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8篇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1
一 、明确教学目标,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像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动、静交替,讲、练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通过动、静交替,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可先让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4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6份;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0份;……在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一份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在以上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完成以下填空练习: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苹果的( ),单位“1”是( )。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6份,每份分别是这个圆的( )、( )。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0份,每份分别是这条线段的( )、( ),单位“1”是( )。
教师在教学中着重讲清单位“1”和自然数“1”的不同之处:分数中的单位“1”可表示一个物品,也可表示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堆沙子、一个班集体、一件工程等,被分的那个整体被看作单位“1”。再通过“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比较,强调“平均分”的意义。通过以上操作、练习、讲解,使学生对“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这一定义有较为深刻、准确的理解。
四、通过知识迁移,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知识进行类化,使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
例如,除法、分数、比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通过知识的迁移,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又使学生弄清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异同:虽然“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它们都可表示两数相除的关系,但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既可表示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也可表示不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根据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解这三类应用题时,通过灵活转换,化难为易,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把一种农药和水按照1∶2500配成药水。在1000千克的水中,应放这种农药多少千克”这道题时,可用比、分数、除法三种方法解答
用比例方法解:1∶2500=x∶1000 x=0.4
用分数方法解:1000×(1/2500)=0.4(千克)
用除法解:1000÷2500=0.4(千克)
通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沟通这三类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2
对于高校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表现,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那么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的思考如下:
一、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学到老,活到老”,知识更新速度的步伐加快,教师要是课堂鲜活,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让学生了解行业,熟悉企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勤思考,常总结,了解行业前沿,加强实战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认真备课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等。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的表现力,利用视频、图片让课堂变得生动。
三、搞好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不喜欢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活跃气氛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作为老师要把教学过程设计的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设计良好的互动环节,是整个课堂节奏紧凑
互动很简单,但是好的互动才能起到作用。良好的互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的生动,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所授知识。
五、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要有选择地布置作业,作业分量和难度要适当,不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习题集进行不加选择的布置作业。作业数量要有弹性,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杜绝
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对学生练习、作业的批改,做到及时、细致,记录好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重视讲评,提高练习课质量。语文(基础知识)、数学、英语的`作业原则上都要批改,特殊情况下每次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其他科目一般不布置作业,如有布置,都必须批改。批改的符号要规范、清楚明白,批改文字要工整、端正。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表扬鼓励并有激励性评语。提倡教师作错题笔记,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认真分析及时讲评;鼓励教师对学困生坚持面批,并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六、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每堂课后、每个月、每学期都应该对课堂教学、教研工作进行反思,思考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思考每次开展的教研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课堂的管理水平,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具体要求如下:
1、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并在自己教学设计中写出教学反思;
2、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进行反思;
3、每次质量监控的测试后要教学反思,并写出质量分析。当然,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师有每个教师的“法宝”,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3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源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源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件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课的课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课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文绘本与教学课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来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4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否深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保证新课标的落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评课;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讲、听、评中推敲得失,完善自我。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提倡自主性学习,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结合平时的零星思索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改变心态,转变自我角色。
“教育的一切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是师
生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尊者”,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为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学生和接纳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二、关注学生,唤醒自我意识。
多半学生缺乏自我意识,没能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一直
属于“盲从”地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需要教师善于“体察下情”,抓住每一件小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当学生从教师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才能充分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关注全体学生,在课上既要关注一些积极的参与者,还要重视那些被动参与者,并通过积极的观察、思考和有效地挖掘,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建全法规,改变评价方式。
多元评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以呵护孩子的自尊为
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批判地继承原有评价体系,建立起课堂规则。比如说,倾听的`规则,守信用的规则等等。评价是门艺术,不是一味地说“好”,也要有相应的“惩罚”。不过,这种“惩罚”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在恰当的时机给出。
四、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
课堂教学方法多姿多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阵地,要想让
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学到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抓好课堂上的每分每秒,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保持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5
我就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形成良好的班风。
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风,我认为重中之重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有了良好的习惯,那么这个班级也即将有一个好的班风。因此每次接一个新班级,我先是从习惯抓起。而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总是从学生写字姿势、读书的姿势甚至上课坐的姿势、就餐不讲话、排队静快齐、做好两操等开始抓起。当学生这些好的习惯都养成,良好的班风也就形成了。当然班风正,学风浓,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要建立和培养一支积极向上的班级管理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级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每次接班后,首先让学生们民主选举出一位称职的班长,接着又通过毛遂自荐等方式选举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班委会,从而建立了一支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班级管理队伍。当然由于孩子年纪小,他们刚开始不知道自己要怎样去才能尽责。这就需要我们做指导,比如说卫生委员,孩子们不知道文生委员是干什么的,以为就是打扫卫生的。我就跟他说你的主要任务不是打扫,而是监督,每天只有你看到谁的座位底下有纸屑你就提醒让他们捡起,包干区脏了,你就去找今天值日的同学,带他们一起去。通过指导班干都知道自己的职责,都在班级里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并带领全班同学不断前进。这样班级的纪律、班上的包干区卫生、教室卫生、班级板报的更换,教室里的饮用水等不需我去操心。的确有他们的存在整个班集体都显得活而不乱。平时为了强调自主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每天都安排一个值日班长,这样既为为班级每一成员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又培养其自主管理或执行各自任务的责任感,从而为增强整个班级的活力,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样,我便从繁杂的班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备课,批改作业、作文上,也有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后进生。
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目标,这样,才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学习更是如此,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也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晨会、班会就成班主任用武之时。我会利用晨会让学生在班级中找一个比自己稍微强的或旗鼓相当的对手。经常让他们说说这一段时间内你有没有超越你的对手,或者哪些方面比对手强、哪些方面还要继续努力等。通过这种让孩子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实的、尝到成功喜悦的直接目标,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动力。或者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同学们轮流讲自己知道的社会各行各业人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没有真才实学,终究会被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让孩子们对未来有了新追求、有了新的向往,并对学习产生了积极的热情。
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还要特殊教育扶助人。
由于特殊学生(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班级管理更难,教学质量更是难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多花些心思。学期初我就跟上任老师了解特殊学生名单,平时注意观察他们、与他们谈心、听听他们的想法,并经常跟科任老师交换意见。特别是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平时也班级开展帮困助困活动,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要做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班主任不断地去努力探索。以上只是我一些初浅的想法和体会。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6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的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绘本与教学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7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次与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分享的机会,心里感到既自豪,又惭愧。自豪的是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认可,惭愧的是我有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实际上,我们学校优秀的老师有很多,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学生六年的学习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扎扎实实的走过来,才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各位老师,是你们的付出才有了学生今天的成绩,可以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教学的。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呢?这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一件事。下面我就自己的几点做法和老师们交流一下。
第一、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
小学生实际上还是一些孩子,他们对于学习重要性认识的并不透彻,而促使他们上好、学好这门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激发儿童的兴趣,精心保护和培育儿童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以及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所以,我每一次接班后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我常常给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小学生爱表扬,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进步进行适当的表扬,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每个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只是有的进步大些,有的进步小些,作为老师,我所要做的就是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些很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或表扬,可能是口头的,可能是作业本上的文字交流,也可能是一颗小标志,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增进他们前进的信心。
其次,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无论是作为班主任身份还是数学老师的身份,我都为学生付出真心的爱,学生生病了,我总是及时给予关心,并及时联系家长;学生犯了错误,我并不责骂,而是站在大朋友的角度,给他们讲道理,并提出殷切的希望。在一次次的付出后,终于有了回报,有个学生在自己制作的贺卡中写道:数学老师,虽然我们接触时间并不长,但我感觉你已经走到了我们的心中。读了之后,我真的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和学生们成了交心的朋友。在我的不断努力下,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
第二、努力创造35分钟的精彩。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3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容易了,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平时备课时,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教参,我更是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充分的预设。对于重点问题,我要反复的想,学生有可能出现几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怎样的引导才能既让学生掌握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我也总是辅以多样化的手段,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快的让学生掌握。例如,在讲“圆的周长”时,我就让学生进行独立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它们的比值,从中推导出周长计算公式。学生总是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记得清楚,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很快的记住了公式,同时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画图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抽象的比率关系往往难倒一大部分学生,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进行理解,数形结合,使抽象的知识有了形象的外衣,学生就很快的掌握了解题方法。另外,在课堂中我常常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复习旧知识点,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更系统化。数学中很多的问题并不只是考察单一的知识点,综合性的题目更多一些,尤其是六年级,所涉及内容涵盖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把同类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教学。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我先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再介绍新的“扇形统计图”。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也为学生解决综合性的题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要虚心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和平行班老师交流、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点拨和指导,避免走弯路。
(3)充电也很重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自己的某些教材观点和教育理念难免会有些滞后。平时一定抽时间多读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书籍,来武装自己,与时俱进。
其次,把力量用在课内。
1、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寻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2、注重课堂学生管理,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一个好老师,一个重视课堂管理的老师,课堂上是不会出现混乱状况的,否则就是老师的管理问题。老师要应用多种形式、手段、调节课堂氛围,要时刻关注课堂动向,适时地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始终保持精力充沛、兴趣盎然,这样课堂教学效果肯定就会很好。
最后,把补困加在课后。优先差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有个别学生对于课上的知识可能无法及时消化,所以,我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单独辅导,设计一些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细致讲解,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我在教学中最重点培养的是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以及善于思考和善于发问的习惯。因为我认为这几种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品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以各种方式不断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平时多提醒,多强调要求,按要求做的,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再加奖励一个标志,在日积月累中,学生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在学生的学习中也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班的家长,家长们对于我的工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不仅坚持检查学生作业,辅导学生,还有部分家长给学生额外报了辅导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学生的进步离不开家校的通力配合。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每一次好的成绩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和努力,所以,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常抓不懈,为学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8
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去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优质课比赛总结会发言。
一、删繁就简,标新立异
新的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而教师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摆脱不了束缚,该少说的不少说,该精讲的不精讲,顾此失彼,所教内容既无重点,也无重心,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其实,只要加以分析,新的课改教材无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重新编排和取舍,使之更趋科学合理,很多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该合并的合并,该分解的分解,该讲的地方精讲,不该讲的地方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首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从而实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并且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参与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四个步骤来进行。例题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虽然学生获得上述结果要花许多时间,但做这样一题的价值要比做五题强,同时学生活动自由了,参与意识增强了,思维更活跃了。因此,花点时间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如果将学生规定在某种思路里,即没有真正给予学生参与权和自主权,也会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不宽阔。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学生、教材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在课堂上应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酷爱,让他们在迫切的需求下学习,使他们把数学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利用设问,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2.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地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③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用一块打破成三块的三角形玻璃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问:“若带I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II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Ⅲ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就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并为学生学习用“角边角公理”奠定了基础。
3.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上《平行四边形》一节时,整节课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课后笔者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笔者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逐渐把问题习惯于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
四、平时教学中应善于与中考和竞赛内容接轨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善于把学习内容与中考或竞赛内容接轨。讲课过程中,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不自觉中接受中考试题或竞赛试题的熏陶。在平时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做题,特别是各种中考题或竞赛题,做完后善于总结,并把各种题型分解在每一节内容中,让类似题型贯穿于学生的训练中。
参加中考或竞赛,要想获得好成绩,不是靠一个月两个月的辅导就能见效的。首先教师要多做题,头脑里要有东西,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次是在课堂上要多渗透。平时为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每堂课都会留下一道或两道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数学题写在黑板上,或竞赛题或中考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讨论,从而在讨论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走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提高学习成绩,于是题海战术成了很多教师的法宝。殊不知,这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谈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了。
我们都有这么一种体会,许多学习数学的人,在20年甚至30年不接触数学题后,却仍能解出一些很复杂的数学题。为什么?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他们掌握了数学解题的思想和方法。中学数学中处处渗透着基本数学思想,如果能落实到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思维活动上,就能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发挥出一种方法论的功能。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才会游刃有余、水到渠成。其实,对中考或竞赛试题,只要少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每一道题,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那种考试过程中靠碰熟悉题提高成绩的做法说到底就是碰运气,是不可取的。教师的精力应该用在平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上。
六、讲课的同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传授是传统的教学观点,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应该做的是善于“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更突出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做作业的习惯,都加以引导,使之更趋科学合理。要求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要讲究艺术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还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更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这样,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八、善于与学生交流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只有实现心灵的零距离,学生才会打开心灵的窗口,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一切。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要有宽松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其聪明才智;二是要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只有相互信任,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才会在学生头脑里畅通无阻,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要有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敬重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有的教师虽然有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教材的分析、讲授能力强,但是由于不善于和学生建立真诚合作的关系,师生之间存在感情隔阂,教与学不能协调配合,结果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总的来说,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正确的学生观是前提,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爱好是关键,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1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源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源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件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课的课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课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文绘本与教学课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来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这次我学了《有效课堂教学与实践》。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有了好的很大的帮助和指明了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其次,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第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第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4
对于高校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表现,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那么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的思考如下:
一、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学到老,活到老”,知识更新速度的步伐加快,教师要是课堂鲜活,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让学生了解行业,熟悉企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勤思考,常总结,了解行业前沿,加强实战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认真备课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等。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的表现力,利用视频、图片让课堂变得生动。
三、搞好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不喜欢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活跃气氛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作为老师要把教学过程设计的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设计良好的互动环节,是整个课堂节奏紧凑
互动很简单,但是好的互动才能起到作用。良好的互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的生动,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所授知识。
五、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要有选择地布置作业,作业分量和难度要适当,不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习题集进行不加选择的布置作业。作业数量要有弹性,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杜绝
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对学生练习、作业的批改,做到及时、细致,记录好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重视讲评,提高练习课质量。语文(基础知识)、数学、英语的作业原则上都要批改,特殊情况下每次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其他科目一般不布置作业,如有布置,都必须批改。批改的符号要规范、清楚明白,批改文字要工整、端正。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表扬鼓励并有激励性评语。提倡教师作错题笔记,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认真分析及时讲评;鼓励教师对学困生坚持面批,并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六、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每堂课后、每个月、每学期都应该对课堂教学、教研工作进行反思,思考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思考每次开展的教研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课堂的管理水平,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具体要求如下:
1、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并在自己教学设计中写出教学反思;
2、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进行反思;
3、每次质量监控的测试后要教学反思,并写出质量分析。当然,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师有每个教师的“法宝”,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5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的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绘本与教学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6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否深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保证新课标的落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评课;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讲、听、评中推敲得失,完善自我。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提倡自主性学习,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结合平时的零星思索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改变心态,转变自我角色。
“教育的一切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是师
生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尊者”,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为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学生和接纳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二、关注学生,唤醒自我意识。
多半学生缺乏自我意识,没能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一直
属于“盲从”地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需要教师善于“体察下情”,抓住每一件小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当学生从教师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才能充分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关注全体学生,在课上既要关注一些积极的参与者,还要重视那些被动参与者,并通过积极的观察、思考和有效地挖掘,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建全法规,改变评价方式。
多元评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以呵护孩子的自尊为
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批判地继承原有评价体系,建立起课堂规则。比如说,倾听的规则,守信用的规则等等。评价是门艺术,不是一味地说“好”,也要有相应的“惩罚”。不过,这种“惩罚”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在恰当的时机给出。
四、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
课堂教学方法多姿多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阵地,要想让
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学到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抓好课堂上的每分每秒,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保持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7
我就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形成良好的班风。
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风,我认为重中之重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有了良好的习惯,那么这个班级也即将有一个好的班风。因此每次接一个新班级,我先是从习惯抓起。而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总是从学生写字姿势、读书的姿势甚至上课坐的姿势、就餐不讲话、排队静快齐、做好两操等开始抓起。当学生这些好的习惯都养成,良好的班风也就形成了。当然班风正,学风浓,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要建立和培养一支积极向上的班级管理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级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每次接班后,首先让学生们民主选举出一位称职的班长,接着又通过毛遂自荐等方式选举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班委会,从而建立了一支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班级管理队伍。当然由于孩子年纪小,他们刚开始不知道自己要怎样去才能尽责。这就需要我们做指导,比如说卫生委员,孩子们不知道文生委员是干什么的,以为就是打扫卫生的。我就跟他说你的主要任务不是打扫,而是监督,每天只有你看到谁的座位底下有纸屑你就提醒让他们捡起,包干区脏了,你就去找今天值日的同学,带他们一起去。通过指导班干都知道自己的职责,都在班级里充分发挥作用,团结并带领全班同学不断前进。这样班级的纪律、班上的包干区卫生、教室卫生、班级板报的更换,教室里的饮用水等不需我去操心。的确有他们的存在整个班集体都显得活而不乱。平时为了强调自主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每天都安排一个值日班长,这样既为为班级每一成员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又培养其自主管理或执行各自任务的责任感,从而为增强整个班级的活力,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样,我便从繁杂的班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备课,批改作业、作文上,也有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后进生。
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目标,这样,才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学习更是如此,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也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晨会、班会就成班主任用武之时。我会利用晨会让学生在班级中找一个比自己稍微强的或旗鼓相当的对手。经常让他们说说这一段时间内你有没有超越你的对手,或者哪些方面比对手强、哪些方面还要继续努力等。通过这种让孩子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实的、尝到成功喜悦的直接目标,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动力。或者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同学们轮流讲自己知道的社会各行各业人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没有真才实学,终究会被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让孩子们对未来有了新追求、有了新的向往,并对学习产生了积极的热情。
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还要特殊教育扶助人。
由于特殊学生(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班级管理更难,教学质量更是难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多花些心思。学期初我就跟上任老师了解特殊学生名单,平时注意观察他们、与他们谈心、听听他们的想法,并经常跟科任老师交换意见。特别是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平时也班级开展帮困助困活动,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要做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班主任不断地去努力探索。以上只是我一些初浅的想法和体会。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8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次与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分享的机会,心里感到既自豪,又惭愧。自豪的是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认可,惭愧的是我有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实际上,我们学校优秀的老师有很多,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学生六年的学习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扎扎实实的走过来,才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各位老师,是你们的付出才有了学生今天的成绩,可以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教学的。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呢?这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一件事。下面我就自己的几点做法和老师们交流一下。
第一、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
小学生实际上还是一些孩子,他们对于学习重要性认识的并不透彻,而促使他们上好、学好这门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激发儿童的兴趣,精心保护和培育儿童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以及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所以,我每一次接班后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我常常给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小学生爱表扬,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进步进行适当的表扬,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每个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只是有的进步大些,有的进步小些,作为老师,我所要做的就是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些很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或表扬,可能是口头的,可能是作业本上的文字交流,也可能是一颗小标志,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增进他们前进的信心。
其次,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无论是作为班主任身份还是数学老师的身份,我都为学生付出真心的爱,学生生病了,我总是及时给予关心,并及时联系家长;学生犯了错误,我并不责骂,而是站在大朋友的角度,给他们讲道理,并提出殷切的希望。在一次次的付出后,终于有了回报,有个学生在自己制作的贺卡中写道:数学老师,虽然我们接触时间并不长,但我感觉你已经走到了我们的心中。读了之后,我真的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和学生们成了交心的朋友。在我的不断努力下,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
第二、努力创造35分钟的精彩。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3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容易了,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平时备课时,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教参,我更是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充分的预设。对于重点问题,我要反复的想,学生有可能出现几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怎样的引导才能既让学生掌握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我也总是辅以多样化的手段,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快的让学生掌握。例如,在讲“圆的周长”时,我就让学生进行独立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它们的比值,从中推导出周长计算公式。学生总是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记得清楚,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很快的记住了公式,同时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画图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抽象的比率关系往往难倒一大部分学生,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进行理解,数形结合,使抽象的知识有了形象的外衣,学生就很快的掌握了解题方法。另外,在课堂中我常常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复习旧知识点,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更系统化。数学中很多的问题并不只是考察单一的知识点,综合性的题目更多一些,尤其是六年级,所涉及内容涵盖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把同类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教学。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我先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再介绍新的“扇形统计图”。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也为学生解决综合性的题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要虚心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和平行班老师交流、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点拨和指导,避免走弯路。
(3)充电也很重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自己的某些教材观点和教育理念难免会有些滞后。平时一定抽时间多读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书籍,来武装自己,与时俱进。
其次,把力量用在课内。
1、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寻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2、注重课堂学生管理,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一个好老师,一个重视课堂管理的老师,课堂上是不会出现混乱状况的,否则就是老师的管理问题。老师要应用多种形式、手段、调节课堂氛围,要时刻关注课堂动向,适时地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始终保持精力充沛、兴趣盎然,这样课堂教学效果肯定就会很好。
最后,把补困加在课后。优先差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有个别学生对于课上的知识可能无法及时消化,所以,我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单独辅导,设计一些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细致讲解,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我在教学中最重点培养的是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以及善于思考和善于发问的习惯。因为我认为这几种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品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以各种方式不断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平时多提醒,多强调要求,按要求做的,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再加奖励一个标志,在日积月累中,学生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在学生的学习中也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班的家长,家长们对于我的工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不仅坚持检查学生作业,辅导学生,还有部分家长给学生额外报了辅导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学生的进步离不开家校的通力配合。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每一次好的成绩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和努力,所以,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常抓不懈,为学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9
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去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优质课比赛总结会发言。
一、删繁就简,标新立异
新的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而教师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摆脱不了束缚,该少说的不少说,该精讲的不精讲,顾此失彼,所教内容既无重点,也无重心,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其实,只要加以分析,新的课改教材无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重新编排和取舍,使之更趋科学合理,很多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该合并的合并,该分解的分解,该讲的地方精讲,不该讲的地方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首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从而实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并且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参与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四个步骤来进行。例题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虽然学生获得上述结果要花许多时间,但做这样一题的价值要比做五题强,同时学生活动自由了,参与意识增强了,思维更活跃了。因此,花点时间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如果将学生规定在某种思路里,即没有真正给予学生参与权和自主权,也会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不宽阔。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学生、教材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在课堂上应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酷爱,让他们在迫切的需求下学习,使他们把数学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利用设问,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即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2.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持续性。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地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③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用一块打破成三块的三角形玻璃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问:“若带I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II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Ⅲ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就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并为学生学习用“角边角公理”奠定了基础。
3.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上《平行四边形》一节时,整节课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课后笔者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笔者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逐渐把问题习惯于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
四、平时教学中应善于与中考和竞赛内容接轨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善于把学习内容与中考或竞赛内容接轨。讲课过程中,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不自觉中接受中考试题或竞赛试题的熏陶。在平时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做题,特别是各种中考题或竞赛题,做完后善于总结,并把各种题型分解在每一节内容中,让类似题型贯穿于学生的训练中。
参加中考或竞赛,要想获得好成绩,不是靠一个月两个月的辅导就能见效的。首先教师要多做题,头脑里要有东西,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次是在课堂上要多渗透。平时为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每堂课都会留下一道或两道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数学题写在黑板上,或竞赛题或中考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讨论,从而在讨论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走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学生多做题就能提高学习成绩,于是题海战术成了很多教师的法宝。殊不知,这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谈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了。
我们都有这么一种体会,许多学习数学的人,在20年甚至30年不接触数学题后,却仍能解出一些很复杂的数学题。为什么?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他们掌握了数学解题的思想和方法。中学数学中处处渗透着基本数学思想,如果能落实到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思维活动上,就能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发挥出一种方法论的功能。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才会游刃有余、水到渠成。其实,对中考或竞赛试题,只要少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每一道题,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那种考试过程中靠碰熟悉题提高成绩的做法说到底就是碰运气,是不可取的。教师的精力应该用在平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上。
六、讲课的同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传授是传统的教学观点,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应该做的是善于“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更突出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做作业的习惯,都加以引导,使之更趋科学合理。要求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要讲究艺术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还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更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这样,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八、善于与学生交流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只有实现心灵的零距离,学生才会打开心灵的窗口,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一切。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要有宽松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其聪明才智;二是要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只有相互信任,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才会在学生头脑里畅通无阻,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要有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敬重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有的教师虽然有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教材的分析、讲授能力强,但是由于不善于和学生建立真诚合作的关系,师生之间存在感情隔阂,教与学不能协调配合,结果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总的来说,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基础,正确的学生观是前提,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爱好是关键,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