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
高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1
一、反思目的:
1、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信心
二、长处:
1、倡导自主性学习,变教堂为学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能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构建网络结构图;“教中学”;有丝、减数分裂图像的辨析原则;遗传图谱的判断及相关概率的计算策略;用系统论方法学习能量流动、稳态等知识
三、不足之处:
1、模式僵化(形式主义)
2、有点“放羊式”的走极端
四、改进措施:
1、对模式灵活组合:教学程序不应固定不变,应随学段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文理不同而有所侧重与改变。
2、精讲点拨要到位:注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
3、注重启发式教学(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循循善诱,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多创设与实际联系紧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活內驱力,发挥其潜能,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简洁明了、三维融合,可达到、可检测(教什么比如何教更重要)
高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生物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对于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学生来说能喜欢生物吗?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的,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这几天学习过程,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 、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
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 、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
高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3
一、学习动机不够,意志力不强
动机与学习是密切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所谓动机就是“激发和维持个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而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就学习动机而言,外部动机的动力可以来自各种学习活动。如学习效果的反映,各种竞赛,还有的就是各种奖励,其次还有来自教师以及家长的督促、检查等等。一般外部动机的作用是短暂的而内部动机的动力则来自学习活动本身,如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与外部动机相比较,其作用比较持久,并具有主动性。学习动机的维持,主要是靠内部动机。而教师的工作就是要采用各种外部诱因,来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通过问题解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提出问题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问题意识淡薄,不善于思考和主动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与学生本身的素质和生物问题解决能力有一定关系。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没有主动的去用问题解决策略,即兴发挥的教师只占少数,说明教师对问题解决理论尚缺少理论的指导,就很难将它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学生缺少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心理学领域,思维被看作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自然过程,是智力中的核心因素。在生物教学中,无论是生物概念的形成、生物现象的讲解,都离不开学生的生物思维,只有学生具备了正确得当的生物思维方式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够解决生物问题。但是在生物学习中,学生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这些障碍阻碍了生物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用格式化的、惯用的思考模式思考,受老师所教方法的制约。这就会使得学生在面临新的生物问题情景时,受已有经验的制约,如果改变限有问题的条件,学生由于无法跳出头脑中原有的框框,从而使思维误入歧途。
以上就是我对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在分析过后,我也总结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法。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虽然这里的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2.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我所教的两个班,一个班是文科班。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文科班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比理科班的差,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而理科班呢,题目可以难一点,他们基础好,这样反而激起他们的好胜心,攻克难题他们会觉得具有挑战性,他们心里会有一种不服输的念头,所以听课就会更加认真。
3.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5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4.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生物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生物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
以上所有便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我校的生物教学在几年的发展中,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成果即是无价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在课改之风越刮越烈的今天,教师角色定位需转换,观念需改变,而这些我们做的都不到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把握,我们做的也不到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研究性学习课如何开展我们还需深入学习和努力尝试;新课改要求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综合教育,我们做的也不到位。
总之,生物学科教学的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在有我们全体师生顽强的拼搏与不懈的努力,未来的发展前途无量。
高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4
为了使我们中学教师更好的做好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工作,省教育厅儋州市教育局在本学期进行了为期十几天的全员远程培训。这次的培训按学科的四个模块——兴趣氛围、内容呈现、学法指导、调控评价进行科组开展学习交流讨论。通过培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注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教的方式还是学的方式,都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而忽略了探究学习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在当今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教师只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和帮助他们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去求得新知。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制定
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上,要考虑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运动能力,有效的分层区别对待的教学。在内容的制定上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
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三、教法要求创新。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学生获得知识为惟一目的,采用灌输、强制等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促使了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接受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承接。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通过学生各种方式的学习,如自主学习、相互间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开拓思维的能力。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为考核而教学转向为学生接受知识而教学,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为自己兴趣爱好而学习。
四、有效准确的课堂评价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在上课过程中和课后结束里,很少运用语言的手法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或反映出来的问题,做系统的全部的分析,没有及时的表扬好的同学,或鼓励后进生。当今的体育教学,通过语言提示的方法,在体育课堂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准确的进行课堂评价,对上课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次学习中,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完成作业,与同行们坦诚的交流,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阅历。以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对体育课程有着一定的困惑和迷茫,通过这次向专家、向同行的学习后,我明确了方向,知道了如何更有效的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采用更多教学方法,如何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这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我有幸参加了本次省骨干教师为期十天的培训,十分荣幸。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身心愉悦、收获颇多。在这次培训中,我认识了许多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优秀教师,不但使我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增强了教学基础理论,更新了教育理念。下面就是我在培训中的的体会和感想:
一、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
整个这次培训过程中充溢了专家们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观点新颖,简介独到,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收益匪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努力改进自己陈旧的教法,力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不断地去探索,在教中学,在教中研,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二、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教学新理念。
经过这十天的短期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要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课堂教学模块主要是提高学员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教师的一行一动一招一式都体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骨干教师都有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那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形成的。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强化课堂教学新理念。提高参与课程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真正的落到实处,才能取得个好的效果。
三、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这次培训给我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做为一名从事现代化教学的教师。我们的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和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观。我们必须去多读书读新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得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拥有幸福的能力,那学生就会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动自觉学习的一面。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
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新课改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课堂,不再是老师的天地,讲台,不再是老师的舞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完全属于这些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孩子们,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今后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提升了自己才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5
十多天的研修马上就要结束,这十多天来,每天一下班就打开电脑开始研修。看到很多同行的文章,颇有感触。下面也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提高教学质量,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现总结如下。
1、“抬起头来,动起手来”是我们的口号
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抬起头来,动起手来”。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抬起头来,动起手来”。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生物老师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因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为此,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巧用比喻化疑难,妙用诗词添兴趣,口诀谐音助记忆,理论知识实际化,重点知识实验化,难点知识“数字”化。
2、“课外不占课,作业少而精”是我们的组风
目前高中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必须让学生走出题海。我们认为,要解放学生,教师就要钻进题海,在题海中“淘金” 。一般来说,在学习新课前,我总是先把课本课后习题,手中的资料等做一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发现课本上没有挖掘出来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做题时就拥有了发言权,就会知道学生哪儿容易卡壳,可能会有哪些解法,使指导更具针对性,也更有实效。此外,我们还做了许多相关章节的习题以及高三的大型考试题,了解高考的考查方向。这样一来,在编写学案,精选习题时,能够对习题进行重组优化,选取那些一题多解或多题归一的典型题,摒弃难题和高考不作要求的题,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3、“握住学生的手,抓住学生的心”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和形体语言,情绪态度,表情等传递着教师的情感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关心程度和对教师的尊敬态度来反馈情感信息。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鼓舞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因此,我都明确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认真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经常利用晚导休息时间或课后,耐心地进行答疑,辅导,直到学生满意。我坚信老师的真情付出会换来学生的进步,学生的进步又不断地鼓励老师去帮助学生,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回路。
4、“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是我们生物组老师的信念
我们认为:团结协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团结就是力量,是生物组全体老师共同信念;与人为善,互相谦让,是全体生物组老师的做人之本。正因为如此,我们组内老师能团结协作,共同进步。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并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有效地缩小了教师间的差距,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
在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发挥团队力量的前提下,我们又提倡“特色”教学,努力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5、“挤时听课,博采众长”是我的策略
经常听课,能够使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就不放过听课的机会。通过听课,我学习他们处理教材的方法。讲题的策略,采百花之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以上只是我对这一年多工作的反思与总结,。由于我的见识短浅,理论贫乏,经验有限,仓促之间难免有不当之处,我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思考,争取快速成长。
高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6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作为一名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我也深受其影响。所以将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感受总结如下。
一、当前新课程教学出现新变化。
生物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生物现象的千变万化、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新的生物科技不断出现。这一切都是进行生物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生物的兴趣,也是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素材。生物新课程要求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生物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生物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形式上要做到:
1、课堂形式多样化。
2、检测方法多样化。
3、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4、重视教学的直观性。
二、使用新教材教学实践心得和感受。
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期间,我既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带给课堂教学的巨大变化,也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和困惑,希望能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编写框架上都有较大的改动。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来看,我们不能将新教材“还原”为旧教材的编排顺序,这无疑会导致教学上的混乱,是由于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遇到的彷徨与困惑。虽然我们提倡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师作为教材与学生的“中间人”,其教学设想与教材编写体系越相左,带给教学的冲击就越大,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学生。因此,如何解决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确实需要编者与教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实验与探究活动的开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此,各个版本的教材相应地设置了不少探究活动或实验供学生进行学习,从理想情况来看,如果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探究活动的开展却遭遇重重困境。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
1、条件不允许,无法开展
2、实验或探究活动过多,难以取舍
3、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对于许多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了解、认识并熟悉这个新事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彷徨和不适应,难免会出现偏差甚至走弯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专家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慢慢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努力使自己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高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7
7月21号至28号,我参加了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全省生物优质课大赛,共有来自湖北省各县市的33名选手参赛。选手们新颖的教学设计,清晰的教学思路,精致的PPT课件,巧妙的实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都让我记忆深刻。下面谈谈我在本次学习中的一点收获与体会。
在所有的优质课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应城二中易辉老师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易老师很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采用中学生普遍爱看的电影《蜘蛛侠》片段做导入,紧接着又给同学们展示了生物学热门话题黑寡妇蜘蛛以及发光水母,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引出本节课内容蛋白质。由此我想到,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怎样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讲到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简式时,易老师以甲烷的结构简式做类比,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由甲烷类推到氨基酸,并把自己比作一个氨基酸,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头代表R基,下肢代表H原子。这样既生动形象,又便于学生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在讲到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易老师更是充分调动学生,让几个学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手拉手就构成了肽链,手与手连接的部位就形成了肽键,并让学生自己随机组合连接在一起,从而体会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易老师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课堂充满激情,活泼自如。这不是填鸭式的课堂,而是一节寓学于乐的课,是值得我们所有生物老师学习的一堂课。
此外,参加这次优质课比赛的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来构建知识,这些也正是我们学校所提倡的。通过观摩学习,我意识到,要想真正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把知识理解透、掌握牢,单靠导学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课堂上还应该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开展一些趣味活动、适当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一些抽象的知识等等,要做到把生物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和问题的自我发现与解决。
总之,上一节课,不难;上好一节课,却非易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将自己的所学所悟运用到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中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做一个用心探究课堂的老师,让知识在课堂中轻舞飞扬,让自己在课堂中释放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中绽放光彩!
高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8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一个复杂过程。有效性的落实涉及的因素很多,结合这几年的教学体会,就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交流,以期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一、确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有无效益,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是教师每一节上课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上好一堂课,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师生的互动状况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有效的课堂让教与学充分融合,达到合二为一的状态。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适宜的教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教学训练应落在实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知识落在实处,这样学生才具备探索创新的基础。教学应根据进度但不赶进度,严格依照教材和考纲,从学生实际出发,稳扎稳打,保证教学到位。每节课的教学效果应通过教学训练来完成。训练务必在“精”的前提下追求实,有效教学要求加强习题评讲的针对性,重在分析错误的性质和原因,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做题的质量上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对那些属于笔误、眼误的问题只要提醒学生就可以,而对那些属于理解错误的习题要有针对性地评讲,避免盲目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教学反思,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其实是备课的后续部分,即“授课心得”,但不少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却忽视了课后的反思。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反思再设计。通过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下来,不仅在当时有所收效,还便于今后吸取教训,进行借鉴,以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我们应把它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去关注、去实践、去反思、去交流,为我们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服务。
一、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同学作笔记不得要领,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一些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的同学,他们根本不做笔记;还有的同学盲目做笔记,他们的笔记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记流水帐;还有的同学是单一的答案式笔记,他们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结论。针对这些情况,指导好学生做好笔记显得是那样重要。
二、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规律合理的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本人的教学过程,认为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设问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问题可由教师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观点,故意设疑或设置障碍,有意出错,把学生中常见的错误认识提出等;也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抢答或咨文自问自答等。2、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这是生物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声关系有突破性变化,能有效的节约时间,增加教学质量,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讨论创设情境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有的方矢的展开定向式讨论;可以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自由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辩论或讨论;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做调研式讨论。在讨论中,讨论的主题要鲜明。学生唱主角,积极思考探究。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有效的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好多同学进入中学后对生物的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对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针对乡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入手,提高他们的成绩。1、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能力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活动分三个阶段。一是给他们演示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实验,如教师象魔术师一样演示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让其变浑浊的实验等等。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二是给他们器材,让他们模仿做实验。三是开放实验室。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有关实验。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带领同学到野外去采集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小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制定学习计划,进行针对性辅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主动接近学生;搞清知识上的差距,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补差纠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补习和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四、注意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1、教师在课前备课要真正做到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精选教法,潜心钻研教材。找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每节课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每堂课的板书设计,在备课中体现出对后进生的转化,分析每一位同学的情况,看他们在本节课中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真正做到顾及全部。2、上课时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让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问难,在讨论中把重点难点解决掉。3、课后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常规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把这节课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在记录是要把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失误之处以及教学感悟等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时、经常、全面的做好课后小结,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9
I书上黑体字: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和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4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
5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也叫做癌细胞。
6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实质:等位基因随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不同配子里)。
7自由组合定律:(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即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实质: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I后期,随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组合)。
8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时。性细胞分裂,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9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10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I末。
1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等于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DNA来自卵细胞中的多些,因为受精卵的细胞质由卵细胞(线粒体中DNA)提供。
12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1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HIV病毒、SARS病毒) 14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三C,A二T)
15 DNA分子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方式)、边解旋边复制,模板是两条母链、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ATP、解旋酶(氢键)和DNA聚合酶(磷酸二酯键)
16 DNA有多样性(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和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1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
18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
19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直接控制(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和间接控制(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II计算:
⑴杂合子连续自交后纯合子数量会越来越多比例为1-1/2^n,而杂合子的比例则是1/2^n。
⑵DNA复制n次: ①产生子代DNA分子2^n个
②子代DNA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n+1)
⑶设DNA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a个:①经n次复制,共需消耗ax2^n-1个该种脱氧核苷酸②在第n次复制时,共需ax2^(n-1)个该种脱氧核苷酸III学生实验:
⑴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①培养②制片1解离(盐酸和酒精1:1溶液):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3染色(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
4制片(盖玻片上再加载破片,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③观察(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紧密排列)
⑵性状分离比的模拟:两桶代表雌雄生殖器管,两桶中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实验是有放回的随机抽取。1
高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10
新课程改革从去年新学期开始到现在已将近一个学年,在教学工作中,我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
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
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xx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
这是我在新教材教学工作中对以上三点的一点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与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半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在新课程下,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往开来,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十多天的研修马上就要结束,这十多天来,每天一下班就打开电脑开始研修。看到很多同行的文章,颇有感触。下面也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提高教学质量,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现总结如下。
1、“抬起头来,动起手来”是我们的口号
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抬起头来,动起手来”。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抬起头来,动起手来”。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生物老师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因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为此,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巧用比喻化疑难,妙用诗词添兴趣,口诀谐音助记忆,理论知识实际化,重点知识实验化,难点知识“数字”化。
2、“课外不占课,作业少而精”是我们的组风
目前高中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必须让学生走出题海。我们认为,要解放学生,教师就要钻进题海,在题海中“淘金” 。一般来说,在学习新课前,我总是先把课本课后习题,手中的资料等做一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发现课本上没有挖掘出来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做题时就拥有了发言权,就会知道学生哪儿容易卡壳,可能会有哪些解法,使指导更具针对性,也更有实效。此外,我们还做了许多相关章节的习题以及高三的大型考试题,了解高考的考查方向。这样一来,在编写学案,精选习题时,能够对习题进行重组优化,选取那些一题多解或多题归一的典型题,摒弃难题和高考不作要求的题,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3、“握住学生的手,抓住学生的心”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和形体语言,情绪态度,表情等传递着教师的情感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关心程度和对教师的尊敬态度来反馈情感信息。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鼓舞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因此,我都明确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认真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经常利用晚导休息时间或课后,耐心地进行答疑,辅导,直到学生满意。我坚信老师的真情付出会换来学生的进步,学生的进步又不断地鼓励老师去帮助学生,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回路。
4、“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是我们生物组老师的信念
我们认为:团结协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团结就是力量,是生物组全体老师共同信念;与人为善,互相谦让,是全体生物组老师的'做人之本。正因为如此,我们组内老师能团结协作,共同进步。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并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有效地缩小了教师间的差距,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
在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发挥团队力量的前提下,我们又提倡“特色”教学,努力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5、“挤时听课,博采众长”是我的策略
经常听课,能够使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就不放过听课的机会。通过听课,我学习他们处理教材的方法。讲题的策略,采百花之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以上只是我对这一年多工作的反思与总结,。由于我的见识短浅,理论贫乏,经验有限,仓促之间难免有不当之处,我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思考,争取快速成长。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生物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对于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学生来说能喜欢生物吗?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的,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这几天学习过程,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 、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
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 、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
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
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3
7月21号至28号,我参加了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全省生物优质课大赛,共有来自湖北省各县市的33名选手参赛。选手们新颖的教学设计,清晰的教学思路,精致的PPT课件,巧妙的实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都让我记忆深刻。下面谈谈我在本次学习中的一点收获与体会。
在所有的优质课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应城二中易辉老师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易老师很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采用中学生普遍爱看的电影《蜘蛛侠》片段做导入,紧接着又给同学们展示了生物学热门话题黑寡妇蜘蛛以及发光水母,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引出本节课内容蛋白质。由此我想到,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怎样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讲到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简式时,易老师以甲烷的结构简式做类比,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由甲烷类推到氨基酸,并把自己比作一个氨基酸,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头代表R基,下肢代表H原子。这样既生动形象,又便于学生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在讲到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易老师更是充分调动学生,让几个学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手拉手就构成了肽链,手与手连接的部位就形成了肽键,并让学生自己随机组合连接在一起,从而体会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易老师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课堂充满激情,活泼自如。这不是填鸭式的课堂,而是一节寓学于乐的课,是值得我们所有生物老师学习的一堂课。
此外,参加这次优质课比赛的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来构建知识,这些也正是我们学校所提倡的。通过观摩学习,我意识到,要想真正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把知识理解透、掌握牢,单靠导学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课堂上还应该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开展一些趣味活动、适当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一些抽象的知识等等,要做到把生物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和问题的自我发现与解决。
总之,上一节课,不难;上好一节课,却非易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将自己的所学所悟运用到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中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做一个用心探究课堂的老师,让知识在课堂中轻舞飞扬,让自己在课堂中释放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中绽放光彩!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一、反思目的:
1、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信心
二、长处:
1、倡导自主性学习,变教堂为学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能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构建网络结构图;“教中学”;有丝、减数分裂图像的辨析原则;遗传图谱的判断及相关概率的计算策略;用系统论方法学习能量流动、稳态等知识
三、不足之处:
1、模式僵化(形式主义)
2、有点“放羊式”的走极端
四、改进措施:
1、对模式灵活组合:教学程序不应固定不变,应随学段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文理不同而有所侧重与改变。
2、精讲点拨要到位:注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
3、注重启发式教学(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循循善诱,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多创设与实际联系紧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活內驱力,发挥其潜能,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简洁明了、三维融合,可达到、可检测(教什么比如何教更重要)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一个复杂过程。有效性的落实涉及的因素很多,结合这几年的教学体会,就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交流,以期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一、确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有无效益,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是教师每一节上课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上好一堂课,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师生的互动状况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有效的课堂让教与学充分融合,达到合二为一的状态。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适宜的教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教学训练应落在实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知识落在实处,这样学生才具备探索创新的基础。教学应根据进度但不赶进度,严格依照教材和考纲,从学生实际出发,稳扎稳打,保证教学到位。每节课的教学效果应通过教学训练来完成。训练务必在“精”的前提下追求实,有效教学要求加强习题评讲的针对性,重在分析错误的性质和原因,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做题的质量上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对那些属于笔误、眼误的问题只要提醒学生就可以,而对那些属于理解错误的习题要有针对性地评讲,避免盲目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教学反思,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其实是备课的后续部分,即“授课心得”,但不少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却忽视了课后的反思。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反思再设计。通过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下来,不仅在当时有所收效,还便于今后吸取教训,进行借鉴,以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我们应把它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去关注、去实践、去反思、去交流,为我们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服务。
一、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同学作笔记不得要领,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一些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的同学,他们根本不做笔记;还有的同学盲目做笔记,他们的笔记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记流水帐;还有的同学是单一的答案式笔记,他们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结论。针对这些情况,指导好学生做好笔记显得是那样重要。
二、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规律合理的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本人的教学过程,认为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设问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问题可由教师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观点,故意设疑或设置障碍,有意出错,把学生中常见的`错误认识提出等;也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抢答或咨文自问自答等。2、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这是生物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声关系有突破性变化,能有效的节约时间,增加教学质量,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讨论创设情境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有的方矢的展开定向式讨论;可以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自由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辩论或讨论;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做调研式讨论。在讨论中,讨论的主题要鲜明。学生唱主角,积极思考探究。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有效的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好多同学进入中学后对生物的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对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针对乡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入手,提高他们的成绩。1、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能力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活动分三个阶段。一是给他们演示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实验,如教师象魔术师一样演示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让其变浑浊的实验等等。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二是给他们器材,让他们模仿做实验。三是开放实验室。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有关实验。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带领同学到野外去采集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小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制定学习计划,进行针对性辅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主动接近学生;搞清知识上的差距,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补差纠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补习和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四、注意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1、教师在课前备课要真正做到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精选教法,潜心钻研教材。找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每节课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每堂课的板书设计,在备课中体现出对后进生的转化,分析每一位同学的情况,看他们在本节课中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真正做到顾及全部。2、上课时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让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问难,在讨论中把重点难点解决掉。3、课后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常规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把这节课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在记录是要把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失误之处以及教学感悟等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时、经常、全面的做好课后小结,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6
高中生物是我国重点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我对于这次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认为高中生物教学不仅仅要有生物知识、技能、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知识,应当是高中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在生活、生产、生活中,应当有广泛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生活中的生物也应当是生活实践,生活是课程的重要内容。生物知识是高中生物的基础,只有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基本观点,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升学生对生物科的热爱。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认识生物科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生物科的学习兴趣。
生物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掌握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要多利用教材,精选生活、现实的生物材料,激发学生对生物科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要重视引导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认为生物科就应有哪些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教师的知识、技能、基本思想、还是知识的传授等方面,我都要在课后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生物科。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时间与机会,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孩子们的天性和个性得到释放,让学生们在生物课堂中快乐的`探索、发现。
我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利用生物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生物方面的知识的讲解、生产知识、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渗透和培养。
通过生物学知识的传授,使我了解到了生物科的学习方法、生存方式等。生物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综合多种多样的。它们是从自然环境和人类自然现象出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类生活进行的。我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我要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探索中发现生物科学知识的奥秘,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通过高中教学我认为,高中生物课应当以科学探索性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生物科学探索性学习的能力。高中教材在高中生物科学学习中的地位很重要,应当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使生物科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更牢固。
在生物教学中应加强对生物学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生物科学知识与生活、科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7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作为一名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我也深受其影响。所以将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感受总结如下。
一、当前新课程教学出现新变化。
生物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生物现象的千变万化、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新的生物科技不断出现。这一切都是进行生物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生物的兴趣,也是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素材。生物新课程要求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生物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生物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形式上要做到:
1、课堂形式多样化。
2、检测方法多样化。
3、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4、重视教学的直观性。
二、使用新教材教学实践心得和感受。
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期间,我既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带给课堂教学的巨大变化,也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和困惑,希望能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编写框架上都有较大的改动。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来看,我们不能将新教材“还原”为旧教材的编排顺序,这无疑会导致教学上的混乱,是由于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遇到的彷徨与困惑。虽然我们提倡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师作为教材与学生的“中间人”,其教学设想与教材编写体系越相左,带给教学的冲击就越大,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学生。因此,如何解决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确实需要编者与教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实验与探究活动的开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此,各个版本的教材相应地设置了不少探究活动或实验供学生进行学习,从理想情况来看,如果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探究活动的开展却遭遇重重困境。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
1、条件不允许,无法开展
2、实验或探究活动过多,难以取舍
3、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对于许多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了解、认识并熟悉这个新事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彷徨和不适应,难免会出现偏差甚至走弯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专家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慢慢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努力使自己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一、反思目的:
1、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信心 二、长处:
1、倡导自主性学习,变教堂为学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能提供恰当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构建网络结构图;“教中学”;有丝、减数分裂图像的辨析原则;遗传图谱的判断及相关概率的计算策略;用系统论方法学习能量流动、稳态等知识
三、不足之处:
1、模式僵化(形式主义)
2、有点“放羊式”的走极端
四、改进措施:
1、对模式灵活组合:教学程序不应固定不变,应随学段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文理不同而有所侧重与改变。 2、精讲点拨要到位:注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 3、注重启发式教学(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循循善诱,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多创设与实际联系紧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活惹力,发挥其潜能,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简洁明了、三维融合,可达到、可检测(教什么比如何教更重要)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9
I书上黑体字: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和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4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
5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也叫做癌细胞。
6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实质:等位基因随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不同配子里)。
7自由组合定律:(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即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实质: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I后期,随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组合)。
8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时。性细胞分裂,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9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10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I末。
1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等于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DNA来自卵细胞中的多些,因为受精卵的细胞质由卵细胞(线粒体中DNA)提供。
12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1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HIV病毒、SARS病毒) 14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三C,A二T)
15 DNA分子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方式)、边解旋边复制,模板是两条母链、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ATP、解旋酶(氢键)和DNA聚合酶(磷酸二酯键)
16 DNA有多样性(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和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1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
18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
19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直接控制(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和间接控制(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II计算:
⑴杂合子连续自交后纯合子数量会越来越多比例为1-1/2^n,而杂合子的比例则是1/2^n。
⑵DNA复制n次: ①产生子代DNA分子2^n个
②子代DNA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n+1)
⑶设DNA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a个:①经n次复制,共需消耗ax2^n-1个该种脱氧核苷酸②在第n次复制时,共需ax2^(n-1)个该种脱氧核苷酸III学生实验:
⑴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①培养②制片1解离(盐酸和酒精1:1溶液):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3染色(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
4制片(盖玻片上再加载破片,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③观察(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紧密排列)
⑵性状分离比的模拟:两桶代表雌雄生殖器管,两桶中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实验是有放回的随机抽取。1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也曾遇到过不愉快的事情,有的是同事之间的误会,有的是同事之间产生的误会等等,但是在我的心里,同事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在学生面前也是同样的友好和善,不是一些小事,只能算是小事,但是我也是在不断的去积累,去把事情做好的同时也是在不断的去成长,自己也是对于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
首先在工作当中也是积极的投入,认真的'来学习,去对生物来讲,生物也是比较的需要耐心,也是需要我们的热情,积极的去对生物有更多的了解以及认知,而自己作为一名新入职的老师,自己还有很多的方面是可以积极的来把自己的工作给做好,而不是只是简单的去把一些东西去交流,那样的效果也是不够的明显,所以在做生物的工作之前,自己也是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不了解其他的生物的知识,但是通过和同事的交流之后,我也是对我的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生物也是很有热情的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而不是自己觉得枯燥的去教,而是把知识变为了枯燥的,而不去考虑生物的发展以及生物的发展,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才有的。
其次,通过实践我也是更加的了解,生物是我们的专业,而且也是要去学生的一个专业,而不是我们的专业要去教,而是要去引导他们的生物。我们在生物的课堂上讲到的生物知识,只是有些知识是要我们去多去思考,去把知识的来源弄清楚,而不是像我们一开始的时候那么简单,但是真的把生物学到,那么也是要学生去做到,而不是教了那么多就教不好学的,而我也是通过和同事之间的交流,了解到,他们的成绩不是特别的好,特别的难,而且也是不容易去学好,而且学校也是安排了一次课堂,不是说要让学生听,也是要去听,而且我也是利用课间,和学生聊天之后,我也是发现,其实自身的知识也是非常的重要,不但是要去提升,同时也是可以让我的学生感觉到自己在生物学课中是有用的,而自己的经验也是有所不足,所以也是要多去听同事的课,让自己能更加的懂生物课的,让自己能在教学之中得到成长,并且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去有所成就。
通过生物实验,我也是感受到,生物的生活很枯燥,很多东西都是要我们去探索才知道,只要我们的热情是积极的,积极的,那么我们生物也是会有更好的发展的。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新课程改革从去年新学期开始到现在已将近一个学年,在教学工作中,我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
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
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xx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
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
这是我在新教材教学工作中对以上三点的一点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与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半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在新课程下,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往开来,做好教学反思,写好课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