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举改革开放精神 推动国企改革行稳致远
高举改革开放精神 推动国企改革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XX作为XX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扬改革开放精神,在推动国企改革中努力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一、推进国企改革行稳致远,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党和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总结我们公司建设发展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我感到,最根本的一条就在于我们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企业的根和魂,始终把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强党建的理念融入到公司各个层面,始终做到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步入了下半场,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相互交织,改革的步子会更大、节奏会更快、举措会更实,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公司改革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公司经营建设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建设就覆盖到哪里。要结合当前深入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重点抓好“四史”学习宣传,突出“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用好红色资源、紧扣伟大实践”三个方面上好社会“大思政课”,努力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公司改革发展的成效,做到转型升级有活力、提质增效有亮点,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贡献城投力量。
二、推进国企改革行稳致远,必须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是改革开放的生命。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从40年改革开放成果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跃升至82.7万亿元,40年来的年均经济增速达到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的年均增速;201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9660元,比1978年增长22.8倍。伟人的思想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启示我们,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也不能完全施行“拿来主义”,要结合城投公司改革发展实际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把“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厚植到公司改革全过程,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发姿态推动公司各项工作圆满落地。比如,在公司治理优化上,如何发挥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治理主线,股东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支撑主线作用,如何通过通过落实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清单、董事会决策事项清单、经理层工作权限清单、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参与决策事项清单、尽职容错免责事项清单等加强公司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尝试和推进。
三、推进国企改革行稳致远,必须在强化能力素质上体现责任担当
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当前,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与重大风险期两种状态并存,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两种趋势同在;从一域发展看,新冠疫情的流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正逐步凸显,政府层面扩大投资的力度将不断加大。这对国企而言,同样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国企改革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既要政治过硬、行动有力,又要本领高强、能力出众。作为公司的领导干部,如果我们不能与时俱进补上知识的短板、经验的盲区、能力的弱项,就会面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窘境。面对复杂多变的改革发展形势,党员领导干部要着力解决“不会为”的问题,拿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的作风和精神,坚持好“四种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全面增强“八种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真正成为推进公司改革发展的行家里手,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新业绩。
四、推进国企改革行稳致远,必须坚决防范和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党的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进取和开拓,凝结着智慧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的工作法宝。通过学习党的改革开展历史,一方面,要从党的改革开放奋斗历程中获得启迪,学习运用好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为解决城投公司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提供智慧和借鉴;另一方面,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着力防范化解政治风险、意识形态风险、安全环保风险、重大经营风险等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最后时刻紧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这一最大风险,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持续巩固和发展公司政治生态海晏河清的良好态势,让廉洁城投亮丽名片越擦越亮、越叫越响。
五、推进国企改革行稳致远,必须在抓实作风建设上形成新常态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形成了“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八个方面作风建设要求,为我党的作风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和魅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党的作风建设真正从宽松走向严紧硬。应当清醒的看到,抓好公司作风建设工作,既是落实XX作风建设推进会的政治要求,也是城投系统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企业协调稳定健康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在推进公司改革进程中,要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和走基层的脚力,推动真抓实干的作风落地生根。要把高标准履职作为XX员工的基本要求,大力弘扬知重负重、苦干实干、迎难克难的担当精神,积极发扬向“实”字用力、向“深”字用力、向“精”字用力的工匠精神,以城投系统的“作风指数”换取改革发展的“发展指数”。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在推进公司改革发展中,我们要充分发扬改革开放伟大精神,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充分汲取改革开放历史中蕴涵的智慧力量,奋力推进公司各项工作向前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第二篇:坚持“守初心,担使命”推动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持续40多年推进改革开放,中国成就世界奇迹。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处于进行时,并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从“出发”到“再出发”,推动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后,向“强起来”的目标继续奋进。持续40多年推进改革开放,方向不变、动力日增,中国何以能成就这样的世界奇迹?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具备根本动力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政党,要不停顿地向前迈进,都要有强大的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在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找到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就是改革开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还指出,“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同志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又一次强调,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复杂局面下持续有效推进改革开放,就在于我们有一个根本动力,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确立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只要了解一下改革开放的发生和行进路径就可以发现,改革开放的逻辑包括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党的思想路线的逻辑。这一思想路线的逻辑起点,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这个作为思想和行动出发点的“实际”,既是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实际,也是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和中华民族历史追求的实际。因此,对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中国共产党来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包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科学要求,也包括“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的价值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是为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的基本世情出发,改变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富起来”。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中华民族能够在“富起来”的基础上迎来“强起来”的明天。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及贯穿其中的党的思想路线的逻辑,在价值追求上,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事实就是这样。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并实行改革开放;从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提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到形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从强调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到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到强调全党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再到按照“治国必先治党”的思路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再到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到确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从提出“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适应新情况、提出新思想、作出新决策,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就在于始终牢记我们党成立时的初心和使命。
具备明确方向
“改革开放”属于实践范畴。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而不是盲目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目的对于实践的起步、进程、结果及其成效,关系甚大。目的对不对,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是不是具有可行性,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方向、进退和成败得失。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时,人们拥护改革开放、参与改革开放,就是希望改革开放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吃饭穿衣等物质文化需要;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们期待过上小康生活,希望改革开放能够让大家有房住、有车开、有家电可用。人民群众这些朴素的要求和希望,正是改革开放全部追求的一个缩影,可以折射出改革开放目的和方向的崇高和光明。现在,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实现这一目标后,还要分两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人民群众对于改革开放的更高期盼、更高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的目的不仅是伴随着实践的推进而提升的,而且是有层次的。即使在人民群众把解决温饱问题、过上小康生活看作改革开放目的的时候,也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希望物质生活改善了,社会道德风气不能搞坏了。我们党体察人民群众这一需求,在当年就已经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目的提了出来。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解决我们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有阶段性、层次性的。
进一步考察改革开放的目的,可以发现,这些目的之所以紧密联系、相互衔接,是因为有一个根本的目的。这个根本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给出了答案,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赶上时代”“振兴中华”。今天,我们党带领人民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表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具备人民支持
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有效推进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坚守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使改革开放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具有历史的、政治的、道义的、法律的正当性,因而一开始就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仅仅考虑到改革开放具有正当性,而没有考虑到改革开放作为一场社会革命具有高度复杂性,包括会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那么,改革开放在持续推进中就会遭遇各种难以克服的阻力,就难以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持续有效推进改革开放,还必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也就是说,改革开放要持续有效推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路径,从而确保改革开放始终得到人民支持、具有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这就意味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必须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为改革是为了人民群众、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同时也注重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党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其着眼点就是要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动力,必须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等等。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改革开放始终得到人民支持、持续深入推进的重要密码。
第三篇:党课稿:增强党性 行稳致远
党课稿:增强党性 行稳致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全体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作为统计系统的青年共产党员,学习新思想要从增强党性修养入手,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打造铁一般的纪律、提升建功新时代的能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大道上行稳致远。
增强党性修养,要立下“鸿鹄志”,这是“行”的目标。纵观历史,名垂青史的贤哲志士们,无不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然后矢志进取,成为中华民族史上不朽的脊梁“。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党员必须要有积极进取服务人民的志向,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的那样“,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有胸怀祖国、情系人民的情怀,要把人民利益置于梦想的首位,踏踏实实用成绩为群众谋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统计调查人的力量。
增强党性修养,要常读“警示录”,这是“稳”的保障。近年来,开展警示教育成为加强反腐败工作和干部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一系列违法违纪案例说明仍有一些领导干部无视纪律规矩,有违纪违法的行为,不仅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也对统计调查事业产生了严重损害。青年党员要从反面案例中汲取教训,克服侥幸心理、模糊认识,时刻保持清醒,认清底线、远离红线、不碰高压线,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在政治上,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纪律上,要认真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其他党纪党规,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在工作中,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坚持依法统计、依法调查,坚决反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用实际行动捍卫统计法律尊严和政府统计权威。
增强党性修养,要插上“充电宝”,这是“致远”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作为青年党员,更要不断充实精神食粮,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才能更好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承担起统计调查事业改革发展的重任。一要研读经典,从革命导师和党的领袖著作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理论素养。二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重要文件等,提升政策水平,保持与时俱进。三要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以及统计调查专业知识等,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四要从实践中学习,积极参加驻村扶贫帮扶、一线统计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拜人民为师,从基层汲取经验,做到知行合一,提升建功新时代的能力。
第四篇:经验材料:xx市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经验材料:xx市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近年来,XX省XX市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聚焦短板弱项、强化改革创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一、“高”定位落实主责
牵住“牛鼻子”。XX市委把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市委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深入村组、田间地头,访民情、抓党建、教方法;带头落实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定“三个一”责任清单,带动县乡党委书记切实履责,以责任落实推进任务落地。用好“指挥棒”。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列入每年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指导书和县(市、区)、开发区党建工作考核重要内容,明确主攻方向。扎实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党组织书记约谈提醒,推动县乡党委书记责任上肩,营造大抓党建、大抓基层的浓厚氛围。选好“领头雁”。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激励村党组织书记担当作为,攻坚克难。XX村党委书记XX、XX村党委书记XX、XX村党支部书记XX等3人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派强“助攻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工作队干部关爱激励的若干措施》,激励驻村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合作村第一书记XX、刘庄村第一书记XX、寨湾村驻村工作队队员XX等3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二、“下”一线推进落实
“一盘棋”谋划。紧盯党中央、省市委中心工作,全地域、全领域开展基层党组织现场观摩,既看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又看抓党建促发展工作实效,形成了“不抓党建是失职、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氛围。相关做法入选中组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案例选编》。“一条线”推进。突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这条主线,坚持问题现场反馈,持续跟踪问效,推动各级党委(党组)集中精力抓基层、全力以赴抓党建。“一张图”落实。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近年来,开展基层党建现场观摩20余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升,推进基层党建质量实现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提升。
三、“精”施策强基固本
主题教育制度化。坚持和完善“思想引领、学习在先”“解难题、砺初心”“三忆三问三思”等机制,着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印发《党支部工作记录簿》,实施清单化管理,以严格的党内组织生活引导农村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支部建设规范化。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纳尽纳、应整尽整,“一村一策”整顿到位,推动整体提升。队伍管理常态化。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探索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积分制管理等,不断促进党员作用发挥。深入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加大村级后备力量待遇保障,确保村级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三安行动”实效化。深入开展“组织安家、岗位安业、思想安心”行动,着力提
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精度”和“温度”。举办“三安行动”大型专场招聘会300余场,8000余名党员在家门口就业,享受政策优惠,相关做法入选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退役军人工作典型十大案例》,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报眼宣传,被中组部《组工信息》刊发推介。
四、“全”覆盖培训提能
建强培训阵地。率先成立XX基层干部学院,分设市委党校、XX学院、XX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干部学校等7个教学基地,大力推进中国何岗乡村建设研究院等一批党员培训基地发挥作用,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提供阵地保障。扩大培训范围。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每年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至少全覆盖培训1次,近五年来累计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94场1.4万余人次,培训党员干部180余场2.4万余人次。提升培训质效。市级带头聘请了40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讲师,深入基层一线宣讲政策。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暨优秀讲师和精品党课评选活动,评选优秀讲师140名,精品党课80篇,推动精品党课、优秀讲师进支部、下基层,发挥积极作用。
四、“强”攻坚壮大产业
整体谋划推进。把村级集体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XX市“乡村十大主导产业”。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清查核实集体资产161.38亿元,比账面数增加3.76亿元。强化产业扶持。大力实施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计划,231个村纳入中央和省扶持范围。连续4年投入市级财政和市管党费1310万元,对35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和集体经济产业进步村进行奖补。2020年我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万元,2474个村(含涉农社区)经营性总收入达到10.1亿元。建设红色村庄。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以2个国家级红色村试点和2个省级红色村试点为示范,推动10个市级红色试点村建设,培育创建一批红色美丽村庄,引领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旅游促乡村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
五、“优”治理夯实基础
鼓励各地大胆探索,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XX县开展“三百工程”,划小网格单元,以“百户长”制推动基层自治力量下沉;组建治安联防巡逻队,以“百米岗”夯实基层法治体系;推广村民积分管理机制,鼓励居民做好事、行善事,以“百分奖”营造农村德治良好氛围。XX区大力实施“走基层、抓基本、强基础”的“三基”工程,基层突出问题得到领办破题、基层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基层工作力量有效充实。
第五篇:习总书记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习总书记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确保“一国两制”
行稳致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9日中午乘专机抵达香港,出席将于7月1日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9日中午乘专机抵达香港,出席将于7月1日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在香港国际机场,习近平主席发表了简短而重要的讲话,明确此次访港有三个目的,一是表示祝福,热烈祝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衷心祝愿香港再创辉煌;二是体现支持,20年来,中央一直是香港的坚强后盾,中央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发展、改善民生;三是谋划未来,愿同香港各界一道回顾香港2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香港一定会繁荣昌盛的。”5年前,习近平主席在深圳莲花山公园回答香港记者提问时的铿锵话语言犹在耳,充满着党中央对香港殷殷期许和饱满信心;5年后,当踏上这片土地亲身感受香港这些年的变化,一句“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深切流露出习近平主席对香港的浓浓深情和始终如一的关怀。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高度,不断丰富发展“一国两制”理论;从国家根本利益和香港整体利益出发,出台了一系列事关民生福祉的惠港政策,为香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和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5年来,“东方之珠”灯火闪亮,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20年弹指一挥间。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那一刻起,香港的前途就已牢牢掌握在香港同胞手中,香港的命运就更加紧密地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20年,见证了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勠力同心,锐意进取,经济社会稳步发展;20年,见证了香港和内地各领域合作交流不断走向深入,两地同胞相互了解日益密切;20年,见证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在香港落地生根,并随着时间推移和实践深化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国际社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20年来,香港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当下的发展既有挑战和风险,又充满机遇和希望。面对内外经济环境的深刻调整和变化,香港需要不断提升竞争力;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需要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同化解;香港与内地交流合作不断深入,需要深化沟通协调,妥善处理民众关切。更应该看到,从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战略部署到“十三五”规划,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内地与香港合作的领域、层次将不断提升,合作机制将越来越完善,背靠祖国的香港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空间。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倡导作用和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香港“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超级联系人”作用越来越突出,前景无限。
谋发展、保稳定、促和谐,不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和香港长远利益。习近平主席反复重申:“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对‘一国两制’的信心都绝不会动摇,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决心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作为一项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需要不断探索前进,确保香港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规定的轨道上稳步前进,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香港政制发展应该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法有序进行;应该有利于居民安居乐业,有利于社会繁荣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既是同舟且共济,求共对,世相随。20年来,中央始终是香港发展的坚强后盾,也将一如既往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这些前提下,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港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依靠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团结奋斗,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广大香港同胞一定能够同全国人民一道,携手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