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中“本”“该”“其”的常见用法[共五篇]

时间:2020-04-26 14:4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文中“本”“该”“其”的常见用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文中“本”“该”“其”的常见用法》。

第一篇:公文中“本”“该”“其”的常见用法

一、“本”的用法

“本”在公文中,常用来做指示代词,常见用法如下。

(一)指自己。例如:

1.《入学通知》上说:“本校定于9月1日开学。”

2.这个美术馆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本馆周一至周五开放。”

3.本市下月将召开交通系统改革创新经验交流大会。

(二)用“本+名”复指前面的名词或代词。例如:

4.这些问题可以在礼县本地解决。

5.他说话不像四川本地口音。

6.他本人对此没有提出异议。

例4中的“本地”复指前面的“礼县”,例5中的“本地”复指前面的“四川”,例6中的“本人”复指前面的代词“他”。

(三)以制作者或主管人的身份指称事物。例如:

7.本法适用于国有企业。

8.本规定自即日起施行。

9.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保存一份。

(四)指现今的某段时间。例如:

10.他们已经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11.市委已经决定,本季度将召开两个重要会议。

12.本周三下午将举行有关问题的讨论会。

二、“该”的用法

“该”在公文中,常用来做指示代词,用来指上文提到的人或事物,相当于“此”“这个”的意思。例如:

13.经过有关方面的协调,该生已于上周到校注册。

14.据了解,该县扶贫计划已于昨日报来。

15.这个问题宜在有关方面的协助下,在该地统筹解决。

“该”只用于下行文,不用于上行文。例如,中央对省里行文可用“该省”,此说法不可用于省里给中央的上行文。也就是说,“该”一般不用于指称上级机构。

“该”可以用来指称地点,如“该村”。“该”一般不用来修饰时间名词,如一般不说“该年”“该日”。

“该”不宜用来修饰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所指已很清楚),如不宜说“该《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三、“其”的用法

“其”在公文中,常用来表示下面几个意思。

(一)相当于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例如:

16.特朗普蛮横地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其目的是阻遏中国的发展。

17.对这些贩毒分子,绝不能任其胡作非为,必须绳之以法。

18.这项工作很重要,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使其早日完成。

例16中的“其”相当于代词“他”,例17中的“其”相当于“他们”,例18中的“其”相当于“它”。

(二)相当于“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例如:

19.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毛泽东《实践论》)

这种用法常出现在成语或固定说法里。例如:

20.老刘的辩解恐怕难以自圆其说。

21.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2.这些乡亲们倾其所有来帮助八路军伤员。

(三)相当于指示代词“那个”(或“这个”)、“那样”(或“这样”)。例如:

23.我们的调查结果证实,确有其事。

24.当地派出所查无其人,看来我们需要转换思路。

25.父亲是劳模,儿子是战斗英雄,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例23、24中的“其”相当于“那个”(或“这个”),例25中的“其”相当于“那样”(或“这样”)。

(四)表示虚指,没有实在意义。例如:

26.能骂退他的作品,使他不成其为作家。(鲁迅《花边文学·推己及人》)

27.什么红白喜事,讨媳妇,死了人,大办其酒席,实在可以不必。(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

用“其”做代词、指示代词时,具有书面语色彩,因而常用于公文。

第二篇:公文中的附件和主送机关,您用对了吗

公文中的附件和主送机关,您用对了吗?

关于附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正文是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附件和正文有着严格的界限。实践中,我们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分清正文和附件。印发、转发、批转公文时,需要使用通知文种。印发类通知主要用于印发本机关拟制的、不能单独行文的公文;转发类通知主要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类通知主要用于上级机关批准、转发下级机关的公文。

由此可见,所印发、转发、批转件与印发、转发、批转通知共同组成一份公文,应该作为主件而不是附件。

在正文中已经写明报送、上报等内容的文件,且已在标题中说明,无需作附件标注。比如《×××厅关于报送2015年工作总结的报告》,不能将2015年工作总结作为附件。二是规范标注附件说明。附件说明是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在具体操作中,会出现不规范标注的情况。如某县党委发文时,在附件说明处标注“附件随后”“附件3份”“附件列后”等,还有的文件在公文正文中写有“(附件附后)”,这些都是不规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规定,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首字对齐。

三是着力减少发文、转变文风。精简文件,不但要严格控制发文数量,也要严格控制文件篇幅。因此,在审核公文时,要注意文件篇幅过长、重复发文等现象,恪守把关之责,敢于提出审核意见。

为了精简文件,同时也便于收文单位更好地理解、贯彻文件,对已发文件,如有必要,可以在文件中适当引用强调,重申要求,不要再作为附件一印了之。关于主送机关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主送机关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向上级机关的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机关。向下级机关的行文,主送需要贯彻执行、办理公文和应当知晓公文内容的机关。普发性公文的主送机关应保持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能随意变动。要准确把握和标注主送机关,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选准主送对象。主送机关的确定,离不开行文关系。区分领导关系、指导关系、管理关系、协作关系等之后,才能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行文的方向,然后再定向什么机关、单位主送。

比如,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也可以依据职权相互行文。前者是指导关系,可以向其发文部署工作任务,后者就是不相隶属关系,可以相互发布、传达要求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再如,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只能主送一个,视情况可抄送另外一个,不能同时主送两个。二是规范名称表述。主送机关常见的标注形式有: 全称。如“XX省人民政府”,就是全称。只要主送机关名称不是很长,一般采用全称。

规范化简称。比如,XX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规范简称是“XX省工业和信息化委”或“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而不是“XX省工信委”或“省工信委”。

统称。即同级或者同类型机关概括性的总称,一般用于下行文。工作中,较常见的是主送给同一级的各单位,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等。

主送机关的顺序一般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我们一般按照先外后内、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通常是同类型机关内同级机关之间用顿号分隔,不同类型机关之间用逗号分隔。办公室经党委授权向下级行文,建议改为“各县(市、区)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各人民团体党组”。单位内部行文问题,主送机关可以规范为“机关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做到分类明晰、使用一致即可。

三是掌握特殊情况。有的无须标注主送机关。一些文种,比如,决议、命令(令)、公告、通告、公报、纪要,通常是不需要标注主送机关的,决定、意见可以标也可以不标(党的机关公文一般不标)。有些无主送机关的公文,一般要确定印发传达范围,比如,公开发布、发至县级等。有的主送机关标注较灵活,比如,有的公文发至特定范围或部分单位,可以只标注需要受文的机关、单位。只主送一个或者几个单位的,应将单位名称一一列出。主送部分同类同级单位的,比如,市委有关部委、市直机关有关单位等,要在附件标出具体单位,或是提供受文单位名单。有的主送机关较多。《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规定,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的上一行,之间不加分割线。

下载公文中“本”“该”“其”的常见用法[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文中“本”“该”“其”的常见用法[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