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30分):
2016年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你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参考答案1:
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以宏阔的视角回溯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苦难与辉煌的历史,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政治定力源于党成立后“三个深刻改变”的伟大历史贡献,彰显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1.坚持道路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准确判断国际局势、总结自身及借鉴其他国家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断变革和完善具体的制度体制,逐步探索出一条崭新的现代化模式。坚持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相结合,更好的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不断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互利共赢,努力实现世界和平、开放、合作和包容的发展。“中国过路”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社会结构的平衡稳定而且有力地证明了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国情为基础,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造就了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道路”的范例,推进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化拓展,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政党建设等方面经验,立足于本国实际,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当前,中国正在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挑战与机遇,不断开拓和延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2.坚持理论自信。恩格斯曾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面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宽广视野,在把握时代特征、立足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对马克思“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作了丰满而翔实的回答。系统回答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之后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全面回答了社会主义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为适应当前世情、党情、国情和民情的新变化,又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治国理政的新概念、新论断、新表述,在“中国特色”的语境下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内涵与特征,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执政党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宣示了“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3、坚持制度自信。社会主义作为承载人类美好理想的社会思潮已经存在近500年的时间,它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的演变、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趋势。苏东剧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潮,社会主义“失败论”、资本主义“终结历史论”等思潮此起彼伏。面对挫折,中国共产党人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和完善各项民主政治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实质,尊重保护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权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以公平正义为核心,努力让每一位成员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的,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据统计,当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至15.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30%,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位;2005-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对全球跨境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9,9%,为世界市场繁荣与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显示出制度优势,为人类社会主义理想进行了重新建构,极大地提升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发展力。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这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的战略举措,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不断前行。
4、坚持文化自信。在全球化进程中,传统工业文明模式已造成了生态失衡、贫富分化和局部动荡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而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很难破解这一困境。蕴含着滋养人类现代文明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共产党的时代先进文化,不仅为人类的共同价值添加了更多的元素资源和标记,更为破解人类文明困境提供新思维新理念。中国共产党人弘扬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的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人是实践主体和价值目标的统一,追求一种真正属于人的生存状态,超越了传统工业文明中把人仅仅当成机器附属物和创造财富工具的观念,推动人类由“异化”“单向度”的状态走向自由全面的发展;继承“天人合一”“天人相参”的传统宇宙情怀,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创造性地提出生态生产力观、生态底线观、生态安全观、生态法治观。这既是对人类文明结构认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解决人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以德服人”的思想,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尊重各国党和人民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中国秉持包容发展的理念,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道路,以大国的包容胸怀与责任担当,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参考答案2:
答:
习近平把毛泽东开创和坚持一生从不改变的“四个相信”提升为“四个自信”,确实是对中国人自信新时代的创新与拓展。
习近平说:“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时下,中国媒体称:“四个自信”。
提出“四个自信”,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的放矢。它是新形势下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原则对自信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1、道路自信
笔者认为,就是要求每个中国人都自我相信、坚信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错,是正确的。只要共产党人执政,就绝对不会改道更张。中国人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走非社会主义道路。不允许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主席和以他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相信、坚信“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世人触目惊心的伟大成就。他仙逝后,历届中共中央都相信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连市场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非常自信的表现。
然而,在自信的对立面,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不自信。
比如:在改革开放中,有人不相信社会主义,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全图改变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被中国共产党人制止了。其所以要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对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自信心。
所以,道路自信缺失,就得提出道路自信,这是在拓展自信新时代过程中,正本清源的需要,是希望将社会主义道路上堆积的垃圾,能够很快清除掉的基本要求。
2、理论自信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相信和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伴随的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不自信。
比如:真理需要的是证实,而不是检验(上文已提)。需要检验的是真理长河中的某些理论(即还未上升为真理的理论)。由此,某些文字文化人提出了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应创新”的命题。从本文的“应创新”内容看,先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变革模式,也未必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所以要“创新”。
接着,“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现时代及当代中国现实之间的不适应,”所以“应创新”。
明眼人一看,就发现这种动听与好看的“应创新”者觉得马克思主义不新鲜了,旧了,不合时宜了。若不是这样,何言“应创新”?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失去自信的人,大言“应创新”,除了哗众取宠和极为蹩脚的扭曲马克思主义,还能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了。要说有的话,那就只能是挂着“应创新”的招牌,兜售的是反马克思主义或者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这是十足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缺知,是偷梁换柱的糊弄主义者所进行的拙略表演
所以,社会活动中,人的思想滑坡、价值观被扭曲、理想不在、信仰缺失,都是由于对马列主义理论的不自信产生的。若不给以矫正,那就很危险。
所以说,习近平提出“坚持理论自信”,犹如久旱逢雨,恰逢其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将会很快高高飘扬。
3、制度自信
相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救中国,伴随的是不相信。它是不自信的反映。
比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共中央制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规定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可是,这种“基本制度”到了不自信者的手里,被“扭曲”成“杭州市政府大院有偿出让”,香港冠顺投资有限公司中标荣获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商业用地40年。”
再如:《泉州所有国营企业卖给外商》。特别是,1998年3月22日《三秦都市报》第三版刊发湛江《两元钱卖掉两家公司》,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两个公司两元钱卖给原经营者,竟然把这种化公为私美化成是“卸包袱”。
上述文字告诉人们,“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被不自信者给卖掉了。这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自信性扭曲,就是化公为私给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鸣锣开道。
所以,坚持制度自信与坚持道路自信一样,被扭曲分子借改革开放强取豪夺国有资产为己有,为自己谋私利。这是一种制度变态。
只有认真贯彻和执行“制度自信”的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机制,加强自信教育,才能有效地纠正扭曲分子所进行的“制度变态”性扭曲。
4、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命题。中华民族以“相信”为基础,坚持文化创新、社会文明创新,一直传播与传承中国人以“信为本”的优良传统,创造着中国历史性社会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和草原上,语言语音性非文字文化一直自信地支配与主宰着民众的社会活动。文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虽然范围比较小,但是,在培育农村文字文化人方面,同样显示着一代代人的自信。他们相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把文字文化与非文字文化结合在一起,使“信为本”得到广泛的传播与传承。正是中国非文字文化人跟文字文化人的紧密配合,这才打造出了中国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和文字文化,记载着文明盖世的文化史、社会史和史前史。这是中国人自己相信自己结出的丰硕成果。
汉武帝相信儒家文化可以统一全国民众的思想,所以非常自信地推崇儒家文字文化。中国实行科举制度,由儒学主导和支配着文字文化人“十年寒窗书
不离”地求生存谋发展。
所以,文化自信,跟其他自信一样,也不一样。所谓一样,是指自己相信自己的立意一样,其核心都是一个“信”;所谓不一样,说的是文化自信是其它自信的基础,是根本,其它自信须臾离不开文化自信。
自信和不自信,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在中国思想文化阵地上,出现了一些不相信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字文化人,相信外国文字文化为重,贬低自身文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竟然变成了外国人的文字文化奴隶。
由于相信“金钱万能”,所以中国的文化思想阵地被孔方兄给把持了好一阵子。出现了上学贵,上学难。伴随的是:文凭第一,社会实践出真知变成了“仅供参考”,由学术论文决定高低。由此,中国人的论文只要被外国的出名刊物一刊发,就身价百倍,职称跃升。这种人把中国人的马首是瞻变成了唯外国人的相信是瞻。于是,把中国文字文化人的自信扫地出门,以投外国人的自信为自豪,成了“崇洋媚外”的洋人奴才。
毛泽东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创立了“相信”的新时代,取得了辉煌无比的成就。虽然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提出“自信”这一新概念,但是“四个相信”呈现出“自信”的伟大实践,是有目共睹的。
因为,社会实践告诉人们,没有相信,就谈不上有自信。
习近平极具创新地提出了“四个自信”,应当认为,这是在新形势下对中国人自信新时代的理论的提升与拓展。
所以,“四个自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冒出来的。它有根、有本、有源,是中国社会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源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并指导社会实践。这就要求人们,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深思细想,感悟“四个自信”,践行“四个自信”,发挥“四个自信”。要有作为,正确作为,大作为;而不是小作为,不作为,或者乱作为。
这就需要把“四个自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民性教育,加强宣传。让全国人民群众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基础,相信社会主义制度正确,相信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错,确信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优秀文化。从而,发奋图强,不断开创中国自信新时代的未来。
这样一来,以外国人的自信为标准的“107”篇论文的怪现象就不会再次出现。花钱当洋人奴才的评职活动就会戛然而止。
人们将会看到,以屠呦呦和潘建伟为先进科学技术方面的领跑者,会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地向着珠峰之巅奋力冲刺。
中国人的自信新时代在习近平和以他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消灭洋奴习气,发扬和光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新中国迈开自信的大步,在创新发展的建设事业上,更上一层楼,成为世界民族之林里的佼佼者,为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