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如何做好廉政风险防控专题教育党课讲稿
一、什么是廉政风险
廉政风险指出现廉政问题的可能性,就是指拥有公务人员凭借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出现谋求私利等腐败行为的可能性。
廉政风险是危害廉政的。廉政风险不是明确的腐败行为,而是腐败行为发生的条件,是廉政的隐患。
廉政风险是可描述的。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具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查找廉政风险点不能脱离于工作实际。
廉政风险是可防范的。针对廉政风险制定的防范措施应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从而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二、廉政风险的具体表现
廉政风险主要有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等三种类型。
思想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
制度机制风险主要表现为:未能根据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需要,及时完善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造成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
岗位职责风险主要表现为: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违反民主集中制,独断专行或软弱放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失职渎职、不作为或滥用职权等。
三、加大重点排查力度
廉政风险重点防控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排查阶段工作是整个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关键阶段,是防控的核心。排查的具体内容将会直接涉及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和风险排查的矛盾必将会突起,各种新的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和不正确的模糊认识也必将会有所表现。因此,我们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注重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级领导干部思想上存在的“三种心理情绪”和“三种模糊认识”问题,为廉政风险排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扫除思想障碍。
“三种心理情绪”,一是“不敢查”的畏难情绪,认为查找和公开廉政风险,会给本单位、本部门和本人带来负面影响;二是“不愿查”的反感情绪,认为查找风险会暴露本岗位的一些问题,会招来很多麻烦;三是“不想查”的抵触情绪,认为查找风险会受到非议,会影响自己今后的工作。
“三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廉政风险就是问题。问题是指已经出现并客观存在的现实。廉政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可能要发生的危险。查找风险就是查找这种危险性,而不是查找已经发生的现实问题。二是认为廉政风险就是腐败。腐败是指利用职权之便,贪污受贿、贪赃枉法、道德沦丧等现实表现。廉政风险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能发生腐败的条件。三是认为查找廉政风险就是查找腐败问题。廉政风险是指在今后的权力运行过程中出现腐败问题的可能性,并不是谁查出了廉政风险谁就存在腐败问题。围绕以上这些可能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心理障碍,我们要继续开展好教育、开展好学习,排除思想障碍,使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能够对廉政风险排查有更清醒的认识,进而放下思想包袱,克服畏难情
四、强化廉政风险防范的措施
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与惩治原则,强化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一是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紧紧围绕行政工作职能和部门特点,按照从上而下的原则,采取自己找、群众提、领导点、组织评等方法,认真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重点查找单位管人、管钱、管事的管理岗位及与当事人接触的法律服务工作岗位风险点。
二是审定岗位廉政风险点。将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按内容、表现形式、风险等级进行汇总,由党政领导班子层层审核,并以适当方式,广泛征求勤政廉政督查员、行风监督员、管理服务对象及其他方面代表的意见建议,最终确认岗位廉政风险点,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并上报。
三是完善防控制度措施。围绕查找确定的各类廉政风险,要制定和完善《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八项行政效能建设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公开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防控风险的相关规章制度。
四是加强日常监管。通过定期自查、定期检查以及信息监测等手段,加强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履职行为、权力运行、制度落实过程的动态监控,对及时发现的问题,对相关人进行警示提醒、诫免纠错和责令整改,把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