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开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考试填空题库(分学期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7月1日,资料涵盖2007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9.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______。
从旧兼从轻原则
10.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____、司法解释和______。
立法解释;学理解释
11.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__及其__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危害性;程度
12.犯罪主体是指实施______、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______。
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
13.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______依法对______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国家审判机关;犯罪人
14.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作为;不作为
15.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______与______。
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16.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______和正在______,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被告人;服刑的罪犯
17.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______决定罚金数额。
犯罪情节
18.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__;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__。
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十三年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______、司法解释和______。
立法解释;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______和______。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__及其__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危害性;程度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作为;不作为
13.精神病人在______或者__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4.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______与______。
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15.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______和______。
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______给不法侵害人造成______,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7.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______决定罚金数额。
犯罪情节
1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___之日起计算。
裁定减刑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9.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强制性最为严厉
10.我国的______和______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国家工作人员;军人
11.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______和______判处刑罚。
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12.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______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______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
可能;放任
13.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__处罚。
免除
14.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______或______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15.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人终身自由,实行______的刑罚方法。
强迫劳动改造
16.缓刑考验期限应从______之日起计算。
判决确定
17.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______原则和______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是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
吸收(原则);并科(原则)
18.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______、______的犯罪分子。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9.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______、______、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体;犯罪主体
10.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______、______或者是前段的例外。
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限制
11.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______和______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12.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______或者具体______。
人;物
13.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______。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14.为了犯罪,______、______的,是犯罪预备。
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15.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______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______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公共利益;财产
16.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______、______的量刑原则。
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17.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______或者______处罚。
减轻;免除
18.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______年后,不再追诉。
15(年)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9.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______、______、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体;犯罪主体
10.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______、______或者是前段的例外。
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的限制
11.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______和______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12.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______或者具体______。
人;物
13.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______。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14.为了犯罪,______、______的,是犯罪预备。
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15.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______、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______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公共利益;财产
16.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______、______的量刑原则。
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刊事法律为准绳
17.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______或者______处罚。
减轻;免除
18.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______年后,不再追诉。
15(年)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______、司法解释和______。
立法解释;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______和______。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__及其__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危害性;程度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作为;不作为
13.精神病人在______或者__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4.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______与______。
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15.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______和______。
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____,给不法侵害人造成____,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7.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______决定罚金数额。
犯罪情节
1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___之日起计算。
裁定减刑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______、司法解释和______。
立法解释;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______。
从旧兼从轻原则
11.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__及其__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危害性;程度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作为;不作为
13.犯罪主体是指实施______、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______。
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
14.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______与______。
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15.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______依法对______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国家审判机关;犯罪人
16.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______决定罚金数额。
犯罪情节
17.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______和正在______,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被告人;服刑的罪犯
18.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__;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__。
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十三年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____和____。
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____。
从旧兼从轻原则
11.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及其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危害性;程度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和____。
作为;不作为
13.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____和____。
自然人;单位
14.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____与____。
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15.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____依法对____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国家审判机关;犯罪人
16.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____决定罚金数额。
犯罪情节
17.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____和正在____,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被告人;服刑的罪犯
18.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
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十年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9.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强制性最为严厉
10.我国的______和______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国家工作人员;军人
1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______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______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
可能;放任
12.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______和_______判处刑罚。
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13.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__处罚。
免除
14.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______或_______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15.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人终身自由,实行______的刑罚方法。
强迫劳动改造
16.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_______原则和_______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吸收(原则);并科(原则)
17.缓刑考验期限应从_______之日起计算。
判决确定
18.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_______、_______的犯罪分子。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9.刑法就是规定犯罪、______和_______。
刑事责任;刑罚
10.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_______。
从旧兼从轻原则
11.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___及其___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危害性;程度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______和_______。
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3.精神病人在_______或者___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4.为了使国家、_______、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_______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公共利益;财产
1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包括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6.管制的期限为_______以上_______以下。
三个月;二年
17.对于_______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能造用缓刑。
累犯
18.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_______。
5年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9.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____或者是____。
对前段的限制;(是)前段的例外
10.根据属人原则,我国的____和____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国家工作人员;军人
11.享有____和____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外交特权;豁免权
1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____。
已满16周岁
13.____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间歇性
14.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____与____。
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15.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____处罚;教唆____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满18
16.拘役的期限,为____以上____以下。
一个月;六个月
17.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_之日起计算。
裁定减刑
18.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____年后不再追诉。
15(年)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9.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____和____的科学。
刑事责任;刑罚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____和____。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享有____和____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____解决。
外交特权;豁免权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般客体、____和____。
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3.精神病人在____或者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
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4.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____,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6.拘役的期限,为____以上____以下。
一个月;六个月
17.对于构成____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累犯
1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_之日起计算。
裁定减刑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9.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____、____或者是前段的例外。
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的限制
10.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____或者具体____。
人;物
11.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____和____。
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
12.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____和____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13.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____。
已满16周岁
14.为了使国家、____、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____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公共利益;财产
15.为了犯罪,____、____的,是犯罪预备。
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16.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____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情节
17.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____的原则。
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18.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____年后,不再追诉。
15(年)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9.刑法就是规定____、刑事责任和____的法律。
犯罪;刑罚
10.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____。
从旧兼从轻原则
11.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及其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危害性;程度
12.按照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分为二种,即____和
____。
单一(简单)客体;复杂客体
13.犯罪主体就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____或____。
自然人;单位
14.违反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进行____或者____的情形,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防卫不适时。
事先防卫;事后防卫
1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6.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____以上____以下。
六个月;十五年
17.缓刑只能适用于被判处____或者____的犯罪分子。
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
18.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____年。
5(年)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9.按照解释的效力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____、司法解释和____。
立法解释;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有:____、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____。
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____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____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属地;普遍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和____。
作为;不作为
13.所谓刑事责任能力,就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
和____自己行为的能力。
辨认;控制
14.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____与____。
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15.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____造成____,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6.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____或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17.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____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____。
2年;3年
18.我国刑法中的量刑原则是:以____为根据,以____为准绳。
犯罪事实;刑事法律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9.刑法就是规定犯罪、____和____的法律。
刑事责任;刑罚
10.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____。
从旧兼从轻原则
11.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及其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危害性;程度
12.按照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个数不同,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二种,即:____和____。
单一(简单)客体;复杂客体
13.精神病人在____或者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4.为了使国家____、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____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公共利益;财产
1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6.管制的期限为____以上____以下。
三个月;二年
17.对于____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能适用缓刑。
累犯
18.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____。
5年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9.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______和______。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______原则和______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保护;普遍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作为;不作为
13.刑事贵任能力是指行为人______和______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14.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______与______。
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15.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______造成______,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6.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______或_____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17.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______。
一年
18.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______。
一年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____、____、司法解释和____。
立法解释;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____和____。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____、刑事违法性和____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和____。
作为;不作为
13.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____和____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14.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____造成____,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5.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____以上____以下。
六个月;十五年
16.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____和____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吸收原则;并科原则
17.缓刑考验期限从____之日起计算。
判决确定
18.追诉期限通常应当从____之日起计算。
犯罪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9.刑法就是规定犯罪、____和____的法律。
刑事责任;刑罚
10.根据属人原则,我国的____和____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国家工作人员;军人
11.享有____和____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外交特权;豁免权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____和____。
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3.精神病人在____或者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4.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____与____。
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1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6.拘役的期限,为____以上____以下。
一个月;六个月
17.对于____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能适用缓刑。
累犯
1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_之日起计算。
裁定减刑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9.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____或者是____。
是前段的例外;对前段的限制
10.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____或者____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行为;结果
11.____、____、____和____是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1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____。
已满16周岁
13.____的精神病人在____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间歇性;精神正常
14.为了使国家、____、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____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公共利益;财产
1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处罚。
免除;减轻
16.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____决定罚金数额。
犯罪情节
17.犯罪分子被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
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十年
18.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____年后不再追诉。
15(年)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9.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____和____的科学。
刑事责任;刑罚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____和____。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享有____和____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外交特权;豁免权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____和____。
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3.精神病人在____或者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4.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____造成____,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6.拘役的期限,为____以上____以下。
一个月;六个月
17.对于构成____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累犯
1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_之日起计算。
裁定减刑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____和____。
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____。
从旧兼从轻原则
3.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及其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危害性;程度
4.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和____。
作为;不作为
5.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____和____。
自然人;单位
6.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____与____。
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7.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____依法对____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国家审判机关;犯罪人
8.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____决定罚金数额。
犯罪情节
9.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____和正在____,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被告人;服刑的罪犯
10.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
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十年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____,二是____。
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强制性最为严厉
2.我国的____和____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国家工作人员;军人
3.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____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____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
可能;放任
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____和____判处刑罚。
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处罚。
免除
6.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____或____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7.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强制其____并接受____的刑罚方法。
参加劳动;教育改造
8.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____原则和____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吸收(原则);并科(原则)
9.缓刑考验期限应从____之日起计算。
判决确定
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____、____的犯罪分子。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______、司法解释和______。
立法解释;学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______和______。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______、刑事违法性和______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4.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作为;不作为
5.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______和______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6.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______造成______,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7.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______以上______以下。
六个月;十五年
8.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______和______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吸收原则;并科原则
9.缓刑考验期限从______之日起计算。
判决确定
10.追诉期限通常应当从______之日起计算。
犯罪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2.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______和______相适应。
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
3.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______原则和______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保护;普遍
4.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______与______之间的因果关系。
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______,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______判处刑罚。
罚金;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______与______。
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7.为了犯罪,______、______的,是犯罪预备。
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8.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______或______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______。
一年
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______。
一年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______
原则和______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保护:普遍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______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______处罚的行为。
严重危害:刑罚
4.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______与______之间的因果关系。
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______周岁______周岁。
已满14:不满l6
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______与______。
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7.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______处罚。教唆______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满18
8.管制的期限为______以上______以下。
三个月:二年
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______。
一年
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______。
一年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刑事责任;刑罚
2.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______和______。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外交特权;豁免权
4.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______和______。
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5.精神病人在______或者__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______造成______,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8.拘役的期限,为______以上______以下。
一个月;六个月
9.对于构成______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累犯
10.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___之日起计算。
裁定减刑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的______和______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国家工作人员;军人
2.精神病人在______或者__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3.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______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______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
可能;放任
4.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______,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重大损害
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__处罚。
免除;毒
6.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______或______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7.对于______,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累犯
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___之日起计算。
判决确定
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______。
从旧兼从轻原则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
作为;不作为
3.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_____。
已满16周岁
4.为了犯罪,_____、______的,是犯罪预备。
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5.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______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情节
6.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______、______的原则。
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7.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______决定罚金数额。
犯罪情节
8.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_;判处尤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__。
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