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1.快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中应用的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明白这些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2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本课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冀中的地道战

《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一种独特战斗方式——地道战,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

课时

了解地道的布局、作用,体会冀中人民反抗侵略者时所展现出来的智慧。

习作

会写题为“‘漫画’老师”的文章,重点是抓住老师的特点,并通过具体事件展现老师的特点。

1课时

首先介绍老师外形的特点,然后通过介绍具体事件来突出老师的特点。

语文园地

1.学习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把握人物特点的写法。

2.用多种方式扩大积累。

3.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掌握文章内容。

1课时

通过把握重点词语来把握句子的意思,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描述成语的方法;积累珍惜时间的名句。

第三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个主题编排。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2.说重点难点: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民间传说,都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特点的。如《猎人海力布》一文中,通过“救小白蛇”“要宝石”“听鸟语”“劝乡亲”“变石头”这几个故事体现出海力布善良、勇敢、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牛郎织女(一)》则通过详细介绍牛郎认识织女的过程,表现出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牛郎织女(二)》通过描述织女跟王母娘娘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体现出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的特点以及织女渴望自由的真情和勇敢。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我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我们可以换一种人称,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猎人海力布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2.抓住人物言行,细心体会人物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课时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把握人物的特点。

10牛郎织女(一)

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道理。

2课时

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把握人物特点。

11牛郎织女(二)

1.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1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口语交际

1.学习在讲民间故事时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2.在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1课时

学会通过想象和模仿等方式将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习作

学习缩写的方法,通过缩写,进一步提高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能力。

1课时

通过对原故事进行适当删减和概括的方法缩写故事。

语文园地

1.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会扩写段落。

4.积累古诗词。

1课时

通过比较意思相同词语,体会不同表达效果。通过想象扩充情节,使情节更加生动。积累古诗词。

第四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冀中的地道战》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2.说重点难点:

(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

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冀中的地道,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古诗三首

1.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2.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3课时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通过重点句子的赏析,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感。

少年中国说(节选)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结合查找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14圆明园的毁灭

本文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介绍了它被毁灭的经过,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时

在把握详细描写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黄继光

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时

引导学生在品读和对重点词语的把握中体会情感

习作

1.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写作。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学习编写习作提纲。

3.在叙述中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1课时

有详有略地叙述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的情感。

语文园地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成语。

1课时

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读出感情。

通过理解词语的含义来把握词语的情感色彩。

通过多读、多记的方式扩大积累。

第五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主题编排的。主要由《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2.说重点难点:

(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都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如《太阳》这篇文章,就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松鼠》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性的语言介绍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来把握说明方法。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6太阳

1.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说明方法。

借助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17松鼠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3.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事物的特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作

1.学习有序观察,并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2.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

1课时

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

第六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2.说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8慈母情深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外貌、语言等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2课时

把握课文内容,注重把握细节,通过细节描写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

19父爱之舟

1.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2.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2课时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话概括事件内容,从小事中领悟人物的情感。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对描写人物语言句子的体会,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把握人物语言描写,体会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口语交际

1.口语交际是以“父母之爱”为内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1课时

通过具体事例感受父母的爱。

勇于发言,清楚表达,做到文明有礼。

习作

会写题为“我想对您说”的书信。重点是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1课时

掌握书信的格式。用具体的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语文园地

1.体会父母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

2.学习文章的几种结尾方法。

3.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4.以“第一次”为主题,写片段。

4.积累名句。

1课时

学习习作中几种结尾的方法。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学习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增加积累。

第七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说重点难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1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三首诗的意思,背诵《枫桥夜泊》。

2.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3.体会诗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内容。

通过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

22四季之美

1.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2课时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景物描写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

23鸟的天堂

1.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4*月迹

划分文章的段落,品味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会根据内容划分段落,通过抓住重点句子来品味其中蕴含着的优美与童趣。

习作

会写题为“_____即景”的文章。重点是做到突出景物的变化,体现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1课时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写出景物的变化。

语文园地

1.品味优美的语句。

2.学习制作宣传海报。

3.学习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

4.积累诗歌。

1课时

通过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景物描写给自己带来的美。通过认真观察,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

第八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说重点难点: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3.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4古人谈读书

1.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2.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所启发。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把握重点句子,体会古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5忆读书

1.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感受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培养读书的兴趣。

2课时

弄清文章的顺序,品味重点句子,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26 *

我的“长生果”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2.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以“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为内容。重点是能大胆、准确、清楚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能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并能认真倾听,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

1课时

用清晰的语言,大声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要把人物的特点及喜欢的理由介绍给大家。

习作

1.会写题为“推荐一本书”的文章。重点要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

2.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1课时

提示学生推荐哪些内容能让别人接受。

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园地

1.学会找课外读物的方法。

2.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

3.学习书写,规范自己的字体。

4.增加积累。

1课时

学会把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运用到句子中,使句子生动形象。

扩大积累。

第二篇: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说课

第一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说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掌握多音“便、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白鹭》。

(3)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3.说重点难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4.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白鹭

1.本课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白鹭的美。重点是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式体现白鹭的美。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借助图片体会白鹭不同形态的美。

落花生

本课采用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的顺序,讲述了平凡的花生的不平凡,从而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重点是通过花生的平凡去品味不平凡的人生哲理。

2课时

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多元识字。

桂花雨

本文回忆了童年故乡的桂花,着重描写了“摇桂花”。重点是能通过回忆故乡的桂花,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

珍珠鸟

本文讲述了小珍珠鸟由远离人到亲近人再到喜爱人的过程。重点是能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小珍珠鸟的不同表现。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启发。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以“制定班级公约”为内容。重点是能听取他人意见,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课时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习作

会写题为“我的心爱之物”的文章。重点是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1课时

首先确定描写对象,然后详细地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

语文园地

1.利用多种方式增加积累,提高对词句段的运用。

2.把握句子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语气,并能灵活运用。

1课时

通过朗读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含义,运用朗读、背诵等增加积累。

第二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说教学目标:

(1)认字26个,会写48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说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

4.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搭石

1.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

2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

6将相和

1.能用简洁的话讲述三个故事,感受蔺相如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2.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2课时

从具体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1.快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中应用的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明白这些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2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本课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冀中的地道战

《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一种独特战斗方式——地道战,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

课时

了解地道的布局、作用,体会冀中人民反抗侵略者时所展现出来的智慧。

习作

会写题为“‘漫画’老师”的文章,重点是抓住老师的特点,并通过具体事件展现老师的特点。

1课时

首先介绍老师外形的特点,然后通过介绍具体事件来突出老师的特点。

语文园地

1.学习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把握人物特点的写法。

2.用多种方式扩大积累。

3.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掌握文章内容。

1课时

通过把握重点词语来把握句子的意思,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描述成语的方法;积累珍惜时间的名句。

第三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个主题编排。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2.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26个生字,认识本单元43个生字及新词。

3.能运用生字组词,积累词语

4.培养想象能力,识字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3.说重点难点: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民间传说,都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特点的。如《猎人海力布》一文中,通过“救小白蛇”“要宝石”“听鸟语”“劝乡亲”“变石头”这几个故事体现出海力布善良、勇敢、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牛郎织女(一)》则通过详细介绍牛郎认识织女的过程,表现出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牛郎织女(二)》通过描述织女跟王母娘娘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体现出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的特点以及织女渴望自由的真情和勇敢。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我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我们可以换一种人称,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4.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猎人海力布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2.抓住人物言行,细心体会人物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课时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把握人物的特点。

牛郎织女(一)

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道理。

2课时

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把握人物特点。

牛郎织女(二)

1.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1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口语交际

1.学习在讲民间故事时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2.在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1课时

学会通过想象和模仿等方式将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习作

学习缩写的方法,通过缩写,进一步提高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能力。

1课时

通过对原故事进行适当删减和概括的方法缩写故事。

语文园地

1.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会扩写段落。

4.积累古诗词。

1课时

通过比较意思相同词语,体会不同表达效果。通过想象扩充情节,使情节更加生动。积累古诗词。

第四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冀中的地道战》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2.说教学目标:

1、教学本组课文,要求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习作中去。

3、注意练习本册两个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3.说重点难点:

(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

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冀中的地道,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4.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古诗三首

1.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2.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3课时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通过重点句子的赏析,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感。

少年中国说(节选)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结合查找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14圆明园的毁灭

本文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介绍了它被毁灭的经过,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时

在把握详细描写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黄继光

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课时

引导学生在品读和对重点词语的把握中体会情感

习作

1.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写作。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学习编写习作提纲。

3.在叙述中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1课时

有详有略地叙述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的情感。

语文园地

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成语。

1课时

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读出感情。

通过理解词语的含义来把握词语的情感色彩。

通过多读、多记的方式扩大积累。

第五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主题编排的。主要由《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2.说教学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较好的完成任务。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知识,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自己对汉字的兴趣,从而搜集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谐音特点,字谜种类及猜谜方法,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4.会认会读本活动中的出现的生字。

3.说重点难点:

(1)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都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如《太阳》这篇文章,就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点;《松鼠》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性的语言介绍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来把握说明方法。

4.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6太阳

1.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说明方法。

借助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17松鼠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3.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事物的特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作

1.学习有序观察,并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2.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

1课时

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

第六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2.说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32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3: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3.说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8慈母情深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外貌、语言等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2课时

把握课文内容,注重把握细节,通过细节描写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

19父爱之舟

1.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2.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2课时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话概括事件内容,从小事中领悟人物的情感。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对描写人物语言句子的体会,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把握人物语言描写,体会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口语交际

1.口语交际是以“父母之爱”为内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1课时

通过具体事例感受父母的爱。

勇于发言,清楚表达,做到文明有礼。

习作

会写题为“我想对您说”的书信。重点是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1课时

掌握书信的格式。用具体的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语文园地

1.体会父母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

2.学习文章的几种结尾方法。

3.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4.以“第一次”为主题,写片段。

4.积累名句。

1课时

学习习作中几种结尾的方法。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学习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增加积累。

第七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2.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切的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3.说重点难点:

(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4.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1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三首诗的意思,背诵《枫桥夜泊》。

2.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3.体会诗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内容。

通过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

22四季之美

1.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2课时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景物描写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

23鸟的天堂

1.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4*月迹

划分文章的段落,品味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会根据内容划分段落,通过抓住重点句子来品味其中蕴含着的优美与童趣。

习作

会写题为“_____即景”的文章。重点是做到突出景物的变化,体现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1课时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写出景物的变化。

语文园地

1.品味优美的语句。

2.学习制作宣传海报。

3.学习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

4.积累诗歌。

1课时

通过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景物描写给自己带来的美。通过认真观察,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

第八单元说课

1.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说教学目标:

1、认识34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3.说重点难点: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4.说教学措施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4古人谈读书

1.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2.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所启发。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把握重点句子,体会古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5忆读书

1.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感受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培养读书的兴趣。

2课时

弄清文章的顺序,品味重点句子,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26 *

我的“长生果”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2.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以“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为内容。重点是能大胆、准确、清楚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能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并能认真倾听,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

1课时

用清晰的语言,大声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要把人物的特点及喜欢的理由介绍给大家。

习作

1.会写题为“推荐一本书”的文章。重点要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

2.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1课时

提示学生推荐哪些内容能让别人接受。

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园地

1.学会找课外读物的方法。

2.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

3.学习书写,规范自己的字体。

4.增加积累。

1课时

学会把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运用到句子中,使句子生动形象。

扩大积累。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及单元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及单元备课(人教新课标)

全册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五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低中年级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一些改进。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学中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

(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顾?拓展、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泽东,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在语言叙述上,有的导语比较平实。比如第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例如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的伟人呈现给学生。略读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在体裁上也有补充的作用。如,第一组课文主要体裁是散文,但第二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就采用了采访记的形式,通过著名学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例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有的学习内容还预先布置。例如,在第三组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一种商品,教材则提前两课以“选做题”的方式来铺垫,提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说明书。再如,第七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以有效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本册教材中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最后一分钟》,体现现代意识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的阅读材料,有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通讯报道、韵语歌、书法作品赏析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实际,本册教材不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精读课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语。但是,仍然通过其他方式加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四道题,有的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有的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思考?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另外,思考?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最后,从本册起,将原先每组之后的“语文园地”,分作“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旨在侧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个栏目是低、中年级“我的发现”的进一步发展,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特别是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仅供教师教学参考。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其编排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

另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以往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接着提出结合活动建议,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第一板块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感受汉字的有趣、神奇;第二板块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对汉字的了解与热爱,并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出力。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供若干必读材料,提出一些阅读要求,体现“下要保底”的编写思想;分别提出活动建议,供师生选用或参考。最后,建议用办展览、办手抄报、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并建议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其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第一、第五单元,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其他各组,从课文的编选、“思考?练习”的设计、语文活动的建议等方面,也都重视向生活拓展。如,读了说明性文章,启发学生找来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单元,引导学生搜集图文资料,了解中国昔日的耻辱和今日的强大。

本册重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除继续保持“资料袋”“阅读链接”两个栏目外,还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更多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和文章,帮助理解课文和增加阅读量;教材还在“回顾?拓展”中增设了“课外书屋”这一新栏目,旨在介绍、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通过语文活动和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段性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其次,五年级上学期仅仅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的目标是在整个学段要求达到的,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在前面教材中可能也曾涉及,但不像本册教材这样集中和深入,有的知识点教师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中年级。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正式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教师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一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一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前一项内容安排在第三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或更有表现力。后一项内容安排在第四组,在“回顾?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可以通过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4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大都与单元对应,有少数是为了补充本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例如,本册教材直接反映自然风景的文章少,教材在选读中选了《黄果树听瀑》《百泉村》两文加以补充。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酌情检查。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4.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另一方面教材特意安排了“课外书屋”这一栏目,配合单元专题,以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例如,在第三组的“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苏联作家比安基的科普名著《森林报》,并推荐了中外其他一些科普名著;在“父母之爱”单元,则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都是整本的书,大都比较轻松活泼,重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书,让学生作读书笔记,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当然,教师也并不一定只推荐教材中提到的书籍,也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推荐其他书籍。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7次口语交际,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口语交际融合在整个综合性学习中。这7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本册的口语交际,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本册的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表达的条理性。

小学生口语表达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够准确、不够有条理,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指导。例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描述一件物体,讲清楚一件事情,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上、内容的丰富上和思维的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在交际中要注意语言美,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要加以引导。

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3.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4.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本册可就听人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对于提供多个话题的口语交际,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7次,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习作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4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7次习作涉及写身边的事物、自己的所感所思、想象性作文等多个方面。在呈现方式上,有的是说写合一安排,有的则分开安排。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

所谓习作意识,是指学生随时都有用笔来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愿望。强化习作意识,首先要从培养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还可以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乐写、爱写。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写的时候,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倾吐,是件愉快的事情。

“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内安排了4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当作日常要求,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中。

2.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

本册要求的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梗概,这些习作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有的在教材中给出例文,有的则没有。这些习作本来没有固定格式,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为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尽快“上路”,教师可以先行示范。教师通过示范,给学生讲清楚写这类文章的基本要求。例如,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要避免把读后感写成内容简介;再如,写梗概,要让学生领悟如何抓住一篇文章的重点,懂得哪些内容可以舍弃、哪些内容必须保留。

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例如,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一是在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感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二是在生活中随时提醒学生:这件事是否也可以写到作文中呢?再如,习作的新意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度和独特角度,教师要让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独特感受。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

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生活中的启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并思考这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写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本册第二组的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想象作文练习。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合理的想象,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在鼓励学生说真话的同时,还要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5.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把习作改得更好;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互相评议,以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有两种呈现方式,对第一种结合课文学习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方式大致和前几册教材相同;对后一种独立成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则要加强研究,调整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遨游汉字王国”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型的编排方式,即在导语中提出要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的途径。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权,教材中的“活动建议”只供师生参考,“阅读材料”也是给学生一些例子,方便他们寻找相关的材料。教师在活动中更多是起组织、调控、辅导、检查等作用,对活动的方式、方法则可以更放手。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遨游汉字王国”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只有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才能避免课堂上无事可做、只好把阅读材料当成课文来教的情况。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由于各地、各校、各班的学习资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对“阅读材料”则可以比较放手;对于学习资源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当然,教师要尽量都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一组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一个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

第二组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爱家乡的个性习作。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第三组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树立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4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四组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又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这是课文编写者和我们,对学生的共同的精神期待。

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五组

一、单元总说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每个板块后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每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节,把几节语文课连起来上。

二、教学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4.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或分析报告。5.认识21个生字。

三、活动建议

(一)基本思路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与课文不同。本组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2)仔细阅读两个板块的“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3)制订活动计划。教材上列出的活动建议比较多,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在每个板块中选择

一、两项活动。(4)小组开展活动。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1组猜字谜,第2组搜集歇后语,第3 组搜集谐音的笑话,第4组了解汉字的来源等。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不同内容活动的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订计划和活动时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本地条件,集中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各小组活动内容相同,但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仍然有自主性。如猜字谜,各组搜集和猜的字谜不会完全相同,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班集中活动。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及时了解各小组的进度,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使用“阅读材料”,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5)选择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共同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提升对汉字的感情,作为本次活动的总结。认读本组阅读材料中的生字。

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并进式”学习流程,大致安排是:①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1课时);②“有趣的汉字”分组活动(2课时);③“有趣的汉字”全班交流,阅读《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2课时)④“我爱你,汉字”分组活动(3课时);⑤“我爱你,汉字”全班交流(2课时);⑥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认读本组生字,展示和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2课时)。

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基础不够好的班级,可以采用“阶段式”学习流程,大致安排是:①全班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1课时);②“猜字谜”,先小组活动再全班活动(2课时);③全班活动“有趣的谐音”(1课时);④阅读《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1-2课时);⑤阅读《汉字的演变》和《甲骨文的发现》(1-2课时);⑥调查同学作业中的错别字(有条件的调查街头错别字),写简单的调查报告(3课时);⑦欣赏(1课时);⑧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展示和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2课时)。

(二)实施要点

1.制订活动计划。为了让活动有序开展,需要制订活动计划,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动计划加以指导。一般来说,活动计划分标题、正文两部分。标题要写清什么单位、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正文要写清“什么时间”、“做什么”(目标、任务)、“做到什么程度”(要求)和“怎样做”(措施办法),以及“由谁做”(参加人员和分工),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看起来有条不紊。末尾写上制订计划的日期。

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要求小组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有具体任务。这是学生初次制订活动计划,可以比较简单。计划要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在教室里张贴。2.猜字谜是学生喜爱的游戏。开展这项活动重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所以,要鼓励学生把活动设计得有趣味,吸引同学,如,制作灯谜、举办猜字谜游园会、设置字谜擂台、猜字谜接力赛等。谜面的形式多样,有文字谜、画谜、动作谜等。活动要有层次,可以分成猜课本上的字谜、搜集和猜课本外的字谜、自编字谜互相猜等几个阶段展开。汉字字数众多,字谜也比较难猜,对猜出来的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注重思考的过程。有时还需要教师举例说明思考的方法。在自编字谜时,鼓励学生一字多编,活跃思维。

综合性学习要提倡探究。要引导学生尝试探究猜字谜的方法。猜字谜主要的三种方法有组合法、像形法和意会法。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在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口”把“牛”的尾巴咬掉了,就成了“告”。像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猜两个字。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干”字,加上河的边上三点水,是”汗”。双雁像“从”,天的上面是一横,加起来成了“丛”。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比如,“客满”猜一个字。客满就是人太多,谜底就是“侈”。猜谜的时候,常常要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歇后语是比较常见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需要说明的是,在《有趣的谐音》这个活动中要搜集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喻意性歇后语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不在搜集的范围内。搜集到的歇后语让同学猜,可以出示前一部分,猜后一部分。还可以用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展示,让全班同学共享资源。古诗、对联、笑话不太多,不一定让学生去搜集。有些笑话比较低俗,学生搜集来后需要加以选择,避免把低俗的笑话向全班介绍。

4.《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两篇短文可以让学生略读。《仓颉造字》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做两件事:一是谈谈没有文字的不便,鼓励学生想象“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和问题,体会文字发明的重要性;二是讲讲仓颉造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讲故事不要只指定少数学生,应当给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可以采用同桌互相讲、小组成员轮流讲等方式。在讲故事中吸收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和表达方法,《“册、典、删”的来历》要让学生学会提取主要信息,能了解“册、典、删”三个字的本意,然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其他汉字的来历。了解了一些汉字的来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字的意思,正确地书写。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仓颉造字》只是一种传说,学生会想到汉字的起源还有哪些传说,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汉字究竟是怎样起源的;读了《“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还想知道其他汉字的来历,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寻找资料,自主学习。

5.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开展这项活动,要尽量利用两则“阅读材料”。阅读和研究“汉字的演变”表,要让学生了解汉字从古到今大体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查找资料,了解这些不同的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还要引导学生从表中发现汉字演变的趋势。从这个简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甲骨文的发现》可以在略读的基础上,讲讲这个故事,然后谈谈感受。希望学生能了解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同时认识到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6.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这项内容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阅读《一点值万金》,再交流自己的感受。(2)搜集有关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3)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检查电视字幕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此项活动费时太多,而且长时间看电视上的字幕会对学生视力造成损伤,可以采用回忆的方法)。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的活动适宜在城市进行,农村学校可以让学生分析本班同学作文班或作业中的错别字,提出防止和减少错别字的建议。在社会用字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给有关的商店或当地政府写建议书,建议改正街头的错别字。对上街头调查社会用字的小组,教师要专门进行安全教育,避免发生事故。

在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后,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般可以分三个部分:(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发现招牌广告上的错别字,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2)对调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如调查了多少商店,发现了招牌广告上有错别字的有多少家;这些错别字大致有哪些类型;产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3)提出整改建议。7.汉字书法欣赏。这项活动可以从阅读课本开始:先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读读背背《赞汉字》,并用诗中的词语印证书法作品,如行书流畅,楷书端庄,草书奔放。然后拓展到课外,搜集碑帖,参观书法展览,访问当地有书法特长的人,举办小型书法展览等。欣赏书法艺术的要求不要太高,同学写得好的字也可以欣赏。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聘请有书法特长的老师、家长作指导。

8.习作。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把活动的收获用笔记录下来,形式不拘。可以记叙活动的过程,如《猜字谜》《“街头错别字医生”》;可以抒写自己的感受,如《我为汉字骄傲》《汉字书法美》;还可以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如《我作文中的错别字分析》《某某路广告用字调查报告》等。习作不在乎长短,但要把自己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东西记下来,目的是养成写作的习惯,乐于用文字与别人交流沟通。

9.汇报、交流和总结。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教材中提示的有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此外还可以开展“汉字知识竞赛”,如“汉字知多少”、“笔画最多的汉字”等。考虑到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加重学生负担,汇报和交流的形式最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愿确定一种。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编小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全组成员或推举代表汇报。这里特别要强调生──生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具体做法可以采取:(1)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如,一个小组背诵了《赞汉字》,可以邀请其他同学看着课本一起读。(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如,欣赏书法作品,汇报人讲完了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请别组同学发表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通过这些形式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共享学习成果。

可以用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作为这次活动的小结,提升学生对汉字和汉字文化的感情。

活动总结可以师生合作进行,既有学生谈收获,又有教师谈体会。教师的总结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也要适当对知识和能力做梳理。

10.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关注个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评价”有几种类型,本次活动宜采用“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写的文章、小组编成的小报、展品和汇报材料等。整个成长记录后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教师要多用激励性评语,也可以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

第六组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 2课时,“词语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和“课外书屋”2课时

第七组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选文具有匠心,针对小学生年段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教学本组教材,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八组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处于总结和综合训练的地位。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要理解透尚待来日,学生有所感悟即可。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2课时,“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课时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八单元说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南大门小学 张秀容

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说课标是从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来说的,说教材主要是说它的编写体例、编写特点和内容结构以及立体式整合。最后的说建议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为三个阶段,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第三学段目标是建立在第一、二学段目标的基础上的,更加重视阅读和写作。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两方面展开研说。

(一)课程目标

1、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会认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会写2500个左右。写字要求力求美观,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针对目前电脑的普及,学生的写字能力普遍下降,于是新课标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

2、阅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体会其表达作用;理解主要内容,了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阅读简单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3、习作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运用文。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4、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注意语言美。

5、综合性学习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尝试写简单的研究

报告。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能组织讨论进行专题演讲。

(二)内容标准

教材共安排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蕴含教育意义。围绕本册目标,第八单元确定的内容标准是:

1、识字写字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200字,会写150个。而本单元则要求学生认字27个,会写17个,正确读写新词,抄写指定段落。

2、阅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重点语句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和场面描写的方法。

3、习作

(1)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个场景。(2)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能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本次习作是选作,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不要强求一律。习作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重点指导。

4、口语交际

要求学生能讲一个自己听过或读过的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训练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进行这一话题的训练,不仅在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同时是对本组课文学习的拓展和延伸,可加深学生对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5、综合性学习

举办语文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收获。

二、说教材

1、编写体例: 本单元编写体例分五个方面:单元导读、课例、词语盘点、回顾拓展和口语交际习作。其中导读点明了本单元的专题、提示了学习的要求和重点;课例包括2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26课后还有资料袋。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就本组课文所学生词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自查自测、复习巩固之用。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包括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还插进了机动栏目成语故事。口语交际习作是一个独立栏目,以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2、编写特点:

(1)单元导读、课例、口语交际、回顾拓展都紧紧围绕“走近毛泽东”安排,各部分内容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听、说、读、写各种活动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

(2)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精读两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 略读两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两种课文之间安排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体现学习方法的迁移,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3)加强导学功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此外,“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在“回顾·拓展”中 “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特别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内容结构

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走近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课例中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两篇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则向我们介绍了作为普通人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对本组课文的重点进行小结:即认识毛泽东、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日积月累则进一步让学生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词人的文学成就。

口语交际则让学生将听过或看过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领袖、英雄人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习作则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方法写一处场景,或学写故事梗概。

(四)立体式整合:

1、横向整合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精心设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与回顾拓展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着、诠释着、实践着这个专题。

从内容上,《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从形式上,如《长征》课后安排了选做题(出示)口语交际中把你印象最深的有关毛泽东或是其他领袖、英雄人物的故事推荐给大家。习作要求用学到的描写场景的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个场景。交流平台把前四课中对毛泽东的认识以及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小结。日积月累继续积累毛泽东的词,进一步领略他的的文学成就。环环相扣,凸显主题。

2、纵向整合

“走近毛泽东”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来的,毛泽东这个人物形象在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打井人》学生就有了认识。学生了解了这位为人民翻身得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毛主席。本册教材第八单元又安排了“走近毛泽东”专题让学生继续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让我们又领略到了毛泽东的文学成就。循序渐进,让学生不忘历史,加深对毛泽东文学成就、领袖风范、人格魅力的了解,把毛泽东的形象深入心中。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根据课标和教材特点,教学中要准确把握目标,夯实基础知识(1)字词教学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老师要学会放手。对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及易错字音作指导。词语的理解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差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和运用词语。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团结互助,特别是帮助困难学生。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识字的好习惯(2)阅读教学

A、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落到实处。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B、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同时要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教学《开国大典》,教师可以提出:“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让学生读文提出疑问。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梳理整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围绕问题抓住重点词句,用联系上下文,联系已有经验,边读边想像等方法品析文本,感悟文

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C、品味语言,学习写法:

在教学中注重语言文字的落实,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等。D、注重朗读、加深理解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领袖人物的理解。(3)语文园地教学

A“交流平台”任务较多:①眼中的毛泽东;②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③谈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其中前两项的内容是针对本组而言的,最后一项内容是针对整个学期而言的。认识毛泽东,学习场面描写和人文描写的方法是本组教学的重点,通过前面四篇课文的学习,在这里应该进行小结。学生的交流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注意紧密联系课文实际,既要有观点或想法,也要有丰富的事实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B口语交际与习作:这次口语交际的训练不仅在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同时也是对本组课文学习的拓展和延伸,可加深对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所以,交际要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方面加以指导。习作中,写场景不难,但是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是难点,要充分利用好范文《开国大典》进行引导。写梗概属新内容,要经历的过程:

1、熟悉作品

2、理清脉络,抓住重点

3、简洁概括。C“日积月累”内容是毛泽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并不难,可让学生熟读,感知大意后,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读、背、展示、积累。

D“成语故事”《大公无私》应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通过查阅工具书读懂故事,再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看书,多积累。

(二)说评价建议

教学离不开评价,为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为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充分利用好身边资源,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利用课堂学习,角色扮演,小组比赛,调查访问,达标检测进行检测。一般情况我们着重评价学生两方面:

1、课堂表现:

包括听讲、讨论、发言。这项内容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每个小组都有一张表,有专人打分,每周评价一次,期末统计。这种评价的既有定量的评价,又有定性的评价,学生长期坚持有作用。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主要放在习作评价上,包括日记、练笔和习作习作是否符合主题,是否文从字顺,是否写出真情实感,语言是否干净简练。重视学生在遣词造句中对于积累的运用。老师在评价时,坚持鼓励为主,把学生的习作分为优上、优中、优下、良上四个等级。老师在批阅时尽量找到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可能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种表现手法,用鲜红的波浪线勾画下来,在全班展示,一则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二则学生从老师的点评中学会鉴赏,学习别人的好方法,用在自己的习作上,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定有长足进步。(三)说课程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我们应高度重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这一单元中:一要要依托文本,有效地开发利用教材、教参资源。如:课文插图、课后资料袋,园地中的成语故事等丰富教学资源。二要借助多媒体,在视频中感悟如《开国大典》中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和检阅部队的情景。

三要拓展阅读,通过拓展阅读其他版本 教材来和其他革命领袖及英雄人物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感悟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风采和情怀。

四要抓住身边的资源,如开学典礼、班级联欢会等活动,为习作提供素材。

其实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都是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是孩子的,我们的三说八说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好的发生在学生身上。那就让我们准确把握课标与教材,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实践我们尚美的课堂,让孩子们的美丽从课堂开始:各美其美,发现自我美 ;美人之美,互助生成美 ;美美与共,展示彰显美 ;和美共生,多元创造美。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解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解读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比如在阅读方面,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第三学段则上升为: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等,具体的学段要求,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大家只要参看课标即可明白。理解这些目标,既要着眼于前两个学段的学生达到的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不能人为提高要求,要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才能实现的学习任务。教学本册教材,我们仍然需要瞻前顾后,[莲山 课~件]既要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把握对比同类、异类文体的写作特点和修辞特点,用文本去说话,而不应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描写的细节,品词析句、积累精华、灵活运用,做好中高年级的训练衔接。

基于课标的要求,假期我细细地研读了本册教材,研读本册教材,最深的感受就是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呈现方式,力图实现教科书功能的转变,多角度引导语文学习,让学生和老师都动起来,在用教科书的编写方式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本册教科书中的很多设计,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整个学习过程,从单元组的整合,从课内外的结合,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从习作的设计,都能够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一、教材特点

首先是选文上:既突出多元视角,又不失文化品位

翻开本册教材,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呈现在大家面前。细细浏览,我们会发现本册教材选文的品质高,视角多元,且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拓宽了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将文言文引人其中。本册安排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适宜学生积累背诵。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书面语。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册安排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目的,我想就是为第四学段的学习做一点铺垫,使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的文言文学习做准备。

其次体例上:既注重学段衔接,又不失螺旋上升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文本,同时增强生活阅历,开拓视野,积淀文化底蕴。本册教材的部分课文新增了小资料这一栏目。这栏目或介绍相关作家生平事迹与主要文学成就,或简介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资料的,为学生的阅读扫清了障碍,引领学生走进大师,亲近经典。

进入了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习得必要的读写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本册教材在每篇课文后面都设置了拓展与运用这一环节通过师生的即兴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及时地梳理、巩固本课、本单元或本期需要学到的相关的、也是必要的读写知识与方法。这些拓展与运用的内容既源自单元的文本,又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标》第三学段读写目标的要求。

3、练习上:既强调基础学力,又不失学法引领。

课后的问题与练习,紧扣教材重难点,突出年段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积累与表达的语文素养。如《傲霜篇》一课先后设计了这样的习题:轻轻地、用心地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课文中有许多朗朗上口的童谣,有感情地打着拍子读一读,感受童谣的“明快、流畅、风趣”。这道题旨在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潜心会文。接着设计了思考与交流两道题,意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把握课文内容。第三题拓展与运用设计了比较句子的不同,并体会加点词语包含的意思。这道题重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咬文嚼字,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进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一题是积累。抄写句子,想象当时作者看到的情景。我们本册教材每篇课文后一般都安排三——四道题,有的是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是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有的是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有的是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课后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揣摩语言。我们要把课后练习做为阅读的提纲挈领,有机地整合到各课时之中,如: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要放到预习和第一课时之中,对“朗读”“思考与交流”“拓展与运用”则根据实际在第二、三课时中完成,对于美丽的三潭印月》课后的拓展与练习的两道题可以专门利用一课时,因为这道题不仅是本课的阅读提示,更是本版块引导学生体会写景文章不同习作顺序的平台。建议两题调整一下顺序,先对比三篇课文的表达顺序的异同,然后再让学生向大家介绍三处景物,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练习不能成为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附属品,不应以教师的条分缕析代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能利用课时以外的时间去完成课后练习,增加学生负担,要克服读书与训练脱节的弊端。课后练习要成为教师备课的一部分,做到精讲、精练、多读。)

另外,课后练习还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课文中有不少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选自己喜欢的抄一抄”,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几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增强了教材的操作性,以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的相辅相成。

4、本册教材的习作更加贴近生活,选材的范围广,写作内容明确,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记录生活,让他们感到: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就能找到习作的资源。更加注重写法的指导,在每次表达中都分设三个栏目,分别是:表达内容;表达提示;交流评改。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就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日常生活。容易让他们在习作中感受进步的乐趣,赢得自信。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本册语文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其次,五年级上学期仅仅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的目标是在整个学段要求达到的,我们在教学中切不可操之过急,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在前面教材中可能也曾涉及,但不像本册教材这样集中和深入,有的知识点我们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2、识字、写字教学

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中年级。同时我们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另外课内还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

3、重视阅读教学

①朗读、默读,相得益彰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朗读、默读不可偏废,根据需要,恰当选择,才能相得益彰。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我们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我们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让学生通过自主地读、入境入情地、设身处地地读,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进而提高自己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另外,我们也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野草》;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我们要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的默读,重点是提高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我们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我们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②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展开联想,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继续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如,《三峡之秋》、《荷塘旧事》的课后练习在这方面都有所体现。二是积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对于教科书中安排的背诵、抄写、自主积累的练习,应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三是运用。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 “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长春版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这一思想,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③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也为今后的略读教学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我们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教师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④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为了让学生领悟表达的方法,课后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练习。这一点在前面已有所阐述,就不多说了。

4、培养能力

①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阅读教学精读阶段的重要目标。感悟能力,是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要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曾国藩曾如此描述读书心得:“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己,庶渐渐可入佳境。”学生要进入美妙的阅读“佳境”,须“悟文”,须“入情”,须“传声”,因为文美感目,情美感心,声美感耳。二要研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比如,《月光启蒙》“文中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音韵”明明是用来听的,怎么会“闻”到“芳香”呢?”这时就可以结合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髓。三是让学生在读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莲山课 件>读出情趣和理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趣;“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则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理趣。感悟的过程是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需要认知的参与,需要情感的参与,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四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把学和用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能把握住文章的脉络,明白作者的思路即可,着力点可以放在读写的结合上。

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指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的能力,是感悟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感悟与探究是交织使用的,学生感悟不透,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探究,然后再深入感悟。这样,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一种捕捉要点的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读书,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把文章由厚读薄,把长文章读短的能力。概括能力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学。过去阅读教学偏重于串讲、串问,偏重于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学用的时间较多,收效却不大。现在阅读教学又偏重于感悟、体验,至于感悟什么,体验什么,有时往往把握不住、目标不太明确。虽然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提出给阅读的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但不等于说这方面的训练就不要了。有的课文,较适合分段,段落大意也容易归纳,是可以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但反对的是给每篇课文都进行分段、归纳段意。

5、注重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例如在走进童话这一单元中教材就推荐阅读瑞典女作家拉格格洛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那么在平时我们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指导阅读方法,特别是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但不能硬性规定,任何成年人都不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读书);提倡亲子阅读(父母与子女共同阅读、交流);组织读书汇报会、开展读书评比活动等。在不断指导与交流中,学生必定会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尝到阅读的甜头,进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生一旦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好读书,读好书,那么无论在阅读能力上,还是在学习潜能上,都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各有偏重。下面我就结合课文来进行阐述与说明。

下载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说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说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可口可乐希望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备课教 案 备课教师:备课时间: 年秋季学期 备课教材: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加强小学生的......

    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

    1.种子的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五年级语文全册计划、第一单元计划15篇

    年级册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形成性评价测试卷(全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形成性评价测试卷(全册) 一、根据词语写拼音。 ( ) ( ) ( ) ( ) ( ) ( )( )( ) 嫌疑 嘴唇 告诫 破烂不堪 辉映 销毁 企图 斩钉截铁 二、按要求组词。 1、为下面形近......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练习题全册

    教学 一. 看拼音写词语(9分) lǒng zhào kuān kuò bēn téng yī jiù ( ) ( ) huī fù chàn dòng shuǐ tiān xiāng jiē ( ) ( ) qí tóu bìng jìnrén shēn......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5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