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老师教育随笔老师,我不会
看到题目,大家一定以为这是个小班宝宝吧。可是,我今天要说的是一位大班的小朋友——文博。文博来到班里第三个年头了,他是年底的'孩子比班上其他孩子小半岁,刚刚五岁,他的自理能力一直比较弱,我们也很照顾他。可是,最近他的情况愈演愈烈,在幼儿园想上厕所时不知道跟老师说,经常尿裤子;上课的时经常开小差;遇到困难的时经常哭闹。问他为什么?他的答案永远都是“老师,我不会。”
每当我们做操、户外活动的时候,都会看到他的妈妈、奶奶的身影,他们会问他“想不想去上厕所,要去的话就赶紧去”。并对我们说:“老师,我家孩子不会说,你们多提醒着点,我们在家都是10分钟问一次”。
我们针对这一情况与其交流,与其父母交流了解了文博在家中的表现,原来由于文博在家中,爷爷奶奶照顾的太仔细了,在家上厕所一直都是家长把着,什么事做不好了一哭闹,爷爷奶奶马上就去帮他。久而久之,文博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我们与他的父母进行了商谈“应该让孩子学会在自己需要做什么事的时候跟老师、家长沟通,家长们也不要任何事都一手包办,让孩子学会自立,让他觉得自己能行!”
在幼儿园,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有了进步就及时表扬,让他树立自信,敢于和我们沟通。还经常请他做小值日生,擦擦桌子、摆摆小椅子、给小朋友们发食物,让他感觉我们大家有很多地方需要他帮忙。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发现文博现在有自信心了,说话的声音也大了。有事情时会告诉我们,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也能参加各种活动了。终于摆脱了那句“老师,我不会”。
教育笔记:老师,我不会
教育笔记:老师,我不会
每次上美术课,班上的雯雯小朋友都会拿着笔,左看右看,自己或是一动不动,或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你帮我画好吗?”刚开始,想着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我会给她鼓励,让她自己尝试。可是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当她看到别的小朋友差不多画完了,她就会眼睛通红的发出这一信号“我不会”。看着那求助的眼睛,我便会帮她画了大概的模型,然后让她自己画。可到下课了,画面上还是和刚刚的一样,没有办法我只能帮她了。后来我发现,琪雯每次都是这样。我想这可不行,一两次还可以理解,经常这样可不行。“不会”是能力问题,“不学”就是态度问题了。
发现孩子的问题,我和孩子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家也是这样的情况。由于爸爸妈妈工作较忙,孩子是有爷爷奶奶带的。隔辈亲,隔辈亲,爷爷奶奶对孙女是相当的宠爱。爷爷奶奶本身文化程度较高,在家经常教育孩子,画画写字那是经常的事。孩子在家绘画时,只要琪雯说“不会”,或画的不好,爷爷奶奶马上就会上去帮忙,刚开始是怕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时间长了也就成习惯了。
对于以上情况,我分析了一下,一方面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许多方面都是由家长代劳,所以遇到困难都是求助于他人,依赖性强,另一方面是,孩子在向我求助时,出于习惯我总是说“老师帮你”,“帮”字给孩子的依赖心理找到了支点。还有一方面是,孩子本身比较要强,她觉得自己的绘画能力不是很突出,自己不满意,就习惯性请别人帮忙。
感言:
阅读相关书籍,我觉得首先要让家长在家里提供孩子自主画画的机会,向家长反应幼儿的在园情况,解释自主绘画的重要性。其次是我应该把“帮”字改为“教”字。让孩子明白“帮”和“教”两字的区别。减少孩子的依赖心理,让孩子明白过度是依赖是不对的。还有就是要不时的进行鼓励,让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喜欢上绘画。
又到了美术课时间,琪雯又喊到:“老师,我不会画,你帮我画一画。”我说:“好;老师教你画!”我握着她的手一边画一边讲解,画到一半后让孩子自己画。并鼓励她说:“真棒,你画的真好看。”“你画的越来越好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
后记:
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但绘画本身却对孩子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绘画感兴趣,教师只要为他们提供轻松快乐的绘画氛围,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幼儿充分表现的空间,允许幼儿的个别差异,以及个性化的出现,我们应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画,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的,想象都是很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让孩子们在绘画中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增强幼儿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使他们将来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喜欢上绘画。
孩子在课堂是这样,在生活上也是如此。大人总以为他们还小,各方面能力差,样样都代劳,其实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孩子比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优秀的多,适当的放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此我们应该授以孩子“渔”非“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