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笔杆子写材料的过程与经验
笔杆子写材料的过程与经验
为了减少大家走弯路,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我写材料的过程。
一、搞好承文办电。开始,相信大家在单位干的比较多的是端茶倒水、打印校正的活。诚然,这些都是惯例,也是“规矩”,因为开始我们不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大材料自然也不会落到自己肩上,但能进写的“行伍”,说明我们都是被领导挑选过来的,是有这个能力的,是可以塑造培养的。既然机会来了就不要让“她离你远去”。杂活忙完还会涉及承文办电的业务,这就是新手的机会,这里面就有理解上级精神,上级要我们单位做什么,要怎么落实的问题,这个时候给领导提建议,这个思考的过程你已经在写材料了,只不过是一些“豆腐块”,而一篇材料恰恰是由一块块“豆腐块”组成,那问题就来了,大家会问,我都没办过,什么都不懂,哪怎么办?这个时候不要害怕,第一就是找政策,单位里都有很多的相关政策书籍;第二就是找以前的,看以前有没有类似的通知,看别人是怎么办的,拿过来学习模仿;第三可以问友邻单位或者前辈,他们可能都办过,老同志都喜欢勤快好学的人,虚心向他们请教。通过这三步形成的建议、下发的《通知》就是你写成的“小材料”。
二、看单位领导怎么推稿子。在承文办电过程中总会遇到老同志或者领导集体推材料的过程,忙完自己的“临时工”要主动参与进去,在旁边聆听,一般情况下领导会在屏幕上列出主题,我们最初要学的是一篇文章是怎么形成的。首先是提纲的形成,材料都是有套路的(可以从书本学、前人的材料里学),针对主题要想从哪几方面写,把要学的东西用平时讲话的语言罗列出来,然后从上级发的材料、报纸、领导最近的讲话、平时积累的提纲里进行归纳总结,写出领导想要的提纲。其次是标题下的内容形成,跟上面一样,用自己平时的语言罗列出想表达的意思,想到相关的、文件里头的、单位做法的都写到相应的标题下面,这个过程需要平时多留意上级的发文、单位都干了那些事,不知道的情况就去各部门收集相关的《通知》《文件》,还可以到网上看别人有那些好的做法都收集过来,这叫准备制胜。第三是组织语言,这个需要多看多学多记,这是基本功,这里就不多讲。
三、自己要多练笔。这个可能大家都没太多闲功夫,但我感觉群就是好平台。比如,有群友抛出一个问题,大家就可以积极去改,不怕自己水平低,就怕你认为你水平低,你可以试着改几句,然后会有很多群友也出来改,看别人怎么改,好的我们就可以学习,还可以问群友的思路是什么,慢慢的就提升了。但大家说我不想慢提升,那你就可以自己写写,然后向各大网站投稿,或者各类杂志投,不要怕不上稿,有时好的编辑还会给你建议,实在不行就拿别人的文章来,他一句你一句,模式照搬过来,写过几回就会明显感到自己提升了。有时还可以找老同志给你一小块,你就当是写通知,写完了跟老同志对比,然后让他给你指点,这样提升也很快,总的一条就是要主动去写,变成爱好。
最后我总结写材料就是写生活、写现实、写经历、写思考。
第二篇:笔杆子写材料常用排比金句
笔杆子写材料常用排比金句汇编
1.停住脚读原著、静下心学原文、稳住神悟原理。
2.带着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带着感情学出衷心拥戴,带着使命学出政治责任。
3.自觉学X章,定期上X课,经常读X史,积极过X日,按时交X费,坚持讲X性,严格守X纪,始终跟X走。
4.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甩开膀子、脱掉鞋子。
5.千忙万忙,没有精准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没有精准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没有精准落实就是“白条”。
6.坚持教育先行,坚持统筹推进,坚持层层动员,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常态督查。
7.距离再远决不忘忠诚,氧气再少决不缺精神,海拔再高决不辱使命,环境再苦决不破规矩。
8.有位置坚决干好,换位置尽快适应,无位置坚决服从。9.骨头再难啃也不回避,敌人再强大也不畏惧,战争再难打也不退缩。
10.工作标准一点不降、训练内容一项不少、安全工作一件不松、事故安全一个不出。
11.指挥谋略胜敌一筹,战法运用强敌一招,临机决断先敌一步。
12.思考问题在同一基点上、贯彻执行在同一直线上、思想意志在同一声调上。
13.三五分钟不嫌短,三五句话不嫌少,三五个人不嫌散。14.见任务就上,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见先进就学,见问题就改。
15.铁一般的信仰刻在胸膛,铁一般的信念坚定方向,铁一般的纪律时刻不忘,铁一般的担当扛在肩上。
16.不让老实肯干者吃亏,不让夸夸其谈者占先,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17.职务高不等于觉悟高,X龄长不等于党性强,年龄大不等于格局大。18.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
19.克服坐而论道的“讲话秀”、议而不决的“问题秀”、走马观花的“调研秀”。
20.心思不分散,精力不游移,干劲不松懈。
21.阵痛之中保持坚忍,震荡之中保持定力,得失纠结之中保持豁达。
22.抓一抓学一学,催一催动一动,考一考背一背。23.训练看情绪、工作看劲头、吃饭看胃口、睡觉看快慢、说话看态度。
24.教育跟上,公开跟上,帮促跟上,活动跟上,防范跟上。
25.不以位高而忘本,不以权重而忘形,不以名利而迷失自我。26.把家国大义扛在肩上,把百姓冷暖装在心中,把责任担当举过头顶。
27.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28.带着信仰学、学出信仰来,带着忠诚学、学出忠诚来,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带着使命学、学出使命来。
29.思想上坚定追随、政治上绝对忠诚、情感上真挚热爱、行动上紧紧跟上。
30.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第三篇:“笔杆子”写材料常用排比金句
写材料常用排比金句汇编
1.停住脚读原著、静下心学原文、稳住神悟原理。
2.带着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带着感情学出衷心拥戴,带着使命学出政治责任。3.自觉学党章,定期上党课,经常读党史,积极过党日,按时交党费,坚持讲党性,严格守党纪,始终跟党走。
4.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甩开膀子、脱掉鞋子。
5.千忙万忙,没有精准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没有精准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没有精准落实就是“白条”。
6.坚持教育先行,坚持统筹推进,坚持层层动员,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常态督查。
7.距离再远决不忘忠诚,氧气再少决不缺精神,海拔再高决不辱使命,环境再苦决不破规矩。
8.有位置坚决干好,换位置尽快适应,无位置坚决服从。
9.骨头再难啃也不回避,敌人再强大也不畏惧,战争再难打也不退缩。10.工作标准一点不降、训练内容一项不少、安全工作一件不松、事故安全一个不出。
11.指挥谋略胜敌一筹,战法运用强敌一招,临机决断先敌一步。
12.思考问题在同一基点上、贯彻执行在同一直线上、思想意志在同一声调上。13.三五分钟不嫌短,三五句话不嫌少,三五个人不嫌散。
14.见任务就上,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见先进就学,见问题就改。15.铁一般的信仰刻在胸膛,铁一般的信念坚定方向,铁一般的纪律时刻不忘,铁一般的担当扛在肩上。
16.不让老实肯干者吃亏,不让夸夸其谈者占先,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17.职务高不等于觉悟高,X龄长不等于党性强,年龄大不等于格局大。18.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
19.克服坐而论道的“讲话秀”、议而不决的“问题秀”、走马观花的“调研秀”。20.心思不分散,精力不游移,干劲不松懈。
21.阵痛之中保持坚忍,震荡之中保持定力,得失纠结之中保持豁达。22.抓一抓学一学,催一催动一动,考一考背一背。
23.训练看情绪、工作看劲头、吃饭看胃口、睡觉看快慢、说话看态度。24.教育跟上,公开跟上,帮促跟上,活动跟上,防范跟上。25.不以位高而忘本,不以权重而忘形,不以名利而迷失自我。26.把家国大义扛在肩上,把百姓冷暖装在心中,把责任担当举过头顶。27.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
28.带着信仰学、学出信仰来,带着忠诚学、学出忠诚来,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带着使命学、学出使命来。
29.思想上坚定追随、政治上绝对忠诚、情感上真挚热爱、行动上紧紧跟上。30.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第四篇:《美国总统与他们的“笔杆子”》推荐语
《美国总统与他们的“笔杆子”》推荐语
透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明白,“功夫在平时”,每篇好文章无不是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和勤于积累的结果。作为机关文字工作者,要成为“笔杆子”,应树立四种良好心态。一是感恩心。要珍惜、重视领导交给的每次写作任务,以感恩之心看待领导的反复修改、其他同志的意见建议,把每一项任务都当成艺术品打磨。二是上进心。要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进取,跟上时代发展新要求。坚持高端定位,树立“以文辅政”的责任意识,干一行钻研一行,站在领导者、决策层的角度分析研判工作大局,出大战略、当大参谋。三是谦卑心。“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要充分认识到个人的视野局限和能力不足,充分认识到学历不能代表能力,文凭不能体现水平,不断自我加压、自我提升,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思考能力。四是平常心。“术业有专攻”,文字工作者把文章写好,和办案人员办案件办好是一样的道理,写好文章是文字工作者的本分,并且,自己的好文章永远是“下一篇”。
美国总统与他们的“笔杆子”
来源:2013/07期《秘书工作》
作者:高洪山 张阳
对于美国总统来说,要获得竞选成功并当好总统,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善于演讲。美国总统在任期间要发表很多演讲:大选期间要发表竞选演讲,就职典礼上要发表就职演讲,每年年初发表国情咨文时也要演讲。总统站在台上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常常博得听众的喝彩。其实,总统演讲并非随口而出的即席谈话,而是经过一番精心准备的“照本宣科”。在总统精彩演讲的背后,有很多“无名英雄”在为他埋头笔耕。每一篇演讲稿都凝结着大家的智慧与汗水。他们就是白宫的撰稿人——总统的“笔杆子”。
一
总统演讲稿的写作过程十分复杂,在写作前和写作中,总统新闻办公室、总统顾问、白宫内阁和其他行政部门会将带有大量信息和不同观点的材料呈送总统。总统看后再将这些材料转给他的撰稿人。对于刚刚入职的新手来说,成堆的文字材料常常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动笔前,撰稿人要熟悉总统的行为方式和演讲风格。比如,有的总统喜欢文采飞扬,有的总统偏爱引经据典,有的总统愿意简单中肯。有时为了确保总统满意,写作班子不得不准备几套方案供其挑选。方案确定后,大家还要经过反复斟酌、酝酿、撰写、修
改,最终成品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要成为总统撰稿人,尤其是深受总统信赖和重视的核心撰稿人,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般来说,他首先必须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比如在约翰逊总统的写作班子里,道格拉斯〃科特负责起草关于健康、教育和福利方面的演讲稿,为了出色完成任务,他必须了解相应的政策法规,具备相关的系统知识,掌握有关的数据信息;理查德〃顾德温负责为总统起草关于民权问题的演讲稿,他是民权方面的资深专家,那篇著名的《我们要勇往直前》就出自他的手笔。
要成为总统撰稿人,除了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善于抓住机遇,最好是能够被总统直接发现。派屈克〃布坎南就是凭借他的才华和机遇从一名小报编辑逐步成为尼克松总统的核心撰稿人的。布坎南同尼克松的初次见面是在一次鸡尾酒会上。当时,布坎南好不容易得到与尼克松见面的机会,于是缠着对方不放,一个劲地向他提问。尽管尼克松屡屡拒绝回答,但他还是“死皮赖脸”地不肯离开。虽然尼克松有些不耐烦,但对他的执著精神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尼克松当选总统,热衷于举行记者招待会展示个人魅力与领导才能。此时,他特别需要像布坎南那样有知识、有才能、有魄力的人为他效劳。恰好这时布坎南正负责为白宫高层作“每日新闻摘要”,有机会与尼克松进一步接触,这个优势使得他最终成为深受总统信赖的得力助手与核心撰稿人。
二
美国历任总统都较为重视演讲稿的撰写,并不同程度参
与有关工作。富兰克林〃罗斯福参加竞选时为了增强演讲效果,精心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写作班子,专门为他起草竞选演讲稿。班子中的成员大多是从他的个人助手中挑选出来的。总统十分了解他们的特长与才能,深知他们各自对哪个领域的情况最为熟悉。这些人与罗斯福共事多年,十分了解他的性格与喜好,善于撰写与其风格相符的演讲稿。罗斯福向他们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一篇演讲稿中都要体现出他的主体思想,保证他的政策主张和公开言辞的一致性。入主白宫后,不论工作多忙,罗斯福总统都会亲自过问演讲稿的撰写情况,并经常亲临指导——从观点的提出到最后定稿都要一一过问。与前任相比,杜鲁门总统的工作方法有所不同。他先将起草工作全部交给写作班子,到了规定日期再来逐一检查。当然,总统的标准是十分严格的,从篇章结构到列举事例,从提出观点到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接受检验。
为总统撰写演讲稿,除了注重讲稿的思想性、准确性,很多时候还要充分考虑稿件的节奏感和听众的接受度。福特总统的演讲以简明扼要,精彩洗练著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总统的首席撰稿人——罗伯特〃哈特曼。后者在总结为总统撰写讲话稿的经验时说,福特总统要求为他撰写演讲稿要抓住三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稿子不要写得太长,能20分钟解决问题就不要拖到21分钟。演讲时间太长,再精彩的内容也没有人愿意听。第二个关键是,撰写演讲稿需要具有创作戏剧和诗歌的功夫。使用的词语要悦耳、动听,要有节奏感和主旋律的变化,整个讲稿要像一部音乐作品一样完
整和谐。第三个关键是,所写演讲稿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使大家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
三
总统与他的撰稿人不仅仅是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由于接触时间较多,彼此交往频繁,他们往往能够更加互相理解,相互信任。休斯是小布什总统身边一位得心应手的助手,总统许多重要讲稿起草后都要交给休斯修改和润色。有时,小布什与休斯在事先未通气的情况下,会对同一篇讲稿作出完全相同的修改,可谓心有灵犀。“休斯善于理解总统的意图,她在任何情况下总能体察总统的心理,了解总统在何种场合想要说些什么,也知道总统以何种方式表达出来。”白宫首席撰稿人麦克〃格尔森回忆说。
小布什担任得州州长期间,休斯担任州长办公室主任。无论是重大政治任务还是一般事务性工作,休斯总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及时处理妥当,从未有过怨言。小布什就任总统后,立即任命休斯出任总统顾问,负责白宫公共关系运作策划。总统心中清楚,休斯曾担任过电视台记者,对同行的心理状态可谓了如指掌,与记者打交道自然如鱼得水。尽管总统顾问并非有什么有头有脸的官职,名义上也没用内阁官员位高权重,但实际上其对小布什制定政策的影响没有任何界限。
小布什的传媒顾问马克〃麦金农曾形象地将休斯比作“总统行动的指南针”。此话似乎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外交、军事方面,小
布什非常注重听取休斯的意见。总统常常要求休斯对他说真话,休斯总是力求百分之百地做到这一点。在她的办公桌上方赫然写着一句话——“告诉布什真相”。桌旁还有一张便条,上面写着丘吉尔的一句名言:“我不是狮子,但是要发出狮子般的怒吼。”休斯立说立行,工作实事求是,从不拐弯抹角。她曾直截了当地对小布什说:“如果你不喜欢我的风格,我就走人。”事实上,小布什正是看中她的这种性格特点和工作风格,才对其委以重任的。
第五篇:《杜甫诗五首》教学过程及反思与经验
品字词意象,悟诗人情感
——《杜甫诗五首》教学过程及反思与经验
学习内容分析:杜甫作为“诗圣”,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选修课程中的《杜甫诗五首》选取了他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作,旨在通过对这些诗作的学习,让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特点有所了解,加深对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中深沉情感的领悟。
学情分析:本班是艺术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对诗歌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给他们一些方法性的指导,让他们明白诗歌鉴赏有规律可循,减低他们对诗歌鉴赏的畏难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其人及其《登高》的杰出艺术成就——情景交融、炼字精准的“古今七律第一”。
二、悟杜甫诗之深情
1.回顾之前所学的“快速体悟诗歌大致情感”的方法:找关键词——意境——情感倾向。
2.结合作业情况点明《月夜》与《登岳阳楼》的情感倾向 关键词——老病、孤舟、涕泗流 独看、月、怜、忆、寒、泪痕 意境——开阔雄浑 清冷孤寂
情感倾向——孤苦、忧愁 思亲、悲凉 3.思考讨论:
杜甫的忧国伤时和悲己思亲之情是如何结合起来的?(提示:“涕泗”为何而流?“泪痕”为何不干?)
明确:“泪”的丰富内涵
三、品杜甫诗之妙字
1.《登岳阳楼》中的“孤舟”能否换作“单舟”?
2.如何理解《月夜》中首联的“独看”和尾联的“双照”之间的联系?
明确:
1.不能。“单”只是客观突出数量之少和“独自”之意,“孤”不仅有“形单影只”之意,还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生活孤苦、心灵无依的困顿之情,“孤”还和颔联中的洞庭湖浩瀚之景形成鲜明对比,更显诗人的孤寂漂泊之境。
2.首联中的“独看”是作者想象妻子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其实也暗含了自己“独看”明月思念家人的情感,让人倍感凄清,尾联中的“双照”是作者设想与妻子共赏明月的情景——只有明月照在成双成对的夫妻二人身上,才不会因为相思而落泪。只是兵荒马乱,不知何时才能重逢。起句和末句都以“月”为纽带,把夫妻“独看”之苦与联想“双照”之盼联系起来,构思巧妙。
3.品“妙字”的步骤
(1)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解释其含义;(2)结合诗句分析该字(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3)说明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1.《登岳阳楼》描绘了洞庭湖气势雄浑之景,表达了对战火不息的忧虑以及自己孤苦无依、报国无门的悲痛,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2.《月夜》通过写诗人望月思亲、想象妻子孤清独立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也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离散之苦的忧国伤时之感。
五、课堂背诵
通过重温学过的诗歌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巩固已经学过的诗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把握诗歌感情倾向,继而抓住关键意象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把鉴赏步骤反复重温,强化诗歌鉴赏的思路。
在大体把握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诗眼”,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深层情感,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品鉴诗中“妙字”的方法。
艺术班的学生,需要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让他们按部就班的去领会学习,才能把抽象的诗歌鉴赏变成有规可循的知识。
【教学反思】
1.基本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引导比较得当; 2.注意诗歌鉴赏方法的总结,给学生比较明确的答题方向和步骤; 3.课堂小结未能充分运用诵读的作用进行对诗歌情感理解的升华,应该把背诵放在小结之后,对学生的感悟会更有帮助;
4.课堂上应该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结合书本注解,再次重温诗歌内容和背景之后再进入课堂的学习。
【经验总结】
诗歌鉴赏应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对重点意象、词语应该在具体鉴赏之前重点讲解,以求达到品字词意象,悟诗人情感的目的,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内涵。要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时要足够,基础要夯实:课时太少,浅尝辄止,课时足够,才会精雕细刻,效果才会有保证,基础才会得以落实。
2、知识要系统,整理要全面:基本阅读重诗词大家,拓展阅读重题材分类,这种双视角的结构,点面结合的特点,很容易使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经纬交织的网络。但是如果要进一步做到系统化,要做到能力化,还需要我们教师去搜集整理,去总结归纳。
3、习题要重视,方法要到位:课后习题涵盖了高考诗歌鉴赏的方方面面,有偏重基础的题,有偏重探究的题。对此,我们又何必舍熟就生,去编一些课外的习题来加强训练呢?需要强调的是,讲解还须注重方法指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